拔模角度的深度分析
压铸件拔模斜度

压铸件拔模斜度
摘要:
1.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
2.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
3.影响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因素
4.压铸件拔模斜度的测量和调整
5.总结
正文:
压铸件拔模斜度是指压铸件在脱模过程中,模腔与铸件表面形成的夹角。
这个角度对于压铸件的顺利脱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拔模斜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
1.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
压铸件拔模斜度主要是为了便于铸件从模具中脱模,避免因粘模而导致铸件表面缺陷,如拉伤、毛刺等。
同时,合理的拔模斜度还可以减少脱模力,降低模具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2.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压铸件拔模斜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拔模斜度;
(2) 尽量保持各个部位的拔模斜度一致,以减小脱模力的不平衡;
(3) 避免过大的拔模斜度,以免增加脱模困难;
(4) 考虑模具制造和操作的方便性。
3.影响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因素
影响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因素主要有:铸件的结构、材料性质、模具材料、模具设计、压铸工艺等。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拔模斜度。
4.压铸件拔模斜度的测量和调整
测量压铸件拔模斜度通常采用百分表或光学投影仪等工具,对模具进行测量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图纸要求,精确测量模具的拔模斜度,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模具进行相应的调整。
5.总结
压铸件拔模斜度是影响压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设计拔模斜度,需要充分考虑铸件的结构、材料性质、模具设计等多方面因素。
铸造拔模角度

铸造拔模角度
铸造拔模角度指的是在铸造过程中,为保证模具顺利脱离铸件,需要设置的模具垂直拉出方向与铸件轴线的夹角。
铸造拔模角度的大小取决于铸件形状、材料和铸造方法等因素。
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铸件与模具表面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和吸附力,使得铸件难以直接脱离模具,因此需要合理设置铸造拔模角度,使模具相对于铸件有一个斜向的拉出力。
一般来说,铸造拔模角度越大,拉出力越大,但同时也会增加模具与铸件之间的摩擦力和毛坯的变形。
根据不同的铸造材料和形状,通常设置的铸造拔模角度为
1°~3°。
对于大型、复杂的铸件,拔模角度可能会更大。
此外,还需考虑铸造壁厚、冷却速度和模具结构等因素,以保证铸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铸件的质量。
吸塑拔模角要求

吸塑拔模角要求
首先呢,这个拔模角不能太小哦。
要是拔模角小得可怜,就像滑梯太陡一样,产品在脱模的时候可就麻烦大了,很容易就卡在模具里出不来,就像小朋友卡在滑梯中间下不去,那可不行。
一般来说,起码得有个1° 3°的拔模角,这就像是一个比较平缓的滑梯,能让产品顺利地从模具里“滑”出来。
然后呢,要是产品形状比较复杂,有各种弯弯绕绕的地方,那这个拔模角就得更大一点。
比如说,有些地方像迷宫似的,那拔模角就得像给迷宫里的人准备一个宽敞的逃生通道一样,3° 5°可能才够呢,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脱模的时候不被模具那些弯弯角角给拽住。
还有哦,要是产品表面要求很光滑,那这个拔模角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拔模角不合适而把表面给弄花了。
这就好比你想让滑梯很顺滑,就得把滑梯的角度和表面处理好,不然小朋友滑下来就会磕磕碰碰,产品表面也会像小朋友身上的擦伤一样,有瑕疵了。
另外呢,不同的材料也会对拔模角有影响。
如果材料比较软,就像软乎乎的棉花糖,那拔模角可以相对小一点,因为它比较容易变形脱模。
但要是材料比较硬,就像硬邦邦的石头,那拔模角就得大一点,不然它可不会像棉花糖那么听话,很容易就卡在模具里不肯出来啦。
冲压工艺中 拔模角定义

冲压工艺中拔模角定义拔模角是冲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模具在脱模时与冲压件分离的角度。
拔模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因此合理定义和控制拔模角至关重要。
拔模角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理论角度,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
从理论角度来看,拔模角是指模具在脱模时与冲压件分离的角度。
在冲压过程中,当冲头下降压入工件后,随着冲头的上升,模具需要与冲压件分离,这个过程就是拔模。
拔模角的大小取决于模具设计和冲压件的形状。
一般来说,拔模角越大,冲压件的脱模越容易,但模具的寿命也会相应减少。
相反,拔模角越小,模具的寿命会增加,但脱模困难度也会增加。
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拔模角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模具设计师和操作工根据冲压件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在模具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确定的一个角度值。
这个角度值一般通过试模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得出。
在模具设计中,拔模角需要考虑到冲压件的脱模要求、模具的结构和材料、冲压机的性能等因素,以确保冲压件能够顺利脱模,并且保证模具的寿命。
拔模角的大小对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拔模角过大,容易导致冲压件在脱模过程中变形或损坏,同时还会增加模具的磨损和疲劳,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如果拔模角过小,可能导致冲压件无法完全脱模,从而影响冲压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因此,合理定义和控制拔模角对于冲压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师和操作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拔模角的大小。
首先,需要考虑冲压件的材料和形状。
对于硬度较高或形状复杂的冲压件,一般需要较大的拔模角来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材料。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到拔模角的大小,以确保模具的寿命和稳定性。
最后,还需要考虑冲压机的性能和调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通过试模和不断调整拔模角的大小,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拔模角值,以确保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拔模角是冲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成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一)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一)
对于与模具表面直接接触并垂直于分型面的产品特征,需要有锥角或拔模角度,从而允许适当的顶出。
该拔模角度会在模具打开的瞬间产生间隙,
从而让制件可以轻松地脱离模具。
如果在设计中不考虑拔模角度的话,由于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会收缩,紧贴在模具型芯或公模上很难被正常地顶出。
如果能仔细考虑拔模角度和合模处封胶,则通常很有可能避免侧向运动,并节约模具及维修成本。
对于无纹饰的表面,一般推荐每边拔模角度最小值为0.5度。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存在小于0.5度也被接受的可能,这可以通过抛光拔模角度或使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来实现。
对于有纹饰的侧壁,每0.1mm深度的蚀纹应增加拔模角度0.4度。
根据模具深度(C)的不同,拔模角度线(A)(mm)与不同拔模角度(B)的关系
一般推荐1至3度的拔模角度。
因为尽管随着拔模角度的加大,顶出会变得更为容易,但是可能会使某些部分变得太重。
应尽量维持分型面或平面的产品特征。
当存在阶梯式分型面时,需要有7度的拔模角度来封胶(最小值为5度)。
在封胶处的摩擦阻力会随时间导致磨损,且在注塑过程中会形成毛边。
对于这种加工,如果要生产不存在毛边的制件,则要求更频繁的维修。
分型面
模具达人:mujudaren
这里探讨分享模具达人的经验。
铸件拔模斜度

铸件拔模斜度铸件拔模斜度是指在铸造过程中,铸件从模具中取出后,铸件表面与模具分离面之间的角度。
拔模斜度是一个重要的铸造参数,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本文将从拔模斜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拔模斜度的定义拔模斜度是指铸件表面与模具分离面之间的角度,通常用度数或百分比表示。
拔模斜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铸件脱模的难易程度,过大的拔模斜度会导致铸件脱模困难,甚至造成砂芯损坏或铸件变形。
二、拔模斜度的影响因素1. 铸件形状:铸件的形状对拔模斜度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较复杂的形状会增加拔模斜度。
2. 模具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形状也会对拔模斜度产生影响。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减小拔模斜度。
3. 铸造材料:铸造材料的性质也会对拔模斜度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收缩率和热胀冷缩性能,从而影响拔模斜度的大小。
三、拔模斜度的测量方法1. 视觉法:通过人眼观察铸件表面与模具分离面之间的角度来判断拔模斜度的大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准确度较低。
2. 测量仪器法:使用测量仪器对铸件进行测量,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拔模斜度数据。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光学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四、拔模斜度的控制措施1. 模具设计优化:合理设计模具结构,减小拔模斜度的大小。
2. 铸造工艺改进:通过调整铸造工艺参数,控制铸件的冷却速度,减小拔模斜度的大小。
3. 加工修正:对于拔模斜度较大的铸件,可以通过加工修正的方式进行矫正,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
总结:拔模斜度是铸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对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控制拔模斜度的大小可以提高铸件的脱模性能,减少铸件的变形和缺陷。
通过优化模具设计、改进铸造工艺以及加工修正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拔模斜度,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拔模角度的深度分析

孔的问题a.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 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 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象。
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铸造拔模斜度标准(一)

铸造拔模斜度标准(一)铸造拔模斜度标准介绍•铸造拔模斜度是衡量铸件成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的铸造拔模斜度标准能够确保铸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为什么需要拔模斜度标准?•铸造中,熔融金属被注入铸型,然后通过冷却凝固成型。
•当冷却凝固完成后,需要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这个过程称为拔模。
•拔模斜度表示铸件从铸型中脱离的程度,对铸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质量有直接影响。
拔模斜度标准的重要性•拔模斜度过大,可能导致铸件尺寸不准确,形状变形,甚至出现裂纹等缺陷。
•拔模斜度过小,可能导致铸件在拔模过程中受力不均匀,造成铸型损坏和铸件损坏。
•正确的拔模斜度标准能够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稳定性和表面质量。
如何确定拔模斜度标准?•拔模斜度标准应根据具体的铸造材料、铸型材料和铸件形状等因素来确定。
•标准可以参考国际铸造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规范。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调整和优化拔模斜度标准。
拔模斜度标准的应用•拔模斜度标准在铸造设计、工艺规程和质量控制等环节都有重要应用。
•在铸造设计阶段,拔模斜度标准可以指导铸型结构设计和放样。
•在工艺规程中,拔模斜度标准可以指导拔模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在质量控制中,拔模斜度标准可以用于检验和判定铸件的合格与否。
总结•正确的铸造拔模斜度标准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拔模斜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铸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
•确定拔模斜度标准需要考虑具体的材料和形状等因素。
•拔模斜度标准在铸造设计、工艺规程和质量控制中都有重要应用。
塑胶拔模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过程中,为了方便模具中的产品顺利脱模,需要在模具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斜度。
本文将从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塑胶拔模斜度的定义塑胶拔模斜度是指在塑胶注塑模具设计中,为了保证产品顺利脱模而设置的一定角度。
斜度的设置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避免模具磨损或产品变形等问题。
1. 降低脱模力:塑胶拔模斜度能够减小产品与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脱模力,使产品容易脱离模具。
2. 避免产品变形:通过设置合适的拔模斜度,可以避免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减少模具磨损:拔模斜度可以减小模具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模具磨损的程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三、塑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 斜度大小:拔模斜度的大小应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一般来说,较小的产品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较大的产品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斜度方向: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应与产品的脱模方向一致,以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脱离模具。
3. 斜度均匀:拔模斜度应在整个产品表面上均匀分布,不能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局部斜度。
4. 模具结构:在模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拔模斜度的设置,合理设计模具结构,以便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顺利脱模。
四、影响塑胶拔模斜度的因素1. 产品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流动性较好的材料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而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则需要较大的斜度。
2. 产品结构: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复杂的产品形状通常需要较大的拔模斜度。
3. 模具材料:模具材料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也会影响拔模斜度的设置,硬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模具可以设置较小的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在塑胶注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可以降低脱模力,避免产品变形,减少模具磨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合理设置拔模斜度,并考虑材料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拔模斜度 斜率

拔模斜度斜率
在制造和工程领域中,"拔模斜度"通常指的是从模具中取出零件时,零件表面与模具开口方向之间的夹角。
这个夹角被称为拔模斜度或斜率。
拔模斜度的存在是为了使零件能够从模具中轻松脱模,而不会损坏模具或零件本身。
拔模斜度的大小通常由设计要求、材料特性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决定。
较大的拔模斜度使得脱模更加容易,但可能会增加零件的尺寸。
相反,较小的拔模斜度可能导致脱模困难,容易损坏零件或模具。
这个概念在注塑成型、压铸、模具设计等制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仔细考虑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特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确定合适的拔模斜度。
需要注意的是,"斜率"通常是指曲线或直线的倾斜程度,而在拔模斜度的上下文中,它可以表示零件与模具开口方向的夹角,因此也可以称为斜率。
拔模斜度标准

拔模斜度标准
拔模斜度标准是指在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评估模具拔模性能的指标。
拔模斜度是指模具在脱离工件表面之前,可承受的最大斜度角度。
具体的拔模斜度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工件和模具而有所不同,一般由模具设计师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拔模斜度标准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材料的可塑性:如果工件材料容易变形,拔模斜度应较小;如果材料硬度较高,拔模斜度可适当增大。
2. 模具结构: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材料的选择等都会影响拔模性能,拔模斜度标准应适应模具结构的要求。
3. 产品表面要求:如果产品对表面的质量要求较高,拔模斜度标准应较小;如果允许一定程度的瑕疵,拔模斜度标准可适当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拔模斜度标准往往是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的,通过实验和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拔模斜度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平衡。
讨论拔模角度

讨论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先转贴过来了:「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么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么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件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么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准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为准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里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讨论拔模角度

讨论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坛上发表过先转贴过来了:「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么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么情况不需要斜度?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件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么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而且拔模基准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为准呢?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里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常常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拔模角度选取的原则

拔模角度选取的原则一、拔模角度选取的重要性拔模角度的选取可太重要啦!就好像给零件脱模找一个合适的“出口”一样。
如果拔模角度选得不合适,那可就麻烦咯。
比如说,角度太小,零件在脱模的时候可能就会卡住,就像小老鼠想从一个特别窄的洞口钻出去,怎么也挤不动,这时候模具可能就会被损坏,而且生产出来的零件也可能是不合格的。
相反呢,如果拔模角度太大,虽然脱模可能容易了,但是零件的形状或者尺寸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就像原本应该是个方方正正的东西,结果因为拔模角度太大,出来就有点歪歪扭扭的了。
二、影响拔模角度选取的因素1. 零件的形状对于一些形状简单、比较规则的零件,像正方体或者圆柱体这样的,拔模角度可能就不需要太大。
就好比一个直直的圆柱体,它脱模的时候相对容易,不需要一个很大的角度来帮忙。
但是如果零件的形状很复杂,有很多弯弯绕绕的地方,就像那种有着很多小凸起或者小凹陷的零件,那这个时候拔模角度就得大一些啦,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细节都能顺利脱模。
2. 零件的尺寸一般来说,尺寸大的零件拔模角度可以相对小一点。
就像一个很大的盒子,它本身就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操作,不需要太大的角度来辅助脱模。
而尺寸小的零件呢,尤其是那些特别精细的小零件,为了能让它顺利脱模,可能就需要一个相对大一点的拔模角度。
3. 材料的特性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比如说塑料材料,有的塑料比较软,有的比较硬。
比较软的塑料在脱模的时候可能就相对容易一些,拔模角度可以小一点。
而像金属这种比较硬的材料,在脱模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大的拔模角度,因为它不像塑料那样容易变形来适应模具的形状。
三、拔模角度选取的一般原则1. 确保脱模顺利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啦。
不管怎么样,选的拔模角度要能让零件完整、顺利地从模具里出来。
就像我们做蛋糕,要能让蛋糕从模具里完好地取出来,不能让蛋糕卡在模具里弄破了呀。
2. 尽量减小对零件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在保证脱模的前提下,我们要尽可能让零件保持它原本设计的形状和尺寸。
产品的拔模角度

產品的拔模角度
∙產品的拔模角度(Drafts)主要幫助從模具中取出成品。
拔模角度的多寡必須考量產品深度與產品的功能。
∙拔模角主要是平行於模具的開關動作方向。
若是可能拔模角應該要儘可能大。
正常的拔模角度為1~2度,而
肋則可選擇0.5度的拔模角,若深度不超過12.5mm(0.5inch),且
將需要拔模角的地方拋光,則可以使用很小的拔模角。
若有咬花時
每千分之一深的咬花加上1~1.5度的拔模角。
咬花時所需的最小拔
模角度與成品的材料收縮率,壁厚與咬花種類有關。
∙若是需要完全沒有拔模角則要考慮使用側向移動開模,如滑塊。
塑胶拔模斜度

塑胶拔模斜度塑胶拔模斜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塑胶拔模斜度是指模具中的零件在脱模时从模具中顺利脱出所需要的倾斜角度。
正确的塑胶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塑胶拔模斜度对于塑料零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塑料零件在脱模时可能会受到损坏,甚至出现变形。
这是因为在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如果没有足够的拔模斜度,零件在脱模时会受到拉伸和扭曲的力,导致零件的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注塑生产中,零件从模具中脱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零件很容易粘在模具上,需要用力去拆卸,这样会增加生产时间和人力成本。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使零件轻松地从模具中脱出,减少了拆卸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塑胶拔模斜度还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如果没有适当的拔模斜度,模具表面会受到额外的刮擦和磨损。
而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减少零件和模具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刮擦和磨损,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塑胶拔模斜度呢?首先,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
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对于拔模斜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较软的材料和较复杂的形状需要更大的拔模斜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设计。
不同的模具结构和设计也会对拔模斜度的要求产生影响。
最后,还需要考虑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对于注塑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会对拔模斜度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塑胶拔模斜度在塑料注塑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的磨损。
确定适当的拔模斜度需要考虑零件的材料和形状、模具的结构和设计以及注塑机的参数和工艺。
只有在各个方面的考虑和调整下,才能得到最佳的拔模斜度,实现高质量的塑料注塑加工。
压铸件拔模斜度

压铸件拔模斜度摘要:一、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1.定义2.作用二、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2.影响因素3.设计方法三、压铸件拔模斜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正面的影响2.负面的影响四、提高压铸件拔模斜度质量的措施1.优化设计2.改进工艺3.提高操作水平正文:压铸件拔模斜度是指压铸件在脱模过程中,模腔与铸件之间的倾斜角度。
这个角度对于压铸件的顺利脱模以及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压铸件拔模斜度,通常用铸造斜度或者脱模斜度来表示,是指压铸件在脱模过程中,模腔与铸件之间的倾斜角度。
这个角度的作用主要是使铸件在脱模过程中,与模腔顺利脱离,避免产生粘模现象,从而保证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二、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在设计压铸件拔模斜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压铸件的结构、大小、材料等因素,以保证铸件顺利脱模。
2.影响因素:压铸件拔模斜度主要受铸件的结构、材料、模具设计及操作工艺等因素影响。
3.设计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设计合适的拔模斜度。
三、压铸件拔模斜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正面的影响:合适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铸件顺利脱模,避免产生粘模现象,从而降低铸件的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2.负面的影响:如果拔模斜度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铸件脱模困难、模腔磨损加剧、甚至出现铸件变形或破裂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四、提高压铸件拔模斜度质量的措施1.优化设计:通过改进模具设计和优化压铸件结构,选择合适的拔模斜度,以提高产品质量。
2.改进工艺:采用先进的压铸工艺,提高压铸件的充型速度和冷却速度,以降低粘模现象的发生。
3.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操作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压铸件的脱模技巧,降低废品率。
铝铸件拔模角

铝铸件拔模角
1拔模角与铝铸件
拔模角又称模角,它是模具加工行业中一种常用的术语。
拔模角是指在模具中,因为应力的累积以及长时间的加热作用,型腔和件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小角度。
拔模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铝铸件的质量,其角度的变化可能导致流体针孔和垃圾,如果拔模角太小,可能会引起抽料变形、锁死、抽料困难或机械困难,从而使铝铸件表面出现缺陷。
2拔模角与模具质量
拔模角影响着模具的质量,拔模角太大会影响铸件的外观,影响表面粗糙度,产品外观差,粗糙度超标;拔模角太小又会使模具抽料集中,从而影响型腔定位所带来的模具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脆性断裂,从而影响铝铸件的体积或尺寸精度。
3拔模角的影响因素
硅胶型腔材料的质量、模具加工精度、拔模速度、拔模导热性、熔模温度以及熔体的流体性均会影响拔模角。
此外,模具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拔模角,特别是模具型腔、抽料等模具过程性质。
4如何提高拔模角
为了提高拔模角,操作者需要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使用合适的硅胶型腔材料,控制模具与铝铸件
之间的温度差,适当减少拔模速率,优化熔模温度,改善熔体的流变性,完善模具的加工工艺以及降低模具的抽料等行拔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的问题
a.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 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
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 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
象。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
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至1°就足够。
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
零。
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
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
在所有的筋、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的出模角。
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
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
一般光滑的表面°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筋,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就已经足够。
PS
°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
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
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
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 ≤100mm 时,S/H ≤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
当格子的间距P ≤4mm 时,拔模斜度α=1/10P 。
格子C 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 超过8mm ,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
)200/1~50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T mm ;B=~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
)100/1~15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T mm ;B=~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
)20/1~30/1(2'arctg H
D D arctg =-=α 高凸台制品(H >30mm )的拔模斜度:
型芯:)30/1~5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腔:)50/1~10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
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小于最小拔模斜度,以防止制品留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