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1)
记叙文修辞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 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力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9、〔对比〕(定义):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 (作用):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对比在写作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结合写作来理解. 九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⑨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首先按叙述的详略,叙述方法可分为概括叙述和细述法.什么是概叙法?概叙的含义是相对详叙(或叫细叙)而言,就是概要,该略的意思,即对某种人物、事件、场景、外观、品种、情绪等做概括的粗线条的叙述.有人又叫它“从类并叙”.这种叙述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它包含得越广,文字又简明,它就越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什么是细叙法?细叙法是对人物事件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叙述,它是和概叙法相对而言的又叫详叙法.其作用在于通过详细、具体的叙述使读者更多更深的了解事情的复杂情况和曲折的变化过程,以引起关注、同情或共鸣. 其次,按叙述的顺序,可讲将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 (一)顺叙法顺叙法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过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叙述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来反映人物事件的原委,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情理谐调文章气势也易于贯通,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文学史上许多的名作,像《桃花源记》等,都是采用这种叙述方法的. (二)倒叙法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 *** 或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惊奇之感.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 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因此倒叙不是逆叙,不是逆推理.在一定范围来说,倒叙事实上是顺序的一种变通.比如鲁迅的〈祝福〉〈伤逝〉等作品,大体上都是用倒叙手法写成的,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等作品都是把人物的最后结局在开头告诉了读者,然后把人物的经历一层一层展开,使读者看清了这些悲剧的社会根源和人物自身思想上原因,从而启发人们去追求合理的人生. (三)插叙法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插叙的作用,首先是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得了解,此外,这种中断或停止,也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在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润土时插入少年润土和我的友谊的片断,就是追叙的例子,又如那些把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必要交代的片断叙述,按习惯称补叙.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插叙,那插入的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及古.这种插叙有人称为逆叙. (四)平叙.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生的事,称为平叙.(古人称之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叙述方法可以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也可并行交叉的进行.前者,就每一件事来说,是一段顺叙,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是平叙.后者则紧密交叉,起头并进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平叙 ,是较为常见的,这只要强调了时间概念,各在起讫处加以必要照应,就可以了此外,记叙文的叙述方法还有合叙、分叙法夹叙夹议法.参考资料://hhjy:8080/c/dynamic/presentation/edu_1/itemviewer.do?id=7 189 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类修辞手法能够对记叙文进行精细的描写和生动的表达,从而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它们在记叙文中的具体应用。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能够为描述带来丰富的意象。
在记叙文中,比喻的使用可以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
”通过将微笑与春风进行比喻,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微笑的温暖,也增加了故事的表现力。
2. 比拟比拟与比喻类似,都是通过类比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比拟是将某个事物或特点与其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被描述事物的某种特质。
在记叙文中,比拟的使用可以使得故事更加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他的脸色苍白如同白纸一样。
”通过将脸色与白纸进行比拟,既突出了脸色苍白的形象,也暗示了他的情绪低落。
3. 比较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相互对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在记叙文中,比较的使用可以用来展示人物性格或者描述风景特点。
例如:“她的眼睛美丽而明亮,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
”通过对女主角眼睛的比较,不仅展示了她美丽的外表,还激发了读者对她的好感。
4. 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句来展示事物之间关系的修辞手法。
在记叙文中,排比的使用可以使得叙述更加有力量,有节奏感。
例如:“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花香四溢,小鸟唱着欢快的歌曲。
”通过排比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于场景的印象,并且渲染了氛围。
5. 暗示暗示是一种通过间接性描述来使读者理解作者意图的修辞手法。
在记叙文中,暗示的使用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让读者参与其中。
例如:“午夜时分,房间中响起阵阵吱吱声,宛如古老的木屋中传来的鬼魂哭声。
”通过暗示的方式,读者可以想象出恐怖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专题09 “表达效果”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1)
“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答题模式)一:①本意(解释词语的本意):②文中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效果和情感:(先答表达效果,再答情感,如对情感把握不准,可只答表达效果。
)例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请赏析钻的表达效果。
答:①“钻”的本意是穿过。
(本意)“钻”的文中意是小草破土而出。
(文中意)“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展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表达效果、情感)步骤1解释,2修辞,3修辞效果,4内容,5感情解题思路二:确定赏析角度(词性、修辞、人物描写、词语感情色彩……)答题模式:方法(选准赏析角度)+作用(表达效果+情感)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
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
体会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通过“微倾”“紧贴”“听”“擦过”“钻入”这些动词,细致、形象、具体地描写了老葛做利胚的样子,表现了他高度的专注与认真,也反映了老葛利胚技艺的精湛和他对这份手艺的重视。
联系课内:统编九下《孔乙己》“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①“排”字有摆的意思(本义),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语境义),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作用)。
“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语境义),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作用)。
课外延伸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身子骨弱,有高血压,我怕他中暑,拿出随身所带的矿泉水硬逼着他喝,看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下大半瓶,才目送他离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看得我鼻子一阵阵发酸。
阅读理解技巧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区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表示说明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
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拟人 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 事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强 调了向日葵美丽/积极向上的特点,发 人深省,语气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引用答题格式: 这句话引用了……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表达了作者 xx 的思想感情。
古人也曾为向日葵对太阳的喜爱咏叹过“更无柳絮因风 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句话引用了古诗“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 倾”,既形象地描绘了向日葵向阳而生的特点,又使文 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向日葵 的喜爱之情。
阅读理解之 修辞手法的作用
目录
content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三、常见题型 四、例题讲解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设问
反问
反复
引用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就是打比方。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如:甲像乙。 暗喻:只出现本体、喻体。喻词以隐晦的形式出现, 如“是、成、成为、变为”等。 如:甲是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但是通过句意理解能分析出本体。
拟人答题格式: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xx 拟人化,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xx 的 xx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xx 的xx 之情。
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她婀娜的腰肢,笑意盈盈地看着太阳, 拼命地展现自己刚穿上的金黄色衣裳。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日葵拟人化,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向日葵的 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向日葵的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 记叙文:
修辞特点:记叙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表达效果: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记叙文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事件和场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2. 说明文:
修辞特点:说明文的语言通常平实、准确,但有时也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其语言力求准确无误,条理清晰。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说明文可以更生动有趣地呈现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议论文:
修辞特点:议论文通常使用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并经常使用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论证。
表达效果: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因此其语言力求有说服力。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议论文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观点,使读者信服。
4. 诗歌:
修辞特点:诗歌常常使用象征、隐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感。
表达效果: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美感,引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5. 小说:
修辞特点:小说常常使用描写、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情节。
表达效果:小说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各种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①(3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初中中考阅读总结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复习记述文阅读(一)一、知识系统梳理及运用(一)记述文六要素:时间、地址、人物、来由、经过、结果(二)主要表达方式:记述、描述为主,讨论、抒情、说明为辅(三)主要表达方法: 1、正叙、倒叙、插叙2、总叙、分叙3、详叙、略叙(四)写作手法:象征、烘托、比较、联想、想象(五)主要表达线索: 1、时间线索(明暗两种线索) 2、地址线索3、物件线索4、事件发展线索5、思想感情线索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比较、屡次、设问、反问、夸张、对偶题型一: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神情)。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感情。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感情。
比方: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灿烂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旺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旺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形象的表了小草不意出的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气,内容,加重感情。
答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了+象+特点 +“使井井有条”或“奏和,得感情洋溢,富饶气”或“ 次清楚、描述、形象生”。
比方: 1、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形象地表了花的美,句式整、音律和、气如虹,表达了作者春花的喜之情。
2、但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不测。
一是当局者竟会地残忍,一是流言家竟至这样之下劣 ,一是中国的女性竟能如是之沉着。
3.:引起者注意和思虑;答格式:运用,引起者的趣,启者+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虑,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比方:中学生立怎的金?(第一⋯⋯)答案: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引起者的趣,启者中学生立怎的金注意和思虑,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一)修辞手法【比喻】运用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为简洁。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措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生动形象。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
【借代】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能起到使诗歌含蓄而富于变化的效果。
【双关】运用双关(意义双关;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叠字】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运用叠字,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引发思考。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阐发,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一种修辞手法。
互文可紧缩文句,使文句简洁,实现句子前后文意的限制与补充,形成对仗,使语言具有对称美。
【通感】又叫“移觉”,在描绘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将本属于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二)表现手法【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烘托】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是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手法。
根据甲、乙两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1)以人托人;(2)以物托物;(3)以物托人。
【点染】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记叙文阅读语言品析之修辞手法的作用
(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 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 慢慢地膨胀。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 力(1分),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
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彩虹”联想到草原上常见的“帐篷”;把“遍地 鲜花”想象成是姑娘“头上插满了鲜花”。富有鲜明的民族和草原特点。
答题格式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什 么)之情。
2
小试牛刀
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 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 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 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3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 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格式
叙述: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 抒情: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 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 突出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 了说理力量,有雄辩的气势。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du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记叙文阅读之品味语言(一)
一、考点落实u 命题形式1、结合语境,赏析加点的词语。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4、请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5、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6、阅读文章,比较画线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7、品味富有表现力的标点符号。
u 解题技巧u解题技巧品味语言一般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第二题,由两小问组成,即赏析词语和赏析句子。
1、赏析词语:(1)解释字词的本义,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其语境义。
(2)选择赏析的角度: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等)。
(3)将词语代入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何种内容。
(4)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句子或文章内容做情感分析。
2、赏析句子: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句式、标点等角度考查。
(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比问问反对夸人①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②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③反问:加强语气。
④设问:引发思考,提醒注意。
⑤反复:富有音韵美,突出强调某种情感。
⑥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⑦夸张:突出强调。
⑧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2)人物描写:①判断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语动心神(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
②分析本句话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种内容。
③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句子或文章内容做情感分析。
(3)环境描写: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②渲染……的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感情);烘托人物……的形象。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专题九具体分析)(4)句式角度:①倒装句:强调……(词),突出所写物或人的……特点,表达作者……情感。
②设问句:引发思考,提醒注意。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成效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说起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差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样方法,使语言表达得正确、鲜亮而生动有力,感情诚挚、激烈而又令人着迷。
初中课文常有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照、借代、频频、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含记述、描绘、说明、谈论、抒怀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以下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莽的海洋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傲慢地翱翔。
假如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可以正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绘。
二、表现手法与描绘手法表现手法和描绘手法实质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一样。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怀方式(借景抒怀、借物抒怀、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响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构造特色(前后响应、结尾点题、对照、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绘手法从描绘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绘、环境描绘和场面描绘。
人物描绘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相貌四个方面;环境描绘包含自然环境描绘和社会环境描绘;场面描绘可分为动景、静景描绘。
从描绘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绘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往常只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含分类型、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解说、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和朴素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度、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型、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出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美的词采对说明对象加以描述、刻画,使其形象、生动、动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前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批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语文所有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语文所有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语文中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等。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
各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及效果列举如下:(1)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效果: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2)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效果: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3)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效果: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强烈情感。
效果: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5)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效果: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2022中考阅读备考: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22中考阅读备考: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题参考模板】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有……表达效果,体现了作者……感情一、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好似(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
借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比喻的表达效果主要是:①使语言形象生动;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v 品味语言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春》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3、“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雨的四季》【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练一练5:《向日葵》 ⑩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大蓬大蓬 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日葵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向日 葵开的非常的艳丽,表达出“我”对向日葵的喜爱。
练一练6:《最美的天籁》 ④每天,他在黑暗中摸索,一如既往地孤独。唯有落雨时节, 他的心才会静谧下来。小雨啪啪地敲打窗棂,像跟他谈心, 又像挤在窗外私语。
03
输入关键字ຫໍສະໝຸດ 输入关键字04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更多模板亮亮图 文旗舰店: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 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 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 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 文字描述。
添加标题
24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 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更
多模板亮亮图文旗舰店:
30
添加标题
三、记叙文阅读 句子赏析
四年级语文
方法指导:
1.修辞角度: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表达方式(描写)角度: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如景物、人物(语言、 动作、心理等)、细节等。
3.关键词语角度:选择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动词、副词、叠词、 形容词等
修辞手法是指修饰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 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如比 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一个反问句让人陷入思考。 间接批评了父母的自私,重财轻义 。
设问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设问的表达效果是: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
例:《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表达出诗人对祖国 和人民的热爱。
课堂小结
品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 《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 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 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排比
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 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 觉;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安塞腰鼓》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 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 感情强烈。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例: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小姑娘,花枝 招展的,笑着,走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 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例: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整个是块空灵的蓝 水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 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 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 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答题方法
1.指明修辞方法。 2.结合句子具体分析修辞内容 及修辞作用。 3.结合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讲解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4.反复 7.设问 2.拟人 5.夸张 3.排比 6.反问
比喻
(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表达效果主要是: ①使语言形象生动; 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 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反复
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 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例:《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安塞 腰鼓的赞美之情。
夸张
夸张的表达效果:深刻、生动 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 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修辞手法
2.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词句内涵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敬请关注
2607159237@
youyicongshu100
优翼 微课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
记叙文阅读之品味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情境导入
核桃压枝低
(5)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 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 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 15.赏析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浪”比喻层层翠绿的林木随风摇 曳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木之多,色彩之浓;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赋予了“层林”“小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了林木依山、 小溪欢跃的动态之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尽显秦岭山水美景及文化内涵。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 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 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 更加生动形象。
例:朱自清《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草人格化, 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 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 像也要晒化了。《骆驼祥子》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 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 使人印象深刻。
反问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 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 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 昂的感情基调。
例:《羚羊木雕》最后一段“可是,这能 全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