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提炼信息归纳内容类非选择题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提炼信息、归纳内容类非选择题
训练10 提炼信息、归纳内容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
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
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
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
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
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
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材料二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
在近代之前能请的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
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
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
……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编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古代医院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
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
(2)不同: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而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中国古代对医生没有统一分类管理,英国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管理。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二
17道题仿真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答案 B解析“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无法得知农民负担的轻重,故A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史称‘版籍’‘版图’”没有说明土地的性质,故D项错误。
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说明汉代法律把伦理的观念引入了法律,强调尊卑等级,下级要维护上级,有利于统治,体现了以礼入法伦理关怀,故B项正确。
3.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答案 A解析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赋役负担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4.乾隆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
(京津鲁琼专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题型归类练大题增分练训练9必修部分非选择题
(京津鲁琼专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题型归类练大题增分练训练9必修部分非选择题1.(2019·济宁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
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
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末)传教士来华与西学的输入在部分中国士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们为西学所吸引,为耶稣会士的博学所倾倒,以至“士大夫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投刺交欢,倒屣推重,倾一时名流”。
在这一基础上,一批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士人脱颖而出。
他们明确提出“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的主张,“以为五经之外,冠冕之表,别自有人,不必华宗夏土,亦不必八索九丘(《八索》《九丘》代指古代文化典籍)”。
他们还充分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推动力,即“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三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出。
”……据说当时的翻译馆明文规定,所翻译的书籍除供京沪两地学堂使用外,其他均由制造局图书处统一发售,以便广泛流传。
其中许多译书,同文馆与传教士都有采用……至于其读者,既有官员,也有士绅……据传,截至1879年底,翻译馆共计销售译书32111部,共83454册,平均每种售书250部左右。
——汤霞、宋以丰《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学输入中国的渠道,并说明西学传播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10 信息分析说明类开放性解析题
题型10 信息分析说明类开放性解析题1.(2018·黑龙江哈三中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比较《唐代诗人分布》和《宋代词人分布》图,提取唐代诗人分布与宋代词人分布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解析:观察图片对比差异,分析原因;差异至少应该答出两点,解答此题的出发点是从经济重心南移所带来的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以及宋代较于唐代的发展。
答案:差异:唐代时期,诗人相对集中于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宋代时期,南方比北方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词人分布较为广泛;宋代东北地区有词人分布;唐代河西地区有诗人分布。
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转移;唐代河西丝绸之路繁荣;宋代金政权南下,接受中原文明,促进词文化向东北地区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
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
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
上天显应,合当聚义。
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
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言:“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整理自施耐庵:《水浒传》材料二公元1620年9月23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
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
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戴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据材料概括理念,首先我们要抓住主线“东西方政治理念”,材料一中宋江将梁山好汉分为天罡星、地煞星,分定次序、各守其位,显示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制度,材料二中“五月花号公约”结为的自治团体是清教徒共同立誓签约组建的,显示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其次说明,从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我们可以联系宗法制、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的相关知识点来予以说明;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可以联系启蒙运动的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相关知识点来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30天三轮专项提分必练绝密之十(大纲专用)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30天三轮专项提分必练绝密之十(大纲专用)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时间:45分钟)1、“……意味着是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
”材料中的“……”应该是()A、议会选定国王B、长子继承王位C、内阁决定元首D、民众选举国王2、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文献是()A、英国《权利法案》B、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美国1789年《人权法案》3、法国1791年宪法有这样的内容:“第七条:……不兼有下述条件者,不得被选为选举人:在城市中,必须为产业所有人或用益权人,其产业在纳税册上已被估定有相当于当地的二百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在乡村中,必须为产业所有人或用益权人,已被估定有相当于当地的一百五十个工作日价值的收入者……”上述内容在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史上具备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A、表达了宪法的资产阶级性质B、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阶段成果C、以财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取代以出身为基础的等级社会D、人们可以努力获得财富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4、19世纪初,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有许多日耳曼人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
但同时也有日耳曼学生组织“少年同志会”,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备选项内容的分析甄别能力。
如果学生的记忆准确,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的时间记忆出错,就会出现失误。
本题容易错选D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D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
2、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准确识记。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17道题仿真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
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
故答案选D。
2.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
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答案 D解析根源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考虑。
受自然经济影响,血缘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标准,但宗法制度并非是这种差序的根源,故A项错误;工业化以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村社会相对封闭保守,但并非产生差序格局的根源,故B项错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但并非这种差序的根源,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B.市民生活富足C.城市经济繁荣D.社会政治清明答案 C解析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都城里夜市与日间无异,并卖些奇巧器皿,可知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与政治无关,并不能看出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四) 含答案
大题练(四)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第二小问成因,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在文明程度、国家政局、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主流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成因。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一)
热考主题大题练8套大题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
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
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
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
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
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
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
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
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
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
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0含解析.docx
单元整合提升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9-1933O年资木主义世O界经济危机[知识纵横][赫鲁晓1勃列口涅戈尔巴乔1991 年夫改革O 夫改革夫改革苏联解体20世纪五六I-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大力干预经济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
“滞胀”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木主义经济的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项目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20世纪30至70纪20年代年代发展工商业,鼓励核心内容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鼓励建立手工工自由经营、自由竞政府从信贷、投争.自由贸易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实践措施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适应了封建统治资本家自由经营,观管理,政府直接消除关税壁垒为私营企业的发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衰者富国强兵和资展消除了障碍,自经济的规模经营原因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经企业间的无政府 状态制度的基本矛盾[考题例证1] (2018-淮南模拟)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 1914—1945年的“大 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A. 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B. 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C. 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D. 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解析:“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即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故B 项正确。
答案:B二、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项目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卷一【word版】.doc
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史(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期,贵族社会中重要的邦交礼仪是朝聘礼,其礼仪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等。
到了春秋时期,礼赠主体由周王室向诸侯霸主转移;至战国时期,明尊卑、序上下的朝聘礼制逐渐被废弃,新的朝聘制度形成。
这一变化反映了A.礼乐文化的衰落B.争霸战争的需要C.分封制度的崩溃D.朝聘礼内容变化25.汉吕后尽专权横肆,吕后四年,曾有一诏书,说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属天下,命群臣公议替代的新皇帝。
霍光以后,汉昭帝崩,诏群臣议所立。
这表明A.吕后专横左右皇帝废立B.君主专制权力日益加强C.官僚集团控制皇位继承D.传统政治习惯影响君权26.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
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A.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B.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C.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27.下图为漫画家廖冰兄的作品《从以时间换取空间到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时钟的上半部分表示防守阶段,下半部分表示反守为攻阶段。
该漫画意在说明A.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B.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C.正确的战略是抗战取胜的关键D.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28.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
2019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Word版含解析
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 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2019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11Word版含解析
训练11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各国完全失业工人比重(%)——摘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论述:可以从社会危机、国际市场的争夺、经济政策、文艺思潮的变化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如: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
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他的主张不仅在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的利益。
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舒曼计划”。
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
在法德的共同推动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观”政策。
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
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
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
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三)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三)1. (2018 •广西桂林、柳州模拟)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 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这说明西周春秋时期贵族( )A. 享有特权,免于诉讼B. 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 集权专制,无视法律D. 地位高级,免于处罚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信息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周贵族具有 “享受保 护,等级森严”的特点,故选B 项。
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享有特权,本人可以免受惩罚,并 未出现免受诉讼之说,故A 项错误;据题干中的时间“西周春秋时期”,此时并未出现专制 和集权,故C 项错误;据题干中“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得出贵 族地位高级,可由僚属或子弟代其受罚,故D 项错误。
2 .下图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 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图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解析:选B 。
观察材料图画,可知是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发展起来的圩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这说明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又一大进步,故选 B 项。
古代中国的个体农业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在当时尚没有犁壁技术, A项错误;简单的农耕图并不能直接体现农民阶级具体的生活状况, C 项错误;材料中很明显是规模简单的个体农耕而非大规模的庄园经济,D 项错误。
3. (2018 •广东肇庆二模)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 益补充。
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 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 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解析:选B 。
解读题干,可知西周春秋时期有狱讼中的代坐”制度,据材料中“贵族A. 个体农业的形成C.农民生活的艰难B. 耕作技术的进步D.庄园经济的发展C. 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 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解析:选C o “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说明政治中心东移,“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符合题意,故选C项。
2019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 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C. 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D. 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才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B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选项C只是对题意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10 提炼信息、归纳内容类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
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
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
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
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
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
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
在近代之前能请的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
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
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
……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编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古代医院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
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
(2)不同: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而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中国古代对医生没有统一分类管理,英国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管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自由贸易问题日益突出。
……工商业资产者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国家完全不干预,实行彻底的“自由放任”。
一大批所谓“政治经济学家”为此已作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
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
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
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
……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
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苏联“计划”的不同。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完成,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广阔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舆论准备。
(2)措施:发展政府公共部门;制定国家计划;推行国有化。
不同: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
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
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
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
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
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
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
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
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
——摘编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天主教会的影响。
作用: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了中西交流;有利于国人加深对西方的了解。
(2)认识:科技落后于西方;重视道德哲学和科举应试,忽视逻辑推理和自然科学;宦官干政现象严重;妄自尊大,文化优越感过分强烈。
(3)趋势:当时欧洲处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说明: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
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揭开序幕;荷兰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开始冲破宗教神学的禁锢。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
……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
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
沿海的改革者属
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闳、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
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
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
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
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
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
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
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2)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