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细致观察,准确表达——《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
细致观察,准确表达——《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检查预习,巩固提问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爬山虎的脚》。
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读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出示)爬山虎操场占领嫩叶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根茎叶柄枯萎瞧不起牢固我唱着优美的歌曲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生读)师:从上面的这句话中,大家发现了什么吗?生:里面有多音字“曲”字。
师:是的,这句话是老师写的。
今后遇到多音字,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
生: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师:这是根据课文的题目提出的问题,很好。
这个问题大家能找到答案吗?(生:能)嗯,就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们等会儿再来学习。
生:爬山虎的脚到底是如何走路的?师:(笑)是走路吗?(生:不是。
是往上爬)课文的第4自然段就写得很清楚。
这也是根据课文题目提问的,很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既然是写爬山虎的脚,那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呢?并且还放在前面,是不是跑题了?师:这个问题还有人想过吗?(生摇头)这个问题不是根据课文的题目来提问的,而是从写作方法提问的,说明你深入思考了。
请大家注意这种提问方法,等下我们也要研究这个问题。
二、对比实物,感悟“准确”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读相关句子。
(生读第3自然段)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爬山虎的脚是这样子的吗?(有的说“是”,有的现出疑惑的神情)师:(指着刚才说“是”的同学),你说说看,为什么说是呢?生:插图正好放在第3自然段旁边,当然是啦。
师:这个理由很充分呀。
到底是不是呢?(指着一个疑惑的学生)请你说一说吧。
生:我觉得不是。
课文中说“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还说“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但是,插图上的脚并不是细丝,而是有吸盘的,另外,颜色也不对,它是绿色的,不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生疏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留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表达挨次。
4.学习细心观看的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前预备】1.课前观看爬山虎实物。
2.搜集爬山虎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依据学生的答复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知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沟通:(1)认读词语。
嫩绿舒适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渐渐结实(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其次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秀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外形。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3.理清脉络(1)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2)其次自然段介绍什么特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外形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1分20秒)师:你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爬山虎的叶子一开始是嫩红色的,后来变成了嫩绿色,有一个变化。
师:非常好,听得出来你第一课时学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因为有脚,它才能爬,它又是细丝连接着的,原来是嫩红色的。
师:非常好!他的课前功夫真到位。
生:我知道了那些细小的脚就像蛟龙的爪子。
师:嗯,这是叶圣陶爷爷在文中告诉我们的。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师:我为你们点赞,可见你们第一课时学得都非常棒。
今天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走进《爬山虎的脚》。
一起读课题生:爬山虎的脚。
师:打开语文书。
二、默读3~5自然段师:请大家默读3~5自然段,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哪些地方能体现叶圣陶爷爷观察的仔细,还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始吧。
(巡视)(2分半钟)师:已经画好的同学可以跟你旁边的同桌交流交流,看大家画的是不是想到了一块儿。
生交流。
师:刚才我看大家都在书上留下了你们认真学习的痕迹,为你们点赞,而且我听到大家在窃窃私语,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现在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三、精读课文(一)学习第3自然段师:谁来交流一下叶圣陶爷爷哪些地方观察地特别细致呢?生:通过“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观察很仔细,体现他观察得很不容易。
师:嗯,他说的是“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还有吗?生:我从“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因为它这里讲了六七根细丝,爬山虎的细丝其实很密,而他在那细心地数它有多少根。
师:真是一个细致的人啊。
还有没有?生: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我从这句话里面读出了叶圣陶爷爷观察的仔细。
师:这种颜色的细微变化也看出来了,它不是红,而是嫩红。
还有没有?生:我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因为如果他不仔细观察,他压根发现不了这些。
师:孩子们,其实叶圣陶爷爷从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它的数量、它的形态、它的颜色都做了什么?生:都做了仔细的观察。
师:那我们能用简笔画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生:可以。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预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与具体的。
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和长大的样子是不同的。
你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得多细致呀,连他们的细微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
我更喜欢长大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有孩子们轻声附合我。
)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
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
那叶子真(美)!我有一个朋友专门为爬山虎的叶子做了一个小片子,可是没找到合适的配音的人。
我说我的孩子们个个棒,找他们准行。
怎么样。
要不要试试?咱们先看一下片子。
看看你能用哪些语句表达最合适。
2、放演示叶子的课件。
第一节是叶子小的时候长出来嫩红的样子。
第二节是长大的叶子铺满墙的样子。
在师放片子的同时,几个孩子分试着配音。
(点评:激趣导入,符合儿童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配得可真不错。
那么我就更有信心地让孩子为下面的内容再试一把了。
爬山虎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字中存在着“触着墙”的“着”有个别学生读错,重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通过学习学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有没有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围绕什么来写?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四、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6篇)
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6篇)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2、检查预习的情况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6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4.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
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_1
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四上10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方式2. 感受并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教学重难点1. 探究作者的观察方法2. 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一、从观察入手1. 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请大家先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
(学生安静阅读约2分钟)2. 引导思考观察效果师:读完了吗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效果怎么样生:很好!生:观察得真仔细!师:是啊,叶圣陶爷爷观察得真好。
那么,他观察得好在哪里呢3. 探讨观察的具体表现师:谁能说说,叶圣陶爷爷观察到了什么生:他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
生:还看到爬山虎有脚!师:对,叶圣陶爷爷确实看到了叶子和脚。
(板书:"看到:叶子、脚")还有吗(学生思考)师:让我们再仔细看看课文。
叶圣陶爷爷是不是还观察到了其他的东西生:哦,他还看到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师:很好!你发现了这个生动的比喻。
(补充板书)4. 引导深入思考师:小朋友们,仔细想想,叶圣陶爷爷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除了看到这些,他是不是还看懂了一些东西(学生思考)生:他看懂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师:对!爬山虎怎么爬,这是植物的行动,太有意思了。
还有吗生:他还看懂了爬山虎怎么变的。
师:没错!爬山虎怎么变,这是植物的生长过程。
(板书:"看懂:怎么爬(行动)、怎么变(生长)")5. 总结观察方法师:看来,叶圣陶爷爷不仅看到了爬山虎的外表,还通过仔细观察,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做到的生:他可能每天都去看爬山虎。
生:他观察得很仔细。
师:对,叶圣陶爷爷进行了连续的、细致的观察。
这就是他观察效果好的原因。
6. 引出表达的重要性师:同学们,我们发现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好,但是如果他只会观察,不会写出来,我们今天能读到这篇文章吗生:不能!师:没错!所以,会观察还不够,还要会写,会表达。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他的观察写出来的。
(完整)《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完整)《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爬山虎的脚》设计理念及课堂实录《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精读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言语表现.只有在阅读中深入地品悟语言、辨析语言,让孩子们沉潜于鲜活的言语中去品味和揣摩,让他们体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才能使他们在说和写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言语表现中滋养言语生命,获得言语能力的磨炼和提高.潘新和教授和王尚文教授都认为,对学生学习语言来说,尤其要重视在具体的文体语境中,对活的语言的领会,对其作动态分析,形成“言语感”.那《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它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而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又按“脚的样子”、“怎么爬”以及“脚的变化”每段一个主题,分三段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描写.在每个主题中又渗透观察方法,比如“今年我注意了”中的“注意”、“如果你仔细看”中的“仔细”,还有最后一段的“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词语,都在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孩子们观察要专注、要仔细、要长时间,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
因而,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互文对照、动作模仿、词语辨析等形式让孩子们体悟叶老用词的精准和妥贴。
课堂上采用朗读、对比、替换等方法,把学生置身于语言的海洋中,通过涵咏、体悟、辨析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让孩子们去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积累精彩的语段,并通过角色换位,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写一写爬山虎脚的一个主题,在换人称的改写中实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实现在语言学习中滋养言语生命,努力体现以“言语表现”为本位课堂的教学理念.《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先看老师写三个字。
(板书“叶圣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人的——生:名字。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9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1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
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的基本思想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知识重构。
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问题。
《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难点。
【片断一: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批画)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
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书、汇报。
)电脑屏幕展示1:视频画面: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
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体会。
电脑屏幕展示2:视频画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及意境,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片断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
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来。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3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爬山虎的视频动画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欣赏了爬山虎那美丽的叶子,谁能用最美的语言来告诉大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生1: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是嫩红的,过几天就变成深红的。
生2: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
生3: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远远望去,像一道绿色的屏风。
生4:爬山虎的叶子很美,被风拂过,一墙的叶子犹如那碧绿的湖水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生:……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看来大家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关于爬山虎脚的秘密,请大家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根据屏幕上的提示,选择各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各小组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多媒体显示:(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2)爬山虎的是怎样爬的?(3)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生:我是绘画小组的,我们研究的是“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用这副画来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吧!(指着画)瞧!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它长在茎上,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嫩红的嫩红的,很像蜗牛的触角吧?师:画得好,讲得清楚,不错。
给他一点掌声吧。
还有其它小组研究了这个问题吗?生:我是制作小组的,我家院子就有爬山虎,早上剪了一枝给大家带来了,这就是爬山虎,(指着爬山虎)这里是长叶柄的地方,在它的反面长着枝状的嫩红细丝,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和观课反思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PPT出示作者简介师: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PPT出示爬山虎图片)生:爬山虎是往墙上爬着长的,所以叫爬山虎。
师:对了,这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的虎字是本课的生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特别要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里面的七先写横,下面是个几。
(板书:爬山虎提示“虎”结构、笔顺)师:同学们见过葡萄、丝瓜吗?它们也是攀援植物,看看这些植物和爬山虎有什么不同?(PPT出示葡萄、丝瓜图片)生:叶子形状不一样。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生:爬山虎是爬墙的,葡萄、丝瓜这些植物是爬架子的。
师:真聪明!对,葡萄、丝瓜需要搭架子,爬山虎不需要搭架子,为什么呢?生:爬山虎有脚。
师:你怎么知道爬山虎有脚?你见过爬山虎?生:没有,是课文里说的。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是下功夫了。
你想看看见爬山虎的脚吗?想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用它的脚爬墙的吗?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也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读——生: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师:课文写了些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小声的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希望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把书都拿好,姿态要端正。
好,开始吧。
(生读,老师巡回指导。
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检查自学情况PPT出示生词检查生词掌握情况(先小组自检,完成后坐好)多音字:“铺”、“重”组词对比朗读“空隙”、“空气”用“逐渐”造句(学生发言积极)检查读文:下面老师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大家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词语,再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PT出示爬山虎图片)师:同学们刚才都读的可带劲了,那文章当中都写了些什么?好,你说。
生:文章里面写了爬山虎所在的位置还写了爬山虎的样子,还写了爬山虎的颜色和它的脚。
师:哦哟,可厉害了,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收集了这么多的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直奔难点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等一会儿,把您觉得在学习上有困难的自然段提出来。
生:我第三、四自然段不行理解。
生:二、方法指导,引导自学师:同学们敢于提出自己学习的难点,这特别好。
那么以小组为单位,读读二、三、四、五自然段,然后讨论一下,能够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读明白这几个自然段呢?生:我们能够用画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生:我们也能够一边看图一边讲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表演来帮助我学习课文。
生:能够采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
生:师:同学们的建议的确特别好。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自学您认为比较难读明白的自然段、假如还有不明白的,在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
开始吧!(生自学)三、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师:谁情愿给大伙儿讲讲您如何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生:我用画图画来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您来当小老师给大伙儿讲讲这一自然段吧。
师:画得好,也讲得清楚,不错、给他一点掌声吧、同学们也来读读第二自段吧。
师: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模样?谁能来讲?生:师:老师这个地方也画了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有关爬山虎脚的句子,边读边想:这幅画画得对不对?师:谁来评呢?生:画得对。
师:上来给大伙儿讲解一下吧!(生讲解)师:讲得不错。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爬山虎脚的模样呢?(生回答,师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师:同学们都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一边读一边在您的脑海里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名师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名师课堂实录一、导入。
生:(纷纷举手)见过。
师:那谁能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你见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呢?生1:我看到的爬山虎是绿色的,爬在墙上,一大片一大片的。
生2:它的叶子很小,但是很多,密密麻麻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在墙上的呢?它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的文章来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读完了吧。
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音)师:这些字词大家都掌握得不错。
那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生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师:对,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呢?我们接下来就细细地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分析描写。
(一)爬山虎的叶子。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叶子的呢?(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生4:“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非常好,找得很准确。
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叶子呢?生5:作者先写了叶子的颜色,刚长出来是嫩红的,长大后是嫩绿的。
师:颜色描写得很细致。
还有呢?生6:还写了叶子的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师:对,这是叶子的排列状态。
那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呢?生7:这样可以让叶子都能接受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师:非常聪明。
那最后作者还写了什么呢?生8:写了风吹过叶子的样子,像漾起波纹一样。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爱好1、老师有几个谜语想让大伙儿猜一下:(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宝藤上挂。
(葡萄)2、导语:不管是丝瓜依旧葡萄都需要搭架子,才能往高处生长。
而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大伙儿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它有脚。
)有同学看见过确实爬山虎吗?那你们发觉、观看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确实是一个善于观看、善于摸索的人。
他那就发觉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观看到的爬山虎的脚吧!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课下老师让大伙儿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形: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确实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平均重叠间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步牢固(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找学生读课文。
(专门好,看来同学们都比较用心的预习过课文了。
)3、读完课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爬山虎有脚)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那么到底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扫瞄课文,告诉老师。
(3、4、5)1、学习第三自然段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也确实是文中的“我”注意了什么呢?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师: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板书:位置)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这是写是脚的模样(板书:模样)模样像――蜗牛的触角。
那个地点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颜色)师:好,把作者注意的这些综合一下,你认识爬山虎的脚了吗?在纸上画出你认识到的爬山虎的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
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墙!”谁知道是什么?
生:爬山虎!
师:对!是爬山虎。
(板书)爬山虎的“虎”字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注意第三笔是“乛”,下面是个几。
你们见过爬山虎吗?谁来说一下?
生:见过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我家的墙上。
师: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录音,想一想文章中都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看视频,听录音。
师:同学们都听得认真,那谁知道课文中都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
三、感悟课文,交流体会。
师:文章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和脚,同学们请看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
生:叶子
师: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生:爬山虎的叶子很多,可以遮住阳光。
生: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看着非常舒服。
生:非常漂亮
师:如此普通的爬山虎,却带给了我们许多美妙的感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
生:是嫩红的
师:逐渐变成……
生:嫩绿的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美颜色美:由嫩红变成嫩绿。
师:而长大了的叶子的美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啊?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师:谁想读一读?
生: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师:好请坐,这段主要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的美,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绿得那么新鲜
生: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
师:这段话描写的是爬山虎长大后的叶子,(1)从“绿得那么新鲜”,可以看出颜色很美。
(2)从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
可以看出它安静时得美。
(3)而从“一阵风”吹过,“漾起波纹”,可以看出它动起来时也很美。
师:现在让我们在把这段美美的读一遍
生:齐读
师:谁还想读一读
生: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师:好,同学们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爬山虎的脚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
划出直接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谁划出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来了。
生:画出来了
师:谁来读一读划出的句子?
生:读
师:她在这里读错了一个字,有没有听出来的同学
生:应该是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上,她读成了长在jìng上。
师:这个字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应读作茎jīng(板书)
师:领读“茎”
师:这几个句子是直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谁还想读一读?来我们一
人读一句吧,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三句话句子分别写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同学们认真想一下这三句话句子分别写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
师:爬山虎的脚长在……
生:茎上
师:这是爬山虎的脚生长的
生:地方
师:也就是生长的……(板书)
生:位置
师:那么,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
生: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师:每根细丝像……
生:蜗牛的触角
师:这是它的……
生:形状
师: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生:嫩红的
师:好,现在我们再把这三句话大声地读一遍。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白纸,一边读书一边想象一边绘画,老师随机指导。
)
师:我想请画好的同学拿着作品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爬山虎的脚。
生:展示。
师:同学们画的都真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
(播放课件)
师: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划出的词。
生:触巴拉贴
生:触巴拉贴
师:说得真好,谁想读一读这一段呢?
生: 读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合作演示一下爬的过程
动作演示:伸出你的胳膊,现在你的胳膊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根手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手指尖相当于小圆片,同桌的后背就是墙壁。
请你做一做,小组研究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同学们表演的都非常形象。
现在让我们借助动画看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吧。
(播放课件)
师: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自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样了?
生:萎了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爬山虎叶子的美丽,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知道了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还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下面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把课文朗读一遍。
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仔细观察,写的很具体。
你是否也想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植物呢?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由远及近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