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描述了在信号传输中由电磁场在电缆中引起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缆和电磁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的根本是在于电磁场的传播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传输效率和电路中信号传播的延迟等结论。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传输线系统,以及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

其中电磁场涉及到电磁波的定义,以及电磁波如何在电缆中传播。

电路参数涉及到传输线性特性,其中包括电阻、电抗和电纳,以及传输线的阻抗和频率特性。

电路模型描述了信号在电路中的传播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输线的性质,以及电路模型的参数如何影响信号的传播。

最后,信号传输涉及到信号的电压、功率和噪声,以及信号如何传播到另一端。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可以分为电缆和微波传输等两大类别。

电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缆的阻抗、损耗、线形、幅值放大和信号延迟等参数,常用来研究电缆的电性和磁性特性,以及电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微波传输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微波传输线和微波设备的参数,用来研究微波系统的功率波形特性和传输系统的效率、噪声比等参数。

传输线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如网络、无线电等。

网络中的应用涉及到以太网、光纤网络等,以及其对应的传输介质参数和性能。

无线电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台、天线和通信电缆的传播特性,旨在研究信号如何在空中传播,以及传播距离和信号强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应用于电缆、微波、网络和无线电等多个领域,以研究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信号如何在介质中传播,以期获得更好的传输效率和信号延迟。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SI的四种分析、描述手段和途径
传输线理论
多长的走线才是传输线? 这和信号的传播速度有关,在FR4板材上铜线条中信号速 度为6in/ns。简单的说,只要信号在走线上的往返时间大于 信号的上升时间,PCB上的走线就应当做传输线来处理。 对于传输时间<信号上升时间的线路,由于对信号的影响 微乎其微,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假设有一段60英寸长的PCB走线,如图1所示,返回路径是 PCB板内层靠近信号线的地平面,信号线和地平面间在远端开 路。 在这段走线上加一个上升时间为1ns的信号,在最初的1ns 时间,信号在线条上还是走了6英寸。
*这个很容易理解,线之间的间距大,其分布电容电感之间的影响就小,电 磁场耦合也会变小
2.在满足阻抗要求的情况下,应该使传输线和参考平面间的距离越小 越好(减小H)。这样做会让传输线和参考平面更紧密的耦合,减少 临近线的干扰 3.对于关键信号(例如时钟信号)用差分走线,如果系统设计允许的 话
*差分信号的共模抑制好,能有效的抑制临近线的干扰。但是很多时候系统 设计就是单端模式。 *设计中要尽量减小H,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还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
传输线理论与
信号完整性分析
一、传输线理论
§1.什么是传输线
什么是传输线呢?任何2个有长度的导体就是传输线,如下图所示。 对于传输线,要彻底忘记“地”的概念,所谓的地不过是信号的 返回路径。所以传输线就是由信号路径和其返回路径构成的.
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速度到底是多少呢?假定传输线介质的介电常数为4.空 气中信号的速度为 3000, 000km每秒,即30cm/nsec.那么在介质中的速度 就为 :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第2章传输线理论

第2章传输线理论

j z
1 2Z0
(U1
I1Z0 )e
j z
(2―2―14)
同样可以写成三角函数表达式
U (z)
U1 cos z
jZ0
sin z
I
(
z)
j
U1 Z0
sin
z
I1
cos
z
(2―2―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由式(2―2―5)和式(2―2―6)两式可以看出,传输线 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分组成,即有
U (z)
A1e j z
A2e j z
Ui(z) Ur(z)
I
(z)ຫໍສະໝຸດ 1 Z0A1e j z
1 Z0
A2e j z
Ii(z)
Ir(z)
(2―2―16)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 则沿线电压的瞬时值为
u(z,t) Re[U (Z )e ji ] A1 cos(t z) A2 cos(t z)
式中v0为光速。由此可见,双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电
压和行波电流的相速度等于传输线周围介质中的光速,
它和频率无关,只决定周围介质特性参量ε,这种波称为
无色散波。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 相波长λp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位相 差2π的距离,即有
p
2
vp f
vpT
0 r
(2―3―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这种路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 的理论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 的。有些传输线宜用“场”的理论去处理,而有些传输 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归结为“路”的问题来处理, 这样就可借用熟知的电路理论和现成方法,使问题的处 理大为简化。

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1.传输线的集总电路模型取⼀段⽆线⼩长Δz从基尔霍夫电压和基尔霍夫电流推到出微分⽅程对于简谐稳态条件,具有余弦型的向量形式,可以简化为联⽴求解上述电报⽅程可得传输线上的波⽅程2. ⽆耗传输线低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和特征阻抗可以认为线是⽆耗的⽽得到的很好第近似。

⽆耗传输线中传播常数β为β=ω√LC相速是v=ωβ=1√LC波阻抗Z=µϵ注意:传播常数、波阻抗与⽆耗媒质中的平⾯波是相同的。

3.特性阻抗瞬态阻抗:传输线不均匀特性阻抗:传输线均匀对于⽆耗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表⽰Z0=L C3.1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线宽的影响线宽对电感的影响:矩形⾛线的⾃感可近似表⽰为l是⾛线长度,w是⾛线宽度,t是铜箔厚度。

当l>>w+t时,电感⼤⼩主要由ln(2lw+t)决定,线宽越⼤电感越⼩(线宽越⼤,电流越分散,电感越⼩)。

线宽对电容的影响:线宽越⼤,⾛线和平⾯之间的电⼒线越多的集中在介质区域,单位长度电容越⼤。

介质厚度的影响介质厚度增加时,两个导体间距增加,互感减⼩,单位长度电感增加,电容减⼩。

因此介质厚度增⼤会增⼤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的影响单位长度电感与介电常数⽆关,另外根据平板电容特性,介电常数越⼤,单位长度电容越⼤。

因此介电常数越⼤,特性阻抗越⼩铜箔厚度的影响铜箔的厚度会影响⾛线的电感和电容。

当l>>w+t时,电感⼤⼩主要由ln(2lw+t)决定,越厚,电感越⼩;⽽当厚度增⼤时,由于边缘场效应,电容增⼤。

因此铜箔越厚,阻抗越⼩。

4. 端接负载的传输线电压反射系数Γ:√√Γ=Z L−Z0 Z L+Z0回波损耗(return loss, RL):但负载失配时,不是所有来⾃源的功率都传给了负载RL=−20log|Γ|dB若负载与线是匹配的,则Γ=0,⽽且线上电压幅值为常数。

然⽽,当负载失配时,反射波的存在会导致驻波,这时线上的电压幅值不是常数,会沿线起伏。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一、引言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在电磁波传输中的应用,是电路理论与电磁场理论的结合。

传输线理论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信号传输、功率传输、阻抗匹配等领域。

本篇总结将对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参数、特性等进行概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二、传输线的基本原理1. 传输线的基本结构传输线是由两个导体构成的均匀、无损耗的线路,通常是平行的。

传输线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常见的传输线有两线制传输线(两根导线)、同轴线(内外两层金属导体)、微带线(介质模块和一侧有金属层)、光纤(传输光信号)等。

2.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中的特性阻抗是指在线路的某一截面上,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之间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特性阻抗是传输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信号的传输和匹配等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传输线有50欧姆的同轴线和75欧姆的同轴线。

3. 传输线的传输方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微分方程。

根据传输线的结构和电磁学原理可以推导出不同类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

传输方程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

4. 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线的传输特性是指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传输特性包括传输速度、传播损耗、幅度响应、相位延迟等。

传输线的特性决定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过程和传输质量。

三、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与分析1. 传输线的参数传输线的参数包括电感、电容、电阻和导纳。

这些参数在传输线建模和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电感和电容决定了传输线的频率响应和传输速度,电阻决定了传输线的传输损耗,导纳决定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特性。

2. 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传输线参数可以通过传输线的几何结构、介质材料和频率等因素计算得到。

例如,同轴线的电感和电容可以通过导体几何尺寸和介质材料的电学常数计算得到。

微带线的参数可以通过线宽、线距和介质材料等参数计算得到。

3. 传输线参数的分析传输线参数的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传输线的性能和优化设计。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分布参数电路
当频率提高到其波长和电路的几何尺寸可相比拟 时,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的分布空间很难分开,而 且电路元件连接线的分布参数效应不可忽略,这种 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4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3. 长线的分布参数
分布电容C1(F/m)
指传输线单位长度所呈现的并联电容值,决定于导线 截面尺寸,线间距及介质的介电常数 。
I (z ) = j UL sin βz + I L cos βz Zc 15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3. 特性阻抗
定义: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之比。
U + (z ) Zc = + I (z )
计算式
L1 Zc = C1
16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例7-1 均匀无耗同轴线的内导体外半径和外导体
内半径分别为0.8mm和2.0mm,内外导体间填充介 质的εr= 2.5,μr= 1。计算该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若填充介质为空气,求特性阻抗? 解:由公式得
——频域中的 传输线方程
3. 传输线的波动方程
⎧ d 2U 2 β + U =0 ⎪ 2 ⎪ dz ⎨ 2 ⎪d I + β 2I = 0 ⎪ ⎩ dz 2
——传输线的波动方程
12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1. 通解
(1)通解的复数形式(P82)
1 I (z ) = Ae jβz − Be − jβz Zc
5
第7章 传输线理论
1. 均匀长线
指沿线的分布参数R1、L1、C1和G1均为常量 的长线,也称均匀传输线 。
2. 均匀无耗长线
指R1= 0、G1= 0的均匀长线,也称均匀无耗 传输线。
6

微波技术基础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基础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内容提要
一、传输线基本概念
1、传输线的种类
2、分布参数及分布参数电路
二、传输线方程的解
1、传输线方程的解
2、入射波和反射波
三、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传播常数、特性阻抗、相速和相波长、输入阻抗、反
射系数、驻波比(行波系数)和传输功率
2020/1/23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分析
,
a b
ad
D
a
W
, d
L1(H / m)
ln b 2 a
D D2 d2
ln

d
d
W
C1(F / m)
2 / ln b
a
/ ln D D2 d 2
d
W
d
R1( / m)
Rs
2

1 a

1 b

2Rs
d
2Rs W
G1(S / m)
数电路,用一个 型网络来等效。于是整个传输线可等效成 无穷多个 型网络的级联.
2020/1/23
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传输线方程
i(z,t)
L1 z
(z, t) R1 z
G1z
i(z z,t)
C1z (z z,t)
z
1) 一般传输线方程或电报方程
z,t z z,t z,t z
2
2
I (d ) VL ILZ0 e d VL ILZ0 e d I (d ) I (d )
2Z0
2Z0
V (d) ch d

I
(d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微波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并且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分析传输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介质中的电磁辐射,即电磁能量在电磁介质中传播和分布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在几何形式上的观察,以及电磁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放射衰减和折射等问题。

传输线理论最常见的应用就是传输线模型,这是由于它可以有效地模拟在真实环境中电磁能量传播的过程。

传输线模型是建立在电磁介质的假定和电磁场的理论基础上的,它们可以计算和预测电磁场在真实环境中的变化。

传输线理论的分类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其应用的电磁传播介质以及传导介质的性质来分类。

根据介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空气传输线理论、水平传输线理论和垂直传输线理论。

空气传输线理论是指在空气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汽车、开关、网络线等相关系统。

水平传输线理论是指在水平或者正交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平面波传播系统。

垂直传输线理论是指在垂直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地下电缆传输系统。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传输线理论在高频、微波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从而控制电磁辐射的传播范围。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能够模拟各种电磁介质系统,从而更好地预测电磁辐射的分布和传播过程。

例如,传输线理论可以用于推算微波炉或者无线网络的辐射强度,以评估辐射的安全性。

传输线理论也可以用来表示和模拟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帮助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

结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传输介质特性分类,应用在高频、微波技术等领域,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相关问题,并且更好地实现电磁介质系统的传输。

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

δ 2 = Z 1Y1
(2-2-9)代入上式可求得 δ 的值为
(2-2-11)
由于实际上微波传输线的损耗 R1 、 G1 比 ωL1 、 ωC1 小是多,则将式
δ = ± ( R1 + jωL1 )(G1 + jωC1 )
= ± − ω 2 L1C1 (1 + R1 / jωL1 )(1 + G1 / jωC1 )
Z 1 ≡ R1 + jωL1 Y1 ≡ G1 + jωC1
(2-2-9a) (2-2-9b)
Z 1 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 Y1 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
将式(2-2-7)再对 z 微分一次并将式(2-2-8)代入,即得 d 2U = Z 1Y1U dz 2 征方程
(2-2-10)
这是一个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 把它的解的形式 e δz 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其特
R1(Ω/m)
πσ 1
G1(S/m)
ln
D + D2 − d 2 d
注:σ 1 为导体是介质不理想的漏电电导率; σ 2 为导体的电导率, 单位为 S/m;µ 为磁导率; ε 1 为介质介电常数。
有了上述等效电路就容易解释传输线上电压、电流不相同的现象。参
12
看图 b,由于 aa ′ 和 bb ′ 这间有患联电阻存在,二处的阻抗不相等,因而两 处的电压也不相同;又由线间并联回路的分流作用,通过 a 和 b 点的电流 亦不相同。同时还可看出,当接通电流后,电流通过分布电感逐次向分布 电容充电形成向负载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就是说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 形式在传输线上传播并将能量从电源传至负载。
(2-2-6a) (2-2-6b)
式中 U、I 只是距离 z 的函数而与时间 t 无关,它们分别代表电压、电流的 复振幅。将上二式分别代放微分方程式(2-2-1)和(2-2-2)中,得到 dU − = ( R1 + jωL1 ) I ≡ Z 1 I (2-2-7) dz dI − = (G1 + jωC1 )U ≡ Y1U (2-2-8) dz 式中

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
≈ ± jω L1C1 (1 + R1 / j 2ωL1 + G1 / j 2ωC1 ) R1 = ± 2

16
C1 G1 + 2 L1
L1 C1
+ jω L1C1
γ = α + jβ

R1 2

= ±γ ) L1 C1
(2-2-12)
α=
10
我们用图 2-1-2 所示线上的电压(或电流)随空间位置的分布状况来说 明长、短线的区别。图 a 示出的是半波长的波形图,AB 是线上的一小段, 它比波长小许多倍。由图可见,线段 AB 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 相位几乎不变,此时的 AB 应视为“短线” 。如果频率升高了,虽然线段长 仍为 AB,但在某一瞬时其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均有很大变 化,如图 b 所示,此时线段 AB 即应视为“长线” 。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 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 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 许的。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 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 工作。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C1 G1 + L1 2
(2-2-13a) (2-2-13b)
β = 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C1
于是式(2-2-10)的解可以表示为 e −γz 和 e γz 的线性组合,即
U = Ae −γz + Be γz
代入式(2-2-7)可得到电流解为 1 I= ( Ae −γz − Be γz ) Z0 其中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传 输 线 理 论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及传输线的 等效电路
• 电路理论的前提是集中参数,其条件为: •
ι<<λ ι:电器尺寸,λ:工作波长 传输线中工作波长和传输长度可比拟,沿 线的电压、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还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从而形成分布参数的概 念。
传 输 线 理 论
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 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导。分 布参数为:R(Ω/m)、L(H/m) C(F/m)、 G(S/m) 如果分布参数沿线均匀,则为均匀传 输线,否则,为非均匀传输线。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如图1.1.1所示
EXP:双根传输线
传 输 线 理 论
Zc取决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和周围媒介, 与传输线的位置和工作频率无关。
传 输 线 理 论
⑶ 相速和波长 相速:某一等相面推进的速度 令α=0(无耗),由ωt-βz=常数,得
传 输 线 理 论
§1-3 反射系数、输入阻抗与 驻波系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既然具有波
传 输 线 理 论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种类及分布 参数的概念
传 输 线 理 论
• 定义: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

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他们 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 线。 传输线是微波技术中最重要的基本元件 之一,原因有两点: ⑴ 完成把电磁波的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 处。 ⑵ 可构成各种用途的微波元件。 Exp:耦合器、匹配器、电容、电感等
传 输 线 理 论
1.3.2式的意义在于: ⑴ 无耗传输线上各点反射系数的大小相等, 均等于终端反射系数的大小。 ⑵ 只要求出|Γ|,若已知λ或β则可求出任意 点的反射系数Γz 随着ZL的性质不同,传输线上将会有 如下不同的工作状:

微波技术原理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1-5节)

微波技术原理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1-5节)

无失真线的条件 若传输线的损耗较大,β 一般不再是频率的
线性函数,因而相速vp 将随频率变化。即传输过 程中将出现色散,结果会导致传输信号失真。
但如果有损传输线的损耗参量和电抗参量能 满足以下关系:
那么
,就不会出现色散。——无失真线
作业:P118
3.2
§3.4 理想传输线中传输波的特性参量
i ( z , t ) = I(z) e jωt
+
u ( z , t ) = U(z) e jωt
-
Z0 ,β
ZL
-l
0Z
由于电流波和电压波到达终端负载时,都将 发生反射,所以在传输线(Z < 0)中既有入射波 又有反射波,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波动函数为:
一. 反射系数 定义: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称为电压反
射系数,简称为反射系数,记为:Γ 。

Z0
RL>Z0

Z0
RL<Z0
|U|
|U|,|I|
|U|
|U|,|I|
|I|
|U|max
|I|
z 5λ/4 λ 3λ/4 λ/2 λ/4 O a)
z 5λ/4 λ 3λ/4 λ/2 b)
|U|min λ/4 O
理想传输线终端接纯电阻负载
五. 利用测量线测量终端负载阻抗的方法
P36 图片
θ=?

z
z
λ
z
5λ/4
Z0
u i
|U|
|I|
Zin
3λ/4
λ/2
λ/4
ZL=0 u,i 0 |U|,|I| 0 Zin
0
2. 终端开路(ZL=∞)
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线中电流波或电压波也是纯 驻波,终端负载Z=0处为电压波的波腹。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

(界限可认为是l/λ>=0.05)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按传输波形分类:(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3)表面波传输线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按损耗特性分类:(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

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1)行波状态: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

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了解:传输线的种类、结构特性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 熟悉:端接负载的有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和入射波的功率
损耗、计算损耗的微扰方法等。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传输线理论基础 ❖第二节 传输线的种类 ❖第三节 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型 ❖第四节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第五节 有耗传输线 ❖第六节 Smith圆图
第3章 传输线理论
教学 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了传输线的种类和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 型;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以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阻抗、导纳、组合阻抗-导纳 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能教力学 要重求点
掌握: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 抗及应用;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17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3.4.2 传播常数和相速
复传播常数的表达式:
rj(R jL )(G jC )
无耗线路中有R=G=0, 因此:
rjj LC
式中, 为衰减系数, 为波数。
波长 、相速v P 、与频率 f 、波数 之间的关系:
vP f
1 vP LC
vP
18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2
知识结构
传输线理论基础 传输线的种类
普通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平面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由电路理论过渡到集总元件电路
传输线的集总
集总元件电路上的传输线的场分析
元件电路模型
电压反射系数

传播常数和相速
输 线 理
端接负载的 无耗传输线
驻波 开路线、短路线、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

低耗线
无畸变
有耗传输线
输入阻抗 入射波的功率损耗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一种电磁学理论,它用于分析电磁设备的线性特性,该理论描述了电磁信号在传输线上运动时的行为。

下面将对传输线理论进行全面介绍,以便让读者更加了解它。

首先,传输线理论涉及到的概念有电磁场、电磁导体、电容器、电感器和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它的核心是描述电流与电压在线路中的关系,以及线路响应特性的变化。

通常,传输线理论使用双线微分等式来描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其中线路参数由电磁场和电磁导体的特性提供。

其次,传输线理论还涉及传输线的分类及其特性,其中包括单模传输线、多模传输线、放大器传输线和同轴电缆。

单模传输线指的是只有一根导体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线路阻抗一定;多模传输线指的是有两根或多根导体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线路阻抗可以有所变化;放大器传输线指的是由导体和电容器构成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可以缩短传输时间;最后,同轴电缆指的是由两根螺旋绕组导体和护套构成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可以降低干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涉及传输线响应特性的测量,通常采用调制电源法或直流法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

调制电源法是通过调整电源频率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此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线路参数,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直流法则是采用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此法的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但测量过程较慢。

最后,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设备设计问题,如电缆连接、线路布置、电磁滤波器设计等。

例如,在电缆连接中,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计算线路阻抗,以及电源输出的有效电压。

在线路布置中,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计算线路电容、电感和线路衰减等参数,以有效消除辐射干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设计电磁滤波器,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传输线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学理论,它可以用来分析电磁设备的特性,并计算电磁场和电磁导体的性能参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设备设计问题,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上面式子可知,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 分组成,即有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则沿线电压的瞬时 值为
现在研究行波状态下电压和电流的沿线变化情况。为讨论方便,距离 变量仍然从始端算起,由于U2 − Z0 I0 =0,A2=0,U r(z) =0。考虑到γ =α + jβ ,因此公式(2-14)和(2-15)简化为:
( 2)工作频带要宽,以增加传输信息容量和保证信号的无 畸变传输; (3)在大功率系统中,要求传输功率容量要大; (4)尺寸要小,重量要轻,以及能便于生产和安装。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采用不同型式 的传输线。在低频时,普通的双根导线就可以完成传输作用,但是,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 , 由于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增大使 它的正常工作被破坏 .因此,在高频和微波波段必须采用与低频时 完全不同的传输线形式)
解得:
将上式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注意到l − z = z′ ,并整理求得
2.2.2 已知均匀传输线始端电压U1和始端电流I1
将z=0、U(0)=U1 、I(0)=I1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便可 求得
将上式代入式(2-6)和式(2-7),即可得
2.3 均匀传输线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几种典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计算公式列于表1-1中。 表中μ0、ε分别为对称线周围介质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
有了分布参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 多微分段dz(dz<<λ),这样每个微分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 路。其集中参数分别为R1dz、G1dz、L1dz及C1dz,其等效电 路为一个Γ型网络如图1-1(a)所示。整个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是无限多的Γ型网络的级联,如图1-1(b)所示。
1.2 传输线分布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1.2.1 长线的含义

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和线上传输电磁波的波长的比值 (即电长度)大于或接近于1;反之,则称为短线。可见二者 是相对概念,取决于传输线的电长度而不是几何长度。
长线和短线的区别还在于:前者为分布参数电路,而后 者是集中参数电路。在低频电路中常常忽略元件连接线的 分布参数效应,认为电场能量全部集中在电容器中,而磁 场能量全部集中在电感器中,电阻元件是消耗电磁能量的。 由这些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集中参数电路。随着 频率的提高,电路元件的辐射损耗,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 增加,电路元件的参数也随之变化。当频率提高到其波长 和电路的几何尺寸可相比拟时,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的分 布空间很难分开,而且连接元件的导线的分布参数已不可 忽略,这种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线等。其传输模式一般为混合波型。适用于毫米波。
(a)介质波导
(b)镜像线
(c)单根表面波传输线
TEM波模型如图1-1所示,电场(E)与磁场(H)与电磁波 传播方向(V)垂直。TEM传输线上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 关。 结合我们的工作,这里只讨论TEM 波传输线(如双线、同轴 线)的基本理论。
研究传输线上所传输电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氏方程组出发,解特 定边界条件下的电磁场波动方程,求得场量( E 和H ) 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由此来分析电磁波的传输特 性;另一种方法是“路”的分析方法,它将传输线作为 分布参数来处理,得到传输线的等效电路,然后由等效 电路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导出传输线方程,再解传输线方 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最 后由此规律来分析电压和电流的传输特性。这种“路” 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的理论 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的。
当频率提高到微波频段时,这些分布参数不可忽略。例如, 设双线的分布电感L1= 1.0nH/mm,分布电容C1= 0. 01 pF/mm。当 f=50Hz时,引入的串联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10-3μΩ /mm和Bc= 3.14×10−12 S / mm。当f=5000MHz时,引入的串联电 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Ω/mm 和Bc=3.14×10-4S/mm 。 由此可见,微波传输线中的分布参数不可忽略,必须加以考 虑。由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效应,使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不仅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很容易写出下列方程:
略去高阶小量,即得:
式(2-2)是一阶常微分方程,亦称传输线方程。它是描写无耗传输 线上每个微分段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由此方程可以解出线 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式(2-2)即为均 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2.2Fra bibliotek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将式(2-2)两边对z微分得到:
(1)当ZL=Z0 (即负载匹配) 时,终端反射系数Γ 2=0,由反射系数定义 知,反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流均为零,称为行波状态。 (2)当ZL=0 (即负载短路) 时,终端反射系数 Γ 2=-1;当ZL=∞(即 负载开路)时,终端反射系数Г2=1。在这两种情况下,反射波与入射波 幅度相同(负号表示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称为全反射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0< Γ2 <1,称为部分反射。
于是入射波电压的瞬时值(假设初始相位φ )可以写为:
式(2-21)是距离z 和时间t 的函数。在任意指定的地方(即z 为定值), 他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动;而在任意指定时间(即t 为定值),它沿线以 指数规律分布衰减。如图2-4所示。
2.4 均匀传输线相速与波长
现在我们研究波形上固定相位点的移动情况,令式(2-21)中ωt −βz +φ =K,K 为常数。两边对t 微分得:
当引入终端反射系数的概念后,式(2-11)可改写为
1.2.3 均匀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根据传输线上分布参数均匀与否,可将传输线分为 均匀和不均匀两种,下面讨论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所谓均匀传输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尺 寸、相对位置、导体材料以及周围媒质特性沿电磁波传 输方向不改变的传输线,即沿线的参数是均匀分布的 在均匀传输线上,分布参数R、L、C、G是沿线均匀 分布的,即任一点分布参数都是相同的,用R1 、L1、C1 、 G1 分别表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 、电容、 电导。
式(2-22)为波行进的速度,即相位速度,简称相速。 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波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即:
式中f 为电磁波频率,T 为振荡周期。
2.5 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
入射电压与入射电流之比或反射电压与反射电流之比为特性阻抗 (即波阻抗)。它的表示式为(2-8),即:
一般情况下,Z0 为复数,其摸和幅角分别为:
传输线理论
2014.5
内容简介


一、认识传输线
二、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三、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分析
四、阻抗圆图简介 五、传输线阻抗匹配
六、 MIPSS实验系统阻抗匹配的实现
一、认识传输线
随着信息系统工作频率的提高和高速数字电路的发展,必须考虑传 输距离对信号幅度相位( 频域)和波形时延( 时域)的影响。从电路的观 点出发,将传输线看作分布参数电路,传输线理论不考虑具体传输线的结 构和横向纵向的场分布,只关心电压电流或等效电压电流沿传输线的变化 。相对于场的理论而言,传输线是一种简化的模型,它不包括横向( 垂直 于传输线的截面)场分布的信息,却保留了纵向( 沿传输线方向)波动现 象的主要特征。对于许多微波工程中各种器件部件,采用这种简化的模型 进行分析计算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和简洁的。在频域,我们所关心的是稳态 解,应用入射波、反射波、幅度、相位等概念来描述线上的工作状态;在 时域,我们所关心的是瞬态解,应用入射波、反射波、时延、瞬态波形等 概念来描述线上的工作状态。传统的传输线理论注重频域稳态解。在实际 工作中,由于高速数字电路的飞速发展,传输线上时域信号的瞬态解正日 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特性阻抗与频率的定性关系如下图2-5:
2.6
均匀传输线传播常数
传播常数γ表示行波经过单位长度后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其表示式如下 式所示:
一般情况下,传播常数γ复数,其实部α称为衰减常数, 单位为dB/m(有时 也用Np/m,1Np/m=8.86 dB/m);β为相移常数, 单位为rad/m。
2.7 均匀传输线反射系数
1.1.3 传输线分类
从传输模式上看,传输线上传输的电磁波可以分为三种 类型。 (1)TEM波(横电磁波):电场和磁场都与电磁场传播 方向垂直。 (2)TE波(横电波):电场与电磁场传播方向垂直,传 播方向上只有磁场分量。 (3)TM波(横磁波):磁场与电磁波传播方向垂直,传 播方向只有电场分量。
为了表明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关系,我们定义,线上某处反射波电压(或 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为反射系数,用Γ(z′)表示,即:
由(2-11)式得:
在传输线的终端(负载端), z′ =0,终端反射系数用Г2 表示,由式 (2-30)得:
由此可见,终端反射系数只与负载阻抗和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关。终端 阻抗的类型不同,反射系数也不同。
1.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1.1.1 定义
传输线:是用来引导传输电磁波能量和信息的装置,例如:信
号从发射机到天线或从天线到接收机的传送都是由传输线来完 成的。(或凡是用来把电磁能从电路的一端送到电路的另一端的 设备统称为传输线)。如图所示。
1.1.2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
(1)传输损耗要小,传输效率要高;
(1) 横电磁波(TEM波)传输线,如双导线、同轴 线、带状线、微带线等。常用波段米波、分米波、厘米波。
(a)平行双导线
(b)同轴线
(c)带状线
(2)波导传输线(TE和TM波),如矩形、圆形、脊形
和椭圆形波导等。厘米波、豪米波低端。
(a)矩形波导 (b)圆形波导 (c)脊形波导
(3)表面波传输线: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单根
将式(2-2)代入上式,并改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