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8、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
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 学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补充知识: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 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 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 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导 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导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 导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 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第三部分 教育目的与 教育制度
本部分知识体系: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有关基础知识 概念、特点、功能、意义、层次 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历史上的对立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根据 4、教育目的的演变 5、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实质 6、当前教育目的的实践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二)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郎格
(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 (四)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五)全面发展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亚 里士多德是这一理论的先驱 (六)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15、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2)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人的片面发 展的根源,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 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夸 美 纽 斯 像
夸美纽斯出于对个人生活幸福 的关注而主张泛智的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 突出对符合现有社会需要的道 德品质和政治品质的人的培养
赫 尔 巴 特 像
心 人—
知——哲学——真 情——艺术——美 意——道德——善
宗教——圣——绝对价值
生存——健 身 活动力— (政治、经济、 交通、军事——富 生产等)
手段价值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根据他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出了完人教育目的: “我认为,人类文化含有六个方面,即科学、道德、艺术、宗教、‘身 体’与生活。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宗教追求圣, ‘身体’追求健,生活追求富。教育则追求真善美圣健富这六种价值的 创造。我们把真善美圣这四种价值称为绝对价值,而把健与富称为手段 价值。”
个人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价值选择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含义:以个人需要为本,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
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 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 伦· 凯 特点: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化
福禄贝尔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一、教育目的概念的表述
1、教育目的的含义 • 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表现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 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人的表象中 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 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 知道的,是作为规范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 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 教育目的就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 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 重点试题
高等教育的目的重点试题一、选择题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
A.专业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学计划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6.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8.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领悟美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1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A.个性自由发展 B.具有开拓精神 C.具有独立个性的 D.具有创造才能13.“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14.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1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 B.普及和提高 C.抽象与具体 D.普遍与特殊二、填空题1.教育方针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 ),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2、简答题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3、多选题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_____。
A :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C : 人们的教育思想D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E : 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解析】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填空题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____。
参考答案: 蔡元培5、填空题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和____为重点的教育。
参考答案: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6、判断题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误【解析】 (1)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2)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7、多选题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
A : 导向功能B : 强制功能C : 激励功能D : 示范功能E : 评价功能参考答案: ACE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E【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8、单选题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_____A : 家庭教育中B : 社会教育中C : 一切教育中D : 学校教育中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略9、单选题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是_____A : 德育B : 智育C : 美育D : 体育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7——试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安奉媛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
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在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则认为教育应当使人云性而起伪;古代基督教思想家们曾经由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以去除他们身上的“撒旦”的结论;卢梭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从大的文化系统看,佛教倡导与世无争的佛陀人格,道教塑造了长生久视的神仙世界,儒家则大力倡导成仁取义的圣贤人格。
对于中国古代的学者而言,其修身或学问的总目标就只能是成圣成贤。
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目的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直接的制约关系。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1-2年级阅读课 程目标
学科专家
三级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章或 节课或本次活动)
教师
从“抽象”逐步 过渡到“具体”
具体化
层级
一级 教育 目的
二级 培养 目标
三级 课程 目标
四级 教学目 标
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
教育目的
九年义务 教育的培 养目标 九年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目标
一至二年 级语文课 程目标(阅 读领域课 程本单) 元/ 章或节课 或本次活 动的教学 目标
1教育目的国家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4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教育目的的层次层级名称制定者内容一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实现途径和原则抽象化二级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三级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教师具体化陈述名称制定者一级一级教育教育目的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政府国政府国抽象笼统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比较关注应然状态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 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诗人的壮志豪 情。
(五)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即教育 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 规定性。
• (1)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 • (2)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 • 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性:教育对象成为哪个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和区别
1.教育方针 •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 ,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 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 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在幼儿的成长中,社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我们制定和实施幼儿教育计划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社会教育目标是指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所具备的社会能力和社会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与他人良好互动,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幼儿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依据。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社会认知、情感与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因势利导地为他们制定适宜的社会教育目标。
其次是社会需求的依据。
社会是多元化的,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需要关注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社会需求的变化,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与时俱进的社会教育目标,使幼儿真正具备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此外,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还包括教育学理论和先行研究成果的依据。
教育学理论为我们解释幼儿社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则为我们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提供了实证依据。
我们需要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社会教育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幼儿特点、社会需求和教育学理论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所示: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方式。
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并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旨在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对全文的结构进行介绍。
通过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进行引言,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和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
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在理性引导下的有目的的追求,事关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第五章 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联系: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总的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的目的;二者都是培养人的一种理想、期望或设想中的教育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上述关于教育目的的两次论述和规定,虽然提出的角度不同,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突出了政治和劳动,而当时的政治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劳动则片面强调了体力劳动和思想改造。
第二阶段的表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
关于教育目的的争论又起:
1、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1982年9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46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中共第12次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出:“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4、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内涵上,教育方针是最宏观、最根本的方面,规定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与方向、人才发展的内容及实现方针要求的途径;教育目的则是方针规定下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适用范围----总体与部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目的》考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_____。
A :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 :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C : 人们的教育思想D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E : 教育者的能力素质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解析】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_____A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 : 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 : 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 : 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指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3、填空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当前的____。
参考答案: 教育方针4、简答题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改变教育观念; (2) 转变学生观; (3) 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简答题简述美育的任务。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 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6、简答题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
”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简述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简述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明确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旨在确保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首先,教育目标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来确定。
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对于幼儿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因此,学前教育目标应该基于对幼儿发展规律的深入了解,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制定。
其次,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还需要参考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幼儿不仅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升,还要培养其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因此,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最后,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与过渡。
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稳过渡的环境。
因此,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要求,使幼儿在这个过渡阶段能够顺利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儿童发展特点、社会需求和教育过渡的依据。
只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前教育的实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提升。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1.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将讨论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2. 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本节将解释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制定这些目标的意义和价值。
将介绍学前教育目标对儿童整体发展、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和道德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裴向阳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
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一下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4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夹克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7——试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安奉媛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
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在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则认为教育应当使人云性而起伪;古代基督教思想家们曾经由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以去除他们身上的“撒旦”的结论;卢梭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从大的文化系统看,佛教倡导与世无争的佛陀人格,道教塑造了长生久视的神仙世界,儒家则大力倡导成仁取义的圣贤人格。
对于中国古代的学者而言,其修身或学问的总目标就只能是成圣成贤。
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教育目的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直接的制约关系。
教育目的的确立与分类1
教育目的的确立与分类一、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即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而确立。
人们现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
教育规律分为两点:1、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影响和制约。
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和制约。
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因素:(一)生产力的影响:一般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时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受教育者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才能获得发展。
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上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等。
其中,物质生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对条件和永恒基础。
一ID难过的生产力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对劳动者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要求,它是确定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
(二)生产关系的影响: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也有直接的影响。
(三)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制约:在制定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速度的不均匀性以及个别差异性等特点。
我们在把教育目的总体要求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使实际教育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
关于这两点,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有所提及,他的观点是:1)学生除了适合他们班级的书本以外,不可得到别的书本。
2)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是青年人的年龄与心理的力量所许可,而且真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应教他们。
二、教育目的的分类:1.已制定教育目的的主体为依据进行的的分类(制定教育目的的主体及时整理规定教育目的的个人或团体),可分为:1)外在的教育目的和内在的教育目的。
所谓外在的教育目的,即作为主体的社会既定的教育目的,是一种通过合法化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教育目的,因而又称为“正规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和接班人‛。
C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规范作用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协调、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 C.个人本位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D
B.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的演化
儒家的教育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促进社会的存续和发 展为终极目的,其基本性格是‚君子教育‛(人文教育)。
传统儒家教育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 并在此基础上外化。 修己—治人;立己—立人;成己—成物。 儒家教育目的侧重于‚社会本位‛-‚内圣外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内圣 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 成为圣人,学会做官
总领性的高度概括指导纲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自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才的 特殊要求,称为培养目标。
特定的社会领域
教育、医疗、工 业、农业、商业
特定的社会层次
总经理、部门经 理、职员……
最新 《护理教育学》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动作技能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psychomotor domain )是在实践中顺 利完成一种动作方式的能力,
技能领域六个层次
知觉:运用感官能领会操作信息、指导动作。 2. 定势:为适应某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做好准备。 3. 指导下的反应: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动作。 4. 机械动作:学习者能按程序步骤完成动作操作,不
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等级区别不明显; 培养目标还达不到数量化、标准化、等级化要求; 目标要求未能完全适应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时期护理教育的产物
国际需求
护理英语方向
第三节 护理教学目标
一、护理教学目标概念
护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护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 果或标准,它具体体现为护理教育活动结束时,学生在 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
3、社会本位论
19世纪下半叶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 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重视社会的稳定性和个体的社 会化,强调人的发展和教育对社会的依赖性,主张教育应 视个人认同,与社会合作,为社会服务,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他们忽视了个人发展的需要,无视个人的价值,看不 到社会还有待变革,看不到个人能动性在社会变革和发展 中的巨大作用。
包括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三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总目标。
学校教育目标
也称为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生
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三个方面。
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
教育学原理——教育目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概况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概况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教育方针的 形式表现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50年代的教育方针 80年代的教育方针 90年代以来的教育方针
新的教育方针(十六大报告)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2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建设者和 接班人”;
▲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附:⑴我国教育目的贯彻中的问题
(3)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
教 育 目 的 体 系
国家总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逐 步
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具 体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化
▲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小学培养目标 初中培养目标 高中培养目标
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 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 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 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 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 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依据和归宿。
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尺 度;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1)说法错误(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如果只参考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是错误观点。
指定教育目的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而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指定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3)综上,说法错误,教育目的的制定需要同时参考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
2、课程就是学科。
(1)说法错误。
(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综上,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可以根据情况有多种开端。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1)说法错误。
(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
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
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
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峰房的本领 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 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 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 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它已经观念地存在 着。” ——马克思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物奠基 时,连要建筑什么东西都回答不出来,那你将对他 说什么呢?同样,如果一个教育者不能明确地说出 他教育活动的目的,那你将会说出对建筑师同样的 话来。因此,当我们把儿童纯洁和易感的心灵托付 给教育,我们完全有理由去问教育者,他将在他的 工作中追求什么目的,并要求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 而断然的答复。
四、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志
1、杜威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 •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所确定 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即是说,目的 不能离开现实的情境。所确定的目的应该是灵 活的,它必须可以更改以符合情况的要求。即 是说,目的不能僵滞不变。所确定的目的必须 使活动自由开展。目的不能孤立片面。
2、教育目的的内在规定 • 个体的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 种素质结构的规定,如对受教育者思想、 道德、心理、知识、能力、体质等素质的 要求和规定; • 个体的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 的规定,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 “接班人”、“公民”等的规定。
3、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 • 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上看,可分为国家的教育目 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 • 从教育目的实现与否上看,可分为理想的教育目 的和现实的教育目的(或称应然的目的与实然的 目的); • 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看,可分为外显的教育 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 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上看,可分为学生的教育目 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等。
• 理想人格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家设计的理想人格是圣贤,是“内圣外 王”,故修身、齐家是“内圣”的一面,治国、平 天下是“外王“的一面,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此为目 的。 卢梭则主张培养“自然人”,他认为教育 的目的“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的”。 涂尔干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社会我”, “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
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 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不同的 国家,不同的时代,其教育目的都受 当时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 技等因素的影响。 •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 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 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 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中世纪教育图
• 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夸 美 纽 斯 像
夸美纽斯出于对个人生活幸福 的关注而主张泛智的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 突出对符合现有社会需要的道 德品质和政治品质的人的培养
赫 尔 巴 特 像
心 人—
知——哲学——真 情——艺术——美 意——道德——善
宗教——圣——绝对价值
一、教育目的概念的表述
1、教育目的的含义 • 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表现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 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人的表象中 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 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 知道的,是作为规范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 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 教育目的就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 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良好教育目的的三个条件
• 教育目的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 • 教育目的应与实际的教育情境紧密相联; • 教育目的要具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检验的可能性。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 量和评价教育活动的尺度;决定着教学内容与教 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目的本身就是教育评价的基 础和依据,而教育活动中的检验过程就是教育目 的实现与否的评价过程。
含义:以社会需要为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 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观。 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教育应促进人的社会化
涂尔干
社会 本位 观下 导致 应试 教育 与素 质教 育大 讨论
变 异
别 了, 足 球!
变 调
拼 搏
下 不 来
渴 望
应试教育的恶果
个人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价值选择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含义:以个人需要为本,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
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 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 伦· 凯 特点: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化
福禄贝尔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 人性假设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孟子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认为:“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 之。” 教育目的就是顺应自然,弘扬善性。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认为人具有 “原罪”,人性本恶,这一人性 论决定了中世纪教育追求的理想 是皈依上帝,培养具有更多神性 的人。
第三讲 教育为什么 ——揭示教育目的
1
主要内容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 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教育目的的学校实践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确 定依据
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即是指教育 目的提出的理由或根据,它表明 了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因素。 • 依据即是理由或根据; • 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即是影响着教育目 的提出的各种因素。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的制 订和确定,可能会受制约 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就 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主观依据 • 哲学观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质料-形式”的哲学观,提出教育目的就是 使受教育者灵魂的三个部分即身体、情感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最 终成为有理性的人。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 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部分,是最高级的灵魂。动 物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动物部分, 是中级的灵魂。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 理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是最低级的灵魂。低级灵魂含有的质 料多,形式少;高级灵魂含有的质料少,形式多。人从出生到成人 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 身体发育、生长,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 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出现。据此把教育划分为体 育、德育、智育。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目的。
生存——健 身 活动力— (政治、经济、 交通、军事——富 生产等)
手段价值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根据他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出了完人教育目的: “我认为,人类文化含有六个方面,即科学、道德、艺术、宗教、‘身 体’与生活。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宗教追求圣, ‘身体’追求健,生活追求富。教育则追求真善美圣健富这六种价值的 创造。我们把真善美圣这四种价值称为绝对价值,而把健与富称为手段 价值。”
2、客观依据
• 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石器时代,教育目的是培养会使用简 单石器的氏族成员;铁器时代,生产以 手工操作为主,就需要培养一定的劳动 技艺;机器大生产时代,就需要培养具 有一定文化的劳动者;到了现代,则需 要高素质的人才。
• 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 础的上层建筑的制约 ——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 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 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发展的主动性、能动性、主体性特 点;受教育者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规律;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
变形
应试教育越来越像格式化的罐装食品 了
2.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的本质特征:重视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幸 福。 科学主义的本质特征:以自然科学为出发点和方 法论来解决自然、社会与人的问题的一种哲学社会思 潮,片面夸大科学技术的作用,甚至对科学技术达到 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走向唯科学主义和科学技术决定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