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董堡乡罗瓦村壮族婚姻风俗(作者:陆永好)

合集下载

传统婚俗---壮族

传统婚俗---壮族

传统婚俗---壮族传统婚俗 ---壮族岑春徽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特别是有特色的结婚习俗,壮乡婚俗要走以下几个程序。

物色对象。

找对象一般是叫媒人帮物色人选或请旁人介绍。

这一阶段叫物色人选。

一般是男方主动出击,当男方看中哪个意中人时,就准备一些糖饼托媒婆去求婚。

媒婆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之后,如果女方家认可就收下那些糖饼,并挽留媒婆留下来吃餐饭,这样就说明女方家初步同意这门亲事了;如果女方家委婉地退回糖饼或不热心,那估计物色的人选十有八九谈不成。

相亲。

经过媒婆苦心推介,如果女方同意,就初步确定人选,进入相亲(壮语叫会面认识)程序。

即使双方原先已认识,也要走这个程序加深情感。

那时集市是农村姑娘小伙相亲谈恋爱的场所,因为集市时四面八方的人来集聚,也只有赶集才能碰面。

这样媒婆就约定双方在某个圩日相亲,男女方都带相等的两个或三个朋友陪伴当参谋,由媒婆带领双方到饭馆里相会。

媒婆简单介绍双方的名字后就离开,由他们自己谈。

各人找好座位后,男方主动买每人一碗米粉,端到各人面前,加之男方早先准备的一些糖果或零食,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谈。

谈的时候多是双方的陪伴人先开口,而且是女方问的多,若是遇上女方口齿伶俐的同伴,男方就被“旁敲侧击”问个不停。

散席前,男方满意的就买些小礼物送给女方,如送每人一张毛巾、手帕等。

这叫定情物,不贵重,只是表达情意。

碍于情面,男方送的小礼物,女方一般都先收下。

见过面的双方各自走开,走到小巷的僻静处翘首以待媒人的传话,急切地想知道对方的态度。

其实,不用等媒人的传话,在送小礼物时就大体觉察到了,只是等媒人的确认罢了。

比如,男方大方地送给小礼物,女方愉快地接受,说明双方合意了;如果女方推三推四,说明心里已不满意了;再如男方不主动送小礼物,也说明不合意。

“合命”,也叫定婚。

如果双方合意了,过后男方委派媒婆带一篮子糯米饭和几斤肉去女方家,索要女方的出生时辰,男方再拿回去“合命”,一般认为合适的就可定婚。

壮族婚礼仪式范文

壮族婚礼仪式范文

壮族婚礼仪式范文壮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婚礼仪式是他们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深受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下面将为您介绍壮族婚礼的一些常见仪式和习俗。

壮族婚礼通常在农历正月和十二月举行,时间长短约在3-7天之间。

准备工作从正式定亲开始,持续到婚礼举行前一天。

婚礼通常由男方家族负责主持和承办。

壮族婚礼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定情’,也称作‘确认好’。

男方家族派遣人员到女方家族请求正式定亲。

女方家族在接受男方的请求后,或者会提出一些合理的条件,如礼金和嫁妆的确定等。

只有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正式进入下一步。

接下来的环节是‘婚约’。

男方家族选择一个吉日,将婚前财礼送到女方家族,并详细说明双方的亲属关系,以及彩礼的数量和种类等。

女方家族收到男方的财礼后,表示接受并安排下一步。

‘迎亲’是壮族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迎亲的这一天,男方的亲属将会去女方家族,按照特定的仪式规定,将新娘接到男方家中。

在接亲的过程中,壮族人会举办盛大的游行仪式,有舞龙、舞狮等表演,来庆祝这一喜事。

新娘到达男方家后,又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如双方亲戚的碰杯仪式、捧花仪式等。

随后,新娘会进入新房,准备换装。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壮族传统观念中,新娘的造型代表着家族的美誉和婚姻的美满。

新娘换装前,会由婚姻大妈(代表女方家族)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才能入座。

新娘换装后,会有宾客向新娘祝酒,并进行包拜等仪式。

壮族婚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祭祀’。

在这一天,男方家族会以祭祀的形式感谢祖先的保佑,并祈求夫妻的幸福和美满。

祭祀仪式一般由男方的长者主持,并邀请亲友共同参与。

‘洞房喜事’是壮族婚礼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一天,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在新郎家族的亲友的帮助下,共同过上新的生活。

在这一天,还会有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旨在增进夫妻之间的默契和亲密。

总体来说,壮族婚礼仪式如此繁琐而庄严。

这些环节和习俗都是壮族人民对婚姻的看重和对家族血统的维护的体现。

壮族婚姻制度

壮族婚姻制度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壮族婚姻制度的变迁——以富宁县壮族农村地区为例08政教B班农星州【摘要】:改革开放后,壮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本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现代的婚姻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婚姻观念。

恋爱更加的自由,婚姻更加的自主,追求平等、开放、个性。

【关键词】:改革冲击壮族婚姻观念一、传统壮族婚姻的基本环节和习俗(一)、基本情况:壮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

过去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但不强制,因为青年男女未订婚之前,提倡男女对歌和互赠礼物(男送钱、针线、面巾,女送鞋、衣)的习俗。

期间既是择定对象,又是自由恋爱的过程。

但择定之后需经父母、哥嫂同意,方能订婚。

(二)、壮族结婚的基本环节和习俗:1、自由恋爱。

男女青年通过日常交往,赶街、隆垌、(壮族节日)等活动,相互认识或对歌,其间有的互赠礼物。

一般都是男的送钱、毛巾、花线、手镯或银链,女方接受后回赠衣裳或布鞋。

一个青年互赠两三个,从中择优定对象,经父母同意即定亲。

2、托媒提亲。

男女双方爱情稳定后,即告诉父母。

男方父母就请一个有儿有女的能说会道的当媒,带上一只鸡或几斤猪肉、米酒,到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家不同意,就不吃其礼,由媒人带回男方家;如果父母哥嫂都同意,就接受礼物,宴请媒人,将姑娘出生年月日时抄给媒人带给男方。

男方将女方生辰八字压在祖堂香炉下,三五天之内没有什么凶兆,就认为是好命,再找先生将男女双方八字相对,如八字相合就报合定亲,若不合就将女“八字”退回给女方。

3、报合订婚。

八字合命成功后,就择定吉日向女方报合成婚。

男方家准备糯米饭、酒、肉各五斤,鸡一对(一公一母各1.5公斤以上),糖2斤(富户还送金、银、玉手镯、戒指及项链),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作为“报合订婚”礼物。

女方以衣服、鞋袜、头帕回礼,表示正式订婚。

从此男女双方互称对方的父母为爹妈,每逢重要节日或婚丧祝寿等事,男方都要主动向女方送礼,女方照例酬礼。

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

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

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作者:完颜雯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通过详细介绍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的恋爱情节、订婚流程和结婚流程等,不仅让我们看到广南壮族婚俗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关键词: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作者简介:完颜雯洁(1984-),女,满族,河南周口人,红河学院国际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2广南县壮族传统的婚姻制度跟多数壮族地区一样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等制度,与华夏中原人的传统婚姻制度比较,壮族婚姻制度是相对开放的。

一夫一妻制婚姻说明我族男女地位相对平等,男女贵贱之分不明显。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更说明当时壮族女子地位比男子高,这一制度是“女权制”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制度,由女方筹办婚事,将新郎接到女方家举行婚礼,婚后夫从妻居,同女方父母一同居住,从而构成女方的一个新成员,夫妻所生孩子随母姓,夫妻共同的财产由女儿继承,这一制度持续到秦汉时期依然存在[1]。

历史上,由于包办婚姻等原因,文山壮族中抢婚、逃婚等现象屡有发生,民间甚至流传着许多关于抢婚、逃婚与追求婚姻自由的动人故事和叙事歌谣。

广南县壮族择偶标准相对保守一些,虽然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是择偶对象却有所限制,传统的择偶标准是族内通婚,不提倡族外通婚,甚至排斥或禁止族外通婚,在族规严厉的地方,一旦有人想与外族人结婚,就会被有身份地位的人加以阻止和惩罚,严重的甚至会被逐出家族。

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会出现,只限制于极个别地方,大部分地区只是不提倡,并没有过多的反对。

一、传统的婚姻流程传统的婚姻流程主要包括定亲和结婚两大方面。

壮族选择对象一般要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同意后要经过遣媒、讨八字、提亲、定亲、过门等五项仪式。

(一)定亲遣媒、订亲、讨八字、定亲归属订婚一类,每项仪式,男方家都要给女方家送彩礼,主要以米、酒、猪肉为主。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一、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壮族的结婚典礼主要分为四个大步骤:接亲、送亲、成亲、回门。

这四个步骤就类似于汉族婚俗中的“六礼”。

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

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

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

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1、送亲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

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

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

一路上要吹奏唢呐。

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

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

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才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

新娘进屋后,按习俗,送亲者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之后,要举行拜堂仪式。

二、瑶族的婚礼习俗由于瑶族内部支系不同,婚姻文化也千差万别。

但一夫一妻制是各地瑶族基本的婚姻制度。

瑶族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结婚年龄他(她)们或父母就会通过恰当的方式选择伴侣。

婚前自由恋爱瑶族男女婚前有充分的'社交自由。

他们一般通过生产劳动、节假日、参加婚礼、走亲访友、赶集等活动来结交彼此心爱的人。

有的求爱方式还很有特色,如有隔窗对唱、吊楼谈情、圩日择侣或伞下相会等。

广东连南县的八排瑶盛行隔窗对唱。

当地瑶家姑娘的卧室之前或之后一般都开有一个求偶的窗口,到了三更半夜未婚的小伙子点着火把或打着手电筒前来寻找姑娘对唱。

上思瑶族婚礼散记

上思瑶族婚礼散记

文史春秋2024年第1期地方档案地方档案上思瑶族婚礼散记神秘,甚至是浪漫的存在。

一1988年深秋的一天,在上思县文联工作的我,陪同广西摄影家协会的多名摄影家到叫安乡那荡村的一户过山瑶人家拍摄婚礼习俗。

天还没亮,我们从上思县城乘吉普车沿(伴娘)、鸳姑的助手堂婆(老伴娘)。

堂婆正在为新娘梳妆打扮。

瑶族新娘着装和梳头充满了仪式感,仅梳头戴头饰就要两个多小时。

我们到达时,堂婆和鸳姑已帮新娘梳妆打扮完毕,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新娘含羞带笑,由堂婆帮其在头上盖上红色的绣花巾,在腰间系上12条绣花巾,表示月月平安,年年幸福。

摄影师们一阵“咔嚓”,“咔嚓”,猛按相602024年第1期文史春秋地方档案观人群发喜糖,差人和拦门人对歌、发“税钱”,娘家人这才撤“关”。

二新娘出门迎接新郎,但不是迎面相接,而是背朝新郎站立着等新郎进屋。

在新娘家客厅,要举行鸳鸯仪式和上茶歌声,双方用舞蹈形式向对方做自我介绍,舞蹈的动作非常特别,双方相向扭动身体,甩毛巾,然后相互拥抱。

身体扭动幅度大,表示很热情。

甩毛巾是礼节,毛巾往上推为请上坐,往下推为谦让下坐。

双方互相谦让着,毛巾也就不停地甩着。

待大家都坐下后,送亲宴席开始,新郎与伴郎、挑郎等同一桌,新娘与鸳姑等一桌,其余的人自由组合,坐61文史春秋2024年第1期也是瑶族。

崇左有通到十万山深处的公路,新娘不用徒步翻山越岭,乘车经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3个多小时就到离新郎家不远的村屯路口一处有溪水的地方。

过去,过山瑶总是选择在崇山峻岭中有水的地方居住,于是新娘依旧俗把这处有溪水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娘家,在此等候新郎迎亲队伍的到来。

婚礼按当地瑶族的传统婚礼习俗举行,礼习俗进行完毕。

这样隆重而热烈多彩的婚礼,是男女双方美好而长久的记忆。

当日的六细屯人声鼎沸,全村男女老少穿着瑶族节日盛装,络绎不绝地前来参加婚宴,全村人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独具民族特色的上思县过山瑶婚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一直在传承、传播。

壮族婚礼仪式

壮族婚礼仪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壮族婚礼仪式篇一:壮族婚嫁习俗壮族婚嫁习俗广西,一个有着多个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

解放后称“僮”。

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

因为广西壮族人口众多,因此,广西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地处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

因此,其民族特色,也具有不同的味道。

特别是其风俗礼仪,更是种类繁多。

如,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的风俗。

又以婚嫁最为有特色。

其实,在婚嫁之前,男女青年,通过各种形式自由恋爱,其中,抛绣球是最盛行,最普遍你的一种。

“抛绣球”,壮语叫“飞沱”。

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柳宗元曾有“男女分行戏打球”的诗句。

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然后拉开适当距离。

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抛来的绣球的飘带,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

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

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抛回绣球上的礼物。

一对青年男女,通过多次歌场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终身。

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聘,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诗情画意。

歌圩是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大型的歌节。

每年秋春佳节,青年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本地传统的歌圩日子里,选择唱歌的对手,寻觅心爱的情侣。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壮族结婚风俗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导语:“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
“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欧贵”婚姻比例更是高达60%。

“欧贵”婚姻中,婚事由女方操办,男从女居,家庭结构中没有婆媳、姑嫂等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自由、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悠久的句町古国,句町祖先们打破了“男娶女嫁”的习俗,采取纳婿上门的方式结成婚姻。

“欧贵”婚姻是人类婚姻史上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婚演进的一种婚姻形态,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婚姻文明。

欧贵婚姻中,由女方操办婚事。

女方家中亲戚与乡邻帮忙装饰新房或在厨房做饭。

女方娶亲要经过以下流程:
制作红包
女方需制作红包,红包包含双层意思:一个是图喜庆的意思,另一个则是“分别钱”的含义。

因为小伙当了上门女婿后,就很少有时间回自己父母家。

结婚时,发给男方红包,就意味着他要与儿时的伙伴、曾经的生活告别。

迎亲
新娘坐在洞房里等待新郎的到来,迎亲事宜由伴娘与媒人主要负责。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可以坐车过去,可是壮乡人娶亲还是沿用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无论多远一般都走着去迎亲。

娶女婿过“三关”
迎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男方家人用长竹竿横着不让进去。

娶女婿得过“三关”,要经过一番考验。

第一关是“喝酒”,酒由媒人喝;第二关
生活常识分享。

文山壮族结婚风俗

文山壮族结婚风俗

文山壮族结婚风俗在云南的文山,壮族的婚礼那可是一出热闹非凡、情意绵绵的好戏,它不单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交融,一种文化的传承。

说起来,这文山壮族的结婚风俗,就像是那山间清泉,流淌着甜蜜与温馨,让人回味无穷。

婚礼的第一步,叫“接亲”,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天刚蒙蒙亮,新郎家就张罗开了,一群小伙子穿上新衣裳,骑着马,吹着唢呐,浩浩荡荡地向新娘家进发。

这路上,唢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引得村里老少都出来看热闹。

到了新娘家门口,鞭炮齐鸣,震耳欲聋,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新娘这边也是不甘示弱,一大早就开始梳妆打扮,穿上绣着精美图案的壮族服饰,戴上银光闪闪的银饰,美得跟画里的仙女似的。

不过,这出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新娘得“哭嫁”,唱那首流传已久的“哭嫁歌”,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歌声里,有泪水,也有欢笑,让人听了既感动又欢喜。

接下来是“送亲”,新娘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踏上了前往新郎家的路。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有骑马的,有步行的,还有坐车的,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新娘坐在花轿里,虽然看不见外面的风景,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想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到了新郎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新郎家的亲戚朋友早就等候多时,一见到新娘,纷纷上前祝贺。

新郎新娘在众人的见证下,拜了天地,认了祖宗,认了父母,算是正式成了一家人。

这时候,新郎家的长辈会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和首饰,作为对新娘的祝福和认可。

婚礼的高潮,莫过于晚上的“闹洞房”了。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喜糖,喝着喜酒,聊着家常,还不时地逗逗新郎新娘,让他们表演节目,或者说出一些甜蜜的誓言。

这时候的新房,简直比白天的集市还要热闹几分。

不过,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壮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重要的时刻,传递着爱与祝福。

在文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族的婚礼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歌,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浅析文山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

浅析文山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

浅析文山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作者:完颜雯洁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文化正在发生变化,形成了符合社会发展但依然具有民族特色婚姻习俗。

通过对广南县壮族现代婚俗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变迁的各个方面给大家一一展示,使人们能粗略了解该地区婚俗的发展、变化,对判断婚俗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一、广南县现代婚俗(一)现代婚姻制度广南县壮族现代婚姻制度全部实行一夫一妻制。

过去,广南壮族婚姻不受法律制度限制,有的人甚至娶几个女子共同生活,觉得婚姻不幸福的,男方可以休妻,但是女方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去留。

现在有了《婚姻法》,人们的婚姻得到保障,一夫一妻制使男女双方地位得到平等对待,在婚姻不美满的情况下,男女两方都可以提出离婚,财产也按照法律规定得以合理分配。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婚制演变成现在的“入赘”婚制,如今的“入赘”婚制与传统入赘婚制相比基本不受歧视。

招婿婚制一般只在女方家庭需要或者男方家中兄弟太多等情况下才会出现。

例如,只有姐妹没有兄弟或者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父母会选择为自己的女儿招婿,以继承家业。

总体上讲,广南现代壮族婚姻制度向合法、合情、合理方向发展。

(二)现代婚姻流程与传统婚姻相比较,现代婚姻流程同样包括遣媒、提亲、讨八字、定亲、过门等五项仪式,但是现代婚姻流程中的内容要比传统婚姻流程简单许多。

现代壮族婚姻基本都是由自由恋爱而形成,有极少部分的包办婚姻则是因为男女双方都比较害羞、家庭情况特殊、身体有些欠缺等而不得不由媒婆来说媒。

在广南壮族里,不论自由恋爱还是包办婚姻,说媒这一环节都必不可少,自由恋爱婚姻中,说媒和提亲同时进行,包办婚姻则需要说媒成功才可以提。

提亲过后其他步骤就水到渠成了。

现代壮族订婚流程极其简单,媒婆说媒后,男女双方找个吉日举行订婚仪式就算完成了,订婚仪式也很简单,男方送上聘礼和聘金后举行家宴,就算定下了这段婚姻。

壮族结婚的礼仪6篇

壮族结婚的礼仪6篇

壮族结婚的礼仪6篇壮族结婚的礼仪 (1) 远道而来的亲家公、亲家母、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对我和我的太太来说,是个非常激动和兴奋的日子.因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的儿子和X家的千金经过了相识.相知.相恋.终于幸福的结为夫妻.作为父母的我们,看着儿子从呱呱落地到建立自己的家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儿子能找到这么一个善良.温柔体贴的伴侣我们替他高兴.衷心祝愿他们同甘共苦、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也希望他们以事业为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亲家为我们培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我们老两口会象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待她,不会让她在我们家受半点委屈。

儿子,儿媳的婚礼惊动了这么多领导和来宾朋友,我心里甚为不安.也万分感激和欣慰.感谢诸位领导对他们的栽培和关照.希望新人事业有成.不忘领导教诲。

久久结婚网,中国结婚第一门户网站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盛情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大家在婚宴上畅怀尽兴,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壮族结婚的礼仪 (2) I, [Bride's name], take you [Groom's name], to be my husband, mypartner in life and my one true love.I will cherish our friendship and love you today,tomorrow, and foreverI will trust you and honor youI will laugh with you and cry with you.I will love you faithfullyThrough the best and the worst,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What may come I will always be there.As I have given you my hand to holdSo I give you my life to keepSo help me God我(新娘的名字),请你(新郎的名字)做我的丈夫,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壮族结婚的礼仪

壮族结婚的礼仪

壮族成婚的礼仪壮族的婚礼风俗十分繁琐,成婚的仪式众多,在我们看来苦不堪言,可是壮族却十分支持自由恋爱,并且有着悠长的传统,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是这样。

下边就和 xx 一同来看看壮族的婚礼风俗有哪些吧 !壮族婚礼风俗一壮族的婚庆风俗,有必定的限制。

同宗一族、姑舅儿女,不得通婚 ; 族规也有禁令。

一些边远的山区,有族内婚,但要隔五代以上。

往日,壮族青年男女婚前有恋爱的自由。

这类恋爱自由,一般是经过野外对歌、歌圩对歌及抛绣球的活动来进行。

如明万历《广西通志》载云:“少女于春时三五为群,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歌唱为乐 ; 少男也成群结队,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以衣带相赠”。

反应了壮族男女在春日于野外谈恋爱的情形。

上述民俗在清朝初年受到流官的严禁。

向来到1949 年从前倚歌择偶也没有怎么获得恢复。

最近几年来,歌圩在壮乡盛行,其俗又作为壮乡青年男女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并且注入了现代的内涵。

因为地主经济的发展,从清朝到 1949 年从前,壮族地域和内陆同样推行父亲母亲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

壮族男女婚嫁礼仪甚繁,一般有问婚、订亲和成婚三个过程,可是野外对歌这一这样豪放朴实的婚庆风俗仍旧是特别难得的。

壮族婚礼风俗二一、招赘俗称上门,是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烟形式。

历史上的上门,没有儿子的能够招婿,有儿子的也能够招婿。

上门的来了,当儿子对待,更其姓,改其名,姓从妻。

因此壮人称上门为“很栏” ,直译为上门、进门。

意译则是“加入另姓家族”,因为“栏”字在壮语中有“家”、“姓”两个含意。

这明显是氏族能够接收新成员的遗风。

可是少量地方以为上门不但彩,叫做“扛楼梯”,意思是低人一等。

二、改嫁寡妇改嫁,固然同意,但仪式悲凉。

夫死,说是她克的。

中年此后的寡妇,一般不改嫁,不然社会舆论讥笑。

寡妇能够和男方会面,自己敲定。

婚礼极简单,男方派一老妇去接即可。

如儿女年幼,能够带走,但一定改从夫姓。

也有个其他改嫁是招夫上门。

三、续娶壮族中年男子丧妻,一般均要续娶,但也有不续娶的,不续娶的,多是贫困之家。

广西壮族婚嫁习俗

广西壮族婚嫁习俗

广西壮族婚嫁习俗壮族的婚礼是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

他们的婚礼也像他们招待宾客的糖茶一样。

你是否对广西壮族婚嫁习俗有了解呢?广西壮族婚嫁习俗近日忽见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三日入橱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诗作描述了一位新娘嫁到夫家的第三天,便要进厨房煮饭烧菜。

由于这位新娘不知道婆婆的食性,于是就叫丈夫的妹妹先尝一尝。

此诗把新嫁娘谨慎、小心、敏锐和勤劳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让我想到广西的壮族姑娘的婚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广西壮族的婚俗习惯。

广西壮族的婚姻形式一般有两种: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

父母包办: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

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

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

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

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

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

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

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

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

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

说到这,大家是否想起了歌仙“刘三姐”的甜美嗓音。

恋爱方式有:对歌、抛绣球和打木槽。

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

”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有很多色色的歌词啊!),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

奇特好玩的壮族结婚风俗(为何壮族依然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奇特好玩的壮族结婚风俗(为何壮族依然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奇特好玩的壮族结婚风俗(为何壮族依然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泱泱大国彰显华夏神韵,悠悠岁月沉淀万里河山。

在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上,不仅孕育出了令人仰慕的华夏民族,同时也诞生了56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人口最多,习俗也尤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它就是壮族。

相比较于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来说,壮族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其实并不深刻。

人们除了知道在所有少数民族中,壮族的人口数量最多并拥有本民族语言之外,对于这个民族的其他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无所知。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壮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

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壮族先民的发源地应该就是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纳入秦朝版图。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在百越之地分布了很多少数民族,这其中就有现代壮族人的祖先“布壮”人。

按照古籍记载壮族在古代社会的名称有很多。

除了“布壮”之外还有“布越”、“布衣”;以及布侬”、“布央”、“布傣”等。

无论哪种名称都是古代壮族人的历史演变记忆,但笔者认为从“布越”中可以证实,壮族人确实曾在百越之地聚居生活过。

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艰难发展的民族,都有其受世人尊重的及灿烂文明。

发源于旧石器时期的壮族在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不仅创造出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孕育出了流传千年的文化习俗。

笔者认为如果从民族差异性角度来讲,壮族不仅拥有独特的建筑、服饰、饮食文化。

同时在劳动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具有壮族特色的民风民俗。

由于生活在气候比较潮湿的南方地区,所以壮族人发明了依山傍水的“木楼”。

同时,为了能够延续民族文明壮族先民,还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婚俗文化。

相比较于汉族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壮族人在面对婚姻大事的时候,也别出心裁的演化出了“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的婚俗。

发源于先秦时期百越之地的壮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中原大国,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

壮族婚礼习俗礼仪

壮族婚礼习俗礼仪

壮族婚礼习俗礼仪壮族婚俗壮族青年举行婚礼时,有一套独特风趣的习俗和讲究。

新娘出嫁时要穿黑嫁衣。

黑色在壮族人眼里表示正统,所以出嫁之日,新娘必须穿上新郎家缝制的黑嫁衣,方能出厅堂与长辈拜别。

当新娘走出厅堂行到家门时,男方接亲娘要马上踏着新娘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传说是为了让新娘忘了回娘家路,一心一意与丈夫成家立业。

背新娘出门楼,当新娘走出家门,接亲娘立即给新娘盖上红头巾,由新娘兄长把新娘背出村塞门楼,然后方与伴娘上路同行。

意指新娘难舍亲人,不愿离别,只好叫兄长背。

新娘上路不准回头望,如果是无意之间回头一望,接亲娘便要到井边或河边取水给新娘喝,以示对新娘的惩罚。

新娘洞房要“坐时”,当新娘接亲引进洞放的,接亲娘会与新娘对坐,并用脚踏在新娘的双脚之上,直至板凳坐热,地板踩暖为止,意为使新娘从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娘汲新水,即新娘过门后第一次汲水,壮族人对此十分讲究,新娘被姑或嫂带到井旁或河边的,先朝源头行屈膝礼,然后扔几枚硬币方能汲水,意在告知水神,新娘已出了钱买这方水,而且桶口要向着水源一次汲满,祈求日后满福满禄。

偷新郎鞋,当洞房之夜,新郎要把鞋藏好,要是给新娘偷看到了,日后要由新娘做主。

婚礼习俗招赘俗称上门,是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烟形式。

历史上的上门,没有儿子的可以招婿,有儿子的也可以招婿。

上门的来了,当儿子看待,更其姓,改其名,姓从妻。

所以壮人称上门为“很栏”,直译为上门、进门。

意译则是“加入另姓家族”,因为“栏”字在壮语中有“家”、“姓”两个含意。

这显然是氏族可以接收新成员的遗风。

不过少数地方认为上门不光彩,叫做“扛楼梯”,意思是低人一等。

改嫁寡妇改嫁,虽然允许,但仪式凄凉。

夫死,说是她克的。

中年以后的寡妇,一般不改嫁,否则社会舆论耻笑。

寡妇可以和男方见面,自己敲定。

婚礼极简单,男方派一老妇去接即可。

如子女年幼,可以带走,但必须改从夫姓。

也有个别的改嫁是招夫上门。

续娶壮族中年男子丧妻,一般均要续娶,但也有不续娶的,不续娶的,多是贫苦之家。

连山壮族婚俗

连山壮族婚俗

连山壮族婚俗不见面的“恋爱”男方或女方的媒人以粮果饼干等为“手信”到对方求亲。

女方通过了解对方的情况,初感满意后,则派人告知媒人,并把待嫁女的生辰八字给男方。

男家对了“八字”后,如果没有相克,并且在三五天之内没有砸锅、摔破碗、折筷子、人生病、死牲畜等不吉利的兆头发生即可定婚,此一过程称为“初定”。

一段时间后双方都满意,就可举行“大定”。

自此,双方的家长可互称亲家,礼尚往来,红白事均按亲家礼仪办理。

初定之后,男女双方是不允许往来的。

尽管双方都有见面的愿望,但传统的禁忌,使他和她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只有到了洞房花烛夜才能相见,此一过程称为不见面的“恋爱”。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迎娶日,男家组成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

前面有品字方形的彩门灯,接着是两面长方型的犬牙红旗(彩旗),随后依次是新郎与接亲娘、“八音”或“三音”乐队、“全猪杠”(猪头加猪尾,表示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及担米、酒、鸡、糍粑的男男女女。

一丝不苟的“开眉”姑娘临嫁前,由男家备办镜子一面,梳子一把,簪一支,大小红丝绳各两条以及猪肉一块、米九升(取长久之意),由预定的接亲娘,或由指定的媒人送到女家。

女家则邀请“好命”的,即父母健在,有子女而且身体健康,兄弟姐妹齐全的姑、嫂两三人来会餐。

而后,姑嫂合力给新娘梳妆,先是在新娘的前额、眉毛、颈背等部位擦上少许灶心灰,然后用细丝绞掉有关部位的汗毛,再把眉毛修整成弯月状。

未婚的姑娘是留刘海的,这一天必须把刘海往上爬后梳,把三七分的姑娘发型梳成发髻,用红丝绳扎起来,插上簪,变成少妇发型,这一过程一丝不苟的,汗毛是否拔净,眉毛是否整齐,发型是否雅观,要直到新娘满意为止。

这一过程叫“开眉”,它意味着姑娘从此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开眉”,只由已婚的姑姑以及嫂嫂帮助进行,未婚的女子是不允许在场的。

据说,他们一边梳整,一边向新娘进行一些婚前教育和新婚之夜的指导。

黑色嫁衣裳新娘出嫁日穿黑衣黑裤,出嫁路不管晴雨都撑开黑布伞,黑色嫁衣裳表示正统和喜庆,据说壮族先民纺纱织布,开始只能穿白布衣,后来他们发明了用大靛草加深塘泥过滤染布,才穿上黑布衣,在当时能穿黑布衣已算得上高贵,为了纪念他们的发明,所以在婚礼中穿黑衣,另外壮族同胞认为,喜鹊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黑色表示喜庆,但是,他们在其它节日里却不一定穿黑色衣裳。

国学:壮族礼仪文化之婚姻

国学:壮族礼仪文化之婚姻

国学:壮族礼仪文化之婚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壮族礼仪文化之婚姻壮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南县董堡乡罗瓦村壮族婚姻风俗
作者~陆永好
在拥有壮、苗、瑶、彝四种少数民族的文山州广南县中,壮族占多数,而且在这众多壮族同胞中还分为三个系别,分别为沙系、侬系、。

而我们罗瓦村的壮族村归类为侬系,壮家的婚姻风俗文化那可是独具一格,复杂而不缺精彩隆重,身为一个壮族同胞并且从小生活在装乡的我就深有感受及熏陶,但每个地方每个村落多少都会有些一些差别,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大概介绍一下我们罗瓦壮族村的婚姻风俗及文化特色。

在我们村谈婚姻整体来说就分为三个流程,即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了让父母去说媒或者不经过恋爱直接父母说媒,再到定亲,最后自然就是结果,下面让我一一介绍。

一、说媒
壮家说媒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当壮家的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门户上门说媒,而这说媒人主要就是家中的女性长辈,当长辈们上门说媒成功即双方父母都同意后,紧接着就是男方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让男主角买上各类糖果烟酒用背篮背着约同亲戚家的同辈在晚上一同背着东西到女方家里,主要就是要男主角向女方的父母长辈表示自己想要取人家女儿的诚意和承诺。

如果这天晚上女方长辈谈的很高兴也收下了东西的话表示说媒就成功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壮家的青年男女到一定年龄时通过壮家特有的“三月花街节”对山歌等活动追求到自己所喜欢的对
象,也就是自由恋爱,当恋爱到一定时间要到谈婚论嫁的时间双方都会向父母说明情况以求的父母的同意,等父母同意之后之后的说媒工作就同前一种一样进行。

二、定亲
说媒成功之后接着自然就是定亲了,定亲这过程总得来说还是有些繁琐,但也体现出我们壮家对婚姻大事的重视成度。

我把定亲过程概括为三个小流程。

1、说媒成功之后男女双方的父母会集在一起,拿着男女主角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然后选出一个好日子作为定亲的日子,等选定这个日子之后会在那一天在男方家办一个小酒席,然后叫上双方的重要亲戚长辈在一起吃顿饭,饭后男长辈们会大声划拳以表喜庆暖家,等酒席要结束之时男方父母会拿出定亲的彩礼包在红包里递给女方的父母。

2、等定亲送彩礼过后,男女双方再拿出女主角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然后挑选出一个女方进男方家门的好日子,而女方进男方家也是有所规定的,规定就是在选定的那个好日子那天晚上男主角会出去亲自带着女主角进家门,而在此之前会提前和家里的亲戚同辈人或者朋友说好情况然后这些人准备好炮竹,等男主角带着女主角进门那刻把这些炮竹放响,以表欢迎女主角和祝福双方以后幸福美满。

等进门之后这天晚上男方的父母不能出来主事和同男女主角和放炮竹的青年吃饭,要放炮竹的这些人杀一只鸡煮饭给女主角吃,这之后进门之事全是完成了,还有就是女方进男方门的时间规定是三天,三天过后就
要返回自己家中。

3、进门之事完结后还有一项流程就是在进门之后的日子男女双在农忙时节方轮流到对方家中帮忙干活,以表自己对对方家庭的热爱和对这门亲事尽快到来的期待,同时也是双方父母对这对新人的考察,等这些流程都完成之后女主角就有的忙的了,就是女主角要在他们结婚之前亲手给男方家里的长辈们绣好壮家独有的绣花鞋,等结婚那天亲手送给男方的长辈们以表自己的诚意和才艺来得到长辈们的肯定和夸赞。

三、结婚
在定亲所有事务完成以后双方父母再一次集一起拿着双方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挑选出一个好日子来作为结婚的日子,结婚这项最重要的事务分两天完成,同汉族一样,头一天是女方家杀猪办酒席接礼,这一天女家家里会非常热闹,这一天女方的亲戚长辈们会一一的送出给新娘准备的嫁妆,有壮家自己织的布裹成的棉被,有壮家女人带的头巾,有锑盆,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再加上自己家里父母亲手置办的各类嫁妆在第二天一同交给送亲队送到男方家里,这一天男方家里也在准备着第二天的所有事务,而这一天新郎要到新娘家帮忙的,还有一项习俗就是在女方家办酒席接礼的这一天不放炮竹,放炮竹是要到第二天到男方家才放。

到第二天就是最热闹的了,在中午时间段左右女方家会派出两对送亲对,一队是抬嫁妆的队伍,一队是由女方的各亲戚女性长辈身着壮家重装组成接酒和敬酒对,等送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也会派出两个
队伍分别迎接相应的队伍,要互相敬完酒和由女方最亲的那个除父母外最亲的长辈找到钥匙把壮家嫁妆必备的木箱子打开拿出男方家里人在送亲对到来停在门口前开箱放进去的红包。

而之后的这些红包就拿来给送嫁妆对分以表感谢和祝福好运,接着就是一天的炮竹声男人们的划拳声热热闹闹的。

对于壮家结婚日子里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壮家独特的糯米巴巴,还有自己做的甜米酒等。

等新娘迎进门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得早早的起来到村里的水井挑水来做自己最拿手的饭菜给家里人吃,以表新娘对新家的热爱和勤快,等吃完早点过后,新娘就拿出自己在婚前亲手准备的壮家绣花鞋亲手拿给家里的父母长辈儿童和各亲戚长辈,然后接到礼物的长辈们都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新娘,最后就是家里的祖奶奶或母亲就拿出家传的首饰各壮家女人必备头饰衣服等。

就这样,一场从说媒到定亲到最后的结婚正式结束了,过程真可谓是隆重独特,堪称壮家的一鼓魅力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