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及其启示(精)

合集下载

日本70年代后的泡沫经济破灭对我国的警示

日本70年代后的泡沫经济破灭对我国的警示

日本70年代后的泡沫经济破灭对我国的警示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泡沫经济;启示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形成及破灭,教训深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诸多启示。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经济举世瞩目,GDP年平均增速9.5%,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即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了“出口主导型经济”。

日本政府实施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大量资本过剩。

过剩资本集中流向了投机性较强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造成股价、地价及房价暴涨。

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升,资产效应使得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的异常上升,明显脱离了实体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过热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潜在危机。

由于土地价格太高,个人住宅用地、企业商业用地均无法得到满足。

为降低土地价格,日本政府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

日本股市大幅下挫,到2003年,已跌破8000点,创20年来新低。

紧随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急剧下跌,跌幅超过46%。

1994年,东京、大阪等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了50%。

由此,房地产泡沫破灭了。

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至2001年,由于股市和地价等资产价格的缩水,日本经济累计资产损失就达1330万亿日元,并且,造成了长达10年的经济萧条。

二、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客观判断我国经济状况。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日本泡沫经济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达到高峰后,突然崩溃的经济现象。

这场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带来了启示。

本文将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2.1 经济快速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

2.2 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出现了高度的投机活动,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

很多人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日本政府和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资金供应的过度扩张。

低利率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信贷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向了投机性的资产市场,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形成。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3.1 资产价格崩溃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崩溃。

1989年,日本股市崩盘,股票价格迅速下跌。

随后,房地产市场也崩溃,房价急剧下跌。

3.2 银行业危机由于大量借贷资金流入投机性资产市场,许多银行放贷不当,资产质量恶化。

泡沫破灭后,许多银行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引发银行业危机。

3.3 经济长期低迷泡沫经济的崩溃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上升,消费萎缩,投资缩减,通缩现象严重。

这种经济状况持续了十余年,被称为“失落的二十年”。

四、对我国的启示4.1 谨防资产价格泡沫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过度投机和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最终会导致泡沫的破灭。

我国需要加强监管,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4.2 健全金融体系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冲击。

我国应当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防范金融风险。

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增长停滞,并出现长达10年左右的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对我国保护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导致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1.汇率政策不适当导致日元升值过快,在日元升值的三个阶段,日本汇率调控政策都存在一定失误。

(1)抗拒升值阶段:在1985年9月“广场协定”之前,虽然日本对美国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但日本政府并未采取及时措施加以缓解。

(2)放任升值阶段:从“广场协定”到1987年2月“卢浮宫协定”期间,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通道。

据资料显示,日元兑美元由1985年的242日元升值到1988年的128日元,实现了28个月升值89%。

在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情况下,日本政府采取放任汇率自由浮动政策,促成了对日元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对日元进行投机的程度加大,加剧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

(3)有干预升值阶段:“卢浮宫协定”之后,日本的财政和金融当局开始对汇率采取措施,但由于措施规模小,力度不够,未能扭转不利格局。

2.长时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经济过度膨胀。

“广场协定”后,由于担心日元升值将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导致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日本政府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开始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

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

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的状况下,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造成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引起了股价和地价的巨大泡沫。

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参与签订“广场协定”的德国,从1985年到1988年本币升值也高达70.4%,但在德国却没有出现泡沫,主要原因是德国在1988年及时提高了利率。

3.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泡沫扩大化。

日本政府在“广场协定”后,放松了对财政的控制,以期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阻止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销调查、特殊保障条例等措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禁止垄断,批评 日本低汇率、低内需、高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官企结合、内部交 易等经济制度。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采取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日 本采取了与美国相反的扩大出口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形成了内需 低沉不振、出口强劲增长的局面。1980 年至 1984 年,日本的消费 和投资分别平均增长约 3%和 4%,出口平均增长约 10%。1986 年 和 1987 年日本贸易顺差占 GDP 比率和贸易顺差绝对额达到 80 年代最高点,分别为 4.3%和 870 亿美元,1987 年,美国的贸易赤 字比率和绝对额也达到高点,分别为 3.2%和 1437 亿美元(表 1)。 如果 1985 年不出现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的日元升值事件,日美贸 易不平衡还会继续加重。
1988
796.3 (2.8)
1989
571.6 (2.0)

15.3

(0.1)
81.6
- 70.0
- 442.9
- 1041.9
- 1126.8
- 1332.5
- 1437.0
- 1265.5
- 1058.8
(0.3)
(- 0.2)
(- 1.3)
(- 2.8)
(- 2.8)
(- 3.1)
(- 3.2)
9.7 5.8 4.1
利润
17.9
3.9 - 1.6 27.6 25.6 14.7 - 6.9
资料来源: 日本内阁府:《经济财政白书》, 2005 年。
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减慢。1986 年,以日元 计的出口增速从上年的 3.9%变为- 16.8%(表 2),企业设备投资增 速从 16.4%下落到 6.2%,下落 10 个百分点,矿工业生产和企业利 润变为负增长,消费和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表 3)。1985 年日 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全面下滑,这一变化被称为“日元升值冲击”、 “日元升值萧条”。但这一冲击或萧条时间很短。1987 年,日本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读了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相关内容,那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超级疯狂又无比惨痛的“经济大冒险”。

这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就像是一场全民陷入癫狂的派对。

那时候的日本,到处都弥漫着一种钱多得花不完的假象。

房价地价像坐火箭一样往上升,今天你买块地,明天转手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感觉就像是地上随便捡钱似的。

企业也跟着凑热闹,疯狂扩张,不管有没有实际的需求,先把规模搞大再说。

银行呢,就像个慷慨的圣诞老人,大把大把地往外借钱,好像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根本不怎么考虑还钱的事儿。

在这种疯狂的氛围里,老百姓也被带偏了。

大家都觉得只要参与到这个经济狂欢里,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人人都在讨论股票和房产,仿佛那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门票。

那些没买房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被这个发财的列车给落下了。

这就像一场大型的、失控的集体游戏,大家都被眼前的繁荣景象迷得晕头转向,根本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

可是,泡沫终究是泡沫,吹得再大也有破裂的一天。

当这个泡沫开始破裂的时候,那场面就像是从美梦中被一巴掌扇醒,而且还是被扇到了谷底。

房价地价暴跌,那些之前以为自己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人,一夜之间就发现自己的财富像水蒸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企业就更惨了,扩张过度,债务累累,就像一个过度肥胖又体弱多病的人,一下子就被打垮了。

银行也傻了眼,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坏账一大堆,感觉就像是自己挖了个大坑,然后自己掉进去了。

这整个过程就给我一个特别深刻的教训。

经济发展可不能这么胡来啊,不能光看眼前的繁荣,就像人不能只看表面的热闹一样。

得脚踏实地,得有个合理的规划。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也是这样,不能看到别人都在做一件看起来很赚钱的事儿,就一股脑地跟着去做,说不定那就是个陷阱呢。

日本泡沫经济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警示灯,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还是个人的财富管理,都要遵循规律,稳稳当当的,不然啊,狂欢过后就只剩下一片狼藉啦。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读完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相关内容,那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惊心动魄又令人唏嘘不已的大戏。

首先呢,日本在当时就像是一个突然中了头彩兴奋到忘乎所以的人。

经济飞速发展,房价和股价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大家都觉得这好日子会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

房地产市场特别夸张,感觉随便在东京圈买块地就能成为超级富豪。

那时候的日本人,走在路上可能都感觉自己脚下踩的不是土地,而是金块呢。

企业也疯狂扩张,到处投资,好像钱就跟树上的叶子一样,怎么摇都掉不完。

但是啊,泡沫终究是泡沫。

就像吹气球,吹得太大了总会爆。

当那个转折点到来的时候,真的是兵败如山倒。

房价一落千丈,那些之前觉得自己资产无数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欠了一屁股债。

企业也是,扩张过度后的收缩简直就是灾难,好多公司破产倒闭。

这就像是一场狂欢后的宿醉,头痛欲裂又毫无办法。

从这件事里我就觉得,人啊,不能被一时的繁荣冲昏了头脑。

日本当时就有点太自信了,觉得自己的经济模式无敌了,完全没考虑到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就像一个人只看到眼前的蛋糕很大,却没注意到蛋糕下面已经开始腐烂了。

而且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大家都在追逐财富,却没人静下心来想想这财富是不是真的那么稳固。

另外呢,这也让我想到,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投机和泡沫的堆积。

日本在泡沫时期,实体经济并没有跟上那些虚高的房价股价的步伐。

就好像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光鲜,穿着华丽的衣服,但是身体里面却是虚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倒下了。

不过呢,日本泡沫经济也算是给全世界都上了一课。

现在我们再看那些经济数据疯涨的时候,就会多了一份警惕。

就像看着锅里的水快要沸腾了,得想着怎么控制火候,而不是一个劲儿地加柴。

这事儿也告诉我们,在经济的海洋里游泳,得时刻带着个救生圈,可不能被浪头冲得忘乎所以,不然被拍在沙滩上的时候就只能哭爹喊娘了。

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教训精编版

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教训精编版

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日文资料整理)一、泡沫的形成(80年代后期)(一)由「广场协议」引发的快速日元升值和「内需扩大」●「日元升值经济衰退」、「产业空洞化」对策 + 美国施加的「条件放宽」、「内需扩大」的要求(「日美构造问题协议」)→财政扩大、金融缓和政策。

●大幅度的金融缓和政策(低利率、货币供给同比超过10% )→股市投资、地产投资成为了资金的流向地。

●由金融自由化(特别是大额存款的自由化)引起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企业的「资金管理」。

●快速日元升值引发的错觉→对美元过度评价(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元将升值)、对日元过低评价(缺乏「富裕」的生活实感,日元将贬值)。

(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剩余钱财+资产价格上升→企业、个人的「资金管理」、土地投机→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

●企业的资金调集转移到「直接金融」[←平衡金融(=伴随新股发行的资金调集)变得容易]→大企业的「脱离银行」进行→银行需要发展新的融资对象→向中小企业、房地产融资倾斜。

●「双边建立交易」(B/S表上的资产、负债两边扩大):把土地A作为担保进行融资(期待土地A的升值)→买入土地B→(期待土地B的升值)→买入土地C→ 。

●资产价格的上升不是泡沫,而是为了从资产中获得收益的上升(例如:「国际金融中心—TOKYO」)。

●沉迷于「资产效果」的有利之处→造成对勤劳的观念,对企业伦理等的不良影响。

●批发物价(←日元升值)、消费者物价安定→否定了对通胀的担忧,政策性的疏忽。

二、泡沫的破裂和归结(90年代=「失去的十年」)(一)泡沫破裂的经过●股价1989年末达到顶峰,进入1990年后下落。

●1990年,大蔵省作为地价对策引入了房地产关联融资的总量限制机制→地价下落的诱因→1992年更是引入了地价税(1998年实际废止)●1992年泡沫破裂明朗化→不良债权问题被意识到了(宫沢首相说到对金融机构的公开援助)→结果被推后了(地价反转的期待,经营责任行政责任的回避,不充分的情报公开,政治领导人不采用等原因)●1995年房屋贷款公司处理问题(房屋贷款公司的不良债权问题)→围绕着母行,一般银行,农林系金融机构的损失承担(债权放弃)以及引进公有资金的混乱局面的处理。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引言:泡沫经济是指指数狂飙突进,投资热潮迅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极度繁荣的一段时间,通常在经济周期高峰时期出现,而随后出现全面崩溃的经济现象。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是指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迎来了一段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繁荣时期,而在1991年,泡沫破裂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原因、影响和经验教训。

一、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原因1. 金融自由化与财政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如准入门槛的降低、银行利率的自由化等,导致了大量资金注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投入建设和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

2. 土地和股票市场的热潮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土地和股票市场热潮达到了巅峰。

由于资源和土地有限,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投机行为。

投资者争相涌入股票市场,导致股票价格虚高,出现了大量炒作和操纵行为。

3. 大规模的企业投资和借贷行为日本的企业在泡沫经济时代追逐着高利润和低成本的目标,大规模进行投资和借贷行为。

这导致了资金供给过剩,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这样的投资行为过于冒进,忽视了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1. 财富重分配不均泡沫经济时代,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了大量财富,但这样的财富并没有公平地分配。

社会上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贫困问题愈加凸显的现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2. 经济衰退和失业激增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GDP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

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社会动荡加剧。

3. 金融体系危机和债务危机在泡沫破灭后,许多企业和个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陷入危机。

此外,许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过度投资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溃,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拯救金融市场。

三、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经验教训1. 谨慎投资和规范金融市场泡沫经济时代的教训之一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该保持谨慎,规范市场行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摘要】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发生在日本的一场经济危机,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资产价格高涨、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引发了经济崩溃。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保持金融政策的稳健性和谨慎性,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警惕经济泡沫的出现,谨慎运用政策工具,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提升监管力度,加强风险防范,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政府干预,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中国经济,启示,总结,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泡沫经济是指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生的一场经济泡沫,这场泡沫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长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教训,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干预措施,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府干预过度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衡,产生了过剩产能和恶性竞争,最终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松绑政策也给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金融机构大规模放贷、资金过度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使得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政府需要警惕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的经济泡沫风险。

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其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泡沫经济过程。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

目前的中国经济与泡沫崩溃前的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巨额外汇储备、本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大幅上扬等,这些因素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中国是否会重蹈当年日本覆辙的担忧。

然而目前的中国经济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出现日本式的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但认真吸取日本泡沫经济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则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多种因素作用导致日本的泡沫经济。

政策失误,长期实行扩张性政策,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涌向资产市场是直接原因;“股价神话”、“土地神话”,全国上下对未来预期的盲目乐观,是形成泡沫的间接原因。

具体来看:一是政府实行扩张性宏观政策,矫枉过正。

为消除“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内需。

货币政策方面,日本央行从1986 年1 月至1987 年2 月13个月间,连续5 次降低再贴现率,由当初的5%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5%,并将其保持到1989 年5 月。

日本政府没有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在国内需求旺盛、资产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很富裕的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资金,企业融资便利且成本较低,大量资金进入非生产领域,催生巨大的资产泡沫。

二是市场资金过剩,企业和个人投机活跃。

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较低,而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收益率较高,因此,大量资金并没有像期待的那样流向制造业,更没有流向当时美国重视的IT等带来新的增长点的新经济领域,而是通过特定金钱信托、基金信托、信托银行等渠道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股票和休闲娱乐业,推动资产价格迅猛上涨,形成泡沫经济。

据日本央行统计,在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法人企业筹资405万亿日元,36%用于实际投资,64%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读完日本泡沫经济的相关资料,就像是看了一场惊心动魄又让人唏嘘不已的大戏。

这感觉就像是一个人突然中了超级大奖,然后开始各种疯狂消费和膨胀。

日本在当时经济腾飞的时候,那真的是自信心爆棚啊。

股票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狂飙。

房价更是夸张得不像话,感觉全日本的土地都能买下全世界了似的。

人们都沉浸在一种虚幻的繁荣之中,好像只要伸手就能抓到金山银山。

当时的企业呢,也跟着头脑发热。

都拼命地扩张,各种投资,不管有没有必要。

就好比一个人明明已经吃饱了,还在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只因为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吃。

银行也是个“帮凶”,大把大把地把钱借出去,完全不担心收不回来。

这就像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都觉得花永远不会在自己手上停下。

可是泡沫这东西啊,就像肥皂泡,看着五彩斑斓,实际上一戳就破。

突然有一天,市场就像突然醒过神来一样,股票价格哗啦哗啦地往下跌,房价也跟着跳水。

那些之前还觉得自己是超级富豪的人,一下子就懵了。

企业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整个社会就像从夏天直接掉进了冬天。

那些在泡沫时期贷款买房买股票的人,这下可惨了,背负着巨额的债务,欲哭无泪。

这让我不禁想起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看到别人在抢购什么东西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去抢,都不考虑是不是真的需要。

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像是把这种盲目跟风放大到了整个国家的层面。

而且啊,这也告诉我们,钱这东西,来得太快太容易的时候,往往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突然得到一大笔意外之财,要是没有好好规划,最后可能会输得很惨。

从日本泡沫经济里,我还学到了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就像盖房子,得稳稳当当、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不能只想着一夜之间就盖起摩天大楼。

政府也得在旁边好好看着,不能让市场太过于疯狂。

不然的话,就只能看着泡沫破碎后的一片狼藉,然后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收拾残局了。

这日本泡沫经济的故事啊,真的是给全世界都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读完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相关内容,我就像看了一场惊心动魄又让人忍不住叹息的大戏。

首先呢,感觉日本在泡沫经济之前就像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冒险家,一路狂飙猛进。

那时候的日本经济,就像被打了激素一样,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涨得那叫一个疯狂。

房价高得离谱,据说当时东京的地价能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它就是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企业们也都头脑发热,疯狂扩张,感觉整个日本都沉浸在一种“我们马上就要征服世界经济”的狂热氛围中。

可是啊,泡沫这东西,看着五彩斑斓,实则一戳就破。

当它破裂的时候,那场面就像是一场超级盛大的烟花表演突然断电,所有的绚烂瞬间变成黑暗。

股票暴跌,房价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

那些之前还在做着发财美梦的人,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形。

企业纷纷破产,好多人失去了工作,整个社会就像突然进入了寒冬,大家都冻得不知所措。

从这件事里,我还挺有感触的。

日本在泡沫经济里好像迷失了自己,太过于追求那种表面上的繁荣,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本质规律。

就像一个人只想着吃各种补药来变得强壮,却不考虑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承受,最后反而把自己给搞垮了。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在追求发展的时候,可不能被贪婪和虚荣蒙蔽了双眼。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有长远的眼光,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

而且,经济这东西,真不是能随便瞎折腾的,得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然就很容易掉进那些看似美丽却暗藏危险的陷阱里去。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泡沫经济中得到一些启示。

泡沫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经济领域或整个经济体中出现极高的资产价格,这种价格远远超过了其真实价值。

它通常由过度借贷、投机炒作和市场过热等因素引起。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历过一次泡沫经济,当时房地产和股市价格飙升,财富被大量集中。

然而,泡沫最终破灭,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第一点,日本泡沫经济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警惕资产市场的过热。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类似日本泡沫经济的迹象。

房价不断攀升,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投资炒作现象。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风险。

为了避免泡沫经济带来的经济崩溃,中国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且加强对其他资产市场的监管。

第二点,日本泡沫经济也提醒我们注意金融风险的防范。

泡沫经济的形成往往伴随着过度借贷和过度投机,这会给金融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在中国,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风险隐患也在逐渐积累。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三点,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还包括鼓励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长期陷入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新兴产业的创新和转型。

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着一些相似的挑战。

为了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日本泡沫经济的启示还包括了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市场机制。

泡沫经济的崩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监管不力和市场机制的缺陷。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以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和崩溃对经济的冲击。

总之,日本泡沫经济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及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及启示
国 临盆 } 如闺
(多数
为 中小企 业 )和 个人 家庭 消
, 。 ,




泡沫 经济 的主要 特征


费 导致 社会 消 费萎缩 商业 市场 长 期不 振 总 之 泡 沫 经济 的 崩 溃 使 日 本 经 济雪 上 加 霜 陷入 更 大危
,
,


,
泡 沫经济 主 要表 现 为不 动产
, , ,
和 股 票超 常 急 剧 上 涨 价 格 严 重 背
法 解除 抵押 贷款 的 呆 帐 等 等 健 全
, 。
产 低押 贬 值 债 务拖欠 破 产 案件增


( 二 ) 因 产业倒 闭
, ,

欠 息等 不 良债
, 。
银行 和 证券 公司 的 机制和 管 理 体 制 对 防 止 房 地 产 热 股票 热 至 关 重 要

。 , 、
权膨 胀 金融 机 关 收 益 恶 化 流 动 资 金 剧 减 贷款 活 动 滞缓 ( 三 ) 机 关 投 资者对 价格变 动 风 险高 的资 产 进行 投 资控 制 使 资 金 转 向 短 期 市场 和 债 券 ( 四 ) 股 价 下落 损害 一 般 企 业
, 、

政府
万 亿 日 元 每天 交 易 量

亿
到 日
要 制 定 适 当 的 土 地政 策 和 税 收 监 督 管理 法规 限 制社 团 公 司 投 机买 卖

股 左右
1 992
,
1990
年股 价暴 跌
,
,
7
月下 落

率百分之六十 成 为最低点 年 末 日 经平 均 股 价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缓和,人们对于日本泡沫经济也开始重新关注起来。

那么,日本泡沫经济到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本文将从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市场经济等方面详细探讨。

一、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日本曾经采取了一系列导致泡沫经济泛滥的政策,比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低息贷款等。

这些政策虽然一时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随后泡沫经济的出现,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政策制定必须谨慎,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同时,在日后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应该注重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放弃短视的心态。

二、社会结构对于中国而言,在社会结构方面,日本的泡沫经济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日本曾经以家庭为单位,高度重视家族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和贡献。

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家族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强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到家庭与企业之间的分离,实现现代化管理。

三、市场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不仅是对经济政策和社会结构的考验,更是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历史中发现,市场经济需要充分的竞争和监管。

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唯有推行市场化改革,深入促进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监管也必须同时跟进,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市场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日本泡沫经济对于中国而言,固然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其历史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更加顺畅、稳健和可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日本经济泡沫30年启示

日本经济泡沫30年启示

日本经济泡沫30年日本经济泡沫30年启示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经历了长达30年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变迁,被称为“失落的30年”。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日本经济泡沫30年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日本经济泡沫30年经济方面金融泡沫破裂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全球金融市场的资金也大量涌入日本,导致资产价格疯狂上涨,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198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平均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但此后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衰退。

日本经济的衰退也与其缺乏结构性改革有关。

日本企业在高度发达的经济时期形成了一种“企业主义”的文化,企业管理者们往往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利润。

这种文化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和不良资产的积累,而政府则缺乏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财政政策的失败日本政府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了大量的财政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等,但这些政策并没有改变经济的结构问题,反而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债务的积累。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失落的30年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由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

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劳动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导致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加剧。

日本经济泡沫30年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如此特殊?他之所以能保持长达20年高速成长,然后泡沫又迅速坍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原因:财团体系。

从1860年到二战之前,日本整个经济被一些特别大的家族控制着,他们控制各大命脉产业,这些家族就叫财阀。

当时日本有四大财阀,强大到连日本政府想弄点钱都得找他们去商量。

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就把这帮财阀全都给拆了,很多资产都归于国有。

但日本的财阀文化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骨髓里头,没想到过了几年,被拆碎的财阀们居然又聚在一起,形成新的大财团。

新形成的6大财团,主导着日本半个世纪的经济,这些财团,都是以若干个大银行为核心,然后横向控制着像电子、石油、食品、汽车等一系列的产业链。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

日本泡沫经济读后感读完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相关内容,我就像是看了一场惊心动魄又让人哭笑不得的大戏。

首先呢,我觉得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就像是一个突然暴富、然后开始各种“飘”的人。

那时候,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狂飙。

人们都疯狂地涌入这两个市场,好像只要把钱投进去,就能变成超级大富翁。

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日本人个个都眼睛放光,心里想着:“哇塞,这钱也太好赚了吧,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金子啊!”可是啊,这泡沫吹得越大,破裂的时候就越惨。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气球,看着五彩斑斓特别漂亮,但是一旦被扎破,“砰”的一声,啥都没了。

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暴跌,股票市场也一落千丈。

那些之前还做着美梦的人,一下子就从云端掉到了谷底。

我想那时候肯定有很多人站在曾经价值高昂的房子前或者看着惨不忍睹的股票账户,一脸懵圈,心里在想:“这啥情况啊?我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穷了呢?”从这里我也得到了不少教训。

其一,人不能太贪心。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都想赚更多更多的钱,根本不考虑这背后有没有风险。

就像在一个狂欢派对上,大家都嗨过头了,完全忘记了派对总会结束。

其二呢,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扮演好一个理智的角色。

日本当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可能没有很好地控制住这种过热的经济形势,就像一个家长看着孩子玩得太疯了,却没有及时把孩子拉回来。

日本泡沫经济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比如说,有时候看到某个东西突然很火,大家就一窝蜂地去跟风,都没去想这会不会是个泡沫。

就像前几年那些突然兴起又迅速倒闭的网红店,刚开业的时候,大家都排着长队去打卡,觉得这里肯定能赚大钱,结果没过多久就凉凉了。

这和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那种盲目跟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的心态,还真有点相似呢。

日本泡沫经济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繁荣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危机,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财富和机遇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被贪婪冲昏了头,不然就很可能会像日本当时的人们一样,经历一场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第二。

诸多“世界领先”的称谓和经济新常态,让我们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破裂历程及影响1、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破裂历程回顾从二战后一直到1985年,日本实施“贸易立国”发展战略,依靠美国提供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并在1987年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80年代的美国,却是经济持续低迷。

美国认为日本长期搭美国的便车致富,于是在1985年发动了以“广场协议”为代表的“货币战争”。

美国联合英法德日,直接干预日元汇率,迫使日元大幅升值,随后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资产价格飞涨。

日本政府为了挽回出口市场的损失,意图刺激内需,使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短短一年连续五次降息,将央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

长期超低利率政策和大量发行的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迅速膨胀。

到了1989年,经济泡沫已非常巨大。

日本政府为了阻止泡沫继续膨胀,打出两个组合拳,第一拳提升再贴现率,紧缩货币;第二拳直接管制房地产交易,控制土地融资。

但这两拳力度过猛,结果直接导致股市暴跌,房价崩盘,泡沫破裂。

此后10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和低迷的状态,被称为日本“失去的10年”。

2、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1)经济停滞不前。

日本战后GDP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5%左右,到80年代泡沫期则稳定在7%左右,泡沫破裂后,增长率从90年的7.5%下降95年的1.4%,甚至出现了好几个年度的负增长(见图1)。

GDP总量在1997年到达到515万亿日元的峰值,然后开始裹足不前。

日元汇率从“广场协议”到1989年泡沫破裂前升值约1倍,到2011年,升值达到3倍(见图2)。

(2)资产泡沫严重。

日本股市从1982年的6000点,一直上涨到1989年的38900点,涨幅550%,泡沫破裂后,连跌4年,跌幅达到60%(见图3)。

房地产价格指数从战后到1989年上涨了约150倍,在泡沫顶峰时期,仅东京23个区的总地价已经超过美国全国地价,可谓盛极一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91年日本利率达到6.0%的峰值、而股市跌至低点时,短期资本就完全退出了,日本
当年的短期资本逆差达258亿美元。
二、日本政府主动挤破泡沫的过程
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政府选择了主动挤破泡沫,并且采取了
非常严厉的行政措施,调整了税收和货币政策,最终挤破了泡沫。
1.对房地产贷款和土地交易采取严厉管制
4.6
5.23 4.58 5.53
6.22
日本-0.860.15 0.450.75 0.760.19
0.6 1.05 1.05 2.77 2.72 2.59 3.54 2.51 2.61 3.61
数据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May 2007.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国今天的情况对许多日本经济学家而言,只能用“似曾相识”来形容。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尤其在一些不够细致的研究中,出现了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种种误读,使得事物的原本面貌变得尤为珍贵。
一、日本泡沫形成的背景
1300
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日本(左美国(右
说明:考察日本股市使用的是日经平均指数,考察美国股市使用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数据来源:日本经济新闻社、美国纽约交易所。
1987年,美国股市出现“黑色星期一”(10月19日。当天,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至1739点,下跌508点,跌幅22.6%。受美国股灾的影响,日本股票市场同样出现大幅下跌,10月20日(东京时间,日经平均指数从25746.56点下跌到21910.08点,下跌3836.48点,跌幅14.9%(图2。
除此之外,日本的税制也间接地起到促进泡沫形成和鼓励房地产贷款的作用,因为根据日本当时的税制,日本企业如果是贷款获得土地和房地产的话,利息支出可以在计算利润时进行抵扣,同时所购买的房地产和土地可以免交固定资产税,因而导致许多企业采取购买土地和房地产的方式进行避税。
4.不是背景的背景:日元升值
在绝大多数日本经济学家看来,日本的泡沫与升值没有任何关系,这是被学界的主流观点所认可的。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仍然普遍存在。笔者在这里想根据日本当时的情况,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
第一,经常项目顺差。在升值最快的1986、1987和1989年里,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几乎比1985年的水平翻了一番,此后虽然有所回落,但在1993年开始又重拾增长。汇率上升的确对日本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促使了日本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是日本出口产业成功应对升值的主要原因。以电子产品为例,在日元升值后,日本的电子产业进行了技术升级,定位于高端产品,日本出口的热电管在1985年的单位产品价格是4914日元,1988年时达到7629日元,从1990年开始,更是达到9000~10000日元之间,单位产品价格提高了一倍。
在“黑色星期一”之后,美联储曾经短期降低利率,从1987年第四季度的6.77%小幅
下调到1988年第一季度的6.58%。但此后,联储曾经多次加息,到1989年第一季度,已经将基准利率从6.58%上调到9.85%,在一年之内上调了3.27个百分点,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而日本银行则按兵不动(图3。如果单从股票市场的表现来看,是很难理解美国、日本货币当局的行为反差的,因为日本的股票市场恢复得很快,在1988年3—4月间,就恢复到了股灾前的水平。相反,美国股市的恢复速度要慢得多,到1989年6—7月才恢复到“黑色星期一”之前的水平。按道理,美联储应该降息,或者至少维持利率不变。
美国
日本
德国
数据来源:IMF, Internstics, May 2007.
表1 1987—1990年间美国和日本通货膨胀水平
1987 1988
1989 1990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美国2.19 3.78 4.16 4.47 3.94 3.9 4.12 4.29 4.82 5.22 4.67
表2日元快速升值时期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
日元汇率(日元/美元
汇率波动
(百分比
经常项目顺差
(百万美元
长期资项目
(百万美元
短期资本项目
(百万美元
1981 210 — 4,770 -9,672 2,265 1982 233 -9.9 6,850 -14,969 -1,579 1983 237 -1.7 20,799 -17,700 23 1984 231 2.6 35,003 -49,651 -4,295 1985 254 -9.1 49,169 -64,542 -936 1986 185 37.3 85,845 -131,461 -1,609 1987 151 22.5 87,015 -136,532 23,865 1988 127 18.9 79,631 -130,930 19,521 1989 130 -2.3 57,157 -89,246 20,811 1990 150 -13.3 35,761 -43,586 21,468 1991 135 11.1 72,901 37,057 -25,758 1992 130 3.8 117,551 -28,459 -7,039 1993 118 10.2 131,448 -78,336 -14,426 1994 107 10.3 129,140 -82,037 -8,897
短期资本流入与日元升值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日本产业界和企业家对自己的品牌非常
注重,把企业命运和个人名誉看得同等重要,海外短期资本进入产业进行活动非常困难。
1987年到1990年间流入日本的短期资本,很多都是短期借款,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股票
市场,这很大程度上与日本银行体系当时的处境、日美两国股市的不同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3.日本土地规划和税制的因素
这一因素虽然很难予以定量的说明,却不可低估它在日本地产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在日本政府明确城市中心分散化的土地规划之前,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因为日本的城市规划将是集中化的趋势,东京等地都会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也导致了对土地的投资相对集中。实际上,当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时,主要还是六大都市,尤其是东京、大阪等地的地价上涨速度较快,其他地区的地价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1987年7月,日本财务省召集有关金融机构举行听证会,了解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市场
上的活动。此后,财务省发布了行政指导,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在土地上的贷款项目,
具体的要求是“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受此影响,日本各金融
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从1987年6月的36.6%下降到了1988年3月的10.2%
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泡沫,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它既与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的货币政策有关,甚至与日本的发展规划也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1.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和乐观情绪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两轮快速增长时期。第一轮增长从二战后一直持续到1973年,年均增长率都在8%~10%之间,最高的年份在11%以上。在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经历了短暂的放缓之后,便开始了第二轮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持续到80年代末期,虽然增长率不及第一轮增长,但考虑到日本的经济总量,3%到7%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可观(图1。
但是,如果考虑到当时美日两国的通货膨胀状况时,就很好理解了。在1987年初,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就到了2.19%,1987年第三季度后,更是蹿升到了4%以上,此后一路上升,到1990年达到了6.22%的历史高点。而日本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在1987年第四季度到1988年第三季度,日本的物价指数始终在1以下,直到1989年第二季度,才突然翻番到接近3%的水平(表1。因此,美国加息的压力主要来自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日本的物价水平上涨直到1989年第二季度之后才开始出现。此时,日本银行要加息,显然已经为时已晚,日本的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已双双高涨。
1985年9月22日,美国、德国(当时的西德、英国、法国、日本等5国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下“广场协议”,五国同意通过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促使马克和日元升值,来实现美元的贬值。协议签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日元在1986年和1987年两年中分别对美元升值了37.3%和22.5%,两年累计升值59.8%。从1985年前后日本国际收支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日元升值的影响(见表2: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1998
2001
2004
实际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统计,2007年。
高速增长与高储蓄为日本的企业和国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助长了国民的乐观情绪。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日本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同样的乐观情绪在企业界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在日本的企业中,普遍存在“日本第一”的乐观情绪,企业不断致力于扩大国内的投资,并登陆美国大举收购地产,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扩张。
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是日本的高储蓄。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储蓄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了40%。
图1 1956—2006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
-4
-202468101214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启示
国际贸易研究室李众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