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同步练习

2018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夯基训练[来源:]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者错.,无安国错:错误B.物之罕.至者也罕:稀少,少C.上下乖.离,寇难并至乖:抵触D.籴.贵民饥籴:买进粮食答案:A解析:A项,错:交错产生。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祅则可畏也B.怪星之党见C.其说甚尔D.无用之辩,不急之察答案:D解析:A项,祅,同“妖”。

B项,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

C项,尔,通“迩”,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天有常道.矣②君子道.其常③天作.高山④彼作.矣,文王康之[来源:]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B解析:①名词,规律;②动词,遵行;③动词,生;④动词,建筑房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地有常数..矣 B.本事..不理C.道路..不时..有死人 D.勉力答案:C解析:A项,古义:指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今义:指表示常量的数。

B项,古义:指农事。

今义:指本领。

C项,古今义相同。

D项,古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

今义:指努力,尽力。

5.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道.其常B.雩而雨.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D.怪.之,可也答案:D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遵行;B项,名词作动词,下雨;C项,名词作动词,统治。

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6.下列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礼义不修B.在天者莫明于日月C.繁启、蕃长于春夏D.在物者莫明于珠玉答案:A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荀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荀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荀子》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荀子》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

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知识汇总关于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

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

最后老死于楚国。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关于《荀子》《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内容分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是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的古人,并没有束手就缚,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出令人震撼的发明,使人类不断进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共36张PPT)

青 出 于 蓝
11
鼓 励 学 习
劝 学
课文串讲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 问、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 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 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 ,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 可译为“应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 渊 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③ ,而 神明自得④ ,圣心备焉。
①焉:助词。一说兼词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上④食埃土,下④饮黄泉, 用④心一④也。蟹六跪⑤而二螯⑥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⑦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④上、下:名作状 用:以,因为。一:数作形,专一
⑤跪:蟹的脚。
⑥螯:蟹钳。
《 荀 子 》 封 面
宋 代 刻 书 《 荀 子 》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 有“劝告”“劝勉”“鼓励”的意思。“劝学”
即“劝勉学习”。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 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 “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 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 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 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解多义
天有常道 矣 . 君子道 其常 . 策之不以其道 . 会天大雨,道 不通 . 道 芷阳间行 . 道 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 得道 者多助 . 伐无道 ,诛暴秦 . 何可胜道 也哉 . 道 之以政 . 自然规律 遵行 途径,方法 道路 取道 风尚 施行仁政 道义 说,讲 通“导” ,引导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田 “ ”同“秽” , 荒芜。 其说甚尔 . “尔”通 “迩”,近。 则日切瑳 而不舍也 “瑳”通“磋”,切磋。 .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 不赫 “晖”同 “辉” ,光辉。 .
3.释词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 之 开垦,引申为发展。 . 君子有常体 矣 指准则或法式。 . 礼义之不愆 兮,何恤 人之言兮 愆: 犯过错或罪过。 . .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显耀。 大天而思 之 思慕。 . 孰与理 物而勿失之也 . 治理。 恤: 忧虑。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蕃 长 . 畜 积 . 礼义之不愆 . 楛 耕伤稼 . 读音 fán xù qiān kǔ 加点字 籴 . 卜筮 . 光晖不赫 . 骋 能而化之 . 读音 dí shì hè chěng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识通假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 也辍行 ..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 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 译文: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产生于昏乱。这三类由人事导致的 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 点评: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 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 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景象,而是“人祅”,即人 为的灾难。通过层层分析之后,荀子强调指出:人祸远苦于天灾。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课件】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课件】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 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近年高考涉及《荀子》的试题形式主要是名句的背诵默写, 尤其是《劝学》中的名句被多省高考反复考查。以《荀子》或 荀况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 或断句等类型的题目,近几年没有出现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应该 结合荀子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荀子的思想,在理解文 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古今异义 (1)地有常.数.矣 古义:指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指表示常量的数。 (2)本.事.不理 古义:指农事。今义:指本领。 (3)勉.力.不时 古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今义:指努力,尽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一词多义 (1)作 ①天作高山(动词,生) ②彼作矣,文王康之(动词,建筑房屋) (2)错 ①小人错其在己者(错,通“措”,废弃) ②三者错,无安国(动词,交错产生) (3)道 ①天有常道矣(名词,规律) ②君子道其常(动词,遵行) ③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文章多处运用设问,论述生动,请举例说明。 提示:文章多处运用设问,先问后答,使事例的论述生动活泼。 例如第一段开头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 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 吉凶祸福。第四段、第六段开始都是用设问提出问题,使文句更 富有灵动色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档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名句背诵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共25页文档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共25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
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荀子·劝学》)
•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
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 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 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 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 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 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 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 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
不变的规律。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汹,形容喧扰)
地有常数矣
(古今异义,经久不变 的必然性)
君子道其常
(名作动,遵循)
礼义之不愆兮
(愆,名作动,犯过错、 违背;宾语前置)
•小结: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 万物有常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 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兮!”此之谓也。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 进行。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 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 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 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 。天有著常道,地有著常数,君子有著常规,君 子遵循它的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 《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 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3-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3-1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
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
“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 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 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 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修身名句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荀子·劝学》 赏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 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行 为举止自然会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
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赏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
5.文言句式 ①人祆则可畏也 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②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_______________ ③物之已至者
④礼义之不愆兮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祆可畏的
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 “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 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其实,荀子并没有直接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他只 是说“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这里的意思并非要人类把 自然踩在自己脚下,而是要人类“制天命”,意即认识、 掌握“天命”,这个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人们在“天命”

人教版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本目录

封面/前言/目录 (1)
致同学们 (5)
说明 (7)
目录 (8)
概说 (10)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17)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
二、当仁,不让于师 (23)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9)
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3)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
*六、有教无类 (41)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45)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49)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50)
二、王何必曰利 (55)
三、民为贵 (58)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62)
*五、人和 (67)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1)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74)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77)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78)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82)
有无相生 (83)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86)
一、无端崖之辞 (87)
二、鹏之徙于南冥 (92)
*三、东海之大乐 (98)
1
四、尊生 (102)
五、恶乎往而不可 (106)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111)
一、兼爱 (112)
二、非攻 (115)
*三、尚贤 (118)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121)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122)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6)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0),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

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文学中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既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得到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

他主张先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来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荀子》一书,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

《天论》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

我们学习本文,首先要注意把握荀子思想的精髓,认识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其次注意学习荀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文章艺术表现的魅力。

背景扫描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同自然作斗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

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怪异现象不能做正确解释;到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孟、老庄、墨子等人都提出了一些自然哲学观,但这些观点或唯心,或认为人不能胜天。

而一些统治者利用人们的无知,推波助澜,大肆宣扬迷信活动和神权、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借以维护其统治。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摘自荀子的《天论》一文,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祅”,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

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不应该“错人而思天”,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释文题“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语出荀子《天论》,意思是说,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在荀子看来,人类不能一味地迷信天地自然,屈从于天地自然。

虽然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认识它,掌握它的规律;改造它,让它为人类所用。

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主宰天地自然,掌握自己的命运。

明主旨本课选文的8个段落共同阐释了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及见解。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①“天行有常”的观点,指出天就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②社会的治乱与天没有关系,天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祸福,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③“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但不能消极等待自然的恩赐,要主动认识自然法则,并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小人错.其在己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星队.、木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怪星之党见..通“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⑧是无世而不常.有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人祅.则可畏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⑩枯.耘失岁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其说甚尔.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太“太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②讻讻形容喧扰③智智慧、聪明④措废弃⑤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⑥坠坠落⑦傥偶然地现出现⑧尝曾经⑨妖反常的现象⑩楛粗恶不精⑪迩近⑫磋切磋⑬辉光辉(2)一词多义①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芷阳间行: 策之不以其道.: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天有常道.矣: 君子道.其常: 得道.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何可胜道.也哉: 道.之以政: ②治⎩⎪⎨⎪⎧ 治.国无法则乱: 治.乱天邪: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 不治.将恐深: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不效则治.臣之罪:③明⎩⎪⎨⎪⎧ 知虑明.: 政令不明.: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火尚足以明.也: 答案 ①道路/取道/途径,方法/风尚/规律/遵从/仁政/道义/说,讲/通“导”,引导 ②治理/太平,安定/统率/研究/医治/对付,抵御/惩处,惩治 ③圣明/明确/明亮/照明(3)古今异义①地有常数..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②本事..不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本领;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

③勉力..不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努力;尽力。

④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⑤风雨之不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

不确定的时间;某个时候。

答案 ①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②指农事。

③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

④……的原因。

⑤不按照时节。

(4)虚词归纳以⎩⎪⎨⎪⎧ 禹以.治,桀以乱: 以.中有足乐者: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答案 凭借/因为/认为2.词类活用(1)彼作矣,文王康.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道.其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君子敬.其在己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怪.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以日.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非以为得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天而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因物而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思物而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安,使……安乐(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道,引申为遵行(3)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地对待(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5)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6)动词作名词,祈求的结果(7)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隆、尊:形容词作动词,尊崇。

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大(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多,使……增加(10)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东西(11)数词作动词,同样,一样3.特殊句式(1)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2)此之谓也。

(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4)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5)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6)人祅则可畏也。

(7)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9)物之已至者。

(10)物之罕至者也。

(11)礼义之不愆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判断句,(7)(8)介宾短语后置句,(9)(10)定语后置句,(11)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