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死水》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情绪。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含义。
2、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理解诗人在绝望中蕴含的希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介绍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诗歌创作。
(2)展示一些关于社会黑暗、腐败现象的图片或文字材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诗歌的主题做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闻一多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死水》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动机和情感基础。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死水”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以“死水”为标题。
(2)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腐朽、恶臭的氛围。
(3)象征手法探讨“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对死水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批判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厌恶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蕴含着一丝希望。
5、艺术特色分析(1)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韵律美和节奏感。
(2)修辞手法找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讽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6、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人对死水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以下是《死水》和《赞美》高中语文教案,长度超过1200字。
教案一:《死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小说《死水》的作者张爱玲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转变;2.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揭示的人性弱点;2.分析小说中强烈的悲剧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二、整体阅读(15分钟):1.学生读小说《死水》,并填写阅读笔记;2.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他们读到的内容,比较各自的理解;3.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和辩论,探讨小说中的道德困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是否赞同玛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背弃爱人的道德底线”的话题;3.学生分组进行小结,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四、个人思考(10分钟):1.学生独立思考“为何说《死水》是一场完美的悲剧”;2.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结果。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2.教师总结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3.对整堂课做一个小结。
教案二:《赞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英国作家贝尔位勋;2.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领会贝尔位勋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贝尔位勋的散文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分析散文中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学生对英国散文的了解较少,容易产生阅读障碍;2.分析贝尔位勋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漫谈,引导学生了解贝尔位勋及其作品的状况。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死水》这首诗。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死水》这首诗的意义。
(2)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心。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死水》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这首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的教材或参考书。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死水》这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死水》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许多高中英语教材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不同难度程度的故事。
而在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中,有一篇名为“Dead Water”的短篇小说,中文译名为“死水”。
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一段惊险恐怖的故事。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Dead Water”这篇文章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对此文章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以及阅读积累的技能。
以下为针对此篇文章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Dead Water”是一篇严谨精美的短篇小说,利用了惊悚、悬念等多种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事设置也很有张力,非常适合进行阅读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阅读“Dead Water”短篇小说,让学生们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1. 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拓展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敏捷度。
3. 对于学生们不熟悉的语言或文化现象进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1. 故事情节的分析:学生们将主要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文学分析:学生们将探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以使故事更吸引人,讨论故事中的语言、节奏以及它们对故事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技巧:学生们将学习一些阅读技巧,以使他们的阅读更加高效,例如如何判断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两个问题,让学生们猜测此篇文章的大致情节。
(5分钟)2.介绍故事背景,并简要说明这篇文章的主题为何。
(5分钟)二、阅读活动1.个别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先阅读这篇文章。
(10分钟)2.小组讨论:将学生成小组,让学生们共同探讨从文章中所获得的东西,并寻找文章中未解决的问题。
(15分钟)3.班级讨论:组织学生们交流他们在小组中讨论的结果,并提出提出不同的观点。
(20分钟)三、文学分析1.做一些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的活动,例如寻找作者的语言和故事的结构。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意图。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死水》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死水”指的是什么?诗人想通过这个题目传达什么信息?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包括诗歌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方面。
3.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提问:诗歌中的死水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诗人的情感有何关联?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绿”字的运用。
4.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讲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提问:诗人为什么选用“死水”作为诗歌的主题?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6.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拓展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死水”为主题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死水》诗歌。
2.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及创作意图,使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死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死水》是由著名作家安妮·鲍尔德(Anne Baldock)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挑战自我和打破陈规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孩儿艾达,她生活在一个严格遵循传统的环境中,但她却有着独特的梦想与追求,因此她选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现实。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此小说中的思想,探索故事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本文将分享一些适用于初高中的《死水》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辅导学生思考的策略。
授课目的:• 通过阅读并研究小说中的文学元素(如主题、结构、人物、情景等),加深学生对文学精神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一个与传统规则背道而驰的故事,彰显自我价值。
• 提高学生的英语解析能力,学习阅读有关文学形式、用法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策略: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激发他们思考鼓舞他们实现梦想:1. 开始前导入: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解之前,通过一些简短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预习。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舒适区?当我们走出舒适区时,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机遇?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历。
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思考问题,准备下一堂课的讨论。
2. 阅读小说,并为学生展示主要情节: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完整部小说,以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情节和主题。
在开始课堂分析之前,教师应该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并问学生他们对故事的看法。
3.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推广学习的本质: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主题、角色和情况的意义,并考虑这些元素如何支持或阻碍一个人的个性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文学讨论,还可以使用一些案例和示例,引导他们探索学习的本质。
4. 基于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创造性写作: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他们自己的经历或类似经历的短文,描述学生们如何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面对自己的不安和挑战。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句;(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 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闻一多的生平介绍资料;3. 与《死水》相关的评论文章或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2)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意义。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死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选取与《死水》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3)举办诗歌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是否深刻?4. 是否有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的热爱?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粤教版必修二《死水》教案3篇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
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必修一语文《死水》教案
必修一语文《死水》教案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沈从文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
作品上,以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为人所注意,是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读《死水》容易保留到的印象,是这诗集为一本理智的静观的诗。
在作品中那种安详同世故处,是常常恼怒到年青人的。
因为年青人在诗的德性上,有下面意义的承认:诗是歌颂自然与人生的,诗是诅咒自然与人生的,诗是悦耳的柔和的东西,诗是热烈的奔放的东西,诗须有情感,表现的方法须带一点儿天真,……这样或那样,使诗必须成立于一个概念上,是“单纯”与“胡涂”。
那是为什么?因为是“诗”。
带着惊讶,恐怖,愤怒,欢悦,任情的歌唱,或谨慎的小心的低诉,才成为一般所认可的诗。
纤细的敏感的神经,从小小人事上,作小小的接触,于是微带夸张,或微带忧郁,写成诗歌,这样诗歌才是合乎一九二〇年来中国读者的心情的诗歌。
使生活的懑怨与忧郁气氛,来注入诗歌中,则读者更易于理解同情。
因为从一九二三年到今天为止,手持新诗有所体会的年青人,为了政治的同习惯的这一首生活的长诗,使人人都那么忧愁,那么忧愁!社会的与生理的骚扰,年青人,全是不安定,全是纠纷,所要的诗歌,有两种,一则以力的叫号作直觉的否认,一则以热情为女人而赞美。
郭沫若,在胡适之时代过后,以更豪放的声音,唱出力的英雄的调子,因此郭沫若诗很快就占领过国内青年的心上的空间。
徐志摩,则以另一意义,支配到若干青年男女的多感的心,每日有若干年青人为那些热情的句子使心跳跃,使血奔窜。
在这样情况下,有两本最好的诗,朱湘《草莽集》同闻一多的《死水》,两本诗皆稍稍离开了那时代所定下的条件,以另一态度出现,皆以非常寂寞的样子产生,存在。
《草莽集》在中国抒情诗上的成就,形式与内容,实较之郭沫若纯粹极多。
全部调子建立于平静上面,整个的平静,在平静中观照一切,用旧词中属于平静的情绪中所产生的柔软的调子,写成他自己的诗歌。
论闻一多的《死水》
论闻一多的《死水》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自读导言:一、《死水》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二、《赞美》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解说:诗歌的魅力主要表现为意象美和语言美,把握住这两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读程序:一、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二、查字典,给生字新词注音并解释。
三、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四、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五、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七、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赞美》理解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设计一系列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
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也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自读指导:《死水》一、重点难点分析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
“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
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
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
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的人生经历;(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不足,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3)学会在诗歌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死水》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把握;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死水》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准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歌《死水》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5.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死水”象征了什么?作者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现实的哪些批判?3. 让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等,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5.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死水》教学教案
《死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3)掌握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的把握。
3. 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诗作。
2. 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死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死水”、“臭虫”等。
(2)探讨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如“死水”象征腐败的社会现实。
(3)欣赏诗中的修辞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讨论诗人关注社会现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风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2)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诗艺成就和文学地位。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闻一多先生的其他诗作,如《断章》等,与《死水》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死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解读并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能够欣赏并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通过研究、鉴赏等途径,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解读。
2.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死水》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死水》诗歌,了解作者闻一多先生的相关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死水》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探究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鉴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风格。
(2)学生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首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主题:《死水》通过对“死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新时代的渴望。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出发,理解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向往。
2. 解读象征手法:诗中的“死水”象征着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其他象征元素,如“老鼠”、“猫头鹰”等,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nbspnbspnbspnbsp一、教学目标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nbspnbspnbspnbspnbsp(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nbspnbspnbspnbspnbsp(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难点、重点分析nbspnbspnbspnbspnbsp(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nbspnbspnbspnbspnbsp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nbspnbspnbspnbspnbsp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
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
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
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nbspnbspnbspnbspnbsp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3)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 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5. 情感体验:(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的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诗歌;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鉴赏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典型的象征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和热爱;(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与黑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2)如何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期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对不公与黑暗的批判;(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以及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3. 调查现实生活中类似《死水》中所描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象征和反讽手法。
2023最新-《死水》教案优秀6篇
《死水》教案优秀6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死水》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⑴、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死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死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懂得《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理解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2.能够通过读文本,明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思辨能力,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死水》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2.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和言语的含义。
3.小说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情景和人物。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4.提问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5.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先导入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小说的作者、小说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根据资料联想再到小说里去。
2.讲授(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例如史克瑞普和各自的女朋友等,然后介绍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例如环环相扣的剧情和反抗的主题。
3.讨论(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小说,例如性格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等等。
4.提问(20分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提问方向可以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社会历史的背景等等。
5.写作(30分钟)通过写作,让学生具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和理解,并在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检测学生对小说和历史的理解。
死水优秀教案 死水教学教案
死水优秀教案死水教学教案死水优秀教案:水的循环和特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特性,掌握水的凝固、沸腾、蒸发等变化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水资源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循环过程和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玻璃棒、杯子、烧杯等)、黑板、多媒体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水、冰块、热水、盐水等。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水的循环概念,介绍水的凝固、沸腾、蒸发等特性。
第二课时:进行水的循环实验,观察、记录、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第三课时:总结水的循环特性,引导学生探讨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循环和特性1. 导入:通过问题提出引入,比如“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吗?去哪里去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
2. 串讲: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特性,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凝固、沸腾、蒸发等变化方式。
3. 表述:请几位学生分别向全班介绍一种水的变化方式,可以用图示、实物等来表述。
4. 小结:对学生进行总结,梳理课堂内容和学习要点。
第二课时:水的循环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记录、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玻璃棒、杯子、烧杯、水、冰块、热水、盐水等。
(2)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的表格。
(3)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
(4)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对比。
3. 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中的问题,并总结实验结论。
第三课时:水的循环特性与环境保护1. 引导讨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情景剧表演:请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演绎水资源的保护和浪费等情境,通过生动的表演方式加深对话题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死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2、能力目标: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领会诗歌中蕴涵的爆发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了解诗歌的反讽手法。
3、感知《死水》中的“三美”。
(三)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问题、明确要点、参与引导。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家还记得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那首动听的歌曲吗?”
歌词:“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它的作者就是闻一多先生,在这首诗歌中融入了闻一多先生浓浓的赤子之心,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名作《死水》,也是这样一首镌刻着深深爱国之情的诗篇。
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闻一多,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二、作者及诗歌背景介绍
1、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曾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
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炼,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同时还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
⑴、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
⑵、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
⑶、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2、写作背景:
《死水》写于1926年,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
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思乡思国之情油然而生,回国之后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作者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
情下写出《死水》这名篇的。
知人论世:1925年4月,留美学习即将归来前夕,在美国初创;1926年,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时,拿出来正式发表;1928年,结集出版,以一首诗的名字作为整个诗集的名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①、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
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③、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1、播放诗歌朗诵。
2、学生朗诵。
【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3、朗诵点评:要把握节奏,读出悲愤之情,语言要铿锵有力。
四、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下列问题:——诗人是如何描写“死水”的?
(提示:找意象,看特点)
【与学生一起探讨并加以引导】
引导:
①、阅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②、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A、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
揭露与批判。
B、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2、质疑:诗人是厌恶“死水”的,但是为什么又要将死水写得如此美丽呢?
【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解答】
————明确:①、丑人抹粉往往愈见其丑,往往更令人厌恶。
“死水”本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华丽词语描写死水,赋予其艳丽的色彩以及油
画般的美。
目的是要营造一种反讽氛围,揭露和批判丑恶和肮脏,把丑的写得越美
越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越能表达诗人对“死水”的厌恶之情。
②、连这么肮脏的死水都有桃花、罗绮、云霞。
所以要透过迷惑人的假象看到罪恶。
当时社会中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置身的是怎样的一个黑暗的社会,陶然自足于假
象中的繁华之中。
3、各学习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这句话:
——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是第五段,该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
【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对此问题的结论归纳总结】
————明确:①、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②、作者对光怪陆离的旧社会的深恶痛绝。
“美”与“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
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彻底毁灭!旧事物灭亡了,新事物就会茁壮成长。
阅读第五段,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
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4、结合写作背景总结“死水”的象征意义:(品味全诗,把握意象、知人论世)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拔:
当教学程序进展到解读“死水”象征意义时,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
——①“1925年4月,《死水》初创于美国。
作为一个华人,闻一多先生深受美国社会歧视,所以他对美国社会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厌恶。
于是,在他心目中,美国社会便如一潭死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片繁华,但本质上却十分腐朽。
因此,我认为,‘死水’象征着外表繁华、内里腐朽的美国社会。
”
▲“从《死水》的初创时间,我们看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可是,‘死水’难道仅有这层意义吗?”——②“1926年,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就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等人因为徒手请愿而被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鲁迅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就设计到这个背景。
闻一多在这时拿出来正式发表,他是不是要在自己的旧作中增加新的寄托,即象征粉饰太平而实质上腐败不堪的北洋军阀?”
▲“刚才我们《死水》初创时和发表时的不同背景来揭示‘死水’的象征意义。
那么,到了1928年,闻一多先生把那么多的诗结为一个集子,为什么还偏以‘死水’命名呢?”
——③“无疑,他把几年来创作的一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看作了‘死水’,于是它又泛化为一种生活处境——黑暗的中国现实。
这说明,同一作品,作者也有可能增添或者改变它的意义,初创时是他的本意,而发表时又有新的寄托,结集时又表达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生活感受。
”
▲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请你们想一下,难道仅仅是作者才拥有增添或者改变作品意义的权利吗?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不可以增添或者改变‘死水’的意义呢?”
讨论,明确:“我们完全可以增添或者改变它的意义。
比如,一个课堂没有人发言,没有人积极参与,没有生气和活力,那么就是‘死水一潭’;又比如,一个学校,取消了体育活动、文娱活
动,只知道要求学生学习,那么就是‘死水一潭’。
这样,在我们当代人的心目中,‘死水’
又有了更为抽象的含义——指一切丧失生机、生气、生命的环境。
”
五、赏析诗歌“三美”
全班品读全诗,赏析本诗的“三美”。
【教师参与、引导、归纳】
引导归纳: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
⑴、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
⑵、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
⑶、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明确:
⑴、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⑵、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
⑶、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