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从清除自由基、对抗谷氨酸毒性、抑制胞内Ca^2+超载和NO生成、干预细胞凋亡、拟雌激素作用等诸方面,综述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词:中药单体有效部位神经保护作用机制Advances in the Mechanistic Study on Neuroprotective Actions of the Monomers and Active Component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Abstract:Advances in the mechanistic study on neuroprotective actions of monomers and active component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were reviewed, which include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esistance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inhibition of cellular Ca^2+ overload and NO production, intervention in cell apoptosis and estrogen-like activity.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Monomer; Active component;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of action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大脑神经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缺血瀑布级联反应,如自由基的大量释放、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炎性过程及凋亡等,它们发生在不同的时段,彼此交叉,相互联系。
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则是对级联反应的各个环节加以影响和控制,对受到损伤的神经组织予以积极保护或修复,避免相邻正常的神经组织进一步受到损伤,挽救损伤的神经组织,并使之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功能。
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方案: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其抗病毒活性成分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研究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步骤: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筛选中药中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成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为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实验设计:选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常见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根据已有文献和临床应用经验,筛选出具备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材,并提取相应的活性成分。
3. 方案实施情况:按照实验设计,选取对病毒具有显著杀灭效果的中药材进行进一步研究。
利用各种方法如萃取、溶解和过滤等工艺,从中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分析这些成分对病毒的抗性。
包括测定抗病毒活性、测定中药成分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测定细胞内信号途径的调节作用等。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下各个实验样本的相关数据,包括样本来源、提取方法、浓度等。
获取到的抗病毒活性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通过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5. 结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通过整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确定中药材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这些成果对于寻找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开发中药新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总结: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是目前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通过制定全面的研究方案,实施实验,采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
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药的抗病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
中药在抗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其多种药物成分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抗病作用中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抗病作用。
首先,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药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其次,中药还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抗菌和抗病毒的效果。
许多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都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此外,中药还具有抗炎和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机体快速消除炎症反应和毒素,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总的来说,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挥抗病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中药的抗病机制中药的抗病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途径。
首先,中药的药理成分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发挥所需的生物学效应。
例如,青蒿素作为抗疟疾的药物,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疟原虫内的铁离子,并干扰其生物合成过程,从而起到抗疟疾的效果。
其次,中药的药物成分还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如调节酶活性、调节激素分泌等,从而实现抗病的效果。
再次,中药还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和炎症的损害,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中药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强抵抗力和拮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总的来说,中药的抗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过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中药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中药抗病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
首先,通过对中药药物成分的分离提纯和鉴定,揭示了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例如,对中药黄连中的黄连素进行研究发现,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加剧,人们对传统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中药抗菌作用机制的研究1. 直接杀灭微生物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一些中药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如黄连中的黄连素、苦参中的血栓酸等,能够直接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2.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中药中的某些成分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比如,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干扰细菌的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
例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免疫能力。
二、中药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1. 中药对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在抗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细菌细胞壁一些中药成分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如紫金牛中的丹参酮、连翘中的连翘苷等。
这些成分能够使细菌细胞壁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细菌死亡。
(2)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胡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的作用。
(3)抑制细菌毒力因子的产生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毒力因子的产生,减弱细菌的毒性。
比如,枯草杆菌中的白藜芦醇酸衍生物能够抑制细菌外毒素的产生。
2. 中药对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病毒的生物复制一些中药成分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阻断病毒的生物复制。
例如,连翘中的连翘苷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
(2)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类 是 直接 灭 活作 用 : 在对 板 蓝根 提取 液 抗病
中药及 其 提取 物 和 发 现_ l J , 板 蓝根 提 取 液 能直 接
其作 用机制 以及 临床 应用 等进行 深 入研究 。本 文对 灭活 甲 1型流感 病 毒 鼠肺 适 应株 。王 志玉 圆 实 验研
特 效 药少 , 少 数 有 一定 疗 效 的现 代 药 物 尚不 理 想 。
在细 胞质 内或 细胞 核 内组 装成 成熟 的病 毒 颗粒 。根
中医药在 防治病 毒性 疾病 方面 有丰 富 的经验 和 据病 毒 增殖 过 程并 结 合 中药 抗病 毒 相 关 研究 , 可将
完整 的理论 体 系 , 具有 独特 的优 越性 。 中药抗 病毒不 直接 抗病 毒作 用分 为三个 阶段 : 只 单纯 着 眼 于直 接 的抗 病毒 作 用 . 更重 视 “ 病 毒一 机 1 . 1 侵 入前 抗病 毒作 用 侵 入前抗病毒作 用除 了对
中药抗病毒机制 的研 究进展
李 慧 贾新 华 L ( 1 . 山 东 中医药大 学 , 山东济 南 2 5 0 0 1 4 ;2 . 山 东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 , 山 东济 南 2 5 0 0 1 1 )
摘
要 中 医 药抗 病 毒 有 较 好 的 疗效 , 其作 用机 理 可分 为 直 接 抑 制 和 间接 抑 制 。 直接 抑 制 作 用 主要 是 阻 断病 毒 繁 殖
病毒 是一类 主要 由核 酸和蛋 白质组成 的非 细胞 断病 毒增殖 过 程 中的各 环节 而发挥 抗病 毒作 用 。病 型 微 生 物 ,其 感染 为 病 毒侵 入 人 体 并 在 靶 器 官 细 毒 的增殖 过 程 大致 可分 为 吸 附 、 穿人 、 脱壳 、 基 因组
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治疗方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抗癌、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
一、中药在抗癌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药在抗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例如,黄连被发现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另外,某些中药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二、中药在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抗炎作用是中药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慢性炎症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一些中药被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相关疾病的症状。
例如,当归具有抗炎和镇痛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此外,白芷、板蓝根等中药也被证实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三、中药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免疫调节是中药研究中的另一个热点领域。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被发现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丹参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此外,参麦注射液和人参皂苷也被证实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结论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其抗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为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的有效成分和药效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并寻找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1. 张XX,李XX. 中药在抗病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2):125-132.2. Li XX, Zhang XX.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 2019: 1-7.3. Wang XX,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Ayurveda Car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Chin J Integr Med. 2019; 25 (2):123-129.。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本文通过搜集多味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以及现代多用的中草药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来使读者了解中草药研究的发展近况。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草药抗病毒研究必将走向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这对研究并开发高应用价值的中药制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单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 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或抗病毒研究较深入的单味中草药有下述中药。
人参人参对 HSV - 1、柯萨奇 B3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对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有效率达 88.8 %和 76.9 % ,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艾叶据研究,艾叶对腺病毒 3型、鼻病毒、疱疹病毒,副流感 I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 A等呼吸道病毒进行抑制实验, 结果表明,艾叶对这几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中药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单体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为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新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药单体成分是指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的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和相对单一化学成分的物质。
这些单体成分往往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例如,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成分,其在抗疟疾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代谢过程,导致其死亡,从而有效地治疗疟疾。
这一发现不仅为疟疾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药单体成分的巨大潜力。
再比如,黄连素是从黄连等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抗菌方面,黄连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肠道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在抗炎方面,它可以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黄连素还被发现能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丹参酮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类单体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丹参酮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其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
除了上述单体成分,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单体成分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比如,人参皂苷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银杏内酯具有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苦参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对中药单体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药的治病原理,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单体成分的结构改造和优化,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药物。
同时,中药单体成分的研究也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使中药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医药学接轨。
然而,中药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药单体的药效成分与机制研究
中药单体的药效成分与机制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单体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的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单一成分。
深入研究中药单体的药效成分与机制,对于揭示中药的奥秘、推动中药现代化以及开发创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单体的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植物类中药单体如黄连素,是从黄连中提取得到的;动物类中药单体如麝香酮,来自麝香;矿物类中药单体如朱砂中的硫化汞等。
这些单体成分往往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以青蒿素为例,它是从青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青蒿素被发现对于疟疾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药效成分主要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疟原虫。
研究表明,青蒿素通过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影响其营养摄取和代谢,从而导致疟原虫死亡。
再看黄连素,它的化学名称为小檗碱。
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降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抗菌方面,黄连素能够抑制细菌的 DNA 合成和复制,从而发挥抗菌功效。
在降糖机制上,黄连素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
中药单体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多个靶点和通路。
比如丹参酮ⅡA,它是丹参中的一种重要单体成分。
在心血管系统中,丹参酮ⅡA 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它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又如人参皂苷Rg1,它是人参中的活性单体之一。
在神经系统方面,人参皂苷 Rg1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机制包括抗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减轻神经炎症等。
这使得人参皂苷 Rg1 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药单体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在药效成分的鉴定方面,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确定其中的单体成分。
在作用机制研究中,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是常用的手段。
中药有效成分或单体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评定标准之一。中医理论认为,重型肝炎病情危笃,病死率甚 高,晚期阶段属邪实正虚,气阴耗竭,肝肾衰竭,由此发展至内、 闭外脱证。按I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急黄”、“血证”、“鼓胀” 等范畴,晚期又与“昏迷”、“关格”等密切相关,其病机多为感 受湿热疫毒邪,阻滞中焦,熏蒸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下 注膀胱而见黄疸;若热毒炽盛,内陷心包则出现昏迷;若湿热 疫毒化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则出血;病重或至晚期则肝、 脾、肾俱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闽,气血水及湿热浊 邪停聚腹中而成鼓胀;进而气机升降失常,上下不通而出现关 格危象。而此时往往存在痰热蕴毒、伤营人血、逆传心包。病 理因素多是毒、湿、热、火、痰、瘀、虚交杂,互为因果。由于病 机复杂,病情发展迅猛,临床单靠某种药物或疗法难以奏效, 常需中西结合治疗。
【关键词】血浆置换术;大黄;治疗;重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0—0049—02
重型肝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 严重变性导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其病情凶险,病死率 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 效果欠佳。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类胰岛素样作用有些中药或植物成分自身具有类似
胰岛素样作用,可发挥明显降血糖作用。大花紫薇的叶提取 物经动物试验证实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样降lIIL糖作用。链脲佐 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口服白粉藤属植物Cissussicyoides的 叶煎剂,也使小鼠摄食、饮水量减少,血糖、尿糖和尿素水平明 显降低。葫芦科属植物苦瓜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其提取物 苦瓜多肽类成分具有与动物胰岛素相似的结构和相近的生理
2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22期 -143-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gastric cancer by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active ingredients张涛(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22-0143-【摘要】目的:探索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现状,有助于为新药研发、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检索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然后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实验研究报道较多,涉及多种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尤其是人参皂苷、白藜芦醇、槲皮素、莪术醇、黄芩素及黄芩苷、姜黄素等。
结论: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治疗胃癌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尚能与化疗药物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关键词】中药单体;有效成分;胃癌;实验研究【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us of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n gastric cancer, and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literature report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n gastric cancer were searched and analyzed by literature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experimental reports of treating gastric cancer with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involving a variety of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especially ginsenosides, resveratrol, quercetin, curcumol, baicalein and baicalin, curcumin and so on. Conclusion: TCM medicine monomers and active ingredients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and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tumor blood vessels.【Keywords】TCM medicine monomer; Active ingredient; Gastric cancer; Experimental research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20.051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病死率第3位,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
中药有效成分和单体干预乳腺癌细胞株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G2/M 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同时伴随 G0/G1 期细 胞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逐渐升高。尹春萍等[2] 发 现红三叶总异黄酮低质量浓度(红三叶总异黄酮 < 25.0 g/mL) 对 MCF-7 细 胞 表 现 出 轻 微 促 增 殖 作 用,高质量浓度时表现为抑制作用,阻滞细胞于 G2/M 期,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 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Kim DY 等[3] 用大蓟甲醇提 取物作用于 MCF-7 细胞株,发现其能抑制细胞增 殖,并能影响线粒体凋亡、诱导细胞凋亡,出现生理或病理条件或外界因素 作用下,启动自身内部机制,经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调控的一种自主性、程序性死亡过程。
Bcl-2 家族成员通过调节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和 完整性起重要调控作用,Bcl-2 家族可以分为两类: Bcl-2 类 是 凋 亡 抑 制 因 子 , 包 括 Bcl-2,Bc1-x1 等。Bax 是凋亡促进因子,包括 Bax、Bak、Bid 和 Bad 等。韦达等[8] 发现姜黄素对 MCF-7 细胞生长有 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FCM 结果 显 示 姜 黄 素 能 使 MCF-7 细 胞 阻 滞 在 G1/ S 期 ; Annexin V/ PI 双染法验证姜黄素可以诱导细胞调 亡;RT-PCR 结果显示 BaxmRNA 水平明显上调, 而 Bcl-2mRNA 表 达 水 平 降 低 。 提 示 姜 黄 素 诱 导 MCF-7 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 bax 基因 表达水平的同时,下调 Bcl-2 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Jun SY等[9] 发现毛梗豨莶(SG)能诱导 MCF-7 细胞 和 MDA-MB-231 细 胞 凋 亡 ; MCF-7 细 胞 Bcl-2 mRNA 表 达 降 低 , Bax mRNA、 procaspase-9 、 procaspase-3、 poly(ADP-ribose)和 PARP 表达升 高;MDA-MB-231 细胞内 procaspase-8、procaspase -3 和 PARP 表 达 升 高 , 而 Bcl-2 mRNA 、 Bax mRNA 未明显改变,提示 SG 诱导 MCF-7 细胞和 MDA-MB-231-细胞凋亡是通过不同的路径。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干预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1 细胞 自噬
酸、 脂类 等。降解 产物释放进入细胞质参与细胞能量 的合 成
细胞 自噬 ( a u t o p h a g y ) 和 凋亡 ( a p o p t o s i s ) 是 细胞 程序 性
成熟 , 自噬体内容物开始被降解。 自噬溶酶体 内容物被 降解
成多种细胞所 需 的营养 产 物 , 如 氨 基酸 、 碳 水 化合 物 、 核 苷
死亡 的两种 主要 方式… 。 自噬通 过降解 自身错误 折叠 蛋 白 及失效 细胞器 , 间接为 细胞提供 能量 , 在生 理功能 上具 有重
成依赖 于 A t g l / U L K 1复合 物 , 由A t g l 、 A t g 1 3 、 A t g l 7三个 蛋 白质组成 J 。在 自噬体 形成 的过 程 中 , 自噬 体膜 的延 伸 与
泛素样蛋 白结合 系统有关 。这个 系统分 为两类分别是 A t g l 2
一
A t g 5结合系统与 A t g 8 / L C 3系统 。前 者在类 E 1链 接酶
物 。A t 蛋 白与 自噬小泡 的成核 密切 相关 , A t g 6在哺乳 动 物 中的同源 蛋 白称 为 B e c l i n一1 l - s ] 。此 外 , 自噬选择 性 底 物p 6 2蛋 白( s e q u e s t o s o m e 1 ) 与 自噬密 切相关 。在 蛋 白酶体 系统受抑制 、 氧化应 激 等情况 下 , p 6 2蛋 白表 达 降低 。人 类
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抗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The a n t i ba c t e r i a l e fe c t s o f he r b mo no me r s:r e s e a r c h a dv a nc e s
RUAN Xi a n — me i .S HI Da o — hu a
2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u j i a n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C h i n a ;
3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i a f Ma t e r n a f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H o s p i t a 1 .F u z h o u 3 5 0 0 0 1 .C h i n a
中药 有 效 成 分 及 单 体 抗 菌 作 用 机 制 的研 究 进 展
阮贤妹 一,史道 华 ,
1 . 福建 医科大 学 附属福 州市 第一 医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0 0 9 ; 2 . 福建 医科 大 学药学 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1 0 8 ;
3 . 福 建省 妇幼保 健 院 药剂科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中 图分 类 号 :R 2 8 5 . 5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 3 7 6 X( 2 0 1 5 ) 0 2 - 0 2 4 4 - 0 5
D O I 编码 : 1 0 . 1 3 3 8 1 / j . c n k i . o j m . 2 0 1 5 0 2 0 3 5
中 国微 生 态 学 杂 志 2 0 1 5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C h M i c r o e c o l o g y , F e b . 2 0 1 5 , V o 1 . 2 7 N o . 2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AD 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大脑组织萎缩、β 淀粉样蛋白聚集形 成老年斑(Senile Plague,SP)、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 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以及突触功能紊乱等 [4]。 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Aβ 级联学 说、神经细胞钙稳态失调 [5]、炎症学说 [6] 等。目前现代医学对 AD 的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无法阻止疾病进程 [7],而传统中医药 治疗 AD 具有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近年来引起学界的 关注。本文对上述学说中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防治 AD 的研究 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 AD 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抗胃癌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研究进展
抗胃癌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胃癌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抗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增强,让人们对于中药的抗癌功效产生了更多的信任和重视。
本文将阐述抗胃癌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的研究进展。
第一,抗胃癌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的研究进展1.1 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和根皮,被广泛运用于中药制剂中。
研究表明,黄芪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并且其甾体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黄芪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阻止了肿瘤病人的肿瘤再生。
因此,将黄芪最为适合作为辅助药物来治疗癌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1.2 灯盏花灯盏花是以夜来香科植物灯盏花为原料,通过提取而得到的精华。
研究发现,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有多种保健效果,包括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剂作用和抗肿瘤等功效。
目前,灯盏花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药方剂中,特别是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青蒿青蒿是“中药三大良药”之一,主要由青蒿素等有效成分组成,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青蒿素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周期,抑制DNA复制并诱导有害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青蒿素能够抑制肿瘤荷尔蒙的分泌和作用,改变肿瘤微环境,同时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力,是一种理想的综合治疗胃癌的中药。
第二,抗胃癌中药有效成分——成药的研究进展2.1 抗癌胃炎口服液抗癌胃炎口服液是一种中药成药,由黄芪、人参、石榴皮、益智仁等多种天然有效成分经科学配伍制成。
该口服液通过改善胃炎患者的消化功能,同时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力来达到抗癌的目的。
目前,该药品在贵州省等地已广泛使用,疗效使人们满意。
2.2 丁香胃康胶囊丁香胃康胶囊是中药制剂,主要由丁香、玉竹、白芍和茯苓等多种天然有效成分组成。
该药品能够有效的缓解胃痛、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的不适,同时能够消炎利胆、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抗胃癌具有明显的作用。
中药在抗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在抗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可以在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抗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现有研究的进展和结果。
一、中药的多成分作用机制中药往往由多种植物性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炎等方式抗击疾病。
1. 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中的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成分也具有类似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中药可以帮助机体抵抗疾病的侵袭。
2. 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而中药中的很多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一些中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
3. 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感染和损伤的重要方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茯苓中的茯苓酸等成分也具有类似的作用。
中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可以减少组织损伤,有助于抗病治疗的效果提升。
二、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除了多成分的作用机制外,中药还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特点。
这意味着中药可以同时对疾病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 多种抗菌机制中药中的许多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中含有挥发油等成分,也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来发挥抗菌作用。
2. 多种抗病毒机制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板蓝根中的板蓝叶甙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程度。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抗病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主要采用细胞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药理学等多种方法。
研究人员通常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方式来验证中药的抗病毒效果,同时也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二、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中药抗病毒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消除病毒。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刺激并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中药复方连花清瘟口服液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三、中药的直接抗病毒作用: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中药还可以直接针对病毒产生抗病毒作用。
中药中的复合物、生物碱、多糖等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与病毒的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复制和释放等关键过程。
例如,勾蛇藤中的活性成分岩白菜甙可以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四、中药的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典型反应,而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抗病毒。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抗病毒。
五、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病毒感染常伴随氧化应激的增加,导致细胞内氧化反应的失衡。
而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来抗病毒。
中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侵害。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总结起来,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了免疫调节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抗击病毒感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为中药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研究
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草药已经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
中药材抗病性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药材的抗病性机理研究对于丰富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中草药在抵抗微生物感染、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显著的抗病作用。
其中,多数中药材都含有各种抗氧化物、生物碱、多糖和挥发油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抑制病原体生长、促进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材的抗病性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性:中药材中含有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的破坏作用,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抗氧化能力强的中药材可以降低各种疾病的风险,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2.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多数中药材中含有的多糖可以刺激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机体更具有抵御感染的能力。
3. 抗病毒:中药材中的多数生物碱和多糖对病毒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4. 抗菌:中药材中的多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与此相关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等也具有优异的抗菌作用。
二、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的研究方法及优势目前,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的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离等方法。
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确立中药材的激酶、转录因子、核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但每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较复杂,对于每种中药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技术。
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生物化学分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实验室可以通过RT-PCR、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技术来检测感兴趣的基因,但是这种方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仍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以及专业化的技术人才。
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研究的优势在于成分复杂、原料丰富,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草药的抗病性机理。
另外,相比药理学研究而言,中药材抗病性机理的研究更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些因素大大缩短了中药材研究花费的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达到杀菌、消炎、干预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
因此,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为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配伍比例的设定与优化、中药复方抗病的机制探索提供依据。
本文综述了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诸多疾病中的抗菌作用、干预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研究现状,并进行思考与展望。
标签:中药单体;抗茵;细胞凋亡;细胞自噬
[文献标识码]A
中医中药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理论基础,以中药复方为主要方法治疗疾病,其疗效在几千年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开始从验方临床疗效评估向中药复方抗病机制的体内及体外实验转型,但中药汤剂如何在体内外实验中精准造模往往成为难点。
近年来,中药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抗病机制研究的主要手段。
本文就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抗炎、杀菌、诱导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方面做一综述,并对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
1.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中药根据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思想制定中药组方,在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雷公藤内醇酯可以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双链DNA的损伤,促进其细胞凋亡;唐英等发现丹参多酚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而起到抗纤维化作用,还有研究证明丹参多酚可以有效的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
中药单体不仅可以调节自身免疫系统和干预器官纤维化,还在心血管疾病及抗肿瘤方面发挥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中药单体成分证实具增强脑供血、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细胞凋亡等临床效果:杨磊发现中药单体黄芩苷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作用于心肌细胞,并缓解衣霉素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所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单体,如三七总皂苷、川芎嗪、白藜芦醇、丹参多酚酸盐、银杏黄酮苷元、葡萄籽原花青素、桔梗皂苷D等可以通过抑制Ox-LDL生成,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因此,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诸多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正慢慢被发现,也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不加处理直接将汤药给予动物或细胞模型,有时不容易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因此通过中药单体的研究,配伍比例的优化后作用于动物或细胞模型,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有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可以使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变得疏松,吞饮泡增加,从而使中药有效成分更好的通过血脑屏障;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也可以通过干预蛋白载体,例如抑制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提高药物对血脑屏障的渗透I生及在脑内的药物浓度。
以上研究成果说明中药单体作用于动物或细胞模型更容易被吸收,更充分的发挥药效。
2.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
2.1破坏细菌结构
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内含物等,可维持细胞外形、调节渗透压,并含有致病因子。
因此,细菌的生存、致病及免疫功能均与细菌结构有关。
有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改变渗透压使细菌溶胀破裂死亡,或提高细胞膜通透性,让细菌电解质失衡而死亡。
刘芳等发现乌梅提取物通过改变蜡状芽孢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其内容物外泄,从而达到抑制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的作用;吕雪梅等发现五倍子的提取液可以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
经五倍子提取液刺激后,细胞逐渐胀大,最终细胞壁消失细胞死亡;蛇莓水提取物当浓度≥125g/L时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2.2干预群体感应抑制内毒素生成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依赖于细菌密度,从而达到胞间信号传导。
这个系统可以干预细菌多种毒性因子的分泌,是内毒素释放监管者。
而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来杀灭内毒素,缓解内毒素导致的活性因子损伤,增强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
Liu等通过研究认为,黄芩苷可抑制由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降解内毒素达到杀菌作用。
Liu等发现地骨皮乙素通过抑制细菌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并参与细菌DNA中非甲基化的胞嘧啶一磷酸一鸟嘌呤基序双重靶点诱导NF-K B的P65蛋白,从而引发小鼠巨噬细胞的核易位发生,达到杀菌目的。
2.3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当细菌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其自身生长时,细菌会黏附于组织表面,并自身产生细胞外多糖基质将细菌包裹,形成另一种生长方式的细菌微群落。
在不利生存环境下,细菌以细菌生物膜的特殊形式生存。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群体感应系统有关,且受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调控,具有分阶段特性的复杂过程。
细菌生物膜可引起相关感染方面,而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达到抗感染作用。
有研究发现蓝冠菊的有效成分六倍半萜内酯,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并抑制其蛋白酶活性。
陈思敏等通过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可以抑制PAO1 BF形成,该作用机制与下调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asR/rhlR基因mRNA表达相关。
李晓华,黄衍强等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低于MIC一倍质量浓度可以明显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
董春雷发现人参总皂苷可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抑制,抑制率高达70%左右。
3.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与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
3.1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为机体固有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跃于多个病生理过程中,是机体清除废旧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的重要途径,且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因此,随着近年来新型病毒、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通过诱导或抑制自噬,可以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干预自噬,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
黄酮类的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激活HIF-1信号通路,在胃癌AGS/MKN28细胞中激活自噬;汉黄芩苷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通过上调LC3Ⅱ、Beclin-1和抑制MAPK-mTOR通路达到激活自噬的作用;在病毒实验中,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可以抑制mTOR通路达到激活自噬的目的。
同一种中药有效成分在不同的细胞中对自噬会产生相反的干预结果,例如多酚类的白藜芦醇在乳腺癌、结肠癌、宫颈癌细胞中通过上调LC3-Ⅱ、Beclin-1,抑制Akt/mTOR/p70S6K/4E-BPl通路,激活p38MAPK通路等机制激活自噬,而白藜芦醇在心肌细胞中,则会通过S6K1介导产生抑制自噬的效果。
而同一种中药单体的有效成分经化学处理后也会对自噬产生不同方向的干预。
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根茎中分离出的姜黄素(curcumin)可以在肝癌HepG2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中通过上调LC3-Ⅱ和下调SQSTMl对自噬产生激活作用,而姜黄素氢化后变成四氢姜黄素则会下调LC3-Ⅱ,从而抑制自噬。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调节自噬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且大量研究发现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存在着网络交叉关系,因此中药单体通过何种方式达到激活或抑制自噬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一个主动过程,凋亡受保守多基因严格控制。
目前大量研究证明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结果,p53基因、Bcl-2基因、Bax基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凋亡相关基因。
Bcl-2基因发挥抗凋亡作用,而抑制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凋亡。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上调或下调凋亡相关基因,达到干预细胞凋亡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槲皮素、水蛭素等可以提高在高糖条件下DRGn细胞的细胞活性,下调Caspase-3水平,降低DRGn细胞凋亡率,且槲皮素抗凋亡效果强于水蛭组;郑瑾,马力天等通过研究发现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效成分β一榄香烯,可以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在帕金森患者中caspase-3阳性神经元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晚于caspase-3的表达。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机制目前大体分为干预细胞自主性自噬、凋亡和非自主性抗菌两大方面。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对于优化中医经典方剂的剂量配比,探索中医复方抗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国内新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单味中药,因此随着更多的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合成新的中成药,加深中药复方机制的探索将具有更长远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