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合集下载

地理与经济地理学

地理与经济地理学

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地理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各地区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发展等与地理空间有关的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揭示人与地的相互作用,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学科,它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研究领域。

而经济地理学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区域间的联系与竞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地球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的方式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分布对能源供应和经济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2. 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探索人口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人口的分布会受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则是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区域经济联系与互补的方式。

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会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聚集程度。

4. 交通运输与区域联系:探究交通运输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间的联系与竞争。

交通运输是实现资源、人员和信息流动的重要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的意义与应用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资源分布、交通运输、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合理利用地理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研究地理分布差异,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资源、产业和人口的合理流动。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研究对象(1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 或初级产业) ,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等。

(2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 场所) 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 场所) 发生。

(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3、简述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通论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区域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等。

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公司(企业)地理学: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4、20世纪经济地理发展特点a、研究区域尺度的变b、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c、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5、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
1.条件:指对全国和各个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有影响的主要 条件,如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 基础、技术条件、其它社会经济条件等。
2.结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的地区组合本身就是一定区域内的经 济产业结构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和各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
(一)人地关系协调论;
1.人地关系协调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根本目的。 人地关系三段论(翟宝辉(1999),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
会,P218):战胜自然、人为中心、和谐相处。
人自身研究: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观念、取向、需求、偏好等 历史、政治研究:经济史、环境史、生态史、外交史、经济人物研究等 专项研究: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等 方法论和政策研究:优化研究、协调手段等 2.人地关系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 皮书》。 结合中国经济地理,我们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集 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要求、WTO原则对产业发展 的影响、我国特别问题研究,包括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二元结构、城 市贫困、赤贫问题等。
(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
(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 研究的有关方法论;
(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 济地理的基本功;
(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 与重点。
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
区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成的人地相关的地域系统、客观存在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现象,还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条件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经济地理学将经济活动分析作为空间分布,考察生产要素、产业、交通运输、市场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和变化。

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2.1 区位理论与区位分析区位理论研究了企业选择区位的原则和决策过程,以及区位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区位分析则通过对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和比较不同区位的优劣条件。

2.2 区域经济发展与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了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收入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不均衡发展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原因,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2.3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揭示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地理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分析利用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市场需求等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决策提供支持。

3. 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支持:3.1 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经济地理学可以通过研究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为政府制定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它也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为投资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经济地理定义

经济地理定义

经济地理定义经济地理定义经济地理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演化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点、规律和影响,旨在深入探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促进区域发展、提升人类福祉提供科学依据。

一、经济地理研究领域1. 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各种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演化趋势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该领域涉及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2. 市场地理学市场地理学主要研究市场在不同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演化趋势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该领域涉及到商品流通、物流运输等方面。

3. 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的是不同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问题,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类福祉提供科学依据。

该领域涉及到城市化、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二、经济地理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来获取有关经济活动在该地区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信息。

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揭示不同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

3. 数量模型数量模型是经济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活动在不同区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并进行预测和评估。

三、经济地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内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3. 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内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演化趋势,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4. 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演化趋势,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由俄国著名科学家M.B.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来的。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文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中具有很高理论与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相对较快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已广泛涉及到自然和经济社会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城镇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企业区位、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

其研究对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1、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揭示这种关系的内在规律性,考察和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2、经济地理学研究一定地区的经济结构,重点探讨经济活动的区位表现和空间类型。

3、经济地理学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类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区域布局的差异性。

4、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生产、利用和再生产,重点是开发利用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为物质条件。

5、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

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6、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或经济)布局,即探讨各种经济部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并重视利用这种规律去调整已有的分布与组合格局,使之趋于优化状态。

(前苏联、我国)7、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由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两部分组成。

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学科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源和经济要素依据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而组合在一起。

而资源和经济要素的分布往往受地理空间的约束,表现在空间上的异位或不完全同位。

而且,有的资源和经济要素在空间上不能发生位移(如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有的则可以在空间上移动(劳动力、技术);有的则要改变一下形式(水能变电能)才能进行空间流动。

经济地理学研究课题

经济地理学研究课题

经济地理学研究课题摘要:一、经济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内涵2.研究对象与方法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课题1.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2.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3.资源与环境承载力4.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5.人口与城市化6.空间相互作用与一体化7.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8.全球化与区域竞争力三、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3.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4.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5.城市化与新型城镇化6.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数据与信息技术应用2.跨学科研究与综合分析3.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4.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5.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正文:一、经济地理学概述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上经济活动分布、发展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地球表层的经济现象、空间差异和地域间的相互联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市化、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实证研究与发展战略等。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课题1.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课题。

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优化和升级,以及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

2.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旨在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4.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间联系,有助于优化空间布局和促进经济发展。

5.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研究关注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运输、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讨论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一、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及其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布局,揭示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发展规律。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流动、交通网络、市场地位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技术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格局。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一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状况。

2.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研究地点选择对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影响。

区位理论认为,企业选择的地点将直接影响其物流成本、市场接触机会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

通过研究企业的区位选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空间组织策略,并从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一项研究领域。

它研究经济活动与空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量化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地理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化规律地科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尺度的地域经济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以及系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布局。

产业结构:各类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

三次产业分类:1,第一产业(农业,水利业等)2,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3,第三产业(各种服务业)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废物处理,水利设施等物质技术性的工程设施,也被称为“硬件”基础设施系统。

广义的基础设施:包括物质基础设施的硬件系统,还包括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软件”系统,即教育,科学研究,环境和公共卫生以及整个司法行政管理系统等部门。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按其作用性质可进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

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居住地的行为。

迁移者称为移民。

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新居住地为迁入地。

人口流动:人口因为经济等目的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这种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叫流动人口。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门槛人口: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分布局能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基础(输出)部门与非基础(本地)部门: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根据产品销售市场的范围分为基础(输出)部门与非基础(本地)部门,基础部门的产品是面向区外市场,非基础部门是面向区内市场的。

地理学学科地理学研究领域

地理学学科地理学研究领域

地理学学科地理学研究领域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自然、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探讨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的形态、气候、水文、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市化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理论。

一、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原理和规律。

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谷等各种地形地貌类型。

地貌学家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探讨地质力学、气候、河流、冰川等因素对地貌的影响,揭示地球表面变化的机制。

二、气候学气候学研究地球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和气候变化。

它涉及气候要素、气象系统、季风气候、温带气候、沙漠化等内容。

气候学家使用气象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利用学土地利用学研究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规划。

它关注农业、工业、城市等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探索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策略。

土地利用学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和驱动因素,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四、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空间分布、数量变化以及人口与土地、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人口增长、迁移、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地理学家运用统计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为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五、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及其分布规律,包括农业、工业、贸易、交通等领域。

它关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网络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家运用统计数据和地理模型,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六、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关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课题。

环境地理学家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环境变化的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谈谈经济地理学的认识

谈谈经济地理学的认识

谈谈经济地理学的认识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行为和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地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区域经济的比较和分析等。

它不仅涉及到产业、交通、城市等经济领域,还关注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空间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的统计、计量、模型分析等方法,揭示地理空间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经济地理学也借鉴了经济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理论体系。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于经济发展和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从而指导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规划。

例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劣势,指导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可以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市场等条件,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

经济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地理、社会、文化
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与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指导经济发展和规划。

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地理学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行为在地域上的分布、演变和影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多样的,涉及到地理环境、地域经济、产业布局、城市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它们对经济活动的展开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产业的布局和城市的发展。

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文化、政治制度等要素,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地理环境的特征和变化,深入理解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

2. 地域经济地域经济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城市、区域和国家等,经济行为的整体表现和演变。

地域经济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域内不同产业的分布、交通与物流网络的构建、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塑等。

通过研究地域经济,经济地理学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它描述的是不同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成。

产业布局的形成和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分析和解释产业布局的特征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4.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和发展中心,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城市发展研究关注城市的发展路径、城市体系的演变、城市功能特征等方面。

通过研究城市发展,经济地理学可以揭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经济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具备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2.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够分析经济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地理思维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特点1.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2.2 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3 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3.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巧3.1 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3.2 统计分析和数理模型3.3 地理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4.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1 区域经济地理学4.2 城市经济地理学4.3 农业经济地理学4.4 交通运输与物流地理学4.5 旅游地理学5. 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5.1 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5.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3 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5.4 农业和农村发展5.5 交通运输和物流优化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布置相关阅读和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研究。

七、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报告和论文等形式。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各个层面,从个体企业到全球经济发展。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经济地理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发展。

它关注的是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地域差异至关重要。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活动的地理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大了研究范围,包括了城市化、区域发展、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

第二部分: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地域差异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地域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往往更加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业活动则更多分布在农村地区。

通过研究这些地域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

2.2 区域发展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等因素,我们可以找到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2.3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地理位置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变得更加重要。

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与前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区域政策和企业定位等领域。

通过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未来,经济地理学仍将继续发展并提供更多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经济地理学的认识

对经济地理学的认识

对经济地理学的认识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地域经济的发展与空间结构、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区域发展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采集实地数据,实施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研究则是对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面广、深度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通过生产、分配、交换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整体。

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地域环境、政策因素、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地理学对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区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二,城市化与城市经济。

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它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城市经济则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

经济地理学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地理分布与产业结构。

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分布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于理解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以及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理分布与产业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优势,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第四,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经济地理学研究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的趋势、特点和影响,同时也可以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内容深入,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组织、空间变化以及空间经济关系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组织、空间变化以及空间经济关系等。

空间分布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它可以从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空间上的分布格局等方面来考察。

空间结构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特征,它可以从空间上的结构特征、空间上的结构规律、空间上的结构格局等方面来考察。

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它可以从空间上的组织形式、空间上的组织规律、空间上的组织格局等方面来考察。

空间变化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它可以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空间上的变化格局等方面来考察。

空间经济关系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关系,它可以从空间上的经济关系、空间上的经济规律、空间上的经济格局等方面来考察。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组织、空间变化以及空间经济关系等,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现象分布、演变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其研究范围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子领域和交叉学科,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和过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等的研究。

它探讨地壳构造运动对地形形成的影响,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循环与利用,土壤的发生发展及类型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等。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则以人类活动为核心,研究人口分布、城市与区域发展、文化景观、经济布局、交通网络、政治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它揭示不同地区的人类社会在空间上的组织形式、扩散模式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被自然环境所影响。

3.经济地理学:研究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分析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探索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规律。

4.社会地理学:探讨社会问题的空间维度,如种族、性别、阶级的社会分异,社区结构和变迁,城乡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难民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等。

5.城市地理学:聚焦于城市的起源、形态、扩张、功能分区、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6.区域地理学:根据地域特征划分出不同区域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特点、未来趋势、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竞争合作等。

7.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地理学:结合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分布、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策略等。

8.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应用:作为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它们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方面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地理信息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灾害预警、城市规划等领域。

9.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评价、开发利用、旅游流特征以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由俄国著名科学家M.B.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来的。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文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中具有很高理论与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相对较快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已广泛涉及到自然和经济社会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城镇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企业区位、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

其研究对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1、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揭示这种关系的内在规律性,考察和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2、经济地理学研究一定地区的经济结构,重点探讨经济活动的区位表现和空间类型。

3、经济地理学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类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区域布局的差异性。

4、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生产、利用和再生产,重点是开发利用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为物质条件。

5、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

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6、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或经济)布局,即探讨各种经济部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并重视利用这种规律去调整已有的分布与组合格局,使之趋于优化状态。

(前苏联、我国)7、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由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两部分组成。

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学科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源和经济要素依据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而组合在一起。

而资源和经济要素的分布往往受地理空间的约束,表现在空间上的异位或不完全同位。

而且,有的资源和经济要素在空间上不能发生位移(如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有的则可以在空间上移动(劳动力、技术);有的则要改变一下形式(水能变电能)才能进行空间流动。

此外,有的资源和经济要素在效用上可以替代(如建筑材料可以因地选材),有的则不能替代(如水源)。

因此,如何把相关的资源和经济要素按照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如生产工艺、数量比例等),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组织起来,形成一项相应的经济活动,就要克服和利用地理空间对这一过程的影响。

我们把根据一定的经济目的,按照相关资源和经济要素之间所存在的技术经济关系,进行资源和经济要素配置的过程称之为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所形成的各种有形物质实体,称为经济空间组织实体。

如工业点、农业区、经济增长中心、交通网络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形式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各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

因此,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组织首先必须辩识各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

然后,从要素构成、规模,要素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空间关系,特有的经济作用、投入产出关系等方面去分析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的结构与功能。

进一步根据功能进行分类,阐明其经济价值。

2、经济活动空间组织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相关资源和经济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结合或配置过程;其二是各类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的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并包含于后者的各个阶段。

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就可以揭示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内在规律;掌握各类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的运动的轨迹。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优化在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地理学及决策科学的有关理论,建立关于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优化理论和方法。

其目的,一是要对已有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进行调控,使之趋于优化状态;另一方面,就是按照优化理论所阐述的理想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合理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实体。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建立相互影响的关系。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理环境是进行经济活动的依存空间,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和部分经济要素都来自地理环境。

因此,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和发展潜力。

各地区经济活动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是由地理环境不同而引起的。

其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就有具体认识、适应和改造周围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能力。

因此,经济活动除了受地理环境制约,需要适应地理环境之外它还能改造地理环境,使之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的进行。

其三,地理环境除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外,它还是人类的生存场所,而且其变化具有一定限度的不可逆性,有其自身规律。

所以,经济活动变化如果不地理环境的演化规律,就有可能破坏其固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结果不仅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其效益减小,还会使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化。

鉴于上述原因,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研究。

现代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包括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尤其是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地理环境对经济空间格局、区域分工协作等的影响;地理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

2、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作用包括对自然资源、自然条件进行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的分析与评价;经济活动适应地理环境的方式与程度;经济活动改造地理环境的可能性、方式、途径及合理限度等。

3、如何有效地协调好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关键是要从发展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去辨证、科学地研究这一问题。

既不可一味地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了地理环境,也不可消极地强调保护环境而限制了经济应有的合理的发展。

两大研究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1、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产生的导因之一就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地理环境,在地理空间上组织好各种经济活动。

3、认识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目的是为了搞好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发展经济。

4、进行合理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有利于协调好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见,经济地理学必须以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为核心,同时做好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含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各个方面。

按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划分的学科体系如下:1、普通经济地理学又称综合经济地理学或理论经济地理学,主要是探讨经济地理学中诸如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综合性的问题,以建立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大厦。

又包括:经济地理学原理: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重点阐明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哲学、发展经济地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现形成计量经济地理、经济地理遥感技术和经济地图方法等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史(经济地理学思想史):探讨经济地理学的形成过程、学科体系的发展、经济地理学思想的演变等问题。

2、部门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某一种经济活动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统称。

从研究特点看,部门经济地理学兼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特色。

主要探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空间组织问题。

按经济部门分类:工业地理学:钢铁工业地理学、能源工业地理学、石油工业地理学、化学工业地理学、纺织工业地理学等。

农业地理学:种植业地理学、林业地理学、畜牧业地理学等交通运输地理学:铁路运输地理学、水运地理学等商业地理学:零售业地理学、市场地理学等信息地理学:6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带动产生旅游地理学。

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地理学第二产业地理学第三产业地理学3、区域经济地理学探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包括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各种经济区域的形成与演化、特定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空间组织、区域之间的经济分工与协作等方面的研究。

侧重应用研究。

包括: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世界经济地理各国经济地理省区经济地理国土整治、经济区划、区域规划、区域看开发综合性研究等也可归入到区域经济地理学中。

4、公司(企业)地理学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环境关系的学科。

产生于60年代之后,我国90年代后开始发展。

二、经济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众多的学科存在着理论和方法上的联系、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的交叉。

1、经济地理学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与人口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特别是城市地理学的关系密切,在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有相互补充之处。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需要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两者结合产生了资源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发展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地理学的新的边缘学科。

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渊源颇深。

经济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就是源于经济学或是直接从经济学中借用而来的。

现代经济地理学已日益“经济化”。

它与经济学中的国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在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手段方面的进步,必须借鉴和引进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行为科学、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因此,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吸收相关学科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有用成分,又要防止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研究领域模糊不清。

发展中的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不到100年历史,但就其萌芽和渊源来说,却是一个古老的知识领域。

一、古代经济地理1、经济地理知识的萌芽阶段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狩猎及迁移活动的需要,创造了极简单的地图,用最原始的方法记载了一些事物和现象,记载猎取食物的地点和附近聚落的地点等。

这些零星的、原始的生活知识的积累,反映出当时的人对周围地理环境的熟悉情况,体现出经济地理知识的萌芽。

2、史志描述阶段人类进入到奴隶社会以后,在一定条件和其它条件下,生产发展了,并初步形成三次社会大分工。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也增强了,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形式的知识积累。

但此时的经济地理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同自然地理等知识混杂在一起的。

如在中国战国时问世的《尚书••禹贡》就描述了九州的山川、水利、植物、田地肥力、土地利用、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是区域经济地理著述的原型。

史记中的货殖列传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地理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