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课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角的度量》为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角的度量》为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角的度量》为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科整合,是新的发展趋势。

利用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正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把数学信息化和学科整合在一起,以有声有形为载体,以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为表现形式、影像和其他信息的表达、作用使学生了解数学原理、应用数学思维、建立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

文章结合自身课例,对新课改背景下《角的度量》一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为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角和判断角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测量问题,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难点。

而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编写教材的初衷就是要设计许多学生活动,期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达到从静态的课本知识过渡到能动的学生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好这一节课,不但能为自己以后研究角的分类、画角奠定基础,而且还能为同学们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角度的量度”在测量教学中是比较难的知识点。

教材将这一部分内容编排为:在学生对角有初步了解、对角概念有清晰认识、知道角有大有小的前提下,学习本节内容。

同学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大小不等的角度,而在实践中,同学们似乎并不具备测量角度的要求,关于角度测量的知识在生活中也较少触及,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纯属抽象,几乎无法运用于生活。

同学们以前学过长度、面积单位等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度量的方法。

本节课使同学们进一步经历怎样测量角度并确立角度的测量单位,从而为今后学习表面积、体积测量作铺垫。

同学们虽已了解了长度,面积等度量单位及度量工具,但对有关度量内容尚未形成系统。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引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主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黑板讲解和课本练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决定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数学教学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视频直观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过程。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面积计算的演示和练习。

数学教学软件:如GeoGebra,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新授课阶段: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计算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和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实时指导和纠正。

使用数学教学软件GeoGebra,让学生自行探索和验证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调整图形的大小,观察面积变化,并记录计算结果。

练习巩固阶段:学生分组使用平板电脑,完成数学教学软件中的面积计算练习。

软件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组内讨论和分享计算结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总结提升阶段: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和鼓励。

效果与反思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大增强。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案例介绍本案例是关于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一次教学实践。

在此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将数学概念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教学环节1. 引入(5分钟)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呈现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假设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他们该如何选择,使得能够得到最多的种类。

2. 信息技术展示(1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个购物网站,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网上进行商品搜索,并了解商品的价格和属性。

学生们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信息。

3. 组织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并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相关的产品。

他们需要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规格的产品,并选择最佳选项。

他们需要将价格、质量和种类进行综合考虑。

4. 分享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购物策略和选择,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将购买决策过程与数学概念进行联系,例如利用价格与数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和计算。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分享内容,以及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决策,教师可以初步评估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例如通过购物网站或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价格比较、货币换算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思考。

总结通过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种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造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例: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一、教学背景“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在理解其计算方法时常常遇到困难。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通过口头讲解和简单的图形演示,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

为此,教师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1. 使用动态几何软件演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2. 通过交互式动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利用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首先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展示一个圆,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后续推导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教师使用动态几何软件逐步演示如何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并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 互动探究:学生分成小组,利用交互式动画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改变分割的份数,观察重组后的图形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发现信息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动态几何软件的演示和交互式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案例
简介
本文将介绍一些融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案例,旨在展示如
何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研究体验。

案例一:使用数学游戏应用程序
许多数学游戏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访问,这
些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进行数学练和游戏,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
技能。

例如,通过使用一个倍数游戏应用,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研究
和巩固乘法概念。

案例二:数字识别与数学运算结合
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数字识别,并与数学运算结合起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通过使用智能白板或数学软件,教师可以
展示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在白板上输入答案。

这种互动式的研究
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和运算符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数
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使用在线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有许多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数学研究的支持。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例如引导学生观看数学教学视频、参与在线数学练等。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结论
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更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这些案例中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例

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例

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例
近年来,科技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开设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程,
更是各大学校共同把握的紧迫课题。

当今,孩子们早已经走进了数字时代,熟悉数字化产品使用,也早已经不是难事,提到信息技术,可谓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从而被赋予懂得探索、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因此,开设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提高数学素养、培养科技的意识,又可以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情体验学习的乐趣,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门课程融合了传统的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会运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多媒体设备和其他交互性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传授数学知识,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介绍不同的主题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坚持思考,培养学习能力,逐渐掌握关键技能。

而且,也能培养他们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联动综合练习时,可以结合物理或者化学概念,让他们在紧凑的时间内,能够理解科学的概念,拓展思维。

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课程,能够极大程度深化孩子学习、缩短
学习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潜在技术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素质。

因此,我推荐小学实施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课程,实施教育的升级和改革。

应当把握好技术的运用,开发各类适应孩子年龄特点的课件、资料和教学互动性系统,为孩子提升素养与能力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常州花园二小曹春媛一、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8页至99页的内容。

学习任务: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探索过程,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读写百分数,在交互的网络环境中,培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能力目标:(1)在交互的网络环境中,培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学习的成功,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养成勤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他们已初步具备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喜欢在网络环境中去搜寻相关的学习内容,积极学习、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能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

四、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1)多媒体电脑室、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

(2)网站的内容有:学习任务、小资料、你想了解什么、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的读写法、练习与体验、在线调查、课外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嫦娥一号”的精彩回放。

师:这是什么?我看100%的同学都知道,这是嫦娥奔月的精彩回放,嫦娥一号成功登月,进行科学探索,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老师这里有一些有关嫦娥一号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

(2)出示相关信息。

点击小资料浏览(3)师:红色的数认识吗?真不错。

90%以上的同学都知道百分数,关于百分数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点击“你想了解什么”,进行在线调查。

学生回答红色数字是百分数。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0例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0例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0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

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如何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

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课本半步。

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1.引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将其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探讨了一种融合教学的案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

2.目标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是:-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3.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2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概念,并示范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

步骤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步骤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或在线方程计算器)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程并得出答案。

步骤4: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步骤5:针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并进行修正。

步骤6: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4.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听取学生的展示和讨论,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4.2 反思与改进在实施本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思路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表现;- 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情况。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5.结语通过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希望本案例能够给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融合教学的范例,并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短片展示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主的角色。

通过购物过程中的加减计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展示图形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结构和性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项目。

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和分享,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拓展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或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不少的办法:或是绘声绘色,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

但这些方法却容量小,手段单一,吸引力不强。

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问题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性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让数学更贴进生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

教师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圆及其应用,把握什么是圆周、直径、半径、圆心的特点,会画圆。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引人: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猜一猜。

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猪、小兔和小狗,他们分别乘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轮子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随着小猴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

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车轮圆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另一个例子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互动白板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

比如,在教学“平移”时,老师可以用互动白板软件展示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使用手指或者笔在屏幕上进行平移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移的过程和效果。

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概念。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研究和练,增加学生的研究时间和机会。

案例3]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研究到知识,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练,提高研究效率。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促进个性化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促进个性化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进行研究和练。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研究时间和机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案例4]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个性化辅导。

通过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研究计划和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这样,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进行研究和练,拓展研究空间,促进个性化研究。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呈现形式,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2.互动教具软件和网络资源;3.相关的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数学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Step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展示互动教具软件,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比如可以绘制几何图形,进行计算等;2.使用互动教具软件展示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比如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特性等;3.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数学问题的解法和应用,比如展示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4.组织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和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5.使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3:巩固和拓展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互动教具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法,展示数学的拓展应用,比如数学在经济、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应用;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Step 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数学知识。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练习和作业。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资源。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情况,包括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等;2.对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作业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自身表现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目标
1. 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2.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案例
主题: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
研究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

教学步骤:
1. 首先,老师可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并
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的画图软件,让他们自己绘制所学的几何图形。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绘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绘图经验。

4. 老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电子工具继续练绘
制几何图形,并提交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1.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几何图形,评估他们对几何图
形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提交的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参考。

结论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常州花园二小曹春媛一、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8页至99页的内容。

学习任务: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探索过程,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读写百分数,在交互的网络环境中,培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能力目标:(1)在交互的网络环境中,培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学习的成功,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养成勤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他们已初步具备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喜欢在网络环境中去搜寻相关的学习内容,积极学习、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能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

四、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1)多媒体电脑室、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

(2)网站的内容有:学习任务、小资料、你想了解什么、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的读写法、练习与体验、在线调查、课外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嫦娥一号”的精彩回放。

师:这是什么?我看100%的同学都知道,这是嫦娥奔月的精彩回放,嫦娥一号成功登月,进行科学探索,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老师这里有一些有关嫦娥一号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

(2)出示相关信息。

点击小资料浏览(3)师:红色的数认识吗?真不错。

90%以上的同学都知道百分数,关于百分数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点击“你想了解什么”,进行在线调查。

学生回答红色数字是百分数。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一、教学背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趋势,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教育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愉悦地接受学科知识,成为了小学教师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了一节课程,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板书,在线画板等)辅助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2.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学学科中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3.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课堂上自主完成数字与形状的分类表。

三、教学内容数字与形状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打造温馨课堂氛围主持人通过幽默有趣的话语,为上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结束上一节的课后,会在黑板上出现与今天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预习今天的课程。

2. 了解课程知识老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发挥涂鸦,画出自己有关数字与形状的一些认知和想法。

然后,老师以幼儿园智慧登门课堂活动内容为线索,通过引导让学生看图形,同时说出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

3. 视频示例表达教师用多媒体和画板的介绍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中数字和形状的共性和差异。

老师运用干麻课堂中在线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分类数字、形状的特点。

4. 同步表现并辅助案例做题学生在画板上完成分类表的基础上,老师会在重塑教育电子板书中同步表现同样的案例和思路,并针对学生起立的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5. 作业检查在本节课结束时,老师会在板书上贴出学生已完成的练习题,并在小学鱼目中针对错题给予学生现场点评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收获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绩的好感和自信心。

五、教学材料1.多媒体视频2.重塑教育电子板书3.黑板4.在线画板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演示,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工具的融合来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课例——“射线、直线和角”课例【背景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坚持的一个理念,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而不仅仅当作演示功能。

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那么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机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做到“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素质。

”下面以“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为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课例描述】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课件显示)一条线段,师:认识它吗?关于线段,你知道些什么?2、认识射线。

(1)由线段引出射线。

(课件演示)如果去掉线段的一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进行延长,请你想象一下,可以延长到哪里?用手比划一下。

能再延长吗?如果一直这样笔直的延长下去会延长到哪里?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说特点。

射线很特殊,它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小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课件显示点与线)(3)找射线师: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电脑列举各种光线实例)(4)画射线。

(课件演示)3、认识直线。

我们已经认识射线了,那你心目中的直线是怎样的?请你把它画出来!同桌互相看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画的直线?师问作者: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画的直线!(跟线段相比,你认为直线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吗?)谁有补充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直线特点:0个端点、无限长有画得不一样的直线吗?我们来看同学们所想的跟电脑老师所想的是否相同:(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4、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学生归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线和直线,那么射线、直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教师质疑。

看来大家掌握得很不错,不过小明有几个问题(A、B、C、D)还想不通,大家能帮我解决一下吗?A、既然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射线,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直线。

那么,从直线上能不能变出线段和射线呢?(课件演示)小结:由此可见,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画一画B、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是什么意思?那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在白纸上画画看!如果不限制时间,你可以画多少条?看看电脑里边的!(演示课件)还可以再画吗?电脑老师也画不动了!小结:看来,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C、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①猜想一下,可能可以画几条?画画看!②看来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显示)D、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有了刚才的经验,请你猜一猜,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无数条)你确定吗?我们来看看电脑上的!还可以再画吗?小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二、认识角1、由射线引出角。

观察这些有着公共端点的许多射线,这里边还藏着其他图形,你发现了吗?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角,比如(引出角,课件闪动并移出直角、钝角和锐角各一个)关于角,你又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吗?我们来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的。

角的两条边可以延长吗?为什么?2、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课件演示)3、画角。

(课件演示)4、认识角的符号及记法、读法。

【实践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

这样不仅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其因为(CAI)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

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

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起到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射线、直线和角”是“空间与图形”中的概念课,就内容而言相当抽象和枯燥。

课始电脑先显示线段,将线段一个端点闪动再去掉,向一端延长。

请学生想象可以延长到哪里?用手笔划,还可以延长吗?通过课件演示向一端逐步延长,超出屏幕。

并让学生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会怎样。

再闪动线段的两个端点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等动态演示。

这样让静止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动”起来。

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老师引导着。

在学习了射线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射线,要将射线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射线,并不容易。

通过电脑列举出手电筒发出的光、太阳光及城市灯塔的光线等,将一条条射线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神奇,变呆板为生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信息技术正好能弥补了这一点。

二、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空间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是初步的、比较弱的,直接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比较困难,针对这一特点,案例中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运用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

在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最后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

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移动、闪烁、颜色、声音的同时刺激,增加了信息强度,学生很容易明白角的概念及个部分名称。

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刺激强度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画角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以动画方式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学生就从清晰的图像之中,逼真的模拟演示,看到了角的图形。

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演示,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抽象思维化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化难为易,突破学习难点数学难点是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上例中学习了射线直线的概念后,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或射线,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画,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都发出哇哇的叫声,学生在惊讶中直观的感知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或直线,逐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从中渗透极限思想方法。

又如在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时,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亮点持续闪动,一端用另一种颜色缓慢延长,移动拉出这种颜色所显示的射线。

接着在直线上闪烁出两个亮点,两个亮点之间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移拉出这条线段。

通过这样的课件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几何图形的结构,不仅使学生再次回忆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而且将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很清楚地表现出来。

可见信息技术的借用对几何形体的知识进行分解、组合、分析,也可以把枯燥的文字表达(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形式变成图、文、声并存的方式,化难为易,能将常规教学难以说清,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清的知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以线段为切入口逐步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图形,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再通过师生互动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观察、操作、使学生对以上的图形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射线、直线和角的明确概念,为后面学习一些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表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数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