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尘采样规范
粉尘检测操作规程
![粉尘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f34e747312b3169a451a4fe.png)
粉尘检测操作规程第一条准备工作1、认真检查仪器的完好性,蓄电池电流电压要达到要求,测尘仪开关、按扭要灵敏、可靠。
2、采样滤膜要事先烘干,准确称重,并放进编好号码的滤膜盒中。
3、根据当班工作计划,带好原始记录和足够的采样滤膜。
第二条采样过程1、采样点应在尘源的回风测,粉尘分布较均匀的职工工作地点,距底板高度为1.5米的呼吸带。
2、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分钟后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采样。
3、采样时先用装有未称重的滤膜调节好采样流量,然后取出准备好的滤膜进行采样,采样头的接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4、开始采样,立即记录采样起始时间,采样中注意保持流速稳定,并估计滤膜上的粉尘增重。
采样完毕,立即将采样地点、作业工序、样号、流速、测定时间、防尘措施等填入原始记录。
第三条注意事项1、测尘员必须严格按照粉尘测定的有关要求,进行粉尘的测定工作。
2、粉尘测定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反映采掘工作面现场的实际粉尘浓度,发现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向矿总工程师进行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每月25日至30日制定下月份测尘计划,对各产尘点每月至少测定两次,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1次,采用质量法进行测定、记录并填写测尘记录台账。
测尘员负责每半年粉尘分散度和游离SiO2的取样送检工作,及时将化验结果报矿长和矿总工程师。
4、负责对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防尘设施不符合要求时,要立即停止生产,进行处理,直到起到有效作用为止。
5、对井下产尘浓度严重超标地点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建议措施并有权要求生产单位采取防尘措施。
6、每月5日前测尘员必须将上月所有测尘结果报区、矿领导以及集团公司通防部。
总尘采样规范
![总尘采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82ae06101f69e3143329438.png)
1.目的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的采样,确保粉尘(总尘)采样及浓度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工作场所空气中总尘浓度的采样。
3.职责3.1项目负责人负责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现场采样的布点并对该项目整个采样过程负责。
3.2采样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做好现场记录。
4.采样设备防爆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双头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个体粉尘采样器流量2L/min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滤料直径25mm5. 采样前的准备5.1现场调查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内容进行。
5.2采样设备的准备5.2.1现场采样前仪器保管员检查出库采样仪器的完好情况,并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5.2.2检查各采样仪器的滤膜夹和采样头的匹配情况及气密性;5.2.3采样仪器按要求进行校准;5.2.4填写采样仪器出库单;5.2.5准备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记录笔等;5.3检查实验室称量的滤膜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采样计划单上的一致。
6.采样时段的确定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按监测类型及评价依据的不同确定采样时段。
6.1采样时段确定的总原则6.1.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6.1.2 空气中粉尘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6.1.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6.1.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6.2评价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6.3日常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在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采样规范讲义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采样规范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0f23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0.png)
3.测尘滤膜通常带有静电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应 在每次称量前除去静电。
4.呼尘检测,必须按照采样器的要求,选用正确 的滤膜、采样流量、粉尘增量,不能改变采样流量。
粉尘分散度测定:
概念 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
(μm)的数量或质量百分比表示。分散度越高,危害越大。
采样夹
总粉尘采样夹要求
* 定点采样: 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滤膜的粉尘采样夹
* 个体采样: 可安装直径≤37mm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
呼吸性粉尘预分离器要求
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μm以下, 且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
流量的校准
流量校准器
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采样均需使用的其它仪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 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 劳动过程中 生产环境中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含开放性条款
1.粉尘:52项 2.化学因素:375项 3.物理因素:15项 4.放射性因素: 5.生物因素:6项 6.其他因素:3项
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
变态反应肺泡炎、职业性哮喘等)
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炎症、哮喘、通气功能改变等)
(二)局部作用
黏膜肥大性病变、萎缩性病变,阻塞性皮脂炎、粉 刺、毛囊炎、光感性皮炎,角膜损伤等
(三)中毒作用
金属性粉尘→→急性中毒
(四)肿瘤
石棉、游离SiO2、镍、铬、砷等确定致癌物
粉尘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预分离器规定的流量
采样时间
(1~8)h 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
粉尘采样方法点评
![粉尘采样方法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d3dce055336c1eb91a375dc3.png)
粉尘采样方法点评粉尘检测是职业健康检测的重点,检测的重点又是采样,所以粉尘的采样就是职业健康检测重点的重点,但是由于工作现场的采样环境相对复杂,干扰因素较多,采样方法就显的尤为重要,选择正确的采样方法是降低检测误差的首要任务。
粉尘采样分为总尘采样和呼尘采样两部分,每部分又分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两部分,这里我们就这四种方案给大家做一下点评:总尘采样:1、个体总尘:个体总尘使用37mm或40mm直径的采样匣,采样流量为1~5L/min,使用个体采样器,进气方向为模拟个人呼吸方向——由下向上采集;采样时间为工人全部接触时间;2、定点采样:定点采样使用37mm或40mm直径采样匣,采样流量为15~40L/min,使用定点粉尘采样器,进气方向未规定;采样时间为15min,采样时机为浓度最高的时间段,浓度最高的工作岗位;通过两种比较可以看出个体粉尘要求模拟呼吸方向采样,进气口向下,采集粉尘以PM10以下为主,定点粉尘目前国内采样方法为进气口向水平方向,采集的粉尘以大颗粒为主,但是按照GBZ2.1标准要求,总尘为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为总尘;大颗粒粉尘无法进人呼吸道,进人呼吸道的粉尘以PM10以下的粉尘为主,如果不考虑采用时间的区别比较两种进气方式,我们做几组比对试验:比对方法:定点9L/min横向采样和定点5L/min纵向采样;比对地点:1、煤矿井下掘进面;2、煤矿井下回风巷;3、煤矿井下皮带机尾端;从以上数据看出,使用横向进气采样模式得出的浓度在粉尘产生时(地点1和3)是纵向进气采样模式得出浓度的3倍左右,在不产生粉尘时(地点2)浓度约1.2倍,分析粉尘的分散度可以发现,地点1和3横向进气采集的粉尘以大颗粒为主,纵向进气采集的颗粒几乎没有大颗粒存在,地点2采集的两种粉尘分散度比较相识,都为小颗粒粉尘。
由此可见,定点粉尘采样正确的采样方式为纵向进气采样,但是为什么市面上定点采样器进气方式都是横向进气?因为它们是环境卫生用的采样器,不适应于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采样时大颗粒颗粒物几乎不存在(除非在正在产生沙尘暴),所以进气方向不影响采样结果。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ab96931ff00bed5b9f31d88.png)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规范
![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926fd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3.png)
1. 记录结果8.1按照洁净级别考虑需测定的粒子大小,在每一个取样点测定粒子浓度并记录结果。
8.2当取样点不止一个时,那么计算并记录各粒子大小的浓度平均值。
8.3当在一个位置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量时,那么计算并记录各粒子大小的浓度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C1+C2+------+C N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A= ————————N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Ci=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1,2,---,N〕,粒/m3;N=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次。
8.4计算95%的置信限〔UCL〕本程序仅适用于取样点数大于1小于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8.4.3 的公式进行计算8.4.1平均值的均值A1+A2+---+A L平均值的均值M= ————————L式中: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Ai=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L〕,粒/m3;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标准误差SE=式中:SE=平均值的标准误差,粒/m3。
8.4.3 置信上限UCL=M+t×SE式中:UCL=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m3;t=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
2. 结果判定9.1 每个采样点的平均悬浮粒子浓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级别界限9.2 悬浮粒子浓度可接受标准当每个取样点测定的粒子浓度及用95%置信上限计算后的浓度都不超过上述表格的浓度极限,那么认为该洁净区/洁净房间满足既定的洁净级别要求。
3.4. 引用文献11.1 尘埃粒子检测记录表11.2。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https://img.taocdn.com/s3/m/99487ecb524de518964b7dbe.png)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2、NO2
空气
空气:Saltzman法:
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以内):25.0ml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采气时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空气采样器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总悬浮颗粒物(TSP)
重量法(大流量、中流量):
玻璃纤维滤膜(恒重)
大气综合采样器
100—200L/min
1小时(滤膜增重不少于10mg)
/
/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平衡24h,称重。
GB/T15262-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废气
废气:定电位电解法
/
/
/
/
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测定结束后继续吹扫仪器传感器。直到一直显示为零。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极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54页
15、二氧化碳
空气
采样引管用聚四氟乙烯管。内径6-7mm,引气管前段带有玻璃纤维滤料。
GB/T15501-95《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锌还原-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9、总烃
空气
气象色谱法
100ml注射器
/
/
样品当天分析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0efd4fa21614791711288b.pn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06-18发布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 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 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采样规范GBZ159
![采样规范GBZ159](https://img.taocdn.com/s3/m/6534b605482fb4daa58d4b91.png)
4.9 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 应注意防止样品污染。
4.10 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4.11 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 边采样边记录;专用采样记录表见附录A 和B。(资料上有)
5 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求
5.1 评价监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 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 评价等。 5.1.1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 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 点,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59-2004 )
2009.7.1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 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 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 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Hale Waihona Puke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公式推导
pV = nRT(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是指理想 气体的压力,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 体物质的量,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温度;R为理想气体常数)。
P0V0/PVt=T0/(T0+t)--------------1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a6c05f3f78a6529657d538a.png)
粉尘检测制度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
(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一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少于4个。
(2)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不少于3个。
三、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安设粉尘传感器,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时,自动报警。
四、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要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用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
五、测点布置、测定方法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AQ1020-2006的规定。
六、测尘员按规定进行准确无误的操作,填写报表。
每次测尘结果报矿总工程师审阅签字。
七、每半年要采集粉尘试样送资质单位对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
化硅进行分析化验,分析化验资料要保存完整。
八、建立测尘资料档案,各种测定记录、报表存档。
九、各地点所测粉尘浓度及测点设置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
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
粉尘测定规定
![粉尘测定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adafc64af1ffc4ffe47acf7.png)
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第七百三十九条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表26要求。
表26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第七百四十条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2.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内蒙古质量标准化相关规定防尘制度健全,配有足够的防尘专业人员;各种记录、图纸、台帐齐全准确。
测尘周期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740条的相关规定;测尘点合格率70%以上。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规定井上、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情况。
每月由通风部门对井下的总粉尘浓度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采掘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洗煤厂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一次。
测尘注意事项1.每个测尘地点连续测定的数据不小于3个,并取其平均值。
2.采样地点设在回风侧。
3.采样高度在人的呼吸带,一般为1.5m左右。
4.在掘进工作面采样时,应在巷道未安装风筒的一侧距装岩(煤)、打眼或喷浆等地点4~5米处进行。
5.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样时,应在采煤机回风侧,距采煤机10~15米处进行。
6.采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应在回风巷距工作面回风口10~15米处进行。
7.在转载点采样时,应在其回风侧距转载点3米处进行。
8.在其他作业场所采样时,在不妨碍工人操作的条件下,采样地点应尽量靠近工人作业的呼吸带。
9.测尘时,仪器的采样口必须迎向风流。
粉尘采样操作规程
![粉尘采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94b5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6.png)
粉尘采样操作规程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工人健康的因素,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威胁,需要进行粉尘采样操作。
下面是粉尘采样操作规程,内容如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粉尘采样的操作程序,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适用于粉尘环境监测、工作场所粉尘管控和职业病防护等相关领域。
二、术语和定义1.粉尘: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2.粉尘采样:收集和分析空气中的粉尘样品。
3.采样器:用于吸取空气中的粉尘样品的仪器。
4.采样头:采样器的一部分,用于接触采样点进行粉尘采集。
5.采样点:指定的位置进行粉尘采集的地点。
三、操作程序1.准备工作(1)检查和确保采样器和采样头的完好性。
(2)根据工作场所和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粉尘采样器和采样头。
(3)检查仪器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可靠。
(4)核查标定气体的有效期和有效性。
2.选择采样点(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确保能全面反映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避免采样点附近有干扰因素,如通风口、通风扇等。
(3)根据采样点的位置和高度选择采样头和采样器的连接方式。
3.采样操作(1)根据采样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
(2)用清洁无尘纸擦拭采样点,避免污染样品。
(3)将采样头与采样点紧密接触,确保采样效果。
(4)根据所需采样时间进行采样,一般应达到8小时;如需短时间采样,应根据需求调整。
4.拆卸和保养(1)采样结束后,将采样头从采样点上取下。
(2)将采样头和采样器分开,清洗并保养,确保下次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采样器和采样头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5.记录和分析(1)记录粉尘采样的时间、地点、设备型号等信息。
(2)将采样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得粉尘浓度数据。
(3)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操作。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23e1bbec3a87c24028c468.pn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总尘和呼尘的标准
![总尘和呼尘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673e0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2.png)
总尘和呼尘的标准
一、采样位置和时间
1.1 采样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应尽可能避开污染源,保证采样点的空气质量。
1.2 采样时间:每个采样点应至少连续采样24小时,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采样仪器和方法
2.1 采样仪器:使用符合规范的粉尘采样器进行采样,包括总尘采样器和呼尘采样器。
2.2 采样方法:按照制造商的推荐方法进行采样,确保正确使用和校准仪器。
三、样品运输和保存
3.1 样品运输:将采集的样品妥善包装,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或污染。
3.2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样品存放在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并确保样品在分析前不受到任何污染。
四、试验室条件
4.1 环境温度和湿度:试验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应小于70%。
4.2 空气洁净度:试验室内的空气应洁净,无粉尘污染,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五、分析方法和精度要求
5.1 分析方法:采用光散射法、滤膜称重法等方法对粉尘样品进行分析。
5.2 精度要求:分析结果的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10%以内。
六、数据处理和结果表示
6.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计算平均值等。
6.2 结果表示:将分析结果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包括各个采样点的总尘和呼尘浓度等。
七、重复性和允许误差范围
7.1 重复性:对同一采样点的样品进行多次测量,以评估重复性。
7.2 允许误差范围: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总尘的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10%,呼尘的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15%。
粉尘采样——精选推荐
![粉尘采样——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69e6d2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3.png)
总粉尘采样
1 定点采样:根据粉尘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短时间采样或长时间采样。
1) 短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40L/min
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2) 长时间采样
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
2 个体采样
将装好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
3 采样类型
1 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2 评价监测
3 监督监测
4 事故性监测。
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086b7e71804d2b160b4ec077.png)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2007-6-18 发布2007-12-3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为基础修订而成的。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刘占元、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标准
![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0e66e005087632311212e2.png)
标准采样体积
只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 积,以L表示
换算公式为
V0=Vt×
293 P 273 t 101.3
Vt——采样体积;t——采样现场温度;P——采样现场气压
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换算?
在采样温度低于5℃和高于35 ℃、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 于103.4kPa时,应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应选用气密性好的注射器,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抽洗3 次。采样后应立即封闭进气口,垂直放置,利用注射器芯
的重力使注射器内保持正压状态,以避免外界空气进入注
射器内,影响样品浓度或污染样品。封闭注射器进气口用
的材料应是惰性的,即不与待测物起任何反应(化学反应
或吸附等)。用小注射器从大注射器中取气时,采用压出
采样时必须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和大气压。
穿透容量
固体吸附剂发生穿透时所吸附等测物的量(mg)
问题:何为穿透? 即后段吸附剂吸附的待测物量达到( ≥)前段吸附剂量的
5%时。
常用换算
%与pmm的换算
1. pmm=1 /1000000=0.0001% 2. 1%=10000ppm
职业因素:行业不同,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行业相同,有害物 质的浓度不同。
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温度、风速。 人为因素:为了某种需要或目的,人为低改变正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
或操作规程等,以达到改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采样时要记录现场设备和防护措施运行情况 绘制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拍照或拍摄留念
存在状态与采样方法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受职业 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 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的采样,确保粉尘(总尘)采样及浓度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总尘浓度的采样。
3.职责
3.1项目负责人负责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现场采样的布点并对该项目整个采样过程负责。
3.2采样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做好现场记录。
4.采样设备
防爆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
双头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
个体粉尘采样器流量2L/min
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滤料直径25mm
5. 采样前的准备
5.1现场调查
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内容进行。
5.2采样设备的准备
5.2.1现场采样前仪器保管员检查出库采样仪器的完好情况,并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5.2.2检查各采样仪器的滤膜夹和采样头的匹配情况及气密性;
5.2.3采样仪器按要求进行校准;
5.2.4填写采样仪器出库单;
5.2.5准备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记录笔等;
5.3检查实验室称量的滤膜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采样计划单上的一致。
6.采样时段的确定
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按监测类型及评价依据的不同确定采样时段。
6.1采样时段确定的总原则
6.1.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6.1.2 空气中粉尘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6.1.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6.1.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6.2评价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6.3日常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在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7.定点采样
7.1采样点的确定
7.1.1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7.1.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7.1.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7.1.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7.2采样点数的确定
7.2.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粉尘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
7.2.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7.2.3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粉尘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性质的粉尘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粉尘设备的工作地点;
7.2.4 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7.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7.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7.3采样方法
7.3.1在采样点,调整采样支架使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高度接近劳动者呼吸带高度;7.3.2将实验室准备好的滤膜夹从滤膜盒内取出,装入采样头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或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一切准备妥后依次定时、开机、调流量、采样;
7.3.3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当劳动者实际接尘时间不足15分钟或采样时间不足15分钟时,STEL采样可进行多次采样;
7.3.4采样流量常用20 L/min的流量,当粉尘浓度高时,可用15 L/min流量采样。
采样过程中保持流量恒定;
7.3.5采样过程中保持样品编号与滤膜编号的一致,避免滤膜相互交叉,而造成的无效采样;
7.3.6填写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审核人、陪同人签字。
8.个体采样
8.1采样对象的选定
8.1.1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8.1.2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粉尘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8.1.3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8.2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8.2.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8.2.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8.3采样方法
8.3.1 选择有代表性、接触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接尘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为重点采样对象;
8.3.2 将滤膜夹装入采样头后拧紧,用长塑管将采样头与采样器入口连接,调节采样器流量为2 L/min,并将时间调到零;
8.3.3将个体采样器固定在采样对象的腰部,使塑管从采样对象的肩部绕到胸前,并检查塑管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打折。
然后将采样器的空气收集器(采样头)佩戴在采样对象的胸前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采样对象的呼吸带;
8.3.4 采样对象工作时,打开采样开关,开始计时。
采样时长不能低于1小时。
8.3.5采样过程中保持样品编号与滤膜编号的一致,避免滤膜相互交叉,而造成的无效采样。
8.3.6填写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审核人、陪同人签字。
9.采样结束后样品处理
样品采集好后,将滤膜夹放入编号的滤膜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样品(采样后的滤膜),防止样品被污染。
10.采样后的工作
10.1检查采样仪器及配件是否齐全;
10.2将采集的样品及采样原始记录复印件交于样品受理室,并填写样品交接单;
10.3检查采样仪器的运行情况,并填写仪器入库单。
11.支持性文件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T 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徐伯洪闫慧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12.记录文件
采样仪器出入库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
采样点平面分布示意图
样品接收单
编制人:王少鹏审核人:王莉萍批准人:索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