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故事出处释读)_300字
![乌合之众(故事出处释读)_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4e3ac010722192e4436f61e.png)
乌合之众(故事出处释读)_3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
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
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
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
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释读】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
![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3775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4.png)
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引言乌合之众(La psychologie des foules)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于1895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被认为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深入分析了群体心理的特点和行为规律,并对群体心理对社会运动、政治和伦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本文将对乌合之众的概念进行解读。
乌合之众的定义乌合之众,即乌合的群体,指的是由一群在意识形态、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各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勒庞认为,当个体加入群体后,其个别特征会被抹去,个体会进入一种冲动的状态,仿佛成为一个整体。
乌合之众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相互感染的过程。
乌合之众的特点乌合之众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 个体意识的消失当个体加入乌合之众后,其个体意识往往会被消失或淡化。
个体倾向于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事,忽略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 冲动和情绪的传染乌合之众中个体的情绪和冲动可以相互传染,个体往往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种情绪传染效应可以引导乌合之众的行动方向。
3. 自我放纵和暴力倾向由于乌合之众中个体的个体意识消失,个体常常会表现出自我放纵、暴力倾向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乌合之众的行为具有冲动性和非理性,常常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动荡。
4. 盲目追随和易受操纵乌合之众中的个体在群体行动中往往会盲目追随领导者或者大多数人的决策。
他们易受外界的操纵和影响,因此乌合之众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乌合之众对社会的影响乌合之众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运动的爆发和发展乌合之众在某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容易形成社会运动的爆发。
群体行动的能量和冲动性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
2. 政治决策的影响乌合之众对政治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群体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他们往往会对特定议题产生共同看法,并组织起来对政治决策施加压力。
3. 伦理行为的变化乌合之众往往会导致伦理行为的变化。
乌合之众的意思解释
![乌合之众的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33c3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8.png)
乌合之众的意思解释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又称“怪兽之众”,是指存在着巨大混乱而又没有有效政治
话语来束缚的大量人潮。
这种能量流动不定的群体,大多由失业者、
流浪者、移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组成。
他们会凭着共同的不明情感被聚
集在一起,他们的言论受外界不同阶层的影响从而形成“风声鹤唳”的
场景,他们的统一行动、思想、行为往往是由某一外在的因素驱动的。
1.乌合之众的特点
a.分散性:乌合之众以分散的方式集中起来,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而是聚集性的社会集体。
b.无限性:乌合之众受外部势力影响而变得无序。
c.动荡性: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领袖和组织,变得剧烈动荡。
d.无政治性:乌合之众的行动并不是具有政治性的,而是基于某种紧迫感的抗争行动。
2.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
a.社会不平等:因为社会的不公、不平等,政治体制中也没有及时去处
理贫穷和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他们被迫通过乌合之众的方式来表达
不满。
b.社会缺乏安定:社会不平衡且处于动荡中,生活中物质及精神方面也面临着困境,这使得失业者和脱靶者更加憋屈,强烈地要求改变。
c.社会信仰不固定:由于社会的信仰不固定,基于社会的关系,思想被几乎打乱,大家不禁要求改变,此时便陷入了乌合之众的怪兽之中。
3.乌合之众的影响
a.社会的不安定:当乌合之众的势力在街头大行其道,导致社会安定及政治秩序受到威胁;
b.抗争行为的爆发:乌合之众的出现会引发众生相,激发人们抗争改变不公正的社会现状;
c.自发社会改变:乌合之众聚集在一起受外界不同阶层的影响,人们开始自发性地改变自身状况,以此为社会带来民主改革和清洁政治。
乌合之众的的意思
![乌合之众的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ac61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2.png)
乌合之众的的意思
1. 乌合之众啊,不就是像一群没头苍蝇一样乱哄哄的嘛!就好比那次在商场抢购打折商品的人群,大家一拥而上,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啊!
2. 乌合之众的意思呢,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没啥明确目标,盲目跟风呗!想想那些追星追到失去理智的粉丝们,别人干啥他们就干啥,可不就是乌合之众嘛!
3. 乌合之众呀,就像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比如某些网络热点事件中,那些跟风骂人的网友,根本不了解真相就瞎起哄,这就是乌合之众的表现啊!
4. 乌合之众不就是大家凑在一起瞎闹闹嘛!就像那次街头的围观人群,也不知道发生了啥就围个水泄不通,这不是乌合之众是啥呀!
5. 乌合之众的意思大概就是一群没脑子的人凑一块儿吧!好比那些传销组织里的人,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呢,典型的乌合之众呀!
6. 乌合之众啊,不就是一群容易被煽动的人嘛!像某些极端言论一出来,就有一堆人跟着附和,这不是乌合之众是啥呢!
7. 乌合之众,简单说就是没有自己主见的一群人呀!比如看到别人都买某个东西,自己也不管需不需要就跟着买,这就是乌合之众的行为啊!
8. 乌合之众的意思呀,就是一群容易被带节奏的人嘛!像那些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参与者,很多都是不明真相的乌合之众啊!
9. 乌合之众不就是一群乱糟糟的人嘛!比如在混乱的集市上,那些毫无秩序的人,就是乌合之众呀!
10. 乌合之众啊,就是没头没脑跟着别人跑的一群人呗!想想那些盲目跟从不良风气的人,不就是乌合之众嘛!
我的观点结论:乌合之众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容易被他人影响和左右的一群人。
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性的。
我们应该避免成为乌合之众,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故事-乌合之众的寓意-乌合之众的意思
![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故事-乌合之众的寓意-乌合之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23599f80eb6294dd886c78.png)
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故事-乌合之众的寓意-乌合之
众的意思
【成语】乌合之众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简拼】whzz
【近义词】一盘散沙
【反义词】如鸟兽散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英文翻译】rabble
【谜语】煤堆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
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
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
这时,耿龠(gěng yuè)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
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定能获胜。
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辩形】合,不能写作“和”。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乌合之众典故
![乌合之众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d36905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6.png)
[释义] 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语出] 《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合;不能写作“和”。
[近义] 一盘散沙[反义] 精英之师[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出处一】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出处二】《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弇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
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
这时,耿弇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弇投归刘子与(王郎)。
耿弇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
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1、这些土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2、如果将其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乌合之众的行为可能仍具有价值。
3、即使后来声望显赫,甚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金博士仍受到许多人诬蔑,他被称作乌合之众的煽动者、挑唆者、共产主义分子和激进分子。
4、尽管眼下乌拉圭教练并不对英国人的胃口,但法比奥·卡佩罗的乌合之众们也可知足了:至少他们没有因为乌拉圭教练而被错判掉四个进球。
5、这些乌合之众迅速蔓延,很快便渗进警察部门。
6、人类可能开发了完善的社会和行为准则,但是,当我们吓得够呛的时候,就会迅速放弃这些准则--就像惊慌逃窜的乌合之众表现的一样。
乌合之众的意思
![乌合之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4fdbd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e.png)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乌合之众(拼音:wūhé zhī zhò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东观汉记》。
“乌合之众”原义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一样聚合),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最早出处《東觀漢記‧公孫述傳》:“今東帝無尺土之柄,驅烏合之眾,跨馬陷敵,所向輒平。
”•衍生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外戚出身的王莽在这种情况下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新朝。
但他并未能挽救危局,新朝后期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一支名叫绿林军的起义军推翻了新朝的统治,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
更始帝即位后,许多地方豪杰纷纷赶来投奔他,耿弇(yǎn)就是其中之一。
耿弇从小学习骑射,爱好兵法,希望能跟着刘玄成就一番事业。
就在他投奔刘玄的途中,有个叫王昌的人谎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了。
耿弇的手下决定改去投奔王昌,并力劝耿弇和他们一起去。
耿弇却说:“这个人肯定不是真的刘子舆。
他的军队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提。
等我到了长安向皇上陈述利弊,朝廷就会发兵对付他们。
你们现在选择去投奔他,在我看来也就离死不远了。
”随行的人听不进去耿弇的话,还是走了。
后来,耿弇因为道路阻隔没有去成长安,于是改去晋见时任更始大司马的刘秀。
当时刘秀正为了王昌称帝的事头痛不已,耿弇对他说:“您有那么多兵马,邯郸那些人根本不足为惧。
”刘秀听了大喜,称赞他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志!”这之后不久,刘秀就率军攻破了邯郸,杀死了王昌等人。
成语寓意在人们的意识中,乌鸦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飞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就的外貌、嗓音,以及它喜爱腐食的进食特性,更加被人诟病的就是它们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状态了。
乌合之众的意思和造句
![乌合之众的意思和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b81829c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b.png)
乌合之众的意思和造句
乌合之众,指的是没有共同目标和意愿、缺乏组织和纪律性,以及容易被操纵或控制的群体。
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数庞大但行为却没有明确目标或方向的群体,也可以指那些没有经过教育或思考,思维单一的群体。
乌合之众这个词汇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没有组织和纪律性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个体的意识和理性会被淹没,而整个群体的行为则会变得愚蠢和危险。
造句
乌合之众在大规模游行示威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导致暴力冲突。
这个政府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却忽略了乌合之众的生存和权益。
乌合之众很容易被煽动,跟随那些具有说服力的领袖。
有时候,乌合之众的判断能力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乌合之众常常被贴上“无知”、“盲从”的标签,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乌合之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一些政治家往往利用乌合之众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是对人民权益的不负责任。
乌合之众在抗击自然灾害和救援行动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乌合之众需要接受教育和启蒙,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水平。
乌合之众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共同的目标。
乌合之众的看法和观点是多元化的,不能简单地将其划分为一类人。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乌合之众更容易聚集和发声。
乌合之众可以通过投票和参与政治活动来为自己争取权益。
在某些情况下,乌合之众能够起到强大的舆论压力作用,引起政府和企业的注意。
某些商家利用乌合之众的消费心理,推销低质量的商品,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乌合之众核心观点总结
![乌合之众核心观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f494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4.png)
乌合之众核心观点总结摘要:1.乌合之众的定义2.乌合之众的特点3.乌合之众形成的原因4.乌合之众的影响及对策正文:乌合之众,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意指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容易受人操纵的群体。
在现代社会,乌合之众的概念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思考、盲目跟风、易被情绪左右的群体。
乌合之众具有以下特点:1.缺乏独立思考:乌合之众的成员往往不善于独立思考,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容易被舆论左右,成为舆论的傀儡。
2.情绪化:乌合之众的成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化,容易产生冲动行为,这使得他们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3.缺乏组织纪律性:乌合之众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纪律性,这使得他们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行动,容易被外部势力分化瓦解。
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信息传播的便捷: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
然而,这也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导致缺乏独立思考。
2.社会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问题,容易盲目跟风。
3.心理需求:人们天生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求,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跟随大众。
针对乌合之众的影响及对策:1.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判断能力,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提高公民素质:通过教育等途径,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乌合之众这个词语的意思
![乌合之众这个词语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4ed4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9.png)
乌合之众这个词语的意思
1. “乌合之众”呀,就好比一群没头苍蝇,嗡嗡乱转,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说在一些混乱的场合,大家都不知道该干啥,就跟着别人瞎起哄,这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嘛!
2. 你想想,“乌合之众”是不是就像那随风飘荡的落叶呀,没有自己的根基和主见,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跑。
就像那些盲目追星的人,别人喊什么他们就跟着喊什么,真的很像乌合之众啊!
3. “乌合之众”这个词啊,意味着一群人聚在一起,但完全是一盘散沙。
好比在球赛中那些只会瞎起哄却不懂球的观众,就是乌合之众的表现呀,你说对不对?
4. 哎呀,“乌合之众”不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人凑一块儿嘛。
就像是遇到突发情况时,那些只会盲目跟随大流,没有自己思考的人,这不是乌合之众是什么呢?
5. 你看哦,“乌合之众”就像一群迷失在森林里的人,毫无头绪地乱走。
就像有些谣言传播的时候,那些轻易相信并传播的人,不正是乌合之众么!
6. 嘿,“乌合之众”可以说是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呀。
就跟超市打折时那些疯狂抢购,也不管自己需不需要的人一样,简直就是乌合之众的写照啊!
7. “乌合之众”啊,就好像是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
比如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争吵中,那些跟着起哄的人,不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嘛!
8. 哇塞,“乌合之众”简直就是一群混乱无序的家伙。
像那些在街头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别人一煽动就上的人,这就是乌合之众啊!
我觉得“乌合之众”这个词很生动地形容了那些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盲目跟风的群体。
我们可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呀!。
乌合之众成语常用反义词
![乌合之众成语常用反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8949b03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2.png)
乌合之众成语常用反义词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汉语成语,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赢得了训练有素的篮球校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乌合之众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乌合之众成语解析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二、乌合之众成语反义词精锐之师[ jīng ruì zhī shī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
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如鸟兽散[ rú niǎo shòu sàn ]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含贬义)。
坚甲利兵[ jiān jiǎ lì bīng ]形容部队装备精良。
也借指精锐的部队。
兵:武器,兵器。
三、乌合之众成语造句1、堂堂的正规军对付一群饥饿不堪的乌合之众,就像瓮牖绳枢一样,毫不费力。
2、合唱团的成员原本是乌合之众,经过一星期的集训,已能完美地演唱指定歌曲。
3、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赢得了训练有素的篮球校队。
4、看他们来势汹汹,声势浩大,没想到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三两下就被打跑了。
5、这帮乌合之众,只是仗着人多欺负弱小,没什么好怕的。
6、你们简直就是乌合之众,打什么仗呢?7、在省政府门前静坐请愿的一伙人是一些乌合之众。
8、请为她的闪光乌合之众阴谋的完整的披露在未来回来。
9、这伙敌军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10、他们会不屑一顾地说:瞧汤姆索亚那帮乌合之众,全是些低贱的人。
11、法国的乌合之众在逃跑过程中不断加快逃跑速度,为了能逃到目的地而竭尽了全部力量。
12、这支抗议队伍是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一听到警察来了,就吓得四处逃窜。
13、当然,但我更喜欢听唱片。
我不能忍受那帮粗鲁的乌合之众。
14、匪徒虽有一二千人,但多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15、连兄弟都不保护的军队,那不是军队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乌合之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e78f58752ea551810a687f5.png)
乌合之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乌合之众
【拼音】:
[wūhézhīzhòng]
【解释】:
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举例造句】:
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成语典故】:
【出处一】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出处二】《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弇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
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
这时,耿弇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弇投归刘子与(王郎)。
耿弇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
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
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乌合之众的摘抄
![乌合之众的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3aa349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e.png)
乌合之众的摘抄
(原创版)
目录
1.乌合之众的定义与特点
2.乌合之众的行为表现
3.乌合之众的影响与应对方法
正文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乌合之众”这个词汇。
那么,究竟什么是乌合之众呢?乌合之众,又称为群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由于某种共同的情感、信仰或者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乌合之众的特点是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情感共鸣,易于受到情绪操控,往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乌合之众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乌合之众容易受到情绪操控,尤其是在群体情绪高涨的时候,成员们往往会跟随大众,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乌合之众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在群体情绪的影响下,成员们往往会走向极端,甚至违背道德和法律。
最后,乌合之众容易盲目崇拜权威。
在群体中,往往会有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成为群体的领导者,而其他成员则会盲目地追随和崇拜这些领导者。
乌合之众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历史上,许多群众运动、暴乱和革命都是由乌合之众引发的。
同时,乌合之众也会对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们容易受到情绪操控,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乌合之众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尊重法律和道德,不要盲目追随和崇拜权威。
最后,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抗压能力,从而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总之,乌合之众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心理现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一定
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合之众》精华版构成这个群体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区别,不管他的职业是什么,不管他是男是女,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还是低,只要它是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集体心理。
当他们同一群体中的一员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思维和行为与他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迥然不同。
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只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的隐秘心理活动的产物。
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在他有生之年得已窥探潜意识的暗黑世界的真相--积淤在这个深层次结构之中的是生物无数个世代传承相递的无计其数的共同特征,正是这些永远也不为我们所知的共同特征构成一个种族的先天秉性。
教育固然能够让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仍然是这种固结在基因链条上的独特遗传资讯。
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
尤其是在涉及到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于纯粹感性表达的领域中,最杰出的才智之士也不见得就比一个凡夫俗子更高明。
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
但是群里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天然就是合理的。
群体情绪的相互传染--对于群体的特点,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群体行为选择的倾向。
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已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
我们的潜意识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会释放出太多的本能性冲动力量,而最终的希望却不明原因的永久性的封印于我们心灵的深处。
群体有着自动放大非理性冲动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对于群体的每一个人都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这种作用随着群体的情绪链条的传递会越来越强大,直到突破人的思想想象,仍然不会停止下来。
在群体之中,与无意识无关的任何理性思维和逻辑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群体对于这样一个事实视若无睹,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群体关于把歪曲性的想象力于因为这种想象所引发的幻觉与事实一谈。
群体的证词在如此程度上背叛了事实的真相,以至于我们无法对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事情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看来,无论发生过怎样的历史事件,总会因为群体的以讹传讹而变成众说纷纭。
当时间推移,当历史传承到需要记载下来的那一刻时,就会早已丧失了它本来的面貌。
想这样的历史背记在下来的时候,恐怕只能是一种纯粹想象的产物。
那些笔记载进史书,业已成为史实的历史事件,也未必是有价值的产物。
那些皓首穷经的所谓智者,也远非下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秉笔直书。
记住这样虚假的历史,几乎是虚度光阴。
假如没有文学作品留下来,假如没有音乐、绘画一脉相承,假如没有那些流传千年的不朽作品,那么我们可能对过去时代的真相一无所知。
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无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
群体依靠想象和杜撰来创造英雄。
这也就是说,群体也能够凭借这种本领来毁灭英雄,或是让英雄离人们而去。
这种事情不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转变,甚至知识发生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同一天之内。
除了神话之外,历史并没有保存其他记忆的能力。
群众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就如同极度幼稚的女人一样,一下子会陷入情感的极端,只要她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立刻会坚定的认为它是不容反驳地证据。
只有身处群体之中,这些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嫉妒的人才能够摆脱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
只有身处群体之中,他们才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有巨大的力量。
孤立而负责的个人,因为担心受罚,不得不对它们有所约束。
而当个人进入了群体之后,尤其是和许多不同的人在一起时,感情的狂暴往往会因为责任感的消失而强化。
群体能够利用这种强化的感情推倒一切负罪感。
群体能够利用这种强烈的力量感摧毁一切道德的障碍。
最卑劣的行为总是向杂草一样生长在群体中。
群体注定要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当群体的极端感情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群体埋葬了所有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意识,他们只臣服于激烈的言辞、虚假的形象!正因为如此,群体才会为自己创立偶像塑造英雄。
即便对于他们自己的英雄的感情群里也会做出同样的夸张。
几乎所有的神话中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美品质和美德,总是被人群无限的夸大,最终演变为一部史诗样的神话。
这种夸大甚至还被带进了生活之中,早就有人指出过一个现象--观众会要求舞台上的英雄具有现实中不可存在的勇气、道德和美好品质。
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
群体从来都不会听命于温和,而只是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
群体对一切传统事物,传统制度都有着绝对的迷恋与崇敬,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无意识的恐惧。
群里可能会渴望着改朝换代,为这样的变革,他们甚至不惜发动暴力革命,然而革命并不是为了改变深层的东西,而只是群体发泄情绪的手段而已。
因此,群体的多变于极端只能对一些表面的事情产生影响,其实他们就像原始人一样有着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
如果我们把道德定义为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很明显,群体不具备任何的道德。
我们从原始时代气成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向自己的同胞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便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
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和这种破坏性本能有着同样的根源。
只有群体才能够表现出伟大,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理性的个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使得他们只会把个人利益当成行动的唯一动机,而这种动机绝难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
当个人融入群体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崇高的道德水平。
群体对个人存在着绝对道德净化的作用,尽管这种个人的道德净化叠加起来很可能意味着全社会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并且容易夸张,容易陷入极端。
正因为如此,想要某一种观念,对群体产生有效的影响,他就必须披上形象化的外衣,因为只有以这种形式,它才能为群众所接受。
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简洁明了的,想要让它更容易被群体接受,就要对其一番彻底的改造,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从社会的角度看,观念从来不存在等级制度,我们从来没发现哪种观念要比另一种高明一些,因为不管观念刚出来时多么伟大和正确,只要她一切入群体的智力范围,那些高深和伟大的成分,便会立即剥夺殆尽。
群体很容易处在旧观念的影响之下。
因为它们以变成了一种情感:只有这种观念,才是影响着我们言行举止最隐秘的动机。
让观念在群众的头脑扎根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根除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短不了多少。
演讲稿并不是为哲学家准备的,而是用来说服民众的,凡是和群体有密切交往的演说家,无不擅长激发群体在他们中间创造一个有诱惑力的形象。
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在历史上表现总象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
要想领导群体,就要在他们的想象力上下大功夫。
因为在历史上几乎所有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都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之上。
究竟应当如何影响群众的想象力呢?要想掌握这种本领,实际上只需注意一点,那就是万万不可以求助于智力和推理。
这也就是说,决不能采用论证的方式。
不管吃西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都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第一,采取的形式必须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
第二,一定不要做任何多余解释,只需伴以几个不同寻常的或神奇的事实就足够了。
这些事实可以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也可以适应某个大奇迹,或者是一桩惊人的罪恶,甚至是一条令人震惊的预言,一个恐怖的前景。
无论是这些事实的哪一类,都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在群众面前,关于它的来源,这丝毫没有必要透露给群众,以免引起额外的麻烦。
如果用的是小罪行与小事件,那么即使有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也丝毫不会触动群众的想象力,而一次罪行或大事件却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使其后果造成的危害与一百次小罪相比不知小多少。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一次只要我对他们进行浓缩加工,它们才会形成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形象。
偶像崇拜有着非常简单的特点,有着五大标示来供我们辨认。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心如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当群体的感情复合第一项标示的时候。
无论他们闷的偶像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还是一具木雕、石像,或者是某个英雄或政治观念这种形式就等同一宗教,而这种感情就变成了宗教信仰。
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业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的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能够让他们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建立一套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机制需要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要对群体的想象力加以试以善用,为群体提供一个鲜明的形象,使之产生幻想。
第二,当群主这种开始沉湎于妄想时,就要果断而大胆的对其进行洗脑,以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的方式来煽动群众的情绪。
第三,当群众开始陷入狂热后,则要以领导者的面目出现,为他们指出方向,用信念来激励他们,使得他们重新开始想入非非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偶像崇拜就已经被初步建立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完成对宗教感情的维护。
偶像崇拜这种形式并不会真正的消亡,无论时代进步到何种程度,即使不再有圣殿与雕像存在,也会有新的形式来代替它。
而民众的迷信与崇拜,却不会有丝毫的减少。
如果说间接因素相当于长时间的,重开意识那么直接因素就是一次强烈的地震或台风,虽然看上去是外力破坏了房屋,但房屋的地基实际上早已被掏空了。
有些间接因素是普遍性的。
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群体,一切信念和意志的基础。
这些因素就是民族传统时间各种典章制度和教育。
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就构成了传统。
人类是依附传统而存在的,因为只要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保存下来。
无论是新传统还是旧传统,倘若没有一个传统的存在,文明就不可能延续,而如果没有新的传统文明也不可能进步。
于是,这里就出现一个严重的困境--如何在稳定于求变之间取得平衡。
对一个民族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同时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加以改进。
传统对群体状态有着不可抗拒的威力。
支配着我们内心最深处自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可以安全地避开一切反叛,只能在数百年间的时间里被慢慢地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