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质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质课件
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听到胜利的流离生活的感慨。
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们课外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作业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D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 ②却看: 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胡乱地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
漫卷:随意把书卷起来。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剑外
蓟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 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眼泪
“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 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东 海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泪水长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孩子,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请同学综合运 用以上方法,默读 弄清诗意,不理解 的可以打上“?”。
21
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 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 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 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 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 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 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朗读 (幻灯片下播源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击下一页
交流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读中理解 联系插图 发挥想象 串联词义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 天启程返乡。
40
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不仅如此, 诗人恨不得立即归去,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 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1
想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42
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诗圣杜甫的诗。
感谢观看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ch裳án。g
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从天降,喜极而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川 剑外
巴峡
巫峡 长
河 蓟北 北 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南 洛阳 家乡

湖北 襄阳


湖南
衣,所以蔽体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cháng。
——《说文解字》
(可以买这本书看看)
(小蓟) (蓟北)
(襄阳)
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白日
青春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妻子和子女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唐] 杜甫
黄河


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蓟北,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于是写下这首诗。


涕泪
cháng

衣裳

蓟北
xiāng

襄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联系上文,杜甫为何“放歌”,“纵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体会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即从”“穿”“便下”“向”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欣喜若狂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胡乱地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声高歌。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当。开怀畅饮。指春天
与妻儿一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立即
经过

笔画:
组词:

巫峡 巫师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李白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高兴
诗意:我仿佛觉得自己 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 家乡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 制的胜利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放声高
歌,且应当开怀畅饮一 番!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回乡。
身在剑外的杜甫,心在哪里?
重庆
湖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路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路
湖北
河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听说黄河两岸被朝廷军队收复(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河是指黄河,这里指黄河两岸。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四川省北 部有剑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关,关南
的蜀中地 区称“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湖北
河南
长江上的 一段山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水深火热, 这场战乱牵连了无数的无辜百姓,杜甫也开始了长 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杜甫在四川剑外听 到了朝廷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喜讯,不 禁激动万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 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欣__喜__若__狂__的心情,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__爱__国___之情。
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喜欲狂
狂态 狂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 即刻还乡
爱国 之情
有关爱国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万仞
五岳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仞岳摩遗涕巫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还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偿还) 终不还( )。
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 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 原因。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 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tì):眼泪。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 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 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句诗,其急如飞……生平第一快诗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课堂小结
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 百多首诗,记录着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透过他的诗 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然深切地感 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qīn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自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同学读过相关资 料吗?
安史之乱
9.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那里是 被安史叛军占据之地。不同于今天的河南河北。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诗句
要求: 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组讨论:喜从何来?喜在何处?
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 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 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 诗人,人民的诗人?
忧国忧民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唐]杜甫 悲喜交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
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字词学习

蓟北
shang
衣裳


涕泪
xiāng
襄阳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 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 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 心情。
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第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 趁春天启程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 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图背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 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 喜悦 , 收拾行装立即 还乡 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
爱国 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眼含热泪,激动万分,准备启程回家。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听说唐朝军 队收复了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蓟北 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 阳,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 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 四川。八年后,叛军投降,朝廷军队收复失地, “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 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喜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以久)
颔联:妻子一扫往即日事愁抒云情(诗欣喜若狂) 颈联:纵酒欢唱做伴还乡(多年心愿)
欢庆 喜பைடு நூலகம் 还胜 乡利
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闻收复之喜,后四句写急欲还乡之情。
赏析名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 全家正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尾联 便下襄阳/向/洛阳。
字词意思我知道:
涕泪:眼泪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再看
·却·看妻子愁何·在· 何在:在哪里,意思是没有、不见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漫:随便 青春:春天
品读赏析:
1、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那些画面? 2、诗中的那个词语最能表明诗人的心情? 3、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诗人的狂喜的?
4、请从诗中找出诗人途径的地点,列 出作者的还乡路线.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那个 字眼体会到的?
初闻涕泪满衣裳 白日放歌须纵酒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中那个词最能表达作者心情?
喜欲狂
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诗人的狂喜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ppt-演示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ppt-演示课件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 山,抒写人民对南宋王 朝的期盼。
盼望祖国统一的 愿望,对南宋统治者 无能的悲愤。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无法抑制的胜利喜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 悦与还乡快意,真挚的
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 爱国情怀,博大的爱国
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胸怀,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破坏
B.打败 C.破旧
2.便下襄阳向洛阳( A )
A.就
B.方便 C.简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统治地区的原
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起的尘沙里流尽了 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 队来收复河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金 人的痛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谴责。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 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 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 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诗名
从军行
主要内容
戍边将士生活的艰 苦、战斗的惨烈,将士们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官军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策 略来收复河南和河北地区, 引人瞩目。
河南河北战局
河南和河北的战局,让人们 惊讶地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军队实力对比
敌我双方军队实力的对比, 让人们认识到挑战的巨大性。
战事展开
1
战役起因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官军决定采取行动?
2
军事布防
双方军队的军事布防如何?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PPT课件
在宋朝时期,战争在河南和河北不断蔓延。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对比悬殊,官 军收复这一地区的行动策略备受关注。
故事背景
1 宋朝时期
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且关键。
2 战争蔓延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河南和河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动荡。
军情介绍
官军行动策略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斗过程
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官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战果评估
官军胜利原因
官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战术?
敌军失败原因
敌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有何不足之处?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官军的胜利对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意义
1 破坏敌军计划
官军的胜利破坏了敌军计 划,改变了战局的发展趋 势。
2 巩固边疆地区
官军的胜利巩固了边疆地 区的防线,保护了国家的 安全。
3 形成敌我对比
这场战斗形成了敌我双方 实力对比,为未来的冲突 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之应用于现代?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 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 (共26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 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 (共26张PPT)

理解题目
听说 收复。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指唐王朝 的军队。
古代指黄河。
品词析句
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杜甫流落在蜀地。
剑外 忽传收 蓟北,
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
句意:从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 河北的消息。
品词析句
刚刚听说 。
初闻涕泪满衣裳。
洒满 。
句意: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 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 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与李白并称“ 李杜”。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 响很大。代表作有《江畔独步寻花》《春夜 喜雨》等。
自读要求
把握诗歌的节奏,试读诗歌。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唐】杜甫
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 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用波浪线 画出来。
感悟诗情
结合以下词语可以体会杜甫“喜欲 狂”的心情。
“涕泪”:这也是喜悦的泪,他终于可以重返故 乡了,他喜极而泣。
“漫卷诗书”: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 了,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 欲狂”。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自读要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认一认
jì tì shāng xiāng
蓟涕裳襄
蓟北 痛苦流涕 衣裳 襄阳
辨一辨


“涕”字部首是“氵” 。注意它与梯子的“梯 ”、 剃头的“剃”、第 一的“第”部首不同。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字词识记

蓟北
chánɡ


涕泪
xiānɡ
襄阳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组词:鼻涕 痛哭流涕
造句:想起自己的错误,他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组词:巫婆 巫师
造句:西门豹把装神弄鬼的巫婆投到了漳河里。
多音字
chánɡ
衣裳
古人穿衣一般 上衣下裳。
shɑnɡ
衣裳 在现代汉语中 泛指衣服。
字词解释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 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青春]指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 程返乡。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 写,“放歌”“纵酒”是“喜欲狂 ”的具体表现。
➢有感情朗读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主题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 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之情。
A.篱门 B.遗民 C.洛阳
磨天 纵酒 涕泪
剑外 雪山 五千刃 黄沙 摩天 巫峡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 破坏
B.打败 C.破旧
2.便下襄阳向洛阳( A )
A. 就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练习拓展:
1、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后你最想做些什么?演一演, 吟一吟,背一背,……选择 一项或几项完成。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注释
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 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 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 杜甫在梓(zǐ)州(现在四川三台县),正 在剑门西南。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 地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xiāng

比一比:襄——嚷
襄阳:在今湖北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我会写
涕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重点字指导


音序: 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一、复习导入 齐背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这里指四川剑 阁以南地区。
眼泪。
剑外点反映了作者时刻 今河北东北部一带,是 关注官军收复失地的情况。 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泪满衣裳” 形象地描绘了作者 “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放声高歌。 应当。
与妻儿一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开怀痛饮。 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这两句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思考:诗中“漫卷诗书”说明了什么? 漫卷诗书: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
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 去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一心期盼祖国统一的陆游,一年又一 年期盼“王师北定日”,至死不能实现。 同样满怀爱国之情的杜甫,听到收复失地 的消息,会有什么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学 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二、课文朗读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的韵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眼 泪落满衣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思考: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为 什么要“涕泪满衣裳”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思考: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
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 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 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 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比一比:涕——剃
涕泪:眼泪。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cháng

比一比:裳——赏
衣裳:衣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首: 氵
组词:涕泪 涕泗横流
书写指导:
左边“氵”起笔点 与“弟”第一点在 一条横线上,收笔 要高于“弟”撇的 收笔。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词语注释
剑外: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诗人多年漂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 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 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 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 涌。“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 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 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真实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愁已无影无踪。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 妻子”“漫卷诗书”,这两个连续性的动作 是作者听到好消息时喜不自禁的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四、理解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三、生字新词


我会认
比一比:蓟——荆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 东北部一代,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教 学课件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