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格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算式,让学生快速计算。
2、提问:在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 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可能出现的列式:53 24 + 38(3)讨论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4)教师讲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学生计算出结果。
2、出示例 2:计算 15 ÷ 3 × 5(1)学生尝试计算。
(2)讨论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3、出示例 3:7 + 4 × 3(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与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讨论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学生计算。
4、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中的相关题目。
(四)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教材中的例 4:面包房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第一组买了 22 个,第二组买了 8 个,还剩多少个?(1)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2能够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的概念2.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混合运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混合运算的概念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重量等。
1.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混合运算经验。
2.学习混合运算的概念2.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混合运算的特点。
3.练习3.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实例。
3.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导入新课1.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概念。
1.2提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1利用多媒体展示混合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运算顺序。
3.练习3.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3.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第三课时:混合运算的应用1.导入新课1.1回顾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2提问:我们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混合运算的应用2.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
3.练习3.1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
3.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第四课时: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导入新课1.1回顾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应用。
1.2提问:我们如何提高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学习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2.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掌握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能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利用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
2. 通过合并、分拆5以及加法活动掌握5的关系数对;
3. 运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出示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让学生观察并回忆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2. 研究: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数字5的书写和顺序,要求学生模仿并练。
3. 拓展:教师出示数字5的书写练纸,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次书写练,确保掌握数字5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数对中都有数字5,通过合并和分拆操作,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字5的关系数对。
5. 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游戏,用数字5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5的数形、书写和大小顺序,以及数字5的关系数对和加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
1. 数字5的数形和字母形式图片;
2. 数字5的书写练纸。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是否准确书写数字5的数形和顺序;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并、分拆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字5的关系数对;
3.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加法运算并得出正确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2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题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的结合。
2. 混合运算的方法•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往右顺序计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通过简单的算术题例子引出混合运算的方法。
3.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继续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重点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2.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计算。
第三课时1.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3.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
2.数学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析讲授法:通过解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给学生出小测验,检测他们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3.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格教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反思3132。
最新修订人教版2017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第五单元)
二次备课内容
备注
一、复习
二、自主探究
三、小结
73-26+25 72÷(3×3)
1、学习例4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你有办法帮面包师傅解决问题吗?
生1:90-36=54(个)
54÷9=6(次)
生2:(90-36)÷9
师:用综合算式计算时为什么要加小括号?生回答。
师边画图边讲解分析。
师:该怎样思考用多个步骤解决问题?
2、通过迁移类推,进行脱式计算。
3、汇报。
4、小结。
49页相应的做一做。
谈收获。
通过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迁移类推到新知。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例3:7×(7-5)(77-42)÷7
=7×2 =35÷7
=14 =5
作业设计:优化设计
随堂检测:4×(21-15)(65-37)÷4(88-56)÷8
课题
第(5)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47、48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一级、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采取各种措施,突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体现。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含有二级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二级运算的顺序。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教学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例4及相应的练习题。
课
时
目
标
1、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想一想:1.全班共有( )人。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练习
巩固
总结
延伸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二、目标导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
思考:1、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参加故事大赛的名单?
2、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3、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后把加减乘除放在一起的混合运算。
二年级上册学生接触到了加减混合运算,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一单元第一次接触递等式计算、四则运算,学生不明白他们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及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递等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递等式计算。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教学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顺序计算●教学重难点递等式的写法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8+20=25-20=40+30=36-6=15+5+20=16-9-5=90-50+16=27×8=8×6=7×6=56÷7=72÷8=●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同学们,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8-14 4444+06 50象这样的式子里有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式子,就是我们以前用竖式的方法计算。
今天我们用另外一种新方法来计算。
2.探究解题方法:(1) 同桌讨论:①58-14+6该怎样计算呢?说出计算顺序:先算58-14,再用它们的差加上6②不能直接口算,请你想这样一步一步算一算好吗?(2)交流方法:指名做得快的两名学生将计算过程写到黑板上(板书)58-14+6=44+6=50(2)15÷3×5怎样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试做。
(3)师:这样的算式都是综合算式。
为了便于看出计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一、班级情况分析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让学生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进行同级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同级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同级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同级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规则。
3.练:让学生完成同级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同级运算的规则。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同级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规则,让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让学生完成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算顺序。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教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2.讲解:教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让学生完成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算顺序。
4.巩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总结:回顾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教具:数字卡片、小白板、计算器等。
•环境准备:保证教室清静整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加法运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进行加法运算示范。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加法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1.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减法练习,互相帮助、讨论。
3.教师展示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课时:两位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介绍两位数的组成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完成两位数大小比较的练习,加深理解。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教师出示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问题,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习题。
2.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对比加法和减法运算。
3.思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总结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激励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以上为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表格式)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问题: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1.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3.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师: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板书: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我们知道吗?
师:怎么求剩下的?必须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3)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用一个长方形表示一共要烤90个面包。
90个
36个每次烤9个,烤几次?
2.自主探索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第一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4.质疑,感知解决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明明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怎么大家都在先解决“剩下多少个面包需要烤?”如果不先算出剩下的,能解决最后的问题吗?看来,解决剩下的非常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5.列综合算式。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
学生尝试,指名学生板演,集体反馈(强调小括号在这的作用)
6.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我们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7.检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 五 单 元教案(表格式)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混合运算 3课时解决问题 4课时审批意见课题混合运算课时安排 1 节次 1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
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出示直截了当,直入主题,且逐层递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根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设计讲解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课件出示主题图)1、理解题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课时设计记录表课题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主备人时间学科数学备注教学内容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知识与能力: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学具直尺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件出示〕16+9+8=32-10-6=25+20-10=48-8+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搜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才能和阅读才能……〕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
〔学生口答〕3.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
〔二〕反应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解释概念。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展计算的吗?〔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
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
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