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2015版)
微调查报告(共4篇)
微调查报告(共4篇)微商是这两年新兴的一种职业。
微商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销售产品,门槛较低,是不少想要兼职赚取零花钱的大学生的最爱。
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与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
人们对它们的依赖程度也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随着依赖程度的增强,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其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
微店的开发也随之兴起,微信商城网店是基于微信而研发的一款社会化电子商务系统。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新鲜血液的团体,他们的生活与时俱进,同时也开拓创新。
这次社会调查,我针对了大学生这个走在前沿的群体,调查他们开设微店的的情况,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于微店的看法和对开设微店的经验做一个调查分析。
二、调查概况1.调查背景微店是全球第一个云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微店网的上线,标识着个人网商群体的真正崛起。
微店是基于微信而研发的一款社会化电子商务系统,消费者只要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实现商品查询、选购、体验、互动、订购与支付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其中,微网网络研发的微信商城网店系统,同时又是一款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信、易信四网一体化的企业购物系统。
开微店无需资金成本,是最1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开微店调查报告适合大学生、白领、上班族的兼职创业平台。
那作为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开设微店的情况如何?微店的收益如何?对于位点又有什么看法,成为了我这次调查行动的动机。
2.调查目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群体,思想先进,是一个创意出新、敢想敢做的群体。
这次的调查目的就是针对大学生开设微店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微店的使用情况,以便了解大学生对微店的了解程度。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主题是针对大学生开设微店的情况。
一方面了解大学生开设微店的情况如何以及微店对于大学生创业是否有帮助,另一方面了解大学生对于微店的态度。
调查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调查,我将大学生分为两种群体,一是微店店主也就是卖家,二是微店使用者也就是买家和潜在买家。
工作报告之微信使用研究报告
微信使用研究报告【篇一:关于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微信快速地深入到了当代人手机中,成为各网民在继微博qq之后进行聊天以及关注好友、关注时事的新一选择。
为全面了解当今时代以大学生为主、各年龄阶层的人对微信的使用情况,我们调查了人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并使用微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对微信各种功能的使用差异,以及对比于qq、微博,微信展现出的显著特点,从而分析并总结出了微信风靡于这个时代的原因。
二、调查组织1、调查时间:2015年4月23日——2015年4月26日2、调查对象:18—40岁(主要为18-22岁的大学生)3、报告完成时间:2015年4月28日4、小组成员:韩超、高怡伦、张雅丽、周子韬、曹凯智、冮慧敏、陈叶红、黄梦瑶三、调查与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抽样方法与样本点的确定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取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领域的工作者。
2、问卷的设计问卷由17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微信的公众平台、相关功能、显著特点、微信交易等问题。
3、数据资料管理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调查结束后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仔细的逻辑检查,随后对数据加以整理,利用计算机绘制出相关图表。
最后得出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97%,数据质量较高。
四、结果与分析(一)网民对微信了解程度以及使用范围的结果与分析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就已经1亿,耗时433天。
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已达3亿。
可见,微信的风靡程度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有74.38%的人认为周围使用微信的人很多,然而,却只有34.71%的人知道微信推出的时间。
根据这两个数据可以充分证明微信已然成了现代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表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正了解微信的,更多的只是随大众地使用微信而已。
微信支付调查报告
微信支付调查报告微信支付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微信支付进行调查,探讨其在用户群体、使用频率、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情况。
一、用户群体微信支付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人。
这些用户来自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微信支付都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二、使用频率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不仅仅是线下消费,微信支付还广泛应用于在线购物、转账、缴纳水电费等各个方面。
微信支付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三、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性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微信支付在安全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微信支付采用了多层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支付信息不被泄露。
其次,微信支付与各大银行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风控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交易。
此外,微信支付还支持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
四、用户体验微信支付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首先,微信支付的界面简洁明了,用户可以轻松找到需要的功能。
其次,微信支付的支付速度非常快,用户只需轻轻一扫就能完成支付。
此外,微信支付还支持红包、优惠券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福利。
综合来看,微信支付的用户体验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五、未来发展方向微信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信支付将继续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微信支付将进一步拓展线下支付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超市、餐厅等地方提供更多的扫码支付服务。
其次,微信支付将继续加强与各大银行的合作,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例如理财、贷款等。
此外,微信支付还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市委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石城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贴近主战场、打好主动仗,为推动石城振兴发展、开创石城旅游强县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取得的成绩1、理论武装有力有效石城县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举措,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一是抓好学风,解决愿意学的问题。
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集体学习,不断传导压力,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让党员干部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充分抓住时间刻苦学习、深入学习,补足理论学习短板,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先进的理论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入到行动中。
近年来,每年开展县委中心组学习20多次,并邀请中央、省、市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二是讲百姓话,解决学得进的问题。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化”宣传宣讲,把“普通话”变成“客家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开展对象细分化、方式互动化、内容鲜活化的宣传宣讲。
近年来,印制发放了理论学习宣传手册、“新秀石城”宣传画册,录制了“中国梦”主题歌曲、大美石城宣传片、旅游风光片、精准扶贫微视频、微电影等,让中央精神入脑入心、中央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
三是出好思路,解决用得上的问题。
理论是指导工作实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石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领会中央、省、市发展战略,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形成了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四位一体”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举措,绿色发展理念、旅游强县思路已深入人心。
围绕“振兴发展”“六大攻坚战”“旅游强县”“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开展主题调研活动,由县领导自主领题,深入开展大调研和大调查活动,撰写理论调研文章和工作对策与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思路、出点子。
网络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分析研究——以xx市高校大学生为例
网络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分析研究——以XX市高校大学生为例[摘要]互联网以传播速度快、操作要求低等特点袭击世界,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作为旅游消费者中的一个群体,对互联网使用高,且理解更深,了解其特征有助于旅游供给商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还可以为其提供改进依据,供给商可根据信息了解旅游市场特点以便提供更准确的产品,采取更有效的营销措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网络自媒体背景下南宁高校大学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主体包括自媒体的旅游领域的运用,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表现,网络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因素及过程。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的旅游目的地偏好民族风景,主要是为了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
容易受到信息量多、接地气的自媒体网络宣传影响,旅游伴侣多是同学或朋友。
游省内的不少,但是对省外向外度更高。
在互联网自媒体的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将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和体会发布到互联网上,扩大了该旅游点的传播速度,使其出现在大众眼中的频率更高。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ouris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Self-media ——Ta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e Internet attacks the worl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dissemination and low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t presen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people to get information. As a group of tourist consumers,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us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Understand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can help the suppliers find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services. They can also provide a basis for improvement. Suppliers ca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market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We should adopt more effective marketing measures to attract more tourists.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um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self media.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he use of self media tourism,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the factors and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Deci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pre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for the sake of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ethnic customs. It is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self media network propagandawhich has more information and ground air. Most of the tour partners are classmates or friends. Many of them are in the province, but they are more extroverted to the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rom the media, the stud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the end of the tour, publish the news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to the Internet, and expand the speed of the travel point, making it more frequent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Key words:self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引言目前国外对于自媒体的研究更多,国内近几年开始研究,对于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有不少,但是对大学生旅游者这一群体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创业机会分析
2.特殊的销售模式
小米颠覆传统销售只在互联网上销售通 过互联网直销,市场营销采取按效果付 费模式,这样的运营成本相比传统品牌 能大大降低,从而最终降低终端的销售 价格。而且小米的网站设计简约,没有 多余的信息,购买流程简单,注册即可 。口碑营销,不通过广告的宣传,以其 优越的配置和低廉的价格不断制造话题 ,吸引人们的注意,以“发烧友”由点 及面的扩大在人们心中的影响。
All
新产品“花生”,即小型 个人电脑pc机,并未充分 满足人们的期望。 第二、许多零售商变得过 分依靠IBM,有些店的总 销售额中,IBM产品竟占 了75%。这使独立的零售 商有危机感。 第三、独立的软件开发公 司也遭遇到同样的难题。 他们与零售商一样,已变 得过分依赖IBM了。
rights reserved。
创业能力是机会识别的基础。识别创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 业者的个人(团队)能力,这一点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中得到 了部分佐证。报告通过对1993年以后私营企业主阶层变迁的分析发 现,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来源越来越以各领域精英为主,经济精英的转化 尤为明显,而普通百姓转化为私营企业主的机会越来越少。国内外研 究和调查显示,与创业机会识别相关的能力主要有:远见与洞察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发展趋势预测能力、模仿与创新能力、建立各 种关系的能力等。
【小米】
公司简介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成立于2010年4月,是 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产品的理念。小米公司首 创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加 开发改进的模式,并采用线上销售模式。 小米的LOGO是一个“MI”形,是Mobile Internet 的缩写,小米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 个点,意味着小米要让用户省一点心。 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 想公司和LG公司,成为全 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 造商,仅次于三星 和苹果公司。
论微信红包的利与弊
论微信红包的利与弊目录资料章:材料章:评论章:1 开发历程 6.材料一11.评论2 特色形式7.材料二3.社会评价8.材料三4.监管防骗9.材料四5.违反规定10.材料五资料章:1.开发历程2013年8月,财付通正式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支付后,弓晨所在的基础产品中心就开始不停地为微信支付研发新产品。
2013年11月,一次基础产品中心的头脑风暴中,开发人员希望开发类似于公司发红包传统的应用。
2014年年1月10日,弓晨和同事开始了这个功能的技术开发。
随后弓晨在微信上拉了一个150多人的群,测试游戏效果和bug,其中包括财付通的员工、广研微信团队员工以及一些银行的技术人员。
2014年1月24日,微信红包测试版传播速度极快,开发团队忙着给微信红包系统扩容,他们向腾讯公司申请,调来了10倍于原设计数量的服务器,并抓紧时间修改微信红包系统的最后细节。
2014年1月26日上线前,开发团队把“发红包”界面的一个按钮名称从“随机红包”改成了“拼手气红包”,并且改掉了先写祝福语再抢红包的流程。
2014年1月26日,微信红包还在内测时,一张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马化腾正邀请一些企业老板测试“抢红包”功能。
在这张截图上,马化腾发了一个随机红包链接,50个随机红包,人均有20元。
截图还显示,中石化的孙维跃和广厦集团的楼江跃都领到了红包。
而香港创意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绮萍也在腾讯微博上晒出马化腾在微信上发给她的188元红包。
2014年1月28日下午,“新年红包”的图标第一次出现在了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中,6亿多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开始发红包。
2015年2月9日放出大招,春节期间,微信将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 摇红包”活动,将送出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单个最大红包为4999元,另外还有超过30亿的卡券红包。
首轮春节“摇红包”活动将于2月12日晚上正式开启,当晚将派送2500 万个现金红包。
2.产品特色设计简单:在“微信红包”这个功能的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
微信支付市场调查与用户使用分析报告
微信支付市场调查与用户使用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之一,微信支付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报告将对微信支付市场进行调查,并分析用户对其使用情况。
二、市场调查1. 用户数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
截至2021年底,微信支付用户数量超过10亿,覆盖了广泛的年龄和职业群体。
2. 应用场景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从线上购物到线下购物和服务支付,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生活消费场景。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付款购买商品、支付水电燃气费用、缴纳各类社保费用等。
3. 行业覆盖微信支付已经覆盖了许多不同的行业,包括电商、餐饮、出行、医疗等。
多样化的行业合作使得用户可以在各种不同场景中方便地使用微信支付。
三、用户使用分析1. 便捷性和安全性用户普遍认为微信支付非常方便快捷,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只需扫码即可轻松完成支付。
同时,微信支付也采取了多项安全措施,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
2. 信任度和口碑效应微信支付得到了用户的高度信任,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信誉。
用户之间也会通过口碑传递有关微信支付的好评,进一步增加了其他用户对其的信任度。
3. 会员权益和优惠活动微信支付推出了会员权益和优惠活动,例如积分兑换、打折优惠等,吸引了更多用户使用。
这些个性化的服务也使得用户对微信支付的满意度提升。
四、用户群体特征1. 年龄差异年轻人是微信支付的主要用户,他们熟悉移动支付技术,并对数字化生活方式更加接受。
而中老年人则相对保守,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程度较低。
2. 地理分布微信支付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拥有更多的线下购物和服务场景,推动了移动支付的使用。
相比之下,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使用率相对较低。
五、竞争对手分析1.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支付宝,两者在市场份额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2015中国最受尊重的十大商协会
特别关注项目主办:经理人传媒 项目执行:《经理人》杂志编辑部项目协办:经理人网 经理人数据库 项目成员:龚雄武、余马兰、皮成、刘挺等中国最受尊重的十大商协会《经理人》发起了“2015中国最受尊重的十大商协会”的榜单评选,旨在通过树立商协会榜样,弘扬卓越的管理文化和服务理念,提升现代中国商协会的整体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商协会的健康发展。
十大商协会2015China 研究报告最受尊重2015年12月28日,由经理人传媒主办的“2015中国最受尊重的十大商协会”评选结果正式发布,中国互联网协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深圳市商业联合会等10家商协会荣登榜单。
目前,中国商协会正处于脱钩转型、互联网+商协会的双重变革之中。
在这剧烈变动的环境中,他们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在变革中自我超越、凤凰涅槃?无疑,站在标杆的视角,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从一等一的优秀商协会中,挖掘和提供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是本研究报告的撰写目的。
背景:政商脱钩与市场需求2015年7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在推进商协会改革中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行业协会商会的生存模式和管理模式,终于迎来变革。
对一部分商会尤其是民间商会来说,将释放更大活力,而对一些协会商会来说,则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可以说,这是一场重构商会生态圈的变革!据《经理人》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商协会建设仍处在发展期,60万个社会组织(包括7万个行业协会)的实际运营情况并非像其数量一样令人激动,各地商协会的综合运作能力存在巨大落差。
本来,政府欲付费购买转移给商协会的职能服务,来助其脱钩。
但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来看,各地方政府购买的服务,大部分在教育、养老、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且都是“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承接单位是不限于商协会,而是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组织。
商协会能够承接并胜任的业务相当有限,即脱钩方案述及的行业规范、行业评价、行业统计等。
传媒产业新模式——“自媒体”的经济学分析
传媒产业新模式∗—— “自媒体”的经济学分析张洁, 凌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收稿日期] 2015-03-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从创意到产品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内容型和过程型创意的分析”(7120205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层面及支撑体系研究”(12&ZD 02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11&ZD 142);2012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课题“上海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发展研究”(295)。
[作者简介] 张洁: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凌超: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规制。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传媒产业的变革,近年来,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兴的传媒模式——自媒体。
这一新媒体形式不仅进一步改变着媒体的传播方式,而且为传媒产业引出了新的商业模式。
关于自媒体(We Media )的概念,Bowman and Willis (2003)在一份报告中首次进行了正式的表述,即作为传统媒体受众的普通公众,通过互联网信息工具,参与到媒体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中。
从中国的发展现实来看,自媒体兴起于博客、微博与微信等社交网络之中,但其目前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社交网络。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发展,一类名为“自媒体”的新媒体形式悄然兴起。
不同于此前的传媒商业模式,在“制播分离+广告分成”的模式下,自媒体作为内容供应商,一方面借助相应的媒体平台传播内容,另一方面则直接接受广告投放。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自媒体以及相应的媒体平台的竞争与合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表明:自媒体对广告价格和内容质量的选择,以及自媒体与媒体平台间的广告分成比例的确定,都会受到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关于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即时通信工具,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群。
用户使用微信的方式多样,功能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为了解微信的使用情况,本次调查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以期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微信使用频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每天使用微信的频率达到3-4次,并且在每次使用时花费的时间较长。
这表明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微信使用功能在微信的多项功能中,被调查者认为最常使用的功能是消息收发,占比达到80%以上。
其次是朋友圈、群聊以及支付功能。
微信红包功能在群体间也非常受欢迎。
3. 微信使用目的问卷调查发现,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是与亲友间保持联系,了解彼此的生活动态。
其次是商务沟通和获取信息。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
4. 微信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发现微信具有重要的社交作用。
微信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联系。
同时,微信支付的普及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5. 微信的优点和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微信的优点是界面简洁直观,功能齐全;同时微信支付也很方便。
然而,也有人表示担心隐私泄露问题,并嫌弃微信中过多的广告推送。
三、结论与建议微信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交和商业价值。
然而,在满足人们交流和支付方便的同时,也应更加重视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加强相应的数据保护措施。
建议微信团队不断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改进广告推送机制,避免用户因为过多的广告而对微信产生厌烦。
同时,微信应鼓励用户现实生活中的互动,避免人们沉迷于线上社交而疏远了线下的交流。
四、参考文献无(文中字数:301)。
2024年微信影响力研究报告
智慧快递:通过微信公众号迅速下单预约上门取件,线下微信快捷支付,实现客户的电子化、自助化、无纸化、免找零等全流程服务体验。顺丰通过智慧快递方案的落地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部打通,客户只要通过一个点就能完成所有流程。
智慧酒店:随着街町酒店杭州所有门店全自助流程上线,自助选房、微信开门、微信客服和微信支付,传统酒店实现华丽转身;
智慧餐厅:自助点餐、微信呼叫服务和自助结账,餐厅服务员少了,服务却更到位了,辛香汇、外婆家等广受欢迎的餐饮连锁已为吃货们带来了这样的服务;
智慧百货:随时随地品牌专柜收银,不再有收银台和排队等候;虚拟货架+虚拟会员卡,线上线下不再是界限,商店24小时不打烊,实现客户体系智能化管理,上品折扣、王府井已率先实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PC端的广告形式向移动端转移,得益于微信的用户规模以及生态的多样性,微信成为目前移动社交营销的重要阵地。除了展示广告之外,微信生态亦诞生了基于移动特性的广告形式,比如H5,微信人家平台的互动游戏。此外,在微信支付的基础上,微信生态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商营销方式和交易闭环。
xx年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过1000万,公众号以其平台的开放性成为企业和用户的重要连接,数据显示1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的公众号,而已有53%的中小企业,开始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资金投入,以进行渠道维护。微信支付以及公众平台的各种开放功能真正实现人与商业的连接,企业的内容价值和服务价值均得以提升。
微信影响力研究报告 篇3
首次对微信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报告称,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952亿元,相当于xx年中国信动信息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微信信息消费的比重达85.7%;其次是微信游戏和公众平台,带动信息消费占比约为8.5%。尽管微信的商业化探索刚刚起步,但微信直接带动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规模就已经达到11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由微信公众平台模式直接带动的居民消费支出已经达到44亿元,成为带动消费新的支撑点。未来这一领域还将有更加广泛的拓展和带动效益体现出来。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新变化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新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资费的调整,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CNNIC最新调查数据,截至2015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到90.1%。
在手机的各种APP应用中,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正日益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最主要渠道。
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社交网络成为除新闻APP以外的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加电视。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新闻广度(新闻APP +新闻过滤(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左右手。
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
[1]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以其即时、便捷、互动、低门槛等特征,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激活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化传播,个体传播权和知情权回归,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
移动社交媒体,深刻改变了舆论传播平台格局,对传统舆论场形成了冲击,给网络舆论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提供舆论议题、引导舆论走向,传播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出现之后微博出现以前,人们在互联网的讨论活动,多通过门户网站的评论区、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凯迪等平台。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掌控的舆论场和以论坛、帖吧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场,共生共存,在影响力上传统媒体营造的舆论场远超论坛、帖吧。
而随着微博的出现,这一情况发生了逆转,微博以其强大的传播话题、聚焦事件的能力,成为了网络舆论场的中心舞台,微博设置的议题成为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的对象,微博上人们的态度倾向,甚至成为传统媒体上发言立论的舆论基点。
在微博如日中天的时候,微信这一更具社交属性的平台上线,2012 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公众号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作为主打社交,同时又兼具媒体平台属性的一款应用,微信对用户有着超强的粘性,据微信官方最新数据,微信月活跃用户 6.5 亿。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微信使用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信使用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及概况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大放异彩,其中以微信的发展尤为明显,拥有几亿的用户,自然掌握了不少流量入口。
而且,微信在不同年龄段普及程度比QQ更好。
于是,我们小组将微信作为调查的对象,由于微信各类功能不少我,我们选取了公众账号平台这一个方面来调查,主要希望了解到人们对各类公众账号的使用与接受情况,以及根据数据分析一下公众平台的未来前景及发展方向。
概况:本次调查在网上发布问卷,一共收到有效答卷124份。
由于调查群体多数集中于15-25岁之间,样本数据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些出入,但是大体上可以做一定的分析。
比较好的是,样本男女比例比较合理。
二、调查情况1、80%的人来自15-25岁之间的年龄段,相对比较集中。
超过70%的人有使用微信,但是只有一半左右的人有关注公众账号。
2、绝大部分人查看公众账号的推送消息时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空就会看,而不是分成早上、中午等固定的时间。
3、关于关注公众号的类型,基本上我们给出的选项都有人关注,学习类、科技类和奇闻趣事类关注的人比较多。
由于公众账号的数量很多,里面龙蛇混杂,类型也很多,只能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4、大部分认为推送消息一天一条比较合理。
5、推送消息的类型:超过80%的人都愿意接受图文形式的推送。
而视频、纯文字、语音推送等不受欢迎。
6、人们关注公众号的原因主要为获得最新的消息和学习知识,很少有人是因为无聊才去关注公众号。
7、如果公众账号推送的内容符合人们的兴趣的话,他们愿意进行一些与公众账号的互动。
8、互动的主要内容为查询信息或者打发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用来投诉建议的人数比例极其少。
9,会不会推荐喜欢的公众账号给好友的选项旗鼓相当。
网红现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红现象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热点。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和较高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
他们通过短视频、直播、微博、抖音等多种形式,展示个人才艺、生活点滴或专业知识,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互动。
本报告将从网红现象的定义、发展历程、特征、影响因素、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网红现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定义网红现象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个人或团体因特定才艺、生活方式或专业知识而获得广泛关注,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现象。
2. 发展历程(1)萌芽期(2003-2008年):以博客、论坛为主,涌现出了一批以文字、图片为主要形式的网红。
(2)成长期(2009-2013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红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展现个人魅力。
(3)成熟期(2014年至今):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红现象进入高速发展期,网红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
三、网红现象的特征1. 形式多样网红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短视频、直播、微博、抖音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2. 门槛较低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红的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3. 影响力巨大网红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热点话题。
4. 商业价值高网红现象带动了网红经济,为品牌商、广告商等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
四、网红现象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红现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传播渠道。
2. 社会因素社会大众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得网红现象得以快速发展。
3. 个人因素网红自身的才华、魅力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五、网红现象的社会影响1. 积极影响(1)传播正能量:许多网红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推动产业发展:网红现象带动了网红经济、电商、广告等产业的发展。
(3)促进文化交流:网红现象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平台。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加强网络舆情安全管理、遏制网络不安定因素的传播和蔓延、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因此积极探索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并建立和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有着积极意义。
标签:网络舆情;监管;对策建议2016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深刻、全新的改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日益推动着全社会、多行业的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与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就使网络舆情影响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当发现网络舆情有不良倾向时,如何进行监管、控制和引导并采取有效措施,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网络舆情真正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一、目前网络舆情监管的现状(一)互联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1.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状况及水平我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年相对数为47.6%,绝对数达到1 636万,相对中国域名总数来看,约占52.8%,比例之大,令人鼓舞。
就目前来看,中国“.CN”域名已超过德国国家顶级域名“.DE”,在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就成为全世界注册保有量之首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
在我们中国,就目前网民绝对数来看,数字已经十分惊人,达到了6.8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从相对数来看,也十分可观,已经达到了50.3%这一数字。
中国居民上网人数是什么情况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过半。
其中,截至2015年底,中国一共新增网民3 951万人,增长的相对数为6.1%,与2014年同期相比较,提升了近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不论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看,增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数据分析舆情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舆情分析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媒体等众多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通过对某特定事件或话题的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舆情传播的特点、趋势及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舆情成为了反映社会心态、舆论导向的重要窗口。
本报告以某特定事件或话题为例,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新闻网站: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 论坛、贴吧等社区平台。
2. 数据采集:- 使用爬虫技术,对上述平台的相关内容进行采集;- 结合人工筛选,确保数据质量。
3. 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对采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等;- 传播分析:分析舆情传播路径、传播节点、传播速度等;- 话题分析:对舆情进行聚类分析,找出核心话题;- 影响力分析:分析不同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
四、舆情分析结果1. 舆情传播路径:- 通过对传播路径的分析,发现该事件或话题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影响力较大;- 传播路径呈现出多级传播的特点,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舆情传播速度:- 舆情传播速度较快,从事件爆发到舆论高潮,用时较短;- 传播速度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舆论引导的影响。
3. 舆情情感分析:- 通过情感分析,发现舆论对事件或话题的情感倾向较为复杂,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主要来自于对事件本身的关注,消极情绪则主要来自于对事件处理方式的质疑。
4. 核心话题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核心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事件本身的描述;- 事件处理方式的讨论;- 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 社会影响的评估。
5. 意见领袖影响力分析:- 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意见领袖的观点和态度对舆论走向具有较大影响。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
表 A.0.1 投资估算封面 .............................................................................................. 50 表 A.0.2 投资估算签署页 .......................................................................................... 51 表 A.0.3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 52 表 A.0.4 投资估算汇总表 .......................................................................................... 53 表 A.0.5 单项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 .......................................................................... 55 附录 B 设计概算成果文件格式..................................................................................... 56 表 B.0.1 设计概算封面 .............................................................................................. 56 表 B.0.2 设计概算签署页 ...................................
房地产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房地产项目申请报告范文篇一:房地产项目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 (3)项目概况............................................................... . (4)工程技术方案............................................................... (7)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26)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7)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27)发展规划分析............................................................... (30)产业政策分析............................................................... . (31)行业准入分析............................................................... (34)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7)资源利用方案............................................................... . (37)资源利用方案............................................................... (37)水资源节约措施............................................................... (38)建筑材料节约措施............................................................... .. (39)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 (40)节能编制依据............................................................... . (40)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 (40)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 (44)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 (46)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48)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48)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48)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 (48)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49环境和生态现状............................................................... (4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49)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 (52)环境影响结论............................................................... (54)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 (55)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 (5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55)行业影响分析............................................................... . (58)区域经济影响评价............................................................... .. (58)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 (59)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 (59)社会适应性分析............................................................... (60)社会效益分析............................................................... . (61)社会风险分析............................................................... . (62)第九章工程招标............................................................... (63)招标范围............................................................... (63)招标组织形式............................................................... . (63)招标方式............................................................... (63)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 (65)结论............................................................... ..................................................................65建议............................................................... ..................................................................65一、附表二、附图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平面图2、规划总平面图三、附件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2、建设单位资质证书3、建设用地批准书第一章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项目申报单位概况项目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名称:申报单位住所: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项目申报单位主营业务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贰级);商品房销售、租赁;酒店管理;。
企业信用报告_潍坊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潍坊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基础版企业信用报告
目录
一、企业背景 .........................................................................................................................................................5 1.1 工商信息 ......................................................................................................................................................5 1.2 分支机构 ......................................................................................................................................................5 1.3 变更记录 ......................................................................................................................................................5 1.4 主要人员 ......................................................................................................................................................8 1.5 联系方式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2015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二〇一六年三月目录主要观点 (1)一、微信发展概况 (3)二、微信创新驱动发展 (5)2.1微信的发展阶段 (5)2.2“五位一体”创新体系 (6)三、微信的“互联网+”生态 (11)3.1微信的生态系统视图 (11)3.2微信的价值定位:智能连接器 (13)3.3微信生态系统进化论 (14)3.4“微信+”行动 (16)3.5经济社会影响机理 (22)四、经济影响分析 (24)4.1促进新消费引领 (24)4.1.1 拉动信息消费 (25)4.1.2 提质传统消费 (27)4.1.3 优化消费环境 (29)4.2助力供给侧改革 (30)4.2.1 助力营销服务改革 (31)4.2.2 助力运营管理改革 (33)4.2.3 助力生产模式改革 (38)五、社会影响分析 (40)5.1和谐人际环境 (40)5.2转变生活方式 (42)5.3促进社会就业 (43)5.4培育社会公益 (44)5.5创新公共管理 (46)5.6推动城市发展 (48)5.7增进国际交流 (49)主要观点微信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全球领先的用户规模和发展速度,截至2015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6.97亿;公众平台汇聚超1000万公众账号、20万第三方开发者。
企业号助力企业互联化建设,重构工作场景中的人际互动,连接企业内外的实体和虚拟关系。
截至2015年11月底,企业号用户总量超1000万,日活跃用户超200万,日发消息超1200万条。
微信近一年来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381亿元,同比增长45%,相当于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31%。
微信带动流量消费1254亿元,同比增长44.7%,贡献行业流量收入约三分之一;46%用户更换智能手机与微信有直接或间接关联。
微信在生活、交通、购物等方面,直接带动传统消费2752亿元。
微信拓展就业机会与工作岗位,带动社会就业达1747万人,同比增长73.5%,其中直接就业439万人,间接就业1308万人。
微信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商业服务、普惠金融、益民服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诸多重点领域实施“微信+”行动。
微信五年历程,从原生阶段、开放阶段,进入当前的生态阶段,践行“五位一体”创新体系:思维创新为本,技术创新为基,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为翼,集成推进业态创新。
微信致力于做好“连接一切”的智能连接器,连接人、设备、生活、产业、社会乃至万物互联,构建整体统一、多样丰富、开放循环、协同可持续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打造“命运共同体”:系统内万物生长、互利共生,物种协同进化;系统整体动态均衡、螺旋上升,系统协同进化。
微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元器件”价值,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助力打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态,对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系统性影响。
微信促进新消费引领:拉动信息消费,成为主要驱动力;提质传统消费,实现消费与有效供给协同对接;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保护用户权益、拓展农村市场、培育国际市场。
微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接产业全价值链,以公众号、企业号为功能集成、能力开放的平台载体,助力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生产模式改革,推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微信和谐人际环境、转变生活方式、培育社会公益,近一年千万网友通过微信参与公益捐助,公益平台捐款总额达5.4亿元;96%的用户认为微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政务微信和城市服务创新公共管理,加快简政放权,助力建设开放、透明、服务型政府;微信构建“互联网+”时代开放共赢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发展;微信跨境支付、公众平台为跨境消费、商贸、外交等提供有力支撑,增进国际交流。
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发布,微信完成了其第一个五年发展历程。
微信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创新先导,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微信紧密契合时代潮流,致力于做好“连接一切”的智能连接器,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不断拓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消费引领,助力供给侧改革,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微信发展概况微信坚持升级功能、完善服务、支持原创、开放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保持了全球领先的用户规模和发展速度。
截至2015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9%至6.97亿,并持续提升海外市场(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的用户参与度,目前已支持20种外语版本,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微信的功能服务不断迭代创新:社交通信,升级语音、视频聊天及朋友圈功能,推出群管理工具等;微信支付,实现刷卡、扫码、转账、公众号和APP支付,满足不同支付场景,累计绑卡用户数超2亿;公众平台,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之一,汇聚了超1000万的公众账号、20万的第三方开发者;企业号,为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提供移动应用入口和信息化平台,自2014年9月推出仅一年多时间,至2015年11月底,企业号账号已达60万,用户总量超1000万,日活跃用户超200万,日发消息超1200万条;城市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民生缴费、医疗挂号、生活服务、智慧交通、公安交警等公共服务,至2015年12月已上线16个省78个城市;微信硬件平台、生物认证开放平台等更多的功能服务持续推出。
二、微信创新驱动发展微信发展的历程是创新的历程,始终以创新为先导,整合创新要素、激发内生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践行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2.1 微信的发展阶段自2010年11月启动、2011年1月1.0版发布,微信走过了五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五年里,国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推动“四化同步”,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有利的宏观、产业政策及环境,为微信的高速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前提保障。
五年历程,微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向着更广阔的远景迈进。
图1 微信发展阶段历程原生阶段(2010年底至2012年中):作为私密社交、即时通信的社交通信工具,微信不断完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聊天以及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等原生功能,以连接人与人为主,实现用户快速汇集。
开放阶段(2012年中至2014年底):作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开放平台,微信先后推出公众号、微信支付、企业号等战略级核心平台,开放能力,共享资源,实现人与生活、商业以及产业间的连接。
生态阶段(2014年底至目前):构建互利共生、万物生长的生态系统,微信深化开放与融合,协同线上线下,推进智慧解决方案,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人与设备、万物、社会的连接。
2.2 “五位一体”创新体系微信践行创新驱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梳理微信的创新体系,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五位一体”:思维创新为本,技术创新为基,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为翼,集成推进业态创新。
图2 “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一)思维创新:生态思维,协同进化思维创新是发展本源,自启动之始,微信便实践“用户、体验、极致、迭代、简约、平台、数据、跨界”等互联网思维,并引领这些思维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
随着发展演化,逐步集成与创新,形成了与发展阶段相适配的以“协同、开放、共享、进化、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思维。
生态思维的基石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通过微信用户能够便捷高效的获取价值、创造价值;核心是微信与用户、产业及社会共同构建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所有参与主体能够协同进化与和谐发展。
微信生态思维,体现在行动上,做好“连接一切”,功能和信息有所为有所不为,更高效帮助用户完成任务;体现在机制上,坚持规则透明、能力开放与资源共享,各主体基于平台创造更多价值;体现在成果上,成为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与创新要素,激发活力与动能,推动整体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技术先行,引领发展技术创新是发展基础,微信坚持技术先行,强调技术前瞻性,在行业中,尤其是即时通信、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据《互联网技术创新观察报告(2014)》,在即时通讯领域,自1994年有专利申请至2014年11月底共检索出中国境内公开专利4469件,腾讯公司(QQ和微信)以501件高居首位,是第二名的近2倍;其中专属微信58件,覆盖了消息推送、聊天记录管理、公众账号管理、身份认证、地理位置管理、第三方接入、邮件处理等多个产品特征。
截至2015年12月,微信共申请超过800件国内专利,授权超过200件,申请400件国外专利,授权超过100件,且腾讯公司的“一种绑定即时通信识别码与无线通信识别码的方法”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
目前,微信正积极布局推进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微信成立了模式识别中心,研究方向包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认证、语音合成、音频指纹、语义理解、数据挖掘等,部分成果已广泛应用,如语音输入和大数据支撑朋友圈广告等。
(三)应用创新:拓展连接、完善生态应用创新是发展牵引力,微信采用迭代、集成、渐进等方式持续创新应用,丰富功能形态,提升体验感知。
聚焦连接的基础设施与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微信应用创新的两大核心方向。
应用创新拓展连接边界,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语音、视频交互不断升级聊天、群组、朋友圈等社交体验;微信支付、二维码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协同;WiFi连接、卡包打造新型的消费者与商家连接纽带;扫一扫除了扫码还可以扫封面、扫街景、实时翻译;摇一摇从人与人的连接,延伸到歌曲、电视等媒体互动;硬件平台立志人、设备、厂家的共赢互联等。
应用创新完善组织生态的互联网化,从万物互联到万物生长:订阅号、朋友圈广告等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新路径;服务号、企业号助力企业及各类组织营销服务、运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城市服务让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更便捷、更智慧。
(四)模式创新:自组织式、生态协同模式创新是发展的另一牵引力,微信通过自组织、生态协同等方式推动经营模式、生产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
以海量连接为基础,支付、平台、数据等核心能力为支撑,模式创新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向水平宽度与垂直深度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