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技术手册资料讲解
直线电机技术手册
![直线电机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a908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1.png)
直线电机技术手册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直线机械运动的电机。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调速、低噪音、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
本技术手册将介绍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原理、应用以及性能参数等内容。
第一篇:直线电机的基本原理直线电机是由电力驱动产生直线运动的装置。
它主要由定子和活子构成,其中定子固定在机械结构上,活子则与定子直接相连接并作为可移动部分。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直线电机可分为平面直线电机和圆柱直线电机两种。
平面直线电机主要用于平面直线运动,而圆柱直线电机则用于圆柱直线运动。
第二篇:直线电机的分类直线电机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感应电机、直线同步电机、直线步进电机等。
直线感应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通过交流电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来产生运动。
直线同步电机则是利用电磁场和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来进行直线运动。
直线步进电机则是利用电磁铁和永磁铁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来产生直线运动。
第三篇: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旋转电机类似,都是利用电磁感应或者磁场作用力来产生直线运动。
直线电机通过一个交流电源来产生电磁感应场或者磁场,然后利用电磁感应场或者磁场和永磁场之间的作用力来进行直线运动。
直线电机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或者改变磁场强度来调节。
第四篇:直线电机的应用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调速、低噪音、高效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直线电机通常用于驱动输送带、自动检测设备、机械臂等。
在医疗器械领域,直线电机通常用于驱动高精度位置调整系统、手术机器人等。
第五篇:直线电机的性能参数直线电机的性能参数包括最大力矩、最大速度、加速度、精度等。
最大力矩是指直线电机产生的最大驱动力;最大速度是指直线电机能够达到的最大运动速度;加速度是指直线电机的加速能力;精度是指直线电机能够实现的运动精度。
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
![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fc823303d8ce2f006623a2.png)
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作者:蒋方山出版社:3册opy出版日期:2009年8月开本:16开册数:3册光盘数:0定价:798元优惠价:368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三册第一章多速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绕组多速异步电动机的变极原理第三节用安导调制法设计反向变极绕组第四节用“槽号相位图法”设计反向变极绕组第五节用“槽号相位图法”设计换相变极绕组第六节单绕组三速电动机变极绕组设计第七节双绕组四速电动机变极绕组设计第八节变极绕组磁动势的谐波分析第九节单绕组双速异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第二章锥形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锥形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使用特点第三节额定数据和要求第四节设计分析与计算第五节电磁设计要点第六节锥形算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第七节双速锥形异步电动机的设计第三章潜水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潜水电动机的类型第二节潜水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第三节井用潜水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计算第四节通用潜水电动机设计计算第五节矿用隔爆型潜水电动机设计计算第六节潜水单相异步电动机设计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实心转子与复合转子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第三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参数第四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磁场分析第五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派生结构及性能改进第六节双层转子异步电动机第七节复合转子异步电动机第八节实心转子和复合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计算第五章三相盘式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结构型式和生产工艺第三节三相盘式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尺寸和设计的基本关系式第四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磁路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五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绕组设计第六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损耗和性能计算第六章直线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第三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第四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气隙磁场第五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第六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设计要点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一章特种电机概述第一节特种电机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特种电机的应用第三节特种电机的发展方向第二章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第一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组成与特点第二节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主电路及其工作方式第三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反应第四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公式第五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第六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脉动第七节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位置信号的检测第八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及其实现第九节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第十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十一节基于,- 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第三章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第一节开关磁阻电动机传动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第二节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与性能分析第三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原理.第四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功率变换器第五节开关磁阻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反馈信号检测第六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实现第七节基于./ 单片机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器第八节基于01,.23. ,- 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器第九节开关磁阻发电机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一节步进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二节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特性第三节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器的构成第四节步进电动机的功率驱动电路第五节步进电动机的角度细分控制第六节步进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五章直线电动机第一节直线电动机概述第二节直线感应电动机第三节直线直流电动机第六章盘式电机第一节盘式电机概况第二节盘式直流电机第三节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特点第七章超声波电动机第一节超声波电动机概况第二节超声波电动机的常见结构与分类第三节行波型超声波电动机的运行机理第四节行波型超声波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第一章励磁控制方式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励磁控制方式概述第二节线性多变量综合控制器第三节非线性我变量励梯控制器第四节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第二章励磁系统性能的评价第一节励磁系统的静态特性第二节励磁系统的暂态响应第三章励磁系统的设计第一节励磁系统的控制特性第二节励磁系统的设计第三节励磁系统的规范第四节励磁装置与高次谐波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三相桥式整流线路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三相桥式整流器工作原理第三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四节换相角第五节整流电压平均值第六节整流电压瞬时值第七节元件电流有效值第八节交流电流基波及谐波值第九节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第十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十一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十二节整流外特性曲线第十三节三相桥式逆变线路的工作原理第五章无刷励磁系统设计第一节无刷磁系统的发展第二节无刷励磁机组的结构第三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技术规范第四节无刷励磁系统的组成第五节交流励磁机的电压响应特性牲第六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放特性第七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八节发电机励磁参数的检测及故障报警第六章他励晶闸整流器励磁系统第二节他励晶闸管整硫器励磁系统的物征第三节谐波电流负载对辅助发电面电磁特性的影响第四节他励晶闸管整流器励磁系统参数计算第五节具有离、低压桥式整流器的他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第六节高、低压桥式整流线路参数的计算第七节他励昌闸管整流器励磁系统的暂态过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七章静止晶闸管整流器自励励磁系统第一节概述录第二节自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的特征第三节自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的轴电压第四节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的整定配合第五节励磁变压器的保护方式第八章自动励磁调节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数字控制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数字采样与信号变换第四节控制运算第五节标么值的设定第六节数字式移相触发器第七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线路的外特性第八节数字式励磁系统的描述第九章励磁变压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环氧干式励磁变压器的结构特征第三节环氧干式励磁变压器技术规范第四节励磁变压器的交流阻容保护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十章同步发电机的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灭磁系统性能的评价第三节灭磁系统的特征第四节饱和对灭磁的影响第五节阻尼绕组回路对灭磁的影响第六节灭磁电阻的选择第七节灭磁方式的展望第八节发电机转子回路的过电压保护第九节过电压保护回路的设计原则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的设计与控制第一章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二节常用分析与计算方法第二章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的控制策略第一节起动控制第二节换相控制第三节固定导通角,-. 调速控制第四节变导通角调速控制第五节制动控制第六节正、反转对称控制第三章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电磁设计第一节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主要参数及尺寸与电磁转矩的关系第三节主要尺寸的确定第四节定子绕组设计,第五节设计步骤及实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功率变换器设计- 第一节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的选用原则-第二节功率开关器件的选用及驱动电路设计第三节功率变换器设计方法,第四节低压供电功率变换器设计实例,-第五章开关磁阻电机操作应用实例第一节工矿电机车传动系统第二节高速传动系统-第三节通用传动系统-第四节发电机系统--第六章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系统设计-第一节主要功能-第二节软件结构第一章超声波电机基础第一节超声波基础第二节驻波和行进波第三节瑞利波与弯曲波.第四节机械摩擦第五节压电陶瓷和振动子.,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二章振动方向变换型超声波电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楔子型超声波电机第三节扭转耦合子型超声波电机第三章行进波型超声波电机,第一节波的基本方程式,第二节弦的振动、驻波和行进波第三节行进波参数.第四节行进波的产生及梁的波动方程式第五节梁的振动和椭圆运动的形成第六节回转体上的行进波第七节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设计与试制第四章对称型超声波电机第一节电机结构与驱动原理第二节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分析第三节特点及结论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五章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行原理第三节试验方法及其结果第六章超声波直线电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结构及驱动原理第三节设计方法第四节工作特性和结论第七章超声波悬浮直线电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浮动物体的平衡原理第三节振动源第四节平衡力的数值分析第五节实测与结论第八章超声波电机的应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超声波电机的应用第三节超声波电机技术展望第六篇防爆电机的设计与安全控制系统第一章国际防爆电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国外防爆电动机品种第二节国外防爆电动机企业和市场第三节行业活动第四节防爆电动机研究和发展情况第五节防爆技术水平第六节防爆电动机发展趋势第二章防爆电机结构设计特点第一节火灾与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第二节防爆基本知识第三节隔爆型防爆电机结构设计特点第四节增安型防爆电机设计特点第三章影响防爆电机长周期运行的因素第一节电机运行的现状及问题第二节电机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节电机制造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电机检修拆装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为防爆电机长周期运行而进行改造的几个实例第五章科研及其应用第一节有关爆炸性物质的性质的研究第二节有关防爆电气设备的研究7第三节大型防爆电动机箱体环流引起爆炸事故及其研究8 第六章国际防爆检验研究机构第一节联邦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第二节英国电气设备认证中心第三节挪威电工材料试验所第四节日本产业安全研究所第五节美国保险商试验所第六节美国工厂联研会第七节加拿大标准协会第八节澳大利亚煤矿安全试验和研究站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一章共振式直线电机模型的机电分析第一节双质体振动机械在机电共振状态下的力学分析第二节共振式直线电机初级模型的机电分析第三节共振式直线电机中级模型的机电分析第四节共振式直线电机高级模型的机电分析第二章电机参数的优化设计3第一节多数模接续和多因素递增的优化算法3第二节电机结构参数的计算3第三节电机高级模型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第四节显化参量逐次逼近算法第五节电机优化设计的程序框图第六节实验结果分析第三章共振式直线电机电磁场与电磁力的有限元分析第一节直线电机磁场的数值计算第二节直线电机电磁吸力特性的数值计算第三节实例计算分析第四章忽略铁磁阻时共振式直线电机高级模型的机电分析第一节求解主磁通和磁压降的边值问题第二节求磁通链与电流的关系第三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四节电磁力的分析和推理第五节电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五章共振式直线电机及其变流器的总体功率因数研究第一节直线电机的功率因数分析第二节变流器的视在功率传输比第三节电网侧总体功率因数分析第四节实验结果及结论第一章微特电机的分类与发展趋势第一节微特电机的基本用途第二节微特电机的分类第三节微特电机的基本要求第四节微特电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伺服电动机与伺服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流伺服电动机第三节直流力矩电动机第四节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第五节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第六节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第七节伺服电动机应用举例第三章测速发电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流测速发电机第三节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第四节测速发电机的应用举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自整角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力矩式自整角机第三节控制式自整角机第四节差动式自整角机第五节其它型式的自整角机第六节多台自整角接收机的并联运行第七节自整角机应用举例第五章旋转变压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第三节线性旋转变压器第四节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及其改进措施第五节双通道测角系统与多极旋转变压器第六节感应移相器第七节感应同步器第八节数字式旋转变压器第九节旋转变压器产品的选择与使用第十节旋转变压器的应用举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六章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第四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调速第五节单相串励电动机产生的干扰及其抑制措施第六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应用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三册第一章多速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绕组多速异步电动机的变极原理第三节用安导调制法设计反向变极绕组第四节用“槽号相位图法”设计反向变极绕组第五节用“槽号相位图法”设计换相变极绕组第六节单绕组三速电动机变极绕组设计第七节双绕组四速电动机变极绕组设计第八节变极绕组磁动势的谐波分析第九节单绕组双速异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第二章锥形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锥形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使用特点第三节额定数据和要求第四节设计分析与计算第五节电磁设计要点第六节锥形算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第七节双速锥形异步电动机的设计第三章潜水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潜水电动机的类型第二节潜水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第三节井用潜水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计算第四节通用潜水电动机设计计算第五节矿用隔爆型潜水电动机设计计算第六节潜水单相异步电动机设计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实心转子与复合转子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第三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参数第四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磁场分析第五节实心转子异步电动机的派生结构及性能改进第六节双层转子异步电动机第七节复合转子异步电动机第八节实心转子和复合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计算第五章三相盘式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结构型式和生产工艺第三节三相盘式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尺寸和设计的基本关系式第四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磁路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五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绕组设计第六节盘式异步电动机的参数、损耗和性能计算第六章直线异步电动机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第三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第四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气隙磁场第五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第六节直线异步电动机的设计要点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一章特种电机概述第一节特种电机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特种电机的应用第三节特种电机的发展方向第二章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第一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组成与特点第二节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主电路及其工作方式第三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反应第四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公式第五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第六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脉动第七节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位置信号的检测第八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及其实现第九节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第十节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十一节基于,- 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第三章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第一节开关磁阻电动机传动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第二节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与性能分析第三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原理.第四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功率变换器第五节开关磁阻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反馈信号检测第六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实现第七节基于./ 单片机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器第八节基于01,.23. ,- 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器第九节开关磁阻发电机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一节步进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二节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特性第三节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器的构成第四节步进电动机的功率驱动电路第五节步进电动机的角度细分控制第六节步进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第五章直线电动机第一节直线电动机概述第二节直线感应电动机第三节直线直流电动机第六章盘式电机第一节盘式电机概况第二节盘式直流电机第三节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特点第七章超声波电动机第一节超声波电动机概况第二节超声波电动机的常见结构与分类第三节行波型超声波电动机的运行机理第四节行波型超声波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第一章励磁控制方式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励磁控制方式概述第二节线性多变量综合控制器第三节非线性我变量励梯控制器第四节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第二章励磁系统性能的评价第一节励磁系统的静态特性第二节励磁系统的暂态响应第三章励磁系统的设计第一节励磁系统的控制特性第二节励磁系统的设计第三节励磁系统的规范第四节励磁装置与高次谐波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四章三相桥式整流线路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三相桥式整流器工作原理第三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四节换相角第五节整流电压平均值第六节整流电压瞬时值第七节元件电流有效值第八节交流电流基波及谐波值第九节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第十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十一节第种换相状态第十二节整流外特性曲线第十三节三相桥式逆变线路的工作原理第五章无刷励磁系统设计第一节无刷磁系统的发展第二节无刷励磁机组的结构第三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技术规范第四节无刷励磁系统的组成第五节交流励磁机的电压响应特性牲第六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放特性第七节无刷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八节发电机励磁参数的检测及故障报警第六章他励晶闸整流器励磁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他励晶闸管整硫器励磁系统的物征第三节谐波电流负载对辅助发电面电磁特性的影响第四节他励晶闸管整流器励磁系统参数计算第五节具有离、低压桥式整流器的他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第六节高、低压桥式整流线路参数的计算第七节他励昌闸管整流器励磁系统的暂态过程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七章静止晶闸管整流器自励励磁系统第一节概述录第二节自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的特征第三节自励晶闸管励磁系统的轴电压第四节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的整定配合第五节励磁变压器的保护方式第八章自动励磁调节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数字控制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数字采样与信号变换第四节控制运算第五节标么值的设定第六节数字式移相触发器第七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线路的外特性第八节数字式励磁系统的描述第九章励磁变压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环氧干式励磁变压器的结构特征第三节环氧干式励磁变压器技术规范第四节励磁变压器的交流阻容保护新型电动机设计实用技术手第十章同步发电机的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
维修电机技术手册
![维修电机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f626aefe4733687f21aace.png)
【标准名称】渔船电机修理技术要求 http://219.239.34.169/was40/detail?record=125&channelid=3849【标准号】SC/T 8042—94【标准文件】SC/T 8042—94渔船电机修理技术要求(渔船)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船交直流机的修理、安装、试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渔船及渔业辅助船交、直流电机的修理,其他电机可参照执行。
2 电机修理的一般规定2.1 电机修理前必须对电机做详尽的勘验,以便确定修理的范围及工程量。
2.2 检修电机必须认真填写电机修理记录单(见附录A和B)。
2.3 电机修理时使用的导电、导磁及绝缘材料的规格应类同于原电机制造材料、绝缘材料及油漆涂层应具有防霉性、化学稳定性、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介电强度。
2.4 电机修理后应内外清洁无垢。
铭牌完整。
无油漆覆盖,字迹清晰,各零部件完好无缺。
螺栓、螺母应紧固无松动现象。
转子转动灵活、运转正常无异声。
轴伸径向无偏摆现象。
电刷应接触良好。
位置正确。
电机外壳及端盖应无影响机械强度的裂痕。
2.5 电机绕组更换或电机的出口引线更换后,必须在电机出线端套上永久性的标记。
电机接线应与端子标号一致,各端子的接触应紧密。
电机内部连线不得触及转动部分、转子和刷架的引出线应有完善的固定装置,并牢固无损。
3 电机主要零部件修理技术要求3.1 绕组的修理3.1.1 若确认绕组系外部因素引起的诸如部分灼焦、绝缘破坏、断路、短路,且又易于修理者,可局部包扎、烘潮喷漆。
但每台电机该类故障不得超过一处。
3.1.2 如电机绕组槽内部分绝缘破坏、断路、短路等以及槽外部分故障点每台超过一处,或虽为一处而不易检修者,一律拆除绕组重新绕制。
重新绕制的绕组,其绕线、绕组的绝缘嵌线、接头、烘潮和浸漆技术要求见本标准第5、6项。
3.1.3 对出线头绝缘损坏者,应拆去旧绝缘,换上相应绝缘等级的绝缘材料,烘潮喷漆。
3.1.4 若线圈端头或联接铜排之接合处连接不佳,应重新搪锡。
雷赛电机手册
![雷赛电机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f9f5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7.png)
雷赛电机使用手册一、简介雷赛电机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雷赛电机的使用方法、参数设置、维护保养以及故障排除等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机。
二、设备安装1.安装前应仔细阅读本手册,了解电机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2.根据电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基础,确保电机安装稳固、可靠。
3.连接电机与电源时,应确保电源电压与电机额定电压相符,并采用适当的电缆和开关进行连接。
4.在安装过程中,应遵循电机的旋转方向要求,确保电机正常运转。
三、操作流程1.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机是否正确安装,确保电机周围环境清洁、干燥、无杂物。
2.接通电源后,电机应正常运转,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3.在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以实现所需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
4.操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机电源,并清理现场。
四、参数设置1.电机的主要参数包括电压、电流、转速、功率等,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2.在调整电机参数时,应遵循电机的工作特性和使用要求,避免超载或过载。
3.参数设置完成后,应保存并重启电机,以确保参数生效。
五、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电机的电源线、电缆和插头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2.定期清理电机表面的灰尘和油污,保持电机清洁。
3.检查电机的轴承、齿轮等部件是否磨损严重,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4.在保养过程中,应遵循电机的拆装要求和注意事项,避免损坏电机或造成安全事故。
六、故障排除1.如电机出现异常声响、振动或过热等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
2.根据电机的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如无法排除,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3.在故障排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进一步损坏。
七、安全须知1.使用电机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2.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触电、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进电机驱动器数据手册
![步进电机驱动器数据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615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1.png)
步进电机驱动器数据手册一、引言步进电机驱动器是将电力转换为机械运动的设备。
它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相序来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本手册将介绍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步进电机驱动器。
二、基本原理步进电机驱动器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子技术和机械运动原理的结合。
通过不同的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工作,从而产生一定的步进角度,实现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
步进电机驱动器通常由控制器、电源和步进电机三部分组成。
三、技术参数1. 电源参数- 输入电压范围:一般为220VAC或24VDC- 输出电流范围:根据步进电机的额定电流确定- 电源频率:50Hz/60Hz2. 步进电机参数- 步进角度:通常为1.8度或0.9度- 额定电流:电机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流- 额定电压:电机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静态扭矩:电机静止时的最大扭矩- 最大加速度:电机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3. 控制信号参数- 控制方式:常见的控制方式包括脉冲/方向控制方式和CW/CCW控制方式- 输入电平:通常为TTL电平,高电平为逻辑1,低电平为逻辑0- 输入脉宽:控制脉冲信号的宽度,通常为1微秒以上四、使用方法1. 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首先,将电源正确连接到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电源接口上,保证输入电压和电流范围在规定范围内。
然后,将步进电机正确连接到驱动器的电机接口上,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设置步进电机驱动器参数通过连接电脑或外部控制器,进入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设置界面,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步进电机的相关参数,如步进角度、额定电流、控制方式等。
3. 发送控制指令通过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脉冲信号或方向信号,在步进电机驱动器接收到正确的控制信号后,便能够控制步进电机按照预定的步进角度和速度运动。
4. 监测步进电机运动状态通过监测驱动器的状态指示灯或软件界面,可以实时监测步进电机的运动状态,包括是否工作正常、是否达到预定位置等。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a5c23fee06eff9aef8076e.png)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第一节电机的分类及机械结构电动车用电机按照电机的通电形式来分,可分为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两大类;按照电机总成的机械结构来分,一般分为有齿(电机转速高,需要经过齿轮减速)和无齿(电机扭矩输出不经过任何减速)两大类;对于无刷电机而言,根据电机是否具有位置传感器,又分为有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和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目前市场中以三位置传感器.三相线圈工作模式的无刷电机为主。
工作原理:有刷电机是由碳刷与换向器进行机械换向,无刷电机是靠霍尔元件感应信号由控制器完成电子换向。
高速有刷电机的内部机械结构这种轮毂式电机由内置高速有刷电机芯、减速齿轮组,超越离合器、轮毂端盖等部件组成,高速有刷有齿轮毂式电机属于内轮子电机。
低速有刷电机的内部机械结构这种轮毂式电机由碳刷、换相器、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电机轴、电机端盖、轴承等部件组成,低速有刷无齿轮毂式电机属于外转子电机。
高速无刷电机的内部机械结构这种轮毂式电机由内置高速无刷电机芯、行星摩擦滚子、超越离合器、输出法兰、端盖、轮毂外壳等部件组成,高速无刷有齿轮毂电机属于内转子电机。
低速无刷电机的内部机械结构这种轮毂式电机由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电机轴、电机端盖、轴承等部件组成,低速无刷无齿轮毂式电机属于外转子电机。
第二节电机的连接有刷电机的连接方法有刷电机一般有正负两根引线,红线是电机正极线、黑线是电机负极线,如果将电机正负极线交换接线,只是会使电机反转,一般不会损坏电机。
无刷电机相角的判断:无刷电机有60度相角和120度相角之分,霍尔元件排列顺序(有字一面为正,无字一面为反)为正正正或反反反者是60度相角电机,排列顺序为正反正者为120度相角电机,目前澳柯玛公司所用新大洋无刷电机为60度相角电机,所用裕成无刷电机、东海无刷电机、一佳一无刷电机为120度相角电机。
无刷电机的接线方法:无刷电机的霍尔元件有5根引线,分别是霍尔元件的公共电源正极细红线,公共电源负极细黑线,细黄线、细兰线、细绿线分别为霍尔信号A相、B相、C相信号输出线。
电机控制技术手册
![电机控制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9967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a.png)
电机控制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电机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实现对电机系统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手册旨在介绍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章:电机基础知识2.1 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
根据不同的原理和结构,电机可以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多种类型。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2 电机控制的基本原则电机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实际需求对电机进行启动、停止、调速等操作。
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包括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变频调速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种电机控制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3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机控制系统由电源、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每个组成部分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确保电机能够按照预定要求工作。
本节将逐一介绍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章: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3.1 电动机控制系统电动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
本节将通过具体案例,介绍电动机控制系统在驱动各类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和优势。
3.2 电机控制器的选型与调试电机控制器是电机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选择和调试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控制器,并对其进行调试和优化。
3.3 电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发展,电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节将介绍电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包括自动化装配线、机器人等领域。
第四章: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4.1 变频调速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是当前电机控制技术的主流趋势之一。
本节将介绍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优势,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4.2 无感矢量控制技术无感矢量控制技术是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
本节将介绍无感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电机控制技术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川电机 aasd 伺服电机驱动器 技术手册说明书
![一川电机 aasd 伺服电机驱动器 技术手册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5639e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a.png)
YMPC一川电机V 6.0AASD伺服电机驱动器技术手册台州一川电机有限公司安全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使用本产品,必须遵守下列安全标志,以免伤害人员,损坏设备。
!警告表示错误操作可引发危险,导致轻度或中度人身伤害,损坏设备,甚至引发火灾。
!危险表示错误操作引发危险,导致伤害或死亡。
表示禁止操作。
!!表示必须操作。
产品到达后,进行确认、安装、配线、运行维护、检查时,以下是必须遵守的重要事项:●安装时注意事项:!警告严禁安装在潮湿及会发生腐蚀的环境、有易燃性气体的环境下、可燃物的附近及灰尘、金属粉末较多的环境,否则有可能会发生触电和火灾。
●配线时的注意事项:!警告◢伺服驱动器的接地端子必须接地,否则,可能会发生触电和火灾。
◢严禁把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子U,V,W ,连接至三相电源,否则,可能受伤和引发火灾。
◢严禁把220V驱动器连接至380V电源,否则可以触电和引发火灾。
◢务必将电源端子、电机输出端子拧紧,否则有可能会引发火灾。
●运行时的注意事项:!危险◢在运行中,严禁触摸任何旋转部件,否则可能会受伤。
◢在运行中,严禁触摸电机和驱动器,否则可能会烫伤。
!警告◢在运行前,必须选择好正确的电机型号,否则可能人员受到伤害,损伤设备。
◢在运行前,必须设置好与应用场合相适应的用户参数,否则可能受到伤害,损伤设备。
◢在运行前,确认机械是否可随时紧急停止,否则,可能会受伤。
●保养检查时的注意事项:◢严禁触摸伺服驱动器的内部,否则有可能触电。
◢关闭电源后,在5分钟内,严禁触摸端子,否则,残留的电压可能会导致触电。
◢严禁拆装伺服电机,否则有可能触电。
目录第1章产品检查及安装..................................................................................... - 1 -1.1产品检查............................................................................................................ - 1 -1.2产品铭牌............................................................................................................ - 1 -1.3产品前面板........................................................................................................ - 2 -1.4驱动器技术规格 ................................................................................................ - 3 -1.5伺服电机安装 .................................................................................................... - 4 -1.6 电机旋转方向 ................................................................................................... - 5 -1.7 伺服单元与电机型号适配................................................................................. - 5 -第2章接线 ....................................................................................................... - 8 -2.1系统组成与接线 ................................................................................................ - 8 -2.1.1 220V伺服驱动器接线图 ................................................................................................... - 8 -2.1.2 380V伺服驱动器接线图 ................................................................................................... - 9 -2.1.3接线说明 .......................................................................................................................... - 10 -2.1.4电线规格 .......................................................................................................................... - 10 -2.1.5强电端子说明 .................................................................................................................. - 11 -2.2 CN1通信接口 .................................................................................................. - 12 -2.3 CN2控制接口 .................................................................................................. - 13 -2.4 CN3编码器接口............................................................................................... - 18 -2.5标准接线.......................................................................................................... - 19 -2.5.1位置控制接线图(标准版) ................................................................................................ - 19 -2.5.2速度/转矩控制接线图(标准版) ....................................................................................... - 20 -第3章显示与操作 .......................................................................................... - 21 -3.1面板组成.......................................................................................................... - 21 -3.1.1显示屏与按键(标准版) .................................................................................................... - 21 -3.2模式功换.......................................................................................................... - 22 -3.3监控模式(Dn)操作............................................................................................ - 22 -3.4辅助模式(Fn)操作 ............................................................................................ - 23 -3.5用户参数模式(Pn)操作..................................................................................... - 33 -第4章Pn功能参数........................................................................................ - 34 -4.1 参数设置面板操作.......................................................................................... - 34 -4.2参数一览表...................................................................................................... - 34 -4.2.1系统控制参数 .................................................................................................................. - 34 -4.2.2位置控制参数 .................................................................................................................. - 37 -4.2.3速度控制参数 .................................................................................................................. - 39 -4.2.4转矩控制参数 .................................................................................................................. - 40 -4.2.5扩展控制参数 .................................................................................................................. - 41 -4.3 参数详解......................................................................................................... - 43 -4.3.1系统参数 ........................................................................................................................ - 43 -4.3.2位置控制参数 ................................................................................................................ - 63 -4.3.3速度控制参数 ................................................................................................................ - 70 -4.3.4转矩控制参数 ................................................................................................................ - 76 -4.3.5扩展控制参数 ................................................................................................................ - 81 -4.4端口功能详解 ................................................................................................. - 85 -4.4.1SigIn输入端口功能详解............................................................................................... - 85 -4.4.2 SigOut输出端口功能详解........................................................................................... - 88 -第5章监控参数与操作................................................................................... - 90 -5.1 监控面板操作 ................................................................................................. - 90 -5.2 监控参数一览表.............................................................................................. - 90 -第6章报警及处理 .......................................................................................... - 92 -6.1报警清除操作 .................................................................................................. - 92 -6.2警报内容与对策 .............................................................................................. - 92 -6.3其它故障现象及处理措施................................................................................ - 97 -第7章Modbus串口通信 .............................................................................. - 99 -7.1 Modbus通信简介 ............................................................................................ - 99 -7.1.2 编码含义 ......................................................................................................................... - 99 -7.1.3 数据结构 ......................................................................................................................... - 99 -7.2通信协议结构 ................................................................................................ - 100 -7.3 常用命令码 ................................................................................................... - 102 -7.3.1读多个寄存器 ................................................................................................................ - 102 -7.3.2写单个寄存器 ................................................................................................................ - 103 -7.3.3 诊断 ............................................................................................................................... - 105 -7.3.4 写多个寄存器 ............................................................................................................... - 106 -7.3.5 校验码计算 ................................................................................................................... - 109 -7.3.6 异常码 ........................................................................................................................... - 111 -7.4 伺服参数、状态信息通信地址 ..................................................................... - 112 -第8章运行与调整 ........................................................................................ - 113 -8.1 点动运行....................................................................................................... - 113 -8.2 按键调速运行 ............................................................................................... - 113 -8.3 增益调谐....................................................................................................... - 114 -8.3.1 系统惯量识别 ............................................................................................................... - 115 -8.3.2 自动增益调整 ............................................................................................................... - 117 -8.3.3手动增益调整 ................................................................................................................ - 118 -8.3.4抑制抖动方法 ................................................................................................................ - 119 -第9章伺服单元控制结构与实例.................................................................. - 120 -9.1 位置控制实例 ............................................................................................... - 120 -9.1.1位置控制结构图 ............................................................................................................ - 120 -9.1.2位置控制举例 ................................................................................................................ - 120 -9.2 速度控制实例 ............................................................................................... - 121 -9.2.1速度控制结构图 ............................................................................................................ - 121 -9.2.2速度控制举例 ................................................................................................................ - 121 -9.3转矩控制实例 ................................................................................................ - 121 -9.3.1转矩控制结构图 ............................................................................................................ - 121 -9.3.2转矩控制举例 ................................................................................................................ - 122 -9.4电子齿轮比计算 ............................................................................................ - 122 -9.5电子齿轮比举例 ............................................................................................ - 124 -9.5.1滚珠丝杆 ........................................................................................................................ - 124 -9.5.2圆台 ................................................................................................................................ - 124 -9.5.3皮带+皮带轮 .................................................................................................................. - 125 -第10章绝对式伺服单元的使用 ................................................................... - 126 -10.1绝对数据信息输出方式................................................................................ - 126 -10.2绝对数据信息收发时序................................................................................ - 127 -10.3ABZ脉冲信号分频输出 ................................................................................. - 130 -10.4绝对式编码器的初始化................................................................................ - 131 -10.5绝对式编码器电池的安装 ............................................................................ - 131 -附录 .............................................................................................................. - 132 -附录A 增益切换................................................................................................. - 132 -附录B 控制模式切换.......................................................................................... - 132 -B.1位置/速度控制模式切换.................................................................................................. - 132 -B.2位置/转矩控制模式切换 .................................................................................................. - 133 -B.3速度/转矩控制模式切换 .................................................................................................. - 135 -附录C伺服驱动器工作时序................................................................................ - 135 -C.1电机静止时的ON/OFF动作时序 .................................................................................... - 135 -C.2电机运转时的ON/OFF动作时序 .................................................................................... - 136 -C.3伺服ON时报警的时序 .................................................................................................... - 136 -附录D电磁制动器 .............................................................................................. - 137 -附录E 再生制动电阻.......................................................................................... - 137 -附录F原点回归 .................................................................................................. - 138 -F1.1原点回归运行步骤 ........................................................................................................ - 138 -F1.2原点回归触发时序 ........................................................................................................ - 138 -F1.3原点回归组合模式时序.................................................................................................. - 140 -附录G 内部位置控制 ......................................................................................... - 145 -附录H 定长位移中断 ......................................................................................... - 147 -第1章产品检查及安装- 1 - 1第1章产品检查及安装1.1产品检查本产品在出厂前均做过完整功能测试,为防止产品运送过程中因疏忽导致产品不正常,拆封后请详细检查下列事项:●检查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型号是否与订购的机型相同。
z2直流电动机控制手册
![z2直流电动机控制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6d0d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6.png)
z2直流电动机控制手册标题:Z2直流电动机控制手册一、引言直流电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设备中,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控制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Z2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本手册将详细介绍其基本原理、控制技术和应用场景。
二、基本原理Z2直流电动机由电动机本体和驱动电源两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源提供直流电流,经过电磁感应效应产生力矩,从而驱动电动机转动。
电动机本体由转子、定子、刷子和电枢等部件组成,控制电源则通过控制电压和电流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
三、控制技术1.调速控制Z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和电流来实现。
常用的方法有电阻调速、PWM调速和磁场调速。
电阻调速通过串联外部电阻改变电动机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实现调速。
PWM调速则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控制平均输出电压,实现调速。
磁场调速则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2.转向控制Z2直流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正反极性来实现正转和反转。
控制器需要根据需要调整电源的极性,使电动机正常运转。
3.启动控制启动控制是指在正常运行之前,电动机需要经过启动过程。
常用的启动控制方法有直接启动、变压器启动、降压启动和自耦变压器启动等。
用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启动控制方法。
四、应用场景Z2直流电动机广泛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生产、家庭设备、汽车、船舶和航空航天等。
常见的应用包括:工厂机械设备、电动车辆、电动工具、空调机组、风扇等。
每种应用场景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和环境条件都有所不同,用户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机和控制方法。
五、控制手册的使用注意事项1.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是使用控制手册的前提。
2.在进行调速、转向和启动控制时,注意选用合适的控制电源和控制器,避免电机损坏。
3.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控制,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故障或人身伤害。
4.定期维护和保养电动机,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寿命。
六、结论本手册详细介绍了Z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技术和应用场景。
电机的技术手册
![电机的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85a9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5.png)
电机的技术手册电机的技术手册1:概述1.1 电机的定义及作用1.2 电机的分类1.2.1 直流电机1.2.2 交流电机1.2.3 步进电机1.3 电机的基本原理1.4 电机的应用领域2:直流电机2.1 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 直流电机的特点和性能参数2.2.1 额定转速和额定转矩2.2.2 转速调节方式2.2.3 效率和功率因数2.3 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2.3.1 手动控制2.3.2 自动控制2.4 直流电机的维护与保养2.4.1 清洁与润滑2.4.2 定期检查与维修2.4.3 故障排除与维修常见问题3:交流电机3.1 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2 交流电机的分类3.2.1 感应电动机3.2.2 永磁同步电动机3.2.3 刷碳电动机3.3 交流电机的特点和性能参数3.3.1 转速与转矩关系3.3.2 功率因数和效率3.4 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3.4.1 转速控制3.4.2 转向控制3.5 交流电机的维护与保养3.5.1 清洁与润滑3.5.2 定期检查与维修3.5.3 故障排除与维修常见问题4:步进电机4.1 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2 步进电机的分类4.2.1 增量式步进电机4.2.2 绝对式步进电机4.3 步进电机的特点和性能参数4.4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4.4.1 开环控制4.4.2 闭环控制4.5 步进电机的维护与保养4.5.1 清洁和润滑4.5.2 定期检查与维修4.5.3 故障排除与维修常见问题5:附件附件1:电机连接图附件2:电机技术参数表格附件3:电机维修保养记录表6: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机:根据国家电力法,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
7:全文结束。
福特技术FU6831 11N 三相BLDC PMSM电机控制器数据手册说明书
![福特技术FU6831 11N 三相BLDC PMSM电机控制器数据手册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f5cc47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b.png)
FU6831/11NFortior TechFU6831/11NMCU Embedded and Configurable 3-PhaseBLDC/PMSMMotor ControllerDatasheet目录目录 (2)1系统介绍 (3)1.1 特性 (3)1.2 应用场景 (4)1.3 概述 (4)1.4 系统框图 (5)1.4.1 FU6831N功能框图 (5)1.4.2 FU6811N功能框图 (6)2引脚定义 (7)2.1 FU6831N引脚列表 (7)2.2 FU6831N封装-QFN32 (10)2.3 FU6811N引脚列表 (11)2.4 FU6811N封装-QFN32 (14)3封装信息 (15)3.1 QFN32_4X4 (15)4订购信息 (16)1 系统介绍1.1 特性⏹电源电压:VCC: 5~24V⏹双核:8051内核和ME⏹指令周期大多为1T或2T⏹16Kx8bit Flash ROM、带CRC校验功能、支持程序自烧录和代码保护功能⏹256x8bit IRAM,4Kx8bit XRAM⏹ME:集成低通滤波器(LPF)、比例积分器(PI)、SVPWM/SPWM、FOC模块⏹单周期16*16位乘法器,32 / 32位除法器(16个时钟周期)⏹4级优先级中断、16个中断源⏹GPIO个数:FU6831: 18个GPIOFU6811: 19个GPIO⏹定时器:4个通用带抓捕功能可编程定时器1个加强型高级定时器1个带BLDC电机专用定时器⏹I2C/SPI/UART接口⏹模拟外设:12位ADC,支持突发模式采样,可选择内部VREF、外部VREF、VDD5作参考电压ADC通道数:FU6831 QFN32为6通道FU6811 QFN32为7通道内置VREF参考,可配置3V、4V、4.5V、5V输出内置1/2 VDD5或1/2 VREF参考输出内建1个独立运算放大器内建4路模拟比较器,可配置迟滞电压⏹驱动类型:Gate Driver输出(仅适用于FU6811)3P3N Predriver输出(仅适用于FU6831)⏹电机控制方式支持BLDC 方波(120°、150°)、SVPWM/SPWM、FOC⏹支持HALL (HALL IC)、BEMF位置检测⏹FOC驱动支持单电阻电流采样⏹时钟:内置24MHz±2%精准时钟用于系统时钟⏹Watch-dog⏹两线制FICE协议提供在线仿真功能1.2 应用场景无感/有感的BLDC/PMSM、三相/单相感应电机。
电动机保护断路器手册说明书
![电动机保护断路器手册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2091b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7.png)
電動機保護斷路器MANUAL MOTOR STARTER2021.10 版工廠驗證結構緊湊符合標準安全性M3~MR-32S MR-32R 接觸器電動機orMR-65R2MMS允許操作環境溫度:-25 ~ 55℃允許儲存環境溫度:-50 ~ 80℃海拔高度:安裝地點海拔高度不能超過2000m污染等級:抗污染等級為3,可在IEC60947標準中定義三級污染環境中運行安裝條件:(1). 安裝面與垂直面傾斜角不能超過30°(2). 採用標準導軌安裝(3). 應安裝和使用在無明顯晃動、沖擊及震盪的地方◆◆◆◆◆額定工作電流:0.16~32A(32AF),13~65(65AF)系列號:S -按鈕式(32AF)、R-旋轉式(32/65AF)框架等級:32,65電動機保護斷路器正常工作條件及安裝條件額定工作電流過載脫扣設定範圍磁脫扣電流產品型號In (A)In (A)Id ±20% (A)按鈕式0.160.1-0.161.92MR-32S-0.160.250.16-0.253MR-32S-0.250.40.25-0.44.8MR-32S-0.40.630.4-0.637.56MR-32S-0.6310.63-112MR-32S-11.61-1.619.2MR-32S-1.62.5 1.6-2.530MR-32S-2.54 2.5-448MR-32S-46.34-6.375.6MR-32S-6.3106-10120MR-32S-10149-14168MR-32S-14LTI >2.5~4A100/100100/100100/10080/804~6.3A100/100100/10050/5050/506~10A100/100100/10015/1510/109~14A100/10015/7.58/46/4.513~18A100/10015/7.58/46/4.517~23A50/5015/66/34/320~25A50/5015/66/34/324~32A50/5010/56/34/3自動●IP20100,000100,000允許操作環境溫度-25 ~ 55℃允許儲存環境溫度-50 ~ 80℃MR-65R3PUi (V)690額定耐受衝擊電壓 Uimp (kV)650/60 Hz4MMSMR-AUMR-AM-11MR-AD-0110MR-AD-0101MR-AD-1010MR-AD-10011NO+1NC D2D1URearm RESET060508>>C2C1附件齊全側裝輔助接點組(MR-AN)短路信號接點組(MR-AM)上裝輔助接點組(MR-AE)電壓跳脫裝置(MR-AS)欠電壓跳脫裝置(MR-AU)or MR-32S MR-32R 故障信號接點組(MR-AD)MR-65Roror or or電 動 機 保 護 斷 路器5MMS 應用例圖【範例一】【範例二】ororororAPS-11N S-P ○○N *MEU-11N MPU-11N S-P ○○NML-01NAP-4NAP-2NorAPS-11N S-P ○○NL MEU-11N MPU-11N S-P ○○NLMR-65R-○○WKM-65NLML-01NAP-4NAP-2NWKX-65NL註1.註6MMS特性曲線圖MMS 接線模組名稱MMS+MC 接線模組正逆轉接線模組圖示接線模組型號WKM-18N WKM-38N WKMD-18N WKMD-38N WKM-65NL WKX-18N WKX-38N WKX-65NL MMS 適用型號MR-32S MR-32R MR-65RMR-32S MR-32RMR-65R接觸器適用型號S-P9N S-P9N3S-P9N4S-P12N S-P12N3S-P12N4S-P18N S-P18N3S-P18N4S-P25N S-P25N3S-P32N S-P32N3S-P38N S-P38N3SD-P9N SD-P12N SD-P18N SD-P25N SD-P32N SD-P38N S-P40NL S-P50NL S-P65NLS-P9N S-P9N4S-P12N S-P12N4S-P18N S-P18N4SD-P9N SD-P12N SD-P18NS-P25N S-P32N S-P38N SD-P25N SD-P32N SD-P38NS-P40NL S-P50NL S-P65NL36007200300120060060120301050.5120.20.10.050.010.02144001.201.05504030201234567811.216.8Tripping characteristicMR-65R(倍)X rated current t (s )Multiple of setting value × In (A)Tripping characteristicMR-32S/R1.201.0550403020123456789.614.4(倍)X rated current 36007200300120060060120301050.5120.20.10.050.010.0214400t (s )Multiple of setting value × In (A)65.512.9TEST 1L12L13L25L34L26L3144544.614.3267514MR-32R-Y13.613.6168MMS◆ 側裝輔助接點組重量:0.10kg37.6458749.66618短路信號接點組4587◆ 側裝輔助接點組◆ 電壓/欠電壓跳脫裝置重量:0.10kg 37.6458749.66618◆ 側裝輔助接點組◆ 電壓/欠電壓跳脫裝置重量:0.10kg 37.6458749.66618◆ 短路信號接點組4587短路信號接點組◆ 側裝輔助接點組重量:0.10kg 37.6458749.66618◆ 短路信號接點組4587◆ 故障信號接點組2110.1,000.mms01-8www本公司保留變更修改機種、規格之權利,恕不另行通知。
《电机技术》教学讲义 4.2.3 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和功角特性任务手册
![《电机技术》教学讲义 4.2.3 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和功角特性任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e3b8f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9.png)
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和功角特性【任务要求】1、功率流程图同步发电机的功率流程如图所示,原动机输入机械能,扣除机械损耗、铁耗、附加铜耗即为同步发电机通过气隙磁场从转子传递给定子的电磁功率,再扣除定子铜耗即为从发电机三相绕组端输出的电能。
2、功率平衡方程功率平衡方程为:从转子方向通过气隙合成磁场传递到定子的电磁功率,扣除定子铜损1Cu p 便得到发电机定子端输出的电功率2P ,即1Cuf Fe ΔΩ1M p P )p p p (p P P -=+++-=Cu M 2p P P -=式中,a Cu R mI p 21=,在大型同步发电机中,p Cu 不超过额定功率的1%,因而: ϕcos 2mUI P P M =≈ 任务2:电磁功率通过推导可以得到:1、凸极同步发电机因为对于凸极同步发电机: 可得电磁功率P M :附加电磁功率是由于直轴、交轴磁阻不同引起的,它与励磁无关,故也称磁阻功率。
2、隐极同步发电机由于隐极同步发电机的X d =X q =X t ,所以只有基本电磁功率,即任务3:功角特性sin δmUI cos δmUI P d q M +=sin q qU I X δ=0cos d dE U I X δ-='''2002sin )11(2sin sin cos cos sin MM dq d dq M P P X X U m X UE m X U E mU X U mU P +=-+=-+=δδδδδδ0sin M tE UP mX δ=功角特性:并联于无穷大电网的同步发电机,当电网电压和频率一定、参数(X d ,X q ,X t )为常数、空载电动势E 0不变(即I f 不变)时,P M =f(δ)。
1、隐极(汽轮)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1)电磁功率P M 与δ的正弦函数sin δ成正比;(2)δ在00~900范围内时,随着功角δ增大,电磁功率P M 将增大;(3)δ=900时,电磁功率达到最大;(4)当δ在900~1800范围内时,随着功角δ增大电磁功率P M 将减小; (5)当δ=1800时,电磁功率为零。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1ebf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8.png)
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手册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电动车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的交通工具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即电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包括其原理、特点、优势以及操作维护等内容,以期为用户提供全面而详实的电机知识。
一、澳柯玛电动车电机的原理1.1 电机工作原理澳柯玛电动车电机采用的是直流电机(Brushed DC Motor)的工作原理。
它通过电枢绕组与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电机转动。
该原理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启动转矩大等优点,是目前电动车领域最常用的电机类型之一。
1.2 电机结构组成澳柯玛电动车电机主要由电枢、永磁体、定子以及电刷等部件组成。
其中,电枢是电机的动部,由绕有导线的铜线圈组成;永磁体则是电机的静部,它产生恒定的磁场来与电枢内的电流相互作用;定子则是电机的定子部分,由铁芯和线圈组成,起到固定电枢和永磁体的作用;电刷则用于电枢电流的引导和切换。
二、澳柯玛电动车电机技术特点2.1 高效节能澳柯玛电动车电机采用先进的电机设计和控制技术,能够在保证动力输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2.2 高性能稳定澳柯玛电动车电机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不论在高速运行还是在低速爬坡时,都能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确保电动车的平稳行驶和可靠性能。
2.3 静音环保澳柯玛电动车电机采用了低噪音设计,通过降低电机的振动和噪声,使得电动车行驶更加安静。
同时,电机的无污染排放和低能耗特点也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交通工具的需求。
2.4 智能控制澳柯玛电动车电机具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与车辆其他组件的信息交互和协调控制,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电机参数的调节和监测。
三、澳柯玛电动车电机的优势3.1 高效省电澳柯玛电动车电机在传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方面均具备较高的性能,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能,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说明书H3N技术应用手册第1版-140507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说明书H3N技术应用手册第1版-140507](https://img.taocdn.com/s3/m/50d758f60242a8956aece40f.png)
重要提醒在您准备使用、调试产品之前,请务必阅读下面几项提醒!1、 H3N系列驱动器为三相交流220V供电,严禁将三相380V市电直接接入驱动器。
否则将直接损耗驱动器,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2、请参照说明书,设置正确的电机型号参数PA1,以使驱动器与电机相匹配。
3、 H3N-ED的电机型号代码与其它5款的型号代码不同。
详细请见第7章。
4、当电机高速起停很频繁时,驱动器需要外加制动电阻。
请参照说明书或者联系我们的技术支持,接入合适的外加制动电阻。
5、请正确设置电子齿轮比参数PA12,PA13。
6、请正确设置脉冲指令输入方式参数PA14。
7、参数PA1,PA14,PA35的修改,是断电重新上电后生效。
8、当客户自己制作编码线时,请用双绞屏蔽线,而且编码线的总长度不要超过15m。
9、当客户自己制作控制线(连接CN2)时,需要用屏蔽线,且线长不要超过10m,否则可能发生脉冲丢失现象。
I本应用技术手册提供H3N系列伺服驱动器的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
内容主要包括:伺服驱动器的安装环境和方法及安全检查伺服驱动器所有参数的说明伺服驱动器的控制功能介绍伺服驱动器的试运行操作说明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及排除方法本手册可适用使用者如下:安装及配线人员系统试运行调机人员检查和维护人员在您未阅读本手册之前,请遵循以下几点:应用环境无水气、腐蚀性气体及易燃气体应用环境接地措施良好接线时严禁将三相动力电与伺服驱动器U、V、W直接相连,否则将损坏驱动器通电运行时,请勿接触旋转设备、移动或拆除电缆、拆除驱动器非常感谢您对本产品的支持,请在使用前认真阅读本手册以保证您使用上的正确。
如果您在使用方面依然有问题,请咨询经销商或本公司的客服。
IIIII安全注意事项使用环境◆禁止将本系列产品暴露在有水气、腐蚀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等物质的场合使用,否则会导致触电或火灾。
◆禁止将本产品应用于有阳光直射、粉尘、盐粉及金属粉末较多的场合。
◆禁止将本系列产品应用于有油及药品附着或者滴落的场合。
电机的技术手册
![电机的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80ef9d680203d8ce2f247e.png)
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他励直流电机的启动和反转
4、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
交流电机
1、交流电机的分类
2、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
4、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
5、三相异步电机的制动
6、同步电机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7、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
8、同步电机的启动
控制
1、伺服电机
(1)直流伺服电机
(2)交流伺服电机
2、步进电机
(1)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结构
(2)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分类
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1)无刷直流电动机和(2)有刷直流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进行了互换。其转子为永久磁铁产生气隙磁通:定子为电枢,由多相绕组组成。在结构上,它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类似。无刷直流电动机定子的结构与普通的同步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相同.在铁芯中嵌入多相绕组(三相、四相、五相不等).绕组可接成星形或三角形,并分别与逆变器的各功率管相连,以便进行合理换相。转子多采用钐钴或钕铁硼等高矫顽力、高剩磁密度的稀土料,由于磁极中磁性材料所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式磁极、嵌入式磁极和环形磁极。由于电动机本体为永磁电机,所以习惯上把无刷直流电动机也叫做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控制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电源为直流电压。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普通型直流伺服电机、盘型电枢直流伺服电机、空心杯电枢直流伺服电机和无槽直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原理图
当交流伺服电机的励磁绕组接到励磁电流 上,若控制绕组加上的控制电压
为0V时,所产生的是脉振磁通势,所建立的是脉振磁场,电机无启动转矩;当控制绕组加上德尔控制电压 ><0V,且产生的控制电流与励磁电流的相位不同时,建立起椭圆形旋转磁场,于是产生启动力矩,电机转子转动起来。如果电机参数与一般的单相异步电动机一样,那么当控制信号消失时,电机转速虽会下降些,但仍会继续不断地转动。
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第2版
![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第2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4f32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9.png)
第一节:引言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第2版1.1 介绍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第2版是一本涵盖了电机设计的全面指南,主要涵盖了中小型旋转电机的设计原理、结构、材料、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本手册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还能够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指导,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第二节:中小旋转电机设计原理2.1 电机的基本原理中小旋转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是转换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过程。
它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并通过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转动。
设计者还需考虑电机的功率、效率、转矩、速度和响应特性等因素,以使电机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2.2 电机结构设计中小旋转电机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结构、电磁结构和热传导结构等方面。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和噪音,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第三节: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3.1 电机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电机设计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成本。
常见的电机材料有铜、铝、钢、磁性材料等,而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导电性、磁导率等特性,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3.2 电机制造工艺电机的制造工艺包括了铸造、机加工、绕线、组装、测试等环节。
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和精准度,直接影响电机的质量和性能。
设计者需要全面了解制造工艺的要求,以确保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节:中小旋转电机性能与应用4.1 电机性能测试中小旋转电机的性能测试是验证电机设计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了电机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工作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测试。
4.2 电机的应用领域中小旋转电机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电机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设计者需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和优化。
第五节:总结与展望5.1 总结中小旋转电机设计手册-第2版的深度和广度兼具,全面覆盖了电机设计的各个方面,对提高中小旋转电机的设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GES6620技术手册资料 第8章 维护及故障排除
![GES6620技术手册资料 第8章 维护及故障排除](https://img.taocdn.com/s3/m/e86c0f7f9b6648d7c1c746d2.png)
GES6620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用户手册第八章维护及故障排除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 (136)2 安全守则 (136)2.1安全规则 (136)2.2应急处理指南 (136)2.3对维护人员的要求 (137)3 故障排除 (137)3.1工作方式 (137)3.2报警和故障定位指南 (138)4 维护 (144)4.1概述 (144)4.2每季度一次的维护工作 (145)4.3每年一次的维护工作 (145)1 概述本章针对GES600励磁装置维护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说明,是励磁装置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必读资料。
本文属于通用性的说明书,因为具体工程项目要求不同可能会产生功能的增删和器件编号的不同。
同样,本文内附的图片也是通用图片,与具体工程用图会有局部差异,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2 安全守则2.1 安全规则励磁柜内直接接到励磁变压器副边和发电机转子磁场绕组的部件,如散热器、铜排等,都带有很高的电压,必须以防止意外触电。
如确需在运行中对装置进行电器元件测量,维护人员必须意识到高电压、大电流的危险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工作时须采取下列防范措施:1)工作区域周围设置安全护栏,悬挂标有“高压危险!”的警示牌,禁止随意进出工作区域;2)为防止由于误操作或错误控制等原因将已断开的开关闭合,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采用带钥匙的开关闭锁合闸操作;3)为防止静电放电,严禁用手触摸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尤其是印刷电路板上的CMOS元件,静电放电电压有可能造成元件损坏。
2.2 应急处理指南2.2.1 起火情况工作人员必须知道灭火器和紧急出口的位置,并且要会使用灭火器。
灭火器分卤素灭火剂、二氧化碳或泡沫等几种。
其中CO灭火器专门用于电器设备的灭2火,它对人身没有直接的伤害。
而泡沫灭火器是专门用于非电器设备的灭火,它们不能用于电器设备的灭火,且它会对人身造成直接的伤害。
如果本设备及其相关回路发生火灾,首先应切除励磁系统(在控制室或机旁,如果情况紧急可以使用紧急停机),此后切断系统所有的电源。
ZDJ9电动转辙机技术手册(中文)
![ZDJ9电动转辙机技术手册(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3f5a096f1aff00bed51efa.png)
ZD(J)9型电动转辙机使用说明书ZD(J)9型动转辙机使用说明书1.概述ZD(J)9型电动转辙机可用来转换各种铁路道岔的尖轨、心轨和道岔的外锁闭装置。
ZD(J)9型电动转辙机能满足以下要求:★有速动开关检测尖轨或心轨的终端位置;★转换道岔;★有保持道岔尖轨和心轨在密贴位置的锁闭装置;锁块锁闭铁★道岔在挤岔后有切断表示的功能。
竖顶杆水平顶杆转辙机采用滚珠丝杠减锁闭铁速,具有高效率特点。
电机采用三相交流380V 电源,因此电缆单芯控制距离长,交流电机比直流电机故障少。
接点系统采用铍青铜静接点组和铜钨合金动接点环。
伸出杆件用镀铬防锈,伸出处用聚乙烯堵孔圈和油毛毡防尘圈支承和防尘。
转动和滑动面均用SF2复合材料衬套和衬垫,因此转辙机的维护工作量小。
停电或维护中需要手动转换时,可以转动手动开关轴,切断安全开关的接点后插入手摇把,就可以手动转换转辙机。
为了满足用户在大修改造中节省投资,派生有ZD9型直流系列电动转辙机。
2. 产品结构和动作原理转辙机的外形图见下图,安装尺寸见附图1。
转辙机的结构如下(参见附图2)。
转辙机由底壳1、热涂锌的盖2、电机减速器3、摩擦连接器4。
滚珠丝杠接点组 电机减速器盖动作杆 左右锁闭杆SF2衬垫 推板套及丝杠副 摩擦联接器 端盖方孔套 防护管副5、动作杆6、左右锁闭杆(表示杆)7、接点组8、安全开关组9、挤脱器10和接线端子11等组成。
底壳1电机减速器 3 热涂锌的盖2滚珠丝杠副 5 摩擦连接器4接点组 8 动作杆6挤脱器 10 接线端子11锁闭杆7安全开关组安全开关组9 左右锁闭杆(表示杆)7转辙机的动作原理见附图3。
电机1上装有减速器2,电机的驱动力矩经减速器减速后传动摩擦连接器3,摩擦连接器内两面烧结有铜基摩擦材料的内摩擦片通过花键传动滚珠丝杠副的滚珠丝杠4,将旋转运动转换成为滚珠丝杠母5的直线运动。
在滚珠丝杠母外套有推板套,推动动作杆10上的锁块6,在锁闭铁7的作用下,形成了转辙机的解锁、转换和锁闭动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他励直流电机的启动和反转
4、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
交流电机
1、交流电机的分类
2、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
4、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
5、三相异步电机的制动
6、同步电机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7、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
8、同步电机的启动
控制电机
1、伺服电机
(1)直流伺服电机
(2)交流伺服电机
2、步进电机
(1)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结构
(2)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分类
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1)无刷直流电动机和(2)有刷直流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进行
了互换。
其转子为永久磁铁产生气隙磁通:定子为电枢,由多相绕组组成。
在结构上,它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类似。
无刷直流电动机定子的结构与普通的同步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相同.在铁芯中嵌入多相绕组(三相、四相、五相不等).绕组可接成星形或三角形,并分别与逆变器的各功率管相连,以便进行合理换相。
转子多采用钐钴或钕铁硼等高矫顽力、高剩磁密度的稀土料,由于磁极中磁性材料所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式磁极、嵌入式磁极和环形磁极。
由于电动机本体为永磁电机,所以习惯上把无刷直流电动机也叫做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划分: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
永磁直流电动机划分: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铝镍钴永磁直流电动机。
电磁直流电动机划分: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直流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其间有一定的气隙。
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个带换向器的电枢。
直流电机的定子由机座、主磁极、换向磁极、前后端盖和刷架等部件组成。
其中主磁极是产生直流电机气隙磁场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或带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叠片铁心构成。
直流电机的转子则由电枢、换向器(又称整流子)和转轴等部件构成。
其中电枢由电枢铁心和电枢绕组两部分组成。
电枢铁心由硅钢片叠成,在其外圆处均匀分布着齿槽,电枢绕组则嵌置于这些槽中。
换向器是一种机械整流部件。
由换向片叠成圆筒形后,以金属夹件或塑料成型为一个整体。
各换向片间互相绝缘。
换向器质量对运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将直流电源通过电刷接通电枢绕组,使电枢导体有电流流过。
电机内部有磁场存在。
载流的转子(即电枢)导体将受到电磁力 f 的作用f=Blia (左手定则)。
所有导体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于转子,使转子以n(转/分)旋转,以便拖动机械负载。
他励直流电机
他励直流电机的启动
他励直流电机常用的启动方式:降低电源电压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
他励直流电机的反转
他励直流电机反转的方式: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改变电枢绕组两端电源电压的极性。
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
电枢电路串电阻调速:串电阻越大,机械特性越软、转速越不稳定,低速时串
电阻大,损耗能量也越多,效率变低。
调速范围受负载大小影响,负载大调速范围广,轻载调速范围小。
降低电枢电压调速:降低电枢电压调速,电枢回路必须有可调压的直流电源,电枢回路及励磁回路电阻尽可能小,电压降低转速下降。
弱磁调速:一般直流电动机,为避免磁路过饱和只能弱磁不能强磁。
电枢电压保持额
定值,电枢回路串接电阻减至最小,增加励磁回路电阻Rf ,励磁电流和磁通减小,电动机转速随即升高
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的分类:
1、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机、单相异步电机。
2、交流伺服电机:鼠笼转子伺服电机、非磁性空心杯转子伺服电机
3、交流力矩电机
4、同步电机:永磁式同步电机、磁滞式同步电机、磁阻式同步电机、电磁减速式同步电机。
交流直线电机:同步式直线电机、异步式直线电机。
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定子铁芯槽内,嵌有相差120°电角度的三相绕组。
三相交流电每相也相差120°电角度。
当绕组接通三相电源时,就在绕组中产生一个旋转磁场,以n1的转速旋转,并以全速切割转子,在转子鼠笼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因为鼠笼是闭合的,此电势形成电流,产生磁场,与定子的磁场作用开始旋转、加速。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永远低于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使转子和旋转磁场间有相对运动,从而保证转子的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感生电流,产生转矩。
转速的差异是异步电机运转的必要条件。
在额定情况下,转子转速一般比同步转速低2-5%。
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
三相笼型异步电机的启动:
1、直接启动
2、降压启动:
1、定子串电阻或电抗器的降压启动
2、星三角启动
3、自耦变压器启动
4、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
Y-△启动接线图
延边三角形减压启动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
1、变极调速
2、变频调速
3、变转差率调速
4、调压调速
三相异步电机的制动
1、能耗制动
2、反接制动
3、回馈制动
同步电机的基本类型
按运行方式和功率转化方式分为:发电机、电动机和调相机
按结构形式分:旋转电枢式和旋转磁极式
同步电机的结构
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
1、直接励磁机励磁
2、静止的交流整流励磁系统
3、旋转的交流整流励磁系统
4、三次谐波励磁
同步电机的启动
1、把同步电机的励磁绕组通过一个电阻短接。
启动时励磁绕组开路是很危险的,因为励磁
绕组的匝数很多,定子旋转磁场将在改绕组中感应很高的电压可能击穿励磁绕组的绝缘。
2、将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接通三相交流电源。
这时定子旋转磁场将在阻尼绕组中感应一
电流,此电流与定子旋转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异步电磁转矩,同步电动机便作为异步电动机而启动。
3、当同步电动机的转速达到同步转速的95%左右时,将励磁绕组与直流电源接通给与直流
励磁。
这时转子上增加了一个频率很低的交流转矩,转子磁场与定子磁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便能把转子拉住,使它跟着定子旋转磁场以同步转速旋转,即所谓牵入同步。
控制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电源为直流电压。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普通型直流伺服电机、盘型电枢直流伺服电机、空心杯电枢直流伺服电机和无槽直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原理图
当交流伺服电机的励磁绕组接到励磁电流上,若控制绕组加上的控制电压
为0V时,所产生的是脉振磁通势,所建立的是脉振磁场,电机无启动转矩;当控制绕组加上德尔控制电压><0V,且产生的控制电流与励磁电流的相位不同时,建立起椭圆形旋转磁场,于是产生启动力矩,电机转子转动起来。
如果电机参数与一般的单相异步电动机一样,那么当控制信号消失时,电机转速虽会下降些,但仍会继续不断地转动。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
交流伺服电机不仅需要控制启动和停止,而且需要控制转速和转向
1、幅值控制
2、相位控制
3、幅相控制
步进电机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
结构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结构示意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A 相通电,A 方向的磁通经转子形成闭合回路。
若转子和磁场轴线方向原有一定角度,则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子被磁化,吸引转子,使转子的位置力图使通电相磁路的磁阻最小,
使转、定子的齿对齐停止转动。
A 相通电使转子1、3齿和AA' 对齐。
同理,B相通电,转子2、4齿和B相轴线对齐,相对A相通电位置转30
最后,C相通电,转子1、3齿和C相轴线对齐,相对B相通电比较,转子再次转动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