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绿地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分类规划_绿地分类标准

分类规划_绿地分类标准

分类规划绿地分类标准:按照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依次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

1、公共绿地1.1、规划原则:(1)在普遍绿化基础上重点建设居住绿地;(2)公园类型尽量全面,布置新型、具有时代特色;(3)居住绿地与乡镇绿地结合;(4)突出沿街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的景观特色;(5)大、中、小绿地形成体系,并以中、小型绿地为主。

1.2、各类绿地的规划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5大类。

(1)专类公园:利用其已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多种组景和造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其园林植物种类,布置相应的设施,即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创建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技术性、阶段性、持续性、安全性等特征。

体现城镇特色,四季有景,让游人有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自然流畅的舒心体验。

区域性公园的绿地率≥75%。

规划区域性公园有一处,即植物园,总面积约为0.69平方公里。

(2)滨河公园:利用现有的东湖水系,规划改造其现有景观布局,使之成为两院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河景观公园。

各景区通过对坡地、水面、驳岸、植被、建筑、小品及娱乐设施的有机配置形成既有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现自然山水、人们活动的自然、人文景观。

园内建筑应以一层为主,采用现代风格,造型新颖别致,富于动感,色彩明快。

滨河绿地结合河流,充分利用其狭长地形,因地制宜,采取自然布局方式,沿河设置休闲、观赏设施,通过亭、榭、廊、座椅等小品的点缀,突出山水及环境的自然风貌、四季物象,形成临水风光带,滨河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易采用传统形式,应端庄、古朴、大方,与其环境相协调并融为一体,为沿河风光带添光加彩。

园区绿化应不小于75%。

规划面积约0.23平方公里。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绿地的规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绿地分类标准。

本文将从绿地的功能、类型和管理等方面,探讨绿地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绿地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功能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生态保育型绿地、休闲娱乐型绿地、交通绿地、文化教育型绿地等。

生态保育型绿地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休闲娱乐型绿地则是供市民进行休闲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如公园、游乐场等。

交通绿地则是指位于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文化教育型绿地则是为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传承历史文化,如广场、纪念园等。

因此,根据绿地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其次,绿地的分类也可以根据其类型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园、绿化带、广场、街心花园等。

公园是城市中常见的绿地类型,它们通常拥有较大的面积,内设有各种设施和植被,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化带则是指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地带,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

广场是城市中的交通枢纽,也是人们集会、活动的场所,因此也属于绿地的一种类型。

街心花园则是指分布在城市街道中心的小型花园,起到点缀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

因此,根据绿地的类型特点,也可以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最后,绿地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管理方式来划分。

根据绿地的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社区绿地等。

公共绿地是指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绿地,对市民开放。

私人绿地则是指由企业、个人负责管理的绿地,一般不对外开放。

社区绿地则是指位于社区内的小型绿地,由社区居民共同管理和维护。

因此,根据绿地的管理方式,也可以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分类标准绿地,是城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规划和建设意义。

为了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绿地分类标准是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绿地定义:绿地是指以植物覆盖和适当的功能设施为主的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功能。

绿地可以分为公共绿地、私人绿地以及其他特有绿地,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供广大市民共同享用的建筑空间,私人绿地是指独占的建筑空间,其他特有绿地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建筑空间。

二、绿地分类标准:1、公共绿地:主要指城市街道、公园、体育场馆、公共游乐场等公共建筑空间。

2、私人绿地:指私人建筑空间,如住宅小区、居民楼、别墅等。

3、其他特有绿地:指山地运动场、草场、耕地、除公共绿地外的其他建筑空间等。

三、绿地功能:1、环境保护:绿地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化学污染和改善城市的气象条件,维持城市水土的平衡,净化城市空气和水体等。

2、生态功能:绿地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提供美化景观,可以承载一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气质。

3、社会功能:绿地可以为社会提供居住、休闲、文化等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四、绿地管理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原则,为不同的绿地指定不同的管理行为。

2、坚持把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绿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美观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绿地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科学规划绿地内部布局,促进绿地功能地层式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4、及时更新绿地管理方法,以应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求。

五、绿地建设落实措施:1、加强绿地资源开发利用,按照规划设计,安排绿化带、绿地系统、景观系统等,加强绿地环境改善。

2、加强绿地服务功能开发,构建全城游园休闲系统,完善社会社区管理机制,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

3、加强绿地文化建设,遵循“绿色、绿地”理念,在建设中弘扬绿地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四、总结:绿地是城乡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分类标准对于统一绿地的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8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8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8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制定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8,以便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

一、功能性分类。

1. 生态保育型绿地。

生态保育型绿地主要用于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

这类绿地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2. 生态修复型绿地。

生态修复型绿地用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城市中的湿地修复区、水体治理区等都属于生态修复型绿地。

3. 生态景观型绿地。

生态景观型绿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兼顾生态功能的绿地。

这类绿地包括公园、景观林地、湿地公园等。

4. 生态农业型绿地。

生态农业型绿地是指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绿地,包括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等。

二、形态特征分类。

1.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等需求而设置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景观带等。

2. 居住绿地。

居住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社交交流等场所的绿地,包括小区绿地、庭院绿地、居民休闲广场等。

3.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用于城市农业、园林绿化、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的绿地,包括农田、果园、菜园、水产养殖基地等。

4. 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是指用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地,包括湿地、水源涵养地、生态廊道等。

三、管理分类。

1. 直接管理绿地。

直接管理绿地是指由城市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和维护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景观带等。

2. 委托管理绿地。

委托管理绿地是指由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承担管理和维护责任的绿地,包括一些特殊功能的绿地,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3. 自管自养绿地。

自管自养绿地是指由居民自发组织管理和维护的绿地,包括小区绿地、庭院绿地等。

四、绿地规模分类。

1. 大型绿地。

大型绿地是指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较为完善、服务范围较广的绿地,通常包括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绿地功能和绿地规模两个方面,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以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绿地功能分类绿地不仅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气候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多种功能,如生态服务、休闲娱乐等。

从绿地功能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是指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

生态绿地的建设有益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绿地可以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河湖公园等。

2. 休闲娱乐绿地休闲娱乐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绿地。

休闲娱乐绿地可以分为游乐场、运动场、公园等。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类型,合理规划休闲娱乐绿地。

3. 文化教育绿地文化教育绿地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的绿地。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市民需求,从而形成体现文化内涵的特色绿地。

文化教育绿地可以分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4. 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指在城市周边或郊区建立的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

这种绿地可以带来城乡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绿地规模分类绿地规模是指绿地面积的大小。

从绿地规模的角度,城市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大型公园大型公园通常面积较大,具有多种功能。

大型公园可以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也可以提供多种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

这种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市民的需求,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2. 社区公园社区公园通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绿地建设必须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功能和设施,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街头绿地街头绿地通常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路中央建立的绿地带。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1. 引言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城市绿地的分类和管理,准确评估绿地的功能和效益,制定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2. 定义和分类要素2.1 绿地定义绿地是指城市中的陆地、水域和建筑物上的自然或人工植被覆盖区域,包括公园、广场、湖泊、绿化带等。

2.2 绿地分类要素2.2.1 功能性分类按照绿地的功能特点,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公共休闲绿地、生态保护绿地、文化历史绿地、体育运动绿地、教育科研绿地、交通绿地等。

2.2.2 区位分类按照绿地所在的区位特点,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城市中心绿地、城市边缘绿地、城市周边绿地等。

2.2.3 面积规模分类按照绿地的面积规模,将绿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大型城市公园、中型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广场等。

3. 绿地分类标准细化3.1 公共休闲绿地3.1.1 公园3.1.1.1 大型城市公园面积大于500公顷,设有多功能运动场、游乐设施、休闲设施等。

3.1.1.2 中型城市公园面积在100-500公顷之间,设有运动场、游乐设施、休闲设施等。

3.1.1.3 社区公园面积在10-100公顷之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1.2 广场3.1.2.1 城市中心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重要的公共空间,通常有文化活动和商业聚集等。

3.1.2.2 街头广场位于道路两旁或交叉口,为市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3.2 生态保护绿地3.2.1 自然保护区3.2.1.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主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3.2.1.2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之间,根据地方需要设置的自然保护区。

3.2.2 水域保护区3.2.2.1 湖泊保护区主要保护湖泊生态系统,限制开发和破坏行为。

3.2.2.2 河流保护区主要保护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限制排污和建设活动。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今天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85-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

原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绿地分类;3.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绿地大类;2.调整公园绿地的中类和小类;3.调整附属绿地中类;4.调整其他绿地的名称并增加中类内容;5.调整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6.对相关条文进行补充修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B座22层,邮政编码:100083)。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宜兴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徐波郭竹梅刘冬梅赵锋李金路贾俊李梅丹孙鸿洁佟跃程鹏李悦何旭宋洁郭倩梁治宇于一丁涂胜杰傅徽楠本标准主要审査人员:张树林王磐岩张菁朱祥明张晓军路林丘荣吴雪萍赵鹏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3.0.l计算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人口数据和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口统计口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统一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便于管理和规划,制定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17,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资源。

一、绿地功能分类。

1. 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绿地是指具有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景观等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生态农业园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2. 休闲功能。

休闲功能绿地是指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文化活动等的绿地,主要包括公园、游憩林地、运动场所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绿地是指城市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活动所利用的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农田、果园、菜园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城市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绿色食品,促进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绿地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表演、文化展示等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文化广场、纪念园、文化遗址等。

这些绿地主要用于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城市文化繁荣。

二、绿地等级分类。

1. 主城区绿地。

主城区绿地是指城市主城区内的绿地,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街心花园等。

这些绿地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城市的重要绿色空间。

2. 副城区绿地。

副城区绿地是指城市副城区内的绿地,主要包括郊野公园、休闲广场、社区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城市扩展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城市的重要补充绿色空间。

3. 县城绿地。

县城绿地是指县城内的绿地,主要包括县城公园、文化广场、河岸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县城发展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县城的重要绿色空间。

4. 乡村绿地。

乡村绿地是指乡村内的绿地,主要包括田园风光、乡村公园、村庄绿地等。

这些绿地在乡村建设中起着绿化和休闲功能,是乡村的重要绿色空间。

三、绿地管理分类。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
规划需求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促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理念与目标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传承文化。
规划目标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 地系统网络,提高绿地率和绿化 覆盖率,打造宜居宜游的绿色城 市。
分类标准应用及布局结构规划
分类标准
采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 类。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及设计规范
$number {01}
目 录
• 城市绿地系统概述 • 分类标准 • 设计规范 • 实例分析: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设计案例 • 挑战与对策:当前城市绿地系统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01
城市绿地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 量和质量的绿地,通过科学合理的规 划布局,形成的具有生态、景观、游 憩等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
绿地品质提升途径探讨
加强养护管理,确保绿地植物茁 壮成长、设施完好无损,提升绿 地整体品质。
提升途径
05
04
03
02
01
引入文化元素,将城市历史、文 化融入绿地设计,丰富绿地的文 化内涵。
精细化设计,注重绿地的景观效 果和生态功能,打造高品质绿地 空间。
问题:部分城市绿地设计粗糙、 养护不到位,导致绿地品质低下 ,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审美 和游憩需求。
创新发展,构建多元化绿地系统格局
问题:传统绿地系统规划理 念落后、缺乏创新,难以满 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创新发展策略
引入生态理念,运用生态学 原理指导绿地系统规划,构 建生态型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是绿地系统规 划的基础,有助于规范和指导城 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绿地的定义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 种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 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 供休闲游憩空间、传承历史文化等多 重功能。
PART 02
分类
公园绿地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 园和街旁绿地等。
防护绿地
定义
分类
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 离、安全、防灾等特殊要求而设置的 绿化用地。
防护绿地可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 护绿地、生态廊道等。
特点
防护绿地具有生态防护、卫生隔离、 景观形象等多重功能,对保护城市环 境、保障居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的 持续发展。
PART 05
案例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案例一:某市公园绿地的规划与实施
规划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增加,公园绿地成为城市居民 重要的休闲场所。
规划目标
广场绿地
定义
广场绿地是指在城市中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用于 市民集散、休息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地面。
特点
广场绿地具有集散空间、景观形象和文化承载等 多重功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
分类
广场绿地可分为集散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 等。
PART 03
绿地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的修订根据XXX《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本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绿地分类和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调整绿地大类、公园绿地的中类和小类、附属绿地中类、其他绿地的名称并增加中类内容,以及对相关条文进行补充修改。

本标准由XXX负责管理,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XXX负责。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XXX。

参编单位包括XXX、XXX、XXX、XXX、XXX和XXX。

总则为了统一城市绿地的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便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等工作。

除执行本标准外,绿地分类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绿地分类应遵循《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2011,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和广场用地,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

绿地应按照其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进行分类。

绿地类别应使用英文字母或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并符合表2.0.4-1和表2.0.4-2的规定。

表2.0.4-1为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类和代码,其中大类为G1,中类包括G11、G12、G13,小类包括G131、G132、G133、G134、G135和G139.这些绿地包括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等多种功能的公园绿地和应急避险等功能绿地,以及动物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不同类型的绿地。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还有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如儿童公园、体育健身公园、滨水公园、纪念性公园、雕塑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

这些绿地除了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外,还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或等于65%的游园和带状游园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2m的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依据规模和面积划分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依据规模和面积划分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依据规模和面积划分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依据是绿地的规模和面积。

根据不同的大小,城市绿地可以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这些绿地在城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

1. 小型绿地小型绿地通常指的是面积较小的城市公园、社区绿地、游憩空间等。

它们往往位于居民区或商业区中心,距离居民较近,便于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

小型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百到一千平方米之间。

小型绿地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凉亭、休闲椅等,并且要注重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2. 中型绿地中型绿地一般指的是位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园、景观绿地等。

它们的面积较小型绿地要大一些,通常在一千到一万平方米之间。

中型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中型绿地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景观效果、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在中型绿地中,可以设置人工湖泊、花坛、草坪、步行道等,为居民提供舒适、美丽的环境。

3. 大型绿地大型绿地是城市中面积最大的绿地。

它们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近郊地区,面积通常超过一万平方米。

大型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提供野外活动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等。

大型绿地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这些绿地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

总之,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绿地的规模和面积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绿地。

不同规模的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且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来说,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是对城市绿地进行规模划分的一种方法,旨在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绿地管理。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绿地的需求和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划分的依据和应用。

一、大型绿地大型绿地是指占地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占地面积广阔:大型绿地的面积一般较大,可以达到几十公顷或者更大。

这使得大型绿地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集体或个体需求。

2. 多样化功能:大型绿地通常设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公园、游乐场、运动场等。

这样的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娱乐、运动、休闲等多种活动方式。

3. 生态保护:大型绿地通常拥有丰富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绿地也是鸟类、昆虫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着积极作用。

大型绿地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绿地面积、功能设置、生态价值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型绿地往往作为城市的“绿肺”存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

二、中型绿地中型绿地是介于大型和小型绿地之间的一种绿地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 面积适中:中型绿地面积一般介于几百至几千平方米之间。

相较于大型绿地,中型绿地的面积较小,但也能提供一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2. 宜居环境:中型绿地通常位于居住区附近,为居民提供临近的自然环境。

这些绿地通常布局合理,景观美观,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3. 社交互动:中型绿地常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草坪、广场、户外健身设备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

这些绿地可以成为居民举办社区活动、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划分中型绿地的依据主要包括面积、功能和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等因素。

中型绿地在城市中起到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小型绿地小型绿地是城市绿地中面积最小的一类,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 面积较小:小型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十至几百平方米之间。

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一、总则1.0.1 为统一全国城市绿地(以下简称为“绿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以下简称为“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 2 本标准适用于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等工作。

1.0.3 绿地分类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城市绿地分类2.0.1 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

2.0.2绿地分类应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2.0.3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

2.0.4绿地具体分类应符合表2.0.4的规定。

表2.0.4 绿地分类三、城市绿地计算原则与方法3.0.1 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0.2 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3.0.3 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3.0.4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glm=Ag1/Np (3.0.4-1)式中Agl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Agl——公园绿地面积(㎡);Np——城市人口数量(人)。

Agm=( Ag1+Ag2+Ag3+Ag4)/Np (3.0.4-2)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Ag2——生产绿地面积(㎡);Ag3——防护绿地面积(㎡);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λg=[( Ag1+Ag2+Ag3+Ag4)/Ac]×100%(3.0.4-3)式中λg——绿地率(%);Ag1——公园绿地面积(㎡);Ag2——生产绿地面积(㎡);Ag3——防护绿地面积(㎡);Ag4——附属绿地面积(㎡);Ac——城市的用地面积(㎡);3.0.5 绿地的数据统计应按表3.0.5的格式汇总。

绿地系统分类

绿地系统分类

绿地系统分类
绿地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如下:
1. 功能分类: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可以将绿地系统分为生态功能绿地、社会功能绿地和经济功能绿地等。

生态功能绿地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和提供生物多样性;社会功能绿地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社会需求;经济功能绿地主要用于农业、林业、旅游等经济活动。

2. 空间分类:根据绿地的所在位置和空间组织,可以将绿地系统分为城市绿地系统、郊区绿地系统和农村绿地系统等。

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公园、广场、绿道等城市内的绿地;郊区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公园、野外公园等;农村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农田、林地、湿地等农村地区的绿地。

3. 组成要素分类:根据绿地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将绿地系统分为植被绿地系统和水体绿地系统等。

植被绿地系统主要由植物和土壤组成,包括森林、草地、花坛等;水体绿地系统主要由水体和周围环境组成,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

4. 规模分类:根据绿地系统的规模,可以将绿地系统分为大型绿地系统、中型绿地系统和小型绿地系统等。

大型绿地系统一般为城市的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中型绿地系统一般为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小型绿地系统一般为小区花园、学校操场等。

总之,绿地系统的分类可以根据功能、空间、组成要素和规模
等不同的标准进行。

不同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绿地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目标。

中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详细版)

中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详细版)
本标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各地区主要城市的绿地现状和规划特点,以及 城市建设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需要,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以绿地的功能和 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由于同一块绿地同时可以具备游憩、生态、景观、防灾等多种功 能,因此,在分类时以其主要功能为依据。
与绿地相关的现行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 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公园设计规范》CJJ 48、
4)有利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 世界各国的绿地分类及绿地规划建设指标因国情不同而各异,但我国目前使用的“公
共绿地”与其他国家相对于非公有绿地的“公共绿地”缺乏可比性。 为此,本标准不再使用“公共绿地”,而用“公园绿地”替代。 (2)关于“公园绿地”名称的说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
准确,又使绿地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其次,国家现行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 中提出的公园类型基本上与《城市用
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中“公共绿地”的内容相吻合,只是所用名称有所 不同,如将“街头绿地”表述为“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使 用“公园绿地”既可以涵盖“公共绿地”的内容,又与相关标准、规范具有协调性。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已为人们 所认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所以各个城市的绿地分 类差别较大,有些即使是同类绿地,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和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绿 地分类及统计口径的不规范,导致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缺少协调关系,使城 市之间的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缺乏可比性,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影 响到绿地的建设与管理。从绿地建设实践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制订全 国统一的绿地分类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农业与农田保护区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农业与农田保护区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农业与农田保护区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多种功能。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制定一套科学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并进一步讨论城市农业与农田保护区在城市绿地中的作用与保护措施。

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如功能、空间利用等。

以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公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而设计的绿色空间。

它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大型广场以及各类公共绿地设施等。

公共绿地应满足人们休闲、健身、游玩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2.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是为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置的绿色空间。

它包括城市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绿地应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等。

3. 文化绿地文化绿地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而建设的绿色空间。

它包括文化广场、纪念园等。

文化绿地应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并提供文化交流与教育活动。

4. 农业绿地农业绿地是为了促进城市农业发展而设置的绿色空间。

它包括城市农田、农业公园等。

农业绿地应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农田资源,提倡绿色农业生产,提供农业观光和教育功能。

二、城市农业与农田保护区城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保障城市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护城市农田资源,建立农田保护区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保护农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

因此,建立农田保护区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农田保护区应根据土地质量、农业生产特点、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划分和管理。

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应优先保留农田用途,限制非农业建设的开发,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农田保护区还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如农业技术培训、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宽、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城市道路、 城墙、水滨等, 有一定游憩设施 的狭长形绿地
G15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 之外,相对独立成片 的绿地,包括街道广 场绿地、小型沿街绿 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 于等于65%
9/26/2016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3.0.1 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 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0.2 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 地只应计算一次。
项重要指标。
将“公共绿地”改称“公园绿地”主要出于以下考 虑:
1)突出绿地的主要功能。

“公共绿地”从字面上看强调的是公共 性,而“公园绿地”则直接体现的是这类 绿地的功能性。
• “公园绿地” ,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 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并非 “公园”和“绿地”的叠加。
9/26/2016
• 1、 公共绿地 • ( 1)在我国的园林绿地中,一般建筑物、构筑物占全园 用地1—7%,道路广场3—5%。但由于各类园林绿地情况复 杂,为简化计算,可按总用地的100%计算面积。 • ( 2)园林绿地范围内的水面,不论面积大小,如不属于 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而又起公共绿地游憩作用,应作公 园面积计。
9/26/2016
9/26/2016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
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 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 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 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 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 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 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 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 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 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
9/26/2016
G122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3-0.5km
9/26/2016
G13专类公园
适用范围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1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 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
G132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 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 设施的绿地
3.0.3 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 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9/26/2016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Ag1m=Agl/Np (3.0.4-1) 式中 Ag1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9/26/2016
λg=[(Ag1+Ag2+Ag3+Ag4)/Ac]×100% 式中 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 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
9/26/2016
总则
9/26/2016
几项绿地指标计算方法
1、 城市道路绿化 (1) 1997年国家道路绿化规范 园林景观路 绿地率≥40% 红线宽度>50米 绿地率≥30% 红线宽度40-50米 绿地率≥25% 红线宽度<40米 绿地率≥20% 2、200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成区相关指标 绿化覆盖率(%) ≥45 人均公共绿地(m2) ≥12 绿化率 ≥38
9/26/2016
• 2、 居住绿地 • 新建居住区绿地率 > 30% • 旧区改造绿地率 > 25% •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 > 1.5m2/人 • • • • 3、 专用绿地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商业中心 >20% 机关、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文化娱乐场所>35% 生产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厂>30%(且必须建宽度>50m的防护 林带
9/26/2016
G13专类公园
G133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 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 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9/26/2016
G13专类公园
G136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 的绿地。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
G137其他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
9/26/2016
G14 带状公园
Agm=(Ag1+Ag2+Ag3+Ag4)/Np 式中 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 —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9/26/2016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9/26/2016
• 1、 城市绿化覆盖率计算 • 绿化覆盖面积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 按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 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 2、 苗圃用地估算 • 苗圃面积=育苗生产面积+非生产面积(辅助生产面积)
9/26/2016
• • • • • • • • • •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 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9/26/2016
G12社区公园
适用范围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 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地。服务半径:0.5-1.0km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
9/26/2016
城市绿地分类 公园绿地
G5 其他绿地
G1 公园绿地
绿地分类
G4 附属绿地 G2 生产绿地
G3 防护绿地
9/26/2016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的概念
公园绿地的内容
公园绿地的计算指标
公园绿地
G11 综合公园
G1 公园 绿地
G12 社区公园 G13 专类公园 G14 带状公园 G15 街旁绿地
9/26/2016
G11 综合公园
适用范围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 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G111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 善的绿地。
G112区域性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