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方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方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 理解《长恨歌》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分析和解读《长恨歌》的主题和意义;- 掌握《长恨歌》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长恨歌》- 引导学生阅读《长恨歌》的原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研究重要的人物角色,并对其进行角色分析;- 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解读《长恨歌》-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和意义,包括对爱情、忠诚、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探讨;- 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多重含义;- 分析《长恨歌》对历史和现实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3. 词汇和表达研究- 教授《长恨歌》中常用的高级词汇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 指导学生运用词汇和表达进行写作练,提升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文学鉴赏和创作- 研究《长恨歌》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配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定期组织测评,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资源-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资料;-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课外阅读材料和辅助教材;- 诗歌写作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课后作业和写作练;- 期中和期末测评。
六、教学计划时间安排:10周,每周两课时具体安排:...(在此填写具体的每周教学计划)七、教学反思(在此填写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意见)以上就是《长恨歌》教学方案设计完美版的内容。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教案8篇
长恨歌教案8篇高二语文课文《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篇,这篇课文的教案如何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长恨歌教案相关内容,小编精心整理了8篇长恨歌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篇一一。
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
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三。
作者。
作品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音读、情读、研读、品读;讨论,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2.课前导学案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你对《长恨歌》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抒情文字,一幅图画,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等。
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要完成这个题,得先看诗,读诗,品诗。
看诗,读诗,品诗,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整体感知的过程。
把学生直接引导到作品的面前,用他们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也一定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品读。
二、导入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这两首诗流传甚广。
一千多年后,它们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们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唯有这绵绵“长恨”,才是真正的永远。
三、朗读感悟。
1.听多媒体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跟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我们要求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现在就请大家秀秀自己的风采。
有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有同学展现了他自创的画作,有同学来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有同学自编自唱了一首歌。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感受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朗读法:通过自由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把握文本的主题。
问答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包含背景介绍、文本解读、课堂互动等环节的PPT课件。
配乐朗读:根据诗歌情感基调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吗?它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引出唐代文化背景和《长恨歌》的主题。
教师介绍:《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它以女性视角展开叙述,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这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诗歌的主题是关于什么的?你们对这首诗歌有哪些问题或疑惑?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题和问题。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讲解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开头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一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教师讲解第二段至第七段,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命运转折。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讲解第八段至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恨”与“爱”的主题及相互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主题。
教师总结:《长恨歌》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爱情诗歌,它通过女性视角展开叙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高中语文《长恨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长恨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教学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感情。
2.通过学习《长恨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了解杨贵妃的生平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难点】1.学习《长恨歌》中的诗词意象和感情表达。
2.分析《长恨歌》诗词中的爱情故事,理解杨贵妃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有关唐代文学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诗词《春望》中的意象和主题。
二、学习核心内容(40分钟)1.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简要讲解杨贵妃的生平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分段学习《长恨歌》。
教师先朗读一段诗词,然后学生根据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感情表达。
逐段学习后,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了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3.学生朗读《长恨歌》中的精彩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拓展延伸(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形象,理解她的美丽、聪明和才华。
2.学生根据所学与《长恨歌》中其中一段诗词进行联想或写一封信给杨贵妃。
3.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提升(15分钟)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和联想作品。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读后感和联想作品,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长恨歌》是一首描绘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优秀叙事诗,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诗词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等形式,扩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体裁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与思考。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领悟。
4、使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的重点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优美、用典巧妙等。
2、教学难点(1)探讨诗歌的主题,思考爱情与政治、历史的关系。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长恨歌》这首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2)讲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3、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诗歌内容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重点分析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的奢华生活、马嵬坡之变以及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5、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爱情、政治、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2022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2022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倾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心情,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倾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1、观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细致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日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据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到处闻》。
其次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1、《渔阳鼙鼓动地来》倾听初感音乐:带问题观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危机的关头,统治者却依旧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心情。
《长恨歌》教育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育设计完美版介绍《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长诗,以叙述武则天一生的故事为主线,形象地描绘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本教育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长恨歌》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历史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长恨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理解唐朝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文学兴趣。
教学内容1. 诵读《长恨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熟悉《长恨歌》的内容和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文本解析:教师通过对《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3. 唐朝历史背景介绍:学生通过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能更好地理解《长恨歌》中的情节和人物。
4.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根据《长恨歌》中的情节或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5. 欣赏唐代诗词:在研究《长恨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或朗诵其他唐代的优秀诗词作品,提高对唐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研究《长恨歌》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文本分析、课外阅读、作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作品展示,展现个人才华和创造力。
4. 视听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唐代文化的相关影片、音乐等,增加趣味性和感染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诵读作业、文本分析作业和创作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资源1. 《长恨歌》的文本教材;2. 唐代文化相关的影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3. 动手制作唐朝文化展板、海报等教具。
结束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将在学习《长恨歌》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并培养阅读、写作和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详细内容:1. 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美丽与奢华。
2. 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往四川,途中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唐代历史及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体会诗人白居易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及对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短篇唐诗,分析其诗歌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小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2. 诗歌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解释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你最喜欢的一节,阐述理由。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诗歌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诗歌韵律与节奏3. 历史背景的理解4. 课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总领全诗,点明主题;承句详细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转句“渔阳鼙鼓动地来”,转入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的悲剧;合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抒发诗人感慨。
《长恨歌》第二课时教案
《长恨歌》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长恨歌》第二课时教案《长恨歌》第二时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长恨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品味作者的语言,掌握诗歌抒情所用的表达技巧一、导入常言道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至高无上的权利与纯真无暇的爱情往往不能两全,可又谁知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奇迹呢?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
上一节主要从整体赏析了《长恨歌》的思想内容,这节,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艺术魅力。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1)请阅读诗歌第二部分,找出表现唐玄宗之长恨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2)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表现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长恨。
2、学生展示,教师补充点拨:唐玄宗之长恨:(1)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2)入蜀道上的思念:奔蜀途中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在行宫,以富有特征的事物月色和铃声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借景抒情(3)还京路上的思念:旧地重经,玉颜不见,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叙事见情(4)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玄宗返回长安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
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
——触景生情总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部分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对爱情和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艺术特色。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讲授新课 (1)讲解《长恨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指导学生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艺术特色。
(4)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1)总结《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2)强调《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对学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部分段落。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长恨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学习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
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
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
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二、诗人介绍1、学生回忆并介绍作者。
2、教师提示: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他青少年时代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读书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zh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
贞元十八年(802),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能够有感情地诵读《长恨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等。
2、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思考爱情与政治、历史的关系。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同情、批判、感慨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这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感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2、作者及背景介绍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长恨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当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研读诗歌,理解内容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提问: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诗歌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从他们的相识、相爱到杨贵妃的死以及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5、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诗歌中塑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你们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并发言:唐玄宗:前期英明睿智,后期沉迷女色,误国误民,但对杨贵妃又有着深情的爱。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教学设计宁陕中学朱海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
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齐读)强调字音:柏(bǎi)好(hǎo)2、朗读指导(1)明确朗读节奏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4、全班齐读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一)涵咏字句(3分钟)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2、概括诗歌内容首联:自问自答点明地点颔联:描述景象凄凉冷落颈联: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尾联:抒发感慨痛苦伤感(二)品析诗味1、赏析前四句细读诗歌,小组讨论:(1)诗歌写景的句子有哪几句?(2)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3)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讨论明确:(1) 首联和颔联(2) 诗人描写了祠堂、翠柏、碧草、黄鹂等意象,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
(3) 将“自、空”改为“尽、皆”不好。
理由:A、“尽、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传达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B、“自、空”的妙处:(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的意思。
(2)尽管满院碧草、黄鹂鸣叫,可与生机勃勃相称的诸葛武侯类的人物却不复存在,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
(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唐] 李华《春行即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 李清照《一剪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书愤》2、赏析后四句小组讨论:(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明确:(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侧面映衬)智敬仰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正面叙写忠济:辅佐刘禅继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表达了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
因此上下句的关键词:天下计,老臣心。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例如评价诸葛亮功绩的对联:(幻灯片)写作背景:老师小结: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
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原因:① 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抒发郁闷和隐痛。
)②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
(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
)小结:因为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2)“英雄”具体指哪些人?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五、总结主题《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幻灯片)六、课堂小结”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六、参照比较,探求诗风由《蜀相》也可以推究,杜甫的怀古咏史诗,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
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
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
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
上面三首诗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南征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2)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
七、布置作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作诗注重炼字、炼句,请搜集杜诗诗句中的名句。
长恨歌主备教师王登伟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长恨歌(二)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长恨歌”指的是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其核心内容是明确长恨之人是谁,长恨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恨了些什么,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相关史实资料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经历进行解析。
学生已经学过白居易的相关作品,如必修三当中的《琵琶行》这一课,因而对于白居易的创作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对于白居易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进而为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多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创作的背景,善于运用自己的意志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阐述的中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教学目标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及重要的字词句子。
(二)目标解析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诗歌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长恨歌》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3、本首诗歌采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4、体悟这首诗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体味七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个性,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
5、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的内容把握不准,因为这首诗作为一首古诗,有很多的古今异义词,这些词会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一定的困惑,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主题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紧密地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及时代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作者的意图及其文章的主题,提升教学成效。
四、【教学条件支持】在本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PT幻灯片展示有关图片,因为使用PPT幻灯片展示或者链接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所学内容。
还要运用到课文朗读录音,采用播放朗读材料的方法引导学生跟读,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更容易理解文章主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恨歌》。
相信大家学完了以后就能问题一:文章题目“长恨歌”究竟是什么意思?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是时间,是感情绵延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问题二:本文的创作背景?明确:《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问题三: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曲折的,但是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此定为“长恨歌”,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明确:不是。
全篇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写杨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国”。
问题四:除了描写贵妃之美和李杨的“蜜月生活”,诗歌还写到了什么?明确:还写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