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1a17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0.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公路路面的干燥和平整,减少水毁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进行适当的排水设计。
下面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通行条件和安全,并减少水毁对公路的损害。
排水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经济、简便、可靠、安全等。
1. 合理性: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地理环境和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和措施。
2. 经济性: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材料。
3. 简便性:排水设计应尽量简化工程量,减少工程繁琐和施工难度。
4. 可靠性: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排水。
5. 安全性:排水设计应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灾害。
二、排水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轮廓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加固设计等。
1. 轮廓线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地势起伏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水平线和纵向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4. 加固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和重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路基和路面加固措施,避免因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变形和沉陷。
1. 排水设施的布置要合理,覆盖全面,保证排水的畅通。
2. 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适,能承受预期的雨水流量和水压。
3. 排水设施的材料要具有耐久性和防腐蚀性能,保证设施的寿命。
4. 排水设施的施工要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故障。
5. 排水设施的维护要及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清洁。
三、利用现代排水技术进行排水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排水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现代排水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反渗透工程、雨水集中利用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系统和土壤过滤层等,将雨水与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572f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e.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在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雨水流出路面,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干燥,预防积水和泥淖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原理、排水设计要求和常见的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原理1. 雨水径流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将雨水迅速排除路面,以免对路面造成破坏。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首先需要对雨水径流进行计算,确定设计排水量。
雨水径流主要受到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
通过统计降雨历时和频率资料,可以得到不同年限的设计降雨强度。
然后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设计的径流系数,计算出设计排水量。
2.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是指雨水渗入路基后的排水问题。
路基排水的主要工作是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路基软弱和沉降。
为了实现路基排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路基的纵向和横向坡度应合理设计,以便雨水能够自然排出路基。
(2) 路基横截面的开挖和填方应满足排水的需要,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3) 路基表层应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和过水管等。
三、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要求1. 设计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从路面排出的体积。
设计排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设计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排水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排水设施能够满足排水要求。
2. 排水坡度排水坡度是指排水设施的纵向和横向坡度。
排水设施的坡度应合理设计,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
纵向坡度通常沿着道路走向进行设计,以便雨水沿着路面流动。
横向坡度通常沿着路面横截面进行设计,以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3.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排水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过水管、雨水篦子和排水井等。
排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排水要求,并与路面结构相匹配。
排水沟通常设置在路基和路面之间,用于收集和排出雨水。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f37f2728ea81c759f5786f.png)
(2)影响路基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并且平式
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
3)构造:由上部集水构造和下部排水构造两部分组成
集水部分构造与渗沟相同,于井的四周设反滤层,顶
上为覆盖层(封闭层)。
下部排水构造,采用粗粒材料做充填物
渗井断面采用圆柱形或方柱形。
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上填砂
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
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
因地下水成害。
1)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整理课件
§7-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排水的重要性
1.地面水渗入路基→路基强度降低
2.地面水对边坡冲刷→路基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
3.地下水浸入路基→强度降低(冻胀,翻浆、滑坍滑动)
4.降水渗入路面→降低材料的强度;高压水冲刷使承载力下降。
二、排水的目的与任务
1.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排水可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表排水又可分为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中央
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
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以及桥涵
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和天
然水系,合理布置各项设施,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确保排水畅通和养护方便。
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排水结构物的设计
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整理课件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d0b102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b.png)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 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排水系统。
2. 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雨水、洪水、融雪剂等不同水源的汇集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排水设施。
3.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4.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考虑不同道路等级、不同用途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排水需求,合理选择排水设施的类型和尺寸。
5.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注重环保,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6. 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评估,确保排水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原则,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等因素,做到经济实用。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2a180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9.png)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a1df3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9.png)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823d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0.png)
产生唧泥,成果失去支承;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4)路面构造内部排水
路面构造内部水旳危害
(4)在冰冻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旳地方,高地下水位
会造成冻胀,并在冻融期间降低承载能力;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设计方案
2)一般沥青(AC)路面旳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缘石过水断面旳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
碟形混凝土浅沟旳泄水口采用格栅式。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3)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
(2)宽度不小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旳中央分隔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1)路面表面排水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a)
b)
c)
1:n
0.3~0.5
R=0.3
H
H
R=0.3 d)
b
e)
f)
边沟旳横断面形式示意图:a)、b)梯形;c)、d)流线形;e)三角形;f)矩形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f3a9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路 面上积聚的雨水、雪水等迅速排除, 防止水对路面造成损害,保证路面的 正常使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多雨、多雪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对于软土地区,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如砂垫层、排水板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土体强度。
对于山区公路,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避免山洪、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基造成损害。
对于盐渍土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盐渍土的侵蚀作用。
03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设计原则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排 除路面积水、降低水对路面的侵 蚀和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的原则。
横向排水设施
包括路肩排水沟、泄水口等,用于 将路面积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渠或边 沟。
纵向排水设施
包括纵向排水沟渠、中央分隔带排 水等,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的纵向 水流。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01
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
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如果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会导致 路面损坏、车辆打滑,甚至引发
交通事故。
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造成 路基变形、下沉等损害,严重影
响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路基排水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排水设计
设计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等设施,将路 面的积水引至路基外。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017b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设计原则与目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为了使雨水迅速排除路面,减少水文冲刷对路基路面的破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减少路面下的地下水位和软基的液化,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路面,避免积水,减少水文冲刷。
2. 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高低起伏,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减少投资成本。
3. 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4. 综合考虑经济性: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排水系统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路面横坡设计路面横坡是指路面在横向上的坡度,通过合理设置路面横坡可以使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离路面。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2%~4%的横坡设计。
路面纵坡是指路面在纵向上的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高差,合理设置路面的纵坡可以保证雨水迅速排除,减少积水和水文冲刷的发生。
3. 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是用于收集和排除路面雨水的设施,根据路面的情况和地形特点,排水沟可以分为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
在设计排水沟时,应考虑沟槽的宽度、深度、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效果。
5. 排水设施设置在排水系统中,还需要设置一些排水设施,如护坡排水管、井口、溢流口等。
这些排水设施的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排水系统的整体畅通和排水效果。
6. 轴流式排水系统设计在某些路段,可以采用轴流式排水系统来排除路面雨水。
轴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轴流原理,通过对路面进行微观波纹处理,使雨水能迅速流向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有效排除路面雨水。
7. 涵洞和涵洞排水设计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涵洞和涵洞排水系统。
涵洞是用于排除路面下的积水或地下水的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洞身和洞面的尺寸、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涵洞排水系统,确保涵洞周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841b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1.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和维护道路的稳定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排除和导引降雨水以及路面积水,从而减少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工作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
一、排水原则公路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道路排水安全、快捷、经济和持久。
具体而言,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流量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估算并处理降雨和融雪时刻的水流量,以及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情况。
2.规整流态原则:公路道路设计需要使得水流在排水设施内保持规则流态,避免因水流剧烈变化而造成水流堆积和冲刷。
3.排水深度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确定排水设施的深度,以确保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降雨和融雪水。
4.泄洪原则:对于经常发生洪水的地区,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泄洪渠道和水沟的规划,以便排除大量的洪水水量。
5.合理投资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经济合理,既要满足排水要求,又要控制设计的投资成本。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基进行排水工程设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1.剖面设计:公路排水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地势和存在的水体情况,合理确定剖面的高程和坡度。
3.路基排水层: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路基排水层,以便排除路基内部积水。
2.雨水收集设施: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排水沟、雨水篦子等,以便将路面上的降雨水快速导入到排水设施中。
4.雨水篦子:公路排水设计还需要设置雨水篦子,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保持排水设施的畅通。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保证公路通行和保持道路稳定的关键环节。
只有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才能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所以,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排水设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dd37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3.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针对公路工程的特殊周围环境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公路排水设计包括路基的纵向和横向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以及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
二、路基的纵向和横向排水设计路基的纵向与横向排水设计旨在保证公路在雨季和低洼地带的正常排水。
在纵向方向上,需要合理设置路基的横坡,以确保降雨水沿路基向路肩方向排出。
在横向方向上,需要合理设置路基的纵坡,以确保降雨水沿路基向边沟方向排出。
对于纵向排水设计,需要依据地形和降雨量等因素,确定路基的纵坡。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排水能力,并设置合理的纵向路堑,并确保路堑在降雨时不会积水。
在边沟的设置上,应保证边沟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以迅速将降雨水排出。
三、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旨在保证路面在降雨时能迅速排水,防止水损害路面结构。
路面排水设计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口和净化设施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道路宽度、交通量、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路面排水沟和排水口的数量和大小。
排水沟应位于路面边缘,并保证排水沟的坡度和宽度满足排水需要。
排水口应设置在低洼地带,以确保下水道的通畅。
还需要考虑路面的净化设施。
净化设施可以去除路面产生的油污、泥沙等杂质,防止其进入排水系统。
常见的净化设施有沉砂池、油水分离器等,需要根据路面的特点和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四、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除了路基和路面的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如桥梁、涵洞等。
在这些工程中,需要设置排水孔和排水沟,以确保水能顺利排出,并防止涵洞内积水。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桥梁下部结构,设置足够数量和大小的排水孔,以确保桥梁下部结构的干燥和稳定。
在涵洞设计中,需要根据涵洞的尺寸和流量,设置合理数量和大小的排水孔和排水沟。
还需要对涵洞的内部进行防渗设计,以防止渗水对涵洞结构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环节。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76d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9.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排水设计能够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排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常见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排水设计原则1.以排水为主:在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排水应当被视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将排水作为首要目标,才能够保证路面的良好使用条件。
2.合理规划: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形、水流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3.多方位排水:在规划排水系统时,应该考虑多种方式进行排水,如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排水等,以充分保证排水的畅通。
4.充分利用: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该充分利用自然排水条件,如地形的坡度、水流的方向等,减少排水设施的数量和成本。
三、常见排水设施1.排水沟:是指设在路面或路基旁的用于排水的沟渠,一般分为边沟和中央排水沟。
排水沟的设计应考虑排水量,沟槽尺寸和材质的选择等因素。
2.排水管道:是一种将雨水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的管道,在公路排水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管径、材质和敷设方式等方面。
3.雨水篦子:是一种用于拦截较大颗粒的雨水设施,用于保护排水管道不被堵塞。
雨水篦子的设计应考虑篦子孔径和排水能力等因素。
4.下水道:是指将雨水从路面或路基排除的设施,下水道的设计应考虑排水量、水流速度和出水口的位置等因素。
四、排水设计的注意事项1.环境保护: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因排水系统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耐久性:在选择排水设施时,要考虑其材质和耐久性,以免因材料的老化而影响排水效果。
3.维护保养: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问题,选择易于清理和维修的排水设施。
4.安全性: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排水设施对行车和行人的安全性影响,避免因排水设施而造成安全隐患。
第10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10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5a74e27f1922791688e879.png)
第一节 概述
◆2、路基路面排水的一般原则
① 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 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② 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 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
③ 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 规划,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下游应有急流槽。
第二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截水沟
挖方路段(路堑)截水沟示意图 1-截水沟;2-土台;3-边沟
挖方路段(路堑)弃土堆与截水沟示意图 1-截水沟;2-弃土堆;3-边沟
填方路段上的截水沟示意图 1—土台;2—截水沟
第二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截水沟
a)土沟
b)石沟 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
边沟
1)设置位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低填方路基的坡脚外侧。 2)设置作用: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地面水。 3)横段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 4)边沟的纵坡与长度:边沟的纵坡一般应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
宜小于0.5%,以防淤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减至0.3%。 5)修筑材料:浆砌片石、浆砌卵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 6)注意事项: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力计
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通常应使排水沟与原水道两者成锐角相 交,即交角不大于45。
第二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排水沟
排水沟与水道衔接示意图 1-排水沟;2-其它渠道;3-路基中心线;4-桥涵
第二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排水沟
排水沟应具有适当的纵坡,一般情况下,可取0.5%~1%, 不宜大于3%,若大于3%,则应进行加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fb8f774693daef5ef73dd0.png)
1)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 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2)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 小于2m。图9-6
3)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4)截水沟下方一侧,可堆置挖沟的土方,要求作成顶部
向沟倾斜2%的土台。图9-4 5)截水沟的位置应与地面水流方向垂直。截水沟水流不
上级 上页 下页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7.油水分离池 路基排水沟出口位于水质特别敏感区,且所排 污水水质不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规 定时,可设置油水分离池。 油水分离宜采用沉淀法处理。污水进入油水分 离池前,应先通过格栅和沉砂池。 油水分离池大小应根据所在路段排水沟汇入水 量确定,并保证流入分离池的油水能有足够的 时间分离或过滤净化。
上级 上页 下页
§7-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P182-
193
8.排水泵站 路基汇水无法自流排出时,可设置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包括集水池和泵房。 集水池容积,应根据汇水量、水泵能力和水泵 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 水泵抽出的水,应排至路界之外。
上级 上页 下页
图9-14 沟渠加固横断面
石灰土抹平层
• 图9-21
上级 上页 下页
设计要点:
1)渗井的平面布置、孔径、渗水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 般直径1.0~1.5m的圆柱形,或边长为1.0~1.5m的方 形;
2)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填入由粗到细的砂石 材料,粗料渗水,细料反滤。
3)填充料要求筛分冲洗,施工时需用铁皮套筒分隔填入 不同粒径的材料,要求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混杂,以 保证排水效果;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e331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3.png)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遵循一些一般的原则,以确保道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排水路线的设计: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充分考虑水流的方向和速度,选择最优的排水路线。
一般来说,排水路线应该尽量靠近路基边缘,以保证排水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地形和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路线。
2. 排水系统的密度和深度: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性质和排水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密度和深度。
一般来说,排水系统的密度和深度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水流能够被及时排出。
3. 路面结构设计: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充分考虑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水流速度和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技术,以保证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考虑自然因素: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尤其是地形和环境等因素。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的高低和走向,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在设计路基路面排水时,需要考虑到道路的使用和维护等因素。
道路使用者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保持路面的平整和畅通。
同时,道路管理部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以保证道路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排水路线设计、排水系统密度和深度、路面结构设计、考虑自然因素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只有遵循这些一般的原则,才能设计出安全可靠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保障道路的正常运行。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a3a1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6.png)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概述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它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也关系到公路工程的投资效益和使用寿命。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降雨水、地下水和路面积雪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的损害。
合理、科学的设计排水系统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排水设计应考虑最大雨量和可能发生的暴雨等极端降雨条件,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大量的雨水,防止路面积水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2. 稳定性原则:排水设计应考虑路基、路面的稳定性,有效排水不仅能够减小水的渗透,减少基床土体的饱和度,同时也可以减小路基土体的软化和沉降。
3. 经济性原则:排水设计应符合经济合理原则,既要保证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效果,又要尽可能减少工程造价和投资成本。
三、设计内容1. 排水系统的构成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设施、排水材料和排水工程三部分组成。
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雨水篦子、检查井、溢流井等;排水材料则包括砾石、砂石等。
排水工程包括路基、路面、路基土体排水层等。
2. 排水设计标准排水设计需要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包括《公路工程排水设计规范》(JTJ 025-87)、《公路工程分类排水设计规范》(JTGE 31-2003)等。
3. 设计参数排水系统设计参数主要包括设计雨量、设计频率、设计流量和排水能力等。
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降雨情况和地质条件来确定相应的设计参数。
4. 排水类型排水类型包括路面排水、路基排水和路肩排水。
不同部位的排水类型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5. 排水斜率排水斜率是排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关系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一般来讲,排水斜率越大,排水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工程造价。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斜率设计。
6.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排水管道、雨水篦子、排水井等。
排水设施的种类、规格、数量和布设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ppt)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59cb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e.png)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软土地区排水设计
在软土地区,由于土的透水性差,地下水含量高,排水设计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应考虑适当提高路基填土高度、设置 砂垫层、使用排水板等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路基稳定性。
黄土地区排水设计
黄土地区由于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和渗透性,排水设计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截水沟、排水沟等措施,以拦截 和排除流向路基的水,同时应做好防冲刷和防渗漏措施。
定期清理排水设施, 保持其畅通无阻,防 止淤积和堵塞。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01
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进行及时应对。
02
配备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和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预警信
03
息并采取应对措施。
提高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
科学合理地设计排水设施,确 保其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提 高其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 质量,确保排水设施的完好性 和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排水设施 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 理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某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该设计采用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排水沟、渗沟等 ,有效地排除了路面的积水,减少了水对路面的损害,保证 了道路的正常使用。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水对路面的侵害,保持路面 的良好使用状态,提高路面的使 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路基路面工程第七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第七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9abb06caaedd3383c4d384.png)
7.5 路基路面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进行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 ➢ 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需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或渗沟; ➢ 路基范围内的水源,采用边沟、渗沟渗井及排水沟予以排除。 ➢ 水流落差较大时,应设置跌水或急流槽。 ➢ 对于明显的天然沟槽,依沟设涵,不必勉强改沟与合并。 ➢ 为提高截流效果,地面沟渠宜大体沿等高线布置,短水流通
并在冻融期间降低承载能力。 ➢ 水使冻胀土产生不均匀冻胀。 ➢ 与水经常接触将使沥青混合料松散剥落,影响沥青混凝土耐
久性。
路面结构表面渗水渗入路面结构的水量,按路面类型分别由下 列公式计算: • 水泥混凝土路面:
Qi =Ic
n
z
+n
h
B L
• 沥青路面:
Qi =Ia B
式中Qi——纵向每延米路面结构表面水的渗入量,m3/(d·m); Ic——每延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的表面水设计渗入率,m3/(d·m), 可按0.36 m3/(d·m)取用; Ia——每平方米沥青路面的表面水设计渗入率,m3/(d·m2),可按0.15 m3/(d·m2)取用; B——单向坡度路面的宽度,m;
挖方路段截水沟示意图
挖方路段弃土堆与截水沟关系图
填方路段上的截水沟示意图 截水沟的横断面图例
➢ 排水沟 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 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排水沟与水道衔接示意图 1—排水沟;2—其他渠道;3—路基中心线;4—桥涵
路基排水沟渠:
沟渠加固断面图
• 式中v——水流的断面流速,m/s; • Q——通过一定断面的流量,m3/s; • ω——水流断面的面积,m2;
流速系数又称径流系数,主要是取决于水流条件: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2d7fb5b52acfc788ebc9a5.png)
2020/10/19
17
7.2.2 地下排水设备
路基范围内露出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路 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设置地下排水设施加以排除。
常用的地下排水设备有暗沟(管)、渗沟、排水管 等,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设置地点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而决定。
地下排水设备埋置于地面以下,不易维修,投入使用 后又难以查明其失效情况,因此地下排水设备应保证畅通、 牢固、有效。
2020/10/19
18
7.2.2.1 暗沟(管) (图7-12、13、14)
➢ 暗沟(管)又称盲沟,可利用其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到沟内,并沿 沟排至指定地点,水力特性为紊流。
路基底部范围有泉水外涌或要排除地下集中水流时,应 设置暗沟或暗管将水引排至路堤坡脚外或路堑边沟内。
暗沟纵坡不宜小于1%,出水口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 位0.2m。寒冷地区的暗沟,应作防冻保温处理或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沟设 在冻结深度以下。
2020/10/19
20
7.2.2.3 排水管
为排引山坡土体内的地下水,以解除静水压力,保 证坡体稳定,可采用平式钻孔排水管排水。采用钻孔直 径75mm~150mm,钻深可达180m的钻机,在挖方边坡 平台上水平向钻入坡体含水层,后在钻机内推入直径 50mm带槽孔的塑料排水管(也可将塑料排水管放在钻杆 内一起钻入后抽回钻机)。
2) 山坡填方路段可能遭上方水流作用时,必设截水沟拦截山坡 水流保护路堤。(图7-4),截水沟与坡顶之间,间距不小 于2.0m,并做成2%向沟内倾斜的横坡。
3) 截水沟应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沿等高线布置,将拦截的水顺 畅地排向自然沟谷或水道。
4) 长度200m~500m为宜,超过500m时,可在中间适宜位置处 增设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渗沟
渗沟及渗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当地下水 埋藏较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宜采用渗沟,如图5-20,图521,图5-22所示。
根据使用部位、结构形式,将渗沟分为填石渗沟、管式 渗沟、洞式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 填石渗沟,也称为盲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流量不大、 渗沟不长的地段,填石渗沟较易淤塞。
渗沟的排水孔(管),应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 米处。截水渗沟的基底宜埋入隔水层内不小于 0.5米。边坡 渗沟、支承渗沟的基底,宜设置在含水层以下较坚实的土层 上。寒冷地区的渗沟出口,应采取防冻措施。渗沟、渗井的 断面尺寸,应根据构造类型、埋设位置、渗水量、施工和维 修条件等确定。渗沟侧壁及顶部应设置反滤层,底部应设置 封闭层。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U形(或带盖板 矩形、U形)、三角形、碟形横断面,以及暗埋式边沟。
高速、一级公路边沟的底宽和深度不应小于0.6米,其 他等级公路不应小于0.4米。
2.截水沟(天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 处,用于截引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防止冲刷和侵 蚀挖方边坡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泄水负担,保证挖方 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二、路基排水的目的
路基排水的任务:
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 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 性。 设计: 地面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防止漫流、 滞积或下渗。 地下水:予以隔断、疏干和降低,并引导至路基范围以 外的适当地点。
施工:
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 应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急流槽槽底每隔2.5~5.0米应设置一个凸榫,嵌入坡体 内0.3~0.5米,以避免槽体顺坡下滑。
5.蒸发池(积水池) 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 专门开挖的凹坑修筑蒸发池,以汇集路界地表水。并通过蒸 发和渗漏使之消散。 蒸发池边缘距路基边沟不应小于 5米,面积较大的蒸发 池不得小于20米。容量应以一个月内地表水汇入池中的水量 能及时完成渗透和蒸发作为依 据,但每个池的容量不宜超过 200~300立方米,蓄水深度不 应大于1.5~2.0米。蒸发池的 设置不应使附近地面盐渍化或 沼泽化。
6.油水分离池
一般情况下,路基地表排水沟应尽可能地将水引排至桥 涵或自然排水沟渠中,不得已排入对水质特别敏感的水体中 (如饮用水源),且所排污水水质不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GB 8978)中的规定时,可设置油水分离池。
油水分离池宜采用沉淀法处理。污水进入油水分离池前, 应先通过格栅和沉淀池。
3.排水沟
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的各种水源的水流, 引排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排水沟的横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经过水 力水文计算选定。边坡1:1.0~1:1.5,深度和底宽不宜小 于0.5米。 排水沟的位置,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 于2米;平面上应力求直捷,连续长度宜短,长不宜超过500 米。 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通过水力水文计算选定,一 般情况下,可取0.5%~1.0%,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的目的及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危害路基的水源
水源:地面水、地下水; 排水工程: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地面水:产生冲刷(导致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害,形成 水毁)和渗透(降低路基强度)。
地下水:使路基湿软,降低路基强度;引起冻胀、翻浆 或边坡滑坍,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造成 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
排水管可采用带槽孔的塑料管或水泥混凝土管。
管径按设计渗流量确定,但最小内径宜为15厘米(渗沟 长度不大于150米时)或20厘米(渗沟长度大于150米时)。
排水管周围回填透水性材料,管底回填料的厚度为15厘 米,管两侧的回填料宽度不宜少于30厘米。透水性回填料可 采用粒径5~40毫米的碎石或砾石,但粒径小于2.36毫米的 细粒含量不得大于5%。 在渗沟的迎水面沟壁处应设置反滤织物。
急流槽的构造按水力计算特点,亦由进口、槽身和 出口三部分组成。 急流槽可采用由浆砌片石铺砌的矩形横断面或者由水泥 混凝土预制件铺筑的矩形横断面。
浆砌片石急流槽的槽底厚度可为0.2~0.4米,槽壁厚度 为0.3~0.4米。混凝土急流槽的厚度可为0.2~0.3米。槽顶 应与两侧斜坡表面齐平。槽深最小0.2米,槽底宽最小 0.25 米。
渗井一般为直径1.0~1.5米 的圆柱形或边长为1.0~1.5米的 正方形。
四、检查、疏通井
深而长的暗沟(管)、渗沟及渗水隧洞,在直线段每隔 一定距离及平面转弯、纵坡变坡点等处,宜设置检查、疏通 井。兼起渗井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应设置反滤层。 检查井直径不宜小于 l米,井内应设检查梯,井口应设 井盖,当深度大于20米时,应增设护栏等安全设施。
无砂混凝土渗沟
无砂混凝土既可作为反滤层,也可作为渗沟,是近几年 在公路地下排水设施中应用的新型排水设施,用无砂混凝土 作为透水的井壁和沟壁以替代施工较复杂的反滤层和渗水孔 设备,并可承受适当的荷载,具有透水性和过滤性好、施工 简便、省料等优点。
预制无砂混凝土板块作为反滤层,用在卵砾石、粗中砂 含水层中效果良好;如用于细颗粒土地层,应在无砂混凝土 板块外侧铺设土工织物作为反滤层,用以防止细颗粒土堵塞 无砂混凝土块的孔隙。
洞式及管式渗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引水较 长的地段,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管式渗沟。
边坡渗沟、支撑渗沟,主要用于疏干潮湿的土质路堑边 坡坡体和引排边坡上局部出露的上层滞水或泉水,坡面采用 干砌片石覆盖,以确保边坡干燥、稳定。
管式渗沟
埋置深度按地下水位的高程、地下水位需下降的深度以 及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等因素考虑确定。
填石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1%,无砂混凝土渗沟、管式 及洞式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渗沟出口段宜加大纵坡, 出口处宜设置栅板或端墙,出水口应高出地表排水沟槽常水 位0.2米以上。
三、渗井
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 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可设置渗井,穿过 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 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 部予以排除。
油水分离池的大小应根据所在路段排水沟汇入的水量确 定,并保证流入分离池的油水能有足够的时间分离或过滤净 化。
二、沟渠加固类型
§5-3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包括暗沟(管)、渗沟、渗井、仰斜式 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
一、暗沟(管) 暗沟(管)用于排除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无渗水和汇 水的功能。 暗沟横断面一般为矩形,泉井壁和沟底、沟壁用浆砌片 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沟顶设置混凝土或石盖板,盖 板顶面上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0.50米。 沟底的纵坡不宜小于1%,条件困难时亦不得小于0.5%,出 水口处应加大纵坡,并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位0.2米以上。
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水措施,消除路基基底和土体 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养护: 定期检查与维修,保证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水流畅通, 并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
三、路基排水的设计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 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截水沟长度以200~500米为宜;超过500米时,可在中 间适宜位置处增设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 截水沟一般采用梯形横断面,沟坡坡度为1:1.0~1:1.5; 沟底宽度和沟的深度不宜小于0.5米。地质或土质条件差, 有可能产生渗漏或变形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沟底纵 坡不宜小于0.5%。
洞式渗沟
在渗沟底部,以片石浆砌成矩形排水槽,糟顶覆盖水泥 混凝土条形盖板、形成排水洞,其横断面尺寸按设计渗流量 的要求确定。 盖板顶面铺以透水的土工织物,沟内回填透水性填料, 沟顶覆盖20厘米厚的不透水封闭层。
当含水层内的细粒有可能随着渗流进入沟内而堵塞渗沟 时,应在渗沟的迎水面沟壁处按渗滤要求设置若干层粒料反 滤层;每层反滤层由厚度为15~25厘米的粒料组成,其级配 组成按要求设计。
4.跌水与急流槽
跌水与急流槽是路基地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 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45°。
跌水的构造,有单级和多级之分,沟底有等宽和变宽之 别。 单级跌水适用于排水沟渠连接处,由于水位落差较大, 需要消能或改变水流方向。
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为减缓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 可采用多级跌水。多级跌水底宽和每级长度,可以采用各自 相等的对称形,亦可根据实地需要,做成变宽或不等长度与 高度。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 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 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 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 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 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 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 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按照水力计算特点,跌水的基本构造可分为进水口、 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组成部分。如图5-13所示。各组成 部分的尺寸,由水力计算而定。
一般情况下,如果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位较低,设计 流量小于1.0~2.0立方米/秒,跌水台阶(护墙)高度P,最 大不超过2米。常用的简易多级跌水,台高约0.4~0.5米,护 墙用石砌或混凝土结构,墙基埋置深度为水深 a的1.0~1.2 倍,并不小于1.0米,且应埋入冰冻线以下,石砌墙厚约0.25~ 0.3米。消力池起消能作用,要求坚固稳定,底部具有1%~2% 的纵坡,底厚约0.30~0.35米,壁高应比计算水深至少大0.2 米,壁厚与护墙厚度相仿。消力池末端设有消力槛,槛高 c 依计算而定,要求低于池内水深,约为护墙高度的1/5~1/4, 一般取c=15~20厘米。消力槛顶部厚约为0.3~0.4米,底部 预留孔径为5~10厘米的泄水孔,以利水流中断时排泄池内的 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