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检测与故障诊断第十一讲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三种地线最后要汇集在一起,它们在一点上再通过专用地
线和大地相连,这就构成所谓系统地线。
36
3.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
(1)如果信号源不接地,而测量电路(放大 器)接地时,电缆屏蔽层则应该接到检测电 路的接地端(公共端)。
图5.17 电缆屏蔽不正确接 地方式之一
图5.18 电缆屏蔽层正确接地 方式之一
5.1.2 干扰的类型
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 电和磁干扰 2. 机械干扰 3. 热干扰 4.光干扰 5. 湿度干扰 6. 化学干扰 7. 射线辐射干扰
5
1. 电和磁干扰
电和磁可以通过电路和磁路对检测系 统产生干扰作用,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在检测装置的有关电路或导线中感应 出干扰电压,从而影响检测系统的正 常工作。
根据干扰进入检测电路方式以及与有用 信号的关系,可将干扰分为差模干扰和 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又称串模干扰和常态干扰,共 模干扰又称共态干扰、对地干扰和不平 衡干扰。
19
5.3.1 差模干扰
所谓差模干扰就是在输入通道中与信号 源串联的干扰,其特点是干扰信号与有 用信号按电势源的形式相串联。
图中Us为有用信号,UNM为差模干扰信号。
29
(3)功率地线。 这种地为大电流网络部件的零电平。如
中间继电器的吸合电路等,这种电路的 电流在地线中产生的干扰作用也大,因 此,对功率地线也有一定的要求,有时 在电路上与信号地线是互相绝缘的。 (4)交流电源地线。 即交流50Hz地线,它是噪声源,必需与 直流地线相互绝缘,在布线时也应使两 种地线远离。
33
(2)传感器接口电路的接地方式。
图为传感器接口 电路的两点接地 系统,传感器在 现场接地,检测 装置在主控室接 地,把大地看作 等电位体。实际 上,大地各处电 位是不相同的, 两点接地会产生 较大的共模干扰 电位差压)UC,M ( 地 电
它所产生的干扰电流要流经 信号线,再转化为差模干扰, 对检测装置带来很大的影响。
34
采用一点接地。 从图中看出,屏蔽层也在传感器处接地,
这样共模干扰电流iCM大减少,而且也不 再流经信号线,只流经电缆屏蔽层,因 此对检测装置影响很小。
35
(3)检测装置与计算机系统 的一点接地。
主要有三种性质的 地线,即信号地线, 功率地线,机壳的 金属件地线。这三 各地线应分开设置, 本身要遵循“一点 接地”。
这种电和磁的干扰对于传感器或各种 检测电路来说是最为普遍、影响最严 重的干扰。
6
2. 机械干扰
机械干扰是指由于机械的振动或 冲击,
使检测装置中的电气元件发生振 动、变形,
使连接线发生位移,接头松动等。
7
3. 热干扰
设备和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所引起的温度波动以及环境温度的 变化都会引起检测装置的电路元器 件的参数发生变化,
CMRR 20 lg UCM U NM
式中,UCM为共模干扰电压; UNM为在UCM作用下,转化 为在输入电路端所呈现的差 模干扰信号电压。
CMRR 20 lg KNM KCM
式中 KNM为差模增益; KCM为共模增益。
23
5.4 干扰抑制技术
形成对检测装置及系统的干扰需要“三 要素”,因此,消除和减弱干扰的方法 亦应针对三项因素采取措施,即:
由于绝缘不良,流经绝缘电阻R的漏电流 作用于有关电路引起的干扰,称为漏电 流耦合。
图 中 U1 表 示 干 扰 源 电势,R表示漏电 阻 , Zi 表 示 被 干 扰 电路的输入阻抗, UN表示干扰电压。
18
5.3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各种干扰源必然会通过各种传输途径进 入检测系统,对其产生干扰。
37
(2)如果信号源接地,而检测装置(放 大器)不接地时,电缆屏蔽层应接到信 号源的接地端(公共端)。
图5.19电缆屏蔽层不正 确接地方式之二
图5.20 电缆屏蔽层正确接 地方式之二
38
5.4.3 浮空技术
浮空又称浮置、浮接。如果检测装置的 输入放大器的公共线,既不接机壳也不 接大地,则称为浮空,被浮空的检测系 统,其检测装置与机壳、大地没有任何 导电性的直接联系。
31
单级电路的一点接地
图中单级选频放大器电路中有5个线端需要接 地,如果只从原理图的要求进行接线,则这5 个线端可以任意接在接地母线的各个点上 。
32
多级电路的一点接地方式
串联方式,即多级电 路通过一般公用地线
后再在一点接地,在
这段公用地线上仍存 在着A、B、C三点不 同的对地电位差。
这种接地方法是适用于低频 电路,因为各电路之间的地 电流不致耦合。各点电位只 与本电路的地电流、地线阻 抗有关,它们之间互不相关。
(1)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2)阻截干扰传递途径; (3)削弱接收电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24
5.4.1 屏蔽技术
利用铜或铝等低电阻材料制成的容器,或者是 利用导磁性良好的铁磁材料制成的容器,将需 要防护的部分(如干扰源)包围起来,称为屏 蔽,屏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静电屏蔽 即电场屏蔽,可防止电场耦合 干扰;
护的目的,一般是接大地。
(2)信号接地线。 它只是检测装置的输入与输出的零信号电位公共线
(基准电位线),它本身却可能与大地是隔绝的。 信号地线又分为两种:模拟信号地线及数字信号地 线。因模拟信号一般较弱,容易受干扰,故对地线 要求较高,而数字信号一般较强,对地线要求可降 低些。为了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两种地线应 分别设置。
(2)电磁屏蔽 利用涡流效应,防止高频磁场 干扰;
(3)磁屏蔽 采用高导磁材料,防止低频磁场 干扰。
25
1.静电屏蔽
图中设A点带有 电荷+Q,B为 低电阻的金属材 料造成之屏蔽盒, 屏蔽盒接大地。
26
2.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主要是抑制高频电磁场的干扰。 它是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 层,利用高频电磁场能在屏蔽金属内产 生涡流,再利用涡流产生的反磁场来抵 消高频干扰磁场,从而达到屏蔽的目的。
屏蔽层的材料必需选择导电性良好 的低电阻金属,如铜、铝或镀银铜 板等。
27
3.低频磁层屏蔽
对低频磁场的屏蔽,要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 以便将低频干扰磁力线限制在磁阻很小的磁屏 蔽体的内部,防止其干扰作用。
图中A为磁性 干扰源,B为 受影响的磁 性对象,C为 屏蔽板。
28
5.4.2 接地技术
1.检测系统中的各种地线 (1)屏蔽接地线及机壳接地线。 这类地线是对电场及磁场的屏蔽,也能达到安全防
20
温度检测电路产生的差模干扰
外来交变磁通 Φ穿过其中一 条传输线,产 生的感应干扰 电 势 UNM 便 与 热 电 偶 电 势 eT 相串联。
消除这种干扰的办法通常是 采用低通滤波器、双绞信号 传输及屏蔽等措施。
21
5.3.2 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电压是指检测电路两个输入端 和地之间的电压。造成这种干扰的主要 原因是双重接地后两地之间出现电位差,
另外某些检测装置中因一些条件的 变化产生某种附加电势等,都会影 响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
8
4.光干扰
在检测装置中广泛使用各种半导体 元件,但半导体元件在光的作用下 会改变其导电性能,产生电势与引 起阻值变化,从而影响检测装置正 常工作。
因此,半导体元器件应封装在不透 光的壳体内,对于具有光敏作用的 元件,尤其应注意光的屏蔽问题。
互连电缆传输的电磁干扰。 3.感应干扰 感应干扰是一种通过磁耦合在电路中形
成的干扰。
13
5.2 干扰的传输途径
5.2.1 干扰形成的三要素 对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形成干扰,需同
时具备三个要素: (1)干扰源; (2)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 (3)干扰源到接收电路之间的传输途
径。
14
5.2.2 静电电容耦合
11
7. 射线辐射干扰
核辐射可产生很强的电磁波,射 线会使气体电离,使金属逸出电 子,从而影响到电测装置的正常 工作。
射线辐射的防护是一种专门的技 术,主要用于原子能工业等方面。
12
按干扰传播的方式可分为:
1.辐射干扰 辐射干扰是一种通过空间以电磁波形式
传播的电磁干扰。 2.传导干扰 传导干扰是一种沿电源线、公共地线和
浮空的目的是要阻断干扰电流的通路。 浮空后,检测电路的公共线与大地(或 机壳)之间的阻抗很大,因此,浮空与 接地相比能更强的抑制共模干扰电流。
39
图中,r1、r2为信号传输 线电阻,Z 1、Z2为信号 线对地等效阻抗(包括漏 电阻、对地分布电容等), Z1n为检测电路输入阻抗, rs为传感器内阻。通常, 传感器也不接地,它对地 的等效阻抗较大,为分析 方便,在图中将它接地。
干扰电压UN为
UN=jωMI1
16
5.2.4共阻抗耦合
共阻抗耦合是由于两个电路间有公共阻抗,当一 个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通过共阻抗便在另一个 电路上产生干扰电压。
图中ZC表示两个电 路之间的共有阻抗, In表示干扰源电流, UN表示被干扰电路 的干扰电压 。
UN=InZC
17
5.2.5漏电流耦合
9
5. 湿度干扰
湿度增加会引起: 绝缘体的绝缘电阻下降,漏电流增
加;
电介质的介电系数增加,电容量增 加;
吸潮后骨架膨胀使线圈阻值增加, 电感器变化;
应变片粘贴后,胶质变软,精度下 降等。
10
6. 化学干扰
酸、碱、盐等化学物品以及其他 腐蚀性气体,除了其化学腐蚀性 作用将损坏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外, 还能与金属导体产生化学电动势, 从而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30
2.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1)印刷电路板内的接地方式。 在印刷电路板内接地的基本原则是低频电
路需一点接地,高频电路应就近多点接地。 因为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电感 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公共阻抗耦合干扰 影响较大,因此,常以一点为接地点。
但一点接地不适用于高频电路,因为高频 时各地线电路形成的环路会产生电感耦合, 引起干扰。通常频率在1兆赫以下用一点接 地,频率在10MHz以上用多点接地。
第五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干扰的来源 干扰的传播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干扰的抑制
1
5.1 干扰的来源
5.1.1 干扰的产生 可以把干扰分成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大类。 外部干扰是指那些与系统结构无关,由使用
条件和外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干扰。它主要 来自自然界的干扰以及周围电气设备的干扰。 内部干扰是指装置内部的各种元件引起的各 种干扰,它包括固定干扰和过渡干扰。
2
1.外部干扰
(1)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产生的原因来自自然现象,如闪 电、雷击、宇宙辐射、太阳黑子活动等。
(2)电气设备干扰
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干扰有电磁场、电 火花、电弧焊接、高频加热、可控硅整流 等强电系统所造成的干扰Biblioteka Baidu这些干扰主要 是通过供电电源对测量装置和微型计算机 产生影响。
3
2.内部干扰
静电电容耦合是由于两个电路之间存在寄生电容, 产生静电效应,使一个电路的电荷变化影响到另一 个电路。
导线1是干扰源,
导线2是检测系统
的传输线,C1、 C2分别为导线1、 2的对地寄生电容,
C12是导线1和2之 间的寄生电容,R
为导线2的对地电 阻,
当 R《1/ω ( C12+C2 ) 时 , 导 线 2 所 产生的对地干扰电压即R的电压为
UN≈jωRC12U1 15
5.2.3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电 感性耦合)是 由于电路之 间存在互感, 使一个电路 的电流变化, 通过磁交变 影响到另一 个电路。
图中导线1为干扰源,导线2为检测系统的一段电路,
两导线之间的互感系数为M。当导线1中有电流I1变 化时,根据电路理论,通过电磁耦合在导线2产生的
图中r1、r2是 长电缆导线 电阻,Z 、Z
12
是共模电压 通道中放大 器输入端的 对地等效阻 抗,
22
5.3.3 共模抑制比CMRR
共模干扰对检测装置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共模干 扰转化成差模干扰的大小。
为了衡量检测装置对共模干扰的抑制能力,引入 共模抑制比(CMRR)这一重要概念。
CMRR的表示方法:
(1)固定干扰 固定干扰包括: 电阻中随机性的电子热运动引起的热噪声; 半导体内载流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散粒噪声; 两种导电材料接触面的电导率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接触噪声;
寄生参数、泄漏电阻等耦合形成寄生反馈电流所 造成的干扰;
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引起的干扰; 寄生振荡引起的干扰等。 (2)过渡干扰 过渡干扰是电路在动态工作时引起的干扰。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