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永久的悔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通用)

合集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季羡林、掌握重点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整理心中永久的悔并仔细体会“悔”的涵义。

3、品味文章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

4、归纳阅读记叙性散文的方法。

5、教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辛劳,懂得热爱母亲,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整理心中永久的悔并仔细体会悔的涵义。

2、品味文章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

3、归纳阅读记叙性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

2、归纳阅读记叙性散文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季羡林、掌握重点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整理心中永久的悔并仔细体会“悔”的涵义。

3、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辛劳,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1、了解季羡林、掌握重点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整理心中永久的悔并仔细体会“悔”的涵义。

教学难点理解整理心中永久的悔并仔细体会“悔”的涵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节是哪一天?你在母亲节会做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母子深情从小到大一直感动着我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季羡林的《永久的悔》。

二、课前热身1、整理:季羡林(1911.8.6~),山东清平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学案 语文版

《永久的悔》教师寄语父爱是一座山,总能成为儿女最牢固的依靠,母爱是一泓泉,轻轻滋润我们的心田,山水萦绕,便构成一幅永恒的风景。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学习过程(一)基础预览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唾.手可得()懵.懵懂懂()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背井离乡:懵懵懂懂:寄人篱下:3、填空。

①《永久的悔》作者是,当代家。

②古人说:“,”这话正应到我身上。

4、信息积累。

从古至今,无数词客骚人歌颂过伟大的母亲,请至少各写出一首古代,现代歌颂母亲的诗词。

(二)自主探究5、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

作者“永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6、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合作释疑7、作者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来了呢?吃的东西与主题有何关联?8、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厚感情。

①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②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③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④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四)类文赏析鼾声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

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某某:
3、本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某某清平(今临清)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三、学习生字:
盈眶( ) 简陋( ) 后悔( )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懵懵懂懂( ) 寄人篱下( )
4.按原文填空。
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让我难解而又易解"的一句中,“难解”指的是什么?“易解”指的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解”指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易解”指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蕴涵的情感: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悔!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序号
3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通过《背影》的扎实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叙事散文的一般特点。
(3)、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时,往往不能融入真情实感,缺乏细腻生动的细节来打动人心。
(4)、通过《背影》及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3、布置作业
学过这篇课文,听过如此感人的故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是什么呢?(提示:可以说说心中的愧疚,或者是告诉后人如何珍惜现在的机会与长辈相处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描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组评议
仔细倾听别人的作品,吸取长处
在升华中进行能力培养,深刻感受母爱,体会作者深深的悔恨。练习用细腻的描写来打动人心的方法。
板书设计
找出并朗读相关语句
组织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基调

进一步培养学生找准文章线索的能力
深 入
理 解
文 章
体 会
母 子
情 深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1、激发阅读兴趣,出示思考题
适当点拨
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二)
教学
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3、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归纳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写作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永久的悔》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永久的悔》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永久的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前言】《永久的悔》是贾平凹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聚会上喝了酒后不幸结识了一个陌生女子,由于酒后情绪波动,男子在对女子付出的过程中陷入了被利用的状态。

随着故事的深入,男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自私,最终为之支付代价。

本次教学设计立足于《永久的悔》这一小说,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品内容,思考作品主题,并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升作品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永久的悔》的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和思想特点;2.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道德观和情感问题;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作品阅读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思维素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酒后糊涂或意外失足的案例或故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图中场景情景。

二、阅读(20分钟)1. 复习语文课上学生已经掌握的书面语、口头语的各自作用及语态的使用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 分段导读小说,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行文和情节变化;辅助理解和读懂小说,疏通学生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3. 学生自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内容,尽量想象真实生活场景。

三、分析(20分钟)1. 通过对小说的情节分析,理解分析小说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需求和情感变化;2. 对小说主要人物行为的态度进行分析;学生需要回答几个问题:思考男主角的行为都有哪些危险?为什么男主角会被女子迷惑?3. 观点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思考作品主题;4. 学生需要列出几个重点句子和段落,以推动深度思考与课堂互动交流。

四、讨论(30分钟)1. 分组进行讨论,以思考作品主题,如何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和品格要求,如何引导或者学会避免被利用或误解等问题;2. 完成小组讨论后,学生应该将讨论内容交流给整个班级,共同分析和讨论作品主题及相关问题。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2篇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2篇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永久的悔》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材《永久的悔》、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本篇文章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如下问题:1. 你们知道《永久的悔》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吗?2. 你们对于悔过和改变有什么看法和想法?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情节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解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文章中主要讲述了哪一个历史事件?c. 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悔过和改变的想法?d. 文章的结尾有何寓意?Step 3:词汇和短语讲解(15分钟)1. 教师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释,尝试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造句。

Step 4:讨论和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就悔过和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a. 为什么人们会有悔过和改变的想法?b. 悔过和改变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 歷史教訓是永久的。

2. 悔过和改变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和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材料:为什么说“悔过书写在心里,改过镌刻在事业”的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并能够正确使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永久的悔》[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而自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体会父母亲人对他们的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1、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复杂深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学习并掌握本文真实平淡的描写方法。

难点: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这一点不常见,所以要稍加解释;2、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不多,但感人至深,原因何在?[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有会明白的。

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我们的未来是他们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并与其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清华\"四剑客”。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永久的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以“悔”贯穿全文的写法,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强烈感情。

2.理解文中的母子深情,学会尊重父母,报答父母[教材分析]这是八年级(下)语文版教材第一单元记叙性散文中的一篇。

本文原题是《赋得永久的悔》,选入教材时有删改。

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主线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展开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王宏伟的歌曲《儿行千里》,让学生闭眼聆听,听后由“儿行千里母担忧”入题、解题。

教师连续追问:悔什么?为什么悔?悔表现在哪里?二、朗读感知1.快速默读,筛信息--走进文本(针对以上三个问,先在文中批注,再准备回答)2.选段研读,感美情--走近母亲点拨问:⑴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⑵想一想文中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突出母亲的“苦”呢?三、合作探究1.语言品读--走进作者的“悔”中学生活动:⑴圈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之情的语句,读读品品⑵有感情的朗读第10段2.情景表演--虚设母子重逢场景四、延伸拓展1. 学生活动:⑴仿写第10段中“我真后悔……”,以“我真庆幸……”、“我真幸福……”、“我真高兴……”等开头写一段话。

⑵感悟式总结(一句话式)⑶诗歌背诵《游子吟》2.教师板书小结:苦悔孝(母亲)(作者)(我们)3.讨论:我们如何尽孝?五、课外活动要求每位回家后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并写进日记中(在阎维文的《母亲》歌声中结束这一课)[《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语文版 (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语文版 (2)

《永久的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品味作者语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3)学习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理清叙事线索,理解作者在文字间所包含的母爱子,子思母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所透露的悔的复杂情感,并从中有所获益做到将此付诸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交流有关母爱的诗词,教师幻灯出示: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徐熙《劝孝歌》)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岁暮到家》)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前(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冕《墨萱图(其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的一篇文章,体会人间的这种至爱真情。

二、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是当代语言学家,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着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名着,其着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永久的悔》说课稿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永久的悔》说课稿语文版

《永久的悔》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永久的悔》,我说课的流程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是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记叙性散文,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第一课《背影》的知识、学法的实践、巩固、强化,同时也为接下去的两课提供了学习模式,从而加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育理念,由此,我从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本节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⑴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而自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掌握本文的线索。

⑵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亲对他们的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相处的最佳方式。

2、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本文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复杂深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孝顺长辈,让他们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难点:本文是怀念母亲的文章,然而对母亲的正面描写却不多,但是仍然感人至深。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作用及本文的语言魅力。

二、说教法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教法:1、启发、点拨法;2、语言的感悟法;3、启发提问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深切母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永久的悔》2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永久的悔》2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永久的悔》2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永久的悔》2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课题永久的悔班次教学媒体教学准备学生稳固生字、熟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学习文章平时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过程方法抓住叙事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正确方式。

教学重点1、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永久的悔”,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思念。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和感悟作者“永久的悔”。

讲授新课,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围绕“永久的悔”,在文章构造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文的构造层次:(1--2段)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3--9段)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10--11段)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作用:这样安排构造,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2、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根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的苦。

写家庭的苦及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衬托母亲的苦,衬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答复“悔”的原因。

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重点研读,分析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语文版

2.永久的悔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理清全文的脉络,学习平实自然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从而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追悔莫及的感情。

3.学会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珍惜身边的至爱亲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是呀,母亲的爱是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默默地投洒清辉;母亲的爱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绵延伸展;母亲的爱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深厚而广博。

母亲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用默默无闻的行动在天地间抒写着爱的诗篇。

季羡林老人的一篇《永久的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未能尽孝的孩子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简陋.(lòu) 伶仃.(dīnɡ) 唾.手可得(tuò)够呛.(qiànɡ) 轮廓.(kuò) 寄人篱.下(lí)掰.开(bāi) 蹭.(cènɡ) 懵.懵懂懂(měnɡ)2生词注解望九:接近九十。

望,(年龄)接近。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

也说俯拾即是。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也说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懵懂”的重叠形式。

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3作者名片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人,当代语言学家。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文学系主任。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4背景追溯1933年初秋,季羡林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突然传来噩耗,母亲病逝。

语文版八下《永久的悔》教案学案8篇

语文版八下《永久的悔》教案学案8篇

永久的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一、创建情景。

导入课文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分钟)四、本课小结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永久的悔季羡林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线索:白的黄的红的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四、完成课堂练习五、本课小结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永久的悔(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1.了解“悔”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正确的行为和决策避免后悔的必要性。

3.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

教学重点:1.了解“悔”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教学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正确的行为和决策避免后悔的必要性。

2.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

课堂安排:1.钩子:简单介绍悔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核心教学:(1)介绍课文《永久的悔》。

(2)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大意和重点。

(3)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徐文、张蔷、小蒋)的行为和心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悔恨。

(4)引导学生思考悔恨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正确行为来增强自我责任感和行动力。

3.小组讨论: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针对小蒋的经历,讨论如何才能避免产生永久的悔,各组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经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班内展开讨论。

4.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所拥有的责任感和行动力的提升的写作。

5.课堂总结:提醒学生,自我教育永远不晚,有悔恨时及时反思,努力去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少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课后拓展:邀请有悔恨经历的社会名人或哲学家,给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积极的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正确的行为和决策对于避免后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和讨论实例,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行为的认识,并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永久的悔》并讨论其中的人物行为和心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决策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正确行为和后悔的避免的重视程度。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永久的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3)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悔恨之情。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换位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课前准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妈妈的吻》。

(2)歌曲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母爱的认识,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3)导入新课:《永久的悔》。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解释词语的含义。

(3)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何会产生永久的悔。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悔恨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5.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永久的悔教案(pdf)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永久的悔教案(pdf) 语文版

2. 永久的悔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长辈的爱,珍惜亲情,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 习 布置预习作业: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把握文章大意。

完成预习作业。

抄写课后字词积累两遍。

利用网络、图书馆了解作者,查找与母爱有关的诗词、文章。

要求:在课文中给生字生词注音。

导 入 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背诵《游子吟》。

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

2.请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为大家介绍季羡林先生,教师补充。

3.学生两人一组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1.听写。

2. 动笔记下作者的重要内容,并做补充。

3. 学生两人一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整体感知 1.请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可以谈某一句话,也可以谈某个细节、某个词语。

2.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后悔.(huǐ) 俯.拾皆是(fǔ)简陋.(lòu) 唾.手可得(tuò)立锥.之地(zhuī)孤苦伶仃..(líng dīng)无缘.(yuán) 够呛.(qiàng)模.糊(mó) 轮廓.(kuò)懵.懵懂懂(měng)寄人篱.下(lí)耕耘..(gēng yún)白面馍馍. (mó)3.本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痛苦悔恨)1. 默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然后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最后全班分享。

2. 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每词读2遍。

4. 学生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一、内容分析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2.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悔
“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 2020 年上学期
课型新授年

八年级课时2课时
科目语文课

永久的悔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2.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生活,珍爱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未来。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
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有会明白的。

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我们的未来是他们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自主预习单:
1、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
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及《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在吐火罗文研究、印度佛学、东方文化、比较文学、唐史研究及中外关系史等广泛领域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吐火罗文》一书,是季老85岁后用英文冲刺的作品,其学术价值极高。

2、给划横线字注音
迎养()盈眶()简陋()
轮廓()誓愿()够呛()
模糊()耕耘()俯拾皆是()唾手可得()懵懵懂懂()
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3、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4、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本文题为“永久的悔”,朗读课文,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2.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

试说说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三.品味语言
读下列句子,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3)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4)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
(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学过这篇课文,听过如此感人的故事,假设你是作者,如今回到母亲的坟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提示:可以说说心中的愧疚,或者是告诉后人如何珍惜现在的机会与长辈相处等等。


教后评价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