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佛塔剖析

中国古代的佛塔剖析

佛塔随佛教由印度传入。

种类甚多,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佛塔是为埋藏舍利(释迦摩尼遗骨),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性质。

一、楼阁式塔1、玄奘塔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建塔修寺,以资纪念。

它是现存最早的楼阁型方形砖塔。

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层塔身南面辟砖砌拱门,内有方室,供奉玄奘坐像。

北面镶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A.D.830)篆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碑》一通,铭文详细记述了玄奘的生平事迹。

玄奘塔高约 21米,以腰檐划分为5层。

第一层最高,逐层收减高宽,外形有明显的收分。

各层表面都用砖砌出斗、柱、阑额等。

柱为八角形壁柱,斗用一斗二升,宋代称为“把头绞项”,反映出当时木构建筑的特点。

第一层塔身经后世重修,仿木构件已不存在。

664年(唐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圆寂于铜川玉玄奘塔内的玄奘彩绘泥塑像华寺,遗体奉旨运回长安,先安置在大慈恩寺翻经院内,然后初葬于白鹿原。

安葬之日,京城附近五百里内,百万人送葬,夜里庐宿墓旁的达三万余人。

白鹿原上的墓地在大明宫即可望见,因而常引起唐高宗的思念伤感,乃于六六九(唐总章二年)敕令迁葬于樊川凤栖原北岗,并修建护国兴教寺和造塔供奉。

樊川是唐长安城南风景最优美的地区,也是佛教寺院集中的地方。

兴教寺与华严寺、香积寺等并称樊川八大寺,兴教寺居八寺之首。

寺建成以后,屡遭兵火,各代也屡有修葺,十九世纪后期清同治年间,寺内殿舍全为兵火所焚,惟三座灵塔幸存。

一九二二年再度重建,故寺内殿舍屋宇大都是近代的建筑。

与玄奘法师墓塔呈山字形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三层塔,均高一丈五,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

2、栖霞山舍利塔栖霞山古称摄山,又名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镇,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

栖霞山风景区总面积860公顷,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海拔313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

虽不似紫金山之宏伟,却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誉。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筑方面一直注重传承与创新,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建筑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土坯和石头等材料进行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如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筑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寺庙和庭院建筑等。

其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的皇帝们都住在宫殿里。

宫殿建筑通常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宫殿建筑的特点是布局严谨、简洁,注重对称和平衡。

城墙和门楼常常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代表着权势和尊贵。

陵墓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自己的陵墓建在一座山上,以示尊贵和权威。

陵墓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组成,如山门、神道、碑亭、墓道、墓室等。

陵墓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形式庄重肃穆。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德陵,建筑风格严苛庄重,体现了帝王的尊贵和权威。

佛教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寺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佛教寺庙通常由大雄宝殿、山门、钟楼、鼓楼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山水为背景,注重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是峨眉山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高约71米,建于唐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庭院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特色之一。

庭院建筑通常是以一个四方形的院子为基础,围绕着主要建筑物布置,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庭院建筑注重布局和空间的利用,注重对称和平衡。

庭院建筑常常是私人住宅的一部分,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府邸中。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110124369 徐奕颖11计算机(师范)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大成,古代宫殿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深厚的影响。

中国古代宫殿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都是单幢的建筑,它们的体量多,分别满足统治者工作、生活、游乐等各方面的要求。

第二,这些单幢的建筑按照一定的序列排布在一起,主要宫殿安排在南北方向的中央轴线上,次要建筑在左右两侧,遵循前朝后寝的规律。

第三,这些宫殿建筑群又组成为一座宫城,四周用墙相围,宫城自成一区,处在都城的中心位置上。

一、宫殿建筑特色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为突出皇权的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历代帝王们都不惜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巩固他们的政权。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古代文献记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和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就有了宫殿建筑。

秦咸阳和汉长安城的宫室规模大大地超过了前代,不但有供皇帝处理政事的宫殿,而且还有专供皇帝居住和游乐的建筑区。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在规划严整的长安城内,宫殿建筑集中在宫城和皇城里,处于城市的北部。

宋代宫城居于都城的中心部分。

宫城内主要宫殿也是沿着中央轴线布置,城的四面有城门,四角建有角楼。

元代统一中国后,在大都城建造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筑群,宫殿建筑组成的皇城位于全城的中心。

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格式,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为历代皇朝所沿用。

故宫面积0.73平方公里,普通人从南到北走完这座巨大的宫殿至少需要半天时间。

考古实践证实,中国历代宫城规模呈日渐缩小趋势,清故宫是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宫是3.3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未央宫4.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长乐宫6.6平方公里,秦咸阳宫大小尚未明确,令人难以想象。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代:颜色体现等级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

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

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

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

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

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

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

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宋代:色彩反映主流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

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

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及鉴赏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及鉴赏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 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的并且很有艺 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建于宫殿正门前的 “阙”。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 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 石狮等。 3色彩的应用 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 宫殿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 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朱红色;房 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 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门窗和檐下 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 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 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 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 和栏杆显出庄重。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 “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 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木构架结 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 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 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 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 性。又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 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 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 的特点,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 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 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 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 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 “柔”的力量。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建筑师们注重利用地形地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

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因此建筑结构多采用木构架,使建筑更加轻盈灵动。

此外,古代建筑还注重对称和平衡,以及色彩的运用,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先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早期风格,主要是指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建筑。

这个时期的建筑以祭祀和宗教活动为主,代表性建筑有商代的祭祀建筑和西周的宗庙。

这些建筑多采用方形平面,屋顶以悬山顶为主,屋檐上有独特的斗拱装饰,整体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接下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期风格,主要是指秦汉时期的建筑。

这个时期的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宏伟气势,代表性建筑有秦始皇陵和汉长城。

这些建筑多采用方形平面,结构严谨,墙体厚实,给人一种坚固和厚重的感觉。

在建筑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彩绘,使建筑更加华丽精美。

再来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后期风格,主要是指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这个时期的建筑注重艺术性和精细工艺,代表性建筑有唐代的大雁塔和宋代的大观楼。

这些建筑多采用多层和重檐结构,屋顶上有独特的瓦当和脊饰,整体给人一种宏伟和精致的感觉。

在建筑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绘画,使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除了以上几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还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如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和南方水乡的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特色。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作为文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以其自身形象反映着历代生活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祖先的惊人智慧,。

从70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陕西半坡村的房子发轫,到商都、周城、秦关、汉宫及至明清辉煌的紫禁城,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迅速。

各种建筑巨构遗物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令众多的旅游者流连忘返。

一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一)地域性突出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有巨大的差别。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建筑在统一风格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体薄,屋面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墙面重,木材用料粗,建筑外形显得浑厚稳重。

这是大体的粗划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作法,建筑结构和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呈现千姿百态特点。

(二)民族性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各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材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艺术传统不同,因此,在建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土木材料,但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种石料被广泛采用;蒙古族聚居区,则用毡塔包。

福建客家地区建筑的圆形土楼,云南傣族地区采用干栏式等。

(三)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突出表现位造型优美。

这一特色尤为表现在屋顶的建筑造型上,西晋时的屋顶像飞鸟展翅,到了汉朝,已有五种屋顶样式:四面破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时是西面坡歇山顶。

发展至清末,屋顶选型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等。

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曾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四)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木材造房是我国建筑上最早的传统,所以木结构成为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

唐,宋,明,清的建筑风格特征与代表性建筑构造

唐,宋,明,清的建筑风格特征与代表性建筑构造

唐,宋,明,清的建筑风格特征与代表性建筑构造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基干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一:唐代建筑风格特征与代表构造:唐初,太宗李世民吸取隋炀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教训,主张养民,崇尚简朴、兴建宫室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

经过贞观之治,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至开元、天宝年间,其建筑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盛唐风格”,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逐步走向没落,中晚唐建筑也因之少了盛唐建筑的雄浑之气,多了些柔美装饰之风。

随着高足家具的普及,晚唐的建筑比例也因之产生了变化。

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唐代建筑最大的技术成就是斗拱的完善和木构架体系的成熟,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的专业建筑师----梓人(都料匠)。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日益融合的国际经济使人类设计观念不断 改变,全球化的进程中创建了多元的文化 格局,中国的建筑设计在具有共性语言的 同时,更要注重本民族文化的表现,以感 动国人,为世界建筑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 自中国的智慧。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 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 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 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 不够开阔,在中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 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 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 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 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 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 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 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
表现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
三、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
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
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四、重山林风水
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 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 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 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 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 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 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中国传统民居探寻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智慧

中国传统民居探寻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智慧

中国传统民居探寻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智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民居是一座结合了古代建筑历史和智慧的活化石。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空间,更是古人智慧和审美追求的结晶。

本文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和其所蕴含的智慧。

一、历史演变(正文开始)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犁地革新之前,中国的居住形式多为穴居或竹楼,而自犁地革新之后,人们开始采用土木结构建筑,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最古老的中国传统民居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那时的居住形式多为彩陶房。

彩陶房采用土木结构,在屋顶覆盖一层泥土作为保温材料。

在商代,人们开始使用砖瓦,并将房屋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形成了有围墙的四合院。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传统民居不断改进和发展。

例如,唐代以后,人们开始修建多层建筑,形成了独栋的楼阁式建筑,如丽江古城的木构吊脚楼、青岛八大关的洋楼等。

到了明清时期,四合院成为了主要的居住形式。

四合院以中轴线划分,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屋顶采用瓦片覆盖,庭院宽敞,室内布局合理,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古代建筑的智慧古代建筑既蕴含着历史文化,也富有智慧。

中国的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智慧的运用。

首先,中国传统民居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人注重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进行建筑,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南方的水乡地区选址通常会紧邻水系,采用水上建筑,利用水路交通。

而北方的平原地区多选择防风抗寒的位置,将建筑的主要朝向选择在背风的方向,以减少寒冷气流的侵袭。

其次,中国传统民居注重舒适性和功能性。

古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与我们并无太大不同。

他们注重室内的通风、采光和利用空间,以及合理的布局。

传统民居通常有庭院,这不仅是为了供人们休闲娱乐,也为了增加房屋的采光和通风性能。

最后,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古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

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砖瓦和石头,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木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作为搭建建筑的主要材料。

这些木构建筑以其高度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形成中轴线对称的结构。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感。

三、宫殿式风格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对古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式风格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种风格注重整体气势和庄严感,建筑多为多层楼阁、高耸的屋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宫殿式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四、装饰技法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传统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注重细节和精细程度。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以其寓意深远而著称,如龙、麒麟等神兽图案、吉祥纹饰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烘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构特点、平面布局、宫殿式风格、装饰技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与独特性。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雄伟壮丽的气势、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展开探讨。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木结构。

这种建造方式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采用卯榫结构和斗拱系统等独特的方法,使建筑物具备了出色的抗震性能。

例如,中国传统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斗拱结构,通过木材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定的建筑体系。

二、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平衡感和整体美。

以皇家建筑为例,前殿、中殿和后殿通常按照严谨的对称原则进行设计。

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主要建筑物和重要空间,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着辅助建筑物和辅助空间,形成了和谐与秩序的范例。

三、攀附自然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攀附自然。

中国古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并努力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例如,在山区建造的寺庙常常利用山体和树木,借助自然地形以及自然石材进行建造,使寺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使建筑物更具美感,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四、装饰与绘画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和绘画而著名,这些装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精致细腻。

在建筑的外部,人们常常使用坡瓦、琉璃瓦和彩绘木雕等装饰方式,为建筑物增添了异彩纷呈的色彩。

同时,建筑内部的壁画、彩绘以及木雕等也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五、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式建筑以其恢弘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世界。

皇家建筑群中的宫殿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设计,使得建筑显得高大而庄严。

宫殿内部的布局也严谨有序,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常用于接待来客,中殿是主要活动空间,后殿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这种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设计方面的丰富创造力与造诣。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遗产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凝聚了历代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世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艺术、建筑装饰等方面,中国古代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1. 建筑材料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主要有木、砖、石、土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透视技法无疑是木材。

古人使用木材的技艺十分精湛,将木头经过精细加工,制成各种形状的榫头,然后利用卡片原理,安放在一起组成极为牢固的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砖石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古人将砖石进行合理的匹配与组合,使其既有建筑坚固牢靠的特点,又有纹饰漂亮的美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貌。

2. 建筑结构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也非常独特,其特点是手工制作,严格排列,具有很强的自然与人文的特色。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榫卯件的使用。

榫卯件在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它们不仅可以使建筑整体更加牢固,还可以为整座建筑注入一种优美的艺术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使用了一些特殊的建筑构件,如水平杆、支撑柱、压径木等,使整座建筑的结构感更加明显,形成一种独特美感。

3. 建筑艺术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十分独特,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美学艺术技巧完美的结合,使其在世界建筑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古代建筑所主张的“以人为本、追求自然”思想,已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而中国古代建筑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领域,工匠们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如雕刻、彩绘等,使建筑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4. 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中国古代建筑不但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建筑所传承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未来将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去探究和研究。

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与意义研究

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与意义研究

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与意义研究中国历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从古代的宫殿、城墙,到民居、寺庙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中国历代建筑都强调形式美和意义的互相交织。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与意义研究。

一、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和美学特征中国历代建筑的造型和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整体感和均衡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的整体感和均衡美。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师和建筑工匠们非常注重建筑的比例和对称性,以达到整体感和均衡美的效果。

2. 线条简洁和明快的色彩中国历代建筑的线条简洁明快,几何形状明确。

在色彩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前无淋漓,后无丹麦蓝、伦敦灰等过分明亮的色调,更偏向于素雅和端庄的色调。

3. 建筑材料的丰富和多样性中国历代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丰富和多样性。

从古代的砖瓦木材、石材,到现代的水泥、钢筋等现代建材,中国历代建筑的建筑材料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二、中国历代建筑的意义与象征性中国历代建筑的意义和象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信仰和神秘性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多宗教信仰的元素。

例如,佛教建筑的塔、寺庙,道教建筑的庙宇等等。

古代建筑通过宗教符号和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死亡、天人和谐等存在主义的思考和感悟。

2. 社会阶层和权力象征中国历代建筑还有很多体现社会阶层和权力象征的元素。

例如,古代宫殿、城墙、皇陵等建筑,都是表现皇权、帝王威严和神圣权威的象征。

3. 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历代建筑注重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例如,庭院式建筑和具有风水意义的建筑,都是反映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对环境的敬畏和起居习惯的体现。

三、中国历代建筑的保护和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大量的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中国的传统建筑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立法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能力等措施。

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传统建筑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传统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的建筑需求。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点及其审美—以一个美学剖析的角度建筑是凝结的艺术。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牢固、适用、雅观。

由此能够看出,建筑自己除了拥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适用功能外,建筑仍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侧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纵览中国古建筑,此中之审盛情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点,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适用,且不失其文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先人之崇高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别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此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详细来看,商周至秦汉期间,为其萌芽与成长期间,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期间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顶峰期间,而明清期间则是中国古建筑创造程式化、定型化期间。

在这一过程中,曾浮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异优异的建筑人材,创造了许很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

赏识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似翻阅一部重沉沉的历史巨著。

那洪荒太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派、明清宫禁的烟云,这全部的全部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加生动地展此刻我们眼前。

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不论其创造规制、实效价值仍是其审盛情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天气特点。

与风水之调解,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

中国古建筑整体上而言,是以木架构造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资料,拥有朴实淡雅的风格。

整个建筑依据构造需要的实质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同,构成一个规范、完美的一致体。

而这恰好也反应了古代宗法社会构造的清楚谨慎、有序和稳固。

因为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奇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构成庭院,进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之一,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平面和外观上也最能给人们以生动而具体的美感,在世界建筑史的画卷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群体组合,这一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一脉相承。

尤其在封建社会,建筑活动始终受着礼制和“天人合一”时空观的深刻影响,以及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限制,“除了一些高台建筑以及佛塔之类比较高之外,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显得平缓;不是执着地建造像西欧中世纪那样的教堂尖顶,而是热衷于使建筑群体向地面四处作有序的铺开,以象征严肃的人间伦理秩序。

中国历代建筑美学

中国历代建筑美学

中国历代建筑美学中国历代建筑美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传统美学理念的体现。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艺术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结构和技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国历代建筑美学进行深入探讨,从建筑的整体布局、结构特点和装饰风格等方面,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

中国历代建筑以宇宙为基本图式,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以庭院为核心,建筑物的布局遵循阴阳五行的原则,追求空间的均衡和谐。

建筑的主体建筑往往位于中轴线上,两侧称为对称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整体性和平衡感。

在建筑的外部形式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形体的匀称和谐,追求精确的比例和适度的曲线,不同建筑部位的比例关系经过精心的设计,给人以平和和稳定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强调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的相互配合。

中国历代建筑在结构方面注重使用木材和石材,并运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等特殊的建筑技术,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选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瓦片等,以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的相互配合,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强调建筑的装饰和细节。

中国历代建筑注重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上进行精心的装饰,以增添建筑的美感。

在建筑的外观上,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各种装饰手法,如彩绘、浮雕和雕刻等,使建筑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在柱子、梁和天花板等部位进行装饰,以展示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同时,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中,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光线的运用和景观的布局,使人在建筑中感受到和谐、舒适和宁静的氛围。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历代建筑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自然为依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武侯祠风格特征剖析

武侯祠风格特征剖析

武侯祠风格特征剖析武侯祠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它是以纪念古代蜀国名将、政治家刘备的功绩而修建的一座祠堂。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址,武侯祠以其独特的风格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武侯祠的风格特征进行剖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武侯祠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古建筑风格:武侯祠充分融合了传统古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祠内建筑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风格,例如琉璃瓦、飞檐角翘的屋顶,大门两侧的石狮子和石壁,都彰显了其古老而庄重的气息。

2. 巾门式建筑形制:武侯祠独特的建筑形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巾门式建筑。

巾门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门廊上方有三层檐,分别为重檐、歇山顶和正檐,形如叠巾。

这种建筑形制体现了尊贵和庄严之氛围。

3. 木雕与石雕的精美工艺:武侯祠的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木雕和石雕工艺,使其更加华丽精致。

在祠内的殿宇、楹联和屏风等位置,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木刻和石刻作品。

这些作品以刀工细腻、造型生动为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作才华。

4. 四川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四川的重要文化代表,武侯祠中融入了众多的四川传统文化元素。

祠内的壁画、彩绘瓷砖和雕塑,都以四川民俗文化、历史故事和地方特色为题材,体现了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

5. 寓意丰富的布局和装饰:武侯祠的布局和装饰都寓意丰富,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祠内的各个殿堂按照“忠、孝、节、义、廉、耻”的思想进行布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祠内还陈列了大量与刘备有关的历史文物和书画作品,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将领的一生。

武侯祠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其建筑风格、形制、工艺和装饰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座千年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对武侯祠的更深入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 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 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 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 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 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 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 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 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下一节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拱 一斗三升斗拱
一 斗 二 斗 拱
拱多 层 斗
拱 一 斗 三 升 斗
一斗二升斗拱
拱曲 臂 斗
八角柱和 柱础如倒置的栌斗
汉墓石祠上的栌斗和八角柱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
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
代的基础上,“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
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
丰富了我中华建筑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
云冈石窟内方形塔柱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 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年 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角十 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造型特 殊,砖建密檐式,平面正十二 角形,佛塔中仅见此一座,塔 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希腊风格)和 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 题的佛龛(波斯风格),有火焰形 的券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 美。它的艺术处理虽十分成功, 但却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塔 型。
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
(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
教化圆满不绝。
下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 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 • 单栋建筑在原有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 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 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 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令拱替木 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 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栏杆是 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础覆盆高,莲瓣 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门窗多 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 覆斗形天花;屋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 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 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 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 柱有直柱和 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夏商周有关建筑字体的演示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掘的「奠基坑」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 建筑附有设排水设施。
建筑屋顶主要覆以芦苇和草拌泥,屋脊、檐口和 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用了瓦.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三、秦汉建筑
•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 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 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 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 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 政治、经济、宗法、礼 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 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 要——中国建筑体系已 大致形成。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长江流域的干阑系列 ➢ 干阑系列的发展历程 ➢ 树居--巢居--干阑地面建筑 ➢ 现知的最早干阑遗址 ➢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 发现榫卯sǔn mǎo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原始宗教信仰的与特殊性质的建筑
➢ 万物有灵观念 ➢ 山顶洞人的思索 ➢ 氏族社会的图腾
大房子 ➢ 仰韶文化早期 ➢ 临潼姜寨、西安半坡、甘肃秦安大地湾
•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 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 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 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中
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 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 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 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清7个时期。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一、原始社会
黄河流域的穴居
穴居的发展历程:
➢ 居住面高度变化

平面形式变化

房间数量变化

表面装饰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祭坛和神庙 ➢ 新石器时代中期 ➢ 最早的祭坛:东山嘴遗址 ➢ 最早的神庙:牛河梁女神庙
巨石建筑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石坟、石硼和作为宗教祭祀场所的列石、环石

下一节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 二、 夏商周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
• 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 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 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这也是一座小型庭院。主人好象正 和客人在正堂内谈天,堂前有两只翩翩 起舞的仙鹤。在右边的院子里高耸着望 楼,其实这就是一种“单阙”,既“观” (瞭望之所)。院中还有一名仆人在打 扫卫生,他身旁栓着一只护院的狗。
← 汉墓 壁画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剖析
边院廊园这 落围,是 ,成层一 在庞层个 院大的大 墙的庑庄
异族的奴隶。他们在佛教中求得寄托,同时也看到了佛教的传播对于
安定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正如古诗中写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
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
总之,这是一个建筑技艺大发展的时期,在建筑装饰方面,在继承前
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
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
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动
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
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