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理财秘籍!教你绘制财富曲线赚大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人的理财秘籍!教你绘制财富曲线赚大钱
/3610,01.shtml
手机免费访问 2009年12月29日 08:26 钱经
第1页: 财富测试,看你会不会是富人
年轻时不必理财,多赚钱才是硬道理。
现在考虑几十年后退休有意义吗?谁知道时间会改变什么。
只要努力工作、勤俭节约,就不需要专门理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买保险没用。
只有10%的投资者能赚到钱?我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吧!
如果钱不是用来花的,那挣钱干什么?
理财不如买彩票,反正都是靠运气。
没学过经济、金融,所以不适合投资理财。
我父母健康、家有储蓄、我工作稳定,没什么好担忧的。
婚姻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自己辛苦拼命?
上述说法,你会在后面的小框里划“√”还是“×”?如果有任何一个你坚定的划“√”,那我建议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金融危机不仅让人们的财富缩水,似乎也动摇了对理财的信心,而这比起投资亏损更可怕。如果你所有选项都是“×”,那更需要读下去,因为只具有理财意识不意味着能管理好一生的财富。
今天,经济是否真的复苏?股市进入牛市初级阶段还是仍处熊市?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还在占据眼球,但对于一生的财富管理来说,朝夕之争是否有意义?
如果你从未想过描绘自己一生的财富曲线并管理它,那么可能的结果是:
20-30 挣钱少,还年轻,有父母资助,没必要理财;
30-40 工作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没时间理财;
40-50 职场瓶颈出现、父母健康恶化、子女教育开支剧增,没精力理财;
50以后 紧衣缩食,担心生病,担心通货膨胀,担心儿女不孝,担心……
事实上,也许仅是观念的改变加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让你画出更好的人生财富曲线。
第2页: 完美曲线如何复制?
完美曲线如何复制?
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在不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自身所创。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然勾勒出一条人生财富曲线:或剧烈波动,或舒缓平坦,或意犹未尽,或已然成型。人生财富曲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收入减去支出后所形成的走势图,它记录的是人一生财富的变化。其中,更含职业、生活的变迁。
不管是“人死了,钱还在”的痛苦,还是“人活着,没钱了”的更痛苦,每个人都希望实现一生的富足与无忧——这正是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意义所在。MBA教程中说,管理的第一步是认识。
谁都躲不开
客观规律
每个人都要走过生老病死这个过程,所以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人生财富曲线的形态是大体一致的:在未成年的时候,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长大成人后,收入会逐渐增长并在某一时点超越支出;当年老退休后,获取收入的能力下降,而健康风险上升导致支出增加。这就大体构成了人生财富变化的三个阶段——从透支期到积累期再到透支期(如图一)。
显然人生财富曲线不会是非常平滑的,因为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事件让这条曲线陡然发生转折,对于这些事件处理得如何,决定了曲线的形态。主要包括:
● 就业(或创业)——这是财富积累从无到有的转折点,“男(女)怕入错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起点的高低与未来财富走向关系极大;
● 结婚(或离婚)——就像兼并重组会让企业做强或崩溃,婚姻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同样如此。“女(男)怕嫁(娶)错郎(妻)”,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一生理财生活的伴侣,会导致1+1>2或1+1<1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生子——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添丁都是一件喜事。但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生儿育女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子女教育一般是家庭支出的最大一部分,当小生命降临,人生财富曲线必将转折。
● 患病——无论财富账户后面有多少个零,当一个人失去健康、身染重疾,这些零就都没意义了。病魔是理财生活最大的威胁,因为它会将财富曲线撕扯至断裂。
● 购房——很多人一生的第一笔、也是最大一笔资产或者负债是在购房后产生的,购房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当然也就扭曲了人生财富曲线。
这些事件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同样“人”的自然属性也决定了其财富曲线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摆布。如果我们把关注点偏离“人生”而转向“财富”,那么还会发现影响人生财富曲线形态的另三个重要的客观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税收。
经济周期对财富曲线的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其决定了创富机会的多寡。每一次经济轮回都导致不同个体财富命运的流转。通货膨胀改变了货币的价值,这自然也就改变了财富曲线的形态,总的来说它会让曲线下移,而对资产负债表不同的人带来的冲击程度不同。税收对财富曲线的扭曲是隐性的,但也是巨大的,有人说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规避税收的能力不同,这话尽管偏激,但不无道理。
主观意识至关重要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客观规律外,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财富观、生活态度和性格,也决定着财富曲线的形态,这些应该归入主观意识的范畴
。
有的人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否则没有任何价值,比如那些购物狂。有的人认为,钱就是要攒起来,失去了钱就失去了一切,比如那些守财奴。在这两种财富观的指引下,显然会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财富曲线。
个体的生活态度也差别巨大。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可能感觉“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也许会养精蓄锐,期待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习惯会改变财富命运。
性格对于财富曲线的影响就更突出了,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而不同性格的人感知和驾驭风险的能力不同。悲观的人总是先想到风险,因此往往错失创富的机会;乐观的人会先考虑收益,也许更易掉入财富陷阱。豪爽的人不在乎眼前的利益,但很可能得到长远的回报;吝啬的人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或许就与更大的财富失之交臂。勇敢的人更愿意博取高风险高收益,其财富曲线可能会剧烈波动;胆小的人更喜欢无风险的低收益,财富曲线的形态也许会是平缓的。
第3页: 为什么财富曲线需要管理
为什么财富曲线需要管理?
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自然规律是谁都躲不开的,经济周期、通胀还是通缩等等经济社会运行规律也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即使是个体的主观意识,也是先天形成的。
这让人们在面对迥异的财富曲线形态时,会产生一种宿命论。也就是老人常说的:这个人“命好”,这个人“命薄”。
宿命论不可取,积极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目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掌控客观规律,规避主观意识中的缺陷,以实现一生的富足。既然人生有积累期和透支期,那为什么不能在积累期多积累,来填补透支期的财富窟窿呢?认真的储蓄对于财富积累很必要,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味的压低生活质量就失去了财富管理的意义,更何况长期通货膨胀会令储蓄化为乌有。如果我们依然按照通常的储蓄消费习惯(见图二),再缺乏对财富曲线的管理意识,那老年的窘况是可以预见的。
诸如患病、生子这些大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它会在人生财富曲线上压上一块巨石,甚至令你喘不过气来(表三、表四列出了患病、养育子女可能的开支)。那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通过保险产品将大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为子女的成长尽早制定教育理财计划。
个体无法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但是可以通过的努力的学习,逐渐的把握规律,预先的采取行动。从近期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正处于通货膨胀的前夕,而经济还在低谷徘徊。从远期来看,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这都意味着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行
财富管理,让人生财富曲线走出更好的形态。
既然谈到“管理”,就意味着是有纪律的、系统性的工作,以此来战胜人性弱点,克服主观意识缺陷。管理人生财富曲线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它是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修正的过程,让财富生活不偏离理性健康的轨道。
客观规律、主观意识和自我管理共同塑造了财富曲线的形态,而自我管理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的。或许这样谈论管理人生财富曲线还太抽象,接下来,我们会给出几个成功的案例,相信更利于你的理解掌握并遵循、实践。
(本文专家支持:信诚人寿保险2009年荣誉讲师团讲师孙清霞)
1 您的积蓄是选在:年富力强时期?年老体弱时期?
● 做一个理财保险计划,并不是要您花钱,而是为您制定一个存款计划,并约束您执行。您每年在银行按时存入一笔钱,仅仅是要按计划执行而已。理财不能等,投入越早,收益越多。存款换户头,两边赚更多。
2 一般人的储蓄消费习惯
● 理财协助您养成好的储蓄习惯。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可能只有30年攒钱,你的老本够用吗?唯有把现在收入的一部分划拨养老规划,才可以拥有尊严和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3 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 1989年至今大学学费18年涨了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要多少钱?
4 重大疾病医疗费用
● 每年癌症发病人数逾16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人数逾130万人。
第4页: 杨大勇“知识改变财富曲线”样本
人物篇 1
杨大勇“知识改变财富曲线”样本
看似闲庭信步的选择,其实每一次都颇为精彩
标签 TAG 提升财富曲线斜度
主人公:杨大勇
资产规模:大于1000万(注:由于是企业合伙人,资产规模仅代表其身价,不代表现金)
家庭状况:妻子(银行家)女儿(幼儿园的小朋友)
收入/支出结构:企业分红+夫人薪金+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房屋贷款+各类消费
贷款+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薪金提高+企业上市身价提升/子女教育+再次置业
财富曲线:
● 杨大勇最初的职业收入稳步上升,在二十一世纪不动产时收入增加较快.当他在2005年通过MBO买下自己开创的事业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很快赶上了中国房产业的一波大牛市,等到2007年底软银入股,身价暴增20倍。
● 杨大勇的家庭支出相对低且平稳,只是在2001年和2004年买房时承担
了一定的压力。
《纽约时报》的高级编辑戴维·布鲁克斯在本世纪之初的一本著作“BoBos in Paradise”中形象地描述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崛起”,即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代人替代了贵族背景的盎格鲁撒克逊裔新教徒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精英”。布鲁克斯写道,“经过一番探访和研究之后,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看到的事情,是信息时代造成的。在这个年代里,创意和知识至少和自然资源与金钱资本对成功是同样重要的”“每一个社会都有精英阶层,而我们这一代靠教育养成的精英阶层比过去靠血统或财富武力划分的精英要文明的多”。
本篇的主人公杨大勇,身份是一家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机构——尚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房贷事业部(安家世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房地产策划师、美国注册理财策划师(RFP),RFP中国同学会会长。他未必喜欢“波波士”(BoBos)这个身份,但他财富曲线的走势一直跟随他职业的转换,而他职业选择的每一步,似乎都得益于之前的成就推动,而起点就是教育。
第5页: 步步为营,稳中有升
步步为营,稳中有升
说他年轻有成未免简单,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杨大勇近10年的职业经历:
今年34岁,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接受高等教育,200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某国家机关工作,做过党政工作、也做过下属机关某网站副主编,因这份“金融体系的信息服务行业”经历,做“公务员”一年后他转投有国企和外资双重身份的“最权威的信息服务网”。第一次跳槽不足一年,他遇到了职业上的第一次转折,猎头找到他,提供财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房产服务公司的offer,就是刚刚进入中国的21世纪不动产,杨大勇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曲线,他从中国总部的房地产金融部总经理开始,三年间做过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做管理更亲身接触门店和服务大客户,“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长了见识”。他的另一项收获是奠定了该公司延续至今的房地产金融服务模式。2004年底,猎头又找到他,这次是安家集团,安家当时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服务市场上的龙头,拿到世界银行的投资后他们跃跃欲试进军北京市场,需要一个熟悉房地产、金融行业和北京市场的人,杨大勇无疑是适合的人选,又一次跳槽,这一次他熟门熟路,从成都回到北京,亲手创建了安家北京公司(当时为纪念世界银行的投资,取名为“安家世行”)。一直到这里,杨大勇走的都是一条“成功职业经理人”的路线,但真实的人生也像小说
一样,总要峰回路转。
2005年房地产市场遭遇低谷,安家集团在上海的交易量巨幅萎缩,年底的时候连集团董事长都选择重新回归职业经理人之路。当时投资方想结束在北京的业务,杨大勇想留下自己一砖一瓦建立的成果,于是,他和合伙人四处筹钱做了个MBO(管理层收购),买下了自己建的事业,理由是“男人总是要创业的”。
公司收购完成之后,安家世行的生意开始红火,他却说,是运气的原因,因为埋头苦干一段时间后,房地产市场不但转暖,甚至形成连业内人都始料未及的前所未有的高潮。杨大勇说当时他每天都去团队里讲“盛世危言”,让大家头脑不要太热。但当时全球资金都在中国追逐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之后的事情,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2007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安家世行和尚诺集团合并”“该集团拥有房贷(安家世行)、信用卡 (资讯,产品,论坛) (我爱卡)两大金融服务平台”“此前,尚诺集团获软银1000万美元投资”
从一个对房地产和理财基本不通的计量经济学硕士到房地产金融专家,从月薪2000元到现在跻身“精英阶层”,把“智慧资本”转变为“财富”,他用了6年时间。
写到这里,杨大勇的职业选择都看似水到渠成,其实,选择放弃“分房子、美好政治前景”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创业而不是继续已经发展得很好的职业道路,选择借钱高价买下“自己建的团队”而不是另起炉灶,选择接受风投、出让控股权而不是等待上市——风险总是站在机会的对面。
第6页: 早早早,成功的基石
早早早,成功的基石
如果可以叫做成功人士的话,杨大勇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一高两早”。职业:高起点、稳提升;人生:早成家、早立业。
在创业之前,杨大勇的收入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这与他的性格和工作能力紧密相关,更与他人生经历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有关。
他自称是保守型,但2004年敢贷款100万买个房子,有大额房贷时敢借钱创业的人,至少要称其为高风险承受的保守型性格。
从受教育开始——这是戴维·布鲁克斯所说的成为“精英阶层”的第一步,他接受了中国最好的两所学校的教育,北大的热情和清华的务实为他奠定了好的起点。据同学介绍,在学校他就是风云人物,好读书、喜欢运动、积极的社会活动组织者;前三份工作,他都是平台提升加组织内连级跳,才走出了30岁之前漂亮的职业曲线。他谦虚地说每一次都有贵人相助,但看似优游的选择,都是稳扎稳打实干出来的。套句俗话是成功从不青睐没准备的人。
另一个优势是早成家——婚姻是成熟
人生的开始,也是一个男人责任感的最佳体现。杨大勇毕业即结婚、结婚当年就买房,夫人在银行工作,这个身份不但为家庭财商提供了支持,更是实际的家庭经济支柱之一。他们因为婚姻大事已解决便可以心无旁骛发展事业,也因为年轻所以敢于冒风险创业,更因为有家庭支持才有可能创业——已婚男人更容易取信于人,而且两个人赚钱使得财务有了保证。
当然,优秀的人才不一定会是高收入阶层,行业的选择是杨大勇财富曲线的加速器。
我们看到,他的人生曲线经营的很好,但财富曲线表现更为优异就要归结为行业的选择——地产行业、金融行业,都是近年收入提高非常明显的行业,杨大勇从创业开始到今天,企业的价值增长了20倍,但这个数字与地产开发商同期的上升规模相比,还是很平和的数据。他了解市场,下过功夫分析:“在21世纪不动产的时候,我们就分析判断过,房地产金融的市场会逐步扩大,房地产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小于房地产销售的数据”他说,“因为外国有成熟的模式和巨大的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市场,让我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杨大勇说,他“不轻言败、全心投入目标”,“不轻易做一件事情,一旦做了就没有想做好但做不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傲气”,让他一路坚持,画出创业至今让人羡慕的财富曲线。
第7页: 选择聪明的贷款,让资产流动起来
选择“聪明的”贷款,让资产流动起来
杨大勇的财商绝对是工作中学来的。
2001年他买的第一套房子在朝阳区的某个楼盘,小户型、全款支付,他说那是买的最差的一套房子。“那时刚毕业,根本没有钱,买房子是两家父母亲戚给凑的,而且没经验,买的还是朝西的户型,西晒很严重。楼层又高,老人家也不愿意住”。
现在,他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是:70%~80%不动产,10%~15%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金融投资产品,10%~15%现金及保险 。当然,比例不是绝对的。他会根据历史数据留足至少六个月的家庭支出,然后根据市场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从去年以来,他还加大了消费型保险和健康计划的配置比例。作为银行家的夫人则负责金融投资产品的配置,使组合保持一定的收益。
“我的不动产持有比例有点高,正常的理财教程说应该在50%左右”。但由于是业内人士,安家世行又是“房贷理财专家”,可以赋予不动产很高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杨大勇本人又是地产专家,知道什么样的物业具有更高的升值潜力。“不熟不做”,但如果十分熟悉一种投资品、又具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变现能力
,高比例的地产配置就变得合理了。
杨大勇置业的原则是目标投资。他依据生活需要和女儿教育规划买房子——“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退休规划,我最终的计划是退休后住在一套两进的四合院里,因此要求现在的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的回报率;另一个目标为了女儿以后上学方便,所以要在目标学校附近提前置业”。
现在他所拥有的不动产,年租金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他笑称这要比他炒股的业绩成功得多。
杨大勇还提倡聪明的、健康的消费贷款,把闲出来的现金投到合适的投资里去——这样既可以保证现金流,而且与投资收益相比,贷款的利息很低——对他来说,房产租金收益可以达到10%,与贷款利息相比二者的息差收入明显。“我们的口号就是让不动产动起来”,转按揭、循环贷、存贷通 这就是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的价值。
信奉保守投资的杨大勇和比他“更保守的银行家”夫人的资产配置看起来不合逻辑,但却符合他们家庭的实际状况,也符合他学到的“持久、传承”的理财目标。杨大勇仍然保持着大学时代的好读书、好运动的习惯,他推荐的两本个人理财及财商提升的书籍是《富爸爸》和《家族财富》,后者“是家庭财富传承方面最好的读本”。
第8页: 刘欣 把法律的严肃缜密代入理财
人物篇 2
刘欣把法律的严肃缜密代入理财
财务自由是学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标签 TAG 让被动收入占更大比重
主人公:刘欣
资产规模:略
家庭状况:先生(律所合伙人)、女儿(即将去国外读大学)
收入/支出结构:双方工资收入+合伙人分红+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租房支出+
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律师执业收入+投资收益/女儿教育
财富曲线:
● 刘欣的家庭收入增长赶上了两波"牛市",一波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另一波是2006年开始的资本市场大牛市.前者带来的是职业收入,后者带来的是投资收入.未来投资收入将占更大比重。
● 刘欣的家庭支出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在1995年和2004年买房时支出较大,但仍然没有负债,只是近年来女儿上高中和上大学的开支增加不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曲线,多数人是在无意识中勾勒出来的;另一些人会试图努力的去改变这条曲线,但往往半途而废;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直用心的去管理,令这条曲线变得优美而舒展。刘欣无疑属于最后一种人。
“我离财务自由还有一段距离,但我充满信心,而且仍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刘欣这样描述
自己当前的状态。她总是把自己在财富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运气,但如果一步步地梳理她的理财实践经历,就会发现绝非“运气”这么简单。学法律出身的刘欣对理财的理解程度和用心钻研的态度超过了很多金融业内人士,而当她把法律的严肃和缜密带到理财实践中时,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欣的社会角色不断变换,但她的人生财富曲线则越来越清晰。品读刘欣的财富成长故事,对于遭遇金融危机打击而对理财生活无所适从的人,有很好的启示。
从无意识到非常有意识
“我更愿意把那段时期看作是财富积累阶段,还没到财富管理阶段”。刘欣觉得自己在2004年之前的理财实践完全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无论是炒股还是买房,都没有从理财角度认真的研究,也没有考虑过什么通货膨胀和国家经济政策。但当时刘欣的生活习惯很节俭,十分注重储蓄,虽然在生活上没有为难自己,可也决不浪费。
刘欣认为,家庭的稳定对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一个家庭组建起来后,就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的承担风险和开创事业,这对于财富的积累非常有好处。正是由于勤俭的生活习惯和稳定的家庭,再加上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腾飞,刘欣的家庭财富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上扬。
财富的积累是财富管理的前提,当刘欣顺利的完成了积累阶段,就开始向第二个层次迈进。2004年,刘欣突然一下子有了很多富余时间,就开始用心的进行财富管理。
刘欣首先想到的是买保险,与大多数人是在保险代理人推销下买保险不同,她是主动找的保险代理人。通过搜索各大保险公司的形象大使,她找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赵小东经理。刘欣为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买了一些保险,当然给先生买的最多,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刘欣成为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户,但她觉得这个选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自己所交的保费,因为由此她真正的进入了财富管理的圈子。
刘欣参加各种投资策略咨询会和财富管理论坛,结识了很多成功的投资经理和理财顾问。此外,当时北京青年报的《理财时代》周刊也对刘欣财富管理意识的萌发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主办的“财富100北京巡讲”上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刘欣的身影,而且她还作为投资者代表在巡讲的启动仪式上发言。
刘欣喜欢主动的跟人交流,渐渐的丰富了自己财富管理的知识并扩大了交往圈子。不过令她伤感的是,当时北青报一个对她帮助很大的记者早早因癌症去世了,这更让她感到生命的无常,更加意识到需要通过财富管理让爱自己的人和
自己爱的人得到幸福和安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刘欣在多方面与人交流、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不断的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在她的家里,可以看到很多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包括《钱经》。她还参加了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理财师培训班,拿到了香港的理财规划师证书,不过,当时确实没有想过要去执业,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用。
第9页: 把钱都贴上标签
把钱都贴上标签
刘欣很快就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在买了充足的保险后,她开始设置人生财富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她几乎没有活期存款,现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货币理财产品上,数量上能满足家里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可比一年定期存款,而且流动性也好,还有像“日日赢”之类的理财产品,当天赎回当天到账。
刘欣还购买了一些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和优质客户贷款和短期融资券挂钩的,几乎没有风险。当然她也买过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0%,虽然后来降到了3%,但也比存款收益率高。
“我喜欢的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要先把底座打实了,所以无风险金融产品在我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刘欣说。而且她总是强调自己把每一份钱都贴上了标签,这份是做什么用的,另一份是做什么用的,各个账户间绝不互相串通。“比如我在基金投资上亏了钱,也不会用无风险账户里的钱去填补。有人说这种分账户的管理财富方式不好,太保守,但我坚守自己的纪律,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富的稳健”。
当铺好家庭财务“安全垫”后,刘欣又把另外50%的资产配置到哪些地方上了呢?当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前是公募基金为主,自己操作的股票部分只占很小的比重。
2006年的时候,刘欣为了买公募基金,亲自考察了基金公司,并选择明星经理,当时都是1元净值买的,恰巧赶上了大牛市,卖的时候都超过了2元钱,当然并没有卖到最高点,但她觉得取得翻番收益已经足够了。
2008年市场的惨烈下跌,也让刘欣的财富缩水不少,但只是减少了利润而已。从2004年算起,她通过财富管理取得的收益还算可以。更何况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急速恶化的时候,刘欣赎完基金后还尝试了打新股。
“中石油是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打出去了”,当她谈到这些的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她只是个业余的投资者,几年来的学习钻研,已经让她对市
场有了很好的感觉。不过她也坦言,2008年的市场突变确实让她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被市场先生狠狠地教育了一下,教训深刻。
应该说从2000年以来,刘欣的家庭收入已经进入了稳定期。而她通过积极的财富管理,既筑起了控制未来风险的“防水大坝”,还博取了不错的收益。当然赶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她的幸运,但你能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刘欣说她之所以现在投资理财的效果还不错,一是用心,二是胆小。但我们看到她所谓的胆小只是消费的谨慎和对风险控制的严格,而这些也是成功财富管理的先决条件。她在投资上明显是积极进取的,她对财富管理的钻研劲头恐怕连业内人士也自叹不如。
无组织但有纪律
很多人把投资理财当作人生中的小插曲,而刘欣却不这么看,她认为理财是贯穿一生的事,而且每时每刻都要用心。“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离开过工作岗位!现在一睁眼就开始接触各种新闻,研究国家政策。确实感到国家的政策和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地球都是一个村,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时间不够用的她现在还是民间慈善服务团体——“中国狮子会”的成员,几乎每周都去参加活动,搞义卖,教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唱歌,为资助聋儿康复筹款,去太阳村义务劳动等等。“参加慈善组织让我的心态变得平和,知道满足,不浮躁。跟需要帮助的人相比,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那些生活很困难的人依然如此顽强和乐观,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快乐呢?”。刘欣觉得这种心态对财富管理也很有帮助,对财富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未来的理财规划,除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外,刘欣最主要考虑的当然是自己退休养老问题。“现在购买的人寿保险 (资讯,产品,论坛) ,在65岁之后,每个月能返一定数量的现金,但这肯定不够。要想退休后的生活好一点,就只能依靠财富管理了。理财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欣说现在仍感觉到老有压力:万一生病了怎么办?万一物价上涨了怎么办?“所以我也有自己的理财目标,每年的收益能达到10%就行,年龄大了不敢太冒险,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这一目标还得依靠严格的管理。别人评价我是无组织有纪律,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渴望达到自由的状态,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但前提是不能脱离自然律的约束。法学上的这种辩证思维同样适用于理财,刘欣认为,有纪律的理财和生活,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信手涂鸦
也许能画出一幅抽象派的画,但绘制人生的财富曲线必须要一笔笔的精雕细琢。
第10页: 刘鹏胜 50岁开始绘制财富之作
把钱都贴上标签
刘欣很快就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在买了充足的保险后,她开始设置人生财富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她几乎没有活期存款,现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货币理财产品上,数量上能满足家里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可比一年定期存款,而且流动性也好,还有像“日日赢”之类的理财产品,当天赎回当天到账。
刘欣还购买了一些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和优质客户贷款和短期融资券挂钩的,几乎没有风险。当然她也买过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0%,虽然后来降到了3%,但也比存款收益率高。
“我喜欢的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要先把底座打实了,所以无风险金融产品在我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刘欣说。而且她总是强调自己把每一份钱都贴上了标签,这份是做什么用的,另一份是做什么用的,各个账户间绝不互相串通。“比如我在基金投资上亏了钱,也不会用无风险账户里的钱去填补。有人说这种分账户的管理财富方式不好,太保守,但我坚守自己的纪律,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富的稳健”。
当铺好家庭财务“安全垫”后,刘欣又把另外50%的资产配置到哪些地方上了呢?当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前是公募基金为主,自己操作的股票部分只占很小的比重。
2006年的时候,刘欣为了买公募基金,亲自考察了基金公司,并选择明星经理,当时都是1元净值买的,恰巧赶上了大牛市,卖的时候都超过了2元钱,当然并没有卖到最高点,但她觉得取得翻番收益已经足够了。
2008年市场的惨烈下跌,也让刘欣的财富缩水不少,但只是减少了利润而已。从2004年算起,她通过财富管理取得的收益还算可以。更何况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急速恶化的时候,刘欣赎完基金后还尝试了打新股。
“中石油是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打出去了”,当她谈到这些的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她只是个业余的投资者,几年来的学习钻研,已经让她对市场有了很好的感觉。不过她也坦言,2008年的市场突变确实让她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被市场先生狠狠地教育了一下,教训深刻。
应该说从2000年以来,刘欣的家庭收入已经进入了稳定期。而她通过积极的财富管理,既筑起了控制未来风险的“防水大坝”,还博
取了不错的收益。当然赶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她的幸运,但你能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刘欣说她之所以现在投资理财的效果还不错,一是用心,二是胆小。但我们看到她所谓的胆小只是消费的谨慎和对风险控制的严格,而这些也是成功财富管理的先决条件。她在投资上明显是积极进取的,她对财富管理的钻研劲头恐怕连业内人士也自叹不如。
无组织但有纪律
很多人把投资理财当作人生中的小插曲,而刘欣却不这么看,她认为理财是贯穿一生的事,而且每时每刻都要用心。“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离开过工作岗位!现在一睁眼就开始接触各种新闻,研究国家政策。确实感到国家的政策和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地球都是一个村,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时间不够用的她现在还是民间慈善服务团体——“中国狮子会”的成员,几乎每周都去参加活动,搞义卖,教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唱歌,为资助聋儿康复筹款,去太阳村义务劳动等等。“参加慈善组织让我的心态变得平和,知道满足,不浮躁。跟需要帮助的人相比,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那些生活很困难的人依然如此顽强和乐观,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快乐呢?”。刘欣觉得这种心态对财富管理也很有帮助,对财富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未来的理财规划,除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外,刘欣最主要考虑的当然是自己退休养老问题。“现在购买的人寿保险 (资讯,产品,论坛) ,在65岁之后,每个月能返一定数量的现金,但这肯定不够。要想退休后的生活好一点,就只能依靠财富管理了。理财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欣说现在仍感觉到老有压力:万一生病了怎么办?万一物价上涨了怎么办?“所以我也有自己的理财目标,每年的收益能达到10%就行,年龄大了不敢太冒险,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这一目标还得依靠严格的管理。别人评价我是无组织有纪律,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渴望达到自由的状态,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但前提是不能脱离自然律的约束。法学上的这种辩证思维同样适用于理财,刘欣认为,有纪律的理财和生活,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信手涂鸦也许能画出一幅抽象派的画,但绘制人生的财富曲线必须要一笔笔的精雕细琢。
第11页: 不熟悉不做,这是买来的教训
不熟悉不做,这是买来的教训
艺术是所有行业中最自由、收入不确定性最大的职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画家都不能称为一种职业
,可刘鹏胜却极度青睐这个身份。他学的是工艺美术,但他把设计叫做生意,靠生意赚到的钱虽然容易但没有成就感,他的成就感是做画家。
于是,他结交了大量的艺术界朋友,他的一位同学评价他:朋友很多、人很实在,做事很稳当,花钱很豪爽,不贪心、也不想发大财。
知交满天下除了交际成本居高不下,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信息也多。1992年,他听朋友的建议,投资养狐狸,结过不但把之前赚的钱全都搭进去还欠银行一大笔未偿贷款 (资讯,产品,论坛) ——这一次他学到的投资教训是“不熟悉不做”。
有句诗说: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其实意思就是本源就是本源,搞美术的就是搞美术的,他学会不能认为别人赚了钱你只要投进去也一定能赚到钱。
“养殖业不像我搞美术,虽然我知道商业规则,但接触的圈子始终是离美术很近的。比如我知道一幅画卖出去之前,艺术家付出了多少,中间商付出了多少,卖家的承受能力在哪、他们喜欢什么,而养狐狸你根本看不到门道,只是有个人告诉你能赚钱、因为是朋友,你就信了”。刘鹏胜说,朋友不是害他,只是大家都一知半解,又都太想赚钱了。最后他是靠老本行、一个别墅的设计款还清了欠银行的钱。
至今,他们家都没有进行任何金融投资, 1999年和2006年两次大牛市,他都没买过任何一只股票,身边很多朋友炒股票都赚了,“家里没人懂这个”他解释道,“我夫人管家里钱的使用,但她的风格是但凡要卖出的,肯定是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所以买股票肯定赔钱。”
竞争优势,关系营销法则
刘鹏胜的特点是认识人多、朋友多、好朋友更多。
他的“圈儿里”有靠投资赚了钱的,也有靠卖画赚了钱的,只有他一直是靠做生意稳定的赚钱,再用赚来的钱贴补画画,这一次,他又想靠出租办公室“养”着自己画画。上文说到的那个朋友对他说,“你所熟悉的是做生意的规矩和美术圈儿的人,而不是自己成为画家”。
他才发现,这句话成为他最重要的一堂“理财课”——如果他能把他最熟悉的两样东西有效的结合,将碰撞出惊人的效果。
他关心书画圈的所有动态、人脉资源丰富,和他交情甚深的不乏当今中国美术界最优秀的画家,多年在商场的经验让他熟悉生意经,又兼具“不想赚大钱”的美德,都成为他做一个好“画商”的条件。他介绍说,“现在国家估计文化出口,画家本身又有国际交流的需要”,如果能从合适的渠道把中国书画文化推广到国际间,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我成立大澜,首先是要推广中国书
画艺术,然后才是销售行为,卖画不是主旨,而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衍生价值。要是想靠卖画赚钱,应该走另一条路,比如:包装几个画家出国展览、然后靠拍卖炒高价格,自己买卖创造市场假象之类,但那只会制造价格泡沫,对艺术一点帮助没有。我想实实在在的做事情,作对市场、艺术家和自己都有利的事。”
大澜成立后,承接的第一项“服务”就是今年夏天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600295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中的国际美术展,“我们邀请了全球范围的艺术家参加这次展览,还得到了中国画院的充分支持,未必赚钱,但肯定是我要做的事情最好的开始。”
不熟悉不做,把自己最熟悉的两样事物结合,赚“让自己高兴的钱”,到知天命之年,刘鹏胜重新改变了自己财富曲线的方向。
第12页: 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和备用金
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和备用金
在“下海”之前,刘鹏胜几乎没什么积累,好在那时候家里也没有太大的花销,“跟别人家一样,拿死工资,然后每个月存点儿钱”。开始做生意时,投入的是智力和体力,物质成本几乎没有。唯一的风险是“拖账”,他介绍说,“那时候市场化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我做的项目几乎都是企事业单位,做完了不给钱或是托一年半年才给钱是很平常的事情,好在那时花钱也不多,不像现在每个月都有固定数量的现金支出”,市场化不普及的另一方面是没有风险控制,也许一单可以赚几倍,也许原本可以赚几倍的生意等到完工时钱却收不回来,要靠认识的人多、关系好,才能有源源的客流和“到时候帮你追债”的人。
至今,刘鹏胜最大的开支仍是交际开支,而且没有具体的开支计划——他的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不忘,新朋友又增。他计算过,一年家庭生活开支最低是20万,包含两个孩子的教育经费、养车、租房和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所以,只要赚够20万,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他在魏公村买的那间写字楼,恰巧符合这一条件——年租金21万。如果生意不赚钱,至少他可以出租房子养家。
50年代出生,体现在他的资产负债表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负债,全都是资产。记者问及家庭资产状况时,他说,只有两类:现金和不动产。现金要留足,够维持家庭正常开支3年以上。
虽然不是规划好了才进行投资,但中国人天生对房产的热情还是让他有所获:除了在家乡的房子现在让父母居住外,2005年,他在北京西三环买了第一套房子,然后因为又因为女儿要上学,2006年又斥资在联想桥买了第二套房,这两
套房分别在2007年9月和2008年11月卖出;2007年年末,他买入了现在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最初是向银行贷款的,但由于“有心里压力”,卖了第二套房后,他提前还清了所有贷款。他解释说,不认为房产投资是赚钱的,因为“总要有套房子,80万买了,120万卖了,再买市价已经是120万了”。
“我现在的现金足够生意的周转了,一两年间,公司的业务也基本稳定,所以,我计划今年再买一套房子。你看,之前卖房赚的钱,不又还回去了么?”
学艺术的随意性格加上成长过程中保守、谨慎的金钱观,再加性格中豪爽、大气的一面,构成了今日刘鹏胜的人生财富曲线。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其他家庭成员完全依赖他的收入,导致他的家庭资产配置能承受的风险有限,实际情况中的配置也体现出了这一点——现金资产几乎只存在通胀的风险,但不动产却恰巧可以抵消这种风险——未必是最优配置,但却是最令他放心的配置。
另一方面,长期的自由职业者在养老和退休后的保障,显然是不足的,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作为“画商”,他的藏画在未来还是有一定变现能力的,只是其价值难以具体的数字衡量,只能作为财富构成的小比例资产,最好的结果是像刘鹏胜自己说的一样,“留给子孙,好艺术品随着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第13页: 策略篇1 一生的现金流
策略篇 1
一生的现金流
一个朋友刚刚从美国总公司接受培训回国,下飞机第二天,他向我描述了在西海岸多个城市的感受。
在西雅图的downtown,停一小时车就要7美金,而一磅长得肥壮的新鲜海蟹也是7美金;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中,向他示好的一位流浪汉曾出演过好莱坞很有名的一部电影,但现在他没钱买鞋穿也没钱剪头发;被形容做洪水猛兽的金融危机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似乎并没有影响美国人民对生活的热情,海滩上,还是有大量的人终日“挖坑、灌水”,开着加长林肯车在机场和酒店之间运送客人的黑人司机的手机还是一直响个不停
中国人保守和小心的天性让我们几乎从未真正感受贫穷和富有,可上一辈仅靠勤俭就可以持家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问题是:要多少钱采购富足而退?你的答案是多少?
我们的一位被采访对象,凭感觉回答“200万或者300万?”我对他说,你现在就有这么多资产了,你觉得你可以高高兴兴的退休了么?这些钱只够他的家庭在目前的一般标准上生活十到十五年,前提是不出现任何大项新增支出,比如:生病、孩子出国留学或是结婚。如果没有了复利和长期(投资)收益,现在看起来规
模宏大的现金只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得脆弱不堪。现金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一旦他静止,就会变得毫无趣味,事实上,我们一生的时时刻刻,都在迎接着他的流进和流出,财富管理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实现现金流的“动态平衡”。
上面是一个模拟的人生收入支出曲线变化,尽管每个人的细节不尽相同,但大致的走势总是趋同的。
本组文章的三个采访对象中:
杨大勇,创业者的曲线
他的收入增幅巨大,折叠角度大但伴随之后的风险同样巨大,一家金融类企业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潜在资金,都与收入成正比。他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所在:未来还很长,需要筹划的还很多。
刘欣,中产阶层的曲线
她的家庭是典型的向上跃进的中产阶层家庭,收入殷实,保障充分。不过未来的职业风险和家庭成员健康风险依然很大,难能可贵的是,她通过积极的财富管理创造了更多的被动收入,是否能提高被动收入占未来收入的比重,对于她挽救财富曲线的下滑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鹏胜,自由职业者的曲线
他的现金流充裕但保障不够,需要有持续的流入才可维系曲线的漂亮,但他距离富足而退的时间点却越来越近,收入曲线能否短时期上扬?他需要更有效的投资收益补充他在时间上的不足。想要现金流这条曲线足够漂亮,就要做到准备充分。下面的两位专家将向你介绍如何看待长期投资和有效管理。
第14页: 策略篇2 谁能跑赢投资马拉松
策略篇 2
谁能跑赢投资马拉松?
文/林羿
本文作者为美国普信有限公司(T. Rowe Price)副总裁 法律博士
如果过去一年剧烈震荡的股市为我们提供了任何警示的话,那就是:“投资股票之后长期持有”,这一基于坚信股票的回报率终究会超过通货膨胀率或债券收益率的“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的投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最近,专门对债券和股票的投资回报进行历史性研究和比较的专家阿诺德先生(Mr. Arnault) 在《指数月刊》中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公布了他对过去40年中美国股票和国债的收益率的比较研究。这篇报告根据统计对“股票的回报率从长远投资来看将超过任何其它投资产品回报率”的理念提出了质疑。他发现,到今年2月底和3月底为止的40年的时间里,长期美国国债(long-duration bond)的收益率实际上略微超过美国股票的收益率。
这一统计数据证明,许多将要退休的美国人对其股票的投资绩效将会大失所望。阿诺德先生本人在其文章中十分小心地不过分强调其研究结果的含义。他特别指出,“这
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在今后的10年、20年、30年或40年里,股票的回报率将低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我们绝没有得出这一结论。”但同时,阿诺德先生指出,环绕在股票投资周围的神秘“光环”应该消失。“因为,股票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总能够在回报上超过其它投资产品”这一理念本身是有致命缺陷的。另外,认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那么不管我们所购买股票的价钱是多少都无关紧要,这一理念本身也是愚蠢的。”
阿诺德先生以上的精辟分析和结论是很难予以驳斥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在以往股市走向的历史数据中,股票回报率超过债券收益率的次数是占绝大多数的。
虽然阿诺德先生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自从1929年以来股票和债券月季投资回报率的比较,就会发现只有3个月中,债券的收益率超过了股票的回报率;而在过去40年中的所有其它月季里,股票的回报率都超过了债券的收益率。因此,阿诺德先生的统计数据只能够显示出目前是购买股票的大好时机。美国的股票经纪人长期以来都喜欢将股票的回报率同债券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并以此来对股票进行估值。这一做法的合理性是值得探讨的。但是,如果股票所支付的红利超过债券的收益率—像目前这样,那么这一现象确实能够导致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股票目前的估值确实十分便宜。
阿诺德先生所公布的数据将大家的注意力从股票投资转为债券投资。他十分出色的统计显示出,美国政府债券持续了将近1/4世纪的牛市已经越来越变得难以维持下去。上星期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超过了3%,这是自从美国美联储上个月宣布将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以使其收益率降低以来的第一次。这一事实对以上的结论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而债券的投资者们对美联储是否真正会采取这种行为正拭目以待,这也证明债券的价格确实现在已经攀升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是,使债券的收益率降低的各种客观因素会长期存在。自从80年代初美联储开始加大对通货膨胀率的控制以来,美国债券的收益率一直在持续的下降,而它们的价格则在持续上涨,为那些持有债券的人带来可观的回报。同股票的走势相比,美国债券的收益率的走势一直是呈下降的趋势。虽然偶尔有短期的反弹,特别是当美联储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时候。但这些短期的更正并没有打断债券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总趋势。
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被全球各个地区的金融业用来作为定价其它金融产品的“无风险”利率。而在债券的利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受到质疑、国债的收益率由
于大批投资者寻求避风港而暴跌的情况下,企业和房地产贷款的市场就立刻出现了混乱。
从历史的数据来看,债券价格的最大影响因素一直是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对债券所支付的固定收益的价值会造成侵蚀,而债券的收益率( bond yields)在70年代的通货膨胀被控制后开始下跌,带动债券价格上扬。最近,英国的零售价格指数表现出50年来第一次的连年(year to year)通缩现象;如果整个已开发国家经济体也像日本一样进入“失落的十年”的通缩期的话,那么债券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
但是,这种走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呢?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大量发行债券以支付财政刺激方案带来的预算赤字,会压低债券的价格。各主要经济国家所采纳的财政扩大支出方案正是要避免走上日本经济衰退之途,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造成债券价格的下滑。
当然,以上的现象不会马上发生。目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并很可能还要进行一段时间. 在布隆伯格(Bloomberg)的计算机上推测未来债券收益率的走势会显示出在未来10年内收益率不会下降到1%。而到那时, 通货膨胀将会肆虐,收益率会急剧上升,而债券价格迅速下跌。但几年之内这种现象还不太可能发生。
阿诺德先生的研究并不意味着“从现在起,债券应是长期投资者的选择”这一新结论的诞生。但是,“债券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同股票相比可能是更好的投资选择”的这一结论将是投资者们应该予以认真考虑或可采纳的较为明智的建议。
第15页: 策略篇3 有效管理就是老生常谈
策略篇 3
有效管理就是老生常谈
文/Dave Ram
这里有一些警告。
如果你看不下去,那就从头再读一遍,知道你愿意接受为止。
● 别让物质控制你的生活。
比你富有甚至是社会地位高很多的人,在支出上也十分谨慎。
● 你已经十分富有?
也许你只是知道如何让钱流进来,但你未必会控制它不更多的流出去。
● 你拥有理财顾问,他很专业?
不,你需要的是自己了解。也许你不必亲自动手,但你要知道原理,就像知道马桶是如何出水一样,而且真相并不难理解。
● 与坏习惯作斗争。
你若是减肥,懒惰和碳水化合物就是你的敌人;你若理财,骄傲和过度谨慎,太急躁或太悠哉,依赖和过度自信都可能是敌人。
从储蓄开始,储蓄能帮助你认识金钱。当然,形式有很多,可以放在活期账户里、社会保障基金里、房屋贷款里或是爸爸妈妈的手中,投资子女的教育也算是一种储蓄。
然后,要清偿债务。能卖出去的房子不是债务,这一点你一定明白。债务是那些折算你现在的资产也不足以弥补的数字,2007年以前,美国人的房贷 (资讯,产品,论坛) 不是债务,因为你随时可以卖出,到2008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房子还具有这样的性质。这就是你要确定的,即使是泡沫下去,你的资产还是足以抵消你借的钱。
接下来是敛财,或者叫悭钱?听起来太难听了,但这太有效了。是收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今年以来,投资者都对美国的货币不屑一顾、缺乏信心,但他们却对黄金储备感兴趣,这些储备会让美元重新受欢迎。你要做什么?看自己的税单、工资单、存折、贷款账户,别让那些看起来麻烦的数据吓到你。上个月,我在沃尔玛有两次消费:第一次,收银员把赠品也计价了,第二次,促销价85%的商品竟然在收银台上以原价录入,虽然两次加起来只有2美元的损失,但我上一年在这家超市购物超过100次,每一次都这样的话,我会损失多少?
损失就意味着你同时失去了一次以小博大的机会。如果100美元可以取得10%的收益,那到今年,我就损失了110美元,明年是121美元,接下来是133美元,到第七年,整整200美元,如果我每年都损失100美元,那到2016年,我一共损失 天哪,超过1355美元。
第16页: 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财建议
你知道,现金流曲线的美化,与阶段需求相关,传统建议和我的“精密管理”方法的差异是:
单身期
● 传统建议:这一阶段不在获利而在于积累资金及投资经验。
可抽出部分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目的是获得投资经验。这个阶段负担较轻,年轻人的保费相对低些,可为自己投保人寿保险。投资是为了积累未来结婚、买房的资本及经验。
●“精密管理”法:我们的目标是缩短这段时期的存在直至其消失,再说明白点就是你在“单身汉”的状态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就越有可能创造更大的财富。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离婚或许对他们的资产有影响,但不婚的影响显然更大——看看名人榜里“王老五”的比例。原因么?我想,因为人总要翻过一座山峰,才能看到通向更高峰的路。
家庭初成期
● 传统建议: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诞生,通常要经历1~5年,这个阶段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也是主要的财务支出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一些高档的用品,房、车借贷款等。这时的保险主要为一些保障功能的产品。
●“精密管理”法:你其实没那么多必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