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调音乐起源的研究综述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
乐创作技术理论 的作 曲家 、 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 中国新 音乐
产生发展 的阶段 , 他适应 了这一历史潮 流 , 正确 指导我们 吸收西方 音 乐文化 的精华 , 发挥 自身固有的音乐 文化的优势 , 对 中国近代音乐 文 化 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 的启 蒙作用。黄 自开复兴 民族音乐 之先河 , 是 值
黄 自( 1 9 0 4 — 1 9 3 8 ) , 字今 吾 , 江苏川沙 ( 今属 上海市 ) 人, 是
声 部与 女中声部 材料与 7 、 8 小节 相 比较 上下交换 了位 置 , 纵 向可动造成音色上 的改变 , 但这 不是 八度二重复对 位( J k 度二
重 对位 ,是将初 次陈述的两个对 比旋律 的声部位置按八 度音 程进行上下转位 。 由此使两个对 比旋 律在音区 、 音 色方面产生 新 的因素 ,使 同样 的音乐材料在重复时 ,不致陷入平淡 和繁
3 . 《 卡农歌 》
在黄 自主编 的复兴初 级中学教科书《 音乐》 第五册里 的题 注为二部轮 唱,其实也是一首用 严格模仿 手法 写成 的卡农 曲。 第 一段高声部先进入 , 第二段 开始一句与第一段相 同 , 之 后运 用 卡农转位技术加以发展 , 低声部先唱 。两段开始声部与模仿 声 部的变换 , 丰富 了卡农 的艺术 表现力 , 也增加 了歌 曲的趣味
止 以告 结束 。” 1 . 《 一张白纸》 ( 四部轮唱 ) 这是 一首严格模 仿 的卡农 曲。1 9 3 5年 , 中英 庚款董 事会 征求 编号小学唱歌教科 书。当时黄 自正好有 意编一套这 样的
得我们推崇 的、 不 可多得 的音乐先贤。他短短的一生创作各种题 材和
体裁 的音 乐作品近百篇 ,其中以爱 国歌 曲和抒 情歌 曲为主 的重要 作 品, 都是在 1 9 3 1 至 1 9 3 7 年 间创作 的。在美 国留学时期的练 笔之 作可 见他复 调创作功底颇 深 , 在旋法 、 风 格等方面 与 巴赫有 或多或少 的联
第三节中世纪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3、第斯康特(discant)
在12或13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 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 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 大区别 ,称为第斯康特。
中世纪的节奏模式:在记谱法发展中,音高明确之后,节奏才开始 被人所注意,也是由于复调音乐出现的要求,多声部在一起结合就 需要明确的节奏步调来控制。11、12世纪,形成了一套节奏模式— —六种节奏型,从节奏上可以看出“三分法”的拍子,当时这被认 为是“完美”。在音乐具体实践中,节奏模式的运用远比以下情况 灵活多变,在保持基本节奏特征基础上,常常可以有非常自由的节 奏处理。
体裁 基本特征:
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 使用节奏模式,所有声部节奏基本相同 二至四声部,三声部最常见 拉丁文歌词,各声部均有唱词且唱词相同
• 孔杜克图斯仍然采用拉丁歌词,与圣 咏歌词不同在于它属于比较规整的格 律诗体,歌词上这一点影响到了音乐 的旋律结构,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 的分节歌形式。由于不是正式的礼拜 音乐,歌词比较自由,内容涉及宗教 或政治、道德、历史等世俗事物。复 调孔杜克图斯盛行于12、13世纪,13 世纪下半叶被经文歌取代。
第一种和第五种最常用,第四种最少见。
二、巴黎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
12、13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 心,沿着塞纳河遍布各种学校、书店、演讲 所、社团、协会等,欧洲各地的学者纷纷聚 集巴黎。我们从巴黎圣母院的一些音乐文献 手稿得知,中世纪出自这里的复调数量最多, 而且这里的复调在音高和节奏的记谱方面也 最完善、最准确。此时,复调音乐的中心也 从法国南部转向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 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
随着中世纪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欧洲文 化里,视觉和听觉两种艺术在同一时间内都 向纵深的方向、立体的方向发展了。在十一 至十四世纪期间,由两个声部、三个声部、 四个声部逐渐增加而成,增加的声部一般都 在上方,而且是逐一增加的。
简述9世纪末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简述9世纪末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9世纪末至12世纪的时期,伴随着上帝的祝福和地球上层变化的迅速发展,音乐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良和进步。
同时,复调音乐也出现了,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
下面,我将详述9世纪末至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首先,9世纪末的时候,教会的复调音乐开始发展起来。
当时的作曲家在复调的基础上,将原本的单声部音乐改良成双声部音乐。
他们使用丰富的音程来表现交错的和声,以丰富的有机的组织之间的声音,他们使用的技巧的节奏的变化一直是有趣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歌曲形式。
其次,10世纪中叶,教会音乐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复调音乐也得到了较大的推广。
那时,作曲家和歌手们给音乐结构更多的可能性,而复调音乐也使整个音乐变得更加多元。
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把自己的想法融入音乐之中,使音乐变得更有表现力,而且更有趣。
此外,11世纪到12世纪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时期。
作曲家们开始使用三声部和多声部来表现和声,而不是以往的双声部;他们开始使用复调和声,将不同的声部按照一定的时间比例环绕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加复杂而有趣的声音;他们还开始使用四声部和五声部,将不同声部的和声加入到曲中,使音乐变得更加复杂,更有层次感。
最后,复调音乐的发展也使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音乐是简单的,以单声部音乐为主,而复调音乐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容纳更多的音乐层次感,审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音乐变得更为复杂、更有趣。
从上述叙述可见,9世纪末至12世纪复调音乐发展了一条完整的线索,从开始发展复调音乐,到使用三声部和多声部来表现复调,再到使用四声部和五声部来表现复调,复调音乐在不断发展壮大。
这一发展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从而给世界各地的音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复调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的9世纪。
当时,基督教教堂的音乐主要是以一种称为单声部音乐的形式存在的,只有一个音乐声部在演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对这种形式感到不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
在10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在现有的音乐声部之间添加其他声部。
这种做法最早是在宗教歌曲中出现的,用来增强音乐的神圣感。
这些新声部往往是通过在原始旋律上加上音程来构成的,并且与原始声部在和声上有所区分。
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复调音乐在欧洲的修道院和大教堂中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复调音乐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出了一些规则和原则来指导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其中最重要的是八度和第五度的声乐规律,这些规律为后来的复调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12世纪晚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教堂官员即延后会议和阿奎纳的亨利二世在欧洲音乐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推动了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后来的音乐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和和弦,并在复调音乐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技巧和装饰。
13世纪,复调音乐在欧洲的大教堂中达到了巅峰。
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如法国的阿诺那和潘松等,开始创作更加复杂和富有变化的复调音乐。
他们的作品结构严谨,和声丰富,旋律动听,成为了中世纪音乐的经典之作。
在14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复调音乐逐渐被新的音乐形式所取代,如更加个人和表达主义的音乐。
然而,复调音乐的发展仍然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在不断的试验和创新中发展起来,并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在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音乐家和宗教领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世纪音乐的发展。
虽然复调音乐在后来被其他音乐形式所取代,但它仍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 九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复调音乐
1 九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2 格里高利圣咏的风格特征: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音乐”,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
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即兴式而无明显节奏特征,音调平稳,以级进或三度进行为主,不用变化、装饰音。
3 奥尔加农是指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的简单的复音形式。
大约产生与9世纪。
包括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奥尔加农,自由奥尔加农,花唱奥尔加农等。
4 经文歌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和俗乐的结合。
5 中世纪世俗音乐家包括: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戎格勒,游吟诗人,街头艺人和民间歌手等。
6 新艺术新艺术是借用当时法籍意大利音乐理论家维特里主教的一本题为《新艺术》的书而得名。
它代表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新的艺术风格,是复调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7 古艺术指以巴黎圣母院派为代表的哥特式风格音乐8 十四世纪意大利世俗音乐体裁有:牧歌,猎歌,叙事歌。
9 意大利十四世纪的重要音乐家:兰地诺——兰地诺终止式10 十四世纪欧洲出现的新乐器:古钢琴,羽管钢琴11 勃艮第时期音乐上有一个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弥撒曲12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3 单声歌曲:指的是17世纪意大利出现的一种带有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世俗歌曲的总称14 德国歌唱剧指的是17世纪末时只有对白和分节歌组成的早期德国歌剧15 所有的幕间剧都带有音乐。
这成为歌剧最直接的来源16 最早的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撒17 清唱剧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题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背景。
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的。
18 巴洛克器乐协奏曲有两大类: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19 赋格曲是一种以模仿复调为基础,既严谨又灵活的形式。
赋格曲有两种组成部分,一种是呈示段,另一种是插段20 古钢琴主要体裁:组曲、变奏曲21 拉莫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理论家,奠定了西方和声学的基础作品《和声学》22 弥赛亚是亨德尔清唱创作高潮时期的代表23 喜歌剧18世纪出现的喜歌剧,是相对于传统的正歌剧而言的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
复调音乐发展历程
复调音乐发展历程
在古代音乐中,复调音乐并不常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多声部组织的音乐形式感兴趣。
14世纪,平均律体系的发展为复调音乐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
时期,音乐家开始使用不同的声部独立演奏不同的旋律,从而创造出复调效果。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
音
乐家们开始使用更多的声部,创作更加复杂的音乐作品。
同时,他们还开始使用富有和声效果的和弦。
16世纪,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音乐达到了巅峰。
巴洛克时
期的音乐家们对复调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创造出了许多复杂的音乐作品。
同时,他们还开创了巴洛克式的装饰性演奏风格,使复调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
18世纪,古典音乐时期,复调音乐逐渐被更注重旋律和和声
的音乐风格所取代。
古典音乐时期的作曲家们仍然使用复调技巧,但更注重简洁明快的旋律和谐美的和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派音乐运动的出现使复调音乐再
次受到重视。
印象派音乐家们尝试创造出更加自由和复杂的音乐形式,其中包括了一些复调音乐的元素。
现代音乐中,复调音乐仍然被广泛使用。
许多作曲家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使用不同的声部并行进行的技巧,创造出复调音乐
的效果。
总的来说,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创新与变革。
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复调音乐一直是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音乐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层次和表现力,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复调音乐历史发展简史有什么
复调音乐历史发展简史有什么复调音乐约在9世纪左右产生于西欧,它的发展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复调音乐发展简史的介绍,欢迎阅读!复调音乐发展简史9~13世纪这个时期的复调音乐历经了3个阶段:①奥加农产生于9世纪,它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下方加上新的声部,两者形成平行四度或五度的进行;也可从同度开始,逐渐分离至四度,最后复归同度。
这是最古老的复调音乐形式。
②迪斯坎图斯产生于12世纪,仍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上方添加新的声部,两者的距离为八度或五度,声部间出现反向进行。
③福布尔东产生于13世纪,意为假低音,因低声部演唱时实际为高八度。
它仍然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新加的声部通常为两个。
开始与结尾处采用五度、八度,中间用三度、六度,音响效果较前两种丰富,为复调写作中极有价值的进步。
以上3种形式,并无专用乐谱,演唱者只需将格列高利圣咏记熟,按规定的要求加上新的声部即可。
14~15世纪14世纪,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
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
该时期出现对位一词,用以称呼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
对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
在这些结合中,协和音为主,对不协和音开始时予以否定,直至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并认为对位就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在写作上应力求富有变化;如节奏的变化、切分音的处理以及模仿的运用等,从而将复调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5~16世纪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特别以G.P.da 帕莱斯特里纳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
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同时运用许多丰富变化的音调组合,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确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原则。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中世纪音乐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发展出了附加段,继叙咏以及后来的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
它的产生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期的复调音乐有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等形式。
一、奥尔加农
9-14世纪复调音乐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
1.早期奥尔加农
(1)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是在原有圣咏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两个声部基本保持严格的平行关系。
(2)复合奥尔加农(composite organum)是在平行奥尔加农的基础上,两个声部又单独进行八度重叠,从而构成四声部。
(3)自由奥尔加农(free organum)声部之间的音程要求趋向自由
2.华丽奥尔加农
二、复调音音乐的其他形式
1.第斯康特(discant)
节奏模式的出现促成了这种新型复调,产生于12、13世纪前后。
机构上不仅出现了分局的特征,而且声部之间是类似对位的音对音的形式。
2.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各个声部都以同样的节奏进行,旋律方面,各声部均采用新创作的旋律,而不再依赖原有的圣咏旋律。
3.克劳苏拉(clausula)
是13世纪第斯康特风格向经文歌过渡的一种复调形式。
4.经文歌(motet)
13世纪下半叶最为流行的复调形式。
5.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代表人物:莱奥南,《奥尔加农大全》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
佩罗坦,以创作三声部的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最为擅长。
复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结合其他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为复调音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 法。
数字化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对复调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全球化趋势:推动全球范围内复调音乐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复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
汇报人:WPS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复调音乐的历史
2
复调音乐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3
复调音乐的创作技巧与方法
4
复调音乐的演奏与表演
5
复调音乐在音乐史与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
6
复调音乐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复调音乐的历史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中世纪教堂音乐中的奥尔 加农
Mozart,作品 以和声为主, 但仍有复调思
维。
浪漫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 Frédéric
Chopin,作品 以自由形式为 主,具有浓厚 的复调思维。
20世纪现代音 乐:代表人物 Béla Bartók, 作品以多声部 对位法为主, 具有创新性的
复调思维。
现代与当代的复调音乐
代表人物:巴伯尔、欣德米特、梅西安、利盖蒂 创作风格:理性主义、情感表现、民族主义 创作技法:对位法、音色、节奏、调性等元素的创新运用 代表作品:《阿达马托斯》、《天籁之音》等
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
起源:大约出现在1600年 发展:受到宗教音乐的影响 代表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特点:采用卡农和对位法,注重旋律和和声
古典与浪漫时期的复调音乐
复调发展历程
复调发展历程
复调发展历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音乐史早期。
在中世纪早期,教堂是音乐文化的中心,宗教礼仪的音乐被广泛使用。
这种宗教音乐采用了单调垂直和谐(monophonic vertical harmonies)的形式,即音乐由一个声部演奏。
然而,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的僧侣开始尝试在宗教音乐中引
入两个或更多的声部。
这种发展为复调音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早期的复调音乐主要用于宗教的各种仪式和礼拜中。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宗教文献和音乐手稿被保存下来,为复调音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调音乐开始在社会中的其他领域得到采用。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们开始创作专门用于乐团演奏的复调作品。
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达到了巅峰,著名作曲家如巴赫、亨德尔和泰勒曼为复调音乐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在古典时期,复调音乐逐渐演变为更多声部的和声结构。
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更复杂的和声技巧。
浪漫主义时期,复调风格与新的和声感觉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20世纪,现代音乐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复调音乐。
作曲家们开
始尝试创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音乐形式。
复调音乐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实验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复调发展历程将音乐从单声部的形式推向了多声部
的和声结构。
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到今天的各种音乐风格,复调音乐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成为了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时间的上、下限是一个学术争论的问题,通常公认的时间上下限是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6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很早以前,欧洲民间音乐可能有在主旋律以外增加几个支声部的做法,但无记载。
据《音乐手册》介绍,最早的多声部音乐文献出现于公元9 世纪。
中世纪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音乐开始获得复杂的节奏,单声音乐逐渐走向复音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出现了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康都克特、经文歌等形式。
一、复调音乐的形成多声部复调音乐并非西方独有,但只有10 世纪以来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对待教会音乐的那种热忱和冲动,才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得到独特发展的真正根源。
复调音乐的诞生是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它是在中世纪中期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大规模的哥特式教堂的兴建及教堂合唱团的发展和管风琴的建成,在绘画中产生了透视学等背景下诞生的。
可以说,当时,在欧洲文化里,视觉和听觉两种艺术在同一时间内都向纵深的方向、立体的方面发展了。
中世纪复调思维的特征在于,它源自于对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 11 和12 世纪期间,礼拜音乐的扩展不仅仅包括水平化的雕琢和修饰,如附加段、继叙咏等,同时也包括垂直的修饰,如复调音乐。
……这两种类型的扩展(水平和垂直)是互补的,它们以不同方式丰富了不同的礼仪音乐。
” 复调音乐决非单声部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化结果(不能说单声部音乐“低”,复调音乐“高”),而是与单音音乐相平等的并列现象。
它是欧洲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1.由于教会的垄断,一切本地的民间音乐都只能在教会音乐强有力的影响下方能生存。
而人们在唱罗马教会圣咏的时候,又可能把自己的音乐曲调带到圣咏里去,于是形成了最初的、以教会圣咏曲调为基本旋律加上上方两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为形式的“立体的”多声部的音乐――复调音乐的雏形。
复调音乐小结
复调音乐小结复调音乐(Polyphonic music)是指多个声部或乐器在同一时间内演奏不同的旋律,且这些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盛行,是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复调音乐具有丰富的声音层次和和声效果,增强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表现力。
复调音乐最早起源于中世纪教堂音乐,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
复调音乐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音乐复杂性的追求。
在复调音乐中,每个声部拥有独立的旋律线,旋律之间通过和声原则进行组合,形成和声的效果。
这种组合既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又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复调音乐的和声规则主要包括声部间的协调和变化。
在声部协调方面,复调音乐要求各个声部的旋律要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效果。
在声部变化方面,复调音乐注重各个声部之间的对位和反复。
对位是指多个声部在音高、节奏和音程上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位可以产生融洽和谐的音乐效果。
反复是指在不同声部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或乐段,通过这种反复可以增强音乐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复调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巴赫的《诗篇》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海顿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莫扎特的多声部器乐曲等。
巴赫被誉为复调音乐之王,他的作品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巅峰,通过繁复的对位和反复,创造出了丰富的音乐效果。
复调音乐的发展对音乐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打破了单旋律音乐的限制,开创了多旋律音乐的新时代。
复调音乐的出现,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
同时,复调音乐在和声学领域的研究也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复调音乐是一种多声部的音乐形式,它通过多个旋律线的组合和协调,创造出了丰富的音乐效果。
复调音乐的和声规则包括声部间的协调和变化,通过对位和反复的应用,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表现力。
复调音乐对于音乐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复调音乐发展历程
复调音乐发展历程复调音乐是指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声部,在音乐中形成和声关系。
它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
复调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以格雷戈里圣咏为主,属于一种单声部的音乐形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在音乐中添加一些简单的和声。
11世纪,法国的一位音乐学家勒奈澄清了调性法则,并为复调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世纪的复调音乐中,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声部,并尝试在声部之间创造更复杂的和声。
这一时期的音乐史称为“音乐的工艺时代”,因为人们开始使用音乐理论来组织他们的音乐,并创作出更复杂的和声部分。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伊氏合唱团”的音乐形式,它将两个以上的声部逐渐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整体。
然而,真正标志复调音乐发展的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乐曲的复杂性和表现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意大利的音乐家杜法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系,称为“温暖调性”。
这种音乐体系使用了七个音阶,并且在和声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位法,使得复调音乐的和声更加丰富多样。
意大利的合唱团和教堂音乐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为复调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洛克时期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
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等大师的作品为代表。
复调音乐的和声变得更为复杂和精细,音乐结构也更加完善。
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用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并采用了更多的装饰和变化,使得音乐更加华丽动人。
然而,随着巴洛克音乐的逐渐衰落,复调音乐也开始受到挑战。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如交响曲和协奏曲。
这些音乐形式更加关注旋律和结构,而不是和声的复杂性。
复调音乐逐渐让位给新的音乐形式,如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和歌剧。
尽管如此,复调音乐的影响仍然深远。
它为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了今天的音乐创作。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过去的教会音乐是以单一旋律为基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开始在旋律上加入第二个旋律。
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同时进行的独立
旋律,这就是早期复调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同时旋律的运用,音乐
的丰富度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在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中,人们还发明了一些新的音乐理论和
表达形式。
例如,音乐旋律的规律性和和声的连贯性成为了十分关注的问题,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音乐的组织结构和内在逻辑。
此外,随着教
堂建筑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更大空间内音乐的表达和演绎方式,例如大
教堂的回音效果可以极大地改善音乐的声音传播效果。
最后,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还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
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社会、经济、文化等
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方式。
例如,在这个时期,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改善的中产阶级崛起,
他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总的来说,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
方面的因素。
教会的影响、复调音乐的发明、音乐理论的进步以及社会、
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为之后
的音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复调⾳乐的形成与发展早期复调⾳乐的形成与发展第⼀节早期的复调⾳乐⼀、奥尔加农(organum)9世纪初,最早出现的复调⾳乐类型是奥尔加农(organum),它以格⾥⾼利圣咏为基础,在其旋律的上加⼊新的旋律(声部)的复调形式,也多半是即兴演唱。
可分四种类型:1、平⾏奥尔加农(⽉亮⾛,我也⾛):在已有的圣咏旋律的下⽅加⼊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声部,(图),看教材谱例13,上⾯的主声部是圣咏旋律,下⾯附加旋律称为奥尔加农声部,是平⾏五度进⾏。
它还有复合的形式,就在两个声部各⾃叠置⼋度,看谱例14。
德彪西擅⽤这种古⾳程,突出中空效果,作为⼀种和声上的⾊彩(中古调式)。
平⾏奥尔加农的变化形式,看谱例15,同度到四度再到同度。
2、另外⼀种,变化更为⾃由的奥尔加农,旋律进⾏有平⾏,斜⾏,盛⾏于11世纪,(图),在规多的论著中有提到,反向、斜向增多,出现声部交错。
11世纪两本复调⼿稿抄本《温彻斯特附加段圣咏集》,保留了丰富的奥尔加农,以纽姆符号记录。
⾳程结合以⼋度、五度和四度为主。
3、12世纪初,奥尔加农产⽣新的变化,附加的奥尔加农声部从下⽅移到上⽅,并逐渐向华丽、流动性、装饰性发展,从⽽形成华丽奥尔加农(图),在西班⽛的孔波斯特拉修道院和法国利摩⽇(莫《图画展览会》——<利摩⽇市场>)的玛夏尔修道院的⼀些⼿稿中有这种风格的奥尔加农出现。
有此可以看出,原来是圣咏曲调已发⽣了变化,⾳变得长了,曲调已不⼗分明显,仅有衬托的作⽤。
从这时开始,复调⾳乐中使⽤的圣咏曲调开始称为tenor,持续声部或定旋律(14世纪),它犹如⼤树的根,使⾳乐扎于宗教中,其枝叶的⽣长都从根部吸收营养(TSDT的功能进⾏,终究要回到主和弦),它作为低声部,是⾳乐的基础。
4、有量奥尔加农要从节奏模式的产⽣说起,在记谱法发展中,⾳⾼明确之后,节奏才开始被⼈所注意,也是由于复调⾳乐出现的要求,多声部在⼀起结合就需要明确的节奏步调来控制。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西方复调音乐的形态发展可以分为三大时期: 9至17、18世纪的复调音乐时期,18至19、20世纪的主调音乐时期,20世纪的主复调音乐混合时期。
本文主要阐述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9至16世纪)及其对西方音乐的意义。
从音乐自身的发展来看,多声部的复调音乐是单声部的格列高利圣咏(以下简称圣咏)的再发展, 是对圣咏垂直方向的修饰和扩展。
圣咏是出现于公元7世纪左右的罗马教会的仪式音乐,它在复调音乐的摸索前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扶持作用,最初的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就是以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
也就是说最早的多声部音乐(也就是复调)产生于九世纪左右的宗教仪式的颂歌,叫奥尔加农(Organum)。
继奥尔加农之后…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概念。
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
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专业复调音乐是由欧洲发展起来的。
公元九至十五世纪是它的孕育期和发展初期,是由教堂的宗教活动促进了这种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十六至十八世纪复调音乐由(意大利作曲家帕里斯特列那,比利时的拉索,德国的巴赫)等推到一个光辉的发展时期。
复调音乐在我国早就存在于民间音乐中。
如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瑶,壮,苗,毛难等)为代表的多声部民歌,还有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音乐,宗教音乐和江南丝竹等都存在着大量复调音乐形态(有其以衬腔式支声复调为多见)。
二十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欧洲复调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体系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将这一理论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创作出许多表现中国社会风貌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新音乐传统。
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论文综述杨桔
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论文综述杨桔发布时间:2021-09-14T05:12:57.04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杨桔朱晨笛[导读] 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诞生,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西方封建制度发展的整个阶段,教会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期逐渐趋于世俗化,产生了更多的音乐体裁,例如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经文歌、猎歌等。
其中复调音乐就是中世纪音乐世俗化的一个重要桥梁,复调音乐就像是中世纪的一面镜子,在音乐上反映出严实关闭的中世纪社会开始解体。
本文主要通过复调音乐的诞生、“古艺术”和“新艺术”三个方面的论文做一个论文综述。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诞生,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西方封建制度发展的整个阶段,教会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期逐渐趋于世俗化,产生了更多的音乐体裁,例如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经文歌、猎歌等。
其中复调音乐就是中世纪音乐世俗化的一个重要桥梁,复调音乐就像是中世纪的一面镜子,在音乐上反映出严实关闭的中世纪社会开始解体。
本文主要通过复调音乐的诞生、“古艺术”和“新艺术”三个方面的论文做一个论文综述。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综述一、早期的复调音乐《从“为神”到“为人”――论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范博;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全文由两条线索构架而成:一、欧洲中司机复调音乐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二、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中音乐本质从“为神”到“为人”的转变。
《从“discant”的变迁窥探中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王宇翔)本文主要由两个线索:一、“discant”与复调音乐的发展。
二、“discant“的分析。
后作者得出了”discant“是建立在“和音陪衬理论”之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新的理论的出现以及变迁导致了“discant”不断变化,这也使复调音乐在理性的指导下一步步趋于完善、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复调音乐起源的研究综述
欧洲多声音乐的起源,依然推测和假设的迷雾中。
从关于复调产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追溯似乎已经山穷水尽。
复调的产生对西方音乐意义至关重大。
西方音乐之所以走向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复调的出现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关于复调音乐的起源也有各种言论:
一、古代观点
虽然古希腊已经出现诸如harmonia, symphonia, con-sonanlia这些表示和谐的术语,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早就很深入地讨论过这一课题,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理论上的,与音乐实践(特别是多声音乐实践)关系不大。
更没有证据确定他们所涉及的一定是多声现象。
古代音乐的“和谐”概念比今天具有更为宽泛的涵义,它常常也用于哲学、道德术语等。
就音乐而言,和谐的概念也是多义的,它可以用于节奏、音色、旋律等多种要素。
因此,我们很难断定复音现象最早是什么时候被讨论。
对于这一问题,体斯写道虽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协和与不协和问题,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讨论究竟是涉及的是同时结合,还是先后结合”,很有可能“它们中的一些实际涉及的只是单声音乐”当代的音乐历史研究一般认为,复音现象虽然是一个早已为人们熟悉的音乐实践,但明确涉及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会早于9世纪下半叶。
理论家于克巴德的以下言论,被认为是最早明确涉及音的“同时结合”的表述:
协和是两个音有比例地融于一体,只有当两个不同来源的音结
合在一起时产生协和;正像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同时歌唱一条旋律,或在人们通常称为的奥尔加农的歌唱中所听到的那样。
以上是对多声音乐现象的最早的文字描述。
但在此后的很长时间理论研究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发生兴趣,在现有的文献材料上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重要论述。
二、关于“奥尔加农”这种复调音乐的起源
写于9世纪下半叶(1784年第一次出版)的《音乐手朋》和《学习手朋》这两本理论著是西方迄今所知最早涉及复调的论著,它简要地讨论了复调音乐构成的原则和方法。
由于有了史料基础,奥尔加农的起源又成了很受关注的话题。
关于奥尔加农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解释:1所谓的“生理说”这与嗓音的自然差异有关。
如M.佩雷克(Marie Peirik)认为:“从礼拜歌唱的单声类型中第一次产生的复调类型纯粹是一种生理现象。
”男人在集体歌唱中不能像妇女那样在一个高度歌唱,结果一些男人出现低一个八度歌唱,而另一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嗓音适合于一种中间音域,结果产生了平行进行的同时歌唱。
依这种理论来看,复调的产生是受制于嗓音条件,因而是一种自然结果,在合唱中极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现象。
2 复调起源理论是由法国音乐学家迦斯多提出的“乐器说”的猜测。
该理论从organum(意为严肃歌曲或音乐作品)与organ(管风琴)在词源上的联系入手,以8世纪后半叶风琴从君士坦丁引入法国这一史实为依据,推测演奏风琴的多声效果可能诱发人声的多声歌
唱。
迦斯多认为,声乐的奥尔加农,来自于对风琴上的二声部模仿,并且以此乐器命名。
从现象上看,风琴演奏中的持续固定低音与上声部流动的快速音型,的确与12世纪前后二声部的华丽奥尔加农相似。
从词源学角度来研究复调的产生,把它与乐器联系在一起的看法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但依然缺乏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或反对。
3 模仿说。
它以一种被称为eque-lae歌唱方式来解释复调的产生。
通过对音乐实践进行观察认为,在单声歌唱中实际已经自然出现了高低音的音域划分,格里高利圣咏通常处在男中音的音域,而歌唱者常常希望高四度或五度扩展这一音域。
eque-lae歌唱方式的特点在于继前一歌唱片断之后,后一片断提高五度模仿前面片段,而这种相距的五度与奥尔加农的同时歌唱仅相差一小步,这也可能导致复调的产生。
4受其它艺术的影响(建筑与绘画)哥特式的透视立体感。
5为了丰富单声部的单音音乐。
6受到世俗或民间音乐的影响。
7从理性思维的角度考虑。
创作方式的改变,结合了音程的关系。
8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文化与教会文化(世俗因素与教会因素的矛盾以及相互影响),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因素。
9西方文化中通俗音乐中所显示的心理和民族驱动力。
10复调产生的原因是格里高利艺术与本土音乐之间冲突的结果。
三20世纪上半叶民族音乐学派的观点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显而易见,第一种已知的多声音乐形式是
奥尔加农,在十世纪已广为人知并且得到广泛的运用,显然这并不能代表复调的起源,相反奥尔加农在当时应当看作是一种完成的,发达的音乐形式。
德国柏林学派的著名民族音乐学和比较音乐学学者施耐德明确表示:“奥尔加农决不是早期复调音乐的萌芽状态,而实际是早期复调发展的顶点。
”哈佛词典转述并进一步解释了他的意见:“一些研究者认为,现所知最早的约900年复调并不是复调的开始,而是复调发展第一次高峰,这次高峰的源头在东方音乐和原始音乐。
"有重要的中古音乐理论家奥尔特•奥丁顿,称二声部的奥尔加农源自古代,而基拉而度斯•卡姆布伦西斯说到复调歌曲和器乐音乐时,也暗示这些音乐源自悠远的古代。
两位著述家都是不列颠人,都远离格里高利圣咏和基督教长期直接的影响。
为了证明西方复调起源于前历史状态下的民间音乐,音乐学家们做了大量工作。
H.黎曼曾进行过深入调查,他认为中世纪教堂中的平行奥尔加农风格来自于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等地的克波特族的民间歌唱。
施莱德通过对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前文明音乐现象的研究,发现非洲复调非常类似于欧洲早期中世纪的复调音乐。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施耐德最后得出结论:“支配早期多声部音乐和声原则不是来自于格里高利圣咏,而是来自地方民间旋律的音调结构。
自由奥尔加农极有可能是古代支声复调的相同类型,它可能就是这种复调音乐演化的结果。
"贝拉耶夫明确表示:“复调音乐并不是欧洲人所创造的,而是从口传的民间音乐演化而成,欧洲人不过取现成的形式予以修饰,梳理使其成为固定结构罢了。
20世纪上半叶民族音乐学派主要想表达的意图就是:西方不是早期复调的发展源头,西方没有复调发明的优先权,西方的复调是从原始民间复调进化而来。
四20世纪下半叶动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传统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
关于复调产生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9世纪后半叶《音乐手朋》中提到的复调只是对已经存在的多声现象的理论总结,这种理论意义的复调并不能代表实践意义的复调的源头。
格劳特认为:“复调在最早有精确的介绍之前久已存在于欧洲”。
这也就是说,实践的复调远远早于理论的复调。
M.古席说:“把《音乐手朋》中所出示的复调视为西方复调音乐的实际产生的看法是难以使人接受的,中世纪早期使用了许多涉及到复调的引人关注的术语,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在多声状态下演唱或演奏是一种很强的自发冲动,这在许多地区有很长时间的实践。
"复调的实践早于复调的理论,这是近20 - 30年西方各种研究中世纪音乐的著述反复澄清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在今天看来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在今天,音乐艺术通常具有一种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也就是说,当理论的法则和概念形成时,音乐艺术实践往往已经向前发展,并且通常尚未形成理论。
理论怎样指导实践?怎样指导音乐这种实践先于理论的艺术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观念和思想方法上.我们对早期复调的研究主要的文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著述,一类是乐谱。
这两类
文献决不是等价的,他们之间的联系也远不是毫无疑问的;理论家试图通过概括的理论对音乐实践进行合理解释,但作品赖以形成的记谱法却是在并非可靠的理论前提下完成。
被记写下来的作品并不能仅仅凭着它们的存在,就当然地视为范例;审美的选择、礼拜仪式的要求、再现即兴特征的感受,甚至个人的主观性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记谱。
我个人的态度是倾向强调经验、强调经验事实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偶然,在这样一种目光下,许多过去的定论有待于重新评价。
这种反思的后果影响非常重大,就复调而言,如果理论的作用被动摇,现存的乐谱的可利用性被怀疑,偶然性被过分强调,不仅西方复调起源问题成为神话,传统的9-12世纪复调演化历史,乃至整个音乐历史都必定坍塌。
从以上所有西方学术界对复调产生的认识来看,不同时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历史音乐学想搞清楚的问题似乎是,一个声部以上的歌唱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不管是生理说、乐器说还是模仿说,其思路都一样,主要考虑的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奥尔加农”这种歌唱方式如何会产生。
而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音乐学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史前的原始或民间多声部音乐,以及这种前历史多声部音乐如何向历史演变。
这些民族音乐学家们想证明的是:复调并不起源于西方,西方没有复调发明的优先权,西方的复调是从原始民间复调进化而来。
最新的、反思的学术动向则对复调产生问题本身提出置疑:这个问题可知吗?有讨论的可能性吗?更有探讨的意义吗?当代西方音乐历史学界的意识似乎已经放弃了对这一问题的探
索。
我坚持认为,尽管当代学术思潮中存在一股轻视发生学和起源问题探讨的强烈倾向,但一些重大的未知问题并不会因为这种倾向而不再是问题,询问“复调为什么在西方得到不同的发展”“复调的来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复调音乐对整个西方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不会因此不再有人提出,这是由人的穷于追问和思考的本性所决定,更是整个音乐文化发展与进化的需要。
针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探根求源的精神,才能在当今社会通俗音乐的冲击下,保持头脑的清醒,把握好音乐前进的方向。
07级音乐学系
谭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