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貌成因及其基本类型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 经济、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地貌 学在应用、动力因果和区域对比方面的研究能力。大批新分 支学科先后建立。
• 我国地貌学的发展
地貌学的分支
• 气候---、构造---、动力--• 应用(工程、砂矿、石油天然气、农业) ---、 岩石---、沉积---、历史---、区域--• 遥感---、地貌制图学、地貌年代学、 灾害---、环境---、人类---、城市---
低丘与台地1
千岛湖
低丘与台地2
万绿湖
台地1
台地2
青藏高原
平均高度大,面积宽广,高低起伏大, 构造复杂,总体上完整,又称“山原”。
内蒙古高原
地壳上升快,外力破坏微弱,地面保持平坦。
云贵高原
流水切割较深,高低起伏较大
黄土高原
成都平原
华北平原
东 北 平 原
长江三角 洲平原
珠 江 三 角 洲 平 原
◆地貌学由地理学、尤其是由地质学中分 化成独立的学科,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 世纪初开始形成。
★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地貌与地形:含义基本相同; ★正地形:相对高起的地形; 负地形:相对低下的地形; ★顺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 逆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不一致;
地貌学发展简史
• 孕育时期(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
– 附属在探险、考察队的地质考察报告中
• 创建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 独立成为一门学科(Davis/美、Penck/德《地形分析》)
• 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 地貌学的“定量革命”----动力学派初现,并按地貌营力的 不同派生出多门分支学科。(Strahler/斯特拉勒《地貌学的 动力基础》1952,Penck)
地貌成因及类型
近岸带承载力高, 远岩较差 湖心沉积物强度很 低 沼泽地带泥碳含水 量极高,不宜做天 然地基
海洋沉积物
可分为滨海带、浅海带、大陆斜坡和深海带 滨海带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透水性强 浅海带含水量高,较疏松,压缩性大,强度较 低 大陆斜坡和深海沉积表层的砂砾稳定性差
冰碛和冰水沉积物
成分极不均匀 磨圆性差,棱角分明,不具成层性
风积物 风积物主要有风成砂和黄土
风成砂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具有较高的承载 能力但抗风蚀能力极差 黄土均匀无层理,孔隙大,具有湿陷性。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 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称为地貌。
地貌的成因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共同控制。
内力地质作用 形成了地表的基本起伏形态-大
的隆起与大的凹陷。
外力地质作用削高填平,夷平地表。
地貌发展规律
地表形态,取决于当时及以前一定时期内、外力地 质作用间强烈程度差异的关系。
地表上升量>剥蚀量,升高,山岭地貌。 地表上升量<剥蚀量,夷平,剥蚀平原。 地表下降量>堆积量,下降,低地。 地表下降量<堆积量,填平,堆积平原。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条件等因素
的影响。
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都是巨 型地貌。巨型地貌几乎完全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所 以又称大地构造地貌。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山间盆地等为大型地貌,基 本上也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中型地貌: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等为中型地貌, 主要由外力作用造成。内力作用产生的基本构造形态 是中型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貌的外部形态决 定于外力作用的特点。 小型地貌:残丘、阶地、沙丘、小的侵蚀沟等为小型 地貌,基本上受着外力作用的控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总和。
地貌对于地理学研究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地表的起伏程度,地貌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由河流冲积和海洋沉积形成;高原是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由地壳抬升或侵蚀剥蚀作用形成;山地则是由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和侵蚀剥蚀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盆地则是由地壳下沉而形成的,通常地势较低且被周围的山地或高原所包围。
二、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形成原因包括构造力、风化侵蚀和河流冲刷等。
构造力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高山和深谷等地貌;风化侵蚀则是指空气、水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地表形成不同的风化地貌;河流冲刷是指河流的侵蚀和冲刷作用,造成河流沟谷等地貌。
此外,气候和地壳运动也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通常拥有较为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高原和山地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地貌也对交通和交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平原和盆地便于交通线路的布设和交通运输的开展,而山地和高原则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输产生一定的限制。
此外,地貌还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分布。
地勢高低的差異和地貌破碎的山地容易导致房屋的建设变得困难,而平原和盆地则较为适宜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集聚。
综上所述,地貌作为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对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地球的奥秘,并且认识到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地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讲解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讲解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形形态和地壳变迁过程的总和。
了解地貌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的结构和演变。
本文将就地理高一地貌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地貌分类地貌可以分为水文地貌、风化侵蚀地貌和构造地貌三大类。
1. 水文地貌:水文地貌主要由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河流地貌是最典型的水文地貌,包括河谷、峡谷、三角洲等地形。
2. 风化侵蚀地貌:风化侵蚀地貌主要由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风沙地貌是最典型的风化侵蚀地貌,包括沙漠、沙丘、风成塔等地形。
3.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地壳内部构造变动所形成的地貌。
例如,地震和地板运动造成的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
二、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水流侵蚀、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外力量和地内力量共同作用下,地壳体发生变形和构造变动的过程。
地震、火山喷发、地壳抬升等地壳运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2. 水流侵蚀:水流侵蚀是地表水通过冲刷、流淌、冲积等作用,对地表地壳进行侵蚀和改造的过程。
河流、海浪、雨水等水文过程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以引起水文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的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退,形成冰川地貌的改变。
三、地貌特征地理高一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和地壳变迁三个方面。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隆起、下陷、抬升等,这些运动直接影响着地表地貌的变化。
例如,地震会引起地表地貌的破坏和改变。
2. 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形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等。
这些地形是地壳运动和水文侵蚀的结果。
3. 地壳变迁:地壳变迁是指地球表面地貌和地壳内部构造的变化。
例如,构造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迁。
四、地貌的意义地貌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源开发:地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分布情况,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地形地貌梳理
一、地形地貌形成过程类(注意要认识相对应的图,另总结的只是一般规律)1. 阶地——水流的侧蚀加宽河道使流速变慢,河流携带沉积物在河床沉积形成河漫滩。
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
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
然后河流继续重复、地质稳定、侧蚀、堆积、抬升、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间歇性交替发生)2. 牛轭湖——地形平坦地区,水流缓慢长期侧蚀作用下形成曲流(流水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弯曲);由于凸岸不断堆积,凹岸不断侵蚀,最终发生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3.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
出山口处,地势陡然变缓,河流流速下降,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4. 三角洲——河流携带泥沙,达到入海口(入湖口)时,地形平坦,流速变缓,另受海水顶托作用,长时间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形成三角洲。
5. 戈壁(P54页柴达木盆地边缘的为例)——山上河流或洪水将挟带大量碎屑物至山前(出山口)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者洪积扇,后经过大风将细颗粒物吹走(吹蚀),粗大砾石残留覆盖地面,形成隔壁。
6. 风蚀蘑菇——在干旱半干旱多大风地区,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岩石。
7. 罗布泊雅丹地貌——早期,流水携带泥沙至湖泊堆积,后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风力侵蚀地貌。
8. 沙丘——干旱地区,风携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9. 灌丛沙丘——风携带沙粒,通过灌丛植物时,遇灌丛植被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10. 喀斯特地貌——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
新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动的总体特征。
它是地壳运动、风、雨、水、冰等地理、气候、生物、近代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通过对地貌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揭示自然规律,促进社会发展。
一、地球的主要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盆地地貌。
高山地貌是由地壳运动、构造活动、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山岭陡峭、地势陡峭,具有高度和坡度大的特点,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平原地貌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松花江平原、亚马逊河平原等。
丘陵地貌介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地势较为起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盆地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周围有周界山地封闭的地区,如四川盆地、黑龙江盆地等。
二、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的形成过程受到地壳运动、风、水等因素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形地势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变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变动是指地壳中不同部分相互移动、相互交换的运动,它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结构,形成了山脉、断层和坳陷等地貌特征。
地震活动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它引起地层的破裂和地面的震动,进而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风是地表形态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风蚀和风积作用改变了地表的形状和结构。
水是地球表面形态塑造的最主要因素,它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湖盆和海岸线等地貌特征。
三、地球表面地貌的变化地球表面地貌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持续的变化。
地球的地貌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
自然变化指的是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河流侵蚀等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貌变化。
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工农业活动、矿业开发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地表的形状和结构,导致地貌的变化。
四、地貌的意义与作用地貌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地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揭示自然规律。
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归纳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构成的地球的表面特征。
地貌是地球地表形态的总称,是地球科学的一部分,对人类了解和利用地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内力和外力两方面。
内力是地壳内部潜伏的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力量作用。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内力作用的典型示例。
而外力则是来自于大气和水等外部力量的作用。
风化、侵蚀和沉积是外力的常见表现。
二、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地形可以大致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山地是地表上的高大陆地形,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势和多山峰的特点。
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脉。
高原是地表上的平坦或轻微倾斜的地形,海拔较高,环境相对恶劣。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势,地势较低,波浪状起伏较为明显。
横断山和徐家汇丘陵是中国著名的丘陵地带。
平原是地表上广阔的低洼地形,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平原地区。
盆地是由周边高地环绕的低洼地带,通常呈碗状或盆形。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盆地。
三、地表特征与地貌类型之间的关系地表特征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湖沼和冰川等。
河流是地表上具有一定形态、水流方向和地形起伏的流水体系。
它们可以分为长江、黄河、尼罗河等大型河流和众多支流和小溪。
湖泊与河流相似,但是其水流较为缓慢,形成封闭的水体。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五大湖。
湖沼是指小型湖泊或者牡蛎池塘等。
冰川是由积累下来的雪和冰慢慢变为冰川,形成了地表的冰缘地貌。
北极和南极是世界上著名的冰川地区。
四、地球的动力与地貌演变地球的动力是地貌演变的主要动力,包括构造和外力两种类型。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构造发生的运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典型表现。
外力是指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地貌的改变。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面经过长时间作用和剥蚀形成的各种地形类型。
地貌是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变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球的隆升和沉降,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导致地球表面振动,造成地壳破裂和地表地貌改变。
二、风蚀地貌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盆地、风成砾石、风成地脊等。
沙丘是由于风吹动和搬运沙粒形成的土堆,常见的有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穗状沙丘等。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水流的侵蚀、运送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谷、河流三角洲、河流峡谷等。
河谷是河流侵蚀形成的U型或V型的地表凹陷,常见的有峡谷河谷和冲积河谷等。
四、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地、冰川湖、冰川侵蚀遗迹等。
冰川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具有U型横断面的河谷地形。
五、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水的侵蚀、波浪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海洋地貌包括海岸地貌、海底地貌和海底地形等。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六、地貌演化地貌演化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是地球表面长期作用和改变的结果。
地貌演化包括地表风化、水蚀和侵蚀、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表风化是由大气、水和植物等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岩石的破碎、溶解和改变。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庄严雕刻,反映了地球的千变万化和演化历程。
通过对地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地貌知识点总结,可以增加对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 貌(Geomorphology) )
地貌又称地形, 地貌又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地貌内外力相 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营力
地貌动力又称营力。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种。 地貌动力又称营力。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种。 各种地貌的成因是不同的,有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各种地貌的成因是不同的,有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导。 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内力为主的在地表形成大陆 内动力是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 内动力是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 与海洋盆地、构造山系与拗陷盆地等大型地貌; 与海洋盆地、构造山系与拗陷盆地等大型地貌;外力 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和断裂 作用对地表不断地进行侵蚀、 作用对地表不断地进行侵蚀、 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 、 )、岩浆活动和地震 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 剥蚀, 从总体上看,地貌的发生、发展是内力与外 从总体上看,地貌的发生剥蚀,并把破坏了的物 质带到低地和海洋中堆积起来。 质带到低地和海洋中堆积起来。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总的趋势是力求夷平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作用 力在地表一定的地质、 力在地表一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相互作用 。 高地,填平低地,因而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高地,填平低地,因而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产生的力,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产生的力,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主要表现为风化 的结果。 的结果。 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岩性与地质构造的 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风力作用、波浪作用 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不同, 不同 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如石灰岩地区、 等。,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如石灰岩地区、黄土地 区、褶曲构造地区与断裂构造地区的地貌就有差异。 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 内、褶曲构造地区与断裂构造地区的地貌就有差异。 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因此重力作用也是地貌 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 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 形、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原、 平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自然界地理过程的产物,包括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造成的不同形态的地形。
地貌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理高考中的主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了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的长期作用导致的。
首先,地球的地壳是由大规模的地质构造活动造成的。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构造的抬升和降低,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形态的地貌。
其次,风、水和冰的侵蚀作用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风力能够侵蚀岩石表面,形成风蚀地貌如沙漠和雅丹地貌;水力能够侵蚀河流河道和海岸线,形成河谷、冲沟、峡谷和海岸地貌;冰雪的作用能够切割山地和形成山地地貌。
二、主要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地壳构造的隆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山地地貌以地形起伏、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等特点而闻名。
山地地貌的山脉是由于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富含矿物质,适合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高原地貌地势较平坦,海拔较高,平均海拔超过500米,地形逐渐升高起伏。
高原地貌的气候多样、生态丰富,适合农业、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
3.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坳陷而形成的。
盆地地貌的特点是地势低洼,周边环山,四周地形倒扣。
盆地地貌适宜农业发展,盛产农作物和资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加深造成的。
河谷地貌中河水流淌,地形险峻。
河流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的要道。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波浪的冲刷造成的。
海岸地貌被海洋包围,形成了崖壁、沙滩、湾泊等特点。
海岸地貌具有独特的海洋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三、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如下所示:首先,地貌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地形、地势和地貌过程。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貌类型1. 高原: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地表面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地区,海拔相对较高。
例如:川西高原、黄土高原等。
2. 平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分为河流平原和冰川平原。
河流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冰川平原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如北美大平原等。
3. 山地:地势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海拔差异和陡峭的坡度。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4. 丘陵:介于高原和平原之间,地势相对较低,海拔较平坦,但比平原要高。
丘陵多为河流侵蚀、波浪侵蚀和风成作用的产物,如英国南部的丘陵地形。
二、地貌成因1. 构造地貌:地壳的抬升、下降、断裂和挤压等构造活动导致的地貌形成,如地震、火山和地壳隆起等。
2. 水体侵蚀地貌:长期水体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冲刷地貌、海岸侵蚀地貌等。
3. 风蚀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破坏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丘、风蚀场和风蚀槽等。
4. 冰川地貌:冰川长期的冰融作用、冰雪堆积和冰川冲刷形成的地貌,如冰川谷、冰川冰碛平原等。
5. 人类活动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表地貌的改造和影响,如采石场、水库和人工湖等。
三、地貌演变过程1. 风蚀作用:风通过搬运、沉积和侵蚀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风蚀地貌有沙丘和风成土壤。
2. 水体侵蚀作用:河流、湖泊和海洋通过冲刷、挖削和沉积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水体侵蚀地貌有河流谷地和海岸线。
3. 冰川作用:冰川通过冰融、冰碛和冲击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冰川地貌有U型谷和冰碛平原。
4. 人类活动作用:人类通过城市建设、农田开垦和资源开采等活动,对地表的地貌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常见的人类活动地貌有人工湖和采石场。
四、地貌与环境的关系1. 气候环境:地貌形态对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地势和地表特征,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将地貌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地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就高一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地壳形成与地貌类型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岩石和土壤。
地壳形成主要有构造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两种类型。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貌。
例如,山脉、高原、盆地等都属于构造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地球板块的运动与碰撞。
2. 风化侵蚀地貌风化侵蚀地貌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例如,河流、海滩、溪谷等都属于风化侵蚀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部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貌类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地貌类型。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脉地区。
高山地貌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有关。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具有广阔而平坦的地貌。
平原地貌包括河流平原、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的地区。
高原地貌包括河谷、盆地和山地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
河谷地貌包括V型河谷、峡谷、峡湾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冲刷和侵蚀有关。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不同水文条件形成的地貌。
湖泊地貌包括火山湖、冰碛湖和断层湖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形隆起、断层和水文环境有关。
第三部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经济利用:地貌的不同类型为农业、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貌则可以用于旅游和观光。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我国划分标准:
海拔
> 5000 m:极高山
3500 ~ 5000 m:高山
1000 ~ 3500 m:中山
500 ~ 1000 m:低山
< 500 m:丘陵(相对高度<300 m)
2.高原与平原
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 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
湿润区 流水地貌发育
寒冷区
冰川、冰缘作用占 优势;
干旱区 风力作用为主
碳酸盐岩区 喀斯特作用
一、地貌成因
(三)岩性影响 与地貌发育
岩性不同, 抗风化和外界剥蚀能力不同,形成不同 的地貌.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 ②泥灰岩、页岩; ③碳酸岩; ④玄武岩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山岭、峭壁; ②泥灰岩、页岩--------低丘、缓岗; ③柱状节理的玄武岩-----陡崖,石柱;
(1)垂直运动 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 升的阶地等。
(2)水平运动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 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 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坡。
一、地貌成因
(二)气候条件原)。
3.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
二、基本地貌类型
(二)成因分类
1.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2 .外力地貌
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 冻土地貌
形成基本地貌形态 对基本地貌形态进行改变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的复杂化 海拔高度 、坡向(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地貌成因与类型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 要外动力。
上述气候情况使得这里植被极为贫乏,地面裸露,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经常性水流缺乏,只有由暴 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洪流)。风力作用盛行。 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成为这里的主导外力。 风成地貌大规模发育,形成大面积沙漠和戈壁。 在干旱区与湿润区之间的过渡带,为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约400毫米,降水比较集中,片流、冲 沟发育,广泛分布黄土并发育特有的黄土地貌。
②、冰缘气候地貌区 为年平均温度在0 ℃上下的无冰盖的极
地和亚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森林线以上的 高山带,冰雪融水渗入土层,形成多年冻 土层。
冰川气候地貌区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 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温湿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年平均温度在10 ℃ 左右,降水量约800毫米。本带流水作用占优势, 流水地貌发育。
岩石性质对地貌的影响,实质上就是指岩石对来自外界的 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反映。
通常在地貌研究中所说岩性的坚硬和软弱,或者岩石抵抗 侵蚀能力的强和弱,就是这种影响程度的表现。
一般说来,砂岩、石英岩、玄武岩、砾岩等属于坚硬岩石, 泥岩、页 岩等属于软弱岩石。
由于岩性所引起的差别 风化和差别侵蚀的结果,坚 硬岩石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正 向地貌(山地、丘陵等),相对 软弱岩石出露之处,地貌上 形成负向地貌(谷地、盆地等)。 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那些 经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区表 现最明显。
(二) 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
响到其塑造的地貌。
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 用是主要外动力。
冰川气候地貌区 为高纬极地和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和外界作用的结果。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貌的研究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貌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演化历史,对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貌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地貌是指地壳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形、地势、地表覆盖物等方面的表现。
根据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征,可以将地貌分为两大类:构造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
构造地貌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包括山脉、盆地、河谷等。
构造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壳构造活动,例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活动造成了地形的起伏和地壳的断裂变化。
风化侵蚀地貌是风化和水力侵蚀等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丘陵、河流、台地等。
风化是指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和地表材料逐渐破碎和分解的过程。
水力侵蚀是指水体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剥蚀作用,形成河流、湖泊等地貌。
二、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1. 山地山地是指陆地上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地表形状较为陡峭。
山地是构造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常常与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山地的特点是地势高差大,地形陡峭,山脊和山谷交织,常有山峰和山洼。
2. 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的陆地区域,没有明显的地势起伏。
平原是风化侵蚀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形成于河流冲积、海洋沉积等作用下。
平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水文灌溉条件好,适宜农业和人口聚居。
3. 台地台地是指相对高原和山地平缓的地表形态,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台地是风化侵蚀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由河流侵蚀和冲刷作用形成。
台地的特点是地势较高,地形相对平缓,常常呈台阶状分布。
4. 河流河流是地球表面水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各个地貌类型之间。
河流的形成是风化侵蚀地貌的结果,由于地表水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和流动形成。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的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地貌的分类1. 依地貌形成因素可分为结构地貌、风化地貌、溶蚀地貌、沉积地貌等。
(1)结构地貌:由地壳构造活动造成,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2)风化地貌:由风化作用造成,如丘陵、林地、土丘等。
(3)溶蚀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如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
(4)沉积地貌:由沉积作用造成,如平原、河流三角洲、沙丘等。
2. 依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沉积岩地貌、火山地貌等。
(1)高山地貌: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常见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域。
(2)山地地貌:地势较高,山峰起伏,山谷纵横。
(3)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呈丘陵状,起伏不大。
(4)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湖沼平原等地区。
(5)沉积岩地貌:地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如砂岩地貌、泥岩地貌等。
(6)火山地貌:地表由火山活动造成,如火山口、火山熔岩台地等。
第二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壳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隆起、下沉等地貌变化,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风蚀、冰蚀等因素导致的,如岩块剥离、崩塌等。
化学风化主要是由水、氧化、酸性物质等导致的,如岩石溶解、石灰华沉积等。
3. 溶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如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峡谷等。
4. 沉积作用:水流、风等带来的沉积物质在遇到适宜条件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等。
5. 冰川作用:冰川是巨大的冰块,能够移动并对地表造成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冰碛作用等,形成冰川地貌,如冰碛平原、冰川谷等。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内力是形成大规模海陆差异的动力基础,在 地球表面形成了大陆和海洋盆地。 (2)海、陆地壳各自表面巨大形体差异也是以 内力为动力基础的。 如:喜马拉雅山 (褶皱)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构造隆起抬升) 汾渭谷地 (断裂构造形成的断陷盆地) 四川盆地 (四周构造隆起形成的盆地)
总之,内力作用主要使地球表面形成巨 大起伏(巨型和大型的地貌) 。
.
C.洪积平原:由山地沟谷流水堆积而成的平原,
一般由洪积扇联合所成,倾斜度较大。 d 湖积平原:由湖泊堆积而成,平原围绕湖岸 分布,堆积物主要来自入湖的河流泥沙,或湖 岸侵蚀物质,如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
.
e 风积平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风沙堆积而成。
.
平原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沙丘,或者是平铺的沙地, 如沙漠中的沙丘平原等。
第五章
地
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态,即地形。 陆地 (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海洋 (大洋中脊、大洋盆地、岛弧、海沟等)
这些巨大的地貌单元均处于不同的自然条件 下,又发育出一些小型地貌单元。 如:有丰沛的降水———沟谷、河流地貌;高 寒地区———冰川地貌;石灰岩地区———喀 斯特地貌等。
地
5.1 5.2 5.3 5.4 5.5 5.6 5.7
(4)分类 按成因及物质组成可把高原概括分为以下 几种: a 构造高原:由于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而形成, 风和流水对坚硬岩层的破坏作用还很微弱,基 本保持原来的构造形态.
.
b 剥蚀高原:构造山地抬升后,在风、地表流 水等外力作用下,遭受强烈的侵蚀破坏,使山 地变得起伏和缓而成为高原.
.
c 熔岩高原:是大规模熔浆通过裂隙或火山喷 发,流出地表冷凝而成,如印度的德干高原, 我国的张北熔岩高原. d 黄土高原:主要是在地壳缓慢抬升过程中,风 从西北向东南不断把黄土物质搬运过来,后又 在流水作用下又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从而 使黄土高原边缘变得支离破碎、沟谷纵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对河流地貌和河流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修筑梯田使平滑山坡变成阶状结构
城市改变原来地貌的特征和环境第一章 地貌成因及其基本类型
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动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外貌或形态
具有不同规模--形态单元 大陆--分为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 山地--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 海洋--分为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地貌是在不断变化的,地貌的变化发展受地质构造、外营 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不同成因的地貌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类型 一、山地及其山地的基本类型 1、山地:是指海拔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陆地。山 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一般多呈脉状分布,有的彼此 平行,有的相互重叠
2、山地的基本类型 (1)山地类型划分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指标划分为: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高平原:指海拔高度200-500500-1000米的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5001000米高出周边的平台 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的平原 ②根据成因,分为: 堆积平原 剥蚀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 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 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绵延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2 直辖市地域。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 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1、气候--如高纬和高寒气候—冰川冰缘作用—冰川地貌和 冰缘地貌;温湿气候——流水作用——流水地貌
2、流水—是外营力最活耀的因素之一,它不断侵蚀、堆积, 使高地、洼地变平原 3、人类活动--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如破坏植被加速 地表侵蚀等;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流水侵蚀、堆积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改造
第二节 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地球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外貌,影响地貌形 成的动力因素有: 一、内营力作用 1、构造活动
(1)板块运动--形成地球上最大一级地貌形态单元。如大
陆与大洋在陆地和海洋由于板块运动,又形成次一级 地貌形态单元,如高原、盆地、平原;山脉山系
(2)褶皱、断裂活动 褶皱--褶皱山脉 断裂—断陷地貌、断块山地、掀斜地貌 构造活动奠定了地貌的骨架,是关键因素
2、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高原,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火山锥、熔岩地貌
3、岩性:
坚硬岩石--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砾岩常形成山岭和峭壁; 松软岩石如泥灰岩、页岩常形成低丘、缓岗;碳 酸盐常形成喀斯特地貌 内营力特点是使地表起伏加大
黄土高原
二、外营力作用
外营力指地球外作用力。外营力的因素很多,如流水、气 候、宇宙射线、人类活动,外营力特点是使地表起伏变小
(2)、山地组成 山岭:长条状的山体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
山岭
中国的山脉分布
台湾五大山脉:雪山山 脉、阿里山山脉、玉山山 脉、中央山脉、海岸山脉 中央山脉:位于中部偏东, 近南北走向。北起宜兰东 澳岭,南抵鹅銮鼻,纵贯 南北,长330KM, 宽 80KM,高峰连绵,其中 南湖大山、中央关山、崎 莱山、碧绿山、合欢山、 能高山、秀姑峦山、关山、 卑南主山和北大武山 (3090M)等,高度均 在海拔3200M以上。有 “台湾屋脊”之称。
名称
极高山
绝对高度
﹥5000
名称
相对高度
﹥1000
深切割高山 高山 3500-5000 中等切割高山 浅切割高山
﹥1000 500-1000 100-500
深切割中山 中山 1000-3500 中等切割中山
浅切割中山 低山 500-1000 中等切割低山 浅切割低山
﹥1000 500-1000
100-500 500-1000 ﹤100-500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 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 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 米~4000米之间;盆底地 势低矮,海拔300米~700 米,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 二级阶梯上相对凹下的部 分。
兴化平原----在兴化湾湾底堆积形成的平原 兴化平原东濒兴化 湾,西抵九华山麓, 南达丘陵边缘,北 至囊山麓,地处木 兰溪下游的南北侧, 由河海泥沙在浅海 湾交错沉积以及人 工围垦而成,海拔 仅5至7米,总面积 464平方公里为福建 省四大平原之一。
山系:有成因联系并按一定延伸方向,规模巨大的一组山脉 的综合体
如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包括了 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 安第斯山脉
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度地带的丘陵
3、丘陵:海拔200米以上, 500米以下,相对高度 一般不超过200米,起 伏不大,坡度较缓,由 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 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位于山地与平
东南丘陵的茶园
原之间的过度地貌类型
四川盆地边缘丘陵 :在龙泉山和华蓥 山之间的盆中丘陵 ,地势低矮,海拔 大多在300m~500m 之间,相对高差 50m~150m,地势 由北向南倾斜,岩 层近于水平,在流 水的长期侵蚀切割 作用下,形成台阶 状的方山丘陵,南 部多浅丘,北部多 深丘。
二、平原及其平原的基本类型 平原:指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类型 ①根据海拔高度分为: 低平原:指海拔高度﹤200500米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