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安全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10 软件设计规范

10 软件设计规范

工作文件文件名称:软件设计规范文件编号:版号:A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生效日期:分发号:1目的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设计的一份规范性文件,对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活动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研制的全部软件产品。

3设计流程软件设计流程按照《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规定执行,软件开发过程可包括以下活动:a)需求分析;b)软件开发;c)软件测试;d)项目验收;e)客服支持。

4前期准备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开发前期进行充分的用户调研、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准备工作。

软件开发人员以及业务需求人员共同组建项目组,一名或两名项目经理负责监控项目的整体实施,共同参与系统的全面设计、开发,并针对业务提出进一步开发需求,开展软件用户化工作,制定二次开发方案,参与设计业务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接口。

5实施过程整个开发过程将经历获取需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

5.1 获取需求软件在进入正式开发之前,提供准确的书面《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包括:a)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b)待开发系统的详细需求。

c)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故障处理。

d)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安全与保密。

e)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人员可行性分析,影响待开发系统的主要因素。

软件项目分为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两大类。

对于专用软件,在进入开发之前必须与用户进行比较具体的交流和讨论,了解清楚用户理想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样子,这里最好就采用原型化的方法作出一个简单的框架给用户看。

对于通用软件,在开发之前必须做一定的市场调查工作,一方面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调查产品的潜在市场有多大,一方面是从技术的角度,了解清楚潜在用户对软件的各种技术上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确定软件的定位,即我们软件具体是为哪一些用户群体服务的。

然后对该群体用户现有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网络使用情况,数据库使用情况,计算机熟悉程度做一定的调研,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决定即将开发的软件的一些技术指标。

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

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

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包括软件研发流程、软件系统所包含的安全设计规范范围,主要有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通信安全、容错设计、通用要求以及数据库安全,并对软件开发管理做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GB/T30998-2014信息技术软件安全保障规范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安全设计security design系统在设计阶段开展的结构分析、专项防护及方案评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2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业务系统中制定一系列规则,实现安全目标的总称。

3.3系统级资源system level resources系统级资源包括:文件、文件夹、注册表项、ActiveDirectory对象、数据库对象、事件日志等。

3.4前端Front-end前端即网站前台部分,在浏览器上展现给用户浏览的网页。

3.51后端Back-End后端是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实现相应的业务逻辑。

3.6双因子认证SecureID密码以及实物(SMS手机、令牌等生物标志)两种或多种条件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

3.7单向散列One-Way Hash是根据输入消息计算后,输出固定长度数值的算法,输出数值也称为“散列值”或“消息摘要”,其长度通常在128~256位之间。

3.8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是指内部网络对Internert发出连接请求,需要制定代理服务将原本直接传输至Web服务器的HTTP 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中。

软件设计规范范文

软件设计规范范文

软件设计规范范文一、命名规范命名是软件设计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良好的命名规范可以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命名规范:1.类名:使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大写。

2.方法名:使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小写。

3.变量名:使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小写。

4.常量名:使用大写字母和下划线命名法。

二、代码结构规范良好的代码结构可以使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理解,提高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码结构规范:1.类和方法要尽量保持单一职责,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2.代码块要适当缩进,类和方法之间要空行分隔。

3.代码要有适当的注释,解释功能、参数、返回值等。

三、错误处理规范良好的错误处理规范可以避免潜在的错误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处理规范:1. 对于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要使用try-catch语句进行捕获处理。

2.在捕获异常时,要避免简单地打印错误信息,应该进行适当的处理或抛出更高层次的异常。

3. 对于不可恢复的错误,可以使用assert语句进行断言。

四、注释规范良好的注释规范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释规范:1.每个文件要包含版权声明、作者、创建日期等基本信息。

2.类和方法要有适当的注释,解释功能、参数、返回值等。

3.在代码中适当地添加注释,解释关键算法或复杂逻辑的实现思路。

五、性能规范良好的性能规范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规范:1.尽量减少资源的占用,如内存和CPU。

2.避免频繁的IO操作,可以使用缓存或异步处理来提高效率。

3.对于复杂的计算或查询,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如使用索引或分片。

六、安全规范良好的安全规范可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规范:1.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进行适当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注入攻击。

2.使用安全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存。

3.对系统的访问要进行权限控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总结:软件设计规范是确保软件系统质量的重要保证。

软件设计标准

软件设计标准

软件设计标准设计析阶段需形成的文档包括《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设计阶段的主要安全工作包括:应用系统定级安全设计描述系统应该具有的安全级别,以及达到此安全等级的所采用的技术。

缓冲区溢出防范缓冲区是分配的一段大小确定的内存空间,是内存中用来存放数据的地方。

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会覆盖相邻内存块,从而引发程序安全问题。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做好缓冲区溢出防范工作。

并发控制策略并发作为一种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机制本身容易引起以下问题(1)竞争(2)活锁(3)死锁设计阶段需考虑到并发带来的上述问题,并做处理。

TOCTTOU错误TOCTTOU错误是一种利用公用可写文件,攻击者可以创建同名连接到其访问的文件,来达到非法访问的目的。

因此,系统设计时,需有相应的防护策略。

登陆身份验证口令长度不低于8位;口令至少需数字和字符串组合;口令需加密存储;口令验证通信信道需加密,以保护身份验证;使用强密码,支持密码有效期和帐户禁用。

访问控制(授/收权)任何用户如果希望访问应用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则必须通过唯一的认证授权方式。

使用最少超级管理帐户,每个系统不得多于2个;不得采用集中授权,凡是授权,均进行单独授权(初始化授权可批量,但初始化权限分配必须经过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限制用户访问最小权限资源。

用户离职或其它原因不需再访问系统,需要及时有关系统的权限。

敏感数据加密对网络上传输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通信通道的安全;对敏感数据存储提供强访问控制。

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需加密存储,并有相应的防控措施。

加密算法需采用国际主流通用的算法,保密性强的政务应用,需采取我国的算法或我国改造的算法。

Cookie管理不要在cookie 中永久性存储敏感数据;不要使用 HTTP-GET 协议传递敏感数据;不要通过 HTTP 连接传递身份验证 cookie。

在授权cookie 内设置安全的cookie 属性,以便指示浏览器只通过HTTPS 连接向服务器传回 cookie。

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定(3篇)

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单位所有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系统、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

第三条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将安全工作贯穿于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运维等全过程。

(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建立健全软件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持续改进、动态监控: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持续改进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软件系统安全态势稳定。

第二章安全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软件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落实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立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活动;(三)负责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处置和报告;(四)负责安全评估、检查、审计等工作;(五)协调各部门、各业务系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业务系统应设立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本系统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制度与措施第七条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三)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四)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五)应急管理制度;(六)安全培训制度。

第八条软件系统安全措施:(一)物理安全措施:确保软件系统硬件设施的安全,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二)网络安全措施: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等技术手段,保障网络传输安全;(三)系统安全措施:采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安全配置,防止系统漏洞被利用;(四)数据安全措施: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五)个人信息保护措施:依法收集、使用、存储、处理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损毁;(六)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重点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重点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重点软件的安全设计是保障软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本文将介绍软件设计中的几个重点,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一、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在软件设计中,用户认证是重要的安全设计要点之一。

通过合理的用户认证机制,可以保障系统只被授权用户访问,并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恶意操作。

常用的用户认证方式包括密码验证、双因素认证等。

另外,权限管理也是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角色和权限,并对用户进行适当的权限控制,可以有效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防止越权访问。

二、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数据的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软件设计中,对于敏感数据,应采用合适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也要关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安全协议和加密传输通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被篡改。

三、输入验证与过滤输入验证与过滤是软件设计中重要的安全策略之一。

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验证和过滤,可以防止输入数据中的恶意代码对系统进行攻击。

常用的输入验证方法包括数据类型检查、长度检查、特殊字符过滤等。

同时,还应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的编码转换,以防止跨站脚本攻击等安全漏洞。

四、漏洞修复与安全更新软件设计中,要及时修复已知的漏洞,并进行安全更新。

及时关注并安装软件供应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可以修复已知安全漏洞,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开展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安全日志与监控安全日志和监控是软件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记录系统的安全日志,可以追踪和分析系统的操作历史,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定期监控系统的安全状况,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响应,可以提前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非常重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安全软件技术规范

安全软件技术规范

安全软件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概念与功能块1、介绍独立组织-PLCopen,连同其成员和外部安全相关的组织,已经在IEC-61131-3开发环境下定义了安全相关方面。

凭借这些,安全方面可被转换为一个软件工具,组合为软件开发工具。

这种结合帮助开发者从开发周期一开始就将安全相关的功能整合到他们的系统中。

这也有助于对安全因素的全面理解,同时有助于从独立安全相关组织取得认证。

该文档主要专注于机器控制。

面向以下人员:(1)可编程的安全控制的提供商(2)可编程的安全控制的用户另外,PLCopen整合三个环境为一个开发平台:逻辑、动作和安全。

见图1。

图1:结合三个环境于一个平台1.1.新安全标准的基本原理机器制造者面对一系列的安全相关标准。

这使得机器制造商完全理解它们得付出较大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难以实现的。

然而,最后他们还得对产品和相关安全负责。

这种风险是不正常的。

尤其由于立法给设备供货商诸多约束。

他们的责任也随之增大。

现在,通常安全相关部分和功能应用部分有明显的分离。

这种分离可能有以下原因:在环境中运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工具,甚至不同的人参与。

这种分离通常导致最后才将安全方面包括进来,而没有从一开始就哲学地整合在整个系统中,通常只做有限的测试。

这明显无助于整体的安全考虑。

与此同时,正在发展的技术革新现在提供安全认证的数字通讯总线。

支持从硬件线路系统到软件方向的解决方案的转变趋势。

可以画一条平行线从硬件线路系统逻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S)。

这个趋势当然包括思维上的改变。

这种改变需要时日,从而达到工业上总体上广泛支持,教育机构和认证实体也支持。

另外,政府的需求也增加了复杂性。

例如:美国的FDA,食品和药品管理部门,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必须遵循的标准。

不遵循将被重罚,这也消弱了该组织的所能承受。

在所有应用安全标准中,对机器制造商的安全应用基本需求如下:●安全与非安全功能的区别●可应用的编程语言和语言子集的运用●认证的软件模块的应用●可应用的编程方针的应用●针对安全相关软件的生命周期认证的错误减少措施的应用对用户来说,应当减少他们完成这些高需求的努力。

软件设计规范范本

软件设计规范范本

软件设计规范范本文章摘要:本文是关于软件设计规范的范本,旨在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

文章将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编码规范、命名规范、注释规范、测试规范等方面展开,以确保软件设计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一、需求分析在软件设计前,必须对需求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

需求分析应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界面需求等方面。

对每个需求应进行详细描述,并确认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

二、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

2. 开放封闭原则: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可扩展,但不可修改。

3.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并且完全不会影响系统的实现。

4. 依赖倒转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应依赖于抽象。

5. 接口隔离原则:客户端不应该强制依赖于它们不使用的接口。

6. 迪米特法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三、编码规范1. 代码格式:使用规范的缩进、换行、空格等格式,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2. 变量命名:采用有意义的、清晰的变量名,避免使用缩写或无意义的单词。

3. 函数命名:命名要简洁明了,使用动词+名词的方式。

4. 注释:对代码进行适当注释,解释代码意图和功能。

5. 异常处理:对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进行合理的异常处理。

四、命名规范1. 类名:采用大驼峰式命名法,如:UserInfo、ProductService。

2. 方法名:采用小驼峰式命名法,如:getUserInfo、getProductName。

3. 变量名:采用小驼峰式命名法,如:userName、productName。

4. 常量名:全大写字母,单词间用下划线分隔,如:MAX_COUNT。

五、注释规范1. 类注释:在类定义上方使用多行注释,描述类的功能、作者、版本等信息。

2. 方法注释:在方法定义上方使用单行注释,描述方法的功能和输入输出参数。

3. 行注释:对代码中关键步骤进行简洁明了的注释。

六、测试规范1. 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规范

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规范
3
应用系统应该考虑到数据安全和冗余恢复相关功能需求。
4
应用系统应该包含安全日志审计功能,并明确对于日志内容的要求。
应用系统审计的事件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审计功能的启动和关闭
修改审计功能的配置
登录和退出的时间
各种违例行为
对重要数据的变更操作
对应用系统的维护操作,包括参数修改
日志应该至少记录以下信息:
10
输入数据验证
采用输入复核或其他输入检查方式,例如边界检查、限制数据输入字
段的范围和类型等,检验是否有以下输入错误:
输入过长
输入数据字段中有非法字符
输入为空或者不完整
输入值超过上限或下限
11
输入数据验证
在服务器端进行验证:应使用服务器端代码执行其数据的输入验证。如果使用客户端验证方式,有可能发生攻击者绕过客户端验证或关闭客户端验证脚本进程的情况。
7
针对应用中对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明确其对监控和检查的要求,包括日志审计、完整性检查、出错检查等。
设计阶段
规范
建议
1
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外部系统的安全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应用系统服务器硬件物理安全
应用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
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安全
应用系统的存储安全
应用系统用户终端安全
应用系统网络通信安全
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规范
需求阶段
规范
建议
1
应用系统应该包含身份认证功能,或者使用外部的集中身份认证系统的要求,并且明确对用户身份认证体系强度的要求,以及认证失败后的处理方式。
2
应用系统应该包含用户权限分配和管理功能,应该根据系统所处理的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要求,确定系统用户权限访问控制模型和权限的颗粒度要求,同时体现职责分离的原则。

软件安全设计

软件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1.在一个流程中,要通过时间戳/IP防止重放,要保证身份的唯一性。

2.用户登录后必须分配新的会话标识,不能继续使用用户未登录前所使用的标识。

3.系统帐户注册过程应验证其凭据找回渠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邮箱、手机号必须真实且为帐户注册人持有)。

4.根据访问日志,我们能及时能够检测到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进行告警。

5.针对不同用户访问不同操作,所有用户有自己的归属组,每个用户要有权限控制。

6.系统应对所有网页和资源的访问进行身份认证,除了设定为对公众开放的资源(如:网厅首页)。

7.8.系统应拒绝所有认证失败的访问并提示错误。

9.系统应采用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防止服务器上的其他用户未经授权访问服务器端的会话数据。

10.浏览器版本、访问IP、访问时间、当前操作的用户名称、具体操作内容。

11.如果系统必须颁发初始密码,应该避免使用统一的用户初始口令,应强制要求用户在初次登录系统时修改初始密码。

12.对成功登陆后的用户,还需要根据用户实际授权去验证是否有某个操作的执行权限。

13.应设置连续登陆失败次数阈值,一定时间内登录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应自动锁定账号。

14.系统帐户密码的更改及重新设定,应具备二次认证机制。

其安全控制措施不应少于帐户的注册及认证。

15.当用户帐户发生密码重置或修改行为,应及时通知用户(如:短信或邮件)。

16.对未经过成功登录的用户,不允许访问除登录页外的任何一个后台程序页面。

17.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18.系统应将用户最后一次登陆帐户的结果(如:成功或不成功),在用户下一次登录成功后进行提示。

19.配置文件不能允许用户直接访问,对配置文件中有特殊安全要求的配置项需要进行加密处理。

20.系统应规定一个会话最大空闲时间。

21.系统应具备会话超时机制,用户通过互联网与系统Web服务器建立的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后,系统Web服务器设备应自动终止会话。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1.1目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平安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平安包含两局部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预防各种非成心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预防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治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平安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本标准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平安的依据.1. 2范围本标准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在弓I用本标准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米用.、平安组织与治理2. 1平安机构2. 1. 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平安工作.2. 1. 2建立平安组织:2. 1 . 2. 1平安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2. 1 .2. 2平安组织由治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2. 1 .2. 3平安负责人负责平安组织的具体工作.2. 1 .2. 4平安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2. 1 . 3平安负责人制:2. 1 .3. I确定平安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平安负全部责任.2. 1 .3. 2只有平安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2. 1 .3. 3平安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限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平安有关的材料.2. 1 .3. 4平安负责人负责制定平安培训方案.2. 1 .3. 5假设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那么各地都应有地区平安负责人,可设专职, 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央平安负责人的领导.2. 1 .3. 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央平安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平安负责人.2. 1 . 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平安工作同步进行.2.2人事治理2. 2. 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2. 2. 2关键岗位的人选.如: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有严格的政审,还要考虑其现实表现、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尽可能保证这局部人员安全可靠.2. 2. 3所有工作人员除进行业务培训外,还必须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平安课程培训,才能进入系统工作.2. 2. 4人事部门应定期对系统所有工作人员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不适于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要适时调离.2. 2. 5对调离人员,特别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调走的人员,必须认真办理手续.除人事手续外,必须进行调离谈话,中明其调离后的保密义务,收回所有钥匙及证件,退还全部技术手册及有关材料.系统必须更换口令和机要锁.在调离决定通知本人的同时,必须立即进行上述工作,不得拖延.2.3平安治理2. 3, 1应根据系统所处理数据的秘密性和重要性确定平安等级,井据此采用有关标准和制定相应治理制度.2. 3. 2平安等级可分为保密等级和可靠性等级两种,系统的保密等级与可靠性等级可以不同.2. 3. 2. 1保密等级应按有关规定划为绝密、机密、秘密.2. 3. 2. 2可靠性等级可分为三级.对可靠性要求最高的为A级,系统运行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可靠性为C级,介于中间的为B级.2. 3. 3用于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请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进行平安检查.2. 3. 4必须制定有关电源设备、空凋设备,防水防盗消防等防范设备的治理规章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和制度实施.2. 3. 5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设立监视系统,分别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或工作人员及用户的操作情况,或安装自动录象等记录装置.对这些设备必须制定治理制度,并确定负责人.2. 3. 6制定严格的计算中央出入治理制度:2. 3. 6. 1计算机中央要实行分区限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2. 3. 6. 2规模较大的计算中央,可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来自外单位的人员, 发行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定期进行检查或更换.2. 3. 6. 3平安等级较高的计算机系’统,除采取身份证件进行识别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出入治理举措,如: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结构编码卡或带有徽电脑及存储器的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自动识别、登记及出入治理.2. 3. 6. 4短期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的证件,应注明有效日期,届时收回.2. 3. 6. 5参观人员必须由主管部门办理参观手续,参观时必须有专人陪同.2. 3. 6. 6因系统维修或其它原因需外国籍人进入机房时,必须始终有人陪同.2. 3, 6. 7进出口的钥匙应保存在约定的场所,由专人治理,并明确其责任. 记录最初人室者及最后离室者和钥匙交换时间.2. 3. 6. 8在无警卫的场合,必须保证室内无人时,关锁所有出入口.2. 3. 6. 9禁止携带与上机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2. 3. 6. 10对于带进和带出的物品,如有疑问,庞进行查验.2. 3. 7制定严格的技术文件治理制度.2. 3. 7. 1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文件如说明书、手册等应妥善保存,要有严格的借阅手续,不得损坏及丧失.2. 3. 7. 2应备有关计算机系统操作手册规定的文件.2. 3. 7. 3庞常备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替代举措及恢复顺序所规定的文件.2. 3. 8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2. 3. 8. I系统操作人员应为专职,操作时要有两名操作人员在场.2. 3. 8. 2对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要进行责任别离.2. 3. 9制定系统运行记录编写制度,系统运行记录包括系统名称、姓名、操作时间、处理业务名称、故障记录及处理情况等.2. 3. 10制定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2. 3. 10. 1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应采取数据保护举措.如:数据转贮、抹除、卸下磁盘磁带,维护时平安人员必须在场等.运程维护时,应事先通知.2. 3. 10. 2对系统进行预防维修或故障维修时, 必须记录故障原因、维修对象、维修内容和维修前后状况等.2, 3. 10. 3必须建立完整的维护记录档案.2. 3. 11应制定危险品治理制度.2. 3. 12应制定消耗品治理制度.2. 3. 13应制定机房清洁治理制度.2. 3. 14必须制定数据记录媒体治理制度.2. 3. 15必须定期进行平安设备维护及使用练习,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地操作有关的平安设备.、平安技术举措3. 1实体平安3. 1 . 1设计或改建计算机机房时必须符合以下标准:3. 1 . 1 . 1?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2887- 87).3. 1 . 1 . 2?计算站场地平安要求?国家标准(待公布).3. 1 . 2计算中央机房建筑和结构还应注意以下问题:3. 1 . 2. 1祝房最好为专用建筑.3. 1 . 2. 2机房最好设置在电梯或楼梯不能直接进入的场所.3. 1 .2. 3机房应与外部人员频繁出入的场所隔离.3. 1 .2. 4机房周围应设有围墙或栅栏等预防非法进入的设施.3. 1 .2. 5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照度的照明设施,以防夜间非法侵入.3. 1 .2. 6外部容易接近的窗口应采取防范举措.如钢化玻璃、嵌网玻璃及卷帘和铁窗.无人值守时应有自动报警设备.3. 1 .2. 7应在适宜的位置上开设应急出口,作为避险通道或应急搬运通道.3. 1 .2. 8机房内部设计庞便于出入限制和分区限制.3. 1 . 3重要部门的计算机中央外部不应设置标明系统及有关设备所在位置的标志^ 03. 1 . 4平安设备除符合?计算站场地平安要求?标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3. 1 .4. 1机房进出口应设置应急 .3. 1 .4. 2各房间应设置报警喇叭.以免由于隔音及空调的原因而听不到告警通知.3. 1,4. 3进出口应设置识别与记录进出人员的设备及防范设备.3. 1 .4. 4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3. 1 .4. 5机房内不同电压的供电系统应安装互不兼容的插座.3. 1 .4. 6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及温、湿度报警设备.3. 1 . 5主机及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军队标准的要求,外国产品那么必须符合生产国的标准,如FCC或VD臼标准.3. 1 . 6机要信息处理系统中要考虑预防电磁波信息辐射被非法截收.3. 1 . 6. 1可采取区域限制的方法,即将可能截获辐射信息的区域限制起来, 不许外部人员接近.3. 1 . 6. 2可采用机房屏蔽的方法,使得信息不能辐射出机房.3. 1 . 6. 3可采用低辐射设备.3. 1 .6. 4可采取其它技术,使得难以从被截获的辐射信号中分析出有效信息.3. 1 .6. 5关于屏蔽技术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标可向公安部有关部门咨询.3. 1 . 7磁媒休治理:3. 1 . 7. 1磁盘、磁带必须根据系统治理员及制造厂确定的操作规程安装.3. 1 .7. 2传递过程的数据磁盘、磁带应装在金属盒中.3. 1 .7. 3新带在使用前庞在机房经过二十四小时温度适应.3. 1.7 . 4磁带、磁盘应放在距钢筋房柱或类似结构物十厘米以上处,以防雷电经钢筋传播时产生的磁场损坏媒体上的信息.3. 1 .7. 5存有机要信息的磁带消除时必须进行消磁,不得只进行磁带初始化.3. 1 .7. 6所有入库的盘带目录清单必须具有统一格式,如文件所有者、卷系列号、文件名及其描述、作业或工程编号、建立日期及保存期限.3. 1 .7. 7盘带出入库必须有核准手续并有完备记录.3. 1 .7. 8长期保存的磁带庞定期转贮.3. 1 .7. 9存有记录机要信息磁带的库房,必须符合相应密级的文件保存和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得与一般数据磁带混合存放.3. 1 . 7. 10重要的数据文件必须多份拷贝异地存放.3. 1 . 7. 11磁带库必须有专人负责治理.3. 2软件平安3. 2. 1系统软件应具有以下平安举措:3. 2. 1 . 1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存取限制功能,以预防用户越权存取信息.3. 2. 1 . 2操作系统应有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以预防用户作业在指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域进行读写.3. 2. 1 . 3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治理功能,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监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3. 2. 1 . 4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时,应处于系统平安限制之下.3. 2, 1 . 5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应暴露口令,授权表等重要信息.3. 2. 1 . 6操作系统在作业正常或非正常结束以后,应该去除分配给该作业的全部临时工作区域.3. 2. 1 . 7系统应能像保护信息的原件一样,精确地保护信息的拷贝.3. 2. 2应用软件:3. 2. 2. 1应用程序必须考虑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平安限制功能.3. 2. 2. 2应用程序在保证完成业务处理要求的同时,应在设计时增加必要的平安限制功能.3. 2. 2. 3程序员与操作员责任别离.3. 2. 2. 4平安人员应定期用存档的源程序与现行运行程序进行对照,以有效地预防对程序的非法修改.3. 2. 3数据库:3. 2. 3. 1数据库必须有严格的存取限制举措,库治理员可以采取层次、分区、表格等各种授权方式,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3. 2. 3. 2通过实体平安、备份和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3. 2. 3. 3应对输人数据进行逻辑检验,数据库更新时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 2. 3. 4数据库治理员应实时检查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元素的关联及数据内容.3. 2. 3. 5数据库治理系统应具有检查跟踪水平,可以记录数据库查询、密码利用率、终端动作、系统利用率、错误情况及重新启动和恢复等.3. 2, 3, 6库治理系统应能检测出涉及事务处理内容及处理格式方面的错误, 并予以记录.3. 2. 3. 7必须有可靠的日志记录.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要建立双副本日志,分别存于磁盘和磁带上以保证意外时的数据恢复.3. 2. 3. 8应建立定期转贮制度,并根据交易量的大小决定转贮频度.3. 2. 3. 9数据库软件应具备从各种人为故障、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中进行恢复的水平.3. 2. 3. 10库治理软件应能确定是否由于系统故障而引起了文件或交易数据的丧失.3.2, 3. 11重要的系统应采取平安限制实时终端,专门处理各类报警信息.3.2 . 3. 12对于从日志或实时终端上查获的全部非法操作都应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及对策.3. 2. 4软件开发:3. 2.4. 1软件开发过程应根据下述标准的要求进行:(l)?软件工程术语?国家标准(待公布).(2)?软件开发中的产品文件编制指南?国家标准 (待公布).(3)?软件需求说明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4)?软件开发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5)?软件测试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3. 2.4. 2产品鉴定验收:(l)鉴定验收是软件产品化的关键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交鉴定的软件产品,应具有上述标准中列出的各种产品文件.(2)将鉴定会上提供的上述文件装订成册,编好页码目录,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存.⑶ 未经鉴定验收的软件,不得投入运行.(4)购置的软件应附有完整的技术文件.3. 2. 5软件维护与治理:3. 2. 5. 1较重要的软件产品,具技术档案应复制副本,正本存档,不准外借.3. 2. 5. 2软件产品除建立档案文件外,其源文件应记在磁盘或磁带上,并编写详细目录,以便长期保存.3. 2. 5. 3重要的软件,均应复制两份,一份作为主拷贝存档,一份作为备份.3. 2. 5 . 4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要慎重,必须事先对系统有足够的了解.3. 2. 5. 5对软件进行维护和二次开发前,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进行.3. 2. 5. 6在维护和二次开发中,必须有详细的标准化的书面记载,主要记载修补部位,修改内容,增加功能,修改人,修改日期等,以便查找或别人接替.3. 2. 5. 7二次开发只能在系统软件的副本上进行.3. 2. 5. 8对软件的任何修改都必须有文字记载,并与修改前后的软件副本一起并人软件技术档案,妥善保存.3. 2. 5. 9对软件的修改必须保证不降低系统的平安性. 3. 3输入输出限制3. 3. 1明确系统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3. 3. 1 . 1系统各程序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必须别离.3. 3. 1 . 2重要事务处理工程,必须规定由合法文件的法定人提交.3. 3. 1 . 3修改文件必须规定批准和执行的手续.3. 3 . 1 . 4工作期间至少应有两人在机房值班,以预防非法使用计算机.3. 3. 1 . 5保存限制台打印记录.3. 3. 2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并尽可能使用统一编码.3. 3. 3操作限制:3. 3. 3. 1对操作人员制定有关处理输人数据的操作制度和规程.3. 3. 3. 2必须建立一个整洁、清洁、安静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操作环境,以减少操作失误.3. 3. 3. 3严格规定媒体治理制度,以预防媒体中数据的破坏和损失.如:磁带在保管、传递及安装时的要求,卡片、磁盘、胶片、纸带的治理规程等.3. 3. 3.4向操作人员提供完整的操作指南,以便掌握有关作业安排,作业优先级分配,建立和限制作业,规定场所平安举措和作业运行等的合理规程.3. 3. 3. 5需要保存的数据文件必须有完备的记录,存人符合要求的媒体库中.3. 3. 3. 6充分利用作业统计功能提供的信息,如:调查完成某个特定功能所需的时间,比拟实际机器工作时间与预定时间的差异,判别实际的作业资源需求所预定需求的差异.3. 3. 3. 7处理机要数据的终端室各终端,可以考虑用屏风隔离,以防各用户互看屏幕内容.3. 3. 4数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保证其准确可靠,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检验. 如:标号检查、顺序检查、极限校验、运算验证、记录数核对等.3. 3. 5输出限制:3. 3. 5. 1数据处理部门的输出限制应有专人负责.3. 3. 5. 2输出文件必须有可读的密级标志,如:秘密、机密、绝密等宇样或颜色标志.3. 3. 5, 3等级标志必须与相应文件在整个处理环节中同时生存.3. 3. 5. 4输出文件在发到用户之前,应由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审核.3. 3. 5. 5输出文件的发放应有完备手续.3. 3. 6可以设置独立于用户和数据处理部门两者的治理小组,以监督和指导进入或离开数据处理中央的数据.3. 4联机处理3. 4. 1联机系统应该确定系统平安治理员,对系统平安负责.3. 4. 2用户识别:3. 4. 2. 1必须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技术手段.如:用户授权表,存取限制矩阵等. (l)由于计算机识别用户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令, 所以必须对口令的产生、登记、更换期限实行严格治理.(2)研究和采用多种口令密码方式,如:单一密码、可变或随机密码、函数型密码等.(3) 口令应加密存贮.(4)系统能跟踪各种非法请求并记录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5)根据系统的位置,假设错误的口令被连续地使用假设干次后,系统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封锁那个终端,记录所用终端及用户名,并立即报警.(6)教育用户必须遵循口令的使用规那么.(7)系统应能识别终端,以查出非法用户的位置.3. 4. 2. 2证件识别,可使用磁条、金属结构或微型芯片制成的卡式证件对用户进行识别.这种识别方式可供有条件的部门使用.3. 4. 2. 3特征识别,采用专门设备检验用户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纹、掌形、声纹、视网膜等.这种识别方式价格昂贵,一般用于机要核心部门.3. 4. 3需要保护的数据和软件必须加有标志,在整个生存期,标志应和数据或软件结合在一起,不能丧失.特别是在复制、转移、输出打印时,不能丧失.3. 4. 4计算机通信线路平安问题:3. 4. 4. I通信线路应远离强电磁场辐射源,最好埋于地下或采用金属套管.3. 4. 4. 2通信线路最好铺设或租用专线.3. 4. 4. 3定期测试信号强度,以确定是否有非法装置接人线路.3. 4. 4. 4定期检查接线盒及其他易被人接近的线路部位.3. 4. 5力口密:3. 4. 5. 1传输需要保密的数据,应该加密保护.3. 4. 5. 2需长期保存的机要文件,应加密后保存.3. 4. 5. 3系统应建立完善的密钥产生、治理和分配系统.3. 4. 5. 4所有数据应由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划分密级,密级确定后交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分类处理.3. 4. 5. 5根据数据的密级和保密时效的长短,选择相应强度的密码算法,既不能强度太高,过多增加系统开销,又不要强度太低,起不到保密效果.3. 4. 5. 6不要扩大加密的范围.对于可加密可不加密的数据,不要加密.3. 4. 5. 7对于密钥治理人员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严格审查.3. 4. 5. 8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3. 4. 6当系统密级发生变化,特别是密级降低时,应用叠写的方法去除全部磁存贮器,用停电的方法去除非磁存贮器.3. 4. 7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3. 4. 7.1重要计算机日志应记录:(l)每次成功的使用:记录节点名、用户名、口令、终端名、上下机时间、操作的数据或程序名、操作的类型、修改前后的数据值.(2)用户每次越权存取的尝试:记录节点名、用户名、终端名、时间、欲越权存取的数据及操作类型、存取失败的原因.(3)每次不成功的用户身份:记录节点名、用户名、终端名、时间.3. 4. 7. 2操作员对越权存取庞通过限制台进行干预3. 4. 7. 3打印出的日志应完整而连续,不得拼接.3. 4. 7. 4重要的日志应由平安负责人签名,规定保存期限.3. 4. 8对特定的终端设备,应限定操作人员.特定终端设备指:可对重要数据进行存取的、有限制台功能的、系统治理员所用的终端等.限定操作人员的方法有:采用口令、识别码等资格认定或设置终端设备的钥匙等.3. 5网络平安3. 5. 1网络平安比单机系统或联机系统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必要的平安举措, 网络不能正式投入使用.3. 5. 2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应设立全网治理中央,由专人实施对全网的统一治理、监督与限制,不经网络主管领导同意,任何人不得变更网络拓扑、网络配置及网络参数.3. 5. 3网络平安可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完善.应首先考虑采用存贮加密、传输加密、存取限制、数字签名及验证等平安举措.3. 5. 4以公用数据网作为通信子网的各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应设置闭合用户组等限制非法外来或外出访问举措,保证网络平安.四、平安监督4. 1应急方案与备份4. 1 . 1系统平安人员必须详细列出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火灾、水灾、意外停电、外部攻击、误操作等.4. 1 . 2必须制定万一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方案.4. 1 . 3应急方案必须确定所要采取的具体步骤、确定每个步骤的内容.4. 1 . 4与执行应急方案有关人员的姓名、住址、号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如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方法应放在明显、易取的地方或贴在墙上.4. 1 . 5应付紧急情况的具体步骤也应贴在墙上.如:如何使用备份设备、紧急情况下关机步骤等.4. 1 . 6应定期进行应急方案实施演习,保证每个系统值班人员都能正确实施应急方案.4. 1 . 7除了必须备份的根本数据文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应用程序等以外,各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需备份的数据文件.4. 1 . 8必须在机房附近存放一套备份文件的副本, 以便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取出. 4. 1 . 9重要的实时系统在建立时就应考虑设备备份.如:CPU&份,主机备份,系统备份等.4. 1 . 9. 1备份系统应安装在主机房有一定距离的备份机房.4. 1 . 9. 2备份机房应具有与主机房相同的平安标准与举措.4. 1 .9. 3备份系统必须定期进行实际运行,以检验备份系统的可靠性.4. 1 . 10在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必须采取严格的数据备份举措,以保证在发生意外时数据的可靠恢复.4. 1 . 10. 1数据库转贮.应根据本单位情况确定转贮周期.4. 1 . 10. 2日志文件.日志必须双副本,即保存在盘、带上的联机日志与档案日志.4. 1 .10. 3对于较长的作业,要考虑在其中间设置检查点、重新启动人口、恢复与备份.4.2审计4. 2. 1在对计算机平安要求较高的场合,必须建立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4. 2. 2审计人员应该是精通业务,对计算机系统有较好的掌握又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4. 2. 3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有审计人员参加,以评价系统设计是否满足平安要求.4. 2. 4在系统设计中增加平安限制以后,要重新评价系统,以保证系统功能不退化.4. 2. 5系统平安限制包括以下几方面:4. 2.5. 1实体限制:预防天灾、人为事故以及电气和机械支持系统的失效.4. 2.5. 2系统限制:涉及系统的逻辑和实体结构以及有关硬、软件的保护措施. 4. 2. 5. 3治理限制:有关人员、文件资料的处理、存贮等类似事务的平安制度及有关规定.4. 2. 6系统运行状态下的审计应包括:4. 2. 6. 1数据输人阶段.由于多数问题是因数据输入时的错误造成的,放这个阶段应作为重点进行调查.4. 2. 6. 2数据的处理过程.选择一个处理过程,对其每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 以便发现非法行为.4. 2. 6. 3计算机程序的检查.必须保存所有程序的完整技术说明文件及其拷贝,以便必要时对重要的程序审查程序代码.4. 2. 6. 4远程通信环节.由于租用邮电通信线路,数据传送过程中被截取的可能性难以预防,所以必须对加密手段进行认真研究,并通过测试预防对通信系统的渗透. 4. 2. 6. 5输出的用途及利用.4. 2. 6. 6系统的治理环节.如:岗位责任制的划分与别离状况、用户、程序员、操作员是否有越权行为等.4. 2. 7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4. 2. 7. 1检查性审计.对正常运行的系统的某一局部进行抽样检查.如:抽样打印某局部文件,寻找错误或矛盾.将预期结果的一批数据送人系统进行处理,核对结果.追踪检查某一交易的所有环节并进行核对等.4.2, 7. 2攻击性审计.由审计人员采用各种非法分子可能采取的手段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系统进行渗透,或破坏的试验,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及所需的条件,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及其相应的对策.4. 2. 8审计工作应该长期不间断地进行,以对非法行为形成一种威慑力量.4. 2. 9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定期与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共同进行平安检查.4.3风险分析4. 3. 1组织专门小组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4. 3. 2工作小组成员应由与系统有关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4. 3. 3风险分析包括:4. 3. 3. 1硬件资源的破坏及丧失.4. 3. 3. 2数据与程序文件的破坏与丧失.4. 3. 3. 3数据的失窃.4. 3. 3. 4对实现系统功能的不利影响.4. 3. 3. 5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4. 3. 4风险分析应尽可能具体,有些可能的损失应绘出预计的定量值.4. 3. 5分析结果必须包括相应的预防举措.如:大多数损失源于操作错误,那么就应该对业务培训、思想教育、技术举措、人事治理等有关规定或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4. 3. 6并非每一个有风险的脆弱性的部位都需要保护.假设保护举措的代价高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些举措应该放弃.4. 3. 7保护举措的可靠程度只需使系统变得对渗透者是非常困难或代价昂贵, 以致胜过可能给渗透者带来的利益即可.。

软件设计规范

软件设计规范

软件设计规范软件设计规范第一章概述软件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最重要环节。

它包括体系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安全设计等。

软件设计的优劣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软件设计在开发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

很多软件的设计工作都是有名无实,设计文档更是五花八门,几乎完全依赖于设计人员个人的设计水平与经验。

很多设计文档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开发人员都是直接看需求。

这样,最终软件的质量完全依赖于开发人员的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份软件设计规范,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本规范对软件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工具以及设计要做到的程度进行了规定。

同时,特别对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物理设计在本阶段暂不做要求。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开发部所负责的项目,其它部门的项目可进行参考。

技术类项目,必须全部符合本规范。

对于Dephi技术类项目,可以进行取舍。

对于完全新建项目,必须全部符合本规范,对于在旧系统之上进行扩展的项目,可以对本规范进行取舍,对于维护类项目,可以不按本规范进行。

由于项目的特殊原因,可以对设计过程进行取舍,但不得降低所执行设计过程的规范要求。

一旦设计过程确认后,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规范。

此规范的符合,是评审通过的唯一依据。

未通过设计评审的项目,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工作,但评审委员会不再对此项目的软件质量负责。

第三章名词解释逻辑设计是将用户业务语言转化为项目组语言的关键。

它是指在需求的基础上,从业务逻辑和当前用户应用环境中抽象出系统对象的组成结构、流程和各个部分相互关系,另外还要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界面的逻辑关系。

在逻辑设计中的对象只是抽象的系统对象,而不是物理实现中采用的类、组件、模块和页面。

物理设计是指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从系统的逻辑对象、数据实体和界面逻辑关系中进一步整理和细化得到的设计方案。

物理设计将确定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平台,并明确实际开发的组件、数据库表、窗口以及页面等,并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和最终系统的性能。

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

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

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最新版随着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修订与完善。

最新版的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

首先,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最新版的规范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感受和交互便利性。

其中包括对界面设计的要求,要求界面简洁美观,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色彩搭配要合理,便于用户辨识功能。

此外,规范也对用户交互行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操作提示,交互过程中要有即时的反馈等。

这些更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

其次,在安全性设计方面,最新版的规范增加了更多的安全性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规范要求软件开发者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对用户数据的加密传输和储存、安全漏洞的修补等。

同时,规范还对软件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全保障。

再次,在可用性设计方面,最新版的规范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可用性是指软件产品容易被用户理解、学习和操作的特性。

规范要求软件设计应当考虑用户的习惯和习得模型,采用直观的图形和符号,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同时还要求软件界面的布局合理,按钮和功能的排列要清晰、一目了然。

这些要求旨在提供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困扰,提升软件可用性。

最后,在跨平台适配方面,最新版的规范也做了相关更新。

如今,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层出不穷,用户也从单一的桌面设备使用软件扩展到了移动设备和云端。

为了适应这种多样化的环境,规范要求软件产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兼容性。

软件界面和功能要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分辨率的屏幕,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确保软件在不同平台上能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最新版的软件产品设计标准规范在用户体验、安全性、可用性和跨平台适配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样本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样本

一、引言1.1目随着计算机应用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一种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两某些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营,避免各种非故意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运用或破坏。

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互相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而,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各重要环节做了详细阐明,以便计算机系统设计、安装、运营及监察部门有一种衡量系统安全根据。

1.2范畴本规范是一份指引性文献,合用于国家各部门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依照各单位实际状况,选取恰当范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2.1安全机构2.1.1单位最高领导必要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重要领导人领导,不能从属于计算机运营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关于方面人员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详细工作。

2.1.2.4安全组织任务是依照本单位实际状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监督实行。

2.1.3安全负责人制:2.1.3.I拟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计算机安全负所有责任。

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视每天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记、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记录、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她与安全关于材料。

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筹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告知各地关于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2.2.1人员审查:必要依照计算机系统所定密级拟定审查原则。

软件开发中的安全性设计

软件开发中的安全性设计

软件开发中的安全性设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愈发深入,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许多企业,政府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

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安全性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安全性问题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严重后果,进而危及到整个企业、政府机构的运行。

软件开发中的安全性设计是指在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中,对安全性问题进行规划、评估、测试与监控,以保证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评估和规划在软件开发的最初阶段,就需要对传输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层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制订安全性规划,并明确软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和规划主要通过“威胁建模”此正式的、系统化的方法进行。

威胁建模的核心是将系统或应用程序作为威胁模型,最大程度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威胁信息,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威胁分析,找出系统或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潜在攻击者的行动方式与目的,最后确定报告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有利于软件开发人员有效认识软件的安全风险,并且做出相应的规划。

2.编程和输入验证在软件开发者设计与编写代码时,必须了解应当如何避开非授权访问、SQL注入、跨站点脚本等攻击方式。

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控制被攻击的风险。

另外,软件开发人员也可以用输入验证策略来通过数据类型、表单长度、特定字符组合等方式,限制输入内容的不合理行为,从而预防注入等攻击。

3.用户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软件安全性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软件中引入身份验证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敏感信息,访问这些信息的用户必须先通过身份验证才可以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软件开发人员应当遵循极高的标准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比如采用OAuth2等多重身份验证方案,以确保信息安全。

4.漏洞和错误评估软件开发人员需要通过漏洞评估等多种技术来检测自己的软件是否存在漏洞或其他安全问题。

通过在自己的代码或应用程序中收集信息,能够帮助提供更有效的选择,确保平台的安全。

软件安全设计规范

软件安全设计规范

软件安全设计规范
安全设计规范
第一条设计人员应根据安全目标进行安全设计,在符合信息化架构规划的基础上,确保安全功能的完整实现,并提交安全设计方案(或总体方案设计文档中包括安全方案设计部分)第二条安全设计应遵循:
(一)保护最薄弱的环节原则:保护最易受攻击影响的部分;(二)众深防御原则: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之间需要的最小权限;(三)最小权限原则:只授予执行操作所需的最小权限;(四)最小共享原则:使共享文件资源尽可能少;
(五)权限分离原则:授予不同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三条安全设计应包括:
(一)确定安全体系架构,设计安全协议和安全接口;(二)确定访问控制与身份鉴别机制,定义主体角色和权限;(三)数据结构安全设计,选择加密方法和算法;
(四)确定敏感数据保护方法;
(五)内部处理逻辑安全设计;。

安全合规-软件安全设计原则

安全合规-软件安全设计原则

安全设计原则虽然任何人都不可能设计出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但是,如果在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合理的原则,那么相应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就更加有保障。

第一代互联网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设计时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措施寄托在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在设计网络系统时,至少应该遵守以下安全设计原则:原则1:“木桶原则”,即,对信息均衡、全面地进行保护。

“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攻击者必然在系统中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

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对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测(包括模拟攻击),是设计信息安全系统的必要前提条件。

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防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最低点”的安全性能。

原则2:“整体性原则”,即,安全防护、监测和应急恢复。

没有百分之百的信息安全,因此要求在网络被攻击、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快地恢复网络的服务,减少损失。

所以信息安全系统应该包括三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安全监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

安全防护机制是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非法攻击的进行;安全监测机制是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安全恢复机制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尽量、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攻击的破坏程度。

原则3:“有效性与实用性”,即,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操作。

如何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把安全处理的运算量减小或分摊,减少用户记忆、存储工作和安全服务器的存储量、计算量,应该是一个信息安全设计者主要解决的问题。

原则4:“安全性评价”原则,即,实用安全性与用户需求和应用环境紧密相关。

评价系统是否安全,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指标,只能决定于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具体的应用环境,比如,1)系统的规模和范围(比如,局部性的中小型网络和全国范围的大型网络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2)系统的性质和信息的重要程度(比如,商业性的信息网络、电子金融性质的通信网络、行政公文性质的管理系统等对安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摘要:如今,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已经被全球瞩目,如何保障资料的安全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软件作为计算机用户常用工具,必需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提起安全,人们往往会想起一连串专业性名词:“系统安全性参数”、“软件事故率”、“软件安全可靠度”、“软件安全性指标”等等,它们可能出现在强制的规范性文档的频率比较多,但却不一定能在设计过程中吸引开发者的眼球。

当我们在一个严谨而平稳的软件平台上操作时,我们不禁会称赞这个平台。

一个专业、有素质的软件设计开发者必定会将软件安全性作为软件设计时一个重要指标。

在这里本文将通过对软件安全性概念的引入,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测试来验证是否完成了软件安全性的设计目标,较全面的阐述软件设计中安全方面考虑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软件设计安全分析一、软件安全性概念以及作用软件设计阶段通常包括软件概要设计阶段和软件详细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中也包含需求阶段。

当软件规模较小时也可以将而这合并为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安全性工作是进行软件安全性设计。

此外,随着软件细节的展开,还要进一步展开安全性分析以发现新的危险,补充软件安全性需求。

软件设计中的安全设计应该包括需求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的分析。

需求阶段要求对分派给软件的系统级安全性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人员要对系统初步结构设计文档和软件安全性分析筹办,其中包括接口、软件等需求的分析,完成系统安全性需求的映射,有了这些,设计人员才有掌控对系统做出综合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设计软件安全方面的配置;详细设计阶段要求分析设计实现是不是符合安全性要求,详细设计阶段是进一步细化代码的阶段,这部分的详细设计安全性分析是整个相关整个软件安全的关键,经过长期的验证,已经有了一些参考参数:设计逻辑分析、设计约束分析和复杂性多度量,它们分别是要评价软甲设计的方程式、算法等,要用给出的约束评价软件在这些约束下运转的能力,还要利用McCabe或Halstead等如许一些复杂性评估技术来标示出需要进一步改良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设计规范
第一条设计人员应根据安全目标进行安全设计,在符合信息化架构规划的基础上,确保安全功能的完整实现,并提交安全设计方案(或总体方案设计文档中包括安全方案设计部分)
第二条安全设计应遵循:
(一)保护最薄弱的环节原则:保护最易受攻击影响的部分;(二)众深防御原则: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之间需要的最小权限;(三)最小权限原则:只授予执行操作所需的最小权限;
(四)最小共享原则:使共享文件资源尽可能少;
(五)权限分离原则:授予不同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三条安全设计应包括:
(一)确定安全体系架构,设计安全协议和安全接口;
(二)确定访问控制与身份鉴别机制,定义主体角色和权限;(三)数据结构安全设计,选择加密方法和算法;
(四)确定敏感数据保护方法;
(五)内部处理逻辑安全设计;
(六)评估内部通信机制,确定完整机制。

第四条相关部门会同信息安全相关处室组织对安全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