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

合集下载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
容学什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主干学科,历史学、艺术学、文物类、博物馆学、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主干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艺术史、考古学通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实习报告

文物与博物馆学实习报告

文物与博物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我在学习期间参与的一项文物与博物馆学实习,旨在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文物保护与展示的工作过程。

实习地点为某著名博物馆,为期一个月。

二、实习目标及任务1.了解博物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部门在实习初期,我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各个部门,结合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全面了解了博物馆的组织架构和不同部门的职责。

这使我对博物馆的运行机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学习文物保护和修复知识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我非常关心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一起工作,学习了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通过观摩专家的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文物修复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3.参与文物展览策划与设计博物馆的展览是向公众传递文化的桥梁,因此展览的策划与设计至关重要。

作为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展览的策划和设计过程。

在博物馆的专业指导下,我学习了展览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技巧,了解了展览布局和文物展示的核心原则。

4.参与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文物的场所,更是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博物馆组织的公众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讲解员工作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与观众互动的机会,也增强了我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习总结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文物与博物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实践中,不仅提升了我专业素养,还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工作的决心。

首先,我对博物馆的运行机制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了解到博物馆是一个以保护、研究和展示文物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是博物馆顺利运行的前提。

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我学习了不同类型文物的不同保护方法,了解修复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其次,参与展览的策划与设计让我了解了展览的基本原则和效果。

我学习了根据主题进行合理的文物选择、布局和陈列,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考三科,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英语二或其他语种、文博综合。

文物与博物馆的主干学科包括:历史学、艺术学、文物类、博物馆学、考古学。

扩展资料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

为适应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文物与博物馆学是一个典型的文科专业,那么大家知道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吗?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

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

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要学的课程有哪些?主干学科:历史学、艺术学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一般安排1--2个月。

三、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专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

四、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随着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话,博物馆(学)这个专业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毕业生可以到博物馆做史料研究,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当然是涉及到文化这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还可以到高等学校、专科学校担任教师和科研工作,还可以到一些新闻单位、拍卖公司,因为这些单位对于文化和文物收藏方面的需求都是比较热的,前景也是比较好的。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发展前景1.人才需求《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

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一、引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遗产学科,旨在培养在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本学科既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以个人的兴趣、目标和能力为基础,制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自我评估与职业目标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自身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责任感。

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我成为未来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领域的合格人才。

我的长期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博物馆馆长,能够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项目,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并传承文化遗产。

同时,我也希望能在研究和保护文物方面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或著作,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三、职业发展路径1. 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扩展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

在大学期间,我将密切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并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我将深化对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在研究中,我将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通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的发表,将我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分享,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我还将参与编写书籍、撰写专栏文章等,以提高个人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2. 实践与实习除了学术研究,我还将积极参与实践和实习,拓宽实践经验并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我将寻找机会参与博物馆的实习项目,亲身参与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设计以及观众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实践,我将深入了解博物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创新方案,以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公众服务质量。

另外,我还将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与文物保护项目,我将亲身了解文物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并为保护和修复文物做出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比较好的专业之一,对于同学们,了解该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 文物与博物馆学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为系统的文物学、博物馆学与考古学知识与能力,能从事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陈列展览馆、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收藏与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与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相关的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具备进一步深造潜能的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该专业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依托地处古都西安的优势,充分利用诸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天水市博物馆等诸多文博单位作为教学实习基地,每届学生安排一次赴敦煌等地的专业考察和为期1-2个月的集中专业实习。

主干课程: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概论、文化遗产学概要、文物鉴赏、文物博物馆法规与管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知识能力1.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3.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4.了解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分析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随着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话,博物馆(学)这个专业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毕业生可以到博物馆做史料研究,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当然是涉及到文化这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还可以到高等学校、专科学校担任教师和科研工作,还可以到一些新闻单位、拍卖公司,因为这些单位对于文化和文物收藏方面的需求都是比较热的,前景也是比较好的。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二、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概述2.1 专业定义2.2 专业所学具体内容2.3 专业发展历程三、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发展方向3.1 学科建设3.2 人才培养3.3 课程体系优化四、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4.1 就业概况4.2 就业方向4.3 就业优势五、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发展建议5.1 学科建设方向5.2 人才培养模式5.3 就业服务体系六、结论摘要: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是一门学习关于文物和博物馆相关知识的专业。

该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文物学、博物馆学和艺术史。

学生将学会如何研究、保护、展示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管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文物学是该专业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研究文物的考古、分类、保护和修复等方面。

学生将了解从哪些方面了解文物的价值、历史意义和文化含义。

学生还将学会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检测设备和清洗剂,来保护和修复文物。

博物馆学是该专业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会探讨有关博物馆的历史、运营和管理。

他们将学会如何策划和展示博物馆的展品,如何与志愿者和其他博物馆合作,以及如何制定博物馆的预算和计划。

艺术史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艺术教育。

学生将学到有关不同艺术时期、流派和风格的知识。

他们还将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以及如何将艺术品插入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之中。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二是职业方向。

在研究方向方面,该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文物学、博物馆学或艺术史中的某一方面。

他们也可以通过深度研究不同领域的文化资产,从而发掘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新的技术和工具,帮助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管理更加高效和现代化。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物与博物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内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现代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本文回顾了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博物馆从传统功能向现代发展的转变。

接着,本文分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

1.引言文物与博物馆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文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2.1 文物研究的背景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对文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代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2.2 博物馆学的意义博物馆作为文物的重要托管机构和展示场所,具有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功能。

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

3.博物馆的发展与转变3.1 传统博物馆的功能与困境传统博物馆主要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为主要职能,面临着陈旧的展览模式、参观体验不足等问题,亟待创新和改革。

3.2 现代博物馆的转变与创新现代博物馆更加注重观众参与、社会互动和多元展示方式。

通过利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使博物馆展览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

4.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问题4.1 文物保护的目标与原则文物保护旨在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利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真实性、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原则等。

4.2 文物修复的挑战与方法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复杂的材料和技术问题。

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传统技艺,进行文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5.1 数字化文物的意义与方法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记录、保护和传播文物,有助于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三、课程设置:(144学(一) 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二) 大类基础课程(15学(三) 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

学生必须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对人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管理的能力,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大类基础课程1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社会实践6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14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相应修读说明。

修读要求:I 类核心课程,修满28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七大模块修读12学分。

七大模块12学分中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II 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6学分;III 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修读要求: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课程中:必修课程修满9学分(课程为“中国文学经典”、“中国古代文明”、“哲学导论”、“逻辑学”,其中“哲学导论”、“逻辑学”二选一);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考古学导论”)。

(14学分)。

【选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小众,就业看好

【选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小众,就业看好

【选专业】⽂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众,就业看好2022年普通⾼校招⽣全国统⼀考试已进⼊倒计时,考⽣正在紧锣密⿎备考当中。

为服务考⽣、服务家长,“内蒙古招⽣考试”将陆续推送解读招⽣专业的系列⽂章,以期帮助考⽣⾛出专业选择的迷茫,为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科学填报志愿奠定基础。

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窟、故宫……说起⽂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不少⼈第⼀时间可能会联想到这些旅游景点。

在现实⽣活中,⽂物鉴定、⽂物修复、博物馆展陈等⼯作都有⽂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的⾝影。

⽂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物学和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密切,是⼀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学科。

有些院校将⽂博和考古学两个学科设为⼀个系。

⽂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约50所院校设⽂博专业⽂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属于历史学门类下,与世界史、考古学、⽂物保护技术、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化遗产等都属于历史学类。

该专业与⽂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名称相近。

我国本科类院校中,开设⽂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院校⽐较少,约50所。

各院校的⽂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各有千秋。

⽬前在京招收⽂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的有3所⾼校,包括中央民族⼤学、北京联合⼤学和北京城市学院。

不同院校对选考科⽬要求有所不同。

中央民族⼤学⽂物与博物馆学要求考⽣必须选考历史科⽬,北京联合⼤学和北京城市学院要求考⽣历史、地理选考1门即可。

中央民族⼤学⽂博专业源于1952年成⽴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物室,1985年建⽴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8年成⽴考古⽂博系。

1981年获批硕⼠学位授予权,⽂物与博物馆硕⼠专业学位点2010年获批,该专业 2019年⼊选北京市⼀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21年⽂博专业在京计划招⽣3⼈,在本科普通批招⽣。

北京联合⼤学应⽤⽂理学院历史⽂博系主任黄可佳介绍,学校⽂博专业2013年经批准设⽴,也是教育部颁布新专业⽬录后批准的第⼆批⽂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其前⾝是1987年开始在历史学专业下设的⽂物博物馆专业⽅向。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引言选择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对自己兴趣的追求和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担当。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职业目标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博物馆策展人。

我希望能通过举办精彩的展览和活动,向公众传递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推动博物馆行业的发展。

职业规划学术背景为了达成职业目标,我首先需要建立扎实的学术背景。

在大学期间,我将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包括文物保护、文物鉴赏、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校博物馆和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经验在学术背景打下基础后,我将寻找机会进行实习。

通过实习,我将学习到更多实际操作的经验,与专业人士合作,了解博物馆行业的运作和展览策划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也是建立人脉关系的绝佳机会,我会努力与专业人士建立联系,以便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继续教育随着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继续教育也是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将持续追踪最新的行业动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也计划在职期间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的理解和研究。

学术研究与发表作为一名博物馆策展人,学术研究和发表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计划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并争取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自我提升除了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外,个人素养和领导能力也是博物馆策展人所需具备的重要特质。

我将积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志愿者工作,提升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总结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也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学科。

通过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有信心能够在博物馆行业取得成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全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年全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年全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
分数线排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排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的文物陈列、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公安、海关、商检、拍卖典当、珠宝行等的文物鉴定、评估、保护。

【全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
截至,全国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校数为35所,在上述院校中,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排名如下:
专业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1复旦大学5★2南开大学4★3陕西师范大学4★4浙江大学4★5河南大学4★6南京师范大学4★7四川大学4★8天水师范学院
3★9兰州大学3★10吉林大学3★11北京大学3★12内蒙古大学3★13江西师
范大学3★14中央民族大学3★15____师范大学3★16太原师范学院3★17西北大学3★。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摘要: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概述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分析三、考研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和建议正文: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概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博物馆学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展示、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文物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求。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将在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修复、考古发掘等领域开展工作。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分析1.历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研国家分数线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17-2023 年文物与博物馆专硕历年考研国家分数线如下:- 2017 年:总分310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18 年:总分31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19 年:总分320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20 年:总分32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21 年:总分330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22 年:总分33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 2023 年:总分340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45 分,>100 分科目分数线68 分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考研国家分数线呈逐年上升趋势。

2.考研分数线对考生的影响和建议面对逐年上升的考研分数线,考生需要更加努力地备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文物与博物馆主要内容

文物与博物馆主要内容

文物与博物馆主要内容一、文物是啥呢。

文物呀,就像是从过去穿越而来的小使者。

它们可有意思啦,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成为文物。

比如说古代人用过的碗呀,那可不是普通的碗,上面可能有着超级精美的花纹,这些花纹就像是古人的小秘密,也许是他们那个时候流行的图案,或者有着特殊的寓意。

还有那些古老的钱币,每一种钱币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情况呢。

像秦朝的半两钱,小小的一枚,却承载着大秦帝国的经济信息,感觉就像是抓住了历史的小尾巴。

再看那些青铜器,好多都特别有范儿。

鼎呀、尊呀,造型奇特又大气。

这些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就像是古人留下来的小纸条,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像是祭祀呀、战争呀之类的大事。

而且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可复杂啦,在那个时候就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古人真的超级厉害。

二、博物馆的妙处。

博物馆呢,就像是文物的温馨小窝。

在这里,文物们可以舒舒服服地“住”着,然后等着我们去探望它们。

博物馆是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一进去就感觉像是进入了时光隧道。

不同的博物馆有不同的风格。

有的博物馆专门展示历史文物,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在里面,你可以看到从远古时期的简单石器,到近代的各种精美工艺品。

那些展柜里的文物就像是在和你说:“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

”而且博物馆里经常会有一些讲解员,他们就像是文物的小翻译,把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用超级有趣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还有些博物馆会有一些互动体验的项目。

比如说有个博物馆会让你亲手触摸一些仿制品,感受一下古代文物的质感。

这种感觉超酷的,就像是你和古代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博物馆也经常会举办一些特别的展览,把不同地方的文物凑到一起,就像是一场文物界的大聚会,让我们可以一次性看到很多超级棒的文物。

三、文物与博物馆的关系。

文物和博物馆那可是分不开的好伙伴。

文物要是没有博物馆,就像是没有家的孩子,到处漂泊。

而博物馆要是没有文物,那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子。

博物馆精心地照顾着文物,给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呀、湿度呀都控制得特别好,就怕这些文物“生病”。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简介: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学科,旨在保护、传承和研究各类文化遗产并推广人类文明。

这个专业涵盖了博物馆学、考古学、民俗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等多个领域,学生将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培养他们在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的展示和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一、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

其中,基础课程包括文物鉴赏、考古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科的整体认知;核心课程包括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展览学、博物馆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选修课程则提供给学生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如考古发掘、数字博物馆等。

培养目标方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和文化遗产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就业方向和前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在各级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单位、考古队伍、文化传媒机构等从事相关的工作。

具体就业方向包括博物馆策展、博物馆教育与推广、文物保护与修复、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化遗产管理等。

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在博物馆方面,毕业生可以参与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与设计,负责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还可以进行博物馆的教育推广和社区服务活动。

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毕业生可以参与文物的鉴定与分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文物科技研究等工作。

在考古学方面,毕业生可以参与考古发掘与研究,探索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脉络。

三、专业挑战与发展方向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趋势,学生需要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以适应这个新的发展方向。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学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和图书馆一样,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提升自我的场所。

博物馆学专业的同学需要既对所陈列的物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又具有陈列方面的专门知识,比如美学、受众心理学等知识。

现在的博物馆越来越注重受众的地位,注重与受众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中去,这样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博物馆工作也变得比较丰富,与社会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培养对象: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专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等。

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 3.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4.了解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职业趋向:研究博物馆的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博物馆学的一般原理以及博物馆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博物馆的性质、作用、特征、社会功能;博物馆展品的征集、鉴定、保管、陈列等业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博物馆的建筑设备及其他设施;博物馆的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U 专业主干课程 he ni 博物馆学概论 考古学通论 文物学概论 中国古建筑 中国青铜器 中国古陶瓷 中国物质文化研究 j v 展示策划与设计 文物鉴定 文物保护
ia er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
ng sit 学科专业类别 历史学类
Un y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浙 中国物质文化研究
江 展示策划与设计
田野考古与水下考古 文物鉴定

04124550 文物保护 (2)选修课程
25 学分

4.0 3.0-2.0 三 春夏 3.0 3.0-0.0 三 春夏 2.0 2.0-0.0 三 夏 3.0 3.0-0.0 四 秋冬 3.0 2.0-2.0 四 秋冬

课程号 04122841
i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浙 ve 见人文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江 rs 2.大类课程
23 学分
大学 ity 见人文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3.专业课程
83 学分
(1)必修课程
40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Z04120172 博物馆学概论
he 04121073 考古学通论
j 04122661 中国古文字学
he niLeabharlann 04197950 地质与古生物j v 04198160 认知与传播
i e 04198170 中国书画
a r 04128260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n s 04197890 博物馆经营
g it 04197961 文物摄影
U y (3)实践教学环节
10 学分
n 课程号
课程名称
i 04188250 文化资源调查与信息管理
Zh 2.0 2.0-0.0 三 冬 e2.0 2.0-0.0 三 冬 j2.0 2.0-0.0 三 春 i2.0 1.0-2.0 三 春 an 2.0 2.0-0.0 三 春 g 2.0 2.0-0.0 三 夏
浙 江 大 学
04198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
Z U 04198150 文化遗产数据统计与分析
i 04121872 文物学概论
a 04110190 人类学
ng 04122651 中国古陶瓷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4.0 3.0-2.0 二 秋冬 4.0 3.0-2.0 二 秋冬 2.0 2.0-0.0 二 春 3.0 2.0-2.0 二 春夏 2.0 2.0-0.0 二 夏 2.0 2.0-0.0 三 秋
04122881 中国青铜器 04122641 中国古建筑 04128250 史学理论 04128241 美术素描基础
2.0 2.0-0.0 三 秋
U 2.0 2.0-0.0 三 冬 n 2.0 2.0-0.0 三 冬 iversity 2.0 1.0-2.0 三 春
04124650 04128200 04197910 04121850
ve 04188260 博物馆或考古实习
r 04189190 毕业实习
s (4)毕业论文(设计)
8 学分
i 课程号
课程名称
ty 04189020 毕业论文
2.0 2.0-0.0 三 夏 2.0 2.0-0.0 三 夏 2.0 2.0-0.0 四 秋 2.0 2.0-0.0 四 秋 2.0 2.0-0.0 四 秋 2.0 2.0-0.0 四 冬 2.0 2.0-0.0 四 冬 2.0 1.0-2.0 四 冬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6
二短
3.0 +6
三短
4.0 4.0-0.0 四 春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8.0 +10
四 春夏
4.个性课程
12 学分
(1)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
Z 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 he (2)学生在专业确认前多学的课程和学分。 j (3)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所转换的课程、学分。 i (4)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列课程、工程设计类系列课程,以及各类具有专业
ang 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
5.第二课堂
+4 学分University
(2014 年 7 月 9 日修订)

04129001 04122871
大 04198090
学04128110 04197931
课程名称 中国科技史 计算机图像处理 中国钱币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世界文化史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
04198110 文化遗产中的基础科学
04197870 科技考古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三 秋 3.0 2.0-2.0 三 秋冬
浙 江
大 2014 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
培养目标
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
浙 系统扎实的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学及文化遗产基本知识,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在政府文物 江 Zh 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 e 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保护、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大学 jia 毕业要求 n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各个培养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g 符合学校规定的各项毕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