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形象色彩

合集下载

举例论述词的三种色彩义

举例论述词的三种色彩义

举例论述词的三种色彩义
词的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等。

以下是举例论述词的三种色彩义:
1.感情色彩:指词所包含的附加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因素。

褒义词
带有赞扬、喜爱、肯定等感情色彩,如“助人为乐”、“鞠躬尽瘁”
等。

贬义词带有贬斥、憎恨、否定等感情色彩,如“遗臭万年”、“鼠目寸光”等。

中性词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既可用于好的方面,也可用于坏的方面,如“无声无息”、“不由自主”等。

2.形象色彩:指词所引起的具体形象或事物的联想。

如“深邃的眼
睛”、“飘逸的长发”、“雄壮的山川”等,这些词语都能让人产生相应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的联想,形成具体的形象感。

3.语体色彩:指词在使用中由于场合、身份等因素而形成的特定
风格色彩。

如“我爱你”这句话,在不同的语体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真心爱你”;在书面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对你怀有深深的爱意”。

同样,“请”这个词语,在口语中表示请求,在书面语中则表示敬意。

总之,词的色彩义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言习惯来理解。

不同的色彩义会影响人们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因此在使用词语时需要注意其色彩义的特点。

简述词语的形象色彩与理性意义

简述词语的形象色彩与理性意义

现 实 中某 些 形 象 的联 想 ”有 异 曲
同工之妙。
在论述 本文之前 ,我决定 用

二. 词 语 的 理 性 意 义 的 定 义
个模 式 图 来 阐释 两 者 在 词 义 研
词 语 的理 性 意 义 一 般 是 概 念
意 义 。一般 是对 词语 的理 性 认 知 。
究 中 的不 同层 次 :
钱豹就是在 豹的特征一 h具有类似 于铜钱花纹 的动物 ,这 就是在原
来 理 性 意 义 上 衍 生 出 来 的 感 性 意
识 词 义 形 象 色彩 的基 础 。“ 词 义 的 形 象 色 彩 同 客 观 事 物 是 紧密 相 关 的 。如 同词 的 理 性 意 义 是 客 观事 物 在人 脑 中概括 的反 映一 样 , 词 的形 象 色 彩 则 是 客 观 事 物 的形 象 在 人 脑 中 的 反 映 。这 里 的 ‘ 形象 ’ 指 的是 广 义 的用 法 ,既 指 视 觉 的 形 象 ,也指 听觉 的声 音形 象 , 味
但 是 它 与 理 性 意 义 依 然 紧 密 相
连 。形 象 色 彩 一 般 伴 随 理 性 意 义
诞生 , 衍 生 于 理性 意义 中 。由此 可
l 时代色彩 以及 由 此 而 产 生 的 关 于 客 观 事 物 I 阶级色彩
通 过 这 个模 式 图 我 们 可 以 清
知 词 语 的 理 性 意 义 基 于 人 们 对 于
从 词 语 形 象 色 彩 的 定 义 ,词 语 理 性 意 义 的 定 义 ,词 语 形 象 色 彩 的
是 一 种 客 观 事 实 ,第 二 大 家 共 同
环境 的作用 产生 的形 象 ,则是 言

词语色彩

词语色彩
词语的色彩 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和形象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 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 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词语的语体色彩:指的是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所使用的词 语的特点。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比较 通俗、自然,书面语相对文雅、庄重。考试选取的命题 材料多是书面语。从表达内容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 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广 告语体。 词语的形象色彩:指的是某些词语能让人产生视觉、听 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联想的特点。
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第一空比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入手。“通病”与前 面的“种种”语意矛盾,排除C。社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此就否定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排除B。由“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可知前面指的是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不好的方面,而“现象”是一个中性词, 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不如贬义词“弊端”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文艺语体注意其文学性,尤其是散文特性。 例题2: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 的躯体,沉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僵直 叫醒 给予 B.僵硬 唤醒 赋予C.冻僵 启发 施舍 D.冷冻 启动 送给
答案为B。阅读题干可知,原句是散文性质的文字,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再看四个选项: A项“叫醒”属于口头语体,且与“追求”搭配不妥,排除。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 装”,所以不会被“冻僵”或“冷冻”,排除C、D。“唤醒”指从心灵上或听觉上叫 醒或使其明白某事,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拟人化的用法使其更具文学色彩。另外,为 使句子更富诗意,最后一句用“赋予”最恰当。
答案为C。第一空,“协商”、“磋商”、“洽谈”都比较书面化,但“商量” 相对来说,就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且B项第二 空“催促”也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排除B。D项,“恳请”用在外交 辞令中会显得低人一等,不合句意,也排除。与“要求”相比,“敦促”更能 体现题干中“尽快”一词的含义,当选。

词语的形象色彩赏析

词语的形象色彩赏析



次序地介绍 , 文章显 得很有条理 , 让人一 目了 佛 印 的神 情 “ 与苏 、 不属 ” 舟 子 中的“ 右 黄 , 居
然。 者” 若啸呼状” “ “ ,居左者 ”若听茶声然 ”所刻 “ ,
四、 形象。 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 j之字“ 细若蚊足 , 钩画了了” ……这些语句 , 不 的语言还应具有一种形象美。 核舟这一“ 奇巧” j仅使核舟上的人物形象鲜明, 而且使核舟上的
有 的明显 的形象色彩 。 比喻 、 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也能 给词语 带
来形象色彩 。如“ 远看长城 , 它就像一 条长龙 , 在崇 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这个句 子用读 者
熟悉而 又喜爱 的“ 长龙” 比喻 “ 来 长城 ” 给人 以 ,
飞舞之感 , 富有气势 , 形象生动 。 又如“ 桃树 、 杏
树、 梨树 , 不让我 , 你 我不让 你 , 开 满 了花 赶 都
趟儿 ”句 中的各种果 树像 人一样 “ , 争着 、 着” 抢
开花 , 让人联想到春花烂漫 的美景 。 这也告诉我们 ,不光词 语具有形象色彩 ,
句子 同样也可 以具有形象色彩 。 将有形象 色彩
语数 外学 习 (
的本质特点 : 又如“ 猫头鹰 ” 一词就 比较 准确 地反映 出这种鸟 的面部似猫 的特 点。 色象词 和拟 声 词大都具有 形象 色
级 语 文

彩。色象词一般具有描摹的作用 , 多能
增 强色彩感和画面感 , 渲染气氛, 形 、 从
声、 、 光 色等方 面点 出对象的特点 , 传达
噎 j

我们 的脑海里 立马就会产 生对梅子 的 颜色 、 味道的联想 : 一想到梅子的酸味 ,

词的色彩义的名词解释

词的色彩义的名词解释

词的色彩义的名词解释词语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而其中一个普遍且有趣的方面是词的色彩义。

词的色彩义是指词语附带的情感、联想和感觉等潜在含义,使人们使用某个词时感到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本文中,将探讨几个与色彩之义相关的名词,并解释它们在语言中的使用。

第一个名词是“暗淡”。

暗淡一词代表了一种沉闷、黯淡或缺乏活力的感觉。

它可以用于描述环境、氛围、色彩和情绪等。

当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灯光暗淡时,我们想表达的是那里的光线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亮度,使人感到沮丧或压抑。

同样,当我们说一个人的笑容显得暗淡时,我们想表达的是他们的笑容没有传达出喜悦或快乐的感觉。

与此相关的是“明亮”。

明亮一词代表了生动、光明和活力。

它可以用于形容自然光、色彩、思想和情绪等。

当我们说某个地方很明亮时,我们表达的是那里的光线充足,让人感到欢快或振奋。

同样,当我们说一个人的眼睛很明亮时,我们想表达的是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智慧、温暖或热情。

接下来是“柔和”。

柔和一词代表了柔软、温和和平静的感觉。

它可以用于描述声音、光线、颜色和情感等。

当我们说某个声音听起来柔和时,我们表达的是那个声音轻柔、婉转或令人安心。

同样,当我们说一幅画的色彩明亮而柔和时,我们想表达的是画面既有活力又有温暖的感觉。

另一个有趣的名词是“浓厚”。

浓厚一词代表了深沉、浓郁和充实的感觉。

它可以用于形容气味、颜色、氛围和情感等。

当我们说某个气味很浓厚时,我们想表达的是那个气味强烈、持久或具有独特的特性。

同样,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情感很浓厚时,我们想表达的是他们的情感非常强烈、深刻或复杂。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清新”这个名词。

清新一词代表了清爽、新鲜和活力的感觉。

它可以用于描述气味、风、水和氛围等。

当我们说某种香水气味很清新时,我们表达的是那个气味带给人一种干净、舒适或令人振奋的感觉。

同样,当我们说一个地方的空气很清新时,我们想表达的是那里的空气纯净、清爽或令人耳目一新。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大淖记事》是一篇以描述淖毛湖及其周边地区为主的散文,作者汪曾祺较为细致地描写了湖泊、群山、平原、草原等地貌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和风情,文中充满了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

以下从词语的形象、色彩和义三个方面分析《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形象色彩义。

形象《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形象丰富,具体细腻。

例如,文中描写了湖光山色,如“湖青得仿佛水是黑的,远山近岭变幻不定”、“抬头望去,青嶂重重,轮廓分明,虽在远处,却清晰可见”,这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对湖山之美的崇敬之情。

另外,这篇文章中的词语还具有一些生动鲜活的形象,如“大风搅着干草堆,卷起起伏跳跃的草浪,像一脸壮士般的笑容”、“杂草丛中,夹杂着斑驳的宝蓝色、白色和紫色的花朵”,这些词语给人以生动、热闹、张扬的形象印象。

色彩《大淖记事》中的词语色彩鲜艳、多姿多彩,充满了大自然的美好色彩。

例如,文中描绘湖泊处的大雁群,有“人们手扔的饲料,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泽,落在雁群中,沿着翅膀滑入食管”,这这些词语表现出大自然的温馨和生机,从而使人们对自然更加热爱。

此外,文章还具有一些亮丽多彩的色彩词语,如“一片早上的薄雾,天空里有苍白的阳光和一丝橙红色的晨曦,近处和远处呈现深浅不一的几层共同组成的色彩屏风”,这些词语给人们以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的视觉体验。

义《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在形象色彩的基础上,也向我们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淖水草木,皆能入画”,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淖毛湖之美的赞叹与独特性之感。

此外,文章还反映了一些人文关怀,如“雪线以下的草地,两三头瘦腰的马,骑在上面的是半面手,带着一个稚气的孩子,还有一只斗笠下面的黑影”,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理解,从而使我们也生成一种关爱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认同。

总的来说,《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形象色彩丰富,它们不仅是客观地描绘出现实世界的形象,还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形象色彩所反映出来的图景,使我们对自然的美更加感性地认识到,同时也让我们对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淖水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的形象、色彩和义。

以下是我对这些词语形象色彩义的简要分析。

首先是“淖水”。

在文中,淖水的形象色彩与它所代表的义是相互关联的。

通常,在
文学作品中,水被用来表示生命和不安定因素。

而“淖”这个字则强调了水的沉积性和淤
积性。

因此,淖水的形象是浑浊、黄褐色,代表着不稳定、不清澈的生活。

其次是“荒山”。

荒山是一个充满生命的地方,汪曾祺通过描绘荒山上的植物和动物
来表达它的形象和色彩。

在文中,荒山的形象是离奇怪异的,这是因为它的植被和地形都
非常特殊。

它的色彩则是黄褐色、棕褐色和灰色的。

这些色彩都代表了它的荒凉和枯萎。

荒山代表的义则是一种美丽而粗糙的地方,它隐喻着人类依赖自然的生态环境。

然后是“牛羊”。

牛、羊是淖水一带居民的主要财产,因此在文中它们的形象是活泼、生气勃勃的。

牛、羊等动物的色彩也是沉稳、淡黄色的,因为它们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质。

这些动物的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财富的代表。

最后是“沙子”。

沙子作为地形地貌中的元素,它的形象是粗糙、不规则的,颜色则
是黄褐色、灰色的,具有粗糙和尖锐的性质。

沙子代表的义则是人类面对自然环境的生存
和凝聚。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大淖记事》通过对淖水、荒山、牛羊以及沙子等自然要素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这些词语的形象、色彩和义都是
汪曾祺通过对生态环境感性认识的最好表现。

自考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五章)

自考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五章)

自考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五章)㈡词的非理性意义①定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②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示:A感情色彩。

定义:人们在反映客不雅显示的同时,还可能表示出对该现象的主不雅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的对显示现象的主不雅态度就是感情色彩!分类:“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B语体色彩。

定义: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分类:“白话色彩”和“书面语色彩”C是形象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3.义项是对必然对象的概括反映。

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4.义项既包罗词的理性意义,也包罗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

5.义项的概括性: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不变的意义,不包罗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6.义项可以进一步分解位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

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

7.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8.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9.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通常三个步骤:①确定对比的范围。

②比力词义的异同。

③整理和描写。

义素分析的目的:揭示词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10.义素分析的要求:①力求做到准确。

分析的结果必需准确的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不能过宽过窄。

②力求简明。

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

11.义素分析的作用:①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力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

②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③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的词语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的词语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的词语
以下是五个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的词语及其赏析:
1. 绚丽多彩:这个词语形容色彩华丽、丰富多样,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

它可以用来形容烟花、彩虹、花朵等具有鲜明色彩的事物,展现出它们的美丽和华丽。

2. 五彩斑斓:这个词语形容色彩鲜艳、繁多,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它可以用来形容彩虹、彩灯、彩画等具有多种颜色的事物,给人以绚丽多彩的视觉感受。

3. 繁花似锦:这个词语形容花朵盛开的景象,如同锦绣一般华丽。

它可以用来形容花园、花坛、花展等充满鲜花的场景,展现出繁荣和美丽的景象。

4. 绚丽夺目:这个词语形容色彩鲜艳、光芒耀眼,令人目不暇接。

它可以用来形容宝石、彩灯、烟花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事物,给人以华丽和惊艳的感觉。

5. 金碧辉煌:这个词语形容金色和碧绿色交相辉映,呈现出辉煌的景象。

它可以用来形容宫殿、庙宇、壁画等具有华丽装饰的建筑或艺术品,展现出它们的壮丽和奢华。

这些词语通过形容色彩的鲜艳、多样和华丽,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形象。

它们在文学作品、描述风景和艺术表达中被广泛使用,以营造出令人陶醉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初中语文 谈词语的形象色彩

初中语文 谈词语的形象色彩

初中语文谈词语的形象色彩惠新猛好多词语除了用以解释普遍存在的概念意义外,还同时具有形象感,它往往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以引起人们对现实中某种形象的联想,这就是词语的形象色彩。

例如“金钱豹”这个词,除了代表一种“猛兽”这一理性意义以外,我们仿佛还看见了所指猛兽的钱状的黄色花纹。

“笑哈哈”让人仿佛听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舒畅欢快之声。

“甜丝丝”使人如同尝到甜味的美好感觉。

“辣乎乎”叫人心头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灼热之感。

“望梅止渴”一听到梅子,我们头脑里立马就产生了对梅子颜色、味道的联想,一想到梅子的酸味,口里就立即分泌出许多口水。

在这里每一个词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有些词语与生俱来带有形象色彩,它的内部结构形式生动别致。

比如“鸡眼”、“须眉”、“汗颜”、“映山红”、“凌霄花”、“猫头鹰”等,这些词生动、形象地显露出对象的本质特点。

如“猫头鹰”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这种鸟面部似猫的特点。

色象词和拟声词大都具有形象色彩。

色象词在构词上具有描摹性质,尤其是描绘各种颜色的词语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绘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文字代表的感情。

例如“鹅黄”、“草绿”、“银灰”、“绿油油”、“红彤彤”、“火辣辣”等等。

拟声词能惟妙惟肖地表示声音,引起人们对这类词抽象刻画的事物具有某方面特性的听感,本身有着传达意义的特性。

例如:用“轰隆隆”形容打雷时那响彻天宇的天籁之音,用“哗啦啦”形容仿佛玉珠落玉盘似的雨水落地的声音,都很好地引起人们听觉上的形象之感。

可感性的动词常常也有一定的形象色彩。

因为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例如“挤、盯、晃荡、哽咽、碰钉子、拆墙脚”等,像“晃荡”一词就有一种物体摇摇欲坠的动感;“哽咽”一词带有哭泣时声气阻塞的动感。

古人讲究炼字,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

如大家熟知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而得来的。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大淖记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小说,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一个叫做“大淖”的乡村的描写,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生活态度和人物形象。

在这篇小说中,汪曾祺运用丰富的词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典型性。

下面从词语的形象、色彩和义项三个方面来试析《大淖记事》中的词语。

一、词语的形象:《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形象非常丰富,主要涉及到自然景观、动物、植物、人物等方面。

其中自然景观是最为突出的,可以说是小说的背景和主线。

这里最突出的要数“大淖”,这是一个呈长条状的“大淖”,由发水、净水、草地、沙滩等组成。

汪曾祺对大淖的描写非常细腻、准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神秘的世界中。

比如,他描写了大淖的形状、颜色、闻声、飘荡的水荇、翅膀一片的白鹭等等,将其形象化得鲜明而独特。

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如野兔、毒蛇、山雀、黄鼠狼等等,它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汪曾祺还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老村长的面容、潘家父子的特点、黑衣马夫的神态等等,这些形象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的词语运用,不仅在形象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色彩上也富于变化。

颜色是词语色彩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和状态,还可以在情感层面上产生情绪与共鸣。

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灵活运用了色彩的特点,增强了小说的形象感和审美感。

比如,他描写的大淖,颜色变化多端,既有秋水般的清透,又有灰霾般的压抑,还有澄澈如镜的光芒,这种色彩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气息,还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大淖的魅力。

此外,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色彩,老村长的面色苍白,展现了他岁月的长河与经历的沧桑;葫芦筛的黄灶色,则表现出他土气、朴实的性格特质。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元素,它具有多重义项,不同的义项反映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的词语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指称,还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形象色彩词语举例

形象色彩词语举例

形象色彩词语举例一、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东风荡漾,拂面而来,随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二、五颜六色 [ 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引申为各色各样。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译文】:只是各人所踩的云彩,五颜六色,形状不一样。

三、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四、花花绿绿 [ huā huā lǜ lǜ ]【解释】: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出自】:金·元好问《又解嘲二首》:“雁后花前日日闲,颇思尊酒慰愁颜。

凭君细数东州客,谁在花花绿绿间?”五、斑驳陆离 [ bān bó lù lí ]【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

形容色彩纷杂。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译文】:她态度暧昧让人捉摸不定啊,色彩斑斓上下飘忽翻腾。

壮语词语形象色彩类别分析

壮语词语形象色彩类别分析

p i 0e:k :k 坐着打瞌睡 时不时地点头) a: பைடு நூலகம் e ( 0
h oj: o Zu s 难看的红色) o  ̄ h oj k ( i t
k e o ( + 一 西 瓜 ) v : 0。 瓜 红 h
( ) 态 感 二 形
形态感是 以主体对客观对象 的形态认识 为基础 , 由词所反映并巩 固在词 的形式 中的某种看得见 的形象
客观世界 中的万事万物是词语 的形象色 彩赖 以形 成 的现实基础 ,它们形象万千 、状态各异 ,因此 ,来
源于此的词语 的形象色彩也丰 富多彩 。人们可 以依据 不 同的标准 、从不 同的角度对词语 的形象色彩做 出分
多 由名词来表现 ,后者多由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
1 .形状形象感
pa 山  ̄i( 牛皮一牛皮菜) jk Y v 莱+ a
( )音象感 四
础 ,由相应 的词语来诱发 的一种形象感n 。
pa a h :n ( 黄花一黄花莱) jkv l e 菜+
h :u a 0a 。( 色+ 子 艮白) n 白 银
t :U : t0a s 形蓉很 多 e 2 a s :t ( 0 人拼命地逃跑 )
k n u 。 o t 猪用嘴撬 土的动作 ) u 0r t 0r 。(
的那一条木头的名称 ,它的样子与作用类似猪 的嘴 巴。 )
类 ,并进行简单 的分析 。


从感觉体验的角度进行分类
2 .状态形象感
k ur 妇 b :f b u t o ( a ? t o x u 生气不静陕 沉默的样子) I。a ( I x i 耳朵+ _改 I 长- 事拖拉 ) 叫
m e n ng h ou h p ron l x e i n ea c r i g p o l ’ d f r nt tn a d . a i st r g e s a p r c c o d n e p es i e e a d r s e e s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大淖记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淖西的民风民俗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社会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生活细节,以及丰富多彩的词语形象色彩,展示了作者对于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词语形象色彩的角度,试析《大淖记事》中的文字表达和意境表现。

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词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呈现了一幅幅独特的乡土风貌。

比如在描绘风物景色时,作者用了很多富有诗意的词语,比如“青峦叠翠”、“金色的麦田”、“绿油油的稻田”等,这些词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丽,同时也勾勒出了淖西地区的独特地貌和气候特点。

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作者也善于运用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词语,塑造了一系列质朴、朴实的农民形象。

比如“老王”、“孙大姐”、“瘸子刘”等这些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笔下,具有了鲜明深刻的形象色彩,使得这些平凡的人物也变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通过词语的色彩搭配,精心构筑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善于以生动的词语色彩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比如用“蓝天”、“白云”、“红日”等词语来描绘天空和太阳的神奇色彩,以及用“金黄”、“翠绿”、“火红”等词语来描绘花草树木的丰富色彩,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在描绘人物形象时,作者也善于以词语色彩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特征,比如用“红扑扑”、“白胖胖”、“黑瘦瘦”等词语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及用“善良”、“纯洁”、“豁达”等词语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品质,这些词语的运用,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人物的外在形象,更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感受。

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巧妙运用了词语的象征色彩,营造了一种意境深远的审美效果。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作者不仅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山水的美丽和神奇,更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比如用“绿荫”、“清泉”、“明湖”等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以及用“无边的麦浪”、“连绵的山岭”、“深邃的峡谷”等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壮美与辽阔,这些词语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构筑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

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的色彩义中公教育专家在此通过词语的色彩义来掌握词义辨析的解题方法。

色彩义是词的理性义之外的附属义,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和词语的形象色彩。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它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示例1】“节约”VS“吝啬”①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

②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

【示例2】“美英联军”VS“占领军”美英在伊拉克的军队,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全都称为“美英联军”,而伊拉克100多家各种背景、各种色彩的报纸全都称其为“占领军”。

“美英联军”是个中性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而“占领军”显然是个贬义词,包含了伊拉克人民对美英在伊军队的敌对、排斥情绪。

两个称呼反应的是西方媒体与伊拉克人民完全不同的立场。

【例题1】在当前的涨价风潮中,有的商品确系成本增加而导致的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但是也有不少商品却属于无须涨价之列,只不过看到其他产品涨价,便想搭上涨价的顺风车,为自己 _____私利。

这种跟风涨价的势头,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 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牟取遏制B.谋取遏制C.牟取遏止D.谋取遏止二.词的语体色彩它指的是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所使用的词语的特点。

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

口头语比较通俗、自然,书面语相对文雅、庄重。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公务员考试选取的命题材料多是书面语。

从表达内容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广告语体。

【示例1】“小气”vs“吝啬”点拨:二者都指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

但“小气”是口头语,“吝啬”是书面语。

【示例2】“老套”vs“窠臼”点拨:二者都指陈旧过时。

但“老套”是口头语,“窠臼”是书面语。

【例题2】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方 _____, _____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日食品贸易的进展顺利。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

试析汪曾祺《大淖记事》词语形象色彩义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品之一《大淖记事》是一部以中国北方农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

小说通过对北方农村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色彩意境的描写,展现了北方农村生活的真实情感和历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词语、形象、色彩、意义在《大淖记事》中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下面将对《大淖记事》中的词语形象、色彩意义作一些简要的分析:1. 词语形象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通过对农村人物的描写,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书中塑造了雷琴、搏三、炳乾、玉兰等多个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农村人物形象。

雷琴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物形象,搏三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农民形象,炳乾则是一个执着追求的艺人形象,而玉兰则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乡村妇女形象。

作者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北方农村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

2. 色彩意义在《大淖记事》中,色彩的运用是极为丰富的。

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物心理状态的描绘,作者赋予了色彩以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北方农村的广袤和壮美。

作者描绘了大淖附近的荒芜景象,表现了北方农村的贫瘠和艰辛;作者也描绘了草原上的花草树木和湖水河流,展示了北方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在形象上呈现了北方农村的风貌,更在色彩上赋予了读者深厚的情感共鸣和生活感悟。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也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

书中塑造了一个名叫玉兰的女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对家庭的深情厚谊。

她在书中总是穿着朴素的衣裳,头上包着一块白布,这种形象的描绘就给人一种朴素质朴的感觉。

在书中还描写了一个名叫搏三的男子,他外表粗犷豁达,却有一颗善良憨厚的心。

这些人物形象的色彩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也能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复杂性格。

3. 词语、形象、色彩、意义的交融在《大淖记事》中,词语、形象、色彩和意义的交融是十分精彩的。

例释词语视觉形象色彩的应用

例释词语视觉形象色彩的应用

例释词语视觉形象色彩的应用[摘要]词的视觉形象色彩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方面,应用得好将能增加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唤起读者想象的美感,获得再创造的艺术享受。

标签:修辞词语形象色彩应用汉语里许多词,除了有抽象的概念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

并诉诸于人们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人心里的感觉等),这就是词语的形象色彩。

它是词义的一种附加意义。

在语言应用中词的理性意义固然重要,但词的附加义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方面。

“词语的形象色彩的应用以视觉形象色彩的居多”,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首先是视觉方面的认知,一个事物的名称、形状、颜色、动作或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也是最先被人感知的,其中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应用当然也就多了起来。

比如“蜂窝煤”、“煤球”的理性意义虽相同,都指称同一对象,但形象色彩不同。

相比而言,前者比后者更形象;主要是它更能突出事物特征。

又比如说“这个人脸黑”、“这个人脸很黑”、“这个人脸黑极了”、“这个人脸就是黑”都比较抽象、笼统,具体怎么黑既不明确,也不生动;而老农民说的“这个人脸黑得像锅底”就是比较好的语言了,通过比喻把“黑”具体化、形象化了,所以也就生动起来了。

其原因之一是喻体(锅底)是具体可感且为人们所熟知的;二是抓住了本体、喻体的突出共同特点(黑);三是吻合了说话人的身份,显得生动贴切,若是指煤炭工人则改说:“这个人脸黑得像炭一样”会更恰当!这正如小说当中人物使用的兵器,杨排风用的是烧火棍,猪八戒用的是铁耙子,这才来得自然,不然猪八戒使起猴哥的如意金箍棒来,谁看着都别扭。

这只是两个极生活化的例子,写诗作文中也是如此。

毛主席有一首诗《长征》刚开始发表在报纸上不久,收到了山西大学历史系一位教授的来信,信上在赞誉了该诗的妙处后,又指出了值得商榷的地方:诗中“金沙浪拍悬崖暖”一句中“悬崖”无诗意,拟改作“云崖”为好。

后来,毛主席谦虚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致信感谢这位“一字之师”。

语文阅读知识集锦:词语的感情、语体和形象色彩

语文阅读知识集锦:词语的感情、语体和形象色彩

普通用语 & 特殊用语
普通话 &
方言
语体色彩 书面色彩 & 口语色彩
书面语:不悦、迷恋、 口语:不开心、着迷 撒气
出气、吝啬
小气
语体色彩
普通用语 & 特殊用语
普通用语:食盐、 烧碱
特殊用语:氯化钠、 氢氧化钠
语体色彩
普通话 &
方言
普通话:我、闲谈
方言:俺、唠嗑
形象色彩:词的内部组成成份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的联想。
感情色彩
举例:成果、结果、后果
理性意义非常接近,但感情色彩不同。
成果卓著
结果不好或结果很好
后果严重
感情色彩
你现在会修改了吗?
敌人在长江南岸筑起了坚固的堡垒,坚强地拦截我军南下。 一个个抗日战士都非常地凶狠。 在老师的煽动下,我们战胜了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他们几个人一起勾结合作,有力地打击了犯罪份子。
语文阅读知识集锦(3)
—词语的意义
制作:深林一枝
词义
就是词所代表的意义。
理性 意义
非理性 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
指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客观认识。
世界上大小、形态各异的山
都具有“地面形成的高耸部份”
这一特点。
“山”: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面的。
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顽固
凶猛 带动 团结
秀才买柴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 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 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者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忽视的汉语教学——词语的色彩词语的形象色彩是指很多词语用于解释普遍存在的概念意义外,还同时具有形象感,它们通过人们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味觉等诱发人们的联想,给人以生动可感的形象感。

例如:猫头鹰这个词就比较形象地反映出这种鸟头部像猫的特点;哗啦啦,是人耳边回现出流水的声音;而甜丝丝会让我们如同品尝到了甜味的食物。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例子,可见词汇的形象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的。

正由于应用广泛,有形象色彩的词很丰富,所以对这些词的分类显得有点困难。

本文将采取兰宾汉先生对具有形象色彩的词的分类,即将它们分成形感、动感、色感、声感这样四类。

下面分别加以形感:有些词的意义能给人十分具体的形象。

如佛手、木耳、浪潮,大家眼前会浮现出这种事物的整体的形状。

木耳是一种长在腐朽的木头上的一种可供食用菌类,形状像人的耳朵;浪潮顾名思义,想浪花一样的潮流;这是对事物整体情状的比喻。

又如喇叭花、鹅卵石,灯笼裤、斑马线则是在对事物的性状的比喻之后加上了一个类名。

斑马、驼背、白头翁是对描摹事物的突出的特征等等。

它们的突出的特点即是让人们很容易地联想到所指事物的外在形状,我们称之形感。

色感:有些词的意义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

如血红让人联想到血的颜色;草绿则浮现出一片青草的的画面,联想到充满生机的绿,还有鹅黄、橘红等。

具有色感的词多为形容词,比如ABB式的白茫茫,红彤彤,绿油油,金灿灿等;又如ABC式的白呲咧、血呼啦;还有A 里BC、A不BC式的,如血里呼啦,白不呲咧;还有ABCD式的如黑咕隆咚。

这些词当中的词缀部分意义很虚,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具有描摹性,给人们造成一种很模糊的印象,从而给人一种形象感。

动感:有些词的意义能让人产生特殊的动感。

如席卷,会让人联想到用席子卷的这样一系列的动作,从而给人一动作快,范围大的感觉。

而蚕食则让人们想到蚕不分昼夜沙沙吃蚕叶这样的动作行为,从而给人一种连续不断地侵食这样一种动感。

这样的词还有摇曳、撞车、碰钉子、炒鱿鱼等。

一些带如字的词常带有动作感:暴跳如雷、血流如注、泪如雨下、不绝如缕等。

象点头哈腰、东倒西歪、俯首帖耳等次也是对存在事物的动作状态的直接的描写。

声感:有些词能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觉。

这些词多为拟声词如呵呵,哈哈,嘻嘻,啧啧,喔喔,咩咩等。

还有ABB式的如笑哈哈,笑嘻嘻,轰隆隆,哗啦啦;A里BC式的如稀里哗啦等,看到这些词自然会联想到自然界的一些声音,这也是其形象色彩的特点之所在。

当然,这只是众多对具有形象色彩意义的词的分类中的一种,而且也只是一种大至的分类,比如有的词就不只属于其中的一种,而是兼具两种甚至是多种形象色彩。

如银河是因为看起来像一条白色的河而得名,它的意义中就包含了形感和色感两种形象色彩。

有如扑啦啦,既有拍翅膀的动感又有拍翅时的声音的形容,也兼具两种形象色彩。

不仅仅是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固定语中的一些成语同样具有形象色彩。

例如狼吞虎咽明显是对动作的描摹,具有很强烈的动感;又如羊肠小道则是很典型的对于事物形状的描绘,具有形感。

其它的成语如坐如针毡、骨瘦如柴、口若悬河等。

还有一些成语以其呈现的整体的画面共同显示它的形象色彩。

如隔岸观火,会使人的头脑中浮现一幅画面,隔岸是空间位置,观火是动作行为,如果接受者再补充一个动作行为的主体,就形成了这幅整体的画面。

这是由于固定语的内部结构相对来首比较复杂,所呈现的信息量较大,因而信息的叠加呈现出了整体的画面,这个画面对整个成语的理解起着烘托得作用。

如按下葫芦浮起瓢、拨云见日、兵临城下等。

还有一些词语,其表层的给接受者提供两个形象单位二者结合在一块儿很容易使人想起它的深层的涵义,这一类成语形象感的形成和我国古典诗歌中意境的形成非常相似,既由表层的关系使人联想到深层的意蕴。

如南辕北辙,辕向着南边而辄却朝着北,想去南边而却走向了北边,比喻行动和初衷是相违背的。

如果对这个成语稍加体会其深沉含义是不难体会的,这正是词语的形象色彩的一个特点之一。

另外,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还提出词语的固定搭配所形成的形象色彩,由于本文讲词汇的形象色彩,我们不妨把词汇系统中的固定结构的形象色彩加浅析。

以如亭亭玉立,亭亭修饰立,立受到亭亭的修饰而带上形象色彩;同时亭亭也因立而更具形象性。

这种情况即是刘叔新先生所提出来的,在固定结构中词语词之间相互感染而更具形象色彩的例子。

其实只要再做进一步的推进,即从句子来看,形象色彩也是存在的。

本文专讲词汇故不加深究,只举两个句子与此,大家方可体会: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

远看长城,它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脸红我们只能以视觉来感知,第一个句子用一个拟声词刷子,使视觉与听觉沟通,脸红就变得更形象了,第二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飞龙来比长城,给人以飞舞之感,生动形象。

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比喻和拟人的句子中,很多都是带有形象色彩的。

谈过了词汇的形象色彩的分类,我们总结一下具有形象色彩的词的特点,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

从定义中我们也能多少了解到这些词的特点,即能够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通过人们的联想而能对词有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深刻的理解。

生动可感是这些词最突出的特点。

词汇的形象色彩在该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些便利之外,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先谈有益之处。

词汇的形象色彩是词汇的色彩意义的一种。

词汇的色彩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是放到中、高级阶段来渗透给学生的。

这时候的学生已将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的概念意义,也即词的理性意义。

在教学中加入词汇的色彩意义教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一定很困难的。

而这对于提高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渗透。

词汇的形象色彩以其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而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便利,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词的形象的特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讲解这些词时有两种方法值得尝试。

1.要重视句子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的意义。

要把这些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体会其含义、用法、分量和情味。

因为学生要掌握的不是语言中的词语,而是言语中的词语。

词语的语用色彩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词的语用色彩一定要结合语境。

一般来说,学生掌握一个词的概念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准确掌握词的附加意义,并掌握它什么时候用,用的是否得体。

教师应尽可能地设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比如说,在讲解到心细、脸薄、嘴甜、眼高等带有形象色彩的词语时,创设一个语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刘老师不仅关注同学们的学习,而且十分留意学生们的生活情况,他总能了解到一些学生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

刘老师心——细。

小红同学很安静也很害羞,在公共场所发言总是脸红,小红同学脸——薄。

李雷同学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有夸奖的恰到好处,同学们都喜欢他,李雷嘴——甜。

通过这样的语境的创设,学习者不仅能准确地了解到这些带有形象色彩的词的准确地涵义。

而且能掌握这些词的具体的应用的语境。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这些词,对于用的恰当的予以肯定,最重要的是找出不妥之处,发现学生理解的偏误。

2.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寓教于乐,使具有形象色彩的词更加生动可感。

多媒体现代技术是对对教育者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如果能恰当的运用则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词的形象色彩是诉诸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更加立体地感受这些词语。

如对金钱豹的图片的展示,肯定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如可以运用音频使学生对各种拟声词记忆更深刻;有如通过整体的画面的展示来解释一个成语,杯水车薪,千钧一发等等,比传统的单纯释义效果要好。

词汇的形象色彩的另一个有益之处是:由于在词语的固定好搭配中,一些形象色彩强的词语能够感染另一些词,从而使整个固定结构带上形象色彩,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感知一些同族词中的词和新词语。

同族词比如:粉红、桃红、嫣红、猩红、血红、朱红等,它们都是带有色感的词,可以根据词汇的形象色彩的特点去理解感知它们,辨析其中的不同。

新词语如阳光媒体、阳光企业、阳光操作、阳光采购等词都由于阳光一词的形象性而变得容易感知了。

又如绿色食品、绿色科技、绿色通道、绿色网吧等都由于绿色而带上了形象色彩。

同样的道理,泡沫经济、泡沫学术、泡沫政绩、泡沫新闻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一些同族词和新词语是很有帮助的。

词汇的形象色彩还有助于我们指导学生减少错别字。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别字问题不仅是汉字教学的问题,也是词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而词汇的形象色彩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少写错别字。

比如说成语和盘托出中的托,很多外国留学生容易写成拖,如果写这个成语的时候引导学生想一想需要的动作时手掌向上,托举一物,而不是横向拽拉物体,就不会再写错了。

由于词的形象色彩而形成的同义词,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词语在形象色彩方面的细微的差别,在词语的运用中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指导学生加以深究。

如雀跃和高兴,前者通过跃这一动作,描绘出了高兴的程度,而高兴则没有这一形象色彩。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大多是借助于词典上的解释,而如今大多数词典对于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色彩意义的阐述还不够充分,特别是词的形象色彩是不能加以注释的,以至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词语在汉语中并不是同义词,而通过词典的解释,它们却变成了同义词。

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意识到词的色彩意义的重要性,灵活得分析。

分析时可以在词汇义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上词的语法义,如词的搭配组合等。

例如:红彤彤、红扑扑、红艳艳三个词,可以先分析它们的词汇意义。

红彤彤表示红的颜色比较深,红艳艳含有鲜艳一点的色彩,红扑扑与红彤彤相比颜色没有那么重,与红艳艳相比则没有艳丽义。

这种细微的差别,使它们的适用对象不同。

红彤彤可用来形容天空、云霞等,红扑扑只能用来形容脸蛋儿,红艳艳多适用于花朵、衣服等。

因此,在在词语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指出词的适用对象、搭配关系,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加深对同义词的理解。

同时,教师再讲解时可以举例,如红彤彤的太阳,红扑扑的小脸儿,红艳艳的新衣等,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运用汉语交际的准确性。

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第二语言习得者要想实现学习汉语的目的即获得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必须掌握好词汇,这不仅是量上也是质上的要求。

能恰切的理解词语理性意义以外的色彩意义是掌握词汇所必需的。

而带有形象色彩的词是词汇中比较有特色的,它的生动可感的形象色彩正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供一些便利,因此值得加以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