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CT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科CT报告单
![放射科CT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7ef0cb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6.png)
放射科CT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临床信息:患者主诉:xxx体征:xxx既往病史:xxx影像所见: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脑组织密度均匀,脑室大小、形态正常,脑沟纹理自然。
颅骨结构完整,无明显骨质改变。
2.颈椎CT平扫:C1~C7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蛛网膜囊肿:未见明显异常。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未见明显骨赘形成。
3.胸部CT平扫: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两肺野内未见明显实变影、结节影或肿块样影。
支气管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
胸壁未见明显异常。
4. 腹部CT平扫:肝脏大小正常,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尚可见到多个囊性病变(右叶最大为约xcm),边界清晰,其中含有液态成分。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胰腺见到弥漫性增大,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肾脏大小、形态正常,盂系统、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
肠道未见明显梗阻或积气。
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5.盆腔CT平扫: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光滑,子宫内膜厚度正常。
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壁未见明显增厚。
直肠及乙状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髋臼形态正常。
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骨盆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与建议: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颈椎CT平扫显示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3.胸部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4.腹部CT平扫提示肝脏中多个囊性病变,脾脏、胰腺、肾脏等结构正常。
5.盆腔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无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影像所见,综合临床信息,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以明确诊断。
CT诊断报告模版
![CT诊断报告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3403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c.png)
CT诊断报告模版头颅CT平扫(外伤)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骨窗示脑颅骨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1、本次头颅CT平扫未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征象。
2、脑颅骨未见确切骨折。
3、请必要时复查。
头颅CT平扫(内科)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阴影。
2、请必要时复查或MRI详查。
老年脑:头颅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加深、变宽;脑中线无移位。
1、老年性脑改变。
2、请结合临床隔期复查。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全气化)各组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窦壁骨质结构完整。
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
鼻咽腔形态规则,双侧咽隐窝存在,咽旁间隙清楚,未见异常密度影。
1、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密度影。
2、请结合临床。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额窦未气化)额窦未气化,其余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副鼻窦骨质结构完整。
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
鼻咽部形态规则,咽隐窝存在,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1、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CT平扫未见异常阴影。
2、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C3-7 椎间盘CT平扫定位像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3-4、C4-5、C5-6、C6-7椎间盘形态规整,未见异常征象。
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C3-4、C4-5、C5-6、C6-7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颈椎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L2-S1椎间盘CT平扫定位像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腰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L2-3、L3-4、L4-5、L5-S1椎间盘形态未见异常。
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L2-3、L3-4、L4-5、L5-S1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CT诊断报告模板超全完整版
![CT诊断报告模板超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90ad46ce2f0066f4332235.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b9a1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9.png)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岁。
临床诊断,XXX。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临床症状描述:
患者主要症状为XXX(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病程XXX(如几天、几周、几个月等),伴随XXX(如发热、咳嗽、胸痛等)。
检查部位及方法:
本次检查部位为XXX(如头部、胸部、腹部等),采用XXX(如增强CT、平扫CT等)方法。
影像表现:
1. 检查部位的正常结构,(如脑组织、肺部、肝脏等)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均匀,无明显异常。
2. 异常表现及定位,(如肿块、出血、梗塞、炎症、积液等)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程度等具体表现。
3. 其他特殊发现,(如钙化灶、囊肿、结石等)具体描述。
结合临床,考虑诊断:
根据以上影像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以下可能诊断:
1. 主要诊断,XXX(如脑卒中、肺部感染、肝脏肿瘤等)。
2. 鉴别诊断,XXX(如脑肿瘤与脑膜炎鉴别、肺炎与肺结核鉴别等)。
诊断意见及建议:
1. 诊断意见,XXX(如脑卒中、肺部感染、肝脏肿瘤等)。
2. 诊疗建议,XXX(如血管内溶栓治疗、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等)。
结论: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以上诊断意见和建议。
备注:
1. 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结合临床全面评估。
2. 本报告由XXX医院放射科医师XXX出具,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院联系。
以上就是本次CT诊断报告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最全的CT诊断报告模板
![最全的CT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a61d46050876323112129c.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颅内未见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横断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https://img.taocdn.com/s3/m/fb313b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2.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展开全文《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9169b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b.png)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1. 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日期2. 报告时间•报告日期3. 检查部位•部位名称(例如:头部、胸部、腹部等)4. 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名称(例如:X光、CT、MRI等)•使用的设备型号5. 检查结果在这一部分,记录详细的检查结果,可以按照不同部位或系统进行分段描述。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内容:5.1 头部•头颅结构是否正常•颅骨是否有骨折或骨质改变•脑部是否有血肿、瘤块、卒中等病变•神经系统是否正常5.2 胸部•纵膈是否正常•肺部是否有斑点状阴影、结节、肿块、积液等病变•心脏及大血管是否正常•胸部骨骼是否异常5.3 腹部•胃肠道是否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是否正常•肾脏、膀胱、生殖器官是否正常•腹腔是否有积液或其他异常5.4 骨骼•骨骼是否有骨折、骨质疏松、肿瘤等异常•关节是否正常•脊柱是否有异常5.5 其他部位根据具体检查部位的不同,描述相应的结论和异常情况。
6. 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的分析,给出综合性的结论。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正常或未见明显异常•异常结论的具体描述,例如病变位置、大小、性质等•定性诊断,例如炎症、肿瘤、感染等•引起异常的原因或可能的病因分析7. 注意事项•若发现异常情况或诊断需进一步确诊,请及时转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8. 接诊医生•医生姓名•医生职称•医院名称以上是放射诊断报告模板的基本要求,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在编写报告时,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并确保准确传达检查结果和结论。
(完整版)CT报告模板
![(完整版)CT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f58e7b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d.png)
(完整版)CT报告模板CT诊断报告模板颅脑1. 正常颅脑平扫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2.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所扫各层未见异常3. 正常颅脑平扫(外伤)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4. 正常颅脑平扫+三维成像(外伤)颅脑CT平扫所扫及三维成像显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5.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三维成像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平扫所扫各层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6. 正常颅脑CTA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 I/ml)100ml行颅脑CTA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分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未见畸形血管影,未见动脉瘤影。
意见:颅脑CTA未见异常7. 正常颅脑CTV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ml,行颅脑CTV三维成像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及其属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及充盈缺损影,未见畸形血管影。
影像学诊断报告范文
![影像学诊断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8cca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b.png)
影像学诊断报告范文参考文本:患者姓名:李性别:男年龄:60岁病史回顾:患者李60岁,主诉腹痛一周。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发现腹部压痛,无肝肿大。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部位:腹部CT扫描表现描述: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形态、大小、密度均正常。
胆囊未扩张,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胰腺形态正常,无明显肿块。
肾脏形态、大小、密度正常,无明显异常密度灶。
结论:1.腹部CT扫描未发现肝脏、胆囊及胆总管、胰腺以及肾脏明显异常。
2.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排除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腹痛。
详细描述:影像学所见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形态、大小、密度均正常,无明显异常结节、肿块或囊肿。
胆囊未扩张,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提示胆道系统无明显异常。
胰腺形态正常,无明显肿块,密度均匀。
肾脏形态、大小、密度正常,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排除了肾脏疾病的可能。
结合临床表现,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无明显消化道症状。
临床检查发现腹部压痛,无肝肿大。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暗示有炎症反应。
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目前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
建议结合更全面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以及必要时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如胃肠道造影、腹腔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诊断:腹痛,原因待进一步明确。
治疗建议:进一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CT影像报告单模板
![CT影像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42cef4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9.png)
CT影像报告单模板
放射科医生阅片后所写的CT影像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知医生和患者身体状况、诊断结果以及后续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CT影像报告单模板,供参考:
部位:(填写CT扫描的部位)
病史:(简要记录患者的病史)
观察及分析:
本次检查观察到以下情况:
1. 影像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2. 发现影像部位可疑病变,下列为详细观察和分析:
a. 形态:(描述病变的形态)
b. 位置:(描述病变的位置,例如左肺上叶)
f. 与周围结构关系:(描述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 其他发现:(如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
1. 影像表现符合正常范围
2. 发现病变形态可疑,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3. 诊断为:(根据影像表现做出的诊断,例如:肺癌、肺炎、肺结核等)
治疗:
1. 观察随访:需定期复查(时间和频率)
2. 治疗方式:(根据病情和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式)
其他建议:
如有需要,可以提供其他建议和专科医生的会诊意见等。
CT影像报告单模板
![CT影像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b371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e.png)
CT影像报告单模板影像学检查结果:1.检查部位:(例如:头部,胸部,腹部,骨盆等)2.检查方法:(例如:螺旋CT,平扫CT,增强CT等)3.检查发现:详细描述检查中观察到的异常结果/病变,包括病理改变的部位、大小、数量、形态等。
4.异常性质:描述异常表现的性质,如肿块、结节、囊肿、钙化、炎性改变等。
5.异常诊断: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初步的病变诊断或鉴别诊断。
6.异常鉴别:列举与当前病变可能相混淆的其他病变,并提供相关鉴别点。
7.异常并发症:如检查结果显示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出血、穿孔等。
8.异常影响:根据检查结果,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判断。
9.临床建议:根据检查结果,提供相应的临床建议和遵循的治疗方案。
备注/结论: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可能为以下疾病之一,请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进一步确诊。
一部分参考词汇:1.检查部位:-头部:颅脑,面颅部-胸部:纵隔,肺叶,胸腺,肋骨,心脏等-腹部:肝脏,胆道,脾脏,肾脏,胰腺,肠道,阑尾等-骨盆:盆腔、髋关节、骨盆骨等-其他:上腹部,下腹部,四肢等2.异常表现:-肿块:密度较高的异常组织或器官区域。
-结节:密度较小的异常组织或器官区域。
-囊肿:密度均匀且边界清晰的液体区域。
-钙化:在组织或器官中出现钙化物质,常呈斑点状或线状。
-炎性改变:组织或器官因感染或炎症而引起的异常改变,如水肿、充血等。
3.异常诊断:-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进一步具体指明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结石:结石形成的相关器官或腔隙。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改变。
-动脉瘤:动脉突出或扩张形成的异常表现。
-淋巴结增大:明显增大的淋巴结。
4.异常鉴别:-良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边界、形态、分布和密度等特点进行鉴别。
-结石与钙化:结石通常是固体,而钙化可在CT图像上显示为斑点状或线状。
-感染与炎症:感染通常伴随有壁厚增加、液体积聚等,而炎症多表现为局部肿胀、充血等。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092c70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6.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一: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二:异常的颅内病变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例如: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慢性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那么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那么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那么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三: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那么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那么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那么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那么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1〕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2〕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超全,放射科报告模板
![超全,放射科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c98dd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1.png)
超全,放射科报告模板一.X线1.胸部未见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双肺门结构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影增大、模糊。
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慢性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多、紊乱。
肺门血管扩张,心影狭长,两膈面低平,两肋膈角变钝。
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侧第前肋以下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之弧形,膈面被掩盖,肋膈角消失。
余处肺野清晰,未见异常密度改变。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侧肋膈角锐利。
陈旧性肺结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上肺见斑点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
两肺纹理略多。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间质纤维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纹理间及胸膜下可见网格状及细条索状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中心性肺癌: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纵隔未见增宽。
侧肺门可见一类圆形团块影,大小约为×cm,叶肺组织膨胀不全。
肺未见异常。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膈抬高,两肋膈角锐利。
放射科CT报告模版
![放射科CT报告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29ac8a02d276a200292e23.png)
放射科报告模版CT正常人体组织CT值(Hu)水0±10 肝脏50~70 脂肪-20~-80水肿7~17 脾脏50~65略低脑白质25~32脑脊液3~8 胰腺45~55 脑灰质30~40血浆3~14 肾脏40~50 空气<-200血液13~32 胆囊10~30 钙化80~300血块64~84 肌肉40~80 骨骼>400注:脑组织:<25为低密度,>40为高密度,介于25~40之间为等密度脑CT线性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项目正常值mm第三脑室最大横径 3.8±1.2侧脑室体部中间最大径123.1±12.1四叠体池最大径 4.1±1.5脑沟宽度 2.5±0.7两额角间最大径34.7±6.9颅骨内板最大径293.7±5.3升主动脉直径大于4.5cm,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直径大于4.0cm为主动脉增粗。
卵巢2cmX3cm子宫CT值40-80Hu上下径前后径横径7-8cm 4-5cm不同年龄前列腺大小(<cm)年龄上下径前后径横径钙化率%6~30 3.0 2.3 3.1 030~40 3.8 2.9 3.7 1640~50 4.2 3.6 4.5 1450~60 4.5 3.7 4.8 6060~70 5.0 4.3 4.8 60>70 5.0 4.4 5.1 43一些常用正常值:眼环:2~4mm三脑室宽度:3~8mm脑沟宽度:<5mm垂体高度:2~8.4mm垂体宽度7~21mm正常内听道口前后径宽度:3~5mm两侧宽度差不超过2mm颅缝分离:颅缝两侧相差>1mm,单侧缝间距相差1~2mm,成人颅缝单侧>1.5mm儿童颅缝不超过2mm。
造影增强程度:轻度<10Hu中度10~20Hu重度>20Hu判断脑积水:①脑室扩大与蛛网膜下腔的大小不成比例②第三脑室呈气球状压迫丘脑并使之下移③胼胝体升高与上延④脑室周围水肿带⑤侧脑室前角、下角膨出呈球形头颅头颅正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病灶影,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及头皮软组织结构无异常。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放射诊断报告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19d47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a.png)
第一部份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锋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内未见气液平。
气管居中,无增宽。
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
双膈光滑,肋膈角锋利。
(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锋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锋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锋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晰平直,上缘含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https://img.taocdn.com/s3/m/1076eb6f172ded630a1cb633.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https://img.taocdn.com/s3/m/22346c4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a.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一),新手必备啊《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https://img.taocdn.com/s3/m/73f6e2f3844769eae109ed20.png)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多见于胶质瘤.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CT诊断报告模板1.头颅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脑液腔系统未见变形、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所示颅骨结构未见异常。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并多发脑梗塞CT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减低区,边界不清,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见多个点片样低密度灶,大脑半球脑沟略宽深,脑室系统略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脑出血:脑实质内???侧基底节区近侧脑室前角处可见高密度区,范围约为???×???cm,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区。
侧脑室受压移位。
侧脑室内见高密度液平。
脑挫伤:???额叶及???颞叶可见不均质密度影,以低密度为主,范围约???×???cm。
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
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扩张。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部软组织肿胀。
小血管性脑缺血并多发脑梗塞: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见多个点片样更低密度灶。
大脑半球脑沟略宽深。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基底节区梗塞:?侧基底节区见点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脑液腔系统无明显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内多发缺血灶:???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区见多发点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脑液腔系统无明显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萎缩:脑回变薄,脑沟脑裂加深,脑室系统扩大。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鞍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垂体内未见异常强化区,垂体未见局限性突起,垂体柄未见增粗及偏移。
鞍区骨质未见破坏。
垂体微腺瘤:垂体显著强化,密度欠均匀,其???侧部可见一低密度区,大小约为???mm,局部突起。
垂体柄增粗且向???偏移。
鞍区骨质???未见破坏。
顶深部小缺血灶:侧顶深部见小点状低密度灶。
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所示颅骨未见异常。
额部脑膜瘤:???部颅骨内板下见一半球形高密度影,大小约???X???cm,边界清晰,以广基底与颅骨内板相连,病灶呈明显强化。
病灶内可见钙化。
周围脑回受压、塌陷。
病灶邻近骨质???。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双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双侧额顶部颅板下可见弧形低密度影,脑实质受压、内移,脑实质内未见异常高密度影。
脑室、脑池、脑沟无明显扩张。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蛛网膜囊肿:???侧颞极区见低密度区,边缘平直,大小约???X???cm,邻近脑组织受压,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区。
脑室、脑沟无明显扩张。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转移瘤:侧大脑半球内见多发高强化结节灶,最大者位于???,大小约???X???cm,灶周见指状低密度区,脑室系统受压推移。
胶质瘤:???叶见一??? X ???cm大小的低密度灶,病灶呈花环样明显强化,灶周见低密度水肿区。
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狭。
中线结构向???移位。
所示颅骨未见异常。
顶部皮下血肿:脑实质内无明显密度及形态异常改变区。
脑室、脑池、脑沟无明显扩张。
中线结构居中。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侧顶部皮下可见范围约为×cm的高密度影。
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侧丘脑区近侧脑室处可见高密度区,范围约为??×??cm,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区。
同侧脑室受压移位。
双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内均呈高密度铸型。
结节性硬化:双侧脑室外侧壁见多发高密度结节灶;半卵圆中心见多发斑片样低密度灶,边界不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
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脑室系统未见变形、扩张。
2.五官慢性中耳乳突炎:???鼓室、乳突窦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鼓窦入口未见增宽,听小骨连续性可,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半规管、前庭骨壁未见破坏,盾板未见变钝。
面神经管未见异常。
乳突气房呈软组织密度影。
鼻骨陈旧性骨折:侧鼻骨内见小的裂隙状低密度区。
鼻部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双侧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气化良好,窦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鼻咽部未见异常软组织影,双侧结构对称,咽旁间隙清楚。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后壁增厚,侧咽隐窝消失,咽鼓管圆枕增粗隆起。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透光度好,内未见异常密度改变,粘膜未见增厚,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片示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鼻咽部正常CT:双侧咽隐窝、咽鼓管显示可,局部软组织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强化,骨质未见破坏。
鼻咽部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野内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透光度好,内未见异常密度改变,粘膜未见增厚,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中耳乳突炎并胆脂瘤形成:???鼓室、乳突窦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鼓窦入口增宽,骨质硬化,听小骨骨质破坏,连续性中断,半规管、前庭骨壁未见破坏,盾板变钝。
面神经管未见异常。
乳突气房呈软组织密度影。
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充气良好,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粘膜未见增厚,窦壁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慢性鼻炎、鼻息肉CT、鼻窦炎:???侧鼻腔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上颌窦口扩大,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黏膜增厚,窦腔被充填,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鼻甲黏膜增厚,鼻中隔略向左偏移。
扫描野内鼻咽部形态结构未见异常。
腮腺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腮腺形态、大小正常,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咀嚼肌形态光整,密度均匀,左右基本对称,周围组织间隙存在。
上齿槽裂:上齿槽骨偏侧及硬腭可见骨质不连续,面骨SSD重建图像显示上颌骨上齿槽部呈裂开状,边缘尚光滑,下齿槽骨未见明显异常。
鼻咽部软组织较均匀性增厚。
上颌窦、筛窦术后伴炎性改变:双侧眼球形态大小未见异常,晶状体位置未见异常改变。
眼环完整光滑,双侧玻璃体内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
双侧球后脂肪间隙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双侧上颌窦内侧壁部分缺如,双侧上颌窦、筛窦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
侧筛窦外侧壁不连续。
咽后壁增厚。
慢性鼻炎、鼻窦炎:双侧鼻甲肥大,鼻中隔黏膜增厚,略向???偏移。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黏膜增厚,窦腔内未见液平,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扫描野内鼻咽部形态结构未见异常。
眼球出血:双侧眼球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晶状体位置未见异常改变。
双侧眼外肌和视神经未见异常。
眼环完整光滑, 侧玻璃体内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
双侧球后脂肪间隙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上颌骨占位:右侧上颌骨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病灶约×cm大小,破坏上颌骨局部骨质被并突入周围软组织内,内部CT值约Hu左右,周边清晰,上方与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相连。
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密度无明显异常改变。
脑实质内无明显密度及形态异常改变区,脑室、脑池略显扩张。
颧部软组织局限性肿胀:双侧颧骨、眼眶骨壁结构无明显异常发现。
侧颧部软组织局限性肿胀,其密度无明显异常,边界欠清,邻近骨壁未见异常改变。
面骨SSD重建图像显示双侧颧骨及其余面颅骨形态无异常改变,软组织SSD重建图像显示侧颧部局部软组织隆起。
颞骨CT平扫未见异常:双侧鼓室、乳突窦未见异常密度影,鼓窦入口未见增宽,听小骨连续性可,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半规管、前庭骨壁未见破坏,盾板未见变钝。
面神经管未见异常。
乳突气房气化良好。
双侧眼眶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眼眶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双侧球后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双侧眼眶骨质结构连续。
3.颈部颈部未见异常:双侧甲状腺基本对称,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气管居中,形态正常。
其它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颈部体检:双侧甲状腺形态和密度未见异常。
气管形态正常。
其它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所示颈椎形态未见异常,椎体未见明显骨质增生,椎管无狭窄,双侧横突孔形态未见异常。
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甲状腺基本对称,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气管形态正常。
颈部血管间隙内可见广泛的淋巴结肿大,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消失,颈部血管被推移和包绕。
双侧甲状腺正常:平扫示:双侧甲状腺基本对称大小、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气管居中,形态正常。
其它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
增强图像示:双侧甲状腺显著强化,密度均匀。
双侧甲状腺肿大:双侧甲状腺增大,以侧较为著。
甲状腺内密度不均,部分区域呈低密度改变。
甲状腺边缘光整。
胸骨后未见甲状腺存在。
下颈部未见明显肿块。
下颈椎及锁骨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声门及气道未见狭窄。
甲状腺腺瘤:侧甲状腺明显肿大,其中可见低密度区,大小为×cm,平扫密度为Hu,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密度为Hu。
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气管侧壁受压。
其它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
甲状腺腺癌:侧甲状腺明显肿大,其中可见低密度区,大小为×cm,平扫密度为Hu;增强后强化极不均匀,密度为 Hu。
周围结构明显受压、并推移。
气管侧壁受压。
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其它颈部软组织无明显异常。
口底部气道较窄:所示上颌窦未见异常,鼻咽部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气道通畅,口底部气道较狭小,周围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口底部未见明显气道狭窄:患者在呼气末、吸气末两个时相中:鼻咽、口咽、喉咽各气道横截面积未见前后径线,左右径线的管腔狭窄,各横截面积未见明显缩小,提示患者上气道于清醒的条件下不存在狭窄。
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鼻咽双侧结构对称,喉咽部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周围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咽喉旁软组织感染、颈前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侧咽部粘膜增厚,咽旁颈前软组织肿胀,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有分隔,低密度影中间见气体影,增强后周围壁环状强化,中间低密度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侧甲状腺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4.胸部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段及段以上支气管通畅,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双侧胸膜未见增厚。
未见胸腔积液。
胸部CT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两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异常强化影,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诸支气管通畅,管腔未见狭窄。
肺门、纵隔内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
胸膜未见增厚。
未见胸腔积液。
胸膜肥厚:肺叶间裂及肋侧胸膜增厚、钙化,邻近肺内见索条样粘连带,双下肺纹理略增粗。
两肺野内未见明显肿块及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间质性改变:两肺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肺野内见多处网格状影、索条样影及磨玻璃影。
气管支气管未见狭窄,管壁无增厚。
两肺门及纵隔内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
胸膜未见增厚。
肺气肿:胸廓前后径增大,肺内见多发类圆形无肺纹区,两肺下叶内肺纹理增多。
气管支气管未见狭窄,管壁无增厚。
两肺门及纵隔内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
胸膜未见增厚。
上肺陈旧性病变:??上肺见网格状及条索样影,病变区可见钙化。
余肺野内未见明显肿块及结节影。
气管支气管未见狭窄,管壁未见增厚,两肺门及纵隔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
胸腔积液:???侧胸腔内可见大量液体影,肺受压,体积缩小纹理聚集,肺底可见局限性肺膨胀不全,余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