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计量学课件08_第4章

合集下载

信息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1.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 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 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 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 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 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 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 A 、B 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 A 、B 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 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 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 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 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 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 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信息计量学第章

信息计量学第章

信息计量学第章信息计量学是一门关于信息的量化和测量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度量和分析。

本章将介绍信息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信息计量学概述信息计量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借鉴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旨在通过量化和分析信息来揭示信息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等。

通过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对信息进行度量、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二、信息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在进行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指标。

以下是信息计量学中常用的几个概念:1. 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信息熵是信息的一种度量方式,用来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信息论中,熵越大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越高,反之越小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越低。

2.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信息增益是一种用于决策树算法中的指标,用来衡量在已知某个属性值的情况下,对结果的贡献度。

通过计算信息增益可以选择最优的属性划分。

3.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存储系统中的检索功能,按照用户需求找到相关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文本匹配等方式实现。

4. 信息传输(Information transmission)信息传输是指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在信息传输中,需要考虑传输速率、信道容量等因素。

三、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信息计量学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检索和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信息计量学在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关键词匹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和交流平台,信息计量学可以用于分析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用户行为和社群结构等问题,为社交网络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计量学课件08_第4章解读

信息计量学课件08_第4章解读
上述三个区分别称为:“核心区、相关区、外围区”
14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I)
1. 区域表示法(Zonal Expression)
——又称为“文字表示法”(Verbal Expression)
实例:布拉德福的统计数据(1934年)
分区
期刊载文
应用地球物理学
数量(篇/年) 期刊数量 论文数量
1948年, [英] B.C.Vickery ,发表论文正式提出了“布拉 德福分布”和“布拉德福定律”的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 修正和补充,为该定律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4.1.4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II)
二. 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期间) —— 特点:理论研究为主,集中于该定律的检验,修
维氏公式: n1:n1-2:n1-3: …:n1-m=1:V:V2 : …: Vm-1 (V>1) ni为第i区的期刊数量,n1-i为“第1区到第i区的期刊累积数 量”,即:n1-i = n1+n2 + …+ni,(i = 1,2,3,…,m);
布氏V公为式“:维氏(n1分:n散2:n)3:系…数:n”m=。1:a:a2 : …:am-1 (a>1) a为“布氏(分散)系数”。
主要职务: 1927年成立的英国国际目录学会创建者之一; 1939年 起任《英国国际目录学会志》主编;1945年起任英国国际目录学会 主席; 1947年当选为国际文献联合会(FID)副主席及其国际分类 委员会主席。
主要论著:《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著作的分类》;《分类原理》; 《科技目录的组织》;《图书馆编目》;《文献工作》;《国际十进分 类法的起源、目的、结构及其使用》;《文献工作五十年》;科学技 术的全部文献工作》;《专门学科的情报源》等等。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的数学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息计量学中经常使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 究信息的分布、变化和推断。
集合论
集合论是信息计量学中描述信息集合、集合关系和集 合变化的数学工具。
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计量学的核心理论,用于研究信息的度 量、传递和变换。
信息计量学的信息源分析
信息源类型
信息计量学对各种信息源进行分类和 特征描述,包括文献、数据、图像等 。
VS
信息计量学还可以用于品牌管理和产 品定位方面,通过对品牌知名度和产 品定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品 牌竞争力和产品优劣势,为品牌管理 和产品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05
信息计量学的未来发展
信息计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计算机科学
信息计量学与计算机科学在 数据挖掘、算法设计等方面 有交叉,共同研究信息处理 和知识发现。
01
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或
损失,导致接收到的信息与原始信息不一致。
信息失真的原因
02 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种,如信号干扰、传输错误、媒
体损失等。
信息失真的度量
03
信息失真的度量可以采用相似度或相关性度量方法,
比较原始信息和接收到的信息的相似程度或相关性。
03
信息计量学的方法论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计量学研究
数据挖掘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
语义网技术
研究如何将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 ,提高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的效率。
数据可视化
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以直观方式呈现 ,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质量管理
研究如何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分析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入 我国为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 制度,基本上是沿用了秦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信息计量学概论PPT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PPT课件
30
2.3.3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
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 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 研究对象不同 ➢ 研究范围不同 ➢ 任务和方法有区别
31
2.3.4 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
从研究目的来看 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 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有很大的区别:
统计书目学
– 1923年 Hulme E.W.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modern civilization. London,England,1923
文献计量学
– 1969年 Pri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69,25(4):348
会”(Committee on Informatics,FID/IM)
洛特卡 (Lottka)
布拉德福(Bradford):“专门学科的情报源” 1934年 英国《工程》杂志
齐普夫 (Zipf)
Science Since Babylon ( Yale Univ Pr,, 1961)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 (Columbia Univ Pr,1963)
1.2 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 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
信息计量学是信息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信息计量学拥有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7
1.2信息计量学的形成与发展
(1)信息量化研究的前期实践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本课程将介绍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历史、 重要性、应用领域以及研究方法。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课程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信息计量学概论》课程的背景和目标,以及课程 的结构和学习方法。
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了解信息计量学是什么以及它研究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了解信息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信息计量学的历史
了解信息计量学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信息计量研究到现代信息计量学的诞 生。
信息计量学的重要性
探讨信息计量学在解决信息科学、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了解信息计量学对个人和组织的影 响。
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
探索信息计量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社交媒体分析、网络数据挖掘和信 息检索。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信息计量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和机器学习技术。
课程总结
学生继续探索信息计量学的世界。

信息计量学课件

信息计量学课件

16
例:抽样调查: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否显著 抽样调查: 不同于每周52个小时的国家平均水平 抽取来自公司不同部门的16个人 个小时的国家平均水平。 个人, 不同于每周 个小时的国家平均水平。抽取来自公司不同部门的 个人,记 录他们在三个月期间的每周平均工作小时数。 录他们在三个月期间的每周平均工作小时数。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的雇员每周工作小时数不同于国家平均水平52小时吗 小时吗? 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的雇员每周工作小时数不同于国家平均水平 小时吗? 原假设: 原假设:H0:µ =52 对立假设:H1:µ ≠52 对立假设:
5
• α系数的目标和数据要求 α系数
目标
在测量中估计反应的 定 内部一致性
数据要求
需要至少两个项目的得分。 需要至少两个项目的得分。 所有的项目应该测量同样 的特点或特征
例子
生活意义量表包括5个项目, 生活意义量表包括 个项目,将确 个项目 参与者在5个项目上的反应的内部 参与者在 个项目上的反应的内部 一致性
3
例:一个学生想估计生活意义中5个项目的测量值的内部一致可 靠性,关于生活意义量表的项目显示在下表中 生活意义量表的项目
项目 强烈 不同意
1 1 1 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意
既不是同意 同意 也不是不同意
3 3 3 3 3 4 4 4 4 4
强烈 同意
5 5 5 5 5
1. 我对我的人生方向感觉很好 2. 我的生活有意义 3. 通常我觉得是在我的生活轨道上 4. 我在生活中没有迷失过 5.目前我正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前我正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13
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和第二类错误 和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在假设检验中可 第一类错误 和第二类错误 : 能犯两类错误。在原假设是真的情况下拒绝了原假设, 能犯两类错误。在原假设是真的情况下拒绝了原假设,为第一类错误 弃真错误),在原假设是假的情况下没有拒绝原假设, ),在原假设是假的情况下没有拒绝原假设 (弃真错误),在原假设是假的情况下没有拒绝原假设,为第二类错误 存伪错误) (存伪错误) 功效(power):等于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0-1,值越大,功效 :等于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值越大, 功效 值越大 就越大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样本与总体的差异,一般来说,样本越小, 抽样误差 :样本与总体的差异,一般来说,样本越小, 样本与总体的差异就越大。 样本与总体的差异就越大。 P-值: 表示原假设为真时获得特定结果的概率,如:若p=0.03, 则表明如 值 表示原假设为真时获得特定结果的概率, 果原假设为真,仅有3%的机会得到差异显著的结论 即拒绝原假设)。 的机会得到差异显著的结论( 果原假设为真,仅有 的机会得到差异显著的结论(即拒绝原假设)。 值用sig. 表示。 表示。 在spss中,p值用 中 值用 显著差异; 若p<α,拒绝原假设,说明原假设与样本描述的情况有显著差异; α 拒绝原假设,说明原假设与样本描述的情况有显著差异 差异不显著。 若p>α,接受原假设,说明原假设与样本描述的情况差异不显著。 α 接受原假设,说明原假设与样本描述的情况差异不显著 为显著水平,一般取0.05,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本课程均取该值) ( α 为显著水平,一般取 ,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本课程均取该值)

2024版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2024版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计量概述•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计量法规与管理体系目•计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录01计量概述计量的定义与分类计量的定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计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计量可分为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化学计量和电离辐射计量等。

计量的发展历程古代计量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自然物作为计量标准,如用手、脚等身体部位作为长度单位,用石块、贝壳等作为质量单位。

近代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为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等,并建立了各种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

现代计量现代计量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重量、硬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国际贸易中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准确的测量结果,以确保公平交易和顺利结算。

促进国际贸易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科技发展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维护社会公正计量的意义与作用0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计量单位的概念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单位的分类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导出来的。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国际单位制(SI)的概念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统一的计量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并推荐使用。

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SI由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组成,涵盖了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7个基本物理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网络信息计量学》课件

《网络信息计量学》课件

CHAPTER 0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原理
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01
信息计量学定义
信息计量学是一门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利用规律的科学,它利用数
学、统计学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02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源、信息载体、信息传播和信息利用等
方面,它关注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现状
目前,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也在实际 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网络信息检索、 网络舆情监测、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网络信息 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 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计 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
搜索引擎优化
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搜索引擎优化中有着重要的应 用,通过对网页的质量和相关性进行评估,可以 提高网页的排名和点击率。
网络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另一个重要应 用领域,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 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意见,为政府 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范围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互联网、万维网、内部网、局域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类型 的网络信息用户和服务商。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初,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计量和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网络信息计量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领域 。
特点
网络信息计量学具有跨学科性、客观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 机科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文献检索 信息计量学课件

文献检索 信息计量学课件
步研究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3 信息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一. 萌芽时期(1917年-1933年)
1923年,E.W.Hulme,首次提出了“Statistical Bibliography(统计书目学)” :
利用《国际科学文献目录》(1901~1913)统计了生理学 等四个学科的文献及其著者的分布,从而分析了现代科 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三、发展时期( 1964年-1978年)
1964年,E.Garfield,正式出版《科学引文索引》 (SCI) ,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为引文分 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9年,A.Prichard,提出了“Bibliometrics”,标志着“ 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1969年,[苏]纳利莫夫&穆利钦科,提出了“科学计量学”
会议论文集的标题中
1979 1980
1987
刘达《情报 学的新领 域——情报 计量学》acke首次提出 了“Informetrics”, 用以概括数学方法在 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L.Egghe &
R.Rousseau 出版《情报计 量学导论》
改为“信 息计量学

著名的情报学家布鲁克斯所言:“信息计量学是迄今计量学科中语义最广泛最深 奥的一个术语,将作为包罗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一个全称术语。”
1.3 信息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四、确立时期( 1979年以后) 特点 :
情报学出现了专有的计量研究领域,信息计量学 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2.1 信息计量学的定义
1979年,[德]Otto Nacke首次提出“Informetrics” “数学方法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信息计量学课件08_第4章

信息计量学课件08_第4章

10
4.1.4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 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II) 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
理论研究阶段( 世纪 年代期间) 世纪60年代期间 二. 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 年代期间) —— 特点:理论研究为主,集中于该定律的检验,修 特点:理论研究为主,集中于该定律的检验, 正和完善,并试图寻找更为精确的经验分布公式, 正和完善,并试图寻找更为精确的经验分布公式,旨 在充实和提高其科学性和精确度。 在充实和提高其科学性和精确度。
12
4.2 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4.2.1 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 4.2.2 维克利修正 4.2.3 布鲁克斯公式 4.2.4 格鲁斯下垂
13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式 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 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
1. 区域表示法(Zonal Expression) 区域表示法( ) ——又称为“文字表示法”(Verbal Expression) 又称为“文字表示法” ) 又称为
假设:任何一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文献都集中于少数的 假设: 相应专业期刊内,但是同时也散布于其它的相关期刊中。 相应专业期刊内,但是同时也散布于其它的相关期刊中。 其散布的态势则与该学科研究范围的大小有关。 其散布的态势则与该学科研究范围的大小有关。 E.L.Jones 编辑了《应用地球物理现刊目录》和《润滑 编辑了《应用地球物理现刊目录》 季刊目录》 并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季刊目录》,并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当前,已发表文章的增长、老化和离散规律,理 当前,已发表文章的增长、老化和离散规律, 当前 所当然地被视为标志科学文献发展的最根本的规 米哈依洛夫) 律。”([苏]米哈依洛夫) 苏 米哈依洛夫

信息计量学 课程

信息计量学 课程

信息计量学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信息计量学课程简介》信息计量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流量、信息增长、信息传播及信息评价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涵盖信息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信息计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一、课程内容信息计量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科学基础:介绍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特性、信息的流动和传播等内容。

2. 信息度量方法:介绍信息量的度量方法,包括信息熵、信息增益等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量化方法。

3. 信息资源管理:介绍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

4. 信息检索技术:介绍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息检索系统的构建、检索算法等内容。

5. 数据分析与挖掘:介绍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算法、模式识别等内容。

6. 信息评价与质量管理:介绍信息评价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包括信息检索效果评价、信息质量评估等内容。

7. 信息可视化:介绍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可视化表示和呈现方法。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信息量的量化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4. 掌握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将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

5. 具备信息计量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信息计量学课程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

教师会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信息计量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信息计量学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计量学基础课程ppt课件

计量学基础课程ppt课件

❖ 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制定和颁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量水平的不断 提高, 计量检定规程每隔一段时间便要重新审订 和修改一次, 这也是为了适应所针对的计量器具型 号的改进和技术性能的进步。
❖ 测试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计量,一般无 严格的规程可循,也无须计量主管部门的审批。 测试工作具有更宽的应用面,有时比单一的计量 情况会更复杂一些。测试工作的完成也常常要以 计量检定规程为参考, 但是需要针对测试对象更全 面地掌握测试方法并且更灵活地应用它们。
由此可见溯源性的概念是量值传递概念的逆过程 。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确一致的基础 ❖ ❖ 1. ❖ 科学基础主要是计量学理论,如计量单位制、
计量理论、 误差理论等。
❖ 2. ❖ ❖ (1) 保证以最高准确度复现计量单位的国家计
量基准体系。 ❖ (2) 将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工作计量器
具的计量标准体系。
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当然,用更高一级的标准去检测是最
稳妥的办法。

(2) 标准和被检器具都只含有随机误差。

若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 则当

|ΔXtmax|≤ (e2+n2)
(6.2.15)

时, 便合格; 当
❖ (6.2.16)
|ΔXtmax|>
(e2+n2)

时, 便不合格。

(3) 标准和被检器具同时含有系统误差和随机
❖ 4. 根据标准和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判断
当标准器具的误差不能忽略时,对被检器具的判断要复杂得多。 设 标准和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分别为n和e, 则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标准和被检器具都只含有系统误差。

计量培训资料PPT课件(2024)

计量培训资料PPT课件(2024)

物质成分
指构成物质的各元素或 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2024/1/28
成分分析
通过特定的化学或物理 方法,对物质中的各成 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过程。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物质中某种成 分的含量,确定该物质 中各成分的比例或浓度

29
定性分析
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 物理性质,确定物质中
是否含有某种成分。
化学计量器具及使用
度,如使用红外测温仪等。
测温技巧
03
选择合适的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确保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充
分接触,减少测量误差。
16
热学计量案例分析
2024/1/28
案例一
某化工厂反应釜温度计量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通过 更换高精度测温元件和优化测温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案例二
某钢铁厂高炉温度计量失控导致生产事故,通过引入先进 的测温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对高炉温度的实时监测和精确 控制,保障了生产安全。
利用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来测量 温度,具有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2024/1/28
15
温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2024/1/28
接触式测温法
01
通过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来测量温度,如使用玻璃液
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等。
非接触式测温法
02
通过测量被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等物理量来推算出物体的温
案例三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通过对表面粗糙 度的测量,介绍如何使用光学比较仪 等量仪进行长度计量,并分析测量结 果的不确定度。
2024/1/28
12
03
热学计量
2024/1/28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4.2.4 格鲁斯下垂(I)
1967年, [美]Q.V.Groos,指出布拉德福曲线中存在
17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V)
两种表示法是等价的吗?

比较: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 某学科的论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 按照所载“相关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将该序列划 分为三个区,使得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相等 (即“K/3篇”),则: 区域法:各区的期刊数量满足等比关系;
信息计量学
—— 第四章 布拉德福定律
2.1.1 文献信息流及其特性(回顾)
文献信息流:具有一系列主题特征的科学文献的集合。
动态特性:科学文献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和老化的性质。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静态特性:在一定时间内科学文献在空间的分布性质。
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
假设:任何一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文献都集中于少数的
相应专业期刊内,但是同时也散布于其它的相关期刊中。 其散布的态势则与该学科研究范围的大小有关。
E.L.Jones
编辑了《应用地球物理现刊目录》和《润滑 季刊目录》,并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证实了自己当初的假设,并提出了文献分散的定律。
9
Bradford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N (a 1) n1(a 1)

N为期刊总数量,m为分区数,n1为第1区的期刊数量。
21
4.2.3 布鲁克斯公式(I)
“(布拉德福)没有用数学公式的形式去表现。结果,
由于这个疏忽,使人们认识到该定律的重要意义,整 整多花了20年时间。” ([英]B.C.Brookes,1969)
1968年, [英] B.C.Brookes ,首次提出了布拉德福
1 2 3 m

a为“布氏(分散)系数”。
20
4.2.2 维克利修正(II)
“维氏(分散)系数”和“布氏(分散)系数”的实
质:
反映了科学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情况:其值越大,表
“布氏(分散)系数”的计算:
m
明该专业的论文在相关期刊中的分布越不均匀,集中 与分散的趋势越大;其值越小,则该专业的论文在相 关期刊中的分布越均匀,集中与分散的趋势越小。

n1:n2:n3=1:a:a2
(a>1) (b>1)

图像法:前面各区的期刊累积数量满足等比关系。

α:β:γ=1:b:b2

其中, α=n1; β=n1+n2; γ=n1+n2+n3

结论:“区域表示法”和“图像表示法”之间,存在着无法 统一的矛盾。
18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VI)
14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I)
1. 区域表示法(Zonal Expression) ——又称为“文字表示法”(Verbal Expression)

实例:布拉德福的统计数据(1934年)
应用地球物理学 期刊载文 数量(篇/年) 期刊数量 论文数量 x> 4 4≥ x >1 1≥x 9 59 258 429 499 404 润 滑 期刊数量 8 29 127 论文数量 110 130 152

11
4.1.4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III)
三. 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 特点:由纯粹理论研究向广阔的应用领域过渡, 理论与应用全面发展。

1972年,E.AWilkinson,对区域法和图像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明确提出两者在数值上是不相等的。 1977年, J.J.Hubert ,用新的方法验证了“区域分析法” 。 1977年,斯马里科夫,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统一方程式。 1981年,日本学者马工阿佐井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 ……

推论:期刊的分区数目是任意的。
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某学科
的论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按照所载 “相关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将该序列划分为m个区, 使得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相等(即“K/m 篇”),则:


维氏公式: n1:n1-2:n1-3: …:n1-m=1:V:V2 : …: Vm-1 (V>1) ni为第i区的期刊数量,n1-i为“第1区到第i区的期刊累积数 量”,即:n1-i = n1+n2 + …+ni,(i = 1,2,3,…,m); V为“维氏(分散)系数”。 布氏公式: n :n :n : …:n =1:a:a2 : …:am-1 (a>1)
两种表示法哪个更准确?
“区域派”
F.F.Leimkuhler、
W.Goffman、……
“图像派”
B.C.
Brookes、M.G.Kendall、……
19
4.2.2 维克利修正(I)
1948年, [英] B.C.Vickery ,发表论文正式提出了“布拉德福
分布”和“布拉德福定律”的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正和补 充,为该定律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区 核心区 相关区 外围区

结论:
n1:n2:n3≈1:5:52
15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II)
2. 图像表示法(Graphical Expression) ——又称为“经验表示法”(Empirical Expression)

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某学科的论 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按照所载“相关 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以期刊累积数量的对数(lgn) 为横坐标,以相应的“相关论文”累积数量(R(n))为纵坐标 作图如下: R(n)
4


4.1.2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背景
① “文献散在各种其他学科的期 刊上。
② 科学统一性原则。

每一个科学学科都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地与其他任何一 个学科相关联。因此,属于某学科的文献,不仅仅会出 现在这个学科的专业期刊上,而且也时时可能出现在其 他学科的期刊上。
“当前,已发表文章的增长、老化和离散规律,理
所当然地被视为标志科学文献发展的最根本的规 律。”([苏]米哈依洛夫)
2
4.1 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史
4.1.1 “布拉德福”简介 4.1.2 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背景 4.1.3 布拉德福定律的提出
4.1.4 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
3
4.1.1布拉德福简介


10
4.1.4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历程(II)
二. 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期间) —— 特点:理论研究为主,集中于该定律的检验,修 正和完善,并试图寻找更为精确的经验分布公式,旨 在充实和提高其科学性和精确度。
1960年, [英]M.G.Kendall ,首次提出了“布拉德福定律” 在结构上很类似“齐普夫定律”的看法。 1967年, [美]F.F.Leimkuhler ,发展了“布拉德福定”律的 区域描述方法,建立了“Leimkuhler公式”。 1967年, [美]Q.V.Groos,指出了布拉德福曲线中存在 “格鲁斯下垂”。 1968年, [英]B.C. Brookes,发展了“布拉德福定律”的 图象描述方法,建立了“Brookes方程”。
科学文摘的“遗漏和重复摘录”的缺陷,促使布拉德福 对文献流分布的内部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5
③ 文摘的“缺陷”。

6
7
8
4.1.3布拉德福定律的提出
1934年, [英]S.C.Bradford,在《专门学科的情报
源》(Sources 0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ect)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分散规律 的经验定律。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在1969年进行了修正,最终 确立了“布鲁克斯公式”。
22
4.2.3 布鲁克斯公式(II)
布鲁克斯公式: R(n) =


nβ (1 n C ) K lg n / s (C n N )
n:期刊按载文量递减顺序排列的等级序号,即期刊累积数; R(n):对应于前n种期刊的相关论文累积数; C:核心区的期刊数,即曲线拐点对应的n值; N:样本期刊总数; α:等于载文量最多的期刊的载文量R(1);(一般随统计年限的增加而增大) β:等于“曲线部分”的曲率;(大小与核心区的期刊数量有关,且总小于1,在较 短时间(二至五年)内可视为常数,但在较长时间里将会发生变化) K:等于“直线部分”的斜率;(可用实验方法求得,当N足够大时,K=N×ln10 ) s:等于“直线部分”反向延伸与横轴交点的n值;(大小与所属学科、专业范围有 关,在学科范围较窄时,s≤1,s越大,说明专业研究范围越宽。此外,也与学科发 展阶段有关。而且,C值与s值相关)
12
4.2 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4.2.1 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 4.2.2 维克利修正 4.2.3 布鲁克斯公式
4.2.4 格鲁斯下垂
13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
1. 区域表示法(Zonal Expression) ——又称为“文字表示法”(Verbal Expression)
B C A 0 核心区
(经典)布拉德福分散曲线
外围区
相关区 lgn
16
4.2.1布拉德福定律的原始形式(IV)
2. 图像表示法(Graphical Expression) ——又称为“经验表示法”(Empirical Expression)

推论:假设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共有N种期刊刊载了 某学科的论文(简称为“相关论文”)K篇,将这N种期刊 按照所载“相关论文”的数量降序排列,然后,将该序列划 分为三个区,使得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相等 (即“K/3篇”),则前面各区的期刊累积数量满足下列关 系: α:β:γ=1:b:b2 (b>1) α,β,γ分别为 “前面各区的期刊累积数量”,显然 γ=N; b为“分散系数”(或称“维氏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