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调研文章

合集下载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扶贫调研篇1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决定,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

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

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

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

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

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贫困地区篇1近年来,关系民生民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药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但作为贫困地区,卫生医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就地就近看不了、看不好病,一直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顽疾,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最直接因素,更是群众最渴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受地域、体制、机制束缚和投入所限,多数卫生医疗系统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不但造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且留不住,而且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总体来讲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和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员少;二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较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极少。

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面“人才”难引进,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有岗无人”。

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普遍不便,基础条件普遍落后,总体人口普遍不多,医院业务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富裕地区差距十分悬殊。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本区域以外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卫生医疗人才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应聘、就职,甚至是本区域内人员毕业后都不愿意回来上班。

所以,贫困地区的县、乡医疗机构虽然按相关规定核定了人员编制,设置了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但由于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因素影响,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多半是“有岗无人”,特别是乡镇更为突出,多数是有业务科室门牌设置、有专门业务用房,唯独没有专岗人才。

(二)现有“人才”难留住,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专岗不专”。

多数贫困地区硬件严重滞后,软件先天不足,财力十分薄弱,其地域本身不具备人才聚集能力和效应。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篇一:贫困地区教育项目调研情况汇报贫困地区教育项目调研情况汇报:2011年11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县乡进行驿站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

乡位于县的西南部,东与南圩镇接壤,南同屏山乡及县相连,西和县驮堪乡相邻,北靠都结乡,距县城45公里。

该乡地处大石山区,其中85%是石山面积,主要以玉米、黄豆、花生和木薯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作为县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对该乡进行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的调研,对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照意义。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乡中心小学,由于校长外出开会,负责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的韦副校长。

作为常务副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韦副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并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为了能对该校乃至全乡整个教育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乡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长回来后再进行进一步地交流。

次日上午十时,我们再次来到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亲自接待,对我们所需的资料有了很大的补充,其情况大致如下:一、该校办学规模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配备有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在校学生为607人,共有15个教学班,涵盖学前教育及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布泉乡最大的小学教学点。

二、师资配备该校共有38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老师,男女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协调。

但是,这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即将退休的老龄教师,如到2012年退休的教师达20多个。

三、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国家教委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作为该乡的中心校,该校课程的设置相对合理,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但由于缺乏专业对口的老师,除语文、数学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均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可见一般。

尔后,在我们的提议下,李校长和我们来到了离乡13公里外的村教学点进行调研,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龙礼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没有校门的学校,以及残缺的由石头堆积起来的围墙。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三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三篇(篇一)**村作为“十三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

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

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

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

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

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3年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2023年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2023年贫困地区调研报告2023年贫困地区调研报告1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各方面大力扶持下,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工业粗放式经营,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大幅增加,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使农村环境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面对新农村建设,环境的保护该如何有效推进,立足__州实际,作以下理性思考。

一、分析环境现状,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切入点__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目前仍有15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

受客观条件限制,近20年来,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重污染工矿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留下了历史欠账,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改变不良现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切入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污染源治理为切入点,还历史欠账,为新农村建设扫平障碍。

__州近20年来留下的环境欠账,已使部分州域环境失去了其应有功能。

只有加大老污染源治理,逐步恢复环境应有功能,才能为新农村构筑建设的平台。

一是突出治理工业污染源,确保环境功能区的有效恢复。

一方面以锰、钒、铅、锌等矿石生产加工业为治理重点,采取"严格环境执法、督促防污设施运转,提供技术指导、推行清洁生产,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达标排放"等措施,实现境域主要河流水功能的逐步恢复。

另一方面力争3至5年时间,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依法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小浮选、小冶炼、小化工等"十九小"企业,从严查处和打击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遏制工业污染反弹,全面恢复水功能区。

二是突出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村环境的优化整洁。

农村面源污染又是当前农村的又一重要污染源,使农民健康面临威胁。

全州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相当于工业企业排放废水量的64%和化学需氧量的59%;农业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增,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直线型增加,仍有83.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高氟、高砷、高污染水。

深度贫困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和群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深度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为贫困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进行了一次深度贫困调研。

此次调研覆盖了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包括偏远的山区、荒漠地带和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我们详细了解了深度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教育医疗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多方面问题。

首先,在生产生活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一些地区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仅限于农业和畜牧业,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落后。

其次,在教育医疗方面,由于交通条件不便、医疗资源短缺等原因,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较为艰苦。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通讯、供水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其次,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通讯、供水等方面的不足。

此外,还应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援助,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深度贫困地区的存在是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报告,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改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开题报告范文

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开题报告范文

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在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导致人才流失,也使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及对策,对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其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应对人才外流挑战,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研究内容1.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特点1.2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原因1.2.1就业机会不足1.2.2教育资源匮乏1.2.3生活环境恶劣1.2.4政策支持不足2.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对当地发展的影响2.1经济发展影响2.2社会进步影响2.3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3.应对策略和建议3.1制定相关政策3.2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3.3优化生活环境3.4引进人才和项目3.5改善政府服务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现状和原因,以及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贫困地区人才外流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为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原因和现状,明确其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为贫困地区的人才挽留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七、论文写作安排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1.3研究内容1.4研究方法1.5研究意义1.6研究预期成果第二章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现状和原因分析2.1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特点2.2贫困地区人才外流的原因第三章贫困地区人才外流对当地发展的影响3.1经济发展影响3.2社会进步影响3.3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第四章应对策略和建议4.1制定相关政策4.2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4.3优化生活环境4.4引进人才和项目4.5改善政府服务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结果总结5.2不足之处和展望八、参考文献九、附录以上是本研究的初步开题报告,希望评审老师能够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贫困地区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尽管许多国家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仍有许多贫困地区存在着深层次的贫困。

本文将通过对某个贫困地区的调查,探讨其贫困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贫困地区的背景这个贫困地区位于某个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山区。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导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是该地区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然而,由于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施,农民的产量很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二、贫困原因的分析1. 地理环境: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限制了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开拓。

2. 教育水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教育机会使得居民缺乏技能和知识,难以找到好的工作机会。

3. 就业机会:由于地理条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大部分居民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收入微薄。

4. 公共服务: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

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设施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居民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三、贫困对居民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生活所需。

他们常常面临食品短缺、住房不足等问题。

2. 教育落后: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低下,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这将进一步限制他们的发展。

3. 健康问题: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贫困地区的居民容易患上一些可预防的疾病。

缺乏适当的医疗保健措施,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加脆弱。

四、解决方案的探讨1.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政策,促进农民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

2. 教育改革: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他们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3. 农业发展:政府可以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入。

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

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

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贫困村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困村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xx村位于xx镇西南部,属xx区,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725户2765人,总劳力20xx人,耕地面积4290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全村2/3耕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经营。

现有7名村“两委”干部,含下派第一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1名。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21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5户78人,低保贫困户48户89人,低保户23户31人,五保贫困户17户17人。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户脱贫、村出列”为工作目标,举全村之力而为之,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1.精准识别把准关。

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村“两委”干部每月到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贫困户情况,听取发展意愿,谋划增收措施,跟踪帮扶项目。

2.精准帮扶结对子。

充分发挥市药监局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的优势,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全村123户贫困户做到户户有人帮、有人管。

3.精准施策发准力。

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按户制定谋划帮扶措施,全村申报发展产业38户、光伏发电30户、危房改造30户、帮扶就业12户、社会兜底及其他40户。

目前,全村已通过产业验收29户,第一批产业资金按照奖补额度的40%已打卡发放到户,剩余9户正在积极组织第二批次验收、登记打卡造册。

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力发展的局面,村“两委”积极联系大户,以村作为担保,由大户先提供种苗的形式,免费提供给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先行发展,并签订扶贫养殖合同,确保贫困户敢于养、愿意养、养得好,获得受惠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作为全区居家养老示范点,通过政府花钱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模式,为全村32位分散五保、贫困低保老人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帮助贫困老人解决无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难、看病难等问题,每月分4次为他们提供送餐、助洁、助医、起居照顾、精神慰藉等服务,切实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其中涉及深度贫困村。

本文旨在通过对深度贫困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供参考。

1. 深度贫困村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深度贫困村的特点。

深度贫困村一般指长期以来贫困程度极高、发展迟滞、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村庄。

这些村庄的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耕,人均收入往往低于国家贫困线。

此外,深度贫困村往往存在着基础教育差、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使居民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2. 深度贫困村形成的原因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深度贫困村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深度贫困村的贫困问题多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

一方面,地理环境差、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地域因素限制了深度贫困村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职业技能缺乏、社会保障短缺等社会因素也是深度贫困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3.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对策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扶持政策等手段,推动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其次是改善教育条件。

政府应当加大对深度贫困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在深度贫困村设立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4. 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辽宁省某深度贫困村因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然而,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居民的共同努力,该村成功实现了脱贫。

该村在发展产业方面,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富硒产品,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该村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结语深度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揭示了深度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以及贫困村居民的自力更生。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贫穷地域精确扶贫调研报告贫穷地域精确扶贫调研报告一、精确扶贫基本状况1、人员装备:全** 共有中央、省、** 、县市共1069 个单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组建了963 个工作组(中央4 个,省直36 个,** 直77 个,县市 846 个),选派了 2669 名干部进驻 1200 个贫穷村展开扶贫工作,实现了对贫穷村的全覆盖。

4、摘帽规划:到2017 年,全** 乡村贫穷人口减少到25 万人以下,乡村贫穷发生率控制在 12%左右, ** 市摘掉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县帽;到 2018 年, ** 县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县帽;到2019 年,稳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泸溪县、凤凰县、古丈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县帽,腊尔山片区、吕洞山片区、红土壤片区、永龙界片区 4 个集中连片贫穷地域地区性贫穷所有除去, 1200 个贫穷村所有退出,国家现行标准下的万贫穷人口所有脱贫。

5、资本安排:今年全 ** 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本 8.5 亿元,整合其余涉农资本 30 亿元以上。

截止目前,全 ** 扶贫部门已向上申报并落实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本亿元 ;全**8 县市已安排精确脱贫估算经费亿元,已落实精确扶贫、精确脱贫扶贫项目资本亿元。

二、精确扶贫推动的要点工作1、特点家产扶贫。

已达成特点农业家产基地万亩,达成任务数的98.15%;出栏肉牛 4.45 万头、达成率 47.09%,生猪 65.83 万头、达成率 50.64%,山羊万只、达成率 45.46%,家禽出笼 325.6 万羽、达成率 48.34%;发展稻田养鱼 3.65 万亩、达成率91.25%;建成万亩精选园11 个,达成任务数的137.5%;贫穷村建设百亩示范园 980 个,达成任务数的 81.67%;上报项目立项审批金额 57.8 亿元,有 35.3 亿元可用于发展生产贷款。

2、易地搬家扶贫。

2016 年,全 ** 计划实行 54 个集中布置区(点)和 7 个分别布置点项目建设。

中宁县深度贫困地区的特点及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中宁县深度贫困地区的特点及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强嚆墅暖黧 跚髓嚣赋黼麓l一
5月 28日一30日 ,中宁县 调查 队到 太 阳梁 乡 、喊 叫水乡和徐套乡开展深度贫困地 区特点及精准扶贫 政策措施调研工作 。调查人员先后与乡镇扶贫专干 、 驻村第一书记及贫 困户进行深入交谈 ,与县扶贫办 、 财 政局 的相关 人员 交 流 ,详 细掌 握 了 中宁县 深 度贫 困地区的基本情况 、贫 困特点及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情况 ,现报告如下。
二 、中宁县 深度 贫 困村基 本情 况 中宁县共有深度贫 困村 20个 ,分布在 3个山区 乡 镇 ,其 中喊 叫水 乡 5个 ,占 25% ,徐 套 乡 8个 ,占 40% ,太 阳梁 乡 7个 ,占 35%。喊 叫水 乡 和徐 套 乡 地 处 宁夏 中部 干旱 带 ,分 别 于 2004年 和 2007年 由同 心县 和海 原县 划 人 中宁 县管 辖 。太 阳梁 乡地 处 贺 兰 山东 麓 的移 民 区 ,于 2017年 由农 垦 集 团划人 中宁县 管辖 。2O个 深 度贫 困村 总人 口 11078户 44254人 , 占全 县 总 人 口的 12.8% ,占全 县贫 困人 口的 35.6%; 其 中深度贫困地 区涉及建档立卡贫 困人 口 3387户 13356人 ,占全 县 建档 立卡 总人 数 的 61.04%。 三、基本 特 点及 致贫 原 因 (一 )地处 山区 ,少数 民族人 口集 中 中宁县 深度 贫 困村 主要 相 对集 中在偏 远 的少 数 民族地 区 ,地 处 山 区 ,少数 民族 人 口集 中 。2017年 喊 叫水 乡少 数 民族人 口占本 乡人 口的 94.5%,徐 套 乡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占本 乡 人 口 的 98.9% , 比全 县 的 26.5%平均 占比高 出很 多 。 (二 )自然条件 差 干旱缺水是中宁县深度贫 困村群众 生存和经济社 会 发展 的最大制约 因素 。深度贫 困村所在 乡镇 普遍土 地贫瘠严重缺水 、立地条件差 ,有土产业发展受影响, 发展基础弱 ;太阳梁乡立地条件差 ,砂石土地无法耕 种,部分贫困群众虽然有发展畜牧业的愿望 ,但发展空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乡村振兴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深度贫困地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更为艰巨。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展开了调研工作,以深入了解这些地区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即是根据我所在地深度贫困地区的相关背景和现状进行的一份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我所在地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一个偏远地区。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贫困问题相对突出。

据当地政府统计,该县有贫困户近千户,贫困人口近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0%以上,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二、产业发展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生态环境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生活环境较差,造成农民居住条件较差。

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育医疗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

部分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困难,且教育质量较低;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疗服务难以保障一般农民的基本需求。

教育医疗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深度贫困地区未来的发展,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

五、调研成果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教育医疗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等。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改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推进国家深度贫困区的扶贫工作,我参加了一次调研活动,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深度贫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我国某深度贫困县。

该县是我国国家级深度贫困区之一,属于贵州省,而贵州省也是我国国家级深度贫困省之一。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

我们首先制定了一份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问卷,以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意见建议。

其次,我们深入贫困户和贫困村,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从各个方面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情况。

最后,我们对当地的产业基础、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更深入地分析问题。

调研结果经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产业落后。

该深度贫困县的经济基础较为落后,主要产业是农业,而且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产值低,市场占有率小。

2. 交通不便。

县内的交通比较落后,公路通行条件差,区域内的交通不便,致使区域间交流和发展水平受限。

3. 教育与技能水平低。

该县内的教育水平较低,学生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

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也不高,致使农业生产缺乏竞争力。

4. 医疗条件不足。

该县医疗条件落后,缺乏医药资源和专业医疗队伍,医生不愿前往该县工作,致使该县缺乏医疗保障。

5. 贫困户缺乏帮助。

该县部分贫困户的资助力度不够,生产条件差,致使他们陷入贫困中,生活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产业支持。

该深度贫困县应该加强对当地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本地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帮助当地农民把农产品运送到各地。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建立公共设施等,改善当地的交通和生活环境。

3. 加强教育培养。

该县应该加强对当地教育的投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深度扶贫调研报告

深度扶贫调研报告

深度扶贫调研报告深度扶贫调研报告一、概述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扶贫工作已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度扶贫调研工作。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深度扶贫调研中,我们发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交通和水电设施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这对农村产业发展和交流合作造成了很大阻碍,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农业生产农业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主要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于农民脱贫非常重要。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的低效方式为主,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教育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之一。

然而,深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学校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五、医疗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但是在贫困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基层医疗设施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这对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状况,我们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水平,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六、综合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综合措施:1.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改善教育水平。

4. 提高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扶贫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

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调研文章.

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调研文章.

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问题调研报告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课题组(2011年7月)一、基本情况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对实施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才队伍已有一定数量规模,为建设和谐花垣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据统计,截止2011年6月底,全县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和具有技术职称(等级)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0332名,占全县户籍人口的3.69%,其中党政人才2626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1名,专业技术人才4299名,技能人才788名,农村实用人才2478名,社会工作人才60名。

他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当前,花垣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

1、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类人才”总量已达到10332人,与“十一五”初相比增加742人,增长7.18%。

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

2、人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全县人才队伍中,30岁至50岁所占比例为60.3 %,比2006年高出2.8 个百分点;51岁以上所占比例比2006年减少 2.1 个百分点。

全县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

3、人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截止2011年6月底,全县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128名,大学专科学历4152 名,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5052名,分别占总数的20.6%、40.2%、39.2%。

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55.7%上升到2011年的60.4%,提高4.7个百分点。

全县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文化程度不断提升。

4、人才资源开发不断加快。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紧急人才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公开选拔高学历优秀人才的力度,增强了我县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深度贫困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力度,致力于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

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着深度贫困问题,这些地区的发展依然艰难。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了解和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三、调研内容1. 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民生状况、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全面掌握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2. 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在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如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等,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3. 解决方案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包括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四、调研结果1. 实地走访发现,深度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气候条件恶劣,资源匮乏,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在产业发展方面,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持政策,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

3. 在基础设施方面,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下,道路破损、供水不足、电力不稳定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在教育医疗方面,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差。

医疗条件也十分艰难,缺乏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

五、解决方案1. 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支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引导农村转型升级。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善电网,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3. 教育医疗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扶持,提高当地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精准扶贫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点,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有效使用,真正帮助到贫困群众。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深度贫困村却仍然存在。

深度贫困村的贫困程度较高,致贫原因较为复杂。

为了真正减贫,了解深度贫困村的情况非常重要。

下面将就一份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进行分析。

一、问题分析该报告对三个深度贫困村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贫困村民的贫困原因主要在于资源匮乏和资金困难两方面。

另外,由于缺乏教育背景和技能,村民找工作和实现自我增值也较为困难。

同时,老龄化和子女外出等问题也加剧了贫困程度。

二、案例分析1、麻山村该村地处偏远,缺乏自然资源和资金。

由于村民找不到工作,一些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水平低下。

2、杨家砭村该村年均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平均每户有5人,每年仅有近百元的农业收入。

由于信息不畅,村民缺乏创业意识,没有拓宽收入渠道。

3、双溪村该村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人才,导致村民很难拓宽收入来源。

同时,该村的老龄化程度高,子女都到城市打工,家庭生活来源十分单一,增加了贫困风险。

三、对策建议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拓宽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改善村民收入。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村民技能。

让村民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提升村民的创业意识和技能水平。

3、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风险。

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项目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让更多人摆脱贫困状态,增加家庭收入。

综上,对于深度贫困村,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并针对性制定对策,让村民逐步走出贫困。

四、政策支持要彻底解决深度贫困村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资金援助、培训项目、就业机会等,给予深度贫困村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支持贫困村的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结语深度贫困村是中国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深度贫困村的真实情况,采取科学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真正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于贫困调研报告

关于贫困调研报告

关于贫困调研报告贫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近年来,我国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我们组织了此次贫困调研,旨在掌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研范围包括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贫困较为严重的省份。

我们共访问了10个不同的贫困镇、乡,调查了100名家庭,以及当地的扶贫机构和志愿者团队。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贫困原因探索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了解到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多样,以下几个方面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的缺失导致了劳动力的贫困。

许多家庭中的劳动力只具备基础教育,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因此无法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收入水平较低。

其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减少,家庭收入也随之下降。

再次,基础设施的欠缺限制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许多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通信困难、供水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和人员流动。

最后,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许多贫困家庭由于没有医疗保险或者保障水平较低,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家庭就很容易陷入贫困。

2. 解决贫困的途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贫困问题的建议: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

通过改善学校设施、培养优秀教师、提供免费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改变命运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的就业能力。

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帮助贫困家庭成员学习一门实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再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当地的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产业的发展和人员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报告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调研文章一、基本情况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对实施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才队伍已有一定数量规模,为建设和谐花垣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和具有技术职称(等级)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0332名,占全县户籍人口的3.69%,其中党政人才2626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1名,专业技术人才4299名,技能人才788名,农村实用人才2478名,社会工作人才60名.他们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当前,花垣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类人才总量已达到10332人,与十一五初相比增加742人,增长7.18%.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2、人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县人才队伍中,30岁至50岁所占比例为60.3%,比2019年高出2.8个百分点;51岁以上所占比例比2019年减少2.1个百分点.全县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3.人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128名,大学专科学历4152名,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5052名,分别占总数的20.6%、40.2%、39.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由2019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的60.4%,提高4.7个百分点.全县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文化程度不断提升.4.人才资源开发不断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紧急人才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公开选拔高学历优秀人才的.力度,增强了我县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全县共选拔引进各类人才912人,其中:研究生17人,本科生482人,专科生413人,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和乡镇站所.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坚持原则,构建重才爱才新格局1、树立人才强县理念,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县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全面推行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建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积极发挥领导机构作用,坚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部门人才工作汇报,及时掌握人才动向,预测人才趋势,研究工作对策,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宏观指导,做好人才工作全面科学谋划,起草了《花垣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县人才发展目标.2、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形才工作合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制定出台了《花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关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人才工作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联络员.此外,县委将人才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加强协调指导.对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措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才工作的合力.3、组建人才工作机构,推动人才工作开展.县委组织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协调指导全县人才工作日常事务开展.通过成立专家工作室、县人才交流中心,完善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建立花垣人才等,积极为县内外人才就业创业搭建桥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人才供求关系,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互动服务平台.(二)拓宽领域,引进人才,探索发挥作用新途径1.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聚集人才的第一要素.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惠民的发展思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软件硬件环境;整顿人才市场秩序,减化审批程序,推行一站式办公、公示制、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人才政策,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为吸引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党政机关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户籍迁移、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便利、搞好服务,建立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搭建平台助推人才成长.一是依托重大项目吸引人才.抓住三立集团、东锰集团、振兴公司、太丰公司、强桦公司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高新科技项目落户的契机,积极引进人才,取得了较好成效.如三立集团自1998年8月成立以来,引进人才87名,太丰公司引进人才62名,两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接纳人才.通过编制人才供求预测、定期发布供求信息、举办人才集市、组团赴省内外招聘等措施,吸引各类实用人才.据初步统计,2019年至2019年6月已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5场次,16余家次单位、近300人次入市交流.组织28余家次用人单位赴外地招聘各类急需人才458人.三是通过招考选拔人才.扎实开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等,2019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招考公务员83名,招考事业单位人员641名.下基层招考3次,共63人,其中研究生2名,59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当村干部两年以上),来我县服务或工作的柔性人才269人次.此外,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引进156名大学生来花垣服务,充实了基层党政工作力量.(三)突出重点,更新培训,实施人才培养新目标1、依托培训基地,固定式培养.注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县委党校、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技校为龙头,乡镇成校、远程教育基层站点、企业实训基地为基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固定式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坚持走校企联办内涵发展之路,成立了县就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由校方负责教学管理、办学管理经费,企业提高实操平台,毕业后全部由企业录用.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等院所进行合作,成功攻克了低品位碳酸锰浮选的世界性课题,获得国家专利和湖南省科技成果认证,使我县的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适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注重实践锻炼,针对性培养.对党政人才,通过基层锻炼、项目挂职、岗位交流、办班培训等形式,着重提高党性修养、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业务培训、外出进修、专家讲座等方式,重点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举办企业家研讨班等活动,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技能人才,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使技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我县企业发展的需求;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提供科技信息,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3.创新工作载体,多途径培养.一是建立人才培养导师制.在非公企业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人民好教师活动,在医疗系统开展争当医德标兵活动,同时,组织行业优秀人才帮带青年人才、领导干部联系青年人才,通过帮带联系提升青年人才素质.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各企业、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能创新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技术和切磋技艺的平台.三是实施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党工共建活动和党员创业创新基地培育工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建立党员技术攻关组等举措,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抓实基础,加大投入,建立激励保障新机制1.注重改革创新,确保人才脱颖而出.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不断探索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与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2019年以来,县委先后4次公开选拔县直、乡镇科级领导干部37人,其中招考2名正科级干部.在公务员队伍管理上,坚持凡进必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和全员聘任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使用机制,鼓励他们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农村提供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2.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动力.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制定出台了《花垣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花垣县首席技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十大技术创新职工评选办法》等,开展首席技师、十佳教师、农村科普带头人、人民健康好卫士等评选活动.为了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县里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奖励.3、作好服务文章,增强人才发展信心.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看望慰问优秀人才、举行座谈会,并发放新年贺卡.实行人才社会化管理,全县已有412人实行人事,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此外,通过上人才工作知识竞赛、人才工作月、引进人才座谈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活动,通过《花垣人才》、花垣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选拔任用上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没有真正用科学的人才观来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单位对人才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随意性也比较大;有的单位用人松,管理简单,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和战斗力,导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下指标、加压力的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少,没有把发展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一些企业固于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不重视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只重视项目、资金的引进,忽视对人力、智力的开发和引进.在人才选拔上,招聘教师、医生事业单位编制的人数较多,招考公务员的名额较少.在人才任用上,如何坚持用老实人,不用老好人,用年轻人,不搞年轻化,用能力人,不以票选人,不断提高用人满意度和工作质量,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