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的诗
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
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导语】:《悬崖边的树曾卓》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悬崖边的树·曾卓》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1970年这是树的形象,也是人的形象——眷恋着乡土、经历着苦难而又怀着坚定信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一首诗是怎样被误读的——曾卓《有赠》的文学史探微
一首诗是怎样被误读的——曾卓《有赠》的文
学史探微
曾卓在《有赠》一诗中写出了宋代王安石改革苦不堪言的心境,
诗词写得深刻而写实。
然而这首诗并未读者被正确理解,甚至被
误读。
具体来讲,《有赠》中王安石改革的挫折情绪变成了他对待妻子
的态度——“有赠”中的“妻之责”指的是妻子的过错,而“酒”即是王安石的米酒,本是开玩笑的一句话,却被读者误解为王安
石拿自己的米酒来对付妻子了。
另一方面,很多读者读到“求贤若渴,只是说告”部分,便理解
为王安石奉行所谓“求贤若渴”的政策,但这种“求贤若渴”的
理论实际上属于明朝的政策,与宋朝的政策“推翻旧法宁为穷”
不同。
因此,这部分也被误解了。
在总结了《有赠》被误读的内容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误解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就是读者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information 和情感,甚至把诗中几个关键词脱离原作的背景误解了。
其次,《有赠》极其有代表性,它所表达的思想也被很多人所关注,但是由于它的诗词体因为成份复杂,让有些读者不免误解,甚至不自觉传播误读。
可以说,文学史上的这种误读,更多的是由于历史背景和读者持有的知识来决定的
只有当读者在读诗时,有所深思,并通过提取诗中有价值的信息来真正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时,才能避免这种误读。
《悬崖边的树》赏析
《悬崖边的树》是现代诗人曾卓的一首优秀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绘悬崖边的树所处的境遇和它那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塑造了一位坚强不屈的形象,并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悬崖边的树》的赏析:
1.主题思想:《悬崖边的树》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以及在逆境
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人通过对树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在生活的悬崖边上,我们要像这棵树一样,坚韧不拔,顽强生存,追求理想。
2.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棵树塑造成
一个英勇顽强的形象。
如“它的根,像我的信念一样坚定”,将树的根系比作信念,表达了树与诗人的共同信念和坚定意志。
3.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对树的生长环境、姿态和细节的描绘,创造
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悬崖边的树。
这个意象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生命的顽强、坚韧和执着。
4.情感表达:在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通过对树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一形象上,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5.语言风格:《悬崖边的树》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诗人在诗
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以一棵孤独的树为意象,形象地表现出人类在生命中的孤独和无助,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反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性魅力
的诗歌。
当代边塞诗
当代边塞诗1. 《七律·边关吟》——曾卓皑皑白雪矗长空,边塞曾经血染红。
阿里巍巍凝剑气,冰原浩浩卷罡风。
捐躯英烈声犹壮,枕戟龙魂势已雄。
抖擞军威面南啸,谁人逼我挽雕弓?2. 《塞外》——马条- 《落日红霞伏沃野》落日红霞伏沃野,残阳锁天边。
山峦沟壑陇交错,风沙绣乾坤。
一壶狂酒伴长歌,不吝山荒荒。
春风一夜生青绿,塞外有江南。
- 《边边》骆驼草刺着马腿跳,灰土地咸成白碱滩。
果果甜那是日头长,梆梆硬夯个边边墙。
羞得慌臊得皮脸红,倚门望揉得眼花花。
鸟儿叫怕是喜来报,花儿笑捎个蛋蛋兵。
3. 《屯垦抒怀》——纪昌盛大漠云飘,秋风至,宇寰翻页,观燕舞。
夏荣秋爽,赶时应节。
千载胡杨戈壁树,万年玉桂天上月,都应是,情意总绵长,心难灭!思进取,敢超越,豪气在,一腔血。
挟清风两袖,自知凉热。
畅志有为凭赤胆,平生无憾看高洁。
胸臆开,肺腑满晶莹,如冰雪!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昌盛光阴荏苒雨后,看移星转斗。
山河改、锦绣斑斓,织就龙凤金缕。
天地变、黄钟大吕,清扬激越兼悠久。
更心潮激荡,临风放歌斟酒。
兵出延安,屯垦戈壁,任狂风雨骤。
凌云志、敢断昆仑,风流潇洒宇宙。
倚天山、巧收绿水,犁荒漠、欲栽红豆。
数十年、茹苦含辛,汗衣浸透。
重读旧史,遥想当年,边关左公柳,栽遍了、丝绸古道。
应叹林公,未遇明君,误延华昼。
桑田沧海,天翻地覆。
铁军解甲仍神勇,承先贤、誓把乾坤扭。
金戈铁马,将军振臂一呼,山山水水添秀。
5. 《挺进天山》——纪昌盛挺进天山,屯垦边陲,斗志正昂。
忆当年劲旅,枣园驻马,南泥湾上,春种冬藏。
宝塔流辉,延河溢彩,热血青年意气扬。
摇篮里育精英一代,虎跃龙骧。
流年如水茫茫,思创业,风流百世芳。
试矫身捷手,忠心赤胆。
甘吞冰雪,笑傲星霜。
魂系新潮,血凝古塞,先辈经营未敢忘。
抬望眼,看健儿军垦,再造辉煌。
6. 《劲旅七师》——纪昌盛千里云山,茫茫戈壁,传唱新曲。
威武雄师,屯田劲旅,一笑犁风雨。
无痕岁月,沧桑几许?赢得绿歌红语。
温情地唱出精神的力量——简析曾卓《有赠》一辑诗歌
温情地唱出精神的力量——简析曾卓《有赠》一辑诗歌
曾卓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温情。
其中,他所创作的《有赠》一辑诗歌,更是充满了精神的力量。
首先,这一辑诗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这些感悟不仅是诗人自己的,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
因此,这些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在读者中间也能够引起共鸣,从而产生深刻的感悟。
其次,诗人的语言流畅自如,有些诗句更是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例如《赠医生》中的“还有一种良心,就是医生的手”,《赠友人》中的“友情是生命中的暖阳,永远照耀我的心房”,这些句子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也让读者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诗歌中透露出的温情,更是这一辑诗歌的精髓所在。
在《赠母亲》中,诗人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在《赠朋友》中,诗人描绘了友谊之间的真诚和温暖;在《赠恋人》中,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爱和对爱人的无限思念,这些都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这些诗歌所包含的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曾卓的《有赠》一辑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流畅自如、充满哲理的语言和温情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和社会,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珍惜友情和珍惜爱情。
诗歌鉴赏:我遥望
平白如话,但包含了不知是喜是悲的复杂 情感,十分感人。
请大家猜一下这首诗是在《我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前还是之后写的? 并说明理由
• 之前 因为诗人早年被认为是七月派的代 表人物被监禁后,平反写的此诗,之后又赶上 了文革再次被批判并且劳动改造,写下了 《我遥望》这首诗.因为这两首诗都表达了 作者的的孤独寂寞和倔强的性格.而前一首 更表达出了作者情感所以我们都理解这首 诗是《我遥望》的前提.
第二段赏析
第二段赏析
诗的呼第诗应二的“节第生以二活“节的狂以海风“洋暴狂”雨风,,暴把惊雨前涛,后骇惊两浪涛节”骇构开浪成头”一,开个这头艺是,术为这的了是整呼为体应了。“生活 的海这洋一”节,结把尾前处后的两“节烟构雾成中一的个故艺乡术”的和整“体异。国这的一港节口结”尾之处喻的“烟 雾作中》同是的诗样基故云出于乡:“春色老”水。年和船这人“如段的异天诗心国上不理的坐仅状港,着态口老眼。”年于人之花老到喻似年老同雾人年样中的,出看生差色。理不。”特多杜老征都甫眼,会《昏更萌小花主发寒,要一食触舟目中 所曾及卓种不, 作愿是全此望别像诗的:罩也人,在许生正一从要是层老是自薄杜重己雾诗返的中中童诞似受年生的过时地,启期,此发,是中,那童甘当该年苦然有时远,多沐非此好浴年 处啊父轻提!而母人出“慈所“故爱能烟乡之体雾”会中,的 于是故老重乡光友惯年返”的谊了人童这栖多的的年一息么房心时比所令屋理期喻,人场状,,故怀院态那不乡念…。该仅的,…人有着山还这到多眼山有一老好于水故切年啊老水乡无,!年而多那不差人“么特散不的故令殊发多生乡人的着都理”神风温会特不往俗馨萌征是,习的发,别当惯气一更的年,息种主,的童,愿要正亲年无望是是情住不:还自人是己生基的要 诞生滋地润,着是渴童望年“时归沐根浴”父的母老慈年爱人之枯光寂的的栖心息灵所。,可故见乡诗的人山此山处水水多 么令不人写神别往的,,当独年独的拈亲出情“友故谊乡多”么,令真人是怀妙念不,可还言有,故遗乡憾那的特是殊的风 俗习惯经,过童几年十住年惯风了雨的的房侵屋袭场和院剥…蚀…,这记一忆切的无“不底散版发”着上温难馨免的褪气息, 无不色滋,润于着是渴诗望人“巧归妙根地”化的漫老长年的人“枯时寂间的”心为灵辽。阔可的见“诗空人间此”处,不写 别的把,记独忆独中拈的出““童故年乡””和,“真故是乡妙”不一可下言子,推遗向憾“的烟是雾经”过深几处十年风 漫雨长的的变侵“得袭时又和间清剥”晰蚀为又,辽朦记阔胧忆的,的永““远空底不间版可””企,上及把难了记免。忆褪中色的,“于童是年诗”人和巧“妙故地乡化” 一下子推向“烟雾”深处变得又清晰又朦胧,永远不可企及了。
曾卓的诗歌
曾卓的诗歌作品包括《我遥望》、《老水手的歌》、《悬崖边的树》、《青春》、《断弦的琴》、《一个少女的回答》、《花瓶》、《黄昏的歌》、《大森林有一个大神秘》和《抒情两章》等。
其中,《悬崖边的树》是曾卓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看似平淡但十分清新、独特的佳作。
诗人通过描写一棵独处悬崖边的树,刻画出了一代人被扭曲的生活形态仍意欲飞翔的人格精神,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亦向人们表达了一种与命运抗争的生命主题。
此诗用语通俗、简练,节奏缓而不慢,调子低而不沉,写景写情俱平淡,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能让人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谛。
以上只是曾卓的部分诗歌作品,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询问专业人士。
珍惜曾卓君全诗赏析
珍惜曾卓君全诗赏析曾卓君,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清新、纯粹、深沉而著称。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人情、历史的感悟。
其中,他的一首名为《珍惜》的诗作,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赏析曾卓君的这首《珍惜》。
《珍惜》。
珍惜每一次相遇。
珍惜每一次分别。
珍惜每一次微笑。
珍惜每一次泪水。
这首诗作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珍惜每一次相遇”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的珍贵,无论是偶然的相遇还是刻意的安排,每一次相遇都是值得珍惜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往往是短暂的,所以更需要珍惜每一次相遇,因为它可能是一种缘分,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改变。
接着,诗人又通过“珍惜每一次分别”表达了对离别的珍惜。
无论是因为工作、学习、追求梦想还是其他原因,每一次离别都是令人心痛的,所以更需要珍惜每一次分别,因为它可能是永远的告别,也可能是暂时的离开,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珍惜的。
而后,诗人通过“珍惜每一次微笑”表达了对快乐的珍惜。
生活中,微笑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它可以传递温暖,可以化解尴尬,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所以,无论是自己的微笑还是他人的微笑,都是值得珍惜的。
最后,诗人通过“珍惜每一次泪水”表达了对悲伤的珍惜。
泪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它可以是对失落的宣泄,也可以是对不舍的宣泄,更可以是对悲伤的宣泄。
无论是自己的泪水还是他人的泪水,都是值得珍惜的,因为它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通过这首《珍惜》,曾卓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每一个细微的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每一个瞬间的感悟。
这样的诗作,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更让人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
除了《珍惜》,曾卓君的其他诗作也同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比如《春天的故事》,他用清新、纯粹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痛苦而欢乐的歌_曾卓_有赠_赏析_汪云霞
。 、
,
,
。
、
,
、
、
、
、
、
那 远 远 地 就 看 到 你 窗 前 的 光 亮 便 是诗 人休
、 、
“
”
憩 的 港 湾 能 带 给诗 人 无 限 的温 暖 永 恒 的 宁 静 永 生 的 力 量 因 而
,
2了 6
诗 探 索 2 0 年第 0 1
。
1 一2
辑
也 是 诗人 生 命 的 灯
“
从第 二 节 到 第 七 节 是 诗 的 中 心 部 分 读 者 可 以 触 摸 到 诗人 回
过 多 少 泪 水 ? 不 是 可 以想 象 伤 心 的 泪 水 渐 渐 冲 刷 出 一 道 道 皱 纹 ? 不 是 可 以 想 象 对 抗 悲 愁 的 坚 强 无 声 地 吞 噬 了 她 美好 的 青 春 ?
, ,
接 着 一 节 诗 人 细 腻 地 描 绘 了 我 如 何走 进 爱 的 小 屋
, ,
, ,
、 、
。
子 划清 界 限或 被妻 抛 弃 的大 有 人在
—
“
在 那 样 的 年代 因 政 治遭 遇 而 被 妻
,
着 他们 的 家 他 们 的 爱 对 他 如 此 这 般 的 好 意 和 温 情 份 爱 多 么 难 得 多 么 沉甸 对此 他 承 受 得 起 吗 ?
、
—
,
相 反 她 还 一 直 默默 坚 守
“ ” ,
,
他感 到 这
,
,
,
前 面 写 到 诗人 内 心 的 不 安 和 妻 子 微 显 慌 张 的 神 情 妻 子
浓 厚 的 温 情 和 诗人 内 心 的 愧 疚 与 感 激 已 为 他 们 情 感 高 潮 的 到 来
逆境中的飞翔--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赏析
•••••••••••••••••逆境中的飞翔--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赏析逆境中的飞翔--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赏析徐贤友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祖籍黄陂,是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之一。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47年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汉口大刚报编副刊《大江》。
当时有人说:“《大江》是武汉的一点光。
” 解放后,曾任长江日报社副社长、市文联副主席。
1958年卷入胡风案,1979年平反。
后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
2002年10日在武汉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
看完《悬崖边的树》,我们的脑海中会定格着一幅画:空旷的草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
似将跌近深谷,又像展翅飞翔!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然而这道奇特的风景异常清晰。
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近乎凄凉的氛围,草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棵树显得那样地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只能默默“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树,它坚强的性格使它似乎没有就此消沉,尽管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它让我们感悟得更深、想得更多……的确现代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人们在忙碌中似乎少了一份关怀。
在你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时,总觉得被世人遗忘在孤独的角落里,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感叹的世事的艰难。
然而我们绝不应就此沉沦,是强者,就应该身处逆境不示弱,拼搏再拼搏,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尽管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能够从诗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象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爱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综观全诗,作者似乎并没有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似乎悟出了一些生命的真谛。
《悬崖边的树》
《悬崖边的树》学习目标1、品味本诗含蓄、凝炼的语言。
2、积累词语,诵读诗歌,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3、学习悬崖边的树所体现出的乐观、自信的精神,领悟直面磨难、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的勇士的形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听到“悬崖”这个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很高很险,恐怖、惊险,害怕。
大家想想,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可能会经历些什么呢?风大了可能被摧毁掉入深渊。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去看看这棵树经历了哪些磨难。
二、走近作者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
1922年出生于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
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
1950年先后任教于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
他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
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
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
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老水手的歌》等。
曾卓在逆境中坚持创作,他的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孤苦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曾卓于2002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他的临终遗言是:“我爱你们,谢谢你们”,“这一切都很好,这一切都很美”,“我没有被打败”。
三、了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正直而又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四、分析诗歌给生字注音:喧哗xuān huá倔强jué jiàng全班朗读1、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大树2、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悬崖边上3、说明生长环境怎样?——险恶“悬崖边的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诗歌,进一步了解“这棵树”的形象。
七月诗派曾卓有赠
• 从受难一直到“归来”以后,曾卓的诗歌写作 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如《呵,有一只 鹰》、《悬崖边的树》、《老海鸥》等。寄寓 着诗人独特的生命感受与人格追求,深得象征、 隐喻之神韵。如《悬崖边的树》中那棵树的意 象,无疑是诗人与一代受难者的形象写照,他 们虽屡遭厄运却仍欲展翅飞翔。《老海鸥》中 那只栖息于海边礁石上的“老海鸥”,虽已无 力展翅,却仍向狂风大作、波涛汹涌的海天作 最后的一搏,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悲壮而激 越。
部人员拘捕。北京市高级人
平反后,胡风担任第五届、
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 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
• 1970年1月,胡风以“写反 动诗词”和“在毛主席像上 写反动诗词”(其实是在报纸
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 艺术研究院顾问。
空白处写诗)的罪名,被四川 • 整个批判运动共清查了
声。 • 1961年11月
知人论世:“七月诗派”
•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 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 《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 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 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 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为祖国而歌》,
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 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 文协副主席。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 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 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
《珍惜》曾卓
《珍惜》曾卓一个盲眼的小姑娘说:
如果问我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啊,那就是从黑暗中跳出来,给我光!
即使仅仅是一天的光。
让我看看亲人,朋友,
看看星星,月亮,太阳,
看看旷野,草原,海洋,
看看美丽的画,欢快的舞蹈
看看鲜红的国旗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扬……,
我想看的东西是那么多,那么多,
一天的时间是太少了,
但是,我也将感到多么幸福啊,
要是能给我一天的光!
一个耳聋的小男孩说:
啊,如果问我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那就是从寂静中走出来,给我声音,
即使仅仅是一天的声音,
让我听听母亲的低语,弟弟的呼唤,
听听风声,雨声,涛声,
听听虫儿的低吟,小鸟的啾(jiu)鸣。
听一听唐老鸭怎么笑,灰姑娘怎样叹息, 听听诗的朗诵,钢琴的演奏,……..
我要听的东西是那么多,那么多
一天的时间太少了。
但是,我将感到多么幸福啊,
要是能给我一天的声音!
一个哑者多么渴望,
用自己的声音和朋友谈心,
用自己的声音歌唱。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
多么渴望站起来,走过去,
和同伴一道爬山,游戏。
而一位老人说,他愿意牺牲一切,
只要能回到少年时光。
合:人们啊,请珍惜,珍惜这一切吧,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如果你失去了它。
曾卓写于70年代的作品
曾卓写于70年代的作品
70年代,曾卓写下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写于1970年的《悬崖边的树》。
在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诗人曾卓在农村劳动时,意外发现一棵弯弯曲曲的树生长在悬崖边,这一富于诗意的画面立刻触动他的心弦,一首12行的短诗由此诞生。
诗歌节奏缓而不慢,调子低而不沉,作为核心意象的树处于孤独的危境,不免显得寂寞无助。
结合时代语境,一种不可选择的力量将个体抛入存在的深渊,“树”自然可以被理解为知识分子不幸遭遇和不屈形象的现实写照。
【赏析】《有赠》曾卓
【赏析】《有赠》曾卓
《有赠》曾卓
主题思想
《有赠》是赠给一位女性的诗。
曾卓青年时代即在政治烟尘中蒙难,失去了生命中应享有的一切,“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当是一种自况。
诗就在困顿的“旅客”与女友——“我的生命的灯”的动人牵连中开始,展示了一种既是爱情又超乎爱情的崇高情感。
展示了灾难岁月中可贵的人间至情,宣告着战斗的胜利。
结构特点
长期失去自由的屈辱生活,使“我”“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
诗作不去细说发生种种苦难,但两个“不能习惯”的短语已然道出了一切,为这种“母亲般的温存”的格外可贵作了极好的铺垫与说明。
而当两人双手相握共约携手以行的“神圣时刻”,人们感受到的也已经不是一般恋人的定情,而是一种基于深切了解、信任的博大的爱,一种催人泪下的人间至情。
当正直的人们还背负着无法洗清的“罪名”生活在“蔑视的人群”中时,这位女性表现出的勇气、爱心与圣洁,实在堪于基督教中的“圣母”媲美。
而《有赠》这诗也就以它展示的灾难岁月中的人间至情宣告着正义、人性的胜利,成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见证。
艺术特色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复合的情感,既有重获自由的庆幸,又有无法消除的创伤;既有光明的预示,又有难解的隐忧,它们交织着,一
时难以理清,但作者却以一种沉静的态度出之,于平缓中有跃动,委婉中有激切,因而给予读者的美感也是多重的。
真切袒露内心世界,细腻地抒写情感活动,也是本诗一个明显的特点。
在“战歌”风行,个人情感普遍受到漠视并为诗所摒弃的60年代,它的创作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
曾卓《悬岩边的树》简析
曾卓《悬岩边的树》简析
悬岩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九七○年
选自《白色花》
简析
《悬岩边的树》是归来诗人的创作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被视为“当代受难者的姿态和心境的象征”。
善于诗人,牛汉说“他的诗即使是遍体鳞伤,也给人带来温暖和美感。
……凄苦中带有一些甜蜜。
”
诗的思想艺术特点:①暗示一种不屈的人格,抒发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抗争激情;②对象征体的巧妙捕捉和描绘。
缘物生情,咏物言志;
③艺术形象的圆满自足及诗歌表现的生动、含蓄。
诗中隐喻:奇异的风,指命运或某种时代力量。
森林,指人群。
喧哗,指人群既热闹又不无肤浅,所以这一句传达了诗人的寂寞、失落和骄傲。
后一句,小溪,指远离社会的自由者。
但倾听并不“羡慕”,表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表达了革命者的坚定,但其实也反映了中国士文化的传统方面,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曾卓 我仰望 诗歌释义
曾卓我仰望诗歌释义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对未来有着种种的幻想和期待,想象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暮年时又会常常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与絮叨中,感慨着内心的懊悔与不甘。
曾卓的这首小诗,恰恰抓住了人生的普遍特点,集中而简练地用诗句表达了出来。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行,容纳的时空距离却长达数十年。
如果要说出这数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恐怕写部长篇小说都不足以讲得完整。
而诗的特点就在于简练、跳跃和想象,一瞬间的意念就概括了数十年的生活感受。
曾卓的笔下,“年轻的时候”,“遥望六十岁”时,“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而六十岁时,“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一前一后的遥望所表现的意念和思绪,既是作者对人生的诗性体察,又是众人一般性的普遍感受。
稍微有点生活阅历或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引发出许多的共鸣。
读诗不同于学习数学公式,不必讲究科学上的逻辑,不必拘泥于“一加一必定等于二”,读诗一定要溶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如果你尚在少年,你可以尽情的仰望星空,遥望那“异国的港口”,志存高远,拥抱未知的世界;如果你正值青年,你就该脚踏实地,勤勉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样,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奋斗过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回头看时,尽管一路坎坷曲折,但留下足迹依然是坚强又清晰的。
这首小诗,之所以令人过目难忘,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和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不开。
首先,人们通常用“生活的海洋”来形容对生活的感受,作者在表现大跨度的时空距离时,显然是联想到了这种核心意象,然后才有“远在异国的港口”这一贴切的喻象。
而最后一句“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又让人产生了一种神秘而亲切的、欲罢不能又急切回归的美感。
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
“我看到音乐的三种成分:脆弱、力量和痛 苦。”这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 一句诗。而在扎加耶夫斯基和曾卓的诗中,就 流淌着这种来自肖邦音乐的血液和禀赋。因为 爱、善良和敏感,也因为在历史的强暴下对一 种精神价值和语言价值的坚持,所以,他们 “痛苦”“”脆弱“,然而这种脆弱如此的深 刻感人,并富有尊严。让我们在诗与音乐的结 合中,再一次与人类灵魂中那些最好、最深刻 感人的东西相逢。
曾卓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 生于武汉。上中学时即开始写诗,抗 战期间辗转重庆、上海等地,出版有 诗集《门》(1994),为年代前后 “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1955年起,被划为“胡风集团”分子, 遭受到长大20多年的极不公正待遇, 复出后先后出版有诗集《悬崖边的树》 《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及 诗论随笔集《美的寻求者》《听笛人 手记》等。
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两个不同的“遥望”,已在诗 中成为一种相互的遥望,过去与现在之间因此而展开一种不无艰难的自我辨认 和对话。
2、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的前面使用了“异 国”的字眼?为什么第二个比喻中的”故乡”会消失在” 迷雾“中?
明确: 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前面使用了“异国” 的字眼,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颇有点“少年不知愁 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岁” 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国的港口”。而在第二个比喻中, 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 以置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 认之感和迷茫伤感之情,因此“迷雾”一词会出现在诗人 的视线中。还可以说,这里有一种人生如梦的至深感叹, 从中我们听到了李商隐诗的某种回响。
代表作,在“文革”结束后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 灵。而在这之前的1962年,在人生的苦难中诗人还
曾卓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曾卓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1.暮色苍茫,人影渺茫,落日余晖照耀在天空。
2. 梦中梦醒,生命无常,唯有珍惜眼前的一刻。
3. 心上无愧,路上无怨,自信坚定走向明天。
4. 独自静坐,思绪万千,难以割舍心中的牵挂。
5. 细雨淅沥,寂静无声,想念之情如潮水般涌来。
6. 人生如梦,时光匆匆,珍惜当下,才不辜负生命的价值。
7. 天空湛蓝,白云悠然,心中的困扰也随之消散。
8. 环境改变,人心不变,唯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9. 红尘漫漫,人生路上,坚持真理,坚守信仰,才能不迷失方向。
10.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无悔人生。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卓的诗
曾卓的诗曾卓(1922- ),原名曾庆冠,出版的诗集有《门》(1944)、《悬崖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
大森林有一个大神秘
踏着枯枝、落叶、青苔走进一个原始大森林
我的心轻轻颤栗起来
——呵,走进了一个大神秘高高树梢上流动的风声烘托出沉重的寂静
浓荫中漏下的闪闪烁烁的光点衬显出幽深的黑黝
参天的粗壮的大树
低矮的交错的小树
狰狞的怪石
野兽的足迹
偶尔一滴水珠落在头上忽然一声巨鹰的长唳
……惊愕中,又陶醉于树木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满目杂乱
又多么和谐
时间凝固
又处处充满生机
它古老而又年轻
经历过多少世纪
经历过多少风雪雷电
它永远屹立
我走着,不知道
是在走向原始还是走向未来我站住,不敢走进森林的海的漩涡深处
一切浮躁被洗净
一切哀乐被抛置
肃穆、宁静、庄严……种种感觉从胸中升起我却难以表达
那使我的心颤栗的大神秘
断弦的琴
将我的断弦的琴送你
从此不愿再弹奏着它
在你明月照着的绿窗前唱一支小夜曲
因为我不愿
让时代的洪流滔滔远去却将我的生命的小船
系在你的柔手上
搁浅于爱情的沙滩
我知道要来的
是怎样难忍的痛苦
但我仍以手
扼窒爱情的呼吸
花瓶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
这与根分离的花苞
在这花瓶中开放?
可正是这力量敦促我们开放在这从永恒的大树上砍下的历史的枝桠上?黄昏的歌
时光短暂地徘徊
接着小鸟张开翅膀
平稳地向地平线翱翔。
那渐渐变淡的绯红的朦胧正要隐去,
突然那颗星闪闪发光,
“逝去了吗,时光?”
夜自己的音乐
弥漫在天空。
老水手的歌
老水手坐在岩石上
敞开衣襟,像敞开他的心面向大海
他的银发在海风中飘动他呼吸着海的气息他倾听着海的涛声
他凝望:
无际的远天
灿烂的晚霞
点点的帆影
飞翔的海燕……
他的昏花的眼中
渐渐浮闪着泪光
他低声地唱起了
一支古老的水手的歌
“……海风使我心伤
波涛使我愁
看晚星引来乡梦上心头……”
当年漂泊在大海上
在星光下
他在歌声中听到了
故乡的小溪潺潺流
而今,老年在故乡
他却又路远迢迢地
来看望大海
他怀念大海,向往大海:风暴、巨浪、暗礁,漩涡和死亡搏斗而战胜死亡……壮丽
的日出日落
黑暗中灯塔的光芒
新的港口新的梦想……——呵,闪光的青春
无畏的斗争
生死同心的伙伴
梦境似的大海
“……看晚星引来乡梦上心头”像老战马悲壮地长啸着怀念旧战
场
老水手在歌声中
怀念他真正的故乡
夜来了
海上星星闪烁
涛声应和着歌声
白发的老水手坐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敞开衣襟
像敞开他的心
青春
让我寂寞地
踱到寂静的河岸去。
不问是玫瑰生了刺,
还是荆棘中却开出了美丽的花,
——我折一支,为你。
被刺伤的手指滴下的血珠,
揩上衣襟:
让玫瑰装饰你的青春,血渍装饰我的青春。
抒情两章
一
一个小女孩告诉我来了她不说话。
顽皮地
指一指手上的
河边带来的青色的柳条,窗外跳动在融雪上的阳光。
“去不去?到化雪的山峰上去?
”啊,又来了在我年轻时候的春天。
在黄昏时,看见那边林荫道上走过来了期待着的少
女那样地我欢喜。
早就等待着一声号令的温暖的脉流泛滥了,
脱下了需要晒一晒的衣裳。
心像白云那样温暖、明亮。
心像海鸥那样
轻快地、矫健地、无羁地那样音乐性的击扑着翅翼地在蓝色的天与蓝色的海的空间
飞翔……
二
无风的月夜的海
一首没有题目的诗
久久鸣响在心中的音乐——春天的,春天的晴空呵!蓝
蓝得这样的深邃
这样的与紫色的山峰接近与我们举起的手接近
却又那样的高了又高。
无法解释,不可捉摸
不能自已地
就要溶解在你透明的怀抱里了——蓝色的、蓝色的晴空呵!滚荡的血液在我周身加
速地奔流睁大了眼,屏住呼吸,一时说不出话。
——如十七岁时一个神圣的晚上又一次,
我经验到生命的大喜悦。
让我在解冻的山峰上
尽情地欢唱、蹦跳吧,再让我静坐下来,撑住腮像哲学家那样困惑地思考:怎么能
够容许污秽、贪婪、残暴……蔓延生长在你无瑕的胸膛下呢——春天的,蓝色的晴空啊!
1943年3月,海子街附记:在贵州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季,经历了漫长的阴日和大雪,
心情的阴暗更甚于这个季节。
在春天来了的第一个有太阳的早晨,我怀着最大的喜悦写
了这首诗。
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
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
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谢谢你,上帝
上帝来了
在呼啸着的风里。
谢谢你,上帝
感谢你的来访不拘礼仪:非常欢迎你有朝一日
我也将来访,
同样不期而至
甚至是
默默无声地。
悬崖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夜色中的村庄
蝉的催眠曲
已使村庄入睡;
此刻,一条条白色烟柱像摇篮
缓缓地晃动着家家户户。
一个少女的回答
不要向我夸耀你的才能
浅浅的溪流高声喧哗
而我爱大海——
那样辽阔而又深沉
不要向我急于倾吐你的感情让你漂亮的言词
投入时间的熔炉去燃烧
看看是砂石还是真金
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谜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爱情我将庄严地沉默
因为我太幼稚,也还年轻我只知道那是一个神圣的字说出它时,要有诚恳的心而为了得到它
必需用烈焰焚冶自己的灵魂英雄
……倒下了,
在自己的岗位上。
向着在血泊中流来的
呵,每一个人都凝泪期望着的明天,
用不再站起来的虔诚说出感激。
狱
伸出了削瘦的手
从冰凉的铁栏格。
投出了激愤的眼光
从阴森的小屋。
负着苦难的祖国,
又负着祖国给你的苦难,你年轻的生命的力
被抛置在黑暗里。
不是为受苦而伤心,而愤怒,愤怒而且伤心的是: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要受苦?
祝福
——怀念一个人
风暴要随黑夜来……
落日从乌云与乌云之间放射的金线如凝固的闪电。
嘶啸着,击扑着,
疯狂的海。
动荡着,挣扎着,
疯狂的海上的渔舟。
白帆承负黑夜与风暴的重压,猎猎飘响如求援的旗。
舵要掌稳,有灯塔,有路。
夜好黑,风好大,浪好险恶。
未归的海航者的平安呵。
燃着灯亮的海岸茅屋中,披
发的少妇倚站在颤栗的窗前,守着未用的晚餐
凝望着大海。
焦灼而虔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