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运动与民族主义
抵制日货与民众生活
分者 , 今则加至 2 3 , 、 分 向之获利 高 生活 成本 。民族 主 义难敌 消 费理性 , 大 五 四运动时期 ,山东莱阳市面 日货急剧减 利不过 1 大
民众 放 弃 日本 火 柴 而 使 用 火 镰 、 石 取 l2 火 、 分者 , 今则加 至 4 6分 , 、 、 6 7分不止。 如 削弱 了抵货 运 动这 一 经济 武 器 的政 治效 力 。 少 , 元有零者 ,今竞 抵 货运 动 造 成 民 众 生 活不 便 火 ,遇有 集 市, “ 卖火镰 、 火石的摆满道旁” 中 国草帽每顶向售银洋 l 。
一
、
甚至有售 3 元者。 布匹一项 自清末 以降 ,叶 冈市场对 口货存在 高 南 京学 生l理发所用 剪刀均 系 日货 ,无 论 加至 2元数角Fra bibliotek, l 大 1 “
度 依 赖 。 H货 无 处不 在 , 是 罔人 频频 选 而 正
分 今I I 逾 、 分 1 1 式平 头 ,一律仍用 中国旧式剃 刀全行 剃 向获利不过 1 , II 2 3 。”9 9 徐州 日用 国货和洋 油 、 洋烛等美货 “ 均 用 抵 货 策 略 反 抗 日本 侵 华 辱 华 的 历 史 前 去 。” 诚然 , 部分 民众 至少暂时成 为甘地 主 年 ,
筹办贫 民工厂 ,收养贫 民,替贫 民谋根本 力车候 客 ,每遇 电车到站 ,人力 车争揽 乘 这 一 问题 很 难 得 以解 决 。 “ 救 济 的办 法 ” 。北 京 电 车 公 司通 过 设 立 贫 客 , 目 无不 满载而去 。 由各胡 同载客到电车站 参考文献
民工厂来解决贫民的生计问题 ,从 而使京 的人力车 比比皆是 。根据政府发 的人力 车 /) 日电车 开 车 典礼 f . ,9 4 1 — 8 2昨 N1 晨报 12 — 2 1 , 3 1 N『 晨 12—2 1. 师 总 商会 同意 兴 办 北 京 电车 。 . 照计 算 , 12 以 9 4年即电车未开行前与开行 I 电车 昨 日开 始 售 票 f _ 报 ,9 4 1 —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和思想
三、思想领域的新成果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播: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进一步传播: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 年 1 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 (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 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 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 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 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 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
(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较快发展(1927---1936) (1)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抵制洋货 提倡 国货)
从“抵货运动”到“国货运动”看民族主义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众为抵制外国侵略自发进行了“抵货运动”、“国货运动”,从“抵货运动”到“国货运动”更是当时“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
从理性角度看,倡导爱国热情的抵货运动是存在着盲目和偏执的地方,尤其体现在其消极排外方面。
“国货运动”使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将关注点放在改良国货、提高国货的竞争力上。
在这一场救亡图存运动中,民族主义一直贯穿其始终,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步。
将“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相比较,看出“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最初在近代欧洲产生,此是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发展的产物。
古代中国并无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因此也不具备民族主义的概念。
在经历了外国军事侵略以及经济冲击后,清政府中的官员有意识地向外国学习民族主义思想。
之后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直至今天使其发展为共同体意识。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抑或是其他爱国人士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发扬,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容。
目前国内外给民族主义下的定义缤纷复杂,直至今天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界定依然模糊不清。
为此,广大学者也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从不同视角对民族主义作了界定。
经过对民族主义不同概念的梳理,再将其与中国历史实际现实相结合,中国民族主义应具有如下内涵:其一,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在更多时候是一种包含关系。
爱国主义包含在民族主义中,但其并非民族主义的全部内容。
将其内涵延伸,民族主义中还包括毫不犹豫地抵御外来侵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牺牲精神,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及自信等,这些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民族主义。
其次,民族主义是一次全民族参与捍卫本民族利益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称为政治运动抑或是社会运动。
这是在一定目的的促使下所进行的全民主动参与的运动。
这样的实践活动及群众运动中一直贯穿着政治性,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因素。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后新加坡华人的“国货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后新加坡华人的“国货运动”作者:朱庆来源:《东南亚纵横》2021年第05期摘要:为摆脱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欧美和日本都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掠夺和侵略,新加坡也深受影响。
欧美诸国在新加坡大肆倾销商品,日本在新加坡加速推行“南进政策”,导致新加坡华商市场被抢夺,华人中介商和零售商受到严重打击。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为挽回华商权益,举办“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充分利用中国商品来提升华商竞争力,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后的商业新局面。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利用其组织网络和经济力量,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商会和厂商等展开联络及协商,征集中国商品前往新加坡参加展销会。
1935年和1936年的两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增强了新加坡华人和其他居民对中国优质商品的认知,提升了中国商品在南洋地区的销售量,维护了新加坡华商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市场,推动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国货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经济危机;华人中介商[中图分类号] F279.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1)05-093-10Chinese Products Movement in Singapore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1930s:An Examination of the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s National Product Exhibitions ZHU QingAbstract: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1930s, Europe,America and Japan have all stepped up their plunder and aggression against Southeast Asia. Therefore, Singapore is deeply affected.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been dumping goods in Singapore, and Japan acceler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ward Policy" in Singapore. As a result, the Chinese business market in Singapore was robbed, and Chinese intermediaries and retailers have been severely hit. In order to sav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inese businessmen, the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SCCC) held national product exhibitions, making full use of Chinese good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businessmen so as to deal with the new business situation after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The SCCC uses its organizational network and economic strength to contact and negotiate with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manufacturers to solicit Chinese goods to Singapore for the fair. The two National Product Exhibitions in 1935 and 1936 enhanced the awareness of Chinese high-quality goods among Singaporean Chinese and otherresidents, increased the sales volume of Chinese goods in Southeast Asia, safeguarde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commercial market of Singaporean Chinese businessmen,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goods movement" in the whole Southeast Asia.Key Words: National Product Exhibitions;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The Great Depression; Chinese Intermediaries1819年新加坡開埠以降,大量华人来到新加坡谋生和发展。
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_1910_1930_马敏
第48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Vo l.48 No.4Journal o f Huazho ng N or mal U niver sity (H umanities and So cial Sciences)July 2009收稿日期 2009-03-11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与世界博览会)))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启示0(06JJD770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研究0(08CZS009)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马 敏,洪振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兴起于1910年代,成熟于1920年代,大盛于1930年代,这些国货展览会主要由政府、商会、国货团体所举办,其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且日渐规范化。
国货展览会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货运动密不可分,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反过来,国货展览会以其比较观摩、品评研究、奖励竞进等特有的内涵和方式,能宣传国货,提高人们的国货观念,推广国货销路,促使国货改良,发达国货制造,从而推动国货运动的发展,使其更为丰富。
国货展览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民族主义,包括/国0之观念、经济主权意识、民族危机意识、经济竞争意识与经济发展观念,主张通过学习先进西方与自身的改良、竞争来追求发展,最终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富强,显然,这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民族主义。
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展览会被纳入了国民党政策运作之中,成为其实施/党化政治0的一种工具,同时,也受日本侵华影响,成为社会进行抗日民众动员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国货展览会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宣传效应大于实际效果,因而,在独立比发展更为重要的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所蕴含的追求发展与富强的民族主义本身难以达到使中国发展和富强的目的。
关键词 国货展览会;国货运动;民族主义1912年以后,随着/中华民国0的建立,以中国产品为展品的展览会逐渐被称之为国货展览会,尤其到20世纪20-30年代,国货展览会更成为中国博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爱国主义思潮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爱国主义思潮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爱国主义思潮在国家崛起的努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族主义运动席卷全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解放。
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以及它们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影响。
首先,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对国家强大的渴望和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掠夺,这引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尊严和自主权利的渴望。
由于满清政权的腐败和软弱,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
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国家独立和解放。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爱国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同时也使中国摆脱了列强的控制,重新获得了主权。
这一事件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自豪感,引领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除了推动国家独立,民族主义运动还着眼于加强国家实力和民族振兴。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潮强调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倡进行自主创新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思潮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民族主义情绪的极端化。
有些人过分强调民族主义,甚至对外国人产生仇恨。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偏激了社会对外界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这种情绪导致了一些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与其他思潮和力量产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民主、民族和民生等要素,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
总而言之,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简论自利与爱国-国货运动中民族企业家行为与心态分析【精品论文】
简论自利与爱国:国货运动中民族企业家行为与心态分析 [字体:大中小]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大力提倡国货,开展国货运动以抵制洋货,发展民族企业。
然而,提倡国货,开展国货运动更多的是出自民族企业家的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
民族企业家把国货和国货运动主要是作为销售产品、赢取利润的工具。
他们在抵货运动与抵货运动过后交替采用垄断高价和廉价竞争的机会主义定价策略以牟取利润。
民族企业家之间的非正当竞争和国货团体的相互倾轧是造成国货运动运而不动或缺乏持久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国货运动,民族企业家,心态[近代以来,在政治军事不统一,经济落后,外交乏力的情况下,中国民众以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作为“弱者的武器”,“合法的暴力”来抵制外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侵略,将此作为抵制外敌,发展民族工业,富强中国的唯一途径。
提倡国货,自清末以来,逐步成为政府、民族企业、社团、普通民众的共识。
国货运动由民族工商业者与民国政府共同提倡发起,和抵货运动互为表里,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助力。
各种形式的劝工陈列所、国货陈列所在中央和地方纷纷成立,各种形式的国货展览会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各种宣传国货的杂志、报纸、广告层出不穷,奖励国货、劝用国货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
然而,中国各次国货运动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某些行业形成了进口替代的局面,但总体来讲,国货运动大都成绩惨淡,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国货运动成了外国人讥笑的“五分钟热度”,中国也成了外人口中的“口号国、标语国”。
本文基于民族企业家这一国货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受益者的角度,对其行为和心态进行分析,试图对国货运动运而不动或缺乏持久性的原因做出新的解释。
一、民族企业家对国货运动的工具主义心态一般来讲,民族企业家是国货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支撑者,同时也是运动的主要受益者,对国货运动的大力宣传和推动是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有之义。
然而,提倡国货与国货运动并非是大部分民族企业家的真实信仰。
简照南、荣宗敬、刘鸿生作为有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他们在国货运动中的表现展示了他们对国货与国货运动表里不一的工具主义心态。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1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对外国的学习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国货运动”是典型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它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A2.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的压制。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战争使它们无暇东顾,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答案:C3.下列两图反映出日本在全面侵华过程中,在经济上执行的总方针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C.“适地适产主义”D.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解析:两幅图片反映了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与控制,其意图是要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这反映了其“适地适产主义”政策。
答案:C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①~②段B.②~③段C.③~④段D.④~⑤段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27年到1937年间曾经获得较快发展,而④~⑤段没有反映这一时间的发展趋势,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五四运动论文关于五四运动论文
五四运动论文关于五四运动论文五四运动时期的民族主义广告【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异常活跃的年代,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广告应运而生,它代表着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和中国民众特殊的情感倾向,其产生和发展都刻着独特的时代印记。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广告在五四运动时期之所以如此兴盛,有怎样的时代背景,及其表现形式与历史意义。
【关键词】五四运动时期;民族主义广告1 时代背景1.1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自鸦片战争起,中国国事蜩螗,屡屡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面临着文化生存意义上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危机日甚一日。
尤其是甲午战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一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救死不逞的紧迫感和再难立足于世界的耻辱感笼罩在中国人民的心头。
中国人的心目中开始有了世界的意识,国家观念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民族意识开始萌生。
1.2 全民抵制日货五四运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抵制日货。
从某种意义上说,抵制日货堪称五四运动中最热烈,也持续最久的行动。
提倡国货则是与抵制日货是相伴而生的。
五四运动之后,由于国货运动的高涨,提倡国货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令其成为当时爱国人士的普遍要求,国民受国货运动的影响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使用国货的倾向性,令国货的销量大增,其生产也初具规模。
在1921年,上海总商会开办的第一次国货商品展览会上,仅上海一地,就有870家厂商参加商品展出,展示的商品种类达33400种之多。
1.3 民族主义广告兴起为占有市场、扩大国货企业的再生产,制造已经不再是实现民族实业发展的关键,国货的销售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作为商业销售重要工具的广告,也越来越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视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广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正如奈伦在《不列颠的崩溃》中指出的那样,中产阶级要想复兴民族主义,必须请群众进入历史之中,而且邀请卡得要用他们看得懂的语言来书写才行。
五四时期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商品广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写给当时民众的,最通俗易懂的邀请卡。
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运动
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运动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并且在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讨论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运动,并探讨这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民国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外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列强的侵略和对内国家建设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人民开始崛起并追求民族振兴,形成了浓厚的民族主义氛围。
1.1 爱国主义教育的普及在民国时期,爱国主义成为普遍的价值观。
政府积极推行爱国教育,使得广大民众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爱国主义的核心观念也被广为宣传,例如敬爱国旗、崇尚英雄、尊重先烈等。
1.2 爱国主义思想家的出现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们对中国的未来和命运充满信心,并且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思想和行动激发了无数人民的爱国情感,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1.3 全民参与的运动在民国时期,民族主义运动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事业,而是成为了全民共同的追求。
例如"一二九"运动鼓舞了广大学生和民众,他们积极参与反对外国侵略和保卫国家利益的活动。
二、崛起的爱国运动随着国家的分裂和动荡,民国时期也涌现出许多激烈的爱国运动。
这些运动旨在保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公正的社会秩序。
2.1 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民国时期,中国遭受了诸多列强的侵略和割让,引发了广泛的反帝运动。
例如,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学生和知识分子起义的结果,旨在抵制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殖民统治。
2.2 推动民主与现代化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强盛,许多爱国者开始呼吁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改革。
他们倡导实现民主制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等,致力于让中国向现代化迈进。
2.3 农民起义与社会革命在当时,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民国时期发生了许多农民起义。
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
品虽 然 主要是 中国 的“ 土货 ” 但都 尚未称之 为 国货 ,
展览 会 , 似可视 为 国货展 览会 的先 声 。
国货 展 览 会 正 式 兴 起 于 民 国 初 年 。1 1 9 2年 1 1
月 1日至 1 2月 5日, 成 立 的 民 国政 府 工 商 部 , 新 “ 为谋 工 商矿业 的改 良发达 ” 振 兴 全 国实业 , , 在北
民 国时期 所 举办 的 国货 展 览 会 属 于近 代 国货
运 动 的一部分 , 目前 , 然 已有人 对 国货 运 动做 过 虽 专题 研究 , 总体说来 , 但 该领域 的研 究还 相 当薄弱 , 尤其 对 国货 运 动 中 的 各 种 国货 展 览 会 论 述 较 为 简单 。 ②
生 了国货展 览会 , 反过 来 , 国货展 览会 以其 比较 观摩 、 品评 研 究、 奖励 竞进 等 特 有 的 内涵 和 方式 ,
能 宣传 国货 , 高 人 们 的 国 货 观 念 , 广 国 货 销 路 , 使 国 货 改 良 , 达 国 货 制 造 , 而 推 动 国 货 提 推 促 发 从
数 量轻 质量 , 形式轻 内容 , 重 宣传 效应 大 于 实际效 果 , 因而 , 独 立 比发 展 更 为 重要 的近代 中国 , 在 国货展 览会 所 蕴含 的 追 求发 展 与 富强的 民族主 义本 身难 以达到使 中国发展 和 富强 的 目的。
关 键 词 国 货 展 览 会 ;国 货 运 动 ;民 族 主 义
京举 行 了临 时工商 会议 , 以使 “ 识 以交换 而愈进 , 知 利益 以讨 论而 周知 , 实业 由是振兴 , 务 因之发达 , 商 国家 前 途 有 厚 望 焉 ” ⑧。此 次 大拟对 11~ 13 代的 国货展 览会 做较 9 0 90年
近代中 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分析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分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族主义运动如汹涌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旧有的社会秩序,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福祉而奋力抗争。
这些运动是中国人民在面对列强侵略、封建压迫和社会困境时,觉醒与抗争的集中体现。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宁静。
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通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主义运动初现端倪。
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早期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展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和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耻辱。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然而,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败。
但这次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20 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
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 展览会述论( 1928 1937)
州、南昌分别开幕 。 联合展览时期是 5 月 21 日至 6 月 3 日 。 展品有两省特 产 1 万余种 。 1931 年 1 月 10 日 至 31 日,鉴于"国货展览会一方面使国内工商业得
观靡之益, 一方面卫足以唤起国人服用国货之观念" @ ,广州市社会局提议
15>
( 工商部扭办番事省市圄费陈列馆 ) . 1928 年 5 月 28 日 t 市级 ); ( 法规). (;!;业 公 报 } 第
16 期 .
南 京国 民政府的期 国货展览会 还论(1 928
-1937 )
843
年共办了 E 届,还随时举办了 一 些特别展览会 , 如 1930 年的国产丝绸展览 会、全国棉织品展览会, 1931 年的江苏特产展览会 。
了组建国货陈列馆的相关规则 . 1930 年实业部正式公布 《 部辖国货陈列馆规
程》、{ 省市国货陈列馆组织大纲) .要求各省市建立国货陈列馆,每年定期举 办展览会$0 1929 年 9 月部辖国货陈列馆成立,向北、浙江、福建、江西 、 安徽、 广东、 上海 、 江苏 、 湖北 、 山东 、 河南、热河 、 云南、辽宁 、 新 疆 、 察哈尔 、 青岛等省市也都成立了国货陈列馆 。 这些国货陈列馆大多按
治、经济与社会,特别是观测当时的民族主义都大有禅益 。 因此,本文拟
对此时期的国货展览会做 一 综合研究,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
一
形式多样的国货展览会
近代中国的博览会很大程度上都可称为国货展览会,民国成立之后, 始有国货展览会之谓,但对什么是国货却无明确界定 。 为了厘清国人对国 货的认识,南京国民政府于 1928 年 9 月颁布了 《 中国国货暂定标准),并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民族觉醒的过程,从而为国家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与影响。
首先,经历了世界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来说具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发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开始以经济、政治、军事手段强行扩张本国在中国的势力。
这种压迫与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与民族意识,促使他们寻求国家独立与自主发展的途径。
其次,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在晚清时期进一步呈现出全国性的影响。
光绪维新运动与百日维新运动的兴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激进的维新派人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了一系列以振兴中华、国家独立为己任的主张。
他们认为中国的弱小是封建制度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结果,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推动国家现代化,以实现国家独立与强大。
在光绪维新运动中,辛亥革命成为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的一次高潮。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人民福利。
他通过推动国家现代化、实行民主制度,为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国家独立运动。
这些运动包括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以及抗日战争等。
这些运动无不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追求,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在20世纪末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主义与国家独立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爱国主义情绪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国货发展历史
国货发展历史国货发展历史——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品牌成长史一、引言国货,即本国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国货的发展历史,不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民族品牌成长史。
本文将简要回顾国货的发展历程,展现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国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国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
为了挽救民族经济,一批有识之士纷纷投身实业救国,创立了一批民族品牌。
这些品牌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生产出了一批质量上乘、价格适中的国货,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进入民国时期,国货运动愈发高涨。
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提倡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在这一时期,许多民族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了日用品、食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这些品牌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国货的市场地位,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货生产得到了有力保障,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如上海汽车、海尔等相继诞生。
这些企业以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为国货赢得了良好口碑。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族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联想、华为等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骄人业绩,成为了国货的骄傲。
四、新时代国货的崛起与创新进入新时代,国货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国货品牌不断创新,逐渐走向高端市场。
例如,在手机领域,华为、小米等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成功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国货品牌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国货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了广阔空间。
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经济的亮丽名片。
五、结语回顾国货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品牌从弱小到强大、从低端到高端的壮丽征程。
从广告语看近代的国货运动
从广告语看近代的国货运动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标签:国货运动申报国货广告语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化着。
自语言产生之日起,人类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商业领域也不例外。
我们将商业领域中的语言称之为“商业语言”,“它至少应包括:广告语言、店名、商标名、店堂橱窗的宣传语、营业员用语等。
”[1](P487)在商业活动中,广告词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工具,是传递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桥梁。
美国学者布赖特(W·Bright)认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即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发生变化。
”[2](P1)而作为商业语言的广告词,亦是如此,它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演化着。
广告对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强。
因此,通过对广告词的研究,可以探寻当时的社会面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掀起了一场以“爱国”为主题的国货运动,以期达到实业强国的目的。
自从报纸在中国兴起后,它就在整个近代社会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报纸的出现也使得广告应运而生,并逐渐增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笔者拟通过对1912~1919年《申报》广告语的研究来探究近代的国货运动。
二、1912~1919年《申报》广告语与国货运动中国近代国货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抵制洋货为内容,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以经济重地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影响深远。
它以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为序幕,延续时间长达40余年。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和运动,而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思想源流以及具体运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重大挑战。
外部方面,西方列强入侵、侵占中国领土,迫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状态。
内部方面,清政府动摇不堪,民众生活日益困苦,国家经济衰退。
这些事件引发了中国被压迫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觉醒,为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源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受到了多个思潮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现代化思想。
自十九世纪末,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与西方近代思想接触,并逐渐接受了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即“民族利益至上”。
此外,现代化思想也对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追求者认为,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因此将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发展视为紧密联系的目标。
三、具体运动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表现出了多种形式和表现。
其中最显著的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最初是对于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和会的抗议,但很快就发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民族主义反抗运动。
五四运动的核心诉求是反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权利的平等。
而五四运动的影响远不仅限于这些具体的诉求,它鼓舞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带动了整个国家的思潮转变。
此外,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还表现为反帝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复兴等方面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也在思想和实践层面积极参与了这一运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引领着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四、影响和启示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运动迫使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道路,敦促国家发展实力以应对外部挑战。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民众的认同,为建立一个强大团结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斗,以广告的名义——国货运动中广告的民族主义叙事
21年 5 00 月
陇东学院学报
Junl f ogogU i ri ora o ndn nv sy L e t
。
Ma 2 1 v 00
第2 卷 第 3 1 期
Vo. 1 No 3 12 .
战斗 , 以广告的名义 来自— —国货运动中广告的民族主义叙事
洪 长 晖
( 福建工程学院 文化传播系, 福州 300) 福建 51 8
关 键词 : 国货运 动 ; 告 ; 国主 义 ; 广 爱 民族 认 同
中 图分 类 号 : 22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7 — 3 (00 0 - 6 - G2 A 1 41 0 2 1 )3 04 2 6 7 0 0 收稿 日期 :0 90 -5 2 0 -50
作者简介 : 洪长晖(9 6 , 安徽绩溪人 , 17 一) 男, 硕士, 主要从事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 究。
而 事实 上 , 施 公 司虽 然 是 第 一 家 民族 资 本 的大 型 先 百 货 公 司 , 它 一 直 是 以 经 营 进 口货 为 特 色 的 , 当 但 与 时的永 安 、 新 、 新并 称 为 上 海 滩 四大 百 货 公 司 。 新 大 3__. - 个 角 度 说 明 国 货 运 动 的 精 神 已 经 深 入 g-_ t3 g- L ̄ 至U 名 层 面 , 1 是 像 先 施 这 样 的 公 司 也 不 得 不 打 11 1使 起 国货 的旗 号 , 暂 时搁 置 了 自己的主攻 方 向 。 而 然 而 , 个 不 争 的 事 实 是 , 时 的 中 国 民族 工 — 当 商 业: 卡 当 薄 弱 , 体 现 在 要 么 是 术 还 目 这 目当 拘 产 品 从 原 料 、 器 、 术 等 方 面 都 还 要 依 赖 #t (奎样 就 不 机 技 - j 国 是 纯 国 货 )要 么 是 不 少 产 品 在 质 量 上 与 圈 外 产 品 , 有 相 当 距 离 。 为 了 弥 卒 甚 至 是 掩 饰 这 些 缺 陷 , 国 中 的产 品 同样 诉 诸于 广告 。 在 2 0世 纪 3 0年 代 早 期 , 申 报 》 定 期 刊 登 了 《 上 则 广 告 。这 则 广 告 所 涉 及 的 产 品 有 九 种 之 多 , 其 中包括 像 华生 电扇这 样 后 来 成 为 名 牌 的产 品 ( 生 华 电 扇 , 意 着 中 华 民 族 更 生 ,9 6年 开 始 生 产 ,9 6 寓 11 12 年 开始 注 册商 标 )这 九 种产 品 分 布 在 中国地 图上 , , 各 自 占据 了— 个 方 位 , 东 三 省 则 被 阴 影 覆 盖 , 面 而 上 写 着这 样 一句话 “ 买 洋 货 , 异 资 敌人 以枪 炮 ; 购 无 爱 用 国 货 , 禽 置 敌 人 亍 E 。 _ 定 邑 地 ”4 j 显 然 , 这 样 一 种 宏 大 的爱 国 主 义 情 感 诉 求 在 下 , 品本 身 的不 足 已经 被忽 略 不 计 , 告 把 消费 与 产 广 广 告 传 达 爱 国主 义 情 绪 爱 国紧 密地 联 系在 一 起 , 得 接 受 者 陷入 了一 种 非 使 正 如 中共 二 大 对 当 时 中 国 社 会 性 质 所 做 的 判 此 即 彼 的 选 择 : 国 , 要 把 用 国 货 作 为 反 手 爱 就 亢侵 略 的 断 , 整 个 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社 会 中 国 所 面 I 的 民 族 武 器 。 在 临 矛 盾 已 垒 f升 为 最 主 要 的 矛 盾 。 换 句 话 在 当 日 二 兑, 寸 这 种 情 绪 有 时 甚 至 被 导 向 一 种 走 向 极 端 的 民 国人心 日中实 现 民族 独 立 是 头 等 大 事一 蒋 介 石 族 主 义 。这 个 倾 向 在 一 则 《国 产 饮 食 品 的 胜 利 》的 提 出 “ 外 必 先 安 内 ” 除就 挑 战 了 这 一 先 决 条 件 , 广 告 中 就 表 现 得 非 常 之 明 显 。 画 面 显 示 的 是 一 瓶 攘 恰 当 然 得 不 到 支 持 。 所 以 , 时 的 中 国 商 品 广 告 就 在 国 货 啤 酒 率 领 着 两 只 酒 杯 正 痛 殴 三: 夕 国 啤 酒 , 当 瓶 卜 广 宣 扬 爱 国 主 义 情 绪 上 做 足 了文 章 。 告 中 就 饱 含 着 对 暴 力 合 理 性 的 暗 示 。 — — 这 样 的 例 如 上 海 著 名 大 报 《申 报 》13 9 5年 6 月 3 日 就 彭 也 许 在 刃 羊的 日 说 得 上 “ 解 ”, 作 今 天 扦 还 理 换 =J 了 一 贝U 施 牙 膏 的 广一 , 这 幅 广一 中 , 了 标 呢 ? F登 I 先 告 在 告 除 明该 产 品是 国货 之 夕 , 个 画 面 中出 现 的 牙 膏 产 品 卜整 二 、 告 强 调 民 族 身 份 同 广 被设 计 成大炮 形 象 , 准 的 正 是 运送 进 口货 物 的 西 对 洋船 只 。而广 告 的 左 下 角 贝 打 上 了这样 的 口号 : U 提 在 主 张对 抗外 国舶来 品 的 同时 , 时 的 国货 运 当 倡 国 货 , 回 利 权 , 我 国 人 , 同 努 力 。3 挽 愿 共 L J 动 中 涌 现 的 产 品 广 告 还 特 别 强 调 “中 国 人 用 中 国 从 这 贝U 告 可 以 看 出 , 施 公 司 三 常 强 烈 地 手 货 ” 事 实 上 , 种 强 调 比 直 接 反 x # 国 产 品 更 能 广一 先 I E 巴 。 这 - , b J 爱 国主 义作 为 一 种 情 感 诉 求 , 现 在 整 个 广 告 中。 立彳 f 体 占 主脚 , 者 是 一 直 遭 到 西 方 列 强 抨 击 和 抗 议 的 , 后
近代国货运动下本土品牌商标设计的民族性
作 者简介:黎 英( 1 9 7 0 一 ) , 女,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E— mai l: 31 33 9O 53 9@ qq. t om
些有识之士也在致力 于救亡 图存 ,振兴 民族工业。
于是,兴起 了抵制洋货 的国货运动 。这场运动尽管 以 唤醒民众为主要 目标 ,但其方式是多元并举 ,民族工 业企业 除 了注重产品质量 以外 ,开始注重对产 品商标
的设计 与保护,设计 者开 始尝试在 商标的题材和样式
上 引入 本土文化意味的表现形式 ,来强化 国人 的民族
制洋 货倾销 ,发展 民族 工商业而进行的一场社会爱 国 运动 ” 。最早始 于 1 9 1 5 年 的抵制 日货 运动 。国货 运 动促 成 了运 用 民族 国家来作 为 主要特 征 鉴别 商 品 和 消 费者行 为 的广泛传 播 。 由于第 一次 世界大 战 和国 内革命 运动高涨 ,为 中国的民族 工商业 提供 了一 段难 能可贵 的 “ 黄 金时期 ”。五四运动后 ,国货团体 的大 力宣传 与组 织活 动使 得 国货运 动 的形 式更加 多 样 ,当时有舆论从关税 自主 、奖励 与改 良国货生产 、
一
饮馔也 ,山珍海错非不鲜肥 , 而必欲 以番菜为适 口。
种活动 ,在 国际上 ,民国政府则通过参加 巴拿 马万国 博览会 , 展示 中国形象, 为世界 了解 中国打开新 窗 口。 国货运动推动 了民族工业 的进步 ,掀起 了改进技术扩 大销售的热潮 , 国货 运动的 目的是 “ 挽 回权利 ” 和“ 救 国”,其 国货 隐含 了 “ 经 济 主权 ”的意识 ,发 展 国 货就是发展 民族经济 ,是经济主权意识 的萌发 。 “ 救 国”表 明人们 已经意识到 民族处于危亡之时 ,因此 , 国货 运动使 商 品本身 蕴含 了民族主 义价 值 J 。提倡 国货也是民族 自尊和 民族精神的体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货运动与民族主义在《制造中国》里,您的一个观点是,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它是通过消费主义民族化,特别是“中国制造”的国货制造出来的。
葛凯:我在书中的观点是,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是同时演进的。
我觉得不应把“民族”片面强调成完全是心智上的建构,民众是通过实物进行思考的。
因此,我认为“国货运动”中的前因后果在民族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主张,“中华民族”的产生并不早于“中国制造”的产生,这两个概念是同时演进的。
民族建构的过程包含了对“中华民族”的建立偏好,并对被视作“外国”的东西加以疏远。
这种好恶可能是学习的结果,也可能出于强制。
这一过程困难重重,需要的不仅仅是梁启超之类的知识分子多写文章,民众更多是通过经验建立观念的。
一些当年的爱国青年信奉的民族主义不仅仅是通过读了某本书或听了某个大学教授的讲座而产生的,他们的体验、他们对中国式生活的反应都起到了作用。
比如,周恩来早年在天津念书时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该报不仅大量刊登有关抵制和抗议的新闻,还直接援助了当时的国货运动,《会报》拒绝刊登日本产品的广告,还为刊登国货广告的公司提供半价优惠。
因此我认为:民族主义并不仅仅是观念,被创立、被传播;它也是行动,被描述、被推广。
在近现代史上,把国民消费主义民族化,这是中国特色吗?葛凯:我在研究过程中曾去世界各地讲学,我从那些提问环节得知: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货运动”。
因此,在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我就想了解中国这个个案有什么特殊之处。
试图将消费文化收归国有,并对个人选择加以约束的国家,中国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印度也发生过和中国类似的国货运动,其中的“斯瓦得希”运动(意为“属于本国”)和不合作运动最为著名,也获得了最好的研究。
同样,美国问题专家也意识到,早在英国殖民晚期就已出现了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比如波士顿倾茶事件)。
在中国,国货运动的发起者也经常利用别国的类似运动来鼓动消费者罢买洋货。
他们知道其他国家有过“国货运动”,因而主张中国也该有一场国货运动。
所以,发生国货运动的中国应该被视为中国具有相似运动的国家中的一员,而不是独特现象,尽管方式不同。
那中国的特殊性在哪里?葛凯:简单地说,我认为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个案。
中国的国货运动应与别国对照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看待。
这并不是说所有国家的国货运动都以相同方式展开。
与别国相比,中国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并未完全殖民化,但它的主权也不完整,比如它无法设定关税。
用中国常用的术语来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
由于这个原因,这场国货运动不是,也不可能是国家一手指导的。
但这个结论也不完善,历史学家没有研究过许多其他国家的“国货运动”。
我觉得别国的学者应该把他们的研究课题同中国的独特之处进行比照。
在您看来,参与国货运动的主要是哪些人?葛凯:我在书里也说了,从民国诞生起,政府就支持国货运动的方方面面。
国民党对国货运动尤其在民族商品展览会的扩展方面承担了很多事情,且随着国民党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的上升而强化。
从财政支持国货展览到主办国货年,国民党看到了与国货运动结盟的作用。
但国货运动绝不是国民党政府的独创,它可以追溯到晚清以及国民党兴起之前。
国民党对运动的支持,使他们的政权正式和非正式地向资本家征税的行为合法化。
此外,大量的经济赞助也是国货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推力,在上海主要是来自受到外国竞争者打击的中国企业家。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与国货运动相关联的组织,包括中华国货维持会、市民大会以及国货联合会,他们都由企业家赞助管理。
在许多商业与非商业精英的共同参与下,国货运动也很快演变成与学联、共产主义团体以及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联合行动。
在您看来,近代中国的国货运动是否成功了?它的主要成就在哪里?葛凯:国货运动是否成功了?中国的国货运动是否也达到了整合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目的?答案取决于成功的标准。
正如我在书中所说,考虑到国货运动所面临的巨大障碍,认为它失败了的观点就会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了。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缺少国家管理职能,比如关税自主权,以及防止外国货对中国进行倾销的真正主权。
此外进口货在价格、质量等方面都有优势,舶来品和“时尚/现代”观念之间巨大的关联刺激了对洋货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广大中国消费者群体中,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至少一度是非常脆弱的,中国的爱国主义者要求消费国货的诉求常常被忽略。
实际上,国货运动本身不停地恳请不忠的消费者、商人、官员以及其他人注意购买国货的号召,就证明国货运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但在另外一方面,比如制度、文化、观念传播层面上,国货运动是比较成功的。
我觉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处境使其国货运动更为有趣。
在诸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是发生在国家层面(加入世贸之前的中国也是如此,尤其在1949—1976年之间)。
换言之,关税、价格及商品的充分程度一同塑造了消费者的需求。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无法控制关税的高低,它正需要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当然来势虚弱,但比起其他国家,影响已经显著得多了。
我在书中写到,国货运动使民族主义融入了中国新生的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这种融合构成了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基础。
民族主义的消费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从上层到底层,从政治经济的精英论述到学生个人在学校的穿着。
国货运动还对时尚、商业等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其遗产包括爱国消费和爱国生产的形象,并且一直持续到当下,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影响是国货运动的主要成就。
中国国货运动的广度、深度及其创造力使其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国货运动通过开拓市场,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了立竿见影的好处。
国货运动的参与者通过忽略价格和质量等这些通常评价产品的优先标准,让同胞把产品的国籍作为市场上选择的唯一决定因素,并通过质疑那些消费舶来品的人的爱国精神,抵制消费进口产品的潮流。
但与此同时,国家存亡与中国工业的健康发展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联。
国货运动成为表达民族主义的最普遍的出路,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引起共鸣,成为表达民族主义的途径。
国货运动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表达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弹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得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甚至为之牺牲。
国货运动产生的社会力量,最后也包括国家机器,都在重新界定和规范消费主义,直至将消费纳入民族国家可以接受的范围。
国货运动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对外国卷入中国经济长期存有的矛盾心理。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其对外国资本的深层忧虑一直存在。
“自力更生”的方针长期被坚持,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怎样面对外国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当代国货运动反映了深层的矛盾情感。
中国的不少制造企业继续使用民族主义的诉求来赢得顾客和政府的支持。
当然,任何国家的民族主义都有不止一个源头,我并未主张中国的国货运动是其民族主义的唯一源头。
我只是想批评在中国民族主义史的研究中对大人物的过分强调。
除了几个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我们还需要考量这场运动的其他源头。
消费主义与民族主义甚至爱国主义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是否一直持续到现在?葛凯:我是历史学家,自然明白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联系,但这些联系的性质尚不明了。
是的,在我看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曾兴起强大国货运动的国家,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间的张力都延续至今,美国也未能例外。
消费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利益,民族主义强调的则是整体利益。
两者每每产生冲突。
当帝国主义将价廉物美的商品带入中国,两种利益就产生了冲突。
而当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国对外国产品和服务敞开国门,利益冲突就再度上演。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的民族主义化是否还有市场?葛凯:对此我有两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许多人还是会把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许多人觉得购买本国生产的“国货”就是爱国。
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已经出现了多种利益群体。
美国汽车公司就是一个例子:二十年前,人人都会认同政府“救市”,援助三大汽车公司。
但如今,许多外国汽车公司在美国设有工厂,尤其是在美国南部,而南部各州的政客都反对政府支援三大汽车公司。
“美国货”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
在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的中国,要定义何谓“国货”同样困难。
其次,新自由主义者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保护主义对国家有害,“自由贸易”则对国家有益。
这一理论已占领了美国主流媒体。
“自由贸易”成了政治宣传,要提出异议并不容易,连民主党都在强烈支持“自由贸易”。
别忘了,美国最重要的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协定就是由比尔克林顿签署的。
鉴于眼前的金融危机,我们或许该重新考虑这套有关“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简单口号了。
在中国,国货运动经常是和爱国主义联系起来的,这些年还经常发生青年人以爱国的口号抵制某些国家的商品,您怎么看中国新时代的“国货运动”?葛凯:我在书里写过:“国货”的概念有时会成为某些团体为了自身利益加以操弄的工具。
或许,它现在仍然有用。
当你号称自己是在“保卫祖国”,还有谁能反对呢?因此,在我看来,宣称自己的行为都是出于对祖国的忠诚,就能得到大众的接受。
我刚读完一本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书,起事的拳民同样号称自己是在辅佐清廷。
不少清朝官员相信他们的话,也支持他们的行动。
但“民族主义”这个词在现在更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而在一百年前,它是作为革命话语的一种,被当作褒义词使用,您怎么看这种转变?葛凯:民族主义的产生是为了凝聚民众。
不幸的是,它也遭人误用,成了分裂民众的手段。
20世纪的战争灾难延祸全球,我认为多半应归咎于民族主义,特别是鼓吹种族仇恨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依然在给世界带来毁灭的威胁,在我看来,许多人因而将“民族主义”当作贬义词使用。
所以,我觉得“民族主义”这个词的正面意义可能难以恢复。
我看大家都在用“爱国主义”,而非“民族主义”来表达正面意义。
但我觉得两者有时很难区分。
爱国主义同样可能遭到误用。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本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别国的“民族主义”。
石剑锋采写刊于2009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