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课 改 论 坛
2 0 l 3 - 0 4
书 型 下的 作 又 指 导
文/ 汪 因 广

要: 在作文教 学中, 激发兴趣 , 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5, AAS - + S A ̄
中更为重要。因此,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
作文的积累 , 思维想象 , 写作修 改, 进 行 正确 的 指 导 。
1 . 作文水平再次提高 。与学生面对面地
进一步加强 与学生的沟通 , 具有 较强的亲和力 。以《 伟大 的 阅读是写作 的基础 , 作文教 学与阅读密 切结合起 来 , 在 阅读 修改 , 爱》 这篇 习作为例 , 指导学生互批互 改, 其 具体要求 : 中汲 取 营养 东西 。 1 . 初读 同学 习作 , 了解作文的梗概。 首先 , 广泛 的阅读 是指 导学 生学会积 累并充实语 言最有效的 2 . 再 读 同学 习作 , 找 出文 章 的错 字 、 错词 、 病句 , 以及 其 他 方 面 方 法 。我 们 学 校 根 据 实 际情 况 , 为 学 生创 造 大 量 阅读 的条 件 , 在 学 错误 , 进行修改 。 校 的图书室 、 阅览室中存放适于各年级学生 阅读 的书籍 。各个班 3 . 细读同学习作 , 体会小作 者的思想感情 。 级 中建立 图书角 , 每位学生做 到人人有 书阅读 , 学生 自己在家里 4 . 精读 学 习 作 , 找 Ⅲ 小 作 者 的 写 作 方 法 与 课 文 中 的写 作 方 建 起 小 书架 . 并 且让 学 牛 自己有 选 择 地 购 买 、 订阅书刊等。 法 做 比较 。 其次, 在阅读 的同时 , 加强对课 内与课外 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 5 _ 1 彦改 前 修 改 后 进 行 比较 , 并 说 明 由 , 以培养学生分析 、 达到这个 目的就要从课 内外阅读着手。指导学生将 自己的感受 以 鉴 别 的能 力 。 及好 词佳 句 、 名 诗名 句 、 名人 名言 等分 门别类 地摘 抄 在渎 书笔 6 . 突 出文 章 的 主题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百花园五《语文大课堂: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百花园五《语文大课堂: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语文S版

语文大课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都是表达诗人和将士们的爱国之心的,爱国志士们的炽热情怀,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爱国主义作为人的一切基本道德价值观和品质,必须从小培养,经过长期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师的激发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环境为媒介,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的】围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向全体同学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同时,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变化,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做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懂得表达爱国的热情,就是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重点: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了解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了解家乡的变化;懂得表达爱国的热情,就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形式】看视频谈感受、爱国知识竞赛、爱国名言名句、诗朗诵、唱爱国歌曲等形式。

【活动准备】1、制作课件,铺设场景。

2、学生在课外通过书籍和计算机搜集祖国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

3、唱爱国歌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阅兵》,导入主题。

师:播放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中的一段视频。

师:欣赏了这激动人心的场景,你们想要说什么?生1:观看阅兵,使我深受鼓舞,我为我是中华儿女的一分子而骄傲而自豪!以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生2:祖国有壮丽的长江,豪放的黄河,雄奇的长城,挺拔的泰山。

生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把将来的中国创建的更好,使未来的祖国有更大的辉煌!。

……师导入:是啊,我们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喝着香甜的乳汁,一天一天茁壮成长。

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大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大课堂教学
[] 1 胡萍. 结合专业 ,教 出特 色【 】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J.
1 9 .( . 9 9 2)
[】 2 程红. 关于北京体 育大学语文公共课课程 未来发展的思考 【 . 川
北 京 体 育 大学 学报 , 2 0 ,( ) O 3 . 3
都 有所 涉 及 。李 斯 的 《 谏逐 客 书 》鲜 明地 提 出任 人 不论 亲疏
学 语文 教 材来 ,大 学语 文课 程 也就 一 定 能讲 出特 色 ,教 出成 效 ,走 出一 条 大学 语 文教 学 与专 业 教 学相 结 合 的新 路 。
高 职 院校 人学 语 文 教材 要挖 掘 其 与专 业相 关 的知 识 编写 练 习 。 高职 院 校 大 学 语 文 教 材 的文 选 内 容应 该 是 非 常 广 泛 参 考 文献 : 的 , 其 中 不 乏 些 融 文 学 艺 术 性 和 专 业 性 为 一 炉 的 典 范 之 作 。例 如 ,相 对 与管 理专 业 来说 ,孟子 的 《 人之 于 国 也》 寡 鲜 明地 体现 了 “ 民而 王 ”的 民本 思想 ,对今 天 的管 理 者都 保 是 永恒 的警 示 。 《 谏太 宗 _思疏 》对 管理 的 科学 性和 艺 术性 l 卜
到 的。
析 , 要 处 理 好 普 遍 性 与 特 殊 性 的 关 系 , 要 沣 意 “ ”与 量 “ ” 问题 ,这样 才 能使 之 更好 地 为专 业 教学 服 务 。总之 , 度 只 要编 写 者能 依据 大 学语 文 自身 的规律 ,结合 专 业特 点 ,遵
循 一 定的 原则 ,就一 定 能编 写 出充 分体 现 高职 院 校特 色 的大
高职 院校 入学 语文 教 材要 点培 养 专业 人 才 的语 言交 际 应 该 如何 结合 专 业特 点 编 写 出合乎 高 职 院校特 色 的 教材 , 一 能 力 。从 小学 到 高 中 ,我们 的 沿文 课 一直 都 在要 求 培养 学 生 的听 、说 、读 、写 能力 。但 高 职 院校 对学 生 的语 言 交 际能 力 直 是 个 引人 争议 的 话题 。 笔者 认 为大 学语 文 虽然 是 门独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作者:陈卫华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24期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思维,符合新课标的大纲要求,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一改过去的方框模式,而是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收获颇多。

其实,语文教学内容不像其他学科内容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坡度。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老一套,唱“独角戏”,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轻松起来、愉悦起来。

这样,语文教学才具有生命的、美的,才不至于被模式所窒息。

因此,我们必须追求教学结构的变化美。

如,对自读型课文,就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变化:先教后读、先读后教和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

这种教学结构灵活多变,而不会造成教学的单调呆板。

教学结构的变化,决不是人为的产物,而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所决定的客观必然。

每一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和目的都是不同的,既然内容不同,形式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不同。

至于怎样变化,就要凭借教师的修养了。

如,对自学辅导式课堂教学,其操作程序主要是:(1)教师指导,学生看书;(2)质疑问难,学生讨论;(3)点拨引导,学生练习;(4)反馈小结,学生评估。

例如,教《我的小桃树》这一课时,先向学生解释散文“借景抒情,寓物于情”的特点,再让学生具体体会文中的“小桃树”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看书的同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为什么一再说小桃树长得瘦小?”等问题,在讨论的同时,学生明白了“小桃树”的经历和“我”的经历相似,“小桃树”其实就是我的化身。

我也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并指出作者在文中提到“小桃树”所寓含的意义。

同学们经过小结后,明白了作者借“小桃树”的经历来写对人生的感悟。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小学 语文大课堂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小学 语文大课堂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小学语文大课堂【摘要】教学的最终价值指向应该是提高人的人文素养,而语文教学属于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的价值指向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坚持构建大课堂语文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的教学就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达到教学的最终价值指向,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这种思考,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形成语文大课堂的教学格局。

通过语文大课堂的建构,使学生沐浴在语文教学的清新空气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内容一个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课堂教学惜时增效,二是课外资源绿色滋养。

其一是课堂教学要借时增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我们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教学,夯实学生应具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基础,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外师生补课忙”的现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要做到课堂教学惜时增效,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反思,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其二是课外资源绿色滋养。

语文的特质是语文存在于生活之中,语文存在于书籍中,语文存在于各种媒体中,语文存在于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由于语文这一特质,仅靠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滋养学生。

所谓课外资源,指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所谓滋养,就是要使课外的语文资源,如春雨润物般自然、悄无声息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种滋养虽是隐性的,但恰恰是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摘要:针对大语文教育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贯穿的来论述。

关键词:大语文观;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的是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

他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将其指导思想概括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因此,对“大语文”理念的探索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贯穿大语文观,如何有效操作使先进理念变为现实成果,有待于我们每个执教者探索。

笔者结合小学课堂,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联系来突破:一、读写记有机结合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对读书有“四到”之说,即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笔者认为,我们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朱熹之说的继承和发扬。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就是生字的学习,学生作业的一大部分就是对生字的学习,但长期以来,往往是一些老师安排的生字作业量丝毫不少,然而通过考试形式检查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提起某一课的生字倒是手到擒来,但让他们读出来或者组词就力不从心了。

甚至往往是张冠李戴,让人啼笑皆非。

孰不知,偶然性背后有着不可忽略的必然性。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大语文”背景下,读、写、记就包括了宋代朱氏的四到,因为要读不言而喻就要用眼。

同时,它的一个“大”字也包涵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不管是低年级阶段的识字,还是高年级阶段的积累,既然要写,就必须同时做到口到、心到,即读出声、记于心。

只有这样,方能避免以上两类劳而无功或入不敷出的缺憾,更不会迁怒于学生,导致师生共同信心的互丧,同时如此也正好体现了我们新课改背景下的“大语文”理念。

二、字词句的有机相联众所周知,如果不从汉字的语素角度分析,那么单字无可厚非的就是我们汉语系统和语言实践的最小单位。

因此,对于汉字的识记,读音一直是我们汉语学习的基本功。

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课乃至中段课而言,如何有效地掌握该段的生字就似乎无可厚非地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环节作者:张来群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9期建国几十年来,我们中学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

期间,虽经历过上世纪末语文教学大讨论和新一轮课程改革,但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这种“传统模式”,尽管起到过一定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教学环节,自始至终贯穿着“老师中心”、“知识中心”,易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格局。

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大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殊不知,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知结构、师生活动结构、讲练编排结构等结构的集合,是一个综合体。

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是规定时空中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或步骤的具体排列,而且是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课堂中的直接体现。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是高效课堂的永恒追求。

在21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历经四载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教改实践中,笔者依据课堂教学结构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理论以及单元整体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形式。

它是由“目标定向——整体感知——质疑激疑——精巧训练”四个环节组成的。

现作简介,以飨读者。

一.目标定向“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世界曼妙无穷、包罗万象。

语文课堂要追求高效,必须靠教学目标来定向。

“目标定向”,就是要使学生明了该课时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有了教学目标,才可以科学地去处理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安排教学程序;才能使课堂的信息交流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方向感很强的控制过程,也为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估提供客观尺度和依据。

要使教学目标能准确、科学地定向,教师应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建立目标体系,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精确性。

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

“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所谓“三中心”的旧教育观念,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被人从理论上予以否定。

然而它的阴影,在语文教育领域却至今未能在实践上完全消除。

尽管叶圣陶早在50年代就意识到语言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人们把语言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然而他的话并未能引起学校中语文教师的深层次思索。

尽管吕叔湘早在60年代就曾经“代语文教师呼吁”,请求学校中其他各科教师,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都要和语文教师合作,都来关心学生的语文,指出:“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同时,推而广之,说:“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也生活在社会里。

整个社会对于语文的使用是否严肃认真,对学生也有极大的影响。

”②然而这些话也似乎并未引起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触动。

到了80年代,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等时代新观念的形成并在实践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人们开始从宏观的角度、从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角度,来审视语言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于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大语文教育”的整体构思和改革方案出现了。

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的,是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

他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说:“根据36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的实践,我认为:应当施行‘大语文教育’。

因为只有这样,中学语文课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张孝纯提出的“大语文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参与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教学游戏、课堂互动等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3.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演绎、小组竞赛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合作意识。

4.情感教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的感受、诗歌的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5.差异化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式,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能。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来确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语文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汇总

语文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汇总

语文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黄厚江(苏州中学,江苏苏州 215007)【内容提要】语文共生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在大量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树式共生课堂结构,这不同于传统课堂结构,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很大的推广价值。

我们可以将“树式共生课堂结构”概括为:“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

”【关键词】共生原点教学主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传统的课堂结构,常常是指教学的流程安排和时间分配。

新的课堂结构观,更多的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和生成的机制。

语文共生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可以描述为“树式共生课堂结构”,简单说就是树式结构。

什么是“树式共生课堂结构”呢?我们概括为:“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

”如果用一个比喻说明,就是精选一粒种子,长成一根主干,伸开根根青枝,萌发片片绿叶。

一个种子,我们称之为共生原点。

所谓共生原点,既是共生教学展开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展开的支点,它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激发点。

它和教学内容等都有紧密的联系,但又都不是一回事。

打个比方,共生原点就像种子,既是树种,又是火种,它应该能长成一棵大树,应该能燃烧成一片大火。

而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内容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也可以说,只要赋予了教学内容生长性,它就具有了共生原点的特征。

所谓生长性,就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教学的过程。

所以说,共生原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形式,而是教者赋予了它共生原点的特性和意义。

阅读教学的共生原点非常丰富,可以是课文里的一个具体的内容,比如我教《孔乙己》,就是以小说对孔乙己手的描写为共生原点;可以是和文章紧密联系的一个知识点,我教《阿房宫赋》,就是以“赋”为共生原点,抓住“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展开教学;可以是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葡萄月令》,我就是以说明文的内容、诗的语言、散文的意境作为教学的共生点;也可以是和文章相关的一些资源,我教学《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以不同教材的不同版本作为共生点。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新范式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新范式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新范式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新范式本文讨论的问题有两个前提:一是限于课堂内,二是只针对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从语文的事实出发今天,有许多关于语文学科的诗意表述。

例如,为学生的精神打底,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

但也不能不看到,它们所描绘的是语文教育或曰语文课程高度理想化的境界。

这番境界主要系于其人文性特点而生发。

而且,它作为语文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本质上不是“检验品”,而是“信用品”。

即语文教育教学是否能够达成其预期目标在教育现场无法得到检验,只能听由一种基于强烈意愿的推断。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相信这些目标可以实现,但它肯定需要许多倍于语文课堂的有限时空去培育、酝酿,才可能生成。

而事实上,语文课程是学校多项课程中的一项,它的有限时空是每周若干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一方面,它必须首先完成每学期的一本教科书和指定的作文篇数以及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它还要应对在“减负”声中如期而至的各种考试。

正是后者,在效率至上的大气候下,日益质疑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恶化着语文学科的生存环境。

由是我们不能不反顾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缺失:占用了最多课时的阅读教学却常常成了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项目。

诚然,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最为丰富的传统资源可以借鉴。

但是,当语文置身于学科链的特定“生境生态位”上时,一切都变了。

它和所有的学科一样普通,在道理上也一样平等;事实上,由于它更像是个地方品牌,缺乏与时代共同脉动的现实回报作支撑,加之其效果又像中药一样的迟缓,一进入中学阶段就开始被学生、家长乃至老师另眼看待了。

按理说,语文学科理应是首先明确自身的真实处境,分析陷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因应;而不是选择自说自话,一厢情愿地拥抱传统,做天之娇子状,或者怨天尤人,我行我素。

笔者以为,当下的中学语文应该从传统中突围而出,借助对“例外”(中学语文教学无论在中学的考试中,还是由高一级学校评鉴,都受到了深刻的质疑,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例外)的反思,来重新建构自己的学科信心,以负重的姿态去面对语文学科的真实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施—以语文学科为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施—以语文学科为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施—以语文学科为例自大单元整体教学概念提出以来,吹皱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

大概念、大活动、大情境从此深入人心。

我们通过不断摸索,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在大单元视域下语文学科不同文体的阅读课堂教学实施。

大单元教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和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三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点,需要我们准确把握。

一、大单元教学(一)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最早可见于1993年邓禹南、肖红耘合写的《试论“大单元教学观”一兼谈义务教材单元构建的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2019)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

因此,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可见,“大单元”即“微课程”,就是包含了所有课程要素的一节完整的课程,而不仅仅是以单元为单位的课文集合。

(二)语文大单元教学:陆志平(2020) 主张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运用这两种新概念,对现行的教材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他在其《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一文中给出如下建议: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联系;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消除语言作品与生活的隔膜;通过大活动统领学习活动并以生活为纲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去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完成活动、提升素养。

因此,语文大单元教学就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以真实生活情境为纲要、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再编排教材、用大活动统整语文要素以求得“教学合力”的一种语文教学。

(三)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要确定单元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评价活动和单元主题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首先单元主题就是主要的话题,主要的问题,学习单元到底怎么组织的,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来组织,因为我们教材的编写基于课程标准,有单元、有章、有节这些单元,教材本身的单元,往往也是围绕着一个主要的话题,主要的问题来展开的。

谈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

谈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

作者: 李国栋
出版物刊名: 临沂大学学报
页码: 72-52页
主题词: 智力因素;课堂结构;学习效率;课后辅导;小组讨论;迁移规律;师生交流;堂课;荔枝树;
修饰名词
摘要: 如何获得“课堂大面积丰收”,即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前预习、课堂结构、课后辅导、非智力因素的利用。

其中,课前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后辅导则是一节课的延伸,而非智力因素的利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途径。

最为重。

六年级状元大课堂下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状元大课堂下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状元大课堂下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状元大课堂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下册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下册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六年级状元大课堂下册》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4. 教学素材和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多媒体设备呈现一段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并进行例句的分析和讨论。

3. 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段落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作、朗读、演讲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梅丽娜来源:《中学语文·下旬》2024年第05期摘要大单元教学可以将学习材料中的诸多要素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究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导语,引入大单元探究任务;深度探究,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补充文本,拓展大单元教学范围;整合所学,建构大单元知识体系。

关键词大单元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关联教材一个或多个单元的教学材料,确定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通过适度补充助学资源、学习任务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可以助力学生聚合知识,找出不同学习材料之间的关联,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主阵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大单元学习方向,明确大单元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课内外大单元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关注导语,引入大单元探究任务对部分学生而言,“大单元”这一概念过于宏观,在学习中难免存在学习定位不准的情况。

針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在正式开展学习活动前思考大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教材的一个单元为出发点开展大单元教学工作,而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特点在于各单元均设计了导语版块,以此将单元学习材料有机联系在一起,能助力教师、学生更好地探究教材文本。

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解读单元导语,提取关键词,明确学习主题,从而引入大单元探究任务,助力学生明确探究方向。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导语内容,与学生共同提取导语中的关键词,将注意力集中于“品格”“悲”“人物”“戏剧”等词语中,明确大单元学习主题——品古今戏剧作品,探悲情人物命运,鄙弃丑恶,坚守内心良知。

由此出发,教师需创设大单元学习任务,具体为:1.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透过作者设计的情节、冲突等,简要记录并介绍人物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
本构想是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严峻形势而提出来的,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改革问题。

1提出构想的现实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及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一直围绕“语文”二字运行,就语文论语文,思想拘囿于语文小圈子,须臾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导致了一些恶果;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往往只注重部分语文基础知识的搜集、积累、识记,而不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高分低能。

许多语文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走向社会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后,语文综合素质之差惊人。

以往所谓语文教学改革出发点也只是想方设法向学生传授更多基本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

45分钟下来,教师疲惫不堪,而学生叫苦不迭,学生兴趣锐减,这有悖于前人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实在得不偿失。

即便有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只是在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的导引下,学生生搬硬套,对号入座地解决问题,这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呆板机械,实际上拒绝了其他同样能解决问题的好思想、好方法,也就无法真正解决语文实践中的许多复杂问题。

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学生只会写几篇不伦不类的时文,不会写各种社会实用文。

听说能力特差,无法运用民族共同语与人流利交谈,说话时心理素质很差,词汇贫乏;无法读懂各种较为复杂的社科读物、思维能力较差、良好的审美能力更谈不上,解决一些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差得令人咋舌。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无所适从。

也无法扮好时代社会所赋予的重要角色,低劣的听话能力万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语文方面素质教育之路,到底该怎么走?这些是不得不回答的现实问题。

2大语文课堂结构体系构想及相关问题
2.1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任何其他学科的学习不能离开语文这个基础。

当然,其他各门学科、各类知识对语文学科也有影响制约作用,比如哲学、美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哲学美学宏观上的调控及微观上的渗透,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相辅相成,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是如此。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彻底避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模式,将语文教学放到其他各门基础学科教学的总体坐标系中去,从而在动态的现代教育运用发展中寻求自己合适的出路。

协调好语文教学与其他各门文理学科的关系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

2.2从教育内容上说。

大语文课堂结构体系中,不光有纯语文知识的重点学习,也应该有哲学、美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伦理、民俗、历史、天文、地理、生物以及必要的理科知识的学习,其目的不仅是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知识信息量,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的思想好的方法,进而解决较为复杂的并且最为
实用的一些问题。

2.3大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但通晓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充分掌握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交谈,要有驾驭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有灵活处治的能力;再次要有教学理论研究之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一边摸索,一边整理成文,建立自己教学方面的理论体系。

另外还要时时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时事政治,耳朵灵,知识新,给学生一定的吸引力、诱惑力、感召力。

还要有非常丰富的专业信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2.4大语文课堂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语文课堂构想就是针对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来的,也是为配合素质教育而提出的设想。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已逐渐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我们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下个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能适应新世纪语言交际、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及模式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自始至终为应试服务,实际上依照大语文课堂构想发展开去,学生思辨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就势必能增强,一般语文问题的难度也就不会成为一回事,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轻而易举。

2.5大语文课堂推行的难度。

2.5.1教材配套难度。

要打破现有教材的思想内容及结构体系,难度加难,因为人们因袭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某些封建落后保守的东西在头脑中根除蒂固,撼之不易。

另外一时打破现有的教材内容结构体系,许多人会显得无所适从。

2.5.2师资更新方面的难度。

所谓更新,只能是广大教师头脑中思想观念的更新,人的惰性思想特严重,变革思想相比较而言就较淡,要造就大批既具有广博的学识,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难度较大。

这也并非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任务。

一切改革步履维艰,语文教学改革其难度更大。

但改革是必然趋势,不改,教育就只能原地踏步,我们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自食其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