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的制作流程
制作芯片的全过程
制作芯片的全过程1.设计阶段:芯片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路设计和布局设计。
电路设计是将芯片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电路模块,然后使用专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电路图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布局设计则是将电路图转化为布局结构,确定电路的各个元件的位置和布线的方式。
2.掩膜制作: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将电路图转化为光刻掩膜,用于制造芯片的控制。
掩膜制作是将电路图通过光刻技术转移到硅片上的过程。
首先,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电路图转换为掩膜图,然后通过激光曝光系统将掩膜图转移到光刻胶上,最后通过化学腐蚀将光刻胶转移到硅片上形成电路。
3.硅片制造:制作芯片的主要基板是硅片,硅片制造是芯片制造的核心环节。
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硅片生长、切割和平整化。
首先,将硅原料加热融化,并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晶体硅,并在特定条件下将硅晶体自上而下生长。
之后,将生长的硅晶体切割成合适大小的硅片,并通过化学机械打磨和化学腐蚀等工艺对硅片进行平整化处理。
4.控制制造过程: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
这包括温度、湿度、材料纯度、化学物质浓度等。
同时,还需要引入过程控制工具,如自动化测量仪器、反馈控制系统等,以保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5.制造电路:在硅片上制造电路主要包括掺杂、沉积和蚀刻等工艺。
掺杂是向硅片中引入掺杂剂,改变硅材料的电子特性,形成不同的电路结构。
沉积是将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材料沉积到硅片的表面上,用于形成电路元件。
蚀刻则是通过化学溶液去除不需要的材料,形成电路结构。
6.电路连接:在电路制造完成后,需要将不同的电路元件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电路结构。
这包括使用金属导线将不同的元件连接起来,以及将电路与外部引脚进行连接。
连接方法主要有铝线连接、金线连接和焊接连接等。
7.测试和封装:制造完成后,需要对芯片进行测试和封装。
测试是为了确保芯片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功能测试、电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芯片制造过程图解
芯片制造过程图解芯片制造过程图解芯片制造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是将电子元器件集成到一个小而精密的硅片上,并完成电路板的制造过程。
下面将对芯片制造过程进行图解,以便更好地理解。
第一步:硅片生长芯片制造的第一步是生长硅片。
硅片是芯片的基底,通过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将单晶硅溶解在液态硅中,再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使其重新结晶,最终形成一个纯净的硅片。
第二步:晶圆制备在硅片生长完成后,需要将硅片进行切割,制备成厚度约为0.7毫米的圆片,即晶圆。
晶圆上固定了薄膜、导线等构成芯片电路的各种元件。
第三步:光刻光刻技术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晶圆上涂覆上一层光刻胶,然后通过模具上的光刻掩膜,将光投射到晶圆上。
光刻胶会受到光的照射而固化,形成确定的图案。
第四步:刻蚀在完成光刻步骤后,需要使用刻蚀机对晶圆进行刻蚀。
刻蚀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气相反应,将未固化的光刻胶去掉,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电路的导线和通孔的制作。
第五步: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为了在晶圆表面上形成各种功能膜层,例如金属导线和绝缘层。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晶圆表面上沉积薄膜材料。
第六步:电路形成电路形成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和刻蚀技术,将导线和通孔等电路形成在晶圆上。
第七步:封装封装是芯片制造的最后一步,也是将芯片转化为电子器件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将晶圆中的芯片通过焊接、粘贴等方法与支持电路板连接起来,并用封装材料进行固定和保护。
通过以上步骤,一个芯片的制造过程就完成了。
当然,芯片制造还包括测试和分选等环节,以确保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芯片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精密性使得芯片制造成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芯片的制作过程
芯片的制作过程
芯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我们日常所用的手机,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等等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电气设备,都需要采用芯片进行控制。
那么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芯片的主要材质是硅,硅是地壳中的第二丰富元素,以二氧化硅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这也是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基础。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一个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第一步,制造晶棒,也成为硅锭。
将精度硅原料经过高温整形,采用旋转拉伸的方式得到一个圆柱体的硅锭。
第二步,制作晶圆。
就是将硅锭横向切割成圆形的单个硅片,在经过抛光得到晶圆。
第三步,晶圆的涂膜。
在晶圆表面增加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
第四步,光刻胶及光刻。
在晶圆表面浇上光刻胶,并透过掩膜在紫外线照射下在晶圆光刻胶表面形成电图案。
第五步,离子注入,在真空系统中,用经过加速的,要掺杂的原子的离子照射注入固体材料,从而在被注入的区域形成特殊的注入层,并改变这些区域的硅的导电性。
第六步,清除光刻胶。
晶体管基本完成。
第七步,电镀。
在晶圆上电镀一层硫酸铜。
形成一层薄薄的铜层。
第八步,抛光,将表面多余的铜抛光掉。
第九步,晶圆测试,使用参考电路图案与每一块芯片进行对比。
第十步,晶圆的切片,封装。
将晶圆切割成块,每一块儿就是一个处理器内核。
通过,衬底,内核,散热片堆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处理器。
第十一步,等级测试和零售包装。
芯片的制作过程
芯片的制作过程芯片的制造过程可概分为晶圆处理工序(Wafer Fabrication)、晶圆针测工序(Wafer Probe)、构装工序(Packaging)、测试工序(Initial Test and Final Test)等几个步骤。
其中晶圆处理工序和晶圆针测工序为前段(Front End)工序,而构装工序、测试工序为后段(Back End)工序。
1、晶圆处理工序:本工序的主要工作是在晶圆上制作电路及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容、逻辑开关等),其处理程序通常与产品种类和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但一般基本步骤是先将晶圆适当清洗,再在其表面进行氧化及化学气相沉积,然后进行涂膜、曝光、显影、蚀刻、离子植入、金属溅镀等反复步骤,最终在晶圆上完成数层电路及元件加工与制作。
2、晶圆针测工序:经过上道工序后,晶圆上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即晶粒,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测试,提高效率,同一片晶圆上制作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但也可根据需要制作几种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
在用针测(Probe)仪对每个晶粒检测其电气特性,并将不合格的晶粒标上记号后,将晶圆切开,分割成一颗颗单独的晶粒,再按其电气特性分类,装入不同的托盘中,不合格的晶粒则舍弃。
3、构装工序:就是将单个的晶粒固定在塑胶或陶瓷制的芯片基座上,并把晶粒上蚀刻出的一些引接线端与基座底部伸出的插脚连接,以作为与外界电路板连接之用,最后盖上塑胶盖板,用胶水封死。
其目的是用以保护晶粒避免受到机械刮伤或高温破坏。
到此才算制成了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即我们在电脑里可以看到的那些黑色或褐色,两边或四边带有许多插脚或引线的矩形小块)。
4、测试工序: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为测试,其又可分为一般测试和特殊测试,前者是将封装后的芯片置于各种环境下测试其电气特性,如消耗功率、运行速度、耐压度等。
经测试后的芯片,依其电气特性划分为不同等级。
而特殊测试则是根据客户特殊需求的技术参数,从相近参数规格、品种中拿出部分芯片,做有针对性的专门测试,看是否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决定是否须为客户设计专用芯片。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引言:集成电路(IC)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将原始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步骤,将电路图案和其他组件集成到单片硅芯片上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流程。
一、晶圆制备1.材料准备:通常采用硅作为晶圆基底材料。
硅材料需经过多次高温处理来去除杂质。
2.切割:将硅原料切割成圆片形状,厚度约为0.4毫米。
3.晶圆清洗: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清洗硅片表面。
二、晶圆表面处理1.清洗:使用化学物质去除晶圆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2.二氧化硅沉积:在晶圆表面形成一层绝缘层,以保护电路。
3.光刻:通过对光敏材料进行曝光、显影和刻蚀等步骤,将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三、激活剂注入1.清洗:清洗晶圆表面以去除光刻过程产生的残留物。
2.掺杂:使用离子注入设备将所需的杂质注入晶圆表面,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四、金属化1.金属沉积:在晶圆上沉积一层金属,通常是铝或铜,以用作导电线。
2.蚀刻:使用化学溶液去除多余的金属,只保留所需的电路。
3.封装:将晶圆裁剪成多个小片,然后分别进行封装,以提供保护和连接接口。
五、测试1.功能测试:确保电路功能正常。
2.可靠性测试:对电路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3.封装测试:测试封装后的芯片性能是否正常。
六、成品测试和封装1.最终测试:对芯片进行全面测试,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2.封装:在芯片表面添加保护层,并提供引脚用于连接到其他电子设备。
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晶圆制备、晶圆表面处理、激活剂注入、金属化、测试和封装等环节。
每一步都是为了保证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以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1. 晶圆制备:晶圆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一般采用硅(Silicon)材料制作。
晶圆的制备工艺包括晶体生长、切割和
抛光等步骤。
2. 晶圆清洗:晶圆清洗是为了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保证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
3. 沉积:沉积是指在晶圆表面上沉积一层薄膜,常用的沉积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和化
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等。
4. 光刻:光刻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工艺步骤。
首先在薄膜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学投影机将电路图案投影在光刻胶上。
最后通过显影和蚀刻等步骤,在光刻胶上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5. 清洗:清洗是为了去除光刻胶和表面污染物,保证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
6. 金属化:金属化是在晶圆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常用的金属有铝(Aluminum)等。
金属化的目的是连接不同部分的电路,形成完整的电路连接网络。
7. 划线:划线是将金属化层上的金属切割成所需的电路连线。
8. 封装测试:最后一步是将制作好的芯片进行封装和测试。
封
装是将芯片封装在塑料、陶瓷或金属等材料中,以保护芯片和实现引脚的外接。
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和设备来验证芯片的功能和可靠性。
以上是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的基本步骤,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整体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
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方案分析与优化
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方案分析与优化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脑的高性能和长时间运行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热量问题。
电脑芯片的散热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本文将对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方案进行分析与优化。
1. 散热原理在分析和优化电脑芯片的散热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散热的基本原理。
散热的目的是将芯片产生的热量迅速、有效地转移出去,以保持芯片的稳定运行。
常见的散热方式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
2. 散热材料的选择散热材料是散热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散热材料有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散热材料(如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适用于高功率的散热要求。
陶瓷材料在保持良好导热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电磁辐射对其他电子元件的干扰。
复合材料结合了不同材料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选取合适的散热材料对于保证散热效果至关重要。
3. 散热器设计散热器是电脑芯片散热方案中最常见的组件之一。
它通过增加芯片表面的散热面积,以增加散热效率。
散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散热材料的选择、散热面积的增大以及散热风扇的使用。
3.1 散热材料的选择散热器一般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铝和铜等。
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热量导出,还能够耐受长时间高温的工作环境。
3.2 散热面积的增大散热器设计中需要增加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
常见的方式包括增加散热器的鳍片数量和长度,或者采用多片散热器组合的方式。
3.3 散热风扇的使用散热器通常会配备散热风扇,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风扇的使用可以增加气流,加速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在选择散热风扇时,需要考虑其噪音、风量和耗电量等因素。
4. 导热介质的选择导热介质在散热方案中起到连接芯片和散热器的作用。
它需要具备高导热性和良好的绝缘性能,以便快速而有效地将热量从芯片传递到散热器上。
常见的导热介质有硅胶、硅橡胶和石墨片等。
5. 散热方案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还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措施来改进散热方案。
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设计分析
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设计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作为电脑核心的芯片,散热设计在制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电脑芯片制造中的散热设计进行深入分析。
1. 散热设计的重要性电脑芯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处理,会导致芯片温度过高,甚至发生故障。
因此,良好的散热设计对于保证电脑正常运行和延长芯片寿命至关重要。
2. 散热方式的选择在电脑芯片制造中,常见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散热、水冷散热和热管散热。
风冷散热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通过风扇将冷却风进行对流散热,简单、便宜且易于实现。
水冷散热通过水冷块和水泵的循环和传热来降低芯片温度,具有散热效果好、噪音小的优点。
热管散热则是将芯片上的热量传导到散热片上,再以对流散热方式进行散热,可以在较小空间内实现高效的散热效果。
3. 散热设计的要点(1)散热介质的选择散热介质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散热效果。
常见的散热介质有硅胶、导热膏、金属硅脂等。
硅胶散热效果较差,导热膏性能良好,但使用寿命短,金属硅脂则是最常用的散热介质之一。
在设计中需根据芯片的特性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散热介质。
(2)散热器的设计散热器是散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散热效果。
散热器的设计要考虑散热面积、散热片数量和间距、散热片的材料等因素。
散热面积越大、散热片数量越多、散热片间距合理,都能提高散热效果。
(3)风扇的选择风扇是风冷散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选择对于散热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风扇时,需要考虑风量、噪音和转速等因素。
风量越大、噪音越小、转速越高,都能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还需根据芯片的散热需求和空间限制,选择合适的风扇尺寸。
4. 散热设计中的难点与挑战在电脑芯片制造的散热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首先是散热效果与散热器尺寸之间的平衡。
尺寸越大的散热器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但也会带来重量和空间方面的限制。
集成电路制造流程
N阱扩散
N 阱 CMOS 工 艺 中 , NMOS 位 于 外 延 层 , 而 PMOS位于N阱中。晶片热化后使用N阱掩膜板对 外延层上的氧化层上的光刻胶进行光刻,氧化物 刻蚀出窗口后,从窗口注入一定剂量的磷离子。 高温推结工艺产生深的轻掺杂N型区域,称为N 阱。
15
场注入(沟道终止注入)
24
钝化层
在完成金属化后,会使用CVD工艺先淀积一层SiO2 来做钝化层,最后再淀积Si3N4进行钝化,更好隔 绝湿气。
25
工艺扩展
双阱工艺 双层Poly NMOS和PMOS使用不同的阈值电压调整多层金属,早
期使用一层金属,慢慢扩展到双层金属,0.35um工艺可 以提供3~4层金属,现代工艺足以提供6层以上的金属。 镍铬合金薄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高方块电阻阻) BiCMOS工艺 BCD工艺 HVCMOS工艺
干氧氧化: 如果氧化反应在没有水汽的环境里,称为干氧氧化。
17
场氧(热氧化生长)
湿氧氧化因为水蒸气在Si中的扩散速度比氧气 快,所以湿氧氧化速度快,氧化膜的质量差。
干氧氧化速度慢,但是氧化膜的致密度较好。 湿氧氧化一般用于制造场氧, 干法氧化用于制造硅栅用的薄氧。
18
栅氧和阈值电压调整
26
版图(Layout)设计
27
版图设计
28
版图设计
29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0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1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2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3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4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5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6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
37
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的生产技术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主板(4)、触摸显示屏(5)、内置电池(3)依次层叠形成一个组合模块;导热模组(2)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组合模块适配的凹陷部;所述的组合模块嵌装在该凹陷部中;所述的触摸显示屏设置在外侧且从凹陷部裸露出来;所述的嵌装有组合模块的导热模组呈一个整体置于外壳(1)中;外壳的底部为弧形底板;弧形底板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为弧线;导热模组的下表面为与弧形底板相适配的弧形外表面;导热模组的弧形外表面与弧形底板的内壁贴合;所述的外壳为金属外壳;外壳的侧部设有多条侧部散热槽(7);外壳的底部设有多条底部散热槽(8)。
该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易于实施,防水和散热效果好。
技术要求1.一种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板(4)、触摸显示屏(5)、内置电池(3)依次层叠形成一个组合模块;导热模组(2)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组合模块适配的凹陷部;所述的组合模块嵌装在该凹陷部中;所述的触摸显示屏设置在外侧且从凹陷部裸露出来;所述的嵌装有组合模块的导热模组呈一个整体置于外壳(1)中;外壳的底部为弧形底板;弧形底板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为弧线;导热模组的下表面为与弧形底板相适配的弧形外表面;导热模组的弧形外表面与弧形底板的内壁贴合;所述的外壳为金属外壳;外壳的侧部设有多条侧部散热槽(7);外壳的底部设有多条底部散热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显示屏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层防护膜(6);所述的外壳的正面还设有前置摄像头和前置闪光灯;所述的外壳的背面还设有后置摄像头和后置闪光灯;主板上集成有容量为64G的闪存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散热槽为21条。
说明书一种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电脑的新型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现有的平板电脑,由于功能多,结构复杂,集成的器件多,且没有专用的散热结构,因而散热性能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
电脑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
电脑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电脑芯片作为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脑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与技术。
一、概述电脑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制作和测试三个阶段。
具体来说,设计阶段主要负责确定芯片的功能、结构和性能要求,制作阶段则是利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将设计好的芯片制作出来,最后通过测试确认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设计阶段在电脑芯片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确定芯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电脑芯片需要满足计算、存储、通信等多种功能需求,并且在性能上要具备高速、低功耗等特点。
设计师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进行需求分析,明确芯片的设计目标。
接下来,设计师会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对芯片的结构和电路进行设计。
这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连通性、稳定性和布局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电磁兼容性和电源噪声等问题,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设计软件通常具有强大的仿真和验证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和优化电路的性能。
最后,在设计阶段的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进行芯片的布局与连接设计。
这是一个非常细致和复杂的过程,要求设计师充分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电源的分配以及信号线的布线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制作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后,设计好的芯片需要进行制作。
制作阶段主要包括掩膜制作、晶圆制备、光刻、刻蚀、离子注入、金属沉积、封装等工艺步骤。
首先是掩膜制作。
设计好的电路需要通过掩膜制作出来。
掩膜是制作芯片的基础,其中包含了电路的图形和结构信息。
制作掩膜需要高精度的光刻机和化学材料等设备。
接下来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芯片制作的基础材料,通常采用硅材料制成。
晶圆制备包括材料的生长、切割和抛光等步骤,以保证晶圆的质量和光洁度。
然后是光刻和刻蚀。
光刻是利用光刻机将掩膜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晶圆上,而刻蚀则是利用化学腐蚀或离子轰击等技术去掉晶圆上不需要的材料,形成电路的结构。
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及其构成方法与设计方案
一种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及其构成方法,包括一电脑芯片、一散热体以及位于电脑芯片与散热体间的传热介质,电脑芯片具有一顶面,且其通过一电连接器与主机板上的机关电路电连接,散热体具有一基体及数个散热鳍片,基体的底面与电脑芯片的顶面抵接,传热介质涂抹在电脑芯片顶面与散热体基体底面之间,用以填补电脑芯片顶面与散热体基体底面间的缝隙。
技术要求1.一种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电脑芯片,具有一顶面,且经一电连接器与主机板上的相关电路电连接;一散热体,具有一基体及数个散热鳍片,所述基体的底面与所述电脑芯片的顶面抵接;蜡状传热介质,位于所述电脑芯片顶面与所述散热体基体底面之间,并填补所述电脑芯片顶面与所述散热体基体底面之间的缝隙;所述蜡状传热介质具有适当的熔点,且其吸收所述电脑芯片的热量由固态融化成液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状传热介质的熔点约在65℃左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状传热介质至少涂抹于散热体基体底面及电脑芯片顶面两者中任一个的适当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芯片直接插设于所述电连接器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的基体呈方形平板状体,所述数个散热鳍片与基体一体成型且朝离开于所述电脑芯片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散热鳍片略呈柱状体,且以阵列方式排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芯片为中央处理器芯片。
8.一种电脑芯片与散热体组合件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提供一种电脑芯片,其经一电连接器与主机板上的相关电路电连接,且其具有一顶面;提供一散热体,其具有一基体及数个散热鳍片,所述基体具有一底面;将一蜡状传热介质均匀地涂抹在所述散热体基体底面的适当位置上,所述蜡状传热介质具有适当的熔点,所述电脑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将使其由固态融化成液态;将所述散热体置放在所述电脑芯片上,使所述散热体基体底面与所述电脑芯片的顶面抵接。
电脑芯片风扇盖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芯片风扇盖,包括主盖体,所述主盖体的顶板上成型有多个风扇通孔,每个风扇通孔的内侧壁上均成型有三个支撑脚,同一个风扇通孔的三个支撑脚的端部成型有中部连接圆形环的外侧壁上;所述主盖体的左侧、右侧和前部的边部底面均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边,主盖体的左侧的延伸边的前端下部成型有多个卡置孔,主盖体的右侧的延伸边的中部成型有主卡置槽;所述主盖体的右侧的延伸边上成型有多个侧通风孔。
它的主盖体上设有多个风扇通孔,使得其上可以安装多个风扇,从而满足显卡多风扇安装需要,而且其主盖板的延伸边具有侧通风孔,可以提高散热导风出风效果,大大提高散热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一种电脑芯片风扇盖,包括主盖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10)的顶板上成型有多个风扇通孔(11),每个风扇通孔(11)的内侧壁上均成型有三个支撑脚(12),同一个风扇通孔(11)的三个支撑脚(12)的端部成型有中部连接圆形环(13)的外侧壁上;所述主盖体(10)的左侧、右侧和前部的边部底面均成型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边(14),主盖体(10)的左侧的延伸边(14)的前端下部成型有多个卡置孔(141),主盖体(10)的右侧的延伸边(14)的中部成型有主卡置槽(142);所述主盖体(10)的右侧的延伸边(14)上成型有多个侧通风孔(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芯片风扇盖,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风扇通孔(11)之间的主盖体(10)的底面具有凹槽(15),凹槽(15)处的主盖体(10)的顶面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加强条(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芯片风扇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风扇通孔(11)的三个支撑脚(12)的底端成型有折弯部(121),折弯部(121)的端部成型在中部连接圆形环(13)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脑芯片风扇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21)的顶面成型有连接柱(122),连接柱(122)的中部螺接孔伸出折弯部(121)的底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包括导热盖、冷却腔、螺旋隔板、固定壳体、固定槽、散热板、内散热盖、输入管、循环泵、安装槽、输出管、连接管、外散热盖和密封垫等;本技术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这里设置的导热盖,能够有效的将集成电路中芯片的热量传递给冷却腔中的冷却液,从而提高了降温的效果;本技术新型中设置的循环泵,能够将冷却腔中吸热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导槽中,而后通过内散热盖和外散热盖将热量均匀的散发出去,从而避免平板电脑局部过热影响使用性能;本技术新型中设置的螺旋隔板,能够确保冷却液顺着螺旋隔板流动,从而提高吸热降温的效果,也就保证了集成电路中芯片降温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包括平板电脑外壳(1)和集成电路(2),所述集成电路(2)设在平板电脑外壳(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盖(3)、冷却腔(4)、螺旋隔板(5)、固定壳体(6)、固定槽(7)、散热板(8)、内散热盖(9)、输入管(10)、循环泵(11)、安装槽(12)、输出管(13)、连接管(14)、隔热板(15)、冷却液导槽(16)、外散热盖(17)和密封垫(18);所述外散热盖(17)固定连接在平板电脑外壳(1)下侧开口处,所述外散热盖(17)内侧面与内散热盖(9)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散热盖(9)固定连接在散热板(8)底部中,所述内散热盖(9)上侧边缘处与所述散热板(8)之间均设有密封垫(18);所述散热板(8)右上侧中设有固定槽(7),所述散热板(8)下侧中设有冷却液导槽(16);所述固定槽(7)右下侧中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右侧中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右侧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入管(10),所述循环泵(11)左侧出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出管(13);所述输入管(10)右侧入口与冷却液导槽(16)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固定壳体(6)下侧外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槽(7)中,所述固定壳体(6)上侧中设有冷却腔(4);所述冷却腔(4)上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导热盖(3),且导热盖(3)顶面与集成电路(2)中芯片外侧面相连;所述螺旋隔板(5)固定连接在冷却腔(4)内部,所述螺旋隔板(5)上侧固定连接在导热盖(3)下侧螺旋槽中;所述输出管(13)上侧出口与冷却腔(4)内部中央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一侧开口与冷却腔(4)内部外侧边缘处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另一侧开口与冷却液导槽(16)另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隔热板(15)位于集成电路(2)下侧,所述隔热板(15)固定连接在散热板(8)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4)和冷却液导槽(16)中均设有绝缘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11)为静音循环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导槽(16)呈蛇形设置且截面呈长方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7)与固定壳体(6)下侧外部之间设有密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隔板(5)由导热材料制成。
技术说明书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平板电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平板电脑的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对平板电脑的结构设计变得非常重要,平板电脑必须具有防尘、防潮、散热性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整机的便携性;平板电脑散热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所以对平板电脑的散热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有效的散热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散热不好,产生热量多可能会使用户烫手,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内部的风扇进行散热,而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不同,一方面它没有更多的空间设置风扇,另一方面考虑到它的便携性,所以平板电脑不采用风扇进行散热,所以在对平板电脑散热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寻找到更好的散热方式,设计出更好的散热产品;而现有的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散热效果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平板电脑使用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技术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散热效果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平板电脑使用的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包括平板电脑外壳和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设在平板电脑外壳中;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导热盖、冷却腔、螺旋隔板、固定壳体、固定槽、散热板、内散热盖、输入管、循环泵、安装槽、输出管、连接管、隔热板、冷却液导槽、外散热盖和密封垫;所述外散热盖固定连接在平板电脑外壳下侧开口处,所述外散热盖内侧面与内散热盖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散热盖固定连接在散热板底部中,所述内散热盖上侧边缘处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所述散热板右上侧中设有固定槽,所述散热板下侧中设有冷却液导槽;所述固定槽右下侧中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右侧中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右侧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循环泵左侧出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右侧入口与冷却液导槽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固定壳体下侧外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槽中,所述固定壳体上侧中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上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导热盖,且导热盖顶面与集成电路中芯片外侧面相连;所述螺旋隔板固定连接在冷却腔内部,所述螺旋隔板上侧固定连接在导热盖下侧螺旋槽中;所述输出管上侧出口与冷却腔内部中央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一侧开口与冷却腔内部外侧边缘处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侧开口与冷却液导槽另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隔热板位于集成电路下侧,所述隔热板固定连接在散热板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腔和冷却液导槽中均设有绝缘冷却液。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为静音循环泵。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液导槽呈蛇形设置且截面呈长方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槽与固定壳体下侧外部之间设有密封层。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隔板由导热材料制成。
本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导热盖,能够有效的将集成电路中芯片的热量传递给冷却腔中的冷却液,从而提高了降温的效果。
(2)本技术新型中设置的循环泵,能够将冷却腔中吸热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导槽中,而后通过内散热盖和外散热盖将热量均匀的散发出去,从而避免平板电脑局部过热影响使用性能。
(3)本技术新型中设置的螺旋隔板,能够确保冷却液顺着螺旋隔板流动,从而提高吸热降温的效果,也就保证了集成电路中芯片降温的效果。
(4)本技术新型中的冷却液导槽呈蛇形设置且截面呈长方形状,从而大大提高了与内散热盖的接触面积,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对外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平板电脑外壳;2-集成电路;3-导热盖;4-冷却腔;5-螺旋隔板;6-固定壳体;7-固定槽;8-散热板;9-内散热盖;10-输入管;11-循环泵;12-安装槽;13-输出管;14-连接管;15-隔热板;16-冷却液导槽;17-外散热盖;1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板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可散热结构,包括平板电脑外壳1和集成电路2,所述集成电路2设在平板电脑外壳1中;还包括导热盖3、冷却腔4、螺旋隔板5、固定壳体6、固定槽7、散热板8、内散热盖9、输入管10、循环泵11、安装槽12、输出管13、连接管14、隔热板15、冷却液导槽16、外散热盖17和密封垫18;所述外散热盖17固定连接在平板电脑外壳1下侧开口处,所述外散热盖17内侧面与内散热盖9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散热盖9固定连接在散热板8底部中,所述内散热盖9上侧边缘处与所述散热板8之间均设有密封垫18;所述散热板8右上侧中设有固定槽7,所述散热板8下侧中设有冷却液导槽16;所述固定槽7右下侧中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右侧中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右侧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入管10,所述循环泵11左侧出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出管13;所述输入管10右侧入口与冷却液导槽16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固定壳体6下侧外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槽7中,所述固定壳体6上侧中设有冷却腔4;所述冷却腔4上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导热盖3,且导热盖3顶面与集成电路2中芯片外侧面相连;所述螺旋隔板5固定连接在冷却腔4内部,所述螺旋隔板5上侧固定连接在导热盖3下侧螺旋槽中;所述输出管13上侧出口与冷却腔4内部中央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一侧开口与冷却腔4内部外侧边缘处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另一侧开口与冷却液导槽16另一侧开口相连接;所述隔热板15位于集成电路2下侧,所述隔热板15固定连接在散热板8顶面。
其中,所述冷却腔4和冷却液导槽16中均设有绝缘冷却液;所述循环泵11为静音循环泵;所述冷却液导槽16呈蛇形设置且截面呈长方形状;所述固定槽7与固定壳体6下侧外部之间设有密封层;所述螺旋隔板5由导热材料制成。
本技术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技术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导热盖3,能够有效的将集成电路2中芯片的热量传递给冷却腔4中的冷却液,从而提高了降温的效果,而设置的循环泵11,能够将冷却腔4中吸热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导槽16中,而后通过内散热盖9和外散热盖17将热量均匀的散发出去,从而避免平板电脑局部过热影响使用性能,而设置的螺旋隔板5,能够确保冷却液顺着螺旋隔板5流动,从而提高吸热降温的效果,也就保证了集成电路2中芯片降温的效果,而这里的冷却液导槽16呈蛇形设置且截面呈长方形状,从而大大提高了与内散热盖9的接触面积,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对外散热的效果。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新型的限制。
在本技术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新型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