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2 图形与测量3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2 图形与测量3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2 图形与测量3教案教学设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材第94页第9、10题及第96页第7~11题)1.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巩固。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500克大米。

师:将一块石头放入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会发现什么现象?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生:水面升高了,因为石头占据了圆柱形容器的空间。

师:这个有趣的现象曾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物理定律,从而给人类打开了征服海洋的大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一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复习表面积。

(1)复习表面积的含义。

师: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师: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

师: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生1:展开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

生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生: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①请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和”的含义,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图形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指名口答出各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S长方体=(ab+ah+bh)×2S正方体=6a2S圆柱=2πrh+2πr22.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学科与学段数学,六年级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相关的图形术语,如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直线等。

2.能够正确地绘制和标明各种图形。

3.能够计算各种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角度和图形的度量和绘制。

5.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1.图形的术语和表示方法。

2.图形的长度、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3.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

教学难点1.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形的展示和绘制,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术语并加深对形状的认知。

2.演示教学法。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体验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直观教学:“图形的基本术语”•引导学生认识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直线等图形术语。

•通过画图来加深学生对各术语的理解。

2.直观教学:“图形的绘制和标注”•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绘制各种图形,并标明相关的术语。

•讲解判断图形相等的方法。

第二课时1.演示教学:“图形的周长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演示教学:“图形的面积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第三课时1.体验教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的相关概念。

•让学生自行选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物品进行度量和绘制。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生的作业。

通过布置合理的作业任务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学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图形与测量问题。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介绍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3.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面积或体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引起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和测量问题,例如“你们在操场上跑步时,是如何知道跑了几圈的?”或者“如果我们要装修房间,如何计算需要多少地板?”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22)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22)

教案设计日期:年月日(星期)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设计教师:课题6、图形与测量(二)学习水平识理应教学目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复习、讨论课时安1课时教具圆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第6—9题。

(1)学生回答各形体图形的体积公式(2)教师出示图形配合说明。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v正=α×α×α v长=αbh v柱= sh=α3 =sh=shV =sh(2)圆柱与圆锥的联系①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联系:在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1。

1、等6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提问。

①第(1)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要注意什么?(“无盖”,如:正方形的侧面积加上1个底面积)②第(2)个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实际是求鱼缸的容积)要注意什么?(单位统一,将立方厘米换算成升)(3)学生列式解答。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相应练习。

2、第7题。

(1)认真审题,获取有关信息。

(2)说一说你的思路。

(3)列式解答。

3、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等9题。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3)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6、图形与测量(二)v=abh v=a3 v=shv=31shs=(ab+ah+bh)×2 s=a×a×4 s=底面积×2+侧面积教研组长查阅情况作业教学体会改进建议。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图形与测量》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计算方法及测量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新课:讲解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测量方法。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

2. 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3. 课堂练习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

2. 提高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本教案中,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家居布置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图形和测量。

具体包括:1.点、线、面的概念2.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3.用尺子、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教学目标1.能够清楚地区分点、线和面的概念2.能够认识和分类常见的图形3.能够正确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教学准备1.教师要准备几个模型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常见图形2.准备足够的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3.准备一些练习题,练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2. 学习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点、线、面,并引导学生表示它们的概念和特点。

3. 学习常见图形教师首先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然后一一展示出相关的模型图形,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4. 学习测量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使用测量工具,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

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

5. 练习测量技能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测量工具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给出几幅图形,要求学生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6.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1.画出下列几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

教学反思图形和测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此外,也要有足够的练习,在课堂上或课后多给学生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在做题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分类。

这些内容是对之前学习的图形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和周长的概念,理解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平面图形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引入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否相同?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入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如何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周长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测量2-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测量2-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测量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以图形与测量为主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包括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学会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能够正确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3.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等分性质,培养空间想象力。

4. 学会运用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图形的对称性和等分性质,包括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

3. 图形的测量方法,包括直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周长、面积等。

4.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学会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能够正确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3. 运用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等分性质,培养空间想象力。

2. 运用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圆规、三角板、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圆规、三角板、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第二阶段:新知识学习1. 教师讲解图形的对称性和等分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学习图形的测量方法,包括直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周长、面积等。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进行测量。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等;2.掌握绘制图形的方法,如用绕点法、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图形等;3.延伸思考能力,掌握图形的变形、对称等基础知识;4.熟悉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学会使用尺、称、平等工具进行测量;5.掌握计算测量结果的方法,培养将测量结果转换成其他单位的能力;6.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绘制图形的方法和技巧;2.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图形变形、对称等基础知识;2.如何运用测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4.1 图形的基本概念1.点: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表示位置的符号。

2.直线:连续的一堆点组成的轨迹,没有宽度、厚度,但其长度无限大。

3.射线:一个固定的点和通过这个点的一个连续的直线,长度无限大。

4.线段:直线的一部分,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

5.面:由若干条直线围成的区域,有形态和大小。

4.2 图形的绘制1.用途: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2.绘制方法:用绕点法、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图形等。

4.3 图形的变形和对称1.变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改变,有伸缩、旋转、平移、翻转。

2.对称:有中心对称轴或中心对称点。

4.4 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1.长度测量:使用尺、卷尺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2.面积测量:使用平、尺等工具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体积测量:用无水法、注水法测量不规则多面体的体积。

4.5 实际问题的解题1.解题策略: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理解题意,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2.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场景的模拟来引起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和依据。

2.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即带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

《图形与测量》教案(第1课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反思意识教学过程:一、对长度、周长的认识。

1、结合图中的围栏的长度体会长度、周长的认识。

2、也可以利用教室、身边熟悉的实例进行交流。

(体会研究长度、周长意义的必要性,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对面积的认识。

1、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坐的桌子,来说说你最关心桌子的那个量,从而体会面积学习的必要性。

3、结合我国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来体会面积的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对体积(容积)的认识1、结合柱子的大小,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熟悉的实例加以说明。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

1、水杯高约15()。

2、跳绳长约2()。

3、小户的腰围约为60()。

4、一枚邮票的面积约为4()。

5、一个人一次能喝约500()的水。

6、牙膏盒的体积约是40()。

7、一瓶康师傅水的容积约为()。

(第2课时)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教学目标:1、能够进行实地测量、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对一些数据作出分析评价。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测量要有“单位”,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单位”呢?(1)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根据精确程度不同有:格尺(厘米)、米尺、千分尺等。

(2)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时往往先测相关的长度,然后利用相关公式求出面积,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我们也可以用相关的面积单位去度量被测物体。

(3)测量体积要能够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面积的计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对面积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讨论。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计算。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测量》精品课件 课时5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测量》精品课件  课时5

树叶一周的长度是
树叶表面的大小是
树叶的周长。
树叶的面积。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
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b
a
字母公式:C=2(a+b)
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推
(4)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ⅹ )

3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圆的( B
A、直径
B、半径
C、周长
)。
D、面积
(2)用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和圆,那么面积最大的
是(
D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正三角形
D、圆
是多少平方厘米?(每格面积表示 1 cm²)
图形A, B, C的面积分别是5、6、2平方厘米, 图形D的面积大约
是9平方厘米。
如图, 圆的周长是 62.8 cm。圆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2.8÷3.14÷2
=20÷2
=10(厘米)
3.14ⅹ10²=314(平方厘米)
10ⅹ2=20(厘米)
5 求下面各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60+80)ⅹ30÷2
=140ⅹ30÷2
=4200÷2
=2100(平方分米)
60ⅹ20÷2
=1200÷2
=600(平方分米)
2100-600=1500(平方分米)
5 求下面各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图形与测量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与测量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与测量(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测量概念,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测量概念: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工具测量等。

3. 测量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等。

4. 图形的测量计算:周长、面积、体积、角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测量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图形的测量计算。

2. 教学难点:图形的测量计算,尤其是不规则图形的测量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测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图形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规律。

3. 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测量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测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图形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图形测量实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

2.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运用图形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图形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测量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测量知识,提高测量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图形的测量计算:周长、面积、体积、角度等”。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主要包括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比例尺的应用。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案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先独立研究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结合问题计算回答。 可能有两种答案: ① 周长比面积大。 ②无法比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
(巩固新知)
拓展训练
评价促进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教师: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它的计 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学生计算
3.充分理解方法.
(总结提升)
当堂检测
质量反馈
1.想一想 ,说一说本课的收获和心得。
有一圆形下水道井盖直径为25cm,求其面积
1.畅谈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
后记
教 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图形与测量(三)
课时
3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no59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课题图形与测量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总15页)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图形与测量(一)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 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测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4页—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

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
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3.18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个和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4.一个圆环的外直径是16厘米,内直径是10厘米,圆环的面积是()。

5.将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6.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积(),占空间()。

7.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满,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这个正方形铁块的体积是()。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9.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它的表面积是()。

10.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积木()个。

11.如右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板,两条直角边AB与BC的比
是1:2,AB长6厘米。

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
成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用公式V=sh求体积。

()
3.容积是100升的油箱体积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
4.一个圆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
三、选择题。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
B、4
C、8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正方体的棱长4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A、4
B、12.56
C、16
3.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积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周长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这个圆柱底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2512÷3.14÷2)2×3.14
B、(2512÷3.14)2×3.14
C、(2512÷4÷3.14÷2)2×3.14
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D 升
6.下面的图形能搭成长方体的是()。

7.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A、三角形
B、长方形
C、扇形
D、圆形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
B、1:∏
C、2:∏
9.将右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成为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3号面的对面是()号面。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的整理与复习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