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小学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和《村居》教学过程

语文二年级下册小学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和《村居》教学过程
语文二年级下册小学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和《村居》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16)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提杨柳/醉春烟。

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tí dī ) 莺(yīnɡ yīn) 拂(fúfu) 醉(zìu zuì) 柳(liǔ niǔ)

2.选一选。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

A.蝴蝶

B.燕子

C.风筝

(2)“东风”指的是()

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

(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

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

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放学归来早,忙趁放纸鸢。这一句是写的生动情景。诗句的意思是

【答案】

1.dī yīnɡ fú zuì liǔ

2.(1)C (2)A (3)A

3.儿童东风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介绍】

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风筝:亦称“纸鸢”、“鹞子”。民间玩具。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薄纸系以长线(绳),玩时利用风力升入空中。造型有兽、鸟、虫、鱼等。现有以塑料代替纸竹的。相传为汉初韩信所作。初名“纸鸢”,五代时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名。

柳树:杨柳科,柳属植物的泛称。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条柔韧。叶常狭长。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苞片全缘,无花被,有腺体,雄蕊往往只有一或两个,花柱常一,具两枚两裂的柱头,或柱头极短。种子具毛。约有520种,中国有257种122变种。常见的如垂柳、旱柳、杞柳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莺.飞 y 拂.堤 f 儿童. t 杨柳. iǔ

化妆. zh 垂.下 ch 剪.刀 j 裁.衣 c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ɡǔ shī shān cūn bì lǜ yì sī jiǎn dāo

三、填一填。

咏柳

碧玉一树高,

二月春风似

四、阅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1.“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诗歌用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3.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4.诗歌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五、小练笔。

春天到了,你看到垂柳拂面的样子,会想到什么呢?请用一句生动的话来试着写一写吧:春天到了,我来到河边,垂柳好像

。”

一、īnɡúónɡl uānɡuíiǎn ái

二、古诗山村碧绿一丝剪刀

三、妆成绿丝剪刀

四、1.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2.拂醉

3.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4.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五、示例:姑娘的秀发,轻轻地拂动着水面。

创新教案

《村居》教学过程

一、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

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齐读课题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fúdīyánɡliǔ

(1)借字形、赏图片,学习“拂堤杨柳”

先出示“杨柳”,问“杨柳”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根据偏旁可知道杨和柳都是树)

再出示“拂堤杨柳”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拂堤杨柳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再次齐读“拂堤杨柳”。

(2)猜谜语、补资料,学习“纸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云霄。一心向着云外跑,可惜绳子拴住腰。你猜猜谜底是什么?

学生说出谜底“风筝”。(出示风筝图片)

“风筝”在古时候叫“纸鸢”(出示词语),我国已有2500年放飞风筝的历史。放风筝已经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清明节前后,多偏东风和偏南风,风速不大不小,天气不冷不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齐读词语

★去掉拼音认读:拼音朋友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

莺飞杨柳拂堤纸鸢二月天(与“天”相反的词是什么?)

归来早(与“早”相反的词是什么?)

草长东风

开火车领读。

★指导写好生字“诗”和“童”,重点是“童”:

(1)(出示“诗”)自己说出笔顺。指名反馈

(2)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3)教师示范。

(4)学生描红1个,写2个。

(5)反馈。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1.老师听你们的朗读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村居

草莺杨柳春烟(美丽春景)

儿童放纸鸢(愉快活动)

1 古诗二首

1.专有名词

纸鸢:在《村居》这首古诗中,纸鸢指的就是风筝。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对风筝还保留着“纸鸢”这一叫法。

我国制作风筝的历史比较悠久。相传,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军事,称之为“木鸢”。东汉年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来,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2.作者介绍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