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解剖与临床PPT课件

合集下载

TCD技术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TCD技术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 1982年挪威学者Rune Aaslid ▪ 低频和脉冲超声波技术结合 ▪ 无创性地获得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及其他参数
➢ TC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TCD技术基本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以B超一样的物理原理 为基础,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 种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振动源和接受体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频移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脑血循环的解剖
左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颈外动脉
左侧椎动脉
主动脉弓 左锁骨下动脉 左臂动脉
无名动脉
右颈内动脉 右颈总动脉
右颈外动脉 正常TCD血流频谱参 数及分析
深度 血流方向 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血流频普形态 声频
一、深度及方向
MCA 40~60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1)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2)
所获得血流参数的准确性。
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某些疾病的影响。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痉挛;

锁骨下动脉盗血;
颅内高压和脑死亡。
机能评价
1. Will环侧枝循环功能评价(正常、病 理) 2. 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CO2试验 3. 为脑血管造影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颅内、外动脉检测方法
探头
超声窗口
声束投射角度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90°→0
75°→26%
60°→50%
45°→71%
30°→87%
15°→97%
0°→100%。
第四讲 临床应用及案例等

演示文稿头颅解剖及诊断课件

演示文稿头颅解剖及诊断课件
3、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至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 于显示颅后窝结
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第二页,共68页。
上眶耳线 SML 眶耳线 OML Reid基线 RBL
头部断层常用基线
第三页,共68页。
第四页,共68页。
红色线:代表 “CML”或“OML”
绿色线:代表“RBL”
外囊出血主要由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裂支破裂所 致,血肿多较局限,高血压是主要病因。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主要是血肿及继发的脑 水肿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 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第二十六页,共68页。
第二十七页,共68页。
尾状核头部
外侧裂池 穹窿部
丘脑
侧脑室三角区
脉络丛
第二十八页,共68页。
额叶 枕叶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第
岛叶


丘脑




侧脑室后角 面
四叠体池
第二十一页,共68页。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四、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 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 (脑岛)。
35—50 45±10 -80— -120 30—75 150—1000 50—110 40—80 30—75
0 -1000 55±5 80±10
第六页,共68页。
颅脑CT适应症
颅内肿瘤:脑膜瘤,神经胶质瘤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血肿 颅内炎性病变:脑炎,脑脓肿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创刊词在我们脑血管病外科医生的脑海中,人体的脑血管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仿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着一种无以言状的美。

而真正的脑血管其中的盘根错节,复杂性要远甚于一颗大树的结构。

当你认识它和利用好它,脑血管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当你激怒它,脑血管就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脑血管的解剖学习是认识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脑血管病的解剖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就。

特别要感谢法国的Lasjaunias教授和美国的Rhoton教授的工作,创造性地将脑血管病解剖的基础知识,与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紧密结合,为我们脑血管病医生理解脑血管解剖和脑血管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脑血管病解剖的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既详细描述于如《Gray's Anatomy》这样的解剖学巨著,也贯穿于Lasjaunias和Rhoton教授等大咖的著作,还隐藏于茫茫的外文文献中。

我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通过阅读有关脑血管病的著作和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体会,整理了一些有关脑血管病解剖的学习笔记。

这些脑血管病解剖笔记,是我以一个既从事神经介入、又从事脑血管病显微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角度,整理的对临床工作有较大指导价值的知识点。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现受“神经介入资讯”的邀请,将自己的学习笔记首发于“神经介入资讯”上。

计划两周一篇小文,与脑血管病同行分享,自己觉得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初次接到这样的写作任务时,心中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写不好。

其中自己的一些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但又一想,坚持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让广大的读者斧正,不也正好可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不更可以提高自己吗?所以也非常希望读者多指导,给我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不断地修正完善。

在新的2019年来临之际,祝各位脑血管病同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心!赵沃华神经介入资讯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9年1月作者简介赵沃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01
02
03
脉络膜前动脉狭窄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表现 为脉络膜前动脉管腔变窄 或闭塞。
脉络膜前动脉瘤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 成像技术诊断,表现为脉 络膜前动脉局部扩张。
脉络膜前动脉卒中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和神 经系统检查诊断,表现为 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
02
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结构
脉络膜前动脉的定义和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定义
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主 要供应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内侧面。
脉络膜前动脉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于颈内动脉的末端 ,沿着大脑表面的沟回向额叶和颞叶 区域走行。
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在起始部发出若干分支,这些分支进入大脑表面,供应额叶和颞叶 区域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
脑动脉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特点
脑动脉具有不同的分支和分布区域,各分支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
脑动脉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脑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关键,任何脑动脉的阻塞或狭窄都可能导致脑部 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疾病。
意义
了解脑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病变,可以有效地预防脑 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 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诊断脉络 膜前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血流 情况,对诊断脉络膜前动脉病变具有很高 的价值。

人体解剖学课件——动脉

人体解剖学课件——动脉

胸主动脉
教学目的 熟悉: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三)胸主动脉
(T4下缘至主动脉裂孔)
壁支 肋间后动脉(3-11) 肋下动脉(12) 支气管支 膈上动脉
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 背部和脊髓等处。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 管和心包。
44
肋间后动脉 食管支
腹主动脉
教学目的
胸廓内动脉
在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出, 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软 骨后面下降,分支分布于胸 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处。
其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 穿膈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直 肌深面下行,分支营养该肌 和腹膜。
26
(二) 锁骨下动脉
主要分支有: ③ 甲状颈干 为一短干,在椎动脉外侧, 前斜角肌内侧缘附近起始, 迅即分为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等数支,分布 于甲状腺、咽和食管、喉 和气管以及肩部肌、脊髓 及其被膜等处。
上颌动脉
其中分布于硬脑膜者称脑 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 颅腔。前支经过颅骨翼点 内面,颞部骨折时易受损 伤,引起硬膜外血肿。
枕动脉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21
颞浅动脉 脑膜 中动脉
面动脉 甲状腺 上动脉 甲状腺
2、 颈内动脉
由颈总动脉发出后, 垂直上升至颅底, 经颈动脉管入颅腔。
上颌动脉
枕动脉
颈动脉窦
14
颈动脉小球
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 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 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 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或氧分压 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 加快。
颈动脉小球
15
1、 颈外动脉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 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大脑中动脉解剖及临床讲解讲课文档

大脑中动脉解剖及临床讲解讲课文档
一般指大脑中动脉终支角回 动脉而言。
第8页,共32页。
第9页,共32页。
第10页,共32页。
第11页,共32页。
第12页,共32页。
大脑中动脉分支也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
一、皮质支:
• ①眶额动脉 从外侧沟动脉上 干或总干发出,经大脑外侧沟 深面浅出,向前上方行走,在 人脑外侧沟的前升支与前水平 支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 沿大脑外侧沟水平支向前,分 布至眶部外侧半。后支即额前 动脉,沿大脑外侧沟前升支上 行并分为2 -3支,由于形如烛 台,故又称烛台样动脉。此动 脉分布于三角部、盖部及额中 回后部。
第19页,共32页。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纹状动脉、豆纹动脉或穿动脉),均发自水平段,经前 穿质进入基底核区。
①内侧豆纹动脉 从大脑中动脉 起始部算起,在10mm以内发出 的中央支,称为内侧豆纹动脉。 此动脉为一组细小(直径一般小 于0.5mm)彼此相互平行的小动 脉,约有2-3支,各支从主干发 出后,行于蛛网膜下腔内,约行 走8-10 mm后进入前穿质。
第22页,共32页。
• 综上所述,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半球外侧面。 包括额中回以下、中央前后回下3/4,顶下小叶,枕叶月状沟或枕 外侧沟以前以及颞下回上缘或上半以上的部分。此外还分布于颧 极内外侧面、眶部外侧半以及岛叶各部皮质。大脑中动脉各皮质 支与大脑前动脉各皮质支交错区域(又称分水岭或边缘带),是额 中回上缘或上半、中央前后回上1/4及顶间沟上下缘等处皮质。与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交错区(即分水岭或边缘带),是颞下回上缘或 上半,以及月状沟或枕外侧沟以前的皮质。大脑中动脉中央支主 要分布于基底核及内囊、包括尾状核体、豆状核及内囊上3/5的神 经纤维。
大脑中动脉解剖及临床课件讲解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 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 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脑血管解剖(椎基底动脉系)

脑血管解剖(椎基底动脉系)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 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 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出血
• 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 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 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 热。,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 的交感纤维受累的结果。
• 小脑后下动脉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 , PICA
– 椎动脉颅内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左右各一。出发 点较脊髓前动脉出发点低,发出后先弯行向后, 继而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合副神经背面,上行 至延髓上端或至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 室下外侧缘,进入小脑溪至小脑后下面。主要供 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 桃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左椎动脉脑膜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外侧支小脑上动脉sca大脑后动脉小脑半球支大水平裂sca的小脑半球分支小脑蚓上动脉pica的延髓段pica的延髓外侧段尾侧袢pica的延髓后段pica的脉络膜分支pica的扁桃体上段pica的半球及蚓部分支pica的扁桃体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的上蚓支脊髓前动脉vapicacnxicnxiicncnviicnix小脑脑干皮质段半球分支延髓前及延髓外侧段pica的尾袢延髓后段扁桃体上段半球分支延髓前段anteriormedullarysegment
– 四联症:(1)椎动脉供血不全,伴上肢缺血症状; (2)左右两臂血压收缩压相差至少20mmHg;(3)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血管杂音;(4)脉搏延迟。

脑血管各支供血区分布

脑血管各支供血区分布


• •
中央支和皮质支
•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中央支和皮质支
• 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 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 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 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大脑前动脉

– –
皮质支
胼周动脉 pericallosal artery 指大脑前动脉主干在胼胝 体沟内行走的部分,即胼周段,位置恒定,是定位胼胝 体上缘和扣带回下缘的良好定位标志。 胼缘动脉 callosomarginal artery 从胼周动脉向上发出 的分支,总称胼缘动脉。胼缘动脉可以有一条主干也可 以没有,由前向后可发出额内前、额内中、额内后以及 旁中央动脉,在内侧面上行,至半球上缘翻越到大脑半 球背外侧面,与同测大脑中动脉分支形成广泛吻合。主 要供应扣带回、额上回、旁中央小叶、额中回上缘以及 中央前后回的1/4。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旁中央动脉, 主要供应旁中央小叶。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眶额动脉 额极动脉 胼胝体缘动脉 胼胝体周围动脉 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大脑前动脉
• 皮质支
– 眶额动脉 orbitoforntal artery 约在大脑前 动脉上行段的起始部,距前交通4-10mm处 ,供应直回、嗅叶及眶回内侧部分,在眶回 外侧部与大脑中动脉的眶额动脉吻合。 额极动脉 frontopolar artery 约在胼胝体膝 部附近从大脑前动脉膝段发出,沿额底沟向 前至额极,供应额叶前部和额极内外侧面。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
(5)脉络丛前动脉
自C1段发出,行于大脑脚与海马旁回钩之间,入侧脑室下 角,形成脉络丛。
分布海马和钩、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栓塞,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 发病较多。
眼动脉: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 和眼睑等
前交通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为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①小脑上动脉: 分布小脑上部 ②脑桥动脉: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③迷路动脉: 分布于内耳 ④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⑤小脑下后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后部、 延髓后外侧部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 的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分布于背侧丘脑, 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内耳 迷路。 (3)脑桥动脉 (4)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的 迷主

路要
桥 动
动分

脉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3.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跨越动眼神经上方,饶大脑脚后行跨 至小脑幕上,经胼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 顶枕动脉。
主要分布脑干、背侧丘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 半上面、 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及枕叶。
(2)大脑中动脉
1)行程:是颈内动脉的延续,近水平位行向外方, 在前床突附近经, 大脑外侧裂进入大脑外侧沟内,向 外上行于岛叶的表面。
3)分支
皮质支, 分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 (前2/3)及岛叶。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脑动脉狭窄 脑血管闭塞
血管栓塞术
腔内血管扩张术 溶栓治疗
1
脑动脉解剖
2主动脉弓颈及分动支脉支架植颈入外术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分支
3
病例讨论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右颈总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颈干 甲状腺干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廓内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大脑后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内侧组 外侧豆纹动脉外侧组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额眶动脉 颈内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Heubner’s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外侧豆纹中动央脉前沟动脉 岛叶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额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颞中动脉
额叶底外侧动脉前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V1 横突孔段;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小脑上动脉蚓支(内侧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外侧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顶枕支
距状沟支
枕颞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蚓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五段(V5) 小脑后下动脉
枕叶内侧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 小脑后下动脉外侧支 椎动脉第四段(V4) 椎动脉第三段(V3) 椎动脉第二段(V2)
椎动脉第一段(V1)
颈段
起始部动脉粥样斑块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 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颈内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诊断标准ppt可修改文字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诊断标准ppt可修改文字

累及内侧纵束与桥脑侧视中枢的病变。 病变侧水平注视麻痹,对侧水平注视内收动作的麻痹,只剩下向对侧水平注视时的外展动作。 病因有脑干梗死或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等。
13、内侧纵束综合征: (One-and-a-half syndrome)
四、后循环缺血疾病的诊断
应详细的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 仔细了解症状的发生、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演变过程及可能的诱发因素 注意了解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查体注重对脑神经(视野、眼球运动、面部感觉、听觉、构音、前庭功能)和共济运动的检查 对以头晕/眩晕为主诉者,必要时进行Dix-Hallpike检查—以排除良性位置性眩晕
八、后循环缺血国内专家共识
1、PCI包括TIA和脑梗死 2.PCI的病因学与前循环缺血相同,颈椎 病不是PCI的主要病因 眩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多伴有其他表现, 单纯的眩晕极少是PCI的表现 4.转颈或体位变化后的眩晕的主要病因不是 PCI 5.对PCI的诊断检查、治疗和预防应与前循 环缺血一致
1、PCI的评估和诊断
首选MRI:DWI对急性缺血病变最具诊断价值 头颅CT易受到后颅窝伪影影响,诊断缺血性病变的价值不大,可排除出血性病变 要行TCD、 CTA、MRA和DSA检查,TCD可发现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但不作为诊断PCI的唯一依据 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来自心脏或主动脉弓的栓塞 颈椎平片检查不是首选或必需的检查。
10、短暂性全脑性遗忘综合征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syndrome、TGAS)
11、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Abnormal cerebrovascular network syndrome,Moyamoya disease)
1955年由日本首先报道,因脑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异常血管网似烟雾状而得名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患者,表现为TIA、轻偏瘫、四肢瘫,个别因椎-基底动脉迅速闭塞发生小脑半球梗死。 成年发病者多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以脑梗死起病者可伴有偏瘫、交叉瘫或四肢瘫

脑动脉解剖图

脑动脉解剖图
额中回后部损伤: 失写症;
颞上回后部损伤: 感觉性失语症。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椎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小结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动脉环
脑血循的下面观
谢谢大家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发自锁骨下动
脉,经枕骨大
孔入颅后,左
右椎动脉渐靠
近,多在脑桥
椎动脉
下缘会合成基
底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行至脑桥上缘,分成左 右大脑后动脉两大终末 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
前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 双侧后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顶端
相关临床
大脑中动脉狭窄
65岁女性患者, DSA示左侧大 脑中动脉狭窄 达90%,病变 长约6mm。
书写中枢
大脑中动脉闭塞表现
主干阻塞:对侧中枢 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及偏盲(三偏);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
发自颈内动脉, 沿胼胝体沟直 达胼胝体压部 的后方,与大 脑后动脉末稍 吻合。
大脑前动脉
脑血循的正中矢状面观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发自颈内动 脉,进入大 脑外侧沟, 在岛叶与颞 叶之间斜向 后上。
大脑中动脉 脑血循的外侧面观
椎-基底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其它主要分支:小脑前 下动脉、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迷路末支。
供血区:枕叶 底面、颞叶内 侧面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海绵窦段C4
由后向前行于海绵窦内的一段,被交感 神经包绕,并借纤维束与窦壁相连。
动脉外与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第一支 及展神经为邻。如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时,可压迫上述神经引起眼外肌麻痹。
三、膝段C3
从海绵窦段向前走行,呈“C”形包绕前 床突的一段。于此穿破硬脑膜进入蛛网膜 下腔。
发出眼动脉(颈内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
四、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的稍上方,约在 视神经根附近由前向后走行,约在前穿质 下方延续为终段。
五、终段C1
通常指颈内动脉参与大脑动脉环的一段,前 床突上段向上弯曲形成,此段短,但发出几个 重要分支:
①大脑中动脉——直接延续 ②大脑前动脉 ③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A吻合 ④脉络膜前动脉——经海马旁回钩与脑干之 间进入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
主要及重要分支: Heubner返动脉(又称前内侧丘纹动脉
)、内侧眶额动脉、额底内侧动脉、额前 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 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病变
起始部(A1):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排尿控制差。ACA变异 性引起双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死-双下肢瘫痪、尿 失禁、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右侧A1段发育不良
右侧A1段缺如
大脑中动脉MCA
①M1段(水平段)起始处→入外侧沟以前部分,此 段发出豆纹动脉。
②M2段(环绕段)呈弧形环绕岛叶前端进入外侧沟, 可由上干和下干组成,也可为单干型。
③M3段(侧裂段) 藏于大脑外侧沟内,紧贴岛叶表 面
④M4段(分叉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末端于顶、枕、 颞叶交界处分叉为角回A和颞后A的一段。
突孔的一段。 ④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
水平向后越过寰椎后弓到达枕骨大孔 的一段。 ⑤V5段(颅内段)入枕骨大孔后,斜向 上内到达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 成基底动脉的一段,发出小脑下后动 脉。
大脑前动脉ACA
A1(水平段) 颈内动脉末端至前交通A处。 A2(胼胝体下段)前交通A处至胼胝体膝部下方的一
段。 A3(膝段) 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部,凸 向 前
方的一段。 A4(胼周段) 在胼胝体沟从前向后,达胼胝体压部
的一段。 A5(终末段) 胼周段在胼胝体压部向后移行为楔前
动脉。
分布: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和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
⑤M5段(终末段)即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 动脉。
分布: 额顶叶上外侧面中下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豆纹动脉、外侧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枕动脉、颞后动 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
大脑中动脉病变
主干(M1)闭塞:三偏,高级皮质功能障碍, 对侧凝视麻痹。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
双侧椎动脉从锁骨 下动脉第一段发出, 通过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从寰椎横突孔穿 出,弯向后内,入颅 后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A按其走行可分五段: ①V1段(横突孔段)穿越上六个颈椎横
突孔上行的一段。 ②V2段(横段பைடு நூலகம்出枢椎横突孔向外横行
到寰椎横突孔的一段。 ③V3段(寰椎段)垂直上行穿越寰椎横
颈内动脉颅内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传统五段分法(逆血流排列) ⑴岩段 C5 ⑵海绵窦段 C4 ⑶膝段 C3 ⑷床突上段 C2 ⑸终段 C1
一、岩段C5
从颈动脉管外口起到穿过硬脑膜至海 绵窦之前止,全程均行于骨性管内。
C5段与咽鼓管和鼓室借一菲薄骨片相 邻,有时中耳、内耳感染可能引起颈内动 脉周围炎。
C5段居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下方,当动 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时,可能引起三叉神 经痛。
Heubner返动脉: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 轻瘫。
终段: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 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 症状。
大脑前动脉A1段
大脑前动脉A1段从颈内动脉发出,至 与前交通动脉连接处,长约10mm,发育不 良或缺如者常见,且以右侧发育不良常见。
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可不产生临床症 状,可由前交通动脉获得血液。
深穿支闭塞:偏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 碍或皮质下失语。
皮质支闭塞:上部分支-中枢性面舌瘫,上肢重 于下肢的偏瘫,运动性失语或体象障碍;下部分 支-感觉性或命名性失语,行为异常(非优势半球 急性意识错乱状态),无偏瘫,对侧同向偏盲及 下部视野受损较重。
脉络膜前动脉闭塞时最恒定的表现是中等程度 的偏瘫(内囊后肢梗死)和呐吃,累计丘脑外侧 时,出现偏身感觉缺失并涉及所有的感觉种类, 但较运动症状少见且呈短暂性;若梗死面积大累 及丘脑亦可出现丘脑痛综合征;也有共济失调性 轻偏瘫合并感觉减退的报道。
外侧膝状体或视束梗死可见到视野缺损,呈象 限盲或偏盲,或呈扇形盲伴盲野内有一条带状视 觉保留区域。
豆纹动脉
豆纹动脉,其分为 内侧组、外侧组。分布 到外囊、壳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 核。豆纹动脉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 破裂出血,故称为“脑 缺血动脉”。出血大多 发生于壳核,血积蓄于 外囊,形成外囊出血。
椎动脉系统:枕叶、颞叶、小脑等共约 2/5的脑组织
(三)、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为颈总动脉两终 支之一,约在第四颈椎平面, 甲状软骨上缘由颈总动脉发出, 以颅底颈动脉管为界,分成颅 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 行程直、全程无 分支
颅内段 行程弯曲、分支 多
颈内动脉病变
首先累及MCA分布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偏盲,发生在优势半球同时出现理解和交流 困难),其次是眼动脉分布区,ACA分布区因有 Wills环提供侧支血流一般很少出现受累症状。主 要有1、交叉视神经-偏瘫征 2、发作性晕厥-偏瘫 征 3、交叉性Horner-偏瘫征 4、痴呆-偏瘫征。
脑 动 脉
(一)、脑动脉特点:
1.脑血流量分布不均 2.脑血管走形迂曲 3.脑血管壁结构薄弱 4.脑动静脉均自成体系 5.脑血管发出丰富深穿支 6.脑血管无终末动脉 7.前后循环之间存在丰富吻合 8.脑血管常见变异、先天异常较多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颈内动脉系统:额叶、顶叶等共约3/5 的脑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