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
现行《收养法》实施前的收养行为如何认定?

现行《收养法》实施前的收养行为如何认定?一、【典型案例】当事人:原告:高某甲;被告:高某乙、李某高某乙与李某系夫妻关系。
高某甲出生于1958年11月13日,系李某丈夫高某乙胞弟之子。
自20世纪60年代初高某甲开始跟随高某乙、李某共同生活,并于1963年3月26日将户口从原籍某县迁来某市落户于李某户口簿内,载明与李某关系为母子,由高某乙与李某抚养成人,但期间未办理过相关收养登记手续。
高某甲与高某乙、李某共同生活期间,一直称呼李某母亲、高某乙父亲,称呼其亲生父母为叔叔、婶婶。
某市某某会办公厅人事处于2014年10月15日出具证明,载明“高某乙,系某市某某会机关离休干部,2013年3月6日去世。
经查其本人档案,其妻李某,二人系夫妻关系,二人共收养二个子女;高某甲(儿子)、化某丙(女儿)……”,高某乙火化证中记载“逝者姓名为高某乙,亲属姓名为高某甲,关系为父子”。
原告诉称: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高某乙及李某共同生活,并将户口从原籍某县迁来某市落户于李某户口簿内,期间虽未办理过相关收养登记手续,但与高某乙、李某一直以父亲、母亲称呼,已经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请求确认我与高某甲、李某的收养关系成立。
被告辩称:原告的主张没有证据支持,我们与原告之间没有办理收养登记手续,也不是一直生活在一起,双方并未成立事实收养关系,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审理要览】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的收养行为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收养法尚未颁布,原告在《收养法》施行后要求确认收养关系。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第2条中指出:“收养法施行后发生的收养关系,审理时适用收养法。
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实施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可比照收养法处理……”,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认定事实收养关系有哪些条件_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认定事实收养关系有哪些条件?事实收养指双方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未办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便公开以养父母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行为。
一、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应具备以下条件:(1)收养当事人双方均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2)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公开承认其养父母养子女关系,以父母子女相称,并为群众及有关组织所公认;双方相互间有扶养的事实。
(3)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
对此,中国有关政策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据此,凡符合前述条件的事实收养,国家承认其收养的效力,并予以法律保护。
二、事实收养认定的条件之被收养人具备的条件:根据我国《收养法》第4条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被收养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1)年龄未满14周岁;(2)生父母双亡的孤儿、或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弃儿、或者是生父母虽在,但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其中,孤儿是指父母已经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儿童;弃婴、弃儿是指被父母遗弃,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婴儿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是指生父母因伤、病、残或经济困难以及客观条件不许可等原因,无力抚养的孩子。
三、事实收养认定的条件之收养人具备的条件:根据我国《收养法》第6条和其他相关条款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收养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无子女。
即收养人不论是有配偶者,还是无配偶者,必须无自己名义下的子女(包括亲生的子女、养子女、有事实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这里所说无子女,并非指不能生育者。
如果有生育能力而不愿生育,要求收养子女的,只要具备相应条件,也可以收养子女;当然,如果子女均已死亡的,也可以收养。
(2)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收养人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具备抚养被收养人的必要经济条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从物质生活和教育诸方面为被收养人提供必要的条件。
收养程序是怎么样的,可以收养他人子女的条件?

收养程序是怎么样的,可以收养他人子女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收养关系的确立都有专门的法律关系来确认,如果你想收养儿童或者遇到类似的收养问题的时候,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一般收养关系都有明确的法条,在遵循法条的情况下,相应的法律关系能够被处理,下面,就简要讲述一下有关可以收养他人子女的条件。
(一)普通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被收养人应当为得不到父母抚养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2、送养人须为法律所认可的特定公民或社会福利机构;3、收养人必须具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条件(具体包括: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4、必须有成立收养关系的合意。
(二)收养登记程序《收养法》第15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登记的具体程序可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步骤。
根据1998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养父母与养子女间要有合法的收养关系。
该法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收养法(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该法还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
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收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
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据《收养法》第20条的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2012司法测试-民法案例之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

2012司法测试:民法案例之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案情:女孩陆某于6岁丧父,9岁丧母,于1988年跟随祖父母生活。
后于1990年因祖父母体弱,经济困难,无力抚养,隧在征得陆某母亲之妹徐某(家中有一7岁儿子)同意后,将陆某送养。
双方未办理任何手续,在生活2年后陆某改称徐某夫妇为母亲、父亲。
在2003年陆某嫁给黄某。
在1990年至2003年间陆某与徐某夫妇一直未办理关于收养的任何手续。
2003年4月4日,陆某与其夫黄某一同遭车祸,陆某当场死亡,黄某在医院急救无效后死亡。
经确认,肇事司机赔偿陆某死亡赔偿金6万余元。
之后,黄某父母就陆某的抚慰金和陆某的遗产于徐某夫妇产生纠纷,黄某父母认为徐某夫妇与陆某不成立收养关系,不能就陆某的抚慰金和陆某的遗产主张权利。
分析1、徐某夫妇是否享有陆某之继承权,系依《继承法》第10条规定之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而获的继承权,须以徐某夫妇与陆某构成养父母与养子女之关系为前提。
在本案,应检讨陆某与徐某夫妇在一直未办理登记情况下是否成立收养关系。
11岁之陆某于1990年被祖父母送养致徐某夫妇家中,双方当时未签订收养协议,也未向民政机构登记。
在往后13年生活中,陆某与徐某夫妇也一直未办理登记手续。
依《收养法》第15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向民政部门登记是收养有效的形式要件。
依《收养法》第25条:第二十五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徐某夫妇与陆某一直未办理登记手续,违反《收养法》第15条的形式要件的规定,依92年《收养法》,陆某与徐某夫妇的收养关系不成立,自始没有效力。
法律||教育网本案收养关系发生于1990年,当时92《收养法》尚未实施,依一般之法理及92年《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二:“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92《收养法》不具有追溯力,陆某与徐某夫妇之间的关系不适用92《收养法》,而应适用当时之法律规定,在无规定情况下,才可准用92《收养法》之相关规定。
上海法院案例精选事实收养

上海法院案例精选事实收养法律文书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收养条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且无其他证据佐证。
同时,收养关系建立在没有合法身份证件的情况下。
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可以通过依法自愿、合法形式和法定程序,不以欺骗、胁迫或其他手段订立收养关系。
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对事实收养有严格限制并具有普遍约束力。
同时,关于实际抚养人取得抚养资格的问题,现行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无法形成事实抚养关系的父母子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父母子女关系、经济状况以及被收养人的身心状况等因素作出认定。
目前在上海市基层法院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中出现了两个典型案例:被告一是女儿童丁某与父母王某通过协议方式办理事实收养;被告二是男儿童田某与父亲李某经人介绍于1995年7月28日结婚后事实性地领取结婚证。
一、案件基本情况原告丁某、被告王某系夫妻关系,育有三个子女,分别为:丁某(女)、田某(男)。
丁某出生后两年在父母间生离死别。
后丁某被送往福利院。
2009年3月13日丁某户籍登记信息显示是由王某所生。
丁某与王某协议约定:甲方(丁某)自愿将抚养未成年孩子期间所欠下的债务作为与丁某及王某之间的债务进行处理并由王某承担连带责任。
2013年4月6日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要求依法判令:1.被告丁某、被告王某支付原告丁某未随父(母)生活期间产生的抚养费64520元及教育费30000元;2.被告王某支付给原告王某探视期间所发生的费用5000元及必要生活费用5000元;3.被告王某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支付拖欠至本案判决确定之日止的抚养费90000元及必要生活费用50000元。
二、判决结果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与丁某于1999年12月13日办理了事实收养登记,丁某也在2002年7月13日出生了。
双方均认可丁某一直随王某生活至其成年,且丁某与王某生育两个子女,现丁某已18岁(非婚生子女)及田某已满18周岁(婚生子女)等事实抚养关系。
上了族谱和户口能否认定事实收养关系

上了族谱和户口能否认定事实收养关系收养是指一个非血缘关系的人或夫妇接纳一个未成年人或者成年人,成为他们合法的子女。
收养关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牵绊和责任,也是家族延续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我国,收养关系不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认同,还有法律效力。
因此,很多人都想通过上了族谱和户口来确认事实收养关系。
那么,收养关系上了族谱和户口真的会被认定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上了族谱和户口并不意味着收养关系一定能够被认定。
因为在家族谱和户口的登记中,只是简单将被收养人的姓名写在了户口本上,而并没有详细记录收养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
家族谱上也只能记载收养人的姓名,无法确认收养的真实性。
因此,上了家谱和户口并不能成为认定收养关系的直接证据。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认定事实收养关系呢?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在认定收养关系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收养的事实证据收养的事实证据是认定收养关系的首要依据。
收养的事实证据可以包括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交往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证据。
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亲戚、朋友证言等方式来证实。
生活状况则可以通过证明被收养人已经完全脱离了生物父母的监管和抚养,而完全接受了收养人的抚养,这个过程应该是长期的,长于六个月以上。
社会关系则可以通过审查被收养人的社会关系、学校、医院等相关信息来证明。
二、收养的意思表示收养关系是一种法定关系,必须是经过双方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
因此,在认定收养关系时,必须证明双方已经作出了收养和被收养的意思表示。
收养人可以通过口头、书面、行为等方式进行意思表示,被收养人则可以通过接收收养人的抚养、教育等方式作出意思表示。
这些意思表示可以通过证明、证言等方式来证实。
三、法律程序的执行收养关系的建立应该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执行。
法律程序包括收养申请、审批、登记等环节。
收养人必须在有关政府部门提交收养申请,并经过审批后进行登记。
登记后,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才能够建立起合法的收养关系。
说法

说法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3年第3期收养当知法一场大火把“爱心妈妈”袁厉害推到了风口浪尖,官方事后认定,袁厉害属“非法收养”。
根据多方证实,她并无能力收养弃婴。
而我国《收养法》关于收养人有明确要求: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三十周岁。
因此,袁的际遇值得同情却不宜肯定。
收养须细心,莫让善举违背法律。
案例一:“事实收养”不受法律认定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居民王玲、王璐是亲姐妹,2006年姐姐王玲生下一女婴婷婷,在女儿长到5 个月的时候,王玲和妹妹王璐达成口头收养协议,由妹妹王璐收养婷婷。
2012 年王璐和丈夫去外地打工,将婷婷留在老家由朋友张某照料,这个举动引起了姐姐王玲的不满。
由此王玲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解除妹妹的收养关系,由她来监护自己的女儿。
法院一审认为,王璐和婷婷之间的收养关系没有走相关法律程序,未办理收养手续,所以本身就无效。
婷婷由生母王玲抚养。
说法:199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不再承认“事实收养”。
《收养法》第15 条第1 款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这是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
合法收养子女,要求收养子女的当事人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申请收养,按规定提交有关证件、证明材料。
收养登记机关认真审查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关系一旦经法律确认,不能随便解除。
除非可以证明收养人的环境不利于被收养人成长,或者收养人有虐待被收养人的情况,不然谁也没有权利来剥夺这种收养关系。
即如果收养关系成立,王玲想得到抚养权,就要举证证明王璐对孩子有虐待的事实,或者王璐提供的环境不适合婷婷成长。
案例二:被收养兄长无义务抚养胞弟李某(13岁)与周某(28岁)系同胞兄弟,但周某自幼被人收养,同亲生父母再无来往。
2000 年5 月,李某因父病故,母亲又没有收入,生活无着落。
事实孤儿的认定标准

事实孤儿的认定标准
中国的法律规定了事实孤儿的认定标准,以便准确认定孤儿的身份,以维护孤儿的权益。
1、“事实孤儿”指的是无父母双亲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经历过死亡或失踪等无可挽回的情况,其家庭成员当中明显没有可以承担赡养责任的成年人,也就是没有可以担任孩子的监护人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事实孤儿”包括:(1)无父亲的孤儿;(2)无母亲的孤儿;(3)双亲失踪的孤儿;(4)双亲死亡的孤儿;(5)双亲离婚或分居,父亲或母亲未签署收养协议的孤儿;(6)恶毒虐待、遗弃等导致被剥夺监护权或其他双亲相关法定权利的孤儿;(7)双亲身体功能障碍严重,无法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习惯及其安全的孤儿;(8)母亲患有传染病,并未接受治疗或已经接受治疗无效的孤儿;(9)双亲存在其他不适当的赡养行为的孤儿;(10)其他无双亲能力和意愿赡养的孩子。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事实孤儿认定应有以下依据:(1)书面证明,确认双亲死亡或失踪;(2)书面证明,确认父亲或母亲未签署收养协议或恶毒虐待、遗弃等导致被剥夺监护权的情况;(3)书面证明,确认双亲身体功能障碍严重,无法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习惯及其安全的情况;(4)书面证明,确认母亲患有传染病,并未接受治疗或已经接受治疗无效的情况;(5)书面证明,确认双亲存在其他不适当的赡养行为的情况;(6)法院判决书,确认无双亲能力和意愿赡养的情况;(7)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的认定书;(8)其他证明实施赡养责任不能履行的文件。
认定事实孤儿不仅可以让孤儿申请补助,而且有助于孤儿获得社会保护,还可以在家庭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获得优待,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1993.12.29•【文号】司发通[1993]125号•【施行日期】1993.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收养正文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1993年12月29日司发通(1993)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近来一些地方请示,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能否办理公证。
经与有关部门研究认为,对于收养法实施前已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当事人可以申办事实收养公证。
凡当事人能够证实双方确认共同生活多年,以父母子女相称,建立了事实上的父母子女关系,且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已消除的,可以为当事人办理收养公证。
收养关系自当事人达成收养协议或因收养事实而共同生活时成立。
办理事实收养公证由收养人住所地公证处受理。
附件:事实收养公证书格式一、二格式一收养公证书()××字第××号收养人:×××,男,××××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女,××××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被收养人:×××,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现住××省××市××街××号。
059第五章收养关系(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五章收养第一节收养关系的成立一、收养的概念收养是公民(自然人)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己之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收养的法律特征1、收养行为的身份性通过收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双方具有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导致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则因收养的成立消除。
2、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收养关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只能发生非直系血亲的自然人之间。
自然人以外的民事权利主体不可能收养或被收养。
3、收养关系的可变性收养行为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
三、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被收养人扶养、成长原则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原则3、平等自愿的原则1104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
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四、收养关系成立的实质条件收养的实质条件是指收养关系依法成立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民法典对被收养人、送养人、收养人均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并就特殊收养关系的成立另规定了其他的条件。
(一)一般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被收养人的范围1093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1)丧失父母的孤儿;(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注意:民法典取消不满十四周岁的规定丧失父母的孤儿:指其父母死亡或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未成年人。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指依法经公安机关查找后确认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被遗弃的未成年人。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生父母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精神上无力抚养子女的,这些子女才能成为被收养人。
抚养的规定。
1107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本章规定。
注意:本条说的是抚养,而不是收养。
收养还需符合本章有关要求。
事实孤儿保护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孤儿,是指父母双亡或因父母无抚养能力而无法得到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
在我国,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家庭的庇护,面临着生存、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困境。
为了保障孤儿的基本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对事实孤儿进行特殊保护。
本文将从事实孤儿的概念、法律保护体系、具体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事实孤儿的概念1. 定义事实孤儿,是指因父母死亡、失踪、被宣告失踪或者被宣告死亡,或者父母因重度残疾、重病等原因丧失抚养能力,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导致孤儿无法得到正常家庭抚养的未成年人。
2. 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事实孤儿可分为以下几类:(1)父母双亡的孤儿;(2)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重度残疾、重病等原因丧失抚养能力的孤儿;(3)父母失踪或者被宣告失踪,无法履行抚养义务的孤儿;(4)父母被宣告死亡,无法履行抚养义务的孤儿。
三、事实孤儿法律保护体系我国对事实孤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法律保护,形成了以下法律保护体系:1. 宪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2. 法律保护(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对事实孤儿实施特殊保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明确了抚养关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和原则,保障孤儿合法权益。
3. 行政法规保护(1)《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了收养条件和程序,保障孤儿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对孤儿救助的责任。
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事实孤儿实施具体保护。
四、事实孤儿具体法律规定1. 家庭抚养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保护义务。
证明或者确认事实收养关系成立需提交证据

证明或者确认事实收养关系成立需提交证据核心内容:本案原告主张被告曾在原告处居住生活,及被告成年后到原告家居住,并且原告为被告联系过临耐工一事,尚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收养关系。
因此原告主张被告给付5万元赡养费的请求,没有法律的依据,故人民法院最后驳回了李某兰的诉讼请求。
【案情简介】王某山系李某兰姐姐的儿子,1960年,5岁的王某山跟母亲去李风兰家探亲,因为王某山家里穷,无力抚养王某山,所以王某山就一直住在李某兰家直到1965年,但是没有写收养协议。
后来因为李风兰与其当时的丈夫杜长厚离婚,王某山被其母亲接走。
1979年王某山再次来到李某兰家,李某兰为其联系到一份临时的工作。
王某山于1981年结婚,之后搬家到其岳父家居住,到1983年11月,王某山被某钢铁公司录取正式参加工作。
2005年6月,李风兰因年老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陷入困境,于是要求王某山尽赡养义务,但是被王某山予以拒绝。
于是,2006年7月,李某兰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被告给付赡养费5万元,但是没有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应的形成抚养关系的证据,而王某山也不认可双方形成了抚养关系,但是双方对于上述事实无争议。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本案原告主张被告曾在原告处居住生活,及被告成年后到原告家居住,并且原告为被告联系过临耐工一事,尚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收养关系。
因此原告主张被告给付5万元赡养费的请求,没有法律的依据,故人民法院最后驳回了李某兰的诉讼请求。
判决后,李某兰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原判正确,应予维持,最后二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关键证据】能够证明李某兰和王某山形成收养关系的证据。
【北京婚姻家庭律师举证指导】所谓事实收养关系,是指未办理收养的法律手续,但是由于符合一定的收养事实而形成的收养关系。
那么证明事实收养关系成立需要提交什么样的证据呢?(1)事实收养成立的时间证据。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事实收养是指双⽅当事⼈没有办理收养公证相关⼿续,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收养条件,已经以分开养⽗母养⼦⼥关系共同⽣活。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是怎样的事实收养是指双⽅以⽗母⼦⼥关系相待,共同⽣活多年,亲友、群众也认为其为⽗母⼦⼥,但未办理合法收养⼿续的收养。
事实收养应当符合以下⼏个条件:(⼀)当事⼈之间以⽗母相待。
具体可以表现为养⼦⼥改随养⽗母的姓⽒,相互之间以⽗母⼦⼥相称;养⽗母对养⼦⼥履⾏抚养、教育义务;有户⼝簿认识档案等材料。
(⼆)长期共同⽣活。
共同⽣活是⽗母⼦⼥之间最基本的相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母⼦⼥之间的主要权利义务。
如果养⽗母由于⼯作、⽣活等特殊原因将养⼦⼥寄养⾄他⼈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也可能成⽴事实收养。
(三)实际履⾏了⽗母⼦⼥间的权利义务。
表现为⽗母对⼦⼥的抚养、照顾、保护、教育、⼦⼥对⽗母的赡养、扶助;相互之间的继承等。
(四)亲友、群众或有关单位的认可。
收养查找不到⽣⽗母的弃婴和⼉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
除前款规定外,收养应当由收养⼈、送养⼈依照法律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书⾯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收养⼈或者送养⼈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民法典》第⼀千⼀百零五条【收养登记、收养公告、收养协议、收养公证、收养评估】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登记之⽇起成⽴。
收养查找不到⽣⽗母的未成年⼈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各⽅或者⼀⽅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收养评估。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常见的⼤学⽣求职骗局有哪些的问题,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咨询店铺专业律师,或者直接委托店铺律师帮您摆脱法律困境。
民法典收养篇

民法典收养篇民法典收养篇规定了收养关系的设立、效力、效果、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强儿童保护,依法建立健全收养制度,本篇规定适用于收养关系的设立、效力、效果、解除等。
第二条收养关系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特殊法律关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法律效力与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法律效力相同。
第三条收养应当遵循自愿、公开、合法、真实、有利于被收养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保障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并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收养事业。
第二章收养的设立第五条未成年人在较大年龄被收养的,应当征得其同意,不得违反其真实意愿。
第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无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监护关系、丧失监护权,或者有抚养困难的,可以被收养。
第七条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第八条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应当居住在同一国家。
第九条收养关系应当依照法律程序经人民法院认定。
第十条收养人应当接受过法定收养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或者具有一定的育儿能力。
第三章收养的效力第十一条收养关系设立,自收养认定书生效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由于不正当理由设立的收养关系,为无效。
第十三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法律关系消失,与收养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第十四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若有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两者的继承权平等。
第十五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被收养人不再继承其亲生父母和其家庭成员的财产,除非有遗赠或者生前赠与等法律条款。
第十六条被收养人享有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收养人也应当尽到与亲生父母相同的抚育、学费、医疗等义务。
第四章收养的效果第十七条未成年人被收养后,享有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被收养后,收养关系解除的,应当由其亲生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义务。
第十九条成年人被收养后,收养关系解除的,不影响其与亲生父母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收养后发现因未能了解完全而造成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所述不正当理由之一的,可以自收养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收养的诉讼。
事实收养的三个条件有哪些?

事实收养的三个条件有哪些?
形成事实上的收养关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双方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未办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公开以养父母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
事实收养,是指双方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未办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便公开以养父母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行为。
▲事实收养的三个条件有哪些?
事实收养指双方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未办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便公开以养父母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行为。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收养当事人双方均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2)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公开承认其养父母养子女关系,以父母子女相称,并为群众及有关组织所公认;双方相互间有扶养的事实。
(3)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
对此,中国有关政策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据此,凡符合前述条件的事实收养,国家承认其收养的效力,并予以法律保护。
▲事实收养认定的条件之被收养人具备的条件:
根据我国《收养法》第4条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被收养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年龄未满14周岁;
(2)生父母双亡的孤儿、或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弃儿、或者是生父母虽在,但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其中,孤儿是指父母已经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儿童;弃婴、弃儿是指被父母遗弃,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婴儿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是指生父母因伤、病、。
如何确定收养关系案例解析

如何确定收养关系案例解析如何确定收养关系?收养关系的合法化,对于想要收养的⼈来说是⾮常重要的,对于孩⼦的后续成长会有很⼤的帮助,也会提前解决以后孩⼦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案情介绍1994年3⽉,鲁某的⽗母在车祸中丧⽣。
鲁某由其祖⽗母抚养,但其祖⽗母抚养⼀段时间后,感觉到年⽼体弱,⽆能⼒继续抚养鲁某,便产⽣了将鲁某送别⼈抚养的念头。
鲁某母亲的妹妹何某本来已有⼀个⼉⼦,但听说这个消息,主动上门与鲁某祖母联系,在征得鲁某同意的情况下,未办理任何⼿续便将鲁某带到⾃⼰家中抚养。
双⽅以⽗母和⼥⼉相称。
在此期间何某夫妇并未办理收养登记⼿续,鲁某也⼀直未将户⼝转为和何某夫妇⼀起。
2004年1⽉,鲁某与陈某结婚,两⼈在度蜜⽉期间乘坐客车出去游玩时发⽣交通事故,鲁某当场死亡,陈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后因医治⽆效⽽死亡。
事后,经公安局交通队责任认定,应当由肇事司机赔偿鲁某死亡赔偿⾦6万余元。
何某夫妇和陈某⽗母为此款的归属发⽣纠纷。
何某夫妇遂起诉⾄⼈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鲁某的死亡赔偿⾦归何某夫妇所有。
法律焦点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如何认定当事⼈之间的事实收养关系。
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种意见认为,何某夫妇与鲁某的祖⽗母间并⽆收养协议,未在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续或者在公证处公证,鲁某的户⼝也⼀直未迁⼈何某夫妇户头。
在⽆任何⼿续的情况下,何某夫妇与鲁某间的收养关系不能成⽴,只能成⽴抚养关系。
但鉴于何某夫妇在抚养鲁某成⼈的过程中,尽了⼤部分的抚养义务,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鲁某的遗产可对法定继承⼈以外的何某夫妇酌情予以分割。
另⼀种意见认为,何某夫妇与鲁某祖⽗母之间虽⽆收养协议,也未去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续,但已与鲁某形成事实上的收养关系,并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
在鲁某死亡后,其应作为鲁某的法定第⼀顺序继承⼈,获得鲁某遗产的继承权。
由于鲁某先于其丈夫陈某死亡,所以按照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鲁某的遗产应由陈某(即鲁某丈夫)、何某夫妇平均分配。
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之前收养关系如何确立

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之前收养关系如何确立导读:收养法施行前形成的收养关系是指在1992年4月1日之前形成的收养关系。
对于收养法施行前形成的收养关系,由于过去没有收养的专门法律,没有规定收养关系成立要履行何种法律手续。
为了维护收养当事人的利益,促进家庭的安定、和睦,对于收养法施行前形成的下列收养关系应予承认:1、对依照当时有关规定办理了收养公证或户籍登记手续的收养关系,承认其合法有效。
2、收养法施行前形成的事实收养关系应予承认。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有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因此,对收养法施行前,符合收养的实质要件,仅缺少形式要件的收养关系是予以保护的。
一些当事人在收养法施行后为避免因原收养关系成立时未履行法律手续而出现各种问题,可以补办收养公证。
收养法施行后,收养关系的成立应当依照收养法的规定办理。
对于不具备收养法规定的形式要件的事实收养,为无效的收养有关系,不再承认其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收养案件,对收养法施行后发生的收养关系,审理时适用收养法。
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案件,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
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
对于收养法施行前成立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解除收养关系的,应适用收养法。
收养法施行前对收养问题的有关政策、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凡与收养法相抵触的不得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发布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FONT>收养法>的通知》第2条规定,收养法施行后,各级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执行。
收养法施行后发生的收养关系,审理时适用收养法。
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
事实收养法律问题探析--以事实收养法律效力为视角

事实收养法律问题探析--以事实收养法律效力为视角罗丹【摘要】In virtue of people’s weak legal concept,high cost of adoption,strict and cumbersome procedures and many other reasons,a large number of De facto adoption appeared in China in recentyears.Because of the lack of formality of Adoption Law,De facto adoption bears“illegal adoption”reputation.In judicial practice,De facto a-doption leads to the fierce conflict between law and moral and neitherparties'rights are protected appropriately.In order to make our adoption legislation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ociety,we should introduce the prescription acquisition system and recognize the legal effect of De facto adoption to maximiz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doption.%由于民众法制观念淡薄、收养手续成本过高、收养程序繁琐等诸多原因,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在法律夹缝中求生存的事实收养。
事实收养关系认定案

事实收养关系认定案〔案情〕申国宝与原告申庆岳、第三人申庆介、申桂荣系同胞兄姐关系,与被告申中元系叔侄关系申国宝一直未成家,申国宝的母亲为使申国宝老有所养,要求申国宝与申中元共同吃住XX年,申国宝将户口迁到了申中元的户口簿上,与申中元共同生活,责任田也合并一起耕种申国宝经常外出打工,所挣工钱交与申中元在农业税未免除前,申国宝应交的农业税、集体的统筹款、村公路的集资款及农村医疗保险等费用,均以户为单位,由申中元缴纳申国宝母亲XX年去世前的赡养及护理,去世时的丧葬费用按三份由三个儿子申庆介、申庆岳及申国宝分担因申国宝外出务工,申中元代为履行了申国宝的义务XX年x月x日,申国宝在广州南方电力集团南区建设有限公司做工的过程中因工伤亡事故发生后,申中元与该公司达成赔偿协议,领取了25万元赔偿款原告申庆岳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申中元给付其赔偿款中的应占份额〔审判〕祁阳法院经审理认为,申国宝生前没有妻子、父母、儿女,只有原告申庆岳、第三人申庆介、申桂荣三个兄姐,因此,申国宝没有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只有法定的第二顺序继承人25万元赔偿款中,申中元为去广州协商赔偿事宜和为申国宝办理丧事共支出元,剩余可供分配的资金为元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原告申庆岳应占该款的1/3,故判决被告申中元给付原告应占的赔偿款元,第三人申庆介、申桂荣不承担给付赔偿款的责任被告申中元不服,提起上诉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申国宝与被告申中元形成了事实上的收养关系死亡赔偿金是自然人死亡后出现的财产,故不是遗产,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我国民事法律范畴中的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但首先获得赔偿的权利人应是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范围内的近亲属,即配偶、父母、子女本案中,首先获得赔偿的权利人应是与申国宝形成事实养父子关系的申中元,但考虑到申国宝与申中元这种收养关系的特殊性,申国宝胞兄申庆岳适当分得这一财产也在情理之中综合本案实际情况,申庆岳酌定分得元财产较为妥当据此判决被告申中元给付原告申庆岳财产分割款元〔评析〕一、二审法院的判决之所以出现巨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对收养关系的认定二审法院认定申国宝与申中元存在事实收养关系,其观点合理地协调了法律原则、具体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的关系,符合法律的整体精神1、关于事实收养关系的法律分析我国现行收养法是XX年x月x日通过,XX年施行的,其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成立”;第二十五条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由此可见在县级以上人民*民政部门登记是收养关系成立的必备条件申国宝与申中元一直未办理登记手续,违反《收养法》第十五条形式要件的规定,依照该法,收养关系似乎不成立,自始没有效力但是,申国宝与申中元的收养关系发生在XX年,当时的《收养法》尚未实施,对其不具备追溯力XX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二:“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当时可适用的规定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办字第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第28条规定: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申国宝与申中元自XX年开始共同生活,其养父子关系已得到亲友、群众的认可,依《意见》第28条,申国宝与申中元形成事实收养关系2、从公序良俗原则来分析公序良俗原则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的局限性,起着弥补法律不足的作用,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可以以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善良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另一方面是指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在法律规定不足或不违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与善良风俗习惯处理纠纷本案在法律调整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认定事实收养关系成立是符合公序良俗原则的从形式上看,两人的户口合并到以户为单位的一个户口簿上,这是组成一个家庭的法律基础,从实质上分析,申国宝与申中元共有生产资料,共同支配生活资料,申国宝对国家、集体及母亲应尽的义务,申中元都予以了承担,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本质属性申国宝母亲的嘱托是要求申国宝能劳动时挣一点钱给申中元,申国宝不能劳动时,由申中元为其养老送终实际上申国宝与申中元正是按这一要求履行的,申国宝与申中元虽未签订收养的书面协议,也未办理登记手续,但他们的行为符合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符合我国收养法的立法精神,是我国农村的一种道德风范,是值得提倡的公序良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收养关系的认定
女孩陆某于6岁丧父,9岁丧母,于1988年跟随祖父母生活。
后于1990年因祖父母体弱,经济困难,无力抚养,隧在征得陆某母亲之妹徐某(家中有一7岁儿子)同意后,将陆某送养。
双方未办理任何手续,在生活2年后陆某改称徐某夫妇为母亲、父亲。
在2003年陆某嫁给黄某。
在1990年至2003年间陆某与徐某夫妇一直未办理关于收养的任何手续。
2003年4月4日,陆某与其夫黄某一同遭车祸,陆某当场死亡,黄某在医院急救无效后死亡。
经确认,肇事司机赔偿陆某死亡赔偿金6万余元。
之后,黄某父母就陆某的抚慰金和陆某的遗产于徐某夫妇产生纠纷,黄某父母认为徐某夫妇与陆某不成立收养关系,不能就陆某的抚慰金和陆某的遗产主张权利。
分析
1、
徐某夫妇是否享有陆某之继承权,系依《继承法》第10条规定之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而获的继承权,须以徐某夫妇与陆某构成养父母与养子女之关系为前提。
在本案,应检讨陆某与徐某夫妇在一直未办理登记情况下是否成立收养关系。
11岁之陆某于1990年被祖父母送养致徐某夫妇家中,双方当时未签订收养协议,也未向民政机构登记。
在往后13年生活中,陆某与徐某夫妇也一直未办理登记手续。
依《收养法》第15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向民政部门登记是收养有效的形式要件。
依《收养法》第25条:第二十五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徐某夫妇与陆某一直未办理登记手续,违反《收养法》第15条的形式要件的规定,依92年《收养法》,陆某与徐某夫妇的收养关系不成立,自始没有效力。
本案收养关系发生于1990年,当时92《收养法》尚未实施,依一般之法理及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二:“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照收养法处理”,92《收养法》不具有追溯力,陆某与徐某夫妇之间的关系不适用92《收养法》,而应适用当时之法律规定,在无规定情况下,才可准用92《收养法》之相关规定。
当时之情况经查当为《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字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依《意见》第28条: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陆某与徐某夫妇生活长达13年,且陆某一直称呼徐某为父母,应视为得到群众公认,认定形成事实收养关系。
故,依《意见》第28条,陆某与徐某夫妇形成收养关系。
陆某与徐某夫妇形成收养关系,徐某夫妇享有继承权。
依《继承法》第5条,在陆某无遗嘱的情况下,按法定继承办理。
由于陆某于其丈夫黄某之前死亡,依《继承法》第10条,陆某继承人为其夫黄某及其养父母徐某夫妇。
故,徐某夫妇可获得陆某之一半遗产。
2、
陆某与徐某夫妇构成收养关系,并且陆某之夫黄某于黄某之后死亡,故,徐某夫妇和黄某享有肇事司机赔偿给陆某的死亡赔偿金6万余元。
由于黄某已经死亡,其遗产由其父母继承,故陆某夫妇与黄某父母各得3万元之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