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原因分析型
扬名版本题型卷07原因分析类综合题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扬名版本题型卷07原因分析类综合题新人教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a6c1490a76e58fafbb00327.png)
题型卷07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考点定位:自然原因的分析;人为原因的分析;地理原因的综合分析。
1.(2015·经典模拟·河南开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1)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2.(2015·经典模拟·浙江六校)图1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
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图2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3.(2015·经典模拟·云南统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称。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早期的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下图)。
古代的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桑田面积较大,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
材料二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分配比例表(%)(1)试分析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玉的主要原因。
(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的主要原因。
(3)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
4.(2015·经典模拟·湖北荆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 800万。
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
![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6715f2240c844769eaee21.png)
一、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2、概念混淆,张冠李戴3、回答漏点,半途而废4、答题无序,条理不清5、表达啰嗦,词不达意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或漏答2.概念混淆,张冠李戴3.回答问题不完整,半途而废4.答题无章法,条理不清简答题尽量分条列述,不能写成小作文,要考虑阅卷者的疲劳,如何让他“一秒钟改完”,如何让他“爽快给分”显得十分重要。
5.语言不专业,表达啰嗦、词不达意,抓不住得分点,失分亦在情理之中。
用大白话、口头化的语言回答问题,如将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写成“生产面积大,机器用得多”就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专业的答题语言(或称书面语言)通常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总会吸引住阅卷者的眼球,是提高分值的有效途径。
二、高考能力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三、高考命题思路综合题:主题+区域+地理过程常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设置3--5个问题:描述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或表现特征分析地理运动机理或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评价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不利)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分析人地关系和区域国土整治方面的问题、提出改善或防治的方法措施等。
四、综合题答题步骤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
抓住“中心词”和“限定词”、“指令词”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指令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2)列出“模板”1.地理位置特征。
一般从纬度位置(如高、中、低纬度)、海陆位置(如临海或深居内陆)、相对位置2.地形特征。
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海拔高度、地势、坡度陡缓四个方面概括。
3.河流水系特征。
一般从流程、流向、注入的海洋,支流与湖泊的多少及分布状况,河道深浅、宽窄、曲直,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系形态等方面描述。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二原因分析类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二原因分析类](https://img.taocdn.com/s3/m/0b2ec13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9.png)
综合题专项训练二原因分析类1.[2022·山东烟台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角,是世界的最东北端,有“地球东极”之称。
首府阿纳德尔是一座彩色城市,房屋外墙涂刷各种鲜艳的色彩,被称为“俄罗斯最明亮的城市”,近年来该市常常出现建筑物倾斜和裂缝现象,并有倒塌危险。
阿纳德尔河口处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河谷被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原来位于陆地上,后被海水淹没。
楚科奇自治区境内居民点较少,以小镇和村庄为主,居民点之间以直升飞机或小飞机为主要运输方式。
(1)请从气温的角度,说明阿纳德尔多彩色建筑的原因以及该地建筑常常出现裂缝的原因。
(6分)(2)说出阿纳德尔“V”形溺谷的形成原因。
(4分)(3)说出楚科奇地区居民点之间以直升机或小飞机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
(6分)2.[2022·皖江名校联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安哥拉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
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平均气温24 ℃,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10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平均气温33 ℃。
安哥拉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 500毫米,而南部纳米布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
安哥拉矿产、森林、水力、农牧渔业资源丰富。
(1)南部沿海地区气候干燥而温和,分析其原因。
(8分)(2)该国每年5~9月是旱季,但又是“雾季”,分析大雾的成因。
(6分)(3)该国渔业资源丰富,分析其原因。
(6分)3.[2022·合肥市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
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
1609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
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8.6 mm,蒸发量为2 040.3 mm。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二——成因分析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二——成因分析类](https://img.taocdn.com/s3/m/cb6ac1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c.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二——成因分析类一、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是地理非选择题常见的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该类问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二、解题技法首先,分析试题考查的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或是两者都有涉及;其次,针对不同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依据整体性原理,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在进行原因分析时,注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综合。
最后,结合图文材料的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题时要清楚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三、答题模板四、精准演练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土壤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闽东南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西部为山地,东部为丘陵、沿海平原,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
由于人口密集,土地压力大,原始森林遭受较大破坏。
这里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简述闽东南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关系。
(2)分析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八月份是我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最严重的月份,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4)从航运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给闽东南地区带来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风力、风向多变,一旦发生火灾,山火较难扑灭。
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
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
图1示意某山区森林大火位置(等高线单位:米),图2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二 综合题型3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二 综合题型3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a1544dbd64783e09122b62.png)
【答题模板】
地理 原因
分析要素
荒漠化
实例 黄河“地上
水资源短缺 河”
一般从纬度位置、气候干旱,风力
海陆位置、地形、强劲;河流欠发
水量有限,
地势、气候、水 育,流水作用微
自然
空间分布不
文、植被、土壤、弱;植被少,土
原因
均,时间分
矿产、洋流、板 壤发育差;土质
配不均
块运动等方面来 疏松,沙质沉积
分析
物多
综合题型3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 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 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 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 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黄河下游流 经平原地区, 水流速度减 慢,河水携 带的泥沙大 量沉积下来, 使河床不断 升高
人为 原因
一般从历史
为了防止河
过度樵采,
条件、人口、
水外溢,人
过度放牧, 人口多,经
工农业、城
们不断地加
过度开垦, 济发展快;
市、交通、
高堤坝,久
水资源利用 人口素质偏
工程建设、
而久之,河
不当,工矿 低,环保意
典题试做 (2015·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 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 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 征,并简述原因。
市场、政策、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综合分析题之原因分析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综合分析题之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f750275a8102d276a22fa0.png)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综合分析题之原因分析原因分析题是综合分析题中经常考查的题型之一,很多考生面对这一类题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解答。
原因分析题是注重对某一现象、事件、问题背后的本源、根源的分析,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
对于这一题型我们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答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考生看到题目后,首先需要把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审定清楚,尤其是题干中的关键词汇。
如题中问及分析某某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类的提问方法,则是属于原因分析题。
这类题目在省市级联考公务员考试中会经常出现。
那么分析原因题应如何着手?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多主体包含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创新、管理、责任);社会组织;个人。
多角度包含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与外因;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等。
多层次包含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体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到位等体制层面原因;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资金不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经济层面原因;技术落后、研发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陈旧等科技层面原因;思想陈旧、观点落后、认识偏差、人员素质不高等人事层面原因;组织机构僵化、缺乏管理技术等管理层面原因。
考生应当对以上原因分析的主体、角度及层次进行较好的掌握,这是原因分析的基础。
总之要做好原因分析题,必须在题干中找到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
考生做这一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解答:首先,明确题目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逐一寻找原因的出处。
带着问题找原因,解题也就有了方向和目的,不再迷茫和困惑了。
其次,定位与题干中某一特定问题有关的语段,用笔勾画出原因。
一般而言,原因表述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表示原因的语句都是显得消极的、否定的语气,如:“缺乏有效机制,监管不严,法规不健全,投入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等”,但有时也要进行归纳和概括,一边阅读一边做好总结标注。
文都公务员考试命题研究组编著的2016《成功之路高分系列教材:联考申论——模拟实战手把手》一书,在定位批注方面可以给考生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建议大家翻看,从而强化申论做题方法,为上考场做足准备功课,不留遗憾。
地理综合题丢分原因分析
![地理综合题丢分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a85943be23482fb4da4c8c.png)
(七)乱涂乱画型
卷面不够美观
低分
(八)过于简单型
答案不够全面
低分
(九)标号混乱型
给人的感觉:思路不清。低分
(十)需要练字型
字体奇特,老师无法辨认。 0分
高考地理综合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丢分原因分析
夏邑高中 王文明
(一)理解失误型
结论答反了,原因不用看了 ,0分
(二)万金油型
都是四个字的成语:套话空话 0分
(三)答非所问型
驴头不对马嘴
0分
(四)顺序颠倒型
先写结果,后写原因。低分
(五)语言重复型
内容拉杂,不够简洁明了。低分
(六)等于没说型
只列出题纲,没有实质性内容。0分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建模-原因分析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建模-原因分析类](https://img.taocdn.com/s3/m/8274080f1eb91a37f1115c9c.png)
龙文实验学校高2014级培优专项资料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建模一原因分析类1.「题型分析」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xx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 “分析XX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典题例证」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⑵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因。
⑶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3.「技巧点拨」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等方面来分析。
4.「对点突破」1. (2012市高三二模)由丁资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业州位丁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km2,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⑵ 加利福尼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⑶ 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2. (2012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I可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三角洲I,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1和材料2,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2,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3)据材料2,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3. (2012市五校高三联考)图I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II和图in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a8a7c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3.png)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
整理了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原因分析类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类型三 原因分析类类综合题
![类型三 原因分析类类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2a724d336c1eb91a375d6d.png)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选择题热考题型训练 NO : 03 编制:廖新华 教师评价:1题型特点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该类问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XX 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的原因”等。
【学习目标】1.认识原因分析类综合题题型的命题方式及特点2.学会用高考状元袒露的审题方法,尝试正确解答高考真题3.熟练应用答题策略,模拟演练预测试题4.领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答题策略在分析原因分析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例如,新疆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地处内陆,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历史上人类大量使用入湖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减。
又如,上海成为调入常规能源最多的地区,原因主要有:当地常规能源缺乏;工农业发达,人口多,能源消耗量大。
再如,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地理原因有: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资源开发利用;临海,对外开放早;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结构较优;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城市密集;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
高考真题回访(2014福建·40B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图15(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班级: 小组:2◆高考状元话审题◆第一步:信息提取。
高考文综小技法 大能力之三 原因分析类模板
![高考文综小技法 大能力之三 原因分析类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6836da33d4b14e852468ec.png)
陆升温快;冬季大陆降温快,
且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 寒
地理要素
相关因子
举例 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
的原因: 某地昼夜温差大的 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 原因可能有:受反 候,降水少,云量少,白 气温 气 气旋控制——晴天 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 日变 温 多,云量少;地处 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温 化 内陆,热容量小, 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变温快等 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的 热量多,温度低
支流多,汇水面积大。
综合题解题技法之三——原因类设问答题模板
1.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
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本模块常
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 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 (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 “因”与“果”的联系,下表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
关因子分析。
地理要素
相关因子
举例
纬度(同一纬度
昼长和正午太 阳高度相等); 太阳辐射 天气和气候状 况;地势高低
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于海南岛
的原因: 西北地区降水少,云量少,对 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
气 温
线走
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高周低则为盆地,反
之,则为山地或高原
响
地理要素
相关因子
纬度(不同纬度 太阳高度和昼
举例
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的原因:
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太阳高度大,云量少, 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大
气 温
气温 夜长短的季节
面试干货之综合分析常见原因及解决对策
![面试干货之综合分析常见原因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5c01a2fd0a79563c1e72bc.png)
面试干货之综合分析常见原因及解决对策综合分析能力是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中的重点测查要素之一,主要测查考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政策、哲理的认识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全面深刻、是否能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
在综合分析答题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分析维度有现状分析、影响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等等;其中原因及对策分析是很多时政类题目的常见分析维度,而原因能否分析得全面深刻、对策是否针对有效,又是很多考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因此,华公公考在此给广大考生归纳出了常见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意识缺乏。
意识缺乏是很多题目的共性问题,比如行人闯红绿灯是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缺乏;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是责任意识的缺乏;环境污染严重是环保意识的缺乏;企业转型升级不足是创新意识缺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安全意识、法制意识缺乏。
对此,常用的解决办法有:(1)宣传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提高重视程度;(2)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相关意识;(3)开展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4)加强制度约束,进而影响意识,约束行为。
(5)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6)学习先进典型,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实现自律与自觉。
第二,执行不力。
执行不力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因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力减弱;因执行方式不当导致暴力执法;因受利益裹挟而选择性执行,对部门或个人有利则执行,不利则不执行或变相执行。
常用解决办法有:(1)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2)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到事;(3)开展网络问政,强化执行效率;(4)完善纠偏机制,及时纠偏。
第三,监督乏力。
监督乏力往往导致权利任性,产生不良后果。
比如,监督缺失导致领导干部失职违法乱纪;因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不到位导致党员干部出现作风问题;因公民监督、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等群众监督乏力,导致政府拍脑袋决策、一刀切现象;因权利运作暗箱操作导致政策不公开不透明,影响政府公信力。
专题2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
![专题2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682c5476eeaeaad0f33018.png)
综合题规范答题指导——成因分析类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017·全国卷Ⅰ,36(1)、(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阅卷抽样】【阅卷点评】第(1)题,针对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从生产、需求两个角度分析,该答案给出了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产量低,整体分析较好;但忽视了我国热带地区比坦桑尼亚纬度高,市场需求量大没有指出是船舶、汽车制造等工业规模大,可得4分。
第(2)题,该答案给出了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但忽视了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得2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高考地理专题分析,综合题——原因分析型
![高考地理专题分析,综合题——原因分析型](https://img.taocdn.com/s3/m/11baafb602d276a200292ec4.png)
高考地理专题分析题型8 原因分析型1.(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气候的判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火山的形成等,都需要准确的区域定位。
(1)根据图例以及岛国的特点,可以看出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与海运,航空运输成本高,因此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2)从纬度可以看出,南岛处在40°S以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西侧迎风坡降水较多。
(3)经济发展优势包括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从纬度(分析气候)、地形(地势平坦)、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4)新西兰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火山旅游活动,包括游览火山形成的地貌景观、地热资源(温泉)的利用等。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综合题解题技能(原因类)
![综合题解题技能(原因类)](https://img.taocdn.com/s3/m/794a14c1d1f34693dbef3e0a.png)
理论解释类综合题是近年高考中的常见题型。理论解释类综合 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是高考试题中最基本的题型,几乎每年都出现。地理原理和规律主要
包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发展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以此 解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特点、形成原因与地理意义、 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推导地理事物形成、消亡或经过的过程 等为该题型考查的主要形式。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Ⅱ)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 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
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 污染加重趋势。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 简述原因。(6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答案:
(2)问题:泥沙淤积。(2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 变缓,泥沙易沉积。(4分)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 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
参考答案:图中大裂谷主要为南北走向,其北部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的张裂形成,南部是非洲板块内部小版块之间的张烈并伴随着断裂形成。
• 二、思维建模
•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 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1)南四湖湖盆狭长,
总休呈
走向。部分入湖河流
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
主要原因可能
是
。
(6分)
(3)分析1982-2012
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
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8 原因分析型1.(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气候的判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火山的形成等,都需要准确的区域定位。
(1)根据图例以及岛国的特点,可以看出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与海运,航空运输成本高,因此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2)从纬度可以看出,南岛处在40°S以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西侧迎风坡降水较多。
(3)经济发展优势包括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从纬度(分析气候)、地形(地势平坦)、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4)新西兰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火山旅游活动,包括游览火山形成的地貌景观、地热资源(温泉)的利用等。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解析第(1)题,图示沼泽位于山麓地带,之所以能获得稳定水源,与山坡天然植被关系密切。
可从植被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第(2)题,由于速生桉树耗水量大,导致天然植被退化、沼泽萎缩。
第(3)题,速生桉树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为发展造纸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4)题,我国西南地区季风性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区降水期较短,旱季长,不适于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
3.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阿拉斯加(见下图)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
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
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斐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
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当地的陆地永久冻土和沿岸海冰将大量融化,这将给阿拉斯加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主要的影响?(4)你是否赞成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平原大力发展奶制品生产厂。
答案(1)通航时间短,海运不便:普拉德霍湾处于北极圈内,全年气候严寒,接近永久封冻线,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冻状态,只有夏季很短一段时间可勉强通航;(或者纬度高,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连续性较差)。
铁路建设难度大:北极圈内的冻土地带,沿线多山地,地形复杂,很难建设铁路;(或者纬度高,冻土广布,地形复杂,铁路建设难度大)。
管道运输的优势: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回答三点即可)(2)自然条件: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距离近;气温较高,北部有高山阻挡,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三面环山,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晴天多。
(回答两点即可)人文条件:位于南部沿海,水路交通便捷;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国际贸易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该机场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美货运量大;安克雷奇有丰富的补给燃料。
(回答两点即可)(3)热量增加,(冻土带减少,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扩大;同时森林虫害也将增多;沿岸海冰大量融化,河流冰期缩短,航运业、渔业和外贸都将得到发展。
(回答三点即可)(4)观点一:赞成。
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饲养奶牛,利于发展奶制品厂;当地人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奶制品可以远距离运输,可拓展国际市场;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回答三点即可)观点二:不赞成。
阿拉斯加人口密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市场狭小;平原面积小,生产规模小。
(回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应从管道运输的优点、铁路建设的自然障碍、海洋运输不利的自然条件三方面思考;依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有:三条纬线(高纬度,气候寒冷)、永久冰冻线(冰期长)、海拔(地形特征、起伏状况)。
第(2)题,影响机场(航空港)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影响运距、运量)、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气候(风力小,多晴天)、地质(地质基础好);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或客货集散中转地(运量大)、交通(交通便利,便于客货集散);然后结合图文信息回答即可。
第(3)题,气候变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对第一、三产业影响较大,对工业的影响小;注意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4)题,从影响奶制品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饲料(牧草,受气候影响)、市场(人口密度及城市化水平影响)、交通条件、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四方面思考。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甲国已耕地面积约84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其中粮田306万公顷,果林57.7万公顷,葡萄8.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8万公顷,基本上靠天吃饭,产量起伏较大。
下图为甲国区域简图。
材料二阿尔及尔与贝沙尔气候统计资料。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比较阿尔及尔与贝沙尔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
(3)分析甲国农业产量起伏较大的自然原因。
(4)说出图中修建输油线的原因。
答案(1)西北、东南高,中部低;以高原、山地和沙漠为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2)阿尔及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为地中海气候。
贝沙尔: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
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处内陆,年温差较大)。
(3)气候炎热干旱,蒸发量大,土壤盐碱化程度高;降水少,灌溉水源欠缺;干燥,土壤墒情差,土地生产力低;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少;沙尘暴、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
(4)管道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不受环境影响。
中部石油资源丰富,北部靠近欧洲市场,因此管线南北走向。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的判断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答,一方面是地形的分布特征,另一方面是地势高低的情况。
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可推断出本区域地势分布特征为西北和东南方向海拔较高,而中部地区海拔较低;地形分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
第(2)题,气候特点的不同点的比较要从气温(年温差、季节气温高低)和降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阿尔及尔属于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贝沙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第(3)题,解答此题要结合甲国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中水分、土壤、耕种面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的影响。
第(4)题,管道修建的区位条件主要考虑油气资源的分布、管道运输的优点和距离市场的远近等因素。
5.图A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B和图C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和图C判断布里斯班洪涝多发的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其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甲、乙两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对比图A东北部沿海,分析其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答案(1)夏季。
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量大;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
(2)甲处河流比乙处河流流量小,流速慢(或乙处河流比甲处河流流量大,流速快)。
原因:乙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乙处单位距离落差大,河流流速快。
(3)东南部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东南部是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方,发展历史悠久,开发时间早;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解析根据图A经纬度可知这是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
第(1)题,从图A中可以判断出布里斯班地形平坦,从图C中可以判断出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此外,河流的流程较短也加快了汇水的速度。
第(2)题,甲、乙两区域分别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东两侧,两区域的地形、降水差异较大,因此河流的流量、流速等水文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3)题,可以从东南部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以及开发历史、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6.下图是我国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110°E以东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关系。
(2)图中M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其成因。
(3)①地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该地区已失去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试分析原因。
(4)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发生百分率的月变化图,据图分析该地区酸雨发生百分率的变化规律及自然原因。
答案(1)低纬小于高纬(或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沿海小于内陆(或同纬度地区,距离海洋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山地小于平原(或同纬度地区,海拔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