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在领导科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机电工程学院丁勇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

各种观点十分活跃。

"新儒学 "、"新道学"、"文化中国"说、"新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太平洋时代"说等等。

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

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优良传统和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一)道德至上的人本主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尤其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创造性的发展。

必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与西欧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在文化精神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中国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西文人文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中心。

中国文化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五伦,强调人对于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即侧重人与社会(讲天人合一,治国齐家平天下)、人与人(讲和为贵,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修养(内圣外敛,以德治国)问题,是一种宗法集体主义人学,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道德人本主义。

2024年领导力提升讲稿(3篇)

2024年领导力提升讲稿(3篇)

2024年领导力提升讲稿今天我想和大家来共同探讨领导科学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提升领导力的问题。

提升领导力首先就要认识什么领导力。

所谓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某项工作或有效实现____目标所需的领导能力。

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哪。

一、正确决策领导的管理工作千条万绪,主要有两件大事。

一是出主意,就是决策。

(一)要做到多“策”少“决”决策中的“策”就是出主意;多“策”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出主意。

我们一说出主意就想到专家,那是不对的,应该放开思维,更多地听听在第一线工作的干部群众的意见。

决策中的“决”就是定主意,定决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板。

少“决”就是减少领导者,“决”的人少,才能够减少扯皮。

决策的重点不是“策”而是“决”,要果断地选择、拍板,做出正确____决定。

(二)要正确认识“四个重要”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本身对,但不能以摸石头的多少来考核干部,也不能只是埋头摸石头,还要搞清楚____摸石头,朝哪个方向摸。

中国传统文化不太____结果,务虚不务实。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愚公移山、____填海等传说故事都溶化到了我们的血液里,一方面它们是有道理的,但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有的时候要移山,有的时候要打隧道,有的时候要移人,关键要达到目的,决策的目的最终要的是结果。

第一,动机、过程没有结果重要。

动机与结果相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动机跟结果哪个更重要呢。

光有动机没有结-1但是不能长的丑。

对于选择领导人才的标准来说,品德排在能力之前,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能力方面,沟通协调的能力就比学历重要。

比如,选一个办公室主任,不是选大学教授,不需要过多强调学历。

二是要有理智。

什么叫理智。

过去说家有三件事,先捡急事办,这个话我个人认为错了。

急事要缓办,在桌子上先放一放,多想想会考虑得更周到。

按照工作的要求、实际情况,哪件事重要先办哪件事。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在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来寻求二者的结合点,特别在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尤为重要。

一、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1、发扬整体主义精神,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天下为公,贤能与选,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

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着这种整体主义精神。

整体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他人利益及大众利益这一点而却是共同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国家、社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而二者必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崇尚绝对自由,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潜意识不可避免地要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教育青少年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精神时,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

2、发扬仁爱精神,加强热爱人民,尊师爱生教育孔子把“仁”由西周时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由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

中国领导问题研究的路径转向_领导_省略_理_领导科学及领导哲学的历史断想_于洪生

中国领导问题研究的路径转向_领导_省略_理_领导科学及领导哲学的历史断想_于洪生

回顾中国领导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们正走上了一条“领导伦理—领导科学—领导哲学”的发展路径。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领导问题研究未来的大趋势,必然是从具体科学或应用科学走向领导哲学。

一、领导问题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历史传统哲学对领导问题的关注并非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西方哲学史上有影响的哲学家很少有对政治和领导问题表现出冷漠的,他们不仅力图以自己的哲学理论影响和控制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且还竭力用他们的理论来影响和改造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的领导。

至于传统中国哲学,则更强烈地表现出关注领导问题的倾向。

中国哲学与领导问题几乎融为一体,两者密切结合,并产生出特别完美的社会整合功能,使得国家领导权及其运行机制异常牢固。

从历史事实来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年来,无论是汉人统治者还是蒙满统治者都将儒家哲学置于崇高的统治地位。

以“仁”、“义”、“礼”为核心,“三纲五常”为准则及以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儒家思想,不仅是“经国家、定礼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法宝,而且它高度协调了个人、家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自觉地为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及文化思想传统服务。

文人们以“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为统治者的领导秩序进行论证,“训化”被统治者认同他们所倡导的领导文化理念。

一部中国哲学史,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为统治阶级进行更好的统治进行论证,以避免被统治者的反抗。

文人们将儒家哲学、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一体化,并将由社会基层宗族传统和儒家正统带入国家“官理”中,使其观念不断扩大,行为不断修正规范,从而贯彻儒家哲学与忠于君主制度的使命职能一体化。

儒家哲学左右着中国文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并深深地注入到官僚统治秩序中。

当然,中国哲学对领导现象的重视,所带来的也并不仅仅是悲剧的一面,哲学与领导现象的融合,取得的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反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时,中国哲学中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兼容天下”的价值取向,是贯穿古今的基本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

不可。故论求人之志 , 要知鲲化而后鹏飞, 道德互为因 和生 活理念 , 同时体现 了官场适 者生存 的领导智 慧 。 同 果 。穷则 独 善其 身 , 达则 兼济 天 下 , 此士 君子 之 所 以不 时 , 老 子也说 过 : “ 强 梁者 不 得其 死 。” 这 句话 直接 道 出 苟 出处 也 。 了好胜 者必 败 的道理 。 做人做事要讲技巧 ,做领导更要讲策略 。俗话说 “ 做事难 , 做人更难 ” , 难题愈多 , 愈能显示你 的能力和 二、 低 调 内敛的领导哲学 做事则不妨张扬一些 , 二者 中国的 官场 里 ,低调 内敛 型 的领 导往 往 能 以退 为 才干。做人需要低调一些 , 巧妙结合 , 就能成为一个仕途通畅的领导者。 低调做人 进, 韬光 养晦 , 细水 长 流 。 高调做事是一种魄力 。在人生竞赛中, 只 老子 日 : “ 水 至柔 则 至坚 。” 低 调是 一 种领 导智 慧 , 是一种智慧 , 你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高调做 低调是高明的领导风格 , 更是为人处世 的黄金法则 , 懂 有懂得低调做人 , 你才 能走 得更好 。 得低调 的人 , 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 , 受 到世人的敬仰 。 事, 人首 先要 学会 低 调做 人 , 在行 为 上要低 调 , 财 大不 低 调往 往不 是 简单 的 领导 方法 或模 式 ,而 是一 种领 导 可气 粗 , 居 高不 可 自傲 ; 在 心态 上 要低 调 , 不要 锋 芒 毕 风格。 低 调领 导力 并非 是 老于世 故 、 老谋深 算者 的处 世 不要恃才傲物 ; 在姿态上要低调 , 大智若愚 , 韬光养 哲 学 ,而是 对 任何 普通 人 尤其 是 身处要 职 的领 导者 都 露 , 晦; 在言辞上要低调 , 莫逞一时 口舌之快 , 要谨记祸从 适用的生存智慧。 人也须拥有高调做事 的魄力 , 有了高标准 拿破仑 曾经说 : “ 有才能往往 比没有才能更危 险 ; 口出。同时 有 了高 目标才能高瞻远瞩 , 有了高要求 人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轻蔑 ,却更难 不变成嫉 妒的对 才能高屋建瓴 , 有 了高 姿 态才 能高 义薄 云 , 有 了高 志 向 象。 ” 所 以越是 有 才华 的人 , 越是 官居 高位 的领 导者 , 就 才能 高歌 猛进 , 才能 高视 阔步 。 越要保持低调的智慧 。 有句话说 : “ 处事须 留余地 , 责善 中国古话 说 : “ 地低 成 海 , 人 低 成王 。” 领导 者低 调 切 戒尽 言 。” 人 生一 世 , 万不 可 使某 一事 物 沿着 某一 固 修养 、 品格 、 智慧 、 谋略 、 胸 襟 定的方 向发展到极端 ,而应在发展过程 中充分认识其 做人 是 一 种蕴 含 着 风度 、 和必寡 ; 木 秀 于林 , 风必 摧 之 ; 人 浮 于 各种可能性 ,以便有足够 的条件和 回旋余地采取机动 的姿 态 。曲高 者 , 众 , 众 必毁 之 。所 以 , 低 调做 人是 一 个领 导 成就 大事 的 的应付措施 。处世谨慎 , 临事不惊 , 持一种小心翼翼的

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的历史阶段 , 就逐步转 向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执政文化 导 向 即儒 家 思 想 相 融 合 。州 还有学者指出, 在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过
看 , q -者相似性却比它们各 自与资本主义现代文化 的相 他 ] 似性要 多很多 I这些表面 上的相通相近 是建立在本质性 2 】
受传统文化影响的 中国人容易误读马克思主义, 在理解马克 思主义过程中 , 很可 能会 附加给 马克思主义一些源于这种表
面上相似性 的似是而非 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丧 失本真或 出 现某种程度的变形、失真 。只注意到它们的相近之处,无视二 者的本质差别,就会混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3 1 还有学者认为,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相通具有 正反两方 面的效应 。刘力波 、马启 民指 出,中华 民族精 神作 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文 化基础的积极效应 , 体现它与马克思 主义在社 会理想观 、 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的内在契 合 。同时,也要警 惕这一文化基础可 能产生 的负效应 。【 4 】 第二 , 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或融合来研 究 有 学者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 载体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其 获得 中国形态 和 内容 、 赋予中国作风 和气派、从实现和生成中国化 马克 被 思主义 的重要途径 。 李建勇探讨 了中国传统文 化在 马克 思主 义中 国化 中的三种价值 :一是符 号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
面 , 国 传 统 文 化 具 有 实 践和 理 想 的双 重 品格 ,社 会 主 义 作 中
第 一,从传 统文化与 马克思主义 的相似相通之 处来研 究。 有学者认为 ,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相似 相通 之处 , 这 些相 似 相 通 之 处 为 中 国 人 传 播 和 接 受 马 克 思 主 义 积 淀 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我们能够战胜大型传染病——新冠肺炎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我们能够战胜大型传染病——新冠肺炎的意义

社会治理水平,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全面客观分析世界和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在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实际案例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增强健康意识,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思想进步、知识丰富、创新力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文明程度会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作为大学生,应该增强健康意识,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保持科学的作息规律,重视身体保健,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做好日常家庭卫生,开展居家劳动实践,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勤通风,平心静气地在家安心学习,用健康生活理念抵抗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升自己身心健康水平。

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为改善疫情期间人们的饮食规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会(CSPEN)提出了10条《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要求人们合理膳食,吃动平衡,规律生活,以最佳健康状态与疫情作斗争。

因此,为了增强身体素质,我们就要健康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优化饮食结构,保证三餐时间和食量分配,还要保证睡眠、合理作息,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身体锻炼计划,科学运动,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健身和防疫的双重效果。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到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再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向人类发出警示,时刻提醒着人类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将保护环境纳入到个人文明素养建设中来,自觉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绿色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分类回收垃圾、循环利用废弃物、借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碳排放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家训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

传统家训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

传统家训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作者:刘颖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4年第01期【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家训卷帙浩繁,蕴含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

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可从中汲取的现代启示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封建皇帝亲自撰训教家;二是重视家庭德育,传统家训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教科书;三是重视家庭子弟自立精神培养,培养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立;四是重视朴素、内敛、谦和的家风培育,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心性的荼毒。

【关键词】中国传统家训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启示【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委党校系统2013年度一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颖,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教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1-0016-03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肇端久远,可以说家庭的历史有多长,家训的历史就有多长。

“家训”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

据《后汉书·边让传》记载,东汉末年,议郎蔡邕向秉政大将军何进推荐边让,认为边让以才名闻世的原因就是“天授逸才,聪明贤智。

髫龀夙孤,不尽家训”。

中国传统家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教科书。

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抛却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中国传统家训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对于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也有诸多启示。

一、重视家庭教育:封建皇帝亲力亲为撰训教家如果说重视教育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文化传统,那么重视家庭教育就更加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著作,篇篇药言,言言龟鉴。

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张一桂在《颜氏家训》的序中所言,“尝闻之,三代而上,教详与国,三代而下,教详与家。

”一言以蔽之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传统文化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传统文化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传统文化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3月16日,联合中心学习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学习,邀请我区社会科学首席专家教授作《认祖归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次学习从深层次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及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及政治制度的影响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137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影响现代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

为更好、更快、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解决现有矛盾是重中之重,就必须看清自身的优势以便进行充分的融合,互补(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地方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认清并解决了这类问题,必然对我们的发展大有好处:1、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附庸性,许多传统的德治往往具有等级社会的烙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道德体系上说已经过时,但就其思想资源来说,它又有许多可供选择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因此,建立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道德体系,显得颇有必要。

2、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在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下,组织的领导者更为排拆的是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而更喜欢的是传统以维护领导权威的集体主义的管理思维。

除了外部推动和生存压力外,他们不希望走出权威的庇护。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对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阻碍,有害而无利。

3、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中既有精华,亦有糟粕;它既是我们实行现代管理的重要基础,又有相当一部分观念、方式与现代管理相冲突,其中以“大一统思想”、“小农平均思想”、“封闭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最深。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补充与推动现代管理日益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组织目标的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起着补充和推动作用:第一、科学地理解和认识人。

中国领导科学的三大特色

中国领导科学的三大特色

中国领导科学的三大特色作者:李锡炎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3年第03期【内容提要】领导科学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规律的学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领导科学在我国不断繁荣发展,日益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中国领导科学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领导思想,又对国外领导理论进行了扬弃和消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即鲜明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关键词】中国领导科学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作者简介】李锡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3-0004-0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领导科学从一个不为人知或知之甚少的新兴学科,发展成为广为人知的学科。

一门独立的科学已经建立起来,不论是在大学的讲堂,还是在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讲堂,领导科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领导科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其基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实践相结合,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领导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发展,又对国外领导理论进行了消化性的吸收提升,形成了中国领导科学的三大特色,即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中国化,是中国领导科学的理论特色中国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却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的,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步并进的。

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而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和理论体系,处于不同的时代条件,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和不同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理论。

传统文化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资料

传统文化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资料

传统文化积极价值与消极影响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

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

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简单问题,非常复杂。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想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内容,要想在中国扎下根,逻辑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仅仅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不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思想遗产和智慧,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就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形式、中国气派,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理论武器。

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似乎过多地关注了第一个方面的结合,而对第二个方面则关注不够,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只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而不具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背景,因而很自然地把关注的焦点投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中,现在有些理论文章,仍然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似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被人们遗忘了。

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学说。

早在1676年,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就指出,中国人在理论科学方面不如欧洲,但在政治、伦理方面,中国却远胜于欧洲。

然而,自民初废除读诵传统经籍之后,传统文化日渐没落;随着现代化社会对物质财富的孜孜追求,儒家思想这源头活水逐渐失去自觉,已然不彰。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以及社会上治安、交通、环保等种种问题丛生,就整体而言,对于原先社会上高涨的欲望造成了相当大的挫折。

根据一般人往往是在错误中学习,在挫折中省思的道理,中国人是到了彻底反省自己价值观、学习提升人生价值的时候了。

然而儒家说在现代社会中有无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并容纳儒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也认为必须正视儒学面临的现代挑战及其发展的局限。

为了保有这珍贵的传国之宝,我们有必要将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关系加以诠释。

一、儒家思想之精华1.思想基础——“孝亲尊师”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天地之行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

凡为人子,孝当竭力,夙兴温凊,这是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用。

所以孝是动物天性的光明,人间永恒之真理。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养我蒙正,教我嘉谟。

”老师是生我们法身慧命的恩人。

人若没有智慧,与畜生无异。

因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比动物高是人有智慧,有道德观念。

智慧道德是老师教的,所以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

父母跟老师对待子女、学生、子弟,可以说是爱护无微不至,期待更是殷切,教育也格外地认真。

因此,做弟子的人要常常念着父母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尽心尽力地顺从。

所以说,“孝亲尊师”是德性之根本。

2.核心思想——“仁”儒家思想,核心是“仁”。

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作用

论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作用

论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就成为一项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担负着领导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艰巨重任。

现代化转型包括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层面的现代化转型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和其他因素而有轻重缓急之别,但中国共产党在所有的社会变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则表现了对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推动。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展开的特殊社会环境研究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工作者一般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类型,划分为先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基本模式。

中国属于后一种模式。

后发是个时间顺序的概念,外生是个发育形态的概念。

合在一起形成的现代化模式,具有居后追赶和被动受制的特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现代化过程的运行深深刻上了这两大特征。

就文化而言,现代化的进程表现更为复杂,特殊的社会环境严重制约着中国的文化现代化。

第一、封建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构成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巨大障碍。

近代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沉重的历史负荷。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

在超长态并持续稳定的社会发展中,封建制度在经济结构、政治形态、道德规范、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的价值系统不断伸延和凝固,并在中华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由此而铸造的东方文明养育了中华民族诸多优秀品行,但也在潜移默化中滋长了反对变革、不思进取的历史惰性。

传统文化对于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所铸造的优秀民族品行,积聚了中国人民在强敌压迫下英勇抗争的巨大能量,以致在最严重和最危急的历史关头显示出罕见的民族生存力。

另一方面,它所伴生的传统惰性则成为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拖累,以致总是习惯性地用静滞的思维和固有的规制去扼杀任何革新的要求和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影响
【摘要】中国的社会生活深受五千年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

领导科学在中国产生以来,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儒家、道家、法家的影响最为深远。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论述分析其对现在领导科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领导科学儒家道家法家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带给了中国丰富的领导思想与领导艺术。

历史上就曾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段伟大的历史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科学,依旧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慢慢的有三种思想脱颖而出,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现实下造就了辉煌的业绩,给我们留下珍贵的宝藏。

现在领导科学应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呢?让我们分别陈述分析。

一、儒家的领导思想以及在现代领导科学中的运用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到底给了我们哪些经验和启示呢?那就要从其核心思想讲起。

儒家讲究以德服人,认为应顺应人的本性,立足于从积极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进而获取民心的支持。

他们主张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把人当人看,
然后,进行道德教育,使之自觉地弃恶从善,归属领导。

如果为领导者自己身正,其所管辖下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民众就没有不正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

”领导者自己“身正”,其人格影响力达及于其下级和员工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才去做什么;可以说,儒家已经将非强制性影响力的理论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

因此,管理者必须是“为人师表者”。

领导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民众、被管理者起表率的作用。

孔子从人本出发,提出了管理者、治人者道德人格的企盼和规定。

在现代领导科学中,以身作则等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位置。

我们不仅要吸取古人在领导上的艺术及成就,还要结合当代现实和我们的社会特点,进一步将儒家思想中有利于企业成功的因素挖掘出来为我所用,促进现在领导科学的发展。

二、法家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影响及运用
法家的思想体现在“势”、“法”、“术”这三个字上。

讲求因势利导,注重规则的建立,重视手段过程。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赏罚公正,则疏远卑贱者不敢懈怠,亲近昵爱者也不敢骄横了。

法家思想主张以力服人。

领导者必须采取强制的办法,逼迫民众为自已效力。

法家的一整套治国大略,核心一条就是以强大的法律制度,以赏庆和刑罚的两手,强迫民众为我所用。

商鞅说:“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韩非研究了历史进化规律,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竞于智慧,当今争于力气”。

主张“不养仁
爱之心,但增威严之势。

”法家研究了众多的权术,目的就是牢牢保住大权不会旁落。

应该说,从整个领导智慧发展上看,法家对强制性影响力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是最为系统和深刻的。

在现代领导科学中,我们讲求规则制度,注重趋势管理,同样也应当重视过程和手段。

这些无不体现着法家思想的光芒。

三、道家思想及其运用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
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领导者, 是能够创造环境, 提供帮助并不须行使权力的人;第二类领导者是让下属亲近并
赞誉的人;第三类领导者是让下属畏惧的人:最差的领导者是让下属
牵着鼻子推动工作的人。

在领导实践中, 坚持不违背人的天性的思想。

在领导实践中, 坚持赢取人心的思想。

人心所向, 既是实施成功领导的结果,又是实施正确领导行为的手段。

赢取人心是一个成功领导者
实施正确领导行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领导实践中, 坚持借力的思想。

领导行为实施的基本使命在于依靠并借助被领导者的力量, 实现既定的总体工作目标。

尤其在现代管理的过程中, 由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分工的细密、组织运行速度加快, 管理内容的丰富, 给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

因而造成了即便是杰出的领导者也难以单独完成全部领导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的现象。

那么
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创造力, 形成不同领导层次和管理系统的借
力优势, 增强被领导者的参与意识,可为最终实现领导行为的目标提
供保证。

在领导实践中, 坚持人力发展的思想。

如前所述, 一个有效的领导过程的完成,是靠不同层次的被领导者的集体力量完成的。

被领导者的素质、知识、能力、人品就成为影响领导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

领导者的注意力应放在培养被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 而不是放在对每件事的具体指导方面。

前者要求被领导者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后, 有创意地主动地实现领导意图; 后者则要求被领导者在繁杂的具体事务中, 被动地接受领导者的指导, 机械地局限地完成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领导者( 统治者) 一段话里所蕴涵的哲理性思想, 对于我们的领导工作实践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

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
2.《‘无为’与‘有为’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
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