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说明书修改样本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修改)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b462a1d25fbfc77da269b1a7.png)
湘桂铁路GTXG-Ⅱ标合同段第四项目部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二局湘桂铁路GTXG-Ⅱ标合同段第四项目部2009年9月概况说明:中铁二局湘桂铁路GTXG-Ⅱ标第四项目部管段内有11座隧道,分别为:五里牌隧道(DK65+455~+711)、曹头湾隧道(DK66+060~+480)、黄山寺隧道(DK68+145~+504)、云小岭隧道(DK69+636~DK70+380)、白果岭隧道(DK70+543~+870)、盘塘冲隧道(DK71+295~+485)、刘家冲隧道(DK85+474~DK93+322)、黄家岭隧道(DK106+032~+380)、曾家冲隧道(DK108+158~+538)和红石山隧道(DK109+199~+441),除去刘家冲隧道之外均为短隧道,以下为各工序施工简述:一、开挖开挖施工均人手持风钻钻眼,开挖台架辅助,2台装载机出渣,15T汽车出渣,穿山甲鼓风机压入式通风。
运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水平超前钻孔和红外线控水等综合地质预报手段对不良地质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正洞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开挖采用风镐人工开挖,挖掘机配合卸渣,必要时辅以手持风钻钻孔,弱爆破。
三台阶七步法每循环进尺控制为1.2m,月进尺40m。
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弱爆破法施工,三台阶施工时上台阶以及中台阶断面高度控制在3.5m左右,台阶长度控在3~5m左右,下台阶分左右侧交错开挖,尽量减少洞身围岩扰动。
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上台阶断面高度控制在5.5m左右,台阶长度控在6~8m左右,下台阶分左右侧交错开挖,尽量减少洞身围岩扰动。
Ⅱ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
二、初期支护喷射砼洞外采用HZN60搅拌机拌制,砼罐车运输,砼喷射机器人湿喷,钢架采用洞外冷弯制作,运到掌子面拼装,大管棚和小导管在场外集中加工,锚杆采用成品锚杆,初期支护根据围岩级别和开挖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马头山隧道施工方案修改说明-G108项目
![马头山隧道施工方案修改说明-G108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edc3af92360cba1aa811daff.png)
针对公司方案评审意见的修改说明1、主要设计概况:缺少支护参数,补充各级围岩支护参数表,并附上横断面图。
说明:已在方案中补充各级围岩支护参数及横断面图。
2、施工场地布置:场地布置中的生活办公区应位于安全警戒区域以外,防止爆破飞石、上体滑坡危及生活办公区;对洞顶附近施工便道应进行必要的说明,严禁在洞口段隧道开挖过程中洞顶堆重载或通行重载交通,左洞上方的便道需要在隧道二次衬砌施作完成后且监测稳定后方可通行车辆。
说明:由于现场地形限制部分生活办公区靠近安全警戒区域,每次路基爆破前有专职安全员疏散生活办公区人员,生活办公区山体边坡已刷坡处理;主线便道上跨隧道左线洞顶浅埋层,洞口段隧道开挖过程中洞顶无堆重载及重载交通;现场测量人员对跨隧便道在整个隧道洞口段挖进过程中做详细监测,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3、工程难点中增加隧道施工便道多次反复跨越洞口浅埋层,增加拟采取措施;同时在后续方案中详细说明该段便道跨越洞口浅埋段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说明:已在方案中增加相应内容。
4、施工方案中,施工顺序说明隧道采用单洞掘进,而实际是单端掘进,隧道左洞先行施工,右洞滞后进洞。
同时应根据左右洞掌子面间距要求,调整左右洞施工工期,分左右洞细化工期计划并绘制工期横道图。
说明:施工顺序说明隧道单洞掘进表述有误,已在方案中修改,应为双洞错位同步开挖掘进法施工,同时增加了工期横道图。
5、施工机械设备中部分设备配置不合理:如800m长度隧道配置220KW轴流风机配备2台功率过大;凿岩台车2台不现实,气腿式风钻10台偏少;空压机3台不满足施工要求。
说明:轴流风机功率已改为112KW;凿岩台车为作业台架,左右洞各1个;气腿式风钻增加为16台;空压机增加为4台,左右洞各2台。
6、隧道施工进度指标部分取值与计算不满足要求:“循环进尺Ⅴ级控制在每天2.8m/4循环,月平均进度为80m~90m”进度指标过大,不现实;测量时间1h过长;隧道施工进度计算表中,说明每月工作时间为26个工作日,但数据计算采用30天计算。
隧道说明
![隧道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0342d135f0e7cd18425362c.png)
SⅤ-1说明一、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6、《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7、《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10、《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报告》。
(二)、总体原则隧道位臵的选择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体走向并结合地质地形综合考虑,尽可能满足下列要求:1、适当减少隧道的长度,长、特长隧道纵坡尽量控制在2.5%以内;2、避免通过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垭口等严重不良地质段;3、隧道洞口尽量选择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尽量避开或减少偏压等不良地质段及排水困难处;4、隧道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强制性条文,并充分体现动态设计的思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5、注重水保、环保与洞口景观设计,尽量减少洞口山体开挖,使洞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二、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1、“建议下一阶段加大勘察力度,并重点加强对岩溶、落水洞等不良地质的勘察,以减少施工风险,控制工程投资。
”【执行情况】:已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加强了对岩溶、落水洞等不良地质的勘察;2、“部分隧道洞口平面不满足3s行程的要求,尤其是隧道洞口处于缓和曲线上,对行车安全较为不利,建议下阶段进一步优化。
”【执行情况】:已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对隧道平、纵线型进行了优化;3、“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要求,检修道或人行道顶宽应预留25cm的余宽。
内业资料样表(隧道)修改
![内业资料样表(隧道)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5c5f2de6e009581b6bd9eb20.png)
开工报告:1、A002-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监表2)2、A001-施工放样报验单(监表1)附:施工放线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表3、A006-进场设备报验单(监表6)4、A005-施工材料报验单(监表5)附:砼配合比报告、各原材料试验检测报告、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5、A003、4-(单位、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监表3或监表4)附:施工技术方案隧道总体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69—隧道总体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19—隧道总体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隧质评表—隧道总体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明洞工程1、明洞浇筑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D244—洞门或(明洞)基坑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基底承载力报告B170—明洞浇筑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0—明洞浇筑现场检查记录表D082-钢筋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D245—(隧道)模板制作与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模板)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模板)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断面检测表(混凝土厚度)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检测报告(28天后附)及评定隧质评表—明洞浇筑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2、明洞防水层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71—明洞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1—明洞防水层现场检查记录表隧质评表—明洞防水层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3、明洞回填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172—明洞回填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2—明洞回填现场检查记录表D241—拱形明洞回填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填石(土石混填)路堤施工碾压记录隧质评定—明洞回填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洞口工程1、洞口开挖(土方)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11土方路基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B012石方路基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11土方路基现场检查记录表/D012石方路基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D020—宽度现场检查记录表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D018—路堑边坡现场检查记录表(挖方)D239—洞口开挖现场检查记录表路质评表—土方路基(石方路基)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2、洞口边仰坡防护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38—挖方边坡锚喷防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52—挖方边坡锚喷防护现场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砂浆)试验报告隧质评表—挖方边坡锚喷防护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3、洞门和翼墙的浇(砌)筑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D244—洞门或(明洞)基坑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底面高程)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底面高程)基地承载力报告增加表格—洞门端墙、挡(翼)墙现场检查报告单D240—洞门端墙、挡(翼)墙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顶面高程)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顶面高程)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如有)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报告单(如有)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如有)混凝土(砂浆)强度试验报告评定A020—中间交工证书4、截水沟、排水沟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25—浆砌排水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39—浆砌排水沟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砂浆强度检验报告路质评表11—浆砌排水沟评定A020—中间交工证书洞身开挖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73—洞身开挖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3—洞身开挖现场检查记录表D248—隧道开挖地质检测检查记录表D249—洞身开挖断面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隧质评表—洞身开挖评定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洞身衬砌1、(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74—(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4—(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现场检查记录表新增表格-混凝土浇筑申请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报告单D250—洞身喷射混凝土检查记录表混凝土试验检验报告单及评定隧质评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评定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2、锚杆支护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75—锚杆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记录表根据检检验报告单修改填写锚杆拔力试验检测报告隧质评表—锚杆支护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3、钢筋网支护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176—钢筋网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6—钢筋网支护现场检查记录表凿孔检查记录表(钢筋保护层厚)隧质评表—钢筋网支护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4、仰拱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177—仰拱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7—仰拱现场检查记录表B180—衬砌钢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30—衬砌钢筋现场检查记录表D245—(隧道)模板制作与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凿孔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隧质评表—仰拱评表及评定A020—中间交工证书4-1、仰拱填充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45—(隧道)模板制作与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5、钢支撑支护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179—钢支撑支护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9—钢支撑支护现场检查记录表凿空检查记录表(保护层厚度)隧质评表—钢支撑支护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6、混凝土衬砌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78—混凝土衬砌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8—混凝土衬砌现场检查记录表D256—隧道模筑混凝土衬砌检查记录表D245—(隧道)模板制作与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断面检测记录表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D246—隧道工程二次衬砌预埋件和各类洞室现场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及评定隧质评表—混凝土衬砌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7、衬砌钢筋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180—衬砌钢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30—衬砌钢筋现场检查记录表隧质评表—衬砌钢筋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防排水工程1、防水层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81—隧道防水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321—隧道防水层现场检查记录表隧质评表—隧道防水层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2、止水带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82—止水道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32—止水带现场检查记录表(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都用这张表)隧质评表—止水带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3、排水沟、电缆槽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25—浆砌排水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电缆槽对应修改表头,需将表内的砂浆强度改为混凝土强度)D039—浆砌排水沟现场检查记录表(对应检表)B059-钢筋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82-钢筋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及评定评定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4、预制沟管(中心水沟和排水边沟)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21-管节预制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35-管节预制现场检查记录表B022-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36-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59-钢筋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82-钢筋安装现场检查记录表B007—施工放样测量报表D007—施工放样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混凝土试验报告单及评定评定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面层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044—水泥混凝土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59—水泥混凝土面层现场检查记录表D242—隧道路面面层现场检查记录表D078—路面厚度检查记录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D080—纵段面高程、横坡度及中线平面偏位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隧质评表—面层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基层A008—检验批复申请单B049—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069—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现场检查记录表D237—隧道砼整平层(或隧底填充)现场检查记录表D021—平整度现场检查记录表B009—水准测量报表(纵段高程)D009—水准测量记录表(纵段高程)D020—宽度现场检查记录表D019—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B210—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04—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试验报告单隧质评表—基层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辅助工程1、超前钢管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84—超前钢管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25—超前钢管支护现场检查记录表D235—小导管注浆现场检查记录表隧质评表—超前钢管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2、超前锚杆A008—检验申请批复单B183—超前锚杆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D234—超前锚杆现场检查记录表隧质评表—超前锚杆评表A020—中间交工证书。
隧道说明
![隧道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cfec2dfce2f0066f4332206.png)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XX公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业主的批复意见和XX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外业验收会议纪要的精神,道其龙隧道采用初步设计优化方案,既采用分离式隧道方案。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改为100Km/h,隧道建筑限界及通风照明设计与设计车速一致。
二、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2、技术标准1)设计时速:100km/h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交通正常时δc o≤250ppm交通阻滞时δc o≤300ppm (20分钟内)烟雾允许浓度交通正常时K≤0.0065m-1发生事故时K≤0.009m-1(20分钟内)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三、隧道概况XX高速公路XX隧道位于XX县XX乡XX村北西面约800m。
,隧道设计为两座独立的分离式隧道,其中隧道左行线长510米(PK81+820~PK82+330),右行线长532米(QK81+820~QK82+352)。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隧道采用单心圆曲墙式断面,半径为R=5.60米。
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
![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d56276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d.png)
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是在去年年底,甲方提出了初步的需求。
我根据他们的要求,结合现场考察的情况,拟定了初步方案。
我记得那时候,我写的是:“本方案旨在确保号隧道工程进洞施工的安全、高效、环保,具体措施如下”然后是一系列的技术指标和施工流程。
第一次修改是因为甲方觉得施工周期太长。
我重新梳理了施工流程,优化了资源配置,把施工周期缩短了15%。
我记得我写道:“经过对施工流程的优化,我们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周期,具体调整如下”第二次修改是因为现场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调整施工方案。
那次修改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使用3D模拟来展示施工过程。
我在方案中写道:“针对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了3D 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调整,具体如下”第四次修改是因为现场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调整施工方案。
那次修改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在方案中加入了风险管理的内容。
我在方案中写道:“针对现场出现的不可预见的因素,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具体如下”我写着写着,忽然想起了去年年底的那个晚上,我为了完成这个方案的初稿,一直写到深夜。
那时候,我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现在,一年过去了,这个方案已经修改了五次,每一次修改都是对质量的追求,都是对完美的追求。
我继续写着:“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更严格的施工标准,更高效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甲方的要求。
”写着写着,我仿佛看到了号隧道的施工现场,看到了工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看到了隧道一点点向前延伸的景象。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这是我参与的项目,这是我付出的努力。
我写道:“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号隧道工程将顺利完成,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我保存了文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个方案,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修改了五次。
每一次修改,都是对质量的追求,都是对完美的追求。
隧道技术规格书-修改20111026
![隧道技术规格书-修改20111026](https://img.taocdn.com/s3/m/8a8d4904844769eae009ed62.png)
苏州市北环隧道附属设施监控工程(北环隧道控制中心监控工程)技术规范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通用技术要求 (4)1.1设计原则 (4)1.2系统组成 (5)1.3采用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6)1.4系统实施的基本目的 (6)1.5系统集成商(投标人)应具有的相关承诺 (6)1.6对系统集成的要求 (7)1.6.1 具有成熟的系统集成经验和流程 (7)1.6.2 系统集成商在本工程中的主要责任: (7)1.6.3 系统集成的范围 (8)1.6.4 系统集成商与各方面的关系 (8)1.6.5 系统集成商负责的主要工作 (9)1.6.6 系统集成商根据设计方的具体要求,提供系统总体方案: (10)1.6.7 系统集成的指导思想 (10)1.6.8 系统内各独立子系统与系统集成的关系 (10)2、各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11)2.1系统功能要求 (11)2.1.1 中央计算机信息系统 (11)2.1.2设备监控子系统(含对电力、照明、控制中心大楼设备等的监控) (13)2.1.3 交通监控子系统(含视频交通检测) (14)2.1.4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 (15)2.1.5 通信子系统(含有线电话、无线通信和广播(PA)子系统) (16)2.1.6火灾报警子系统(FAS) (17)2.1.7电子警察系统 (18)2.1.8中央控制室 (18)2.1.9电源、接地、防雷及防过电压 (18)2.2组成及主要参数 (19)2.2.1 软件部分 (19)2.2.2 硬件部分 (21)1)中央计算机信息系统 (21)(1)系统组成 (21)(2)主要技术指标 (22)2)设备监控子系统(含电力SCADA、照明、控制中心设备) (25)(1)系统组成 (25)(2)主要技术指标 (25)3)交通监控子系统 (31)(1)系统组成 (31)(2)主要技术参数 (31)4)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 (40)(1)系统组成 (40)(2)主要技术参数 (41)5)通信子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广播(PA)子系统) (44)(1)有线电话子系统 (44)(2)无线通信子系统 (47)①系统组成 (53)②主要技术参数 (54)6)火灾报警子系统(FAS) (56)(1)系统组成 (56)(2)系统技术指标 (56)7)电子警察系统: (61)8)中央控制室: (61)(1)综合显示屏 (61)9)电源、接地、防雷及防过电压: (65)1、通用技术要求1.1 设计原则1.1.1以确保隧道正常运营、人身安全,提高隧道防灾、消灾以及车辆通过能力为目的,对隧道东西两侧出入口、隧道区间、管理中心等区域实行统一监控、集中管理,达到疏导交通、防灾和消灾的功能。
隧道设计说明书
![隧道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eac50170b4e767f5acfcee6.png)
隧道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G045线新疆境内赛里木湖至霍尔果斯公路改建工程中重要的一段。
项目起点位于赛里木湖三台岔口附近,与G045线博乐岔口至赛里木湖段相接,经赛里木湖渔场、三台道班、松树头、库松木契克山、果子沟山间谷地、科古琴山、二台林场、新二台道班和桦木沟,到达终点果子沟口,其中项目起点至松树头段位于博州境内赛里木湖湖畔,松树头至项目终点果子沟口位于伊犁州霍城县境果子沟山间谷地内。
本工程起点里程为K552+315.699(既有路里程YK4714+500),终点里程为K608+453.398(既有路里程YK4772+500附近),全长56.168公里,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本项目共分三段,即沿湖段、越岭段和沿溪段。
其中隧道均位于越岭段及沿溪段内,越岭段隧道三座,即赛里木湖隧道、捷尔得萨依隧道及将军沟隧道,均为分离式隧道;沿溪段隧道两座,即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前者为分离式隧道,后者为双联拱隧道。
越岭段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崩塌碎落等地质灾害众多,路线采用废弃老路、另建新线的路线设计方案,路线依山傍势以桥隧相连为主沿山坡展线,赛里木湖隧道及将军沟隧道为长隧道,捷尔得萨依隧道为中隧道,隧道控制性工程为赛里木湖隧道,隧道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位于赛里木湖旁边,隧道全长右线约1838m米,左线约1811m,其中明洞段长约445m(左右双线米)。
沿溪段路线以果子沟沟谷为主导方向,在既有公路基础上,一般沿既有公路单侧加宽,基本在果子沟走廊带内阳坡布设路线。
果子沟内沟槽狭窄,水流较急,水量较大,桦木沟隧道及藏营沟隧道均为短隧道,均穿越果子沟旁一突出的山嘴。
2、主要设计原则、标准及采用的规范2.1设计原则1)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2)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隧道资料修改
![隧道资料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3b7bd3064a7302768e993992.png)
1、超前小导管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小导管所在的断面桩号工程部位:供部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注浆压力“:从《隧道超前导管注浆记录表》抄写(数字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合格率:不要全部为100%,在评定表中权值小且非重点检查项目上多填写点,有一个点不合格,控制合格率,最后得分不低于952、隧道超前导管注浆记录表注浆时间太假,每一根注10分钟,一环:3点20分至11点注48根,那一天怎样实现1个循环?注浆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不真实3、防水板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就填写里程桩号(与二衬对应),“二衬”多余,且防水板与二衬不是一个分项,不要写上工程部位:防水板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缝宽”:现场是焊接,不要在“粘接”行填写数字“拱顶点间距”中“供部”应填写数字(不要大于图纸要求的尺寸),不能填写“符合设计要求”4、止水带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就填写止水带所在断面桩号,“二衬”多余,且止水带与二衬不是一个分项,不要写上工程部位:施工缝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5、衬砌钢筋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加“二衬”工程部位:二衬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绑扎搭接长度”:填写“HRB”对应栏,“HPB”不要填“箍筋间距”:填写5个点,有1个点不合格,合格率应为80%,而不是90%6、模板安装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写上“二衬”(与二衬对应)工程部位:二衬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7、混凝土衬砌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写上“二衬”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混凝土强度”:填写对应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中混凝土强度的数值,不允许填写“祥见试验检测报告”8、钢筋网支护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写上“供部”工程部位:供部(或者是左边墙,或者是右边墙)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9、钢支撑支护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写上“供部”工程部位:供部(或者是左边墙,或者是右边墙,或者仰拱)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安装偏差”中“竖向”行也要填写,照图纸推算注意:检查项目对应的检查点要根据检查的长度计算榀数再计算点数,点数必须满足频率要求10、喷射混凝土支护检查记录表里程桩号:填写里程桩号,不要写上“供部”工程部位:洞身分项工程名称和所属分部工程名称填写照搬批准的工程单元划分“喷射混凝土强度”:填写对应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中混凝土强度的数值,不允许填写“祥见试验检测报告”注意:把“喷层厚度”及“空洞检测”两行的“实测值或实测偏差值”每行调整成两行。
预审意见修改说明岭丹隧道
![预审意见修改说明岭丹隧道](https://img.taocdn.com/s3/m/61440ca9be1e650e53ea992a.png)
预审意见修改说明岭丹隧道云南建投集团总承包二部岭丹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内部评审意见修改回复一、设计技术中心意见:1.补充周边环境描述。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补充,详见 P8。
2.完善工程简介内容。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完善,详见 P1-P13。
3.补充完善重难点分析^p ^p 。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完善重难点分析^p ^p ,详见 P9。
4.补充完善材料及设备统计表。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完善,详见 P16-P19。
5.补充安全步距参数。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补充,详见 P30-P33。
6.完善施工技术参数表。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完善,详见 P27-P35。
7.补充施工排水内容。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补充,详见 P87。
8.补充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补充,详见 P91。
9.重新用标准 A3 图框绘制相关附图,图面清晰美观。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重新绘制,详见附图。
10.补充高压供风及施工排水计算书。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补充,详见 P187-P192。
二、生产管理中心意见:1.专项施工方案工期计划不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按责任工期倒排工期计划,详见附件 3:岭丹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三、安全管理中心部意见:1.应急救援预案要和总包项目部、地方应急救援救援预案相衔接。
回复:应急救援预案已交由当地应急救援中心备案。
2.要说明、临时用电、等专项要单独编制方案。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已说明,见 P23、P68。
四、预算费控中心意见:1.该隧道属于特长隧道,安全等级为三级,属高风险隧道,有不良地质,拟投入的施工场地、加工场的规模及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济分析^p ^p ,在满足安全、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机械设备,资配置尽量优化,避免投入过多,造成成本浪费。
回复:已按意见修改,按现场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组织施工。
隧道竣工说明参考样本
![隧道竣工说明参考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d7918f6e48d7c1c708a145f8.png)
隧道竣工说明一、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指标:单洞1893米/2座,明洞15.5米/2座。
设计车速:80Km/小时,净高5.0m,净宽0.25+0.5+3.75×2+0.5+0.25+0.75米。
二、施工依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两阶段施工图第三册、变更设计图、施工期间监理、业主、设计单位的技术文件。
三、质量控制措施隧道穿越地质除洞口段147米为土方段外,其于均为砂岩、局部为泥岩,节理发育,隧道上下行线洞口段30米拱墙设计变更增加了衬砌钢筋,全洞除按设计设置系统锚杆外,在每榀钢拱架的不同部位增设了10根锁脚锚杆,隧道填充砼SK297+347~568.18(左侧)、SK297+347~609.11(右侧); XK297+360~640.56(左侧)、XK297+360~627.19(右侧)按设计要求施作C10号普通砼,其余里程段仰拱填充变更为10号片石砼;隧道防水层防水板厚度由1.0mm变更为1.5mm厚,隧道各紧急停车带由设计H200型钢改为Ⅰ20型钢,间距均设置为75cm,隧道拱架部分增设了初期支护中小导管和双层钢筋网。
隧道路面原设计双侧水沟变更为单侧水沟并每100米设置沉淀池,隧道围岩类别有很大变化:原设计Ⅰ类1053米(其中Ⅰ型衬砌20米、Ⅰa 型衬砌1013米、Ⅰ型偏压衬砌20米),变更设计为147米(其中Ⅰ型衬砌20米、Ⅰa型衬砌107米、Ⅰ型偏压衬砌20米);原设计Ⅱ类围岩840米,变更后1823米,隧道洞门墙设计变更为整体式、细料石浆砌,增加了上行线侧面土体滑塌处的挡土墙,隧道洞口鼻梁土体挖除、隧道洞口路面底基层采用20cm厚级配碎石,路面设置Ⅱ级钢筋网、隧道洞内路面中心排水管上方设置钢筋网。
全隧均按3~5米一环设置排水半圆管并在局部渗水严重段设置了Y型排水管及交叉型排水半管,完善了洞内的防排水系统。
四、设计变更情况说明五、移交养护管理部门应当注意的问题六、编制竣工图编制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xxx隧道竣工说明
![xxx隧道竣工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aac4f0510a6f524ccbf8566.png)
XXX隧道竣工说明一、工程概况XXX隧道隧道址进洞口接XXX大桥,出洞口接瓦窑堡特大桥,地理位置位于XXXX,是一座上下分离的四车高速公路长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51+386~ZK54+105,全长2719米,右线起讫桩号分别为YK51+400~YK54+130全长2730米。
隧道线形为:左线洞身为左偏R-4000M+右偏R-4000M圆曲线组成的复合线形,右线洞身为左偏R-4000m +右偏R-4000M圆组成的复合线形,进口左右洞平曲线半径均为R-4000m,出口左洞平曲线半径为R-2600m;左右线纵面均为-1,左右线纵面平均为-1.950%的单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约460m;进出口地形较平缓,黔江端洞门依据地形左线设置削竹式洞门,右线设置为端墙式洞门,彭水端洞门均设置为端墙式.在隧道洞内设置4处行人横洞,3处行车横洞.D14标段XXX隧道的左线起讫桩号为ZK51+984.747~ZK54+105,全长2120.253米,右线起讫桩号为YK52+000~YK54+130,全长2130米,明洞为Sma结构形式,本标段设置行人横洞3处(2#、3#、4#),行车横洞3处(1#、2#、3#)。
二、隧道施工及变更情况1、XXX隧道左右线出口段,地质较为复杂,两座隧道均按照新奥法组织施工,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监控量测贯穿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准确用于地预报隧道掌着面前方围岩构造及水文情况、监控量测隧道围岩变形、隧道支护与衬砌结构受力情况,以便及时改变稳定围岩的辅助措施和调整初期支护参数或修改衬砌结构类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
针对瓦斯变更的施工情况,都是按照瓦斯隧道的施工方案施工,详见瓦斯隧道施工方案。
2、变更情况:XXX隧道左右线洞口为了景观要求变更;XXX隧道左ZK54+100-ZK53+920变更为S5c、右线YK54+128-YK54+070变更为S5c;隧道左右线ZK53+468-ZK53+428、ZK52+104-ZK52+064、YK2+057-YK52+017由于围岩原因变更为ST4类型;隧道瓦斯左右线ZK53+084-ZK52+160、YK53+740-YK53+363、YK53+232-YK52+350出现瓦斯故变更为瓦斯段。
1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05
![1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05](https://img.taocdn.com/s3/m/606eae0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5.png)
1号隧道进洞方案修改记录05象山1号隧道进洞施工专项方案修改记录一、20xx年11月16日专家论证意见应明确本方案为按照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交基建【20xx】200号文件要求编制;核实调整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基本方案内容无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列入编制依据;修改情况:已按要求对第二章第2.1节编制依据内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调整、补充。
补充隧道进口端地形地貌现状、重要建构筑物说明(如;公路、乡村道路、居民住区、高压铁塔、输电杆线等);修改情况:已在P1~P2页第一章第1.1节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说明,并补充了隧道两端洞口与构筑物的物质关系图。
完善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应分洞外和洞内区域,洞外场地布置应包括工棚、材料堆放和制作加工、施工便道、大型机械作业及停放、用水用电、地面排水等;洞内应分二衬和初支布设各类管线,细化平面和断面布置;修改情况:已按要求对象山1号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了细化,具体详见附件1,对于洞内三管两线布置,详见P16页第三章第3.3.9节。
完善施工计划,相应图表应完善;修改情况:已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详见第三章第3.5节,同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也已进行完善,详见附件2.有针对性的对主要施工技术、工艺工序作简化;修改情况:已在第四章内作出修改,对主要施工工艺以流程图的形式体现施工工序,详见第四章。
完善安全施工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补充洞内空气质量监测措施,任何情况下施工区域必须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补充与安全监督、消防、公安、医疗等单位的具体联系方式和地址(包括应急通讯地址);修改情况:对于安全组织机构已进行完善,具体详见附件7,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已在第七章第7.3节进行了完善。
洞内空气质量检测,已在第五章加入了相应的章节内容,详见第5.2节;与外部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已在第七章第7.6节进行了补充。
根据工程规模和进度要求,充实加强技术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文本中应附有特殊工种上岗人员资料;修改情况: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已补充完善,详见附件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通风设计图
9) 防排水设计图
10) 监测测点布置图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使用”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 ”统一封面及格式; 论文内容包括目录、正文、参考资料等, 并按规定的顺序装订( 详见《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记录》( 理工类) 的末页) , 若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要附上计算程序。
中文摘要约200字, 关键词3-5个。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
四、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 )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F60- )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 JTJ026.1-199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
[5]《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JTJ 063—85)
[6]《隧道结构力学计算(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王永东主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9
[7]《隧道工程》王毅才,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8]《公路勘测设计》孙家驷等著,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5
[9]《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10]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及中交第一勘察设计院的隧道设计图纸。
[11]Response of a shield-driven tunnel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oft clay. Ge, Xuewu.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PHD,
[12]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system of long highway tunnel.. Lin, Wench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HD, 1995
致谢
在毕业设计结束之际, 我要向四年来所有在学习上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致谢! 感谢你们!
感谢老师在这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中给于我们极大的帮助, 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我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我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完成, 与您的教导密不可分。
经过这次设计使我了解到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使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为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提高了系统分析、工程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经过四年的学习, 学生大都已经掌握了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许多理论知识, 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却往往知之甚少, 毕业设计阶段, 既是所学理论知识巩固深化过程, 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去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提高运算, 制图以及使用资料的技巧, 完成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
使学生从中受到工程师所必须有的综合训练, 并相应地提高各种能力。
如调查研究、理论分析、设计计算、 CAD绘图、技术经济分析、论文组织、编写论文和说明书等等, 培养事实求实, 谦虚谨慎,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的科研态度和科学精神。
经过严格的毕业设计训练, 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 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
为了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设计应结合工程建设的实践选题, 应结合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课题选题, 所选课题要有代表性、科学性,
深浅适度, 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有利于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再次感谢大学四年期间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
兰州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简介
雅山隧道综合设计
摘要
本设计名称为”雅山隧道综合设计”, 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及所给定的隧道拟建区的交通、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 主要设计了隧道平面图、隧道纵断面图、建筑限界内轮廓、紧急停车带内轮廓、隧道各级围岩衬砌结构及洞门、明洞结构、明洞的防排水措施和隧道通风、照明等内容。
隧道除洞口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 其余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 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的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 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组合使用。
由工程类比法, 并经过必要的理论分析计算( 收敛—约束法, 荷载—结构法) 进行校核。
经过验算, 所有的设计参数都符合规范要求, 说明本设计是安全合理的。
新奥法施工隧道的主要特点是: 经过多种量测手段, 对开挖后隧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 并以此知道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围岩, 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关键词: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新奥法围岩压力
一、设计准备阶段
该阶段搜集隧道设计技术规范, 设计指导书, 熟悉阅读了指导书上相关要求。
搜集设计所需的计算公式及系数。
二、隧道设计阶段
1.概述
首先介绍了隧道的分类、作用及优点, 其次介绍了隧道工程的发展和新奥法施工,
最后介绍了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要求
根据要求本次设计的设计速度为120km/s, 隧道净空为5m。
该隧道的起止桩号为右线YK3+000~YK4+310, 左线ZK2+990~ZK4+330, 双洞间距2m。
3.隧道工程概况
介绍了该隧道的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与地震, 水文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以及气候、水文等特性。
4.隧道的初步设计
首先介绍了该隧道围岩的分级, 其次介绍了隧道平面布置方案比选、隧道纵坡比选、净空断面和横断面构造, 最后介绍了施工方案与工期、弃渣方案。
5.用收敛—约束法进行隧道初期支护结构验算
本章首先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计算参数, 然后根据相关计算公式计算隧道周边设计支护阻力与径向位移, 计算初期支护能提供的总支护阻力和允许隧道洞壁产生的总径向位移, 最后经行了初期支护总阻力和位移的校核。
6.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计算
首先根据基本参数进行荷载的确定, 然后计算位移、解力法方程、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最大抗力值的推求及计算衬砌总内力和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内力图。
7.隧道通风计算
根据基本资料分别计算了行车速度为80km/h、 60km/h、 40km/h、 20km/h和交通阻滞情况下行车速度为10km/h时隧道的需风量计算, 然后进行风机的选型, 最后根据计算的结果上行线选用直径为1120型的风机16台; 下行线选用直径为1120型的风机12台。
8.隧道照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