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存款比例大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被称为经济血脉的商业银行深受其害,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困难也随之浮现出来.(一)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较为激烈,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市场就是这么大,有了你的就没有我的.尤其是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极为激烈,存款,贷款,都是要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斗争才能得到.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容易开成同质竞争。

其不利因素表现为一是同质化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现象。

目前,这么多商业银行,如果提供性能雷同的产品,那么,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出现恶性竞争是必然的,而恶性竞争又往往会出现违背监管政策和要求的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市场混乱。

二是同质化恶性竞争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使金融产品的预期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赔本吆喝的现象,最终受损害最大的各家商业银行。

此外,由于经营模式、业务领域较为趋同,也容易形成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二)实体经济下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企业为获取贷款,不择手段,导致了寻租行为的出现,这些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一些银行高级官员被拉下水,成为设租的源头,为一些不合条件的贷款开路,而这些贷款十有八九成为不良贷款,这种现象不仅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化设置了障碍,而且动摇了社会的信用基础,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形象,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另外金融市场发育迟缓且不规范,使得信贷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以及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要大幅下降。

(三)对地方政府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基础项目的信贷投放过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五大问题调查结果“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

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这个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做了一个概括。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的组建和开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开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缺乏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程度严重失衡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开展程度严重失衡。

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开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开展和其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效劳。

(三)产品效劳创新缺乏目前,通过为广阔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参谋等中间效劳,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

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缺乏,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请注意,为了满足您的要求,以下是2000字背景介绍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承担着资金存储、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重要职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及其变化对于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兴起,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存款渐渐被理财产品、信托等其他金融工具所替代,存款来源、存款类型和存款期限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存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调整存款结构并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存款质量、拓展存款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是当前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提供参考。

分析存款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构成的内在机制,为商业银行资金运作提供理论支持。

探讨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和优化。

对营销策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竞争状况对资本结构影响
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越需要 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其业务发展, 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偏向于债务
融资。
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 的谈判能力,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 偏向于债务融资。
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往往具有更 强的稳定性,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 偏向于权益融资。
通货膨胀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企业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 偿债能力。同时,通货膨胀也可能导致利率上升,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
资本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过高的债务比例可能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在通货 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降低财务风险。
相互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和高管激励政策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可以为高管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提高高管 的积极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合理的高管激 励政策也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 高公司的整体效率和价值。
共同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和高管激励政策共同作用,会 对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良好的公司治 理结构和合理的高管激励政策可以促进公司 更加稳健、合理地安排资本结构,提高公司 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04
影响因素二:行业特征与竞争 状况
行业特征对资本结构影响
行业成长性
高成长性的行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 投入,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偏向于权 益融资。
行业风险
行业周期性
不同行业的周期性不同,资本结构也 会受到影响。例如,在行业扩张期, 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债务融资来支持 其扩张计划。
高风险行业往往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抵 御风险,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偏向于 债务融资。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快速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快速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快速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大幅增加,主要是受理财“去刚兑”及同业负债缩减等因素推动的结果。

同时,作为市场化定价的投资产品,结构性存款是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有效揽储手段,因此,预计其规模将保持增长。

且在此增势下,发现存在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假分层的类固收产品吸引资金,导致结构性存款真假难辨,监管难度加大等情况,亟需关注。

一、基本情况2018年1-5月,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长逾50%,且单月同比增长率均维持在50%-60%,储蓄、活期存款等成本相对较小的存款增长放缓。

同时,2017 年以来,中国中小型银行更多地利用结构性存款进行融资。

截至2018年5月末,结构性存款占总资金来源的5.6%,较2017年初上升1.9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大型商业银行0.8个百分点的增幅。

二、银行结构性存款大幅增加原因分析(一)资管新规压力下,结构性存款是银行承接低风险偏好理财资金的有效渠道在“去刚兑”和净值化计价规定下,银行理财保本和收益确定的优势不再,理财资金面临分流压力,倒逼商业银行寻求其他投资产品以承接理财投资者的需求。

从银行现有投资品种来看,结构性存款采取“存款+衍生品”的形式,具有保本和浮动收益的双重特征,与银行理财存在较多相似性。

包括其保本属性,风险等级对标传统存款。

同时,结构性存款的浮动收益主要来自衍生品端的价格波动,但存款端的收1益率是固定的,投资者仍然能获得一部分确定收益。

此外,相比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更低(一般为5万元),且不存在利率上浮限制,银行可以自主定价来吸引资金,因此是更具有吸引力的理财替代品。

(二)金融监管导致同业负债受限,商业银行借道结构性存款来缓解负债压力2017年以来,在金融监管压力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承压收缩,同时受利率市场化和居民投资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导致负债端压力凸显。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经济稳健增长和金融去杠杆的双重加持下,2017年以来实体企业信贷需求回暖。

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它 因素的影响 , 比如 , 行的服务 态度、 银 银 行提供 的相 关金融产 品以及存取款的便 利 性等等 。这些 因素难 以完全量化 ,本文用
银 行 的分 支机 构 来 代 表 。
稳健 性、从而增加存款安全性 的指标 ,比 如 ,银行 的资本充足 比率 、银行 的不 良贷 款比率 以及银行是 否上市也没 有显著 的影
响 。 存 款 的便 利 性 是 影 响银 行存 款 市 场份 额 的 关 键 因素 。 然 而 ,存 款 者 之 所 以 对 银 行 自身 的 偿 还 能 力 缺 乏 关注 ,原 因 并 不 在 于 其 不 关 注 存 款 的安 全 性 ,而 是 在 于 政 府
素又会给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什么样 的启示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于 利率 没 有 市 场 化 ,所 以收 益 性 不 是 决 定 性 的 因素 。 回 归 结 果 说 明 ,代 表 银 行 经 营
随着行居银 银于业商 会间,的 业烈外各 更对开的 银。商竞 中业民家 加 么款 行的放存 国那存争 激对, 之 行
款市 场份 额主 要 受哪 些 因素 的影 响? 这 些 因
18 9 0年以来 , 各成 员国由于银 行不 良资产 比率过高引发的金融 问题 占所 有发 生金融 问题的 6 % 以上 , 由于 不良资产 比率过 6 而
高 引 发 金 融 危 机 的 占 5 % 以 上 。因此 , 8 银 行较 差 的资 产质 量 会 使 存款 的安 全 性 降低 ,
维普资讯
20 0 0年—— 2 0 0 4年包括 3家国有银行和
7 股 份 制 银 行 在 内 的 1 家 银 行 的 4 个 样 家 0 4
本进行分析。
商 银 存 市 份 业 行 款 场 额的 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一、引言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是指存款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它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风险、融资成本和盈利能力。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分析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二、存款结构的变化原因⒈经济发展阶段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对银行存款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经济增长初期,人们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需求较大。

而在经济发展成熟期,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活期存款和理财产品。

⒉利率变动:利率是影响存款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当存款利率上升时,定期存款的吸引力增加,而当存款利率下降时,活期存款和理财产品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⒊政策调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存款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鼓励购房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房贷类存款的增长。

而货币政策的紧缩可能会导致存款总量减少。

⒋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有更多选择存款产品和服务的途径,也改变了人们对存款的需求和偏好。

三、存款结构变化的影响⒈经营风险:存款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如果存款结构过于依赖某一种类型的存款,一旦这一类型存款受到冲击,将导致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⒉融资成本: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与存款结构密切相关。

如果存款结构中较大比例是高成本的定期存款,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存款,增加了融资成本。

⒊盈利能力:不同类型的存款产品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不同。

对于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和投资等方式获取更高的收益。

而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润相对较低。

四、营销策略在面对存款结构变化的挑战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来应对:⒈多元化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出多元化的存款产品。

比如,对于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存款比例大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比例大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比例大的原因分析居民储蓄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主要表现为居民对各项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持有。

在我国,居民储蓄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大规模增长。

从表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2010年主要商业银行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第一季度为84.59%,第二季度为85.35%,第三季度为84.89%,第四季度为84.35%。

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储蓄占有结构的不平衡,即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造成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适度合理的收入差距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形成会极大地刺激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人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资源从相对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区域,提高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正是这种财富效应,促使人们发愤努力工作,企业家们冥思苦想竭力创业,引发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崇拜。

而发达地区之所以有持续高增长的可能,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国内不断扩大的要素供给,特别是劳动力和储蓄资金的供给。

但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就会在“马太效应”下,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富人的储蓄能力越来越强,而穷人的赚钱渠道越来越狭窄,储蓄能力逐渐丧失。

虽然穷人拥有很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苦于没有储蓄,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产品大量积压成为可能。

结果即便是大量货币的供给,仍然是大部分在富有的阶层中周转,而难以成为穷人的购买力。

这样,必然会造成一方面是产品的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社会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的储蓄的增加和过剩。

如果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平均说来,全国的基尼系数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上升速度更是创下了世界纪录。

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我国银行存贷差扩大原因的实证分析【最新经济学论文】

我国银行存贷差扩大原因的实证分析【最新经济学论文】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问题是1994年以后开始出现,1999年突破 1万亿元,以后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递增。

到了2005年年末,国内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全国各省份均出现存差。

存贷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金融机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保有一定的存贷差额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存差余额过大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许多负面影响。

大量的社会资金闲置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和民众的储蓄风险,同时降低货币政策效应进而还导致商业银行过度竞争。

可见,存贷差不断扩大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我们就很有必要来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银行巨额存贷差的形成,这些原因的影响程度是多大,该怎样正确的看待这些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利用他们为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首先叙述了我国近年来存贷差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不同的学者对存贷差扩大的原因做了不同角度的阐述,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梳理和分析,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外汇占款、利率、城乡居民储蓄率作为存贷差的解释变量,所用数据为1980—2006年间2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得出,所选解释变量对存贷差都存在长期影响关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得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趋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坚实的资金保障系统。

【关键词】存贷差固定资产投资额外汇占款额城乡居民储蓄率误差修正模型协整AbstractSince 1994, our commercial banks began to have the problem about deposit and lending poor. In 1999,100 million yuan,after that,it steadily increased at a rate of 1 trillion yuan each year. By the end of 2005,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posit and lending reached 9.2 trillion yuan poor,it accounted for 32 percent of the balance of deposits,at the same time,deposit and loan in the provinces were poor.Deposit and loan problems worse by increas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it was good for daily business to have some outstanding of deposits,however,if the loan-to-deposit poor balance too mu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y has many negative effects.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idle funds increased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risk of people’s savings,simultaneously,it also reduced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led to excessive competition amongst comercial banks.This show that,deposit and lending to the poor constantly expanding would br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increase the cos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us,we need to study the huge amount of the deposit and lending in banks formed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how much is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se reasons? What is the correct view of these factors?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m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basic d 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 deposit and lending poor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tudy results about this problem abroad.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causes of this problem have different views,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these theories,selecting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mirror imag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rate and savings rate of urban and rural resdents as independent2variables,data for the 27 years of time-series data from 1980 to 2006,the ways for analysing are unit root test,cointegration test and ECM model.There are long-term impact on relations between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For these factors,government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it enables banks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tends to a virtuous circle of the process, bett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and provides for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financial security of a solid system.【Key Words】deposit and lending poor investment in fixed mirror imag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nterest rates of all residents ECMcointegration test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存款结构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储蓄存款仍然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存款来源,但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他类型的存款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等也在逐渐增加。

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推动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营效益。

研究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其结构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揭示存款市场的动态变化规律,也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调整经营策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2. 正文2.1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存款比重逐渐增加。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这导致了个人存款在商业银行总存款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企业存款规模在缩减。

受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的影响,一些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导致其存款规模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对存款结构产生了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财和投资,而非传统的银行存款,这也使得银行存款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存款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着不同的原因和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理解并调整存款结构,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存款结构变化的原因1. 财富效应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财富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开始注重投资理财。

一些高收入人群逐渐转向购买理财产品,而减少了存款的需求。

2. 利率变化的影响:存款利率是影响存款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存款利率较高时,会吸引更多人将资金存入银行,尤其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群。

而当存款利率较低时,人们会寻找其他投资渠道,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3. 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人们的投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人们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来实现财富增值,而不只是将资金存入银行。

二、营销策略分析2. 创新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可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理财产品,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这些产品可以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

通过推出高回报、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可以吸引更多人将资金投入银行。

3. 定制化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存款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对于企业客户可以推出专门的企业定制存款产品,对于个人客户可以推出更灵活的活期存款产品等。

通过定制化服务,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4. 加强跨销售能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跨界业务服务。

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储蓄型保险产品,与证券公司合作推出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存款产品等。

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通过提高存款收益率、创新理财产品、定制化服务和加强跨销售能力来实现。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逐步调整存款结构,提高存款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

某互联网银行存款快速增长案例分析
存款快速增长原因
该互联网银行通过提供便捷、高收益的存款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户。同时,其强大的科技支持, 使客户在存款、取款、查询等操作上获得了极佳的体验。
营销策略
该互联网银行注重社交媒体营销,通过与知名网红、博主合作,进行口碑传播。此外,还开展了各类 线上活动,如抽奖、红包等,增加客户粘性。
案例启示与借鉴
关注客户需求变化:商业银行应时刻 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调整存款产品 结构和营销策略,以满足客户的多样 化需求。
强化风险管理:在追求存款增长的同 时,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确保 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创新营销手段: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 下,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创新营销方式,提高营销效率和客户 体验。
营销策略调整
针对存款结构的变化,银行需灵活 调整营销策略,如推出符合市场需 求的存款产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等,以吸引和留存客户。
03
存款结构变化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推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逐 渐放开,导致存款竞争加剧,存 款结构发生变化。
货币政策调整
经济周期
经济繁荣期,企业存款和家庭储蓄增加,存款结构偏向长期;经济衰退期,存 款趋向于短期和活期。
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资金成本管理
存款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银行的 资金成本。银行需要根据存款结 构的变化,精细化管理资金成本
,以保持盈利能力。
风险管理
不同存款产品的风险特性不同。银 行需根据存款结构的变化,调整风 险管理策略,确保资产负债表的健 康。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 开展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 营销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有 助于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有益 的借鉴和启示。

关于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业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风险、监管、合规、市场和信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存在着风险控制不足、监管不严、合规意识淡薄、市场秩序混乱和信任危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以此保障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强化监管、完善管理和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风险、监管、合规、市场、信任、加强监管、完善风险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1. 引言1.1 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发行的一种高额固定期限存款产品。

客户在存入一定金额后,可以选择固定存期,存款到期时可以按照约定的利率获得本金和利息。

这种存款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吸引了一大批中小投资者。

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存款金额一般定为一定的数额,通常为100万元以上,较小的存款金额则属于普通存款范畴;存款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常见的期限为1年、2年、3年等,客户存款期限越长,银行提供的利率一般会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大额存单通常不可提前支取,只能在约定的存款期限到期后才能办理支取手续。

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款业务,它具有一定的门槛和期限要求,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收益。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种业务也是一种吸收资金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1.2 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的现状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客户存款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高收益、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

目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产品的日益丰富,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大额存单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投入。

当前,商业银行大额存单业务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吸收到存款

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吸收到存款

商业银⾏如何有效吸收到存款商业银⾏如何有效吸收到存款存款是商业银⾏⽣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否吸收到资⾦关系到银⾏职能的发挥。

存款多少是衡量商业银⾏实⼒的标志,随着⾦融⾃由化浪潮的不断掀起,商业银⾏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

吸收存款也成为主要的竞争焦点。

各银⾏都想⽅设法招徕客户,增加存款。

但是,商业银⾏诸多的努⼒却并未换回相应的有效的⾼存款率。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点:⼀、⽬前商业银⾏吸收存款中的主要问题1.⼴设⽹点的粗放式经营。

⽬前,多数银⾏在各个城市和城市地区都设有分⽀机构,以便在更⼴阔的范围内接触客户。

以⼯商银⾏为例,就已经实现了全省、全国乃⾄世界范围内的联⽹。

转账,即时划拨成为了现实。

但是,⼴设营业⽹点是任何⼀家银⾏都可以采⽤的简单的⽅式。

各家银⾏经营⽹点的地理分布⼤致相同,数量上也相差⽆⼏,没有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分布,只是⼀味的注重扩⼤数量,⽽不考虑当地居民的收⼊和储蓄能⼒,在很⼤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存款增长额并不乐观。

各商业银⾏都购置了现代化服务设施,但是没有相应⽔平的⼈员进⾏操作,使得现代化的⼯具得不到充分的利⽤,⼯作、服务效率依然低下。

2.存款⼯具创新缺乏新意。

为了扩⼤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各家银⾏都成⽴了专门的新⾦融产品研发机构,并进⾏市场细分。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或某项特殊⽤途,有针对性地进⾏存款⼯具的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还在进⾏中,存款⼯具的定价并未实现市场化,国家央⾏在价格制定⽅⾯起决定性作⽤。

各家银⾏提供的⽆论是传统的存款⼯具还是创新的存款⼯具在功能、种类等⽅⾯基本相同。

⽽另⼀些较有新意的存款⼯具推向社会以后却并未使我们的⽣活发⽣⼤的改变,原因何在?以借记卡为例,⽤它进⾏交易,按照创新的意图,⼈们取款、消费将变的⼗分便捷,然⽽在⽣活中⽤卡消费的⼈家廖⽆⼏,排队取款的队伍依旧拥挤。

很显然是因为配套设施没有更新换代,归根结底是因为⼈的认识不够全⾯,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性。

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成因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成因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成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成因1.1 政策导向因素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用于投放流动性,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银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个人和企业存款,进而形成存款付息率居高的现象。

1.2 银行竞争因素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客户,各家银行往往会相互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导致了存款付息率逐渐上升。

1.3 经济周期因素经济周期的变化也会对存款付息率产生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机会多,企业资金需求较高,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会提高存款利率。

而在经济低迷时期,投资机会减少,企业资金需求下降,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相应下调。

二、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的对策分析2.1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应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合理引导商业银行的存款付息率。

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适当调控存款利率,以防止过度吸引存款造成金融紧缩。

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存款利率,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2.2 规范银行竞争行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规范竞争行为,避免存款利率过高竞争。

政府可以通过设定竞争规则和限制竞争行为,确保存款付息率不会出现过高的情况,避免不正当的竞争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2.3 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合理评估资金的利用效率和风险收益平衡。

定期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调整资金结构,降低存款付息率的波动性,确保存款利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2.4 推动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对存款利率的依赖。

采用更高效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获客能力,减少对存款利率的过度依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居高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是由政策导向、银行竞争和经济周期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结构性存款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压降对策

结构性存款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压降对策

结构性存款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压降对策作者:陈咏晖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15期陈咏晖摘要 2020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快速增加,监管层加强监管。

本文分析结构性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影响,指出当前结构性存款压降的意义,并从加强监管、规范业务发展方面提出压降结构性存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存款压降金融监管6月上旬,中国银保监会窗口指导部分大中型银行,要求在9月30日前,将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压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引发市场对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问题的高度关注。

一、结构性存款连续走高根据央行数据,5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达1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24万亿,整体结构性存款占比为6.30%。

前5个月增量超过2017年全年增量水平,接近2018年全年增量。

这表明在2019年结构性存款规范压降后,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反弹。

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存量和增长速度也明显大于大型银行。

截至4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0.82万亿元;中小银行规模为7.91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1.72万亿元,规模和增幅均高于大型银行。

与普通存款不同,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业务产品。

在中行“原油宝”事件之后,银行也纷纷建议客户配置收益较高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2020年以来,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也在持续上升,年初的最高收益率主要集中在3%~4%,而目前收益率多分布在3.5%~5%之间。

5月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利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公告。

二、结构性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结构性存款自2017年起快速增长,增长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19年,此后较为稳定。

到了2020年,又迎来了一小波上涨势头。

从银行类型来看,上涨主力在于中小型银行,从储户类型来看,2020年开始,也是由单位存款带动了整体结存规模的陡增。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入手,分析存款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应对挑战和提升竞争力。

1. 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存款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意识增强,银行存款规模日益扩大;随着金融创新和改革的推进,各种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存款流入。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占比逐渐上升,成为商业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企业存款规模逐渐减少,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向其他金融渠道,如信托、债券等;结构性存款比例提高,存款期限较长的结构性存款占比逐渐增加,这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挑战。

二、存款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对存款需求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面临困境,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资金周转变得困难。

一些企业转向其他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而不再将资金存入银行。

2. 金融创新对存款市场的冲击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种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和债券产品的推出,吸引了大量存款流入,一些客户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中,而非传统的存款产品。

3.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储户更加关注资金的收益,根据收益率的高低选择存款方式。

这也使得存款需求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存款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储户的需求。

1. 加大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鉴于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逐渐增加,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

可以通过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存款产品、提高存款利率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居民储蓄存款流入。

2. 发展新型金融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新型的金融产品,如智能理财产品、新型基金产品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存款吸收。

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分析——以杭州地区为例

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分析——以杭州地区为例

区域经济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分析——以杭州地区为例周方婕 龚素英 宁波大红鹰学院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然而居民在理财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以杭州市居民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其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个人理财;现状分析;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455-0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这导致了居民的理财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同时,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居民理财成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居民在理财过程中出现了理财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投资方式传统、保守等问题,现以杭州地区为例,针对居民的投资理财习惯和理财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的认知和投资方法的偏好,从而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及防范。

一、杭州地区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及特点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2015年杭州实现GDP1.005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

2015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642元,同比增长8.7%。

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2%。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8。

总体呈现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

随着杭州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都希望个人资产能够得到保值和增值。

因此,大多数居民都通过银行、网络等途径进行理财,使用投资房地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理财手段实现财产的增保值。

现就以杭州市居民的理财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总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80%。

问卷收回后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杭州市居民理财有如下特点:(一)银行存款占比大通过调查的数据和分析,杭州居民主要的理财方式有银行存款、基金投资、股票投资等。

我国银行存差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银行存差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银行存差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建立在肯定存差存在的基础上,对中国存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现阶段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存差的存在是资源闲置的表现,是一种非理性的资源浪费,也是导致我国高货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银行存差信贷资金一、存差概念的演进及现状在中国建立初期的综合信贷制度背景下,存差的概念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由于此时银行贷款=存款+现金发行,故存差在数值上就表现为现金发行量。

1981-1983年间的“信贷差额包干”时期,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制度,各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的差额称为“存差”,银行体系通过分析存差与借差来衡量是否达到货币均衡。

自从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以来,存差的概念已不再适宜作为衡量货币均衡与否的指标,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金融现象或者信贷现象备受关注。

仅从数量上看,存差有两层含义,一是绝对量上的存差,即增量存差;二是相对量上的存差,即存量存差,对我国近年存差数据分析显示,增量存差呈逐年持续上升态势,而存量存差却并无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第一层含义出发理解存差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1994年至今,虽然存款和贷款的绝对数值均持续增长,但历年存款增长速度大大超出贷款增长速度,使得存差总额不断扩大。

下表给出了我国2000~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存差总额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存差从2000到2009年存在持续扩大趋势。

二、高额存差的形成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等式:存差=有价证券投资+金银占款+外汇占款+国外净资产-流通中现金-金融债券-其他,所以影响等式右边各项数额的因素都会带来存差的增减变化,如外汇占款的增加、流通中现金需求的减少等都会带来存差的增加。

当然,除去这些直观的解释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导致了我国高额存差的存在,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以下几点原因:1、银行结售汇制度导致外汇占款增加1994年,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商业银行非理性增加存款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建议

商业银行非理性增加存款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建议

商业银行非理性增加存款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建议[经济]李瑞红约3964字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考核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针对存款业务展开的高息揽存等非理性竞争愈演愈烈,不仅扰乱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而且潜藏着风险和隐患,需引起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主要形式(一)送礼返现增加存款。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非理性存款竞争形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储户的存款意愿,不仅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甚至可能涉嫌商业贿赂。

具体表现形式如存款送实物、贵金属等商品,存款送保管箱、保险等金融产品,个别银行还存在大额存款返现等行为。

一方面由机构行为演变为员工个人行为。

以往,银行业违规揽储主要是银行业机构以单位的名义,统一购置纪念品、礼品或“返点”,布置或鼓励员工进行揽储业务。

而随着银行业机构不断加大员工的考核力度,银行员工很难完成所布置的考核任务,迫使银行业员工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去违规揽储;另一方面由一般的业务往来行为演变为维系储户感情的行为。

由于银行业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储户尤其是大额存款的储户成为银行业机构“上帝”,在不同的银行业之间“叫价”,银行业机构为维系与储户的关系,不得不采取请客送礼甚至“返现”等不正当的行为,银行业机构不得不花费数额不小的费用维护和保持与这些客户的关系。

同时,也滋生出一批揽存的“掮客”存在。

(二)捆绑营销增加存款。

银行借产品捆绑营销的机会非正常吸纳存款,客户经理作为产品营销的代理人,具体操作过程中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例如个别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过程中通过承诺最高收益率、不当宣传等形式加快资金归集,产品到期后,通过将营销费用折算为现金分发给客户经理,再由客户经理返点给客户等方式将理财资金直接坐收为银行存款。

(三)中介参与增加存款。

随着监管部门的查处力度加大,银行业违规揽储行为也与监管部门玩起了“猫抓老鼠”的行为,将对客户的一些违规行为从柜台上转移到柜台外,从事中移到事后给,甚至有通过“中介”来完成的行为,使监管部门难以取到有效的证据,查处的难度也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存款比例大的原因分析
居民储蓄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主要表现为居民对各项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持有。

在我国,居民储蓄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大规模增长。

从表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2010年主要商业银行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第一季度为84.59%,第二季度为85.35%,第三季度为84.89%,第四季度为84.35%。

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储蓄占有结构的不平衡,即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造成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适度合理的收入差距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形成会极大地刺激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人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资源从相对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区域,提高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正是这种财富效应,促使人们发愤努力工作,企业家们冥思苦想竭力创业,引发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崇拜。

而发达地区之所以有持续高增长的可能,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国内不断扩大的要素供给,特别是劳动力和储蓄资金的供给。

但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就会在“马太效应”下,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富人的储蓄能力越来越强,而穷人的赚钱渠道越来越狭窄,储蓄能力逐渐丧失。

虽然穷人拥有很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苦于没有储蓄,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产品大量积压成为可能。

结果即便是大量货币的供给,仍然是大部分在富有的阶层中周转,而难以成为穷人的购买力。

这样,必然会造成一方面是产品的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社会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的储蓄的增加和过剩。

如果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平均说来,全国的基尼系数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上升速度更是创下了世界纪录。

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

第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而消费减少。

居民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28亿的城市居民通过临时工作或非正式工作谋生。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这些人工作的不确
定性将会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又导致人们支出预期上升。

首先是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

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将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从长期来看,基金制将会强制个人储蓄。

同时,许多退休工人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可能储蓄了远远超过其未来所必需的资金,以试图弥补假想的退休金损失。

其次是医疗体制改革。

以有偿医疗的方式取代免费医疗的方式也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动机。

再次是教育体制改革。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政府部分地卸掉财政教育支出,鼓励国有中学和大学收取额外费用以补充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学费标准已经跃升10倍有余,飞速上涨的教育费用推动了居民的教育储蓄。

由此可见,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以及未来包括养老、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居民谨慎动机的增强,促进了储蓄迅猛增长。

第三,金融市场的欠发达、金融资产品种的有限及居民投资渠道的狭窄是居民储蓄率迅速增长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欠发达,金融市场上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资产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有股票、债券、基金及传统的储蓄。

投资股票的渠道虽然较畅通,但其高风险令多数居民持观望态度;投资债券虽然利率较高,但要受一系列因素,如发行时间、流通性、主观性、数量及金额的限制,居民购买债券的比例仍然较低;投资基金虽然风险相对较小,但由于回报率极低,居民购买基金的热情不高。

与上述金融资产品种相比较,传统的储蓄则以其存取款的高度的自由性、利率与收益的相对稳定性及相应的市场低风险性令绝大多数居民在进行金融资产品种选择时仍偏好于储蓄存款。

第四,传统文化和消费惯性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的教化,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基本形成一种定式即知足长乐,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

这种习惯意识,长期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渠道不断拓展,但一直注重储蓄的节约风尚并没有改变。

所不同的是,随着居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勤俭节约和储蓄的方式、内容构成发生变化。

如在货币收入较低而实物配置较高的时期,居民储蓄的方式主要采取实物储备,储蓄的内容主要是满足交易和预防动机的需求;在居民货币性收入较高且市场性消费为主时期,居民储蓄的方式主要采取金融资产储备,储蓄的内容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和有价证券,以满足预防和投机的需要。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货币收入得到了长足的增长,在勤俭节约风尚的历史习惯作用下,储蓄增长也十分迅
速。

此外,由于我国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长期的低收入使人们形成一种低消费的惯性,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而立即消除。

这种消费习惯不仅是经历过战争和饥荒的老一辈终身难以改变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子女,这种消费惯性一般会持续半个世纪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