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然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情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然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仍然严重,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我国主要动物源性寄生虫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 寄生虫病是人畜共 患病 的一种,主
要 通过 食用 生 鲜 、未经 彻 底加 热或 污 染 了含有 寄 生 虫 卵或 幼 虫 的动物 产 品 ,饮 用 了含 有 寄生 虫虫 卵 的 饮 水等 途 径而 感染 。近 年 来 ,包虫 、旋毛 虫 、 弓形 虫 和猪 囊尾 蚴 四种 动物 源 性 寄生虫 病在 我 国动 物群 和 人体 内的感 染率 明显 上 升趋 势 。其 中 ,包 虫 病最 为 严重 ,对 人类 健 康威 胁 最大 , 《 国 家 中长期 动物 疫病 防治规划 ( 2 0 1 2 -2 0 2 0年 )》 将 其 与 牛 羊 布 氏杆 菌 病 、结核 病 并列 为优 先 防治 的重 大动 物 疫病 病种 。此外 , 由于 地 区饮食 习惯 的差异 ,旋 毛 虫病 和猪 囊 虫病 在我 国部分 地 区也 时有 暴发 。这 些 动物 健康 的重要 因素 之 一 。因此 ,了解 并掌 握这 类 寄生
2 0 1 3 年第 3 0 卷第 1 2 期
我 国主要 动物源性寄生 虫病检 测技术研 究进展
盖文 燕 ,王君 玮 ,王 娟 , 曲志娜 ,黄 秀梅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 6 6 0 3 2 )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我 国近年 来危 害严 重的 包虫、旋毛 虫、 弓形虫和猪 囊尾 蚴四种主要动物源性寄 虫病概况 ,并 分 别从 病原 学、免疫 学和分子生 物学等三 方面检测技 术的研究进展 进行 综述,以期为我 国动物源性食 品安全检 测技 术管理和修 订提 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动物源性寄生 虫;检测技术 ;食 品安全
Di s e a s e s i n Ch i na
G a i We n y a n , Wa n g J u n we i , Wa n g J u a n ,Q u Z h i n a ,H u a n g Xi u me i ,L i Y u q i n g ,H o n g J u n ( C h i n a An i ma l He a l t h nd a E p i d e mi o l o g y C e n t e r ,S h nd a o n g Qi n g d a o ,2 6 6 0 3 2 C h na i )
2024年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对寄生虫病诊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寄生虫病诊断市场概况近年来,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导致诊断需求的增加。
寄生虫病的诊断市场主要由两类产品组成:实验室诊断试剂和影像学设备。
实验室诊断试剂包括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的试剂盒,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的寄生虫感染。
影像学设备主要是用于诊断疟疾和丝虫病等疾病。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使得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更加快速和方便。
此外,基于免疫学的快速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特异性抗原和抗体进行快速诊断。
3.2 市场竞争激烈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和品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大多数企业都致力于研发更准确、更简便的诊断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同时,一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性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3.3 市场机遇与挑战寄生虫病诊断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但同时也要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
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投资,同时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和审批程序。
对于一些新兴市场来说,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和注册能力。
4. 市场前景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寄生虫病诊断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寄生虫病高发地区,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5. 结论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关键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定义未见标准定论[1]。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因摄入含有感染阶段寄生虫病原而使人体罹患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肉食源性寄生虫病:①猪/牛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②旋毛虫病。
③弓形虫病。
④肉孢子虫病。
植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布氏姜片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菱角、茭白、荸荠史。
当出现慢性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严重感染患儿可有消瘦、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可通过粪便镜检发现虫卵而明确诊断。
治疗:①吡喹酮,10~20mg,1次顿服,1个月后粪便虫卵转阴率可达95%~100%;②硫双二氯酚,槟榔,已少用。
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流行现状: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
确诊有赖于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中找到虫卵。
IHA、ELISA等免疫学诊断方法,可作辅助诊断。
②棘口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淡水鱼、螺史。
当出现厌食、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成正比)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在粪便中查到典型的虫卵即可确诊。
③棘颚口线虫病。
临床诊断:有生食淡水鱼及泥鳅史。
人并非本虫的适宜宿主,故在人体很难发育成熟,多以幼虫状态存在。
该幼虫可在人体各部位穿行,从而引起皮肤及内脏幼虫移行症。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造成诊断困难,经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④管圆线虫病。
流行现状: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少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管圆线虫最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检出而被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⑤阔节裂头绦虫病。
流行现状:在我国较为少见,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共有10例报道。
主要是由于食入生的或不熟的含有阔节裂头绦虫幼虫(裂头蚴)的鱼类而感染。
【2017年整理】《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2017年整理】《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姓名:何庆加学号:1409503109专业班级:生物科学14摘要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不少可在人兽之间自然地传播,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所以寄生虫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就我国的典型的五大寄生虫病作简要论述,旨在了解和懂得防治这五大寄生虫病。
关键词:五大寄生虫病,防治目录一、五大寄生虫及五大寄生虫病二、寄生虫病的防治三、总结参考文献一、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一)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利什曼原虫是原生动物门,鞭毛纲中的动鞭亚纲的动物。
有分为前鞭毛体(细滴虫型)和无鞭毛体(利什曼型),细滴虫型,体梭形,中央有一个核,核前有一基体,由基体伸出一根鞭毛。
利什曼型外具有细胞膜,里面有胞质、胞核、和基体。
繁殖的方法是二分裂。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防治:1.病原治疗 2.脾切除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脾高度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治疗。
(二)钩虫(hookworm)钩虫是属动物界——原体腔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纲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五种寄生虫比较表格
虫卵(主要):肉芽肿和纤维化
绦虫
囊虫病:虫卵
绦虫病:囊尾蚴
囊虫病:人
绦虫病:猪
口
成虫:小肠
囊尾蚴:脑、眼
成虫:绦虫病
幼虫:囊虫病(严重)
疟原虫
子孢子
人
终宿主:按蚊
按蚊叮咬
红细胞内
疟疾(贫血,脾大)
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
寄生虫
感染阶段
中间宿主
传播途径
寄生部位
致病性
蛔虫
虫卵
——
口
小肠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营养不良、腹痛、超敏反应
并发症:胆道蛔虫病(常见)、肠穿孔、肠梗阻
钩虫
丝状蚴Βιβλιοθήκη ——皮肤小肠幼虫: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
成虫:缺铁性贫血(婴儿钩虫病贫血严重、妇女可停经流产)、异嗜症
血吸虫
尾蚴
钉螺
皮肤
肠系膜静脉
幼虫:尾蚴性皮炎、Ⅰ型超敏反应(肺部病变)
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10级护理二班五大寄生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一、1、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均受益。
如海葵和海螺2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如蛔虫与人4、寄生虫: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5、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6、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储蓄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寄生的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
8、转续宿主: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在此宿主体内始终保持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发育为成虫。
9、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10、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11、感染期:虫体发育至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12、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在体内存活或增殖/繁殖的过程。
13、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14、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
15、隐性感染):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6、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
该类寄生虫又可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7、异位寄生:是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18、幼虫移行症):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19、免疫逃避: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而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继续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称20、虫媒病: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这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
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
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
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且可以定量。因蛲虫晚间在患者虫卵。牛、 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常可 找到乳白色的绦虫节片 , 不易找到其虫卵。( 3) 其他 体液或排泄物检查。肺吸虫病患者的痰中常可找到 虫卵, 但幼儿患者因易将痰液咽下, 所以可在其粪便 中找到虫卵; 也有学者在肺吸虫病患者的胸水中找到 虫卵。广州管园线虫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可以找到其 幼虫。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 查找利什 曼原虫的无鞭毛体 ( 以往称利朵体) 即可确诊该病。 1 1 2 培养法 在一些寄生虫病的早期 , 在患者血 液或体液中虫体数量较少而不易查出时 , 可以将标 本进行培养。例如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液可以接 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 不仅可提高检出率, 而且可 以鉴定虫种。弓形虫病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抽出物也 可进行组织培养。 1 1 3 动物接种 以上提及的骨髓或淋巴结抽出 物也可接种动物而取得阳性结果, 如将弓形虫病患 者的淋巴结或骨髓穿刺抽出物接种小白鼠 , 可以分 离出虫株。 1 2 免疫学检查 1 2 1 皮内试验 ( ID) 以虫体或虫卵制备成可溶 性抗原 , 注入患者的皮内, 如有此虫的感染时可引起 速发型超敏反应。 15~ 20 min 后在注射部位出现明 显的丘疹 , 有时可出现伪足 , 丘疹周围 有明显的红 晕 , 此为阳性反应。皮试对蠕虫病如血吸虫病、 肺吸 虫病 , 包虫病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初筛价值。在原虫 病如弓形虫病等时, 皮内试验仅出现迟缓型超敏反 应 , 仅在疾病痊愈后才出现阳性反应 , 所以无临床诊 断价值 , 仅能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1 22 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抗体的方法 ( 1) 补体结合试验 ( CFT ) 。应用虫体或 虫卵制备可 溶性抗原 , 在补体的辅助下与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 中的特异性抗体( IgG) 相结合 , 以溶血系统作为指示 确定其阳性程度。但因操作较繁复目前已甚少在临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人体寄生虫病是人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相应症状与体征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报道,2010年全球有2.19亿疟疾临床病例,66万人死于疟疾。
非洲儿童每年平均罹患疟疾 1.6-5.4次,儿童期死亡者中有1/5由疟疾所致,每30s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亡。
作为仅次于疟疾危害的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8个发展中国家,感染者2.4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在发达国家成人中感染率为2%,儿童感染率为6-8%,为美国最严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蠕虫总感染率比1988-1992年首次调查下降了38.05%,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达到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四亿人。
但是,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
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华支睾吸虫(即肝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另外,包虫病、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态势是:一、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显著减少我国目前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调查结果下降63.65%。
全国土源性线虫的推算总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5.36亿人)减少了4.07亿人。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病诊断研究进展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寄生虫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抗寄生虫新药,疫苗和诊断技术及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媒介防治技术是寄生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这里,我想就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的诊断现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五种寄生虫病诊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一些临床检测技术,由于一些诊断方法正处于研究中,因此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方法终将成熟适用。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诊断寄生虫种类繁多,据记载,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在我国有229种,其中线虫35种,吸虫47种,绦虫16种,原虫41种。
血吸虫病、疟疾、幼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
根据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
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查出感染于人体的蠕虫26种。
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
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减少了4.07亿人。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方式,病原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测。
一、病原学诊断技术:1)粪便检查:a:直接涂片法b:厚涂片透明法c:浓聚法d:毛蚴孵化法e:肛门拭子法f:钩蚴培养法g:定量透明法h:淘虫检测法i:带绦虫孕节检查法2) 血液检查:a:检查疟原虫b:检查微丝蚴3)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检查: a:痰液b:十二指肠液和胆汁c:尿液d:鞘膜积液e:阴道分泌物4)其他器官组织检查:a:骨髓穿刺b:淋巴结穿刺c:肌组织活检d: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e:直肠粘膜活检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一般免疫学诊断技术:a:皮内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法b:免疫扩散电泳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间接红细胞凝集g:免疫酶染色试验d:间接荧光抗体试验h:免疫印迹2)染色实验3)沉淀实验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1)DNA探针技术2)PCR技术四.临床表现五.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一)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因此血吸虫病的诊断在其防治过程中举重若轻。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但对轻度感染者和晚期病人及经过有效防治的疫区感染人群,病原学检查常常会发生漏检。
1)病原学诊断进展:1. 粪便取卵法:(1)直接涂片法,此法检出率低适用于重度和急性病人(2)尼龙袋集卵法,适用于大规模普查(3)卵化法,利用虫卵中的毛蚴在适宜条件下可破壳而出在水中运动此法可提高粪便检查法的检出率(4)加藤法改良加藤法及集卵定量透明法,此法可用作虫卵计数2. 组织内检查:直肠镜活组织检查,肝活组织检查法,(1)组织钳夹取粘膜法,(2)刮检法,(3)直肠显微镜检2)免疫学诊断进展:1. 常规检查方法:随着技术发展和对寄生虫病研究的进展,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由于其自身各种不足和条件的不成熟而显得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寄生虫病诊断,如皮内试验(ID)和尾蚴膜反应因其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与其他吸虫病产生较高的交叉反应因此在现场已基本不适用此法,环卵沉淀法因其操作复杂,强度较大,检测耗时长目前在疫也基本不再使用,而间接凝集试验(COPT)操作简便,快有效,并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临床检测中广泛应用,但其诊断抗原的稳定性较差,交叉反应率较高且致敏红细胞之间存在批间差异,反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循环抗原的检测: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进步,血吸虫循环抗原循环检测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目前检测循环抗原的技术基本上类同与检测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胶体金具有肉眼可观察到的颜色,这为制备不需要任何试验仪器的诊断试剂提供了可能。
目前,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方法主要是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mmunologist filtration assay,DIG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chromatography assay,GICA)(2)有学者采用血吸虫重组蛋白SVLBP作为抗原捕捉抗体,用胶体金标记兔抗SEA-IgG作为探针检测SEA抗原,对30份急性血吸虫病循环抗原检出率达100%,对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检出率为52.6%,同时与ELISA法进行比较。
结果两法符合率达97.4%(沈丽英等,2000),而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
标记好的试剂盒可以长期保存,随时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汤益等(2000)曾以抗谷胱甘肽-S-转移酶(rSj26GST)的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DIGFA检测循环抗原,并与SEA-DIGFA及ELISA检测循环抗体作比较。
结果表明,rSj26GST-DIGFA与另两者的特异性无差异,但敏感性只有76.4%,且与肺吸虫病的交叉反应较高。
但因rSj26GST抗原的制备比SEA容易,所以利用rSj26GST抗原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此外,据报道,朱荫昌等用D-1胶体染料标记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可溶性尾蚴抗原建立了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快速诊断试纸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样肖祥等以R3胶体染料标记SEA建立了双抗原夹心的免疫渗滤法试剂盒检测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其敏感性高于环卵沉淀试验法。
(二)疟疾病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的对疟疾病例做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做出及时准确,规范的治疗。
目前疟疾病的诊断包括1.临床病例诊断2.实验室诊断依据WHO的标准,实验室诊断是疟疾病确诊的标准。
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一点即为疟疾1).血液中查到有疟原虫2).临床症状典型3).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病人,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 病原学检查: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从外周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确诊的可靠依据,最好在服药前取血检查。
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完整,典型,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疟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
厚血膜由于原虫比较集中,易检获,但染色过程中红细胞溶解,原虫形态有所改变,虫种鉴别较困难。
因此,最好一张玻片上同时制作厚薄两种血膜,如果在厚血膜查到原虫而鉴别有困难时,可在检查薄血膜。
恶性疟疾在发作始时,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采血能提高检出率。
2. 免疫学检查:2.1.循环抗体检测,临床应用于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1)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2001年选择桂东等35个县(市)为调查点,新化等5县(市)为纵向监测点。
以食蟹猴疟原虫作抗原,1:20稀释样本血,用IFAT对疟疾的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进行了观察。
结果间日疟抗体阳性符合率99.08%,GMRT62.34,假阳性率0.82%。
佳东等35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降至0.1‰以下4—18年以后,IFAT平均阳性率1.65%(670/40676)。
新化等5县(市)纵向监测点平均阳性率2.11%(511/24211),结果显示IFAT在间日疟诊断、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是将抗体与底物结合,把标记的抗体与被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配体结合,与底物作用显色,依据显色深浅测定OD值。
1982年采云南省不同疟区162份干血滴,包括恶性疟51例与间日疟111例,采用由当地分离的恶性疟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试验,并用食蟹猴疟原虫替代抗原作对比,结果显示使用两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基本一致。
2.2.循环抗原检测2.3.生物分子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其敏感性可达感染红细胞内0.0001%的原虫密度。
国内学者采用PCR技术扩增间日疟原虫SSU rRNA基因120bp的特定片段,其敏感性达0.1原虫/µǀ血。
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评价巢式PCR方法用于输入性疟疾病例检测的应用价值试验。
方法引用Snounou an Perandin F等人描述的引物,对本实验室所冻存标本进行巢式PCR检测,并与厚薄血膜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似然比χ2=21.801,P=0.010,且在分型上较厚薄血膜显微镜镜检方法容易被操作者接受。
结论在当前应对输入性疟疾的特殊时期,采用巢式PCR对输入性疟疾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型,不仅可以作为显微镜检查的有效补充,并且能够发挥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势。
(三)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又称黑热病。
因其致病力较强,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
临床上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
1. 病原学检查(1)穿刺检查:1)涂片法:可进行骨髓、淋巴结或脾脏穿刺,以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
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淋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的淋巴结,如腹股沟、肱骨上滑车、颈淋巴结等,也可作淋巴结活检。
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但不安全,一般少用。
2)培养法:将上述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中,置22~25℃温箱内。
经一周后若培养物中查见运动活泼的前鞭毛体,则判为阳性结果。
此法较涂片更为敏感,但需时较长,近年来改用Schneider 氏培养基,效果更好,3天即可出现前鞭毛体。
3)动物接种法:把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1~2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或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2)活组织检查: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用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
2. 免疫诊断法(1)检测血清抗体: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间接荧光试验(IF),直接凝集试验(DA)等,阳性检出率高,但假阳性时有发生。
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纯抗原,例如利什曼原虫动基体(kinetoplast)基因编码39氨基酸的重组片段产物,即重组k39(rk39)的使用,降低了假阳性率。
新近将rk39应用于Dipstick纸条法,快速诊断内脏利什曼病,显示其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