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

合集下载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Ⅱ《中国法制史》(硕士类)-章节题库-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Ⅱ《中国法制史》(硕士类)-章节题库-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表性的法典。
5.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建于( )。 A.禹刑 B.汤 C.吕刑 D.法经 【答案】C 【解析】《尚书•吕刑》所载“五刑之疑有赦”,是指对适用五刑有疑义而应予赦宥的案 件,均可折为赎刑。凡适用五刑有疑义而应予赦宥的案件,可分别缴纳一百缓、二百缓、五 百缓、六百缓、一千缓铜以赎免应处肉刑与死刑。可见,西周赎刑制度已相当系统。
3.《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这里的“圜土”是指( )。 A.法庭 B.监狱 C.刑罚 D.刑书 【答案】B 【解析】夏朝的监狱称为“圜土”,即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在地上围成圆土墙以拘 禁罪人。此外,夏王桀曾以“夏台”作为监狱囚禁商族首领汤,故夏朝监狱又有“夏台”或 “钧台”之称。商朝因袭夏,故监狱仍称“圜土”,囹圄也是监狱的说法,后世的史书也称 商的监狱为“羑里”。
7.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 A.讼 B.告 C.狱 D.诉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最早区分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西周对“以财货相告者”称为“讼”, 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对“相告以罪名者”称为“狱”,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
8.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 A.傅别 B.契券 C.质剂 D.出举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将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将借贷契约称为“傅别”。B 项,“契券”
11.“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B 【解析】“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是古代司法官审判案件时判断当 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意思就是用“五听”来审判案件,该 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
1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D.不端与端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区分,其中,故意犯罪,被称为 非眚;过失犯罪被称为眚。B 项,西周时期,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终”; C 项,在秦代,故意称为“端”或“端为”,过失称为“不端”;D 项,在汉代,过失和故

法律硕士综合课(分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分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分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晋书.刑法志》记载:“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治罪。

”“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

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请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文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的哪一项制度?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涉及知识点:中国法制史2.如何理解这项制度?正确答案:所谓“准五服以制罪”,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

在刑罚适用上,凡以尊犯卑,服制越近,处罚越轻,服制越远,处罚越重;凡以卑犯尊,服制越近,处罚越重,服制越远,处罚越轻。

对于家族内的财产侵犯,则服制越近,处罚越轻,服制越远,处罚越重。

涉及知识点:中国法制史3.该制度的确立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正确答案:“准五服以制罪”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其影响极为深远。

涉及知识点:中国法制史“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律疏议.名例》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4.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哪一项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正确答案: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类推原则,其中所说的“出罪”是指减轻或者免除刑罚,其“入罪”是指确定有罪或加重刑罚。

涉及知识点:中国法制史5.这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正确答案:其含义为: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加重处刑的犯罪,则列举轻罚处刑的规定,比照从重处断。

涉及知识点:中国法制史6.唐朝制定此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什么精神?正确答案:为了减少律文的繁琐,唐律本着目的解释的原则,对律条进行合理解释从而便于运用。

该原则在不损法律本意,不至于引起歧义理解的前提下,体现了立法者简化律文的精神。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一断于法B.轻罪重罚C.约法省刑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轻罪重罚、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刑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 )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冠婚之礼被称作嘉礼。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 )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

“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

“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

“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

“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

“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B.爰书C.乞鞫D.封守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

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

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

故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

因此选B。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时期把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称为( )。

A.质B.剂C.傅D.别正确答案:B解析:在西周的契约制度中,有“质剂”与“傅别”两种契约形式。

“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其中,凡是买卖奴隶、牛马使用较长的契券,称为“质”;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称为“剂”。

“傅别”是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债权人持左券,债务人持右券,合券为傅,分券为别。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规定了明确的刑事责任,即凡是“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其中把报私怨而枉法的称为( )。

A.惟官B.惟来C.惟内D.惟反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五过”是司法官渎职犯罪的罪名。

“五过”指的是:(1)“惟官”,指畏权势而枉法;(2)“惟反”,指挟私怨报复而枉法;(3)“惟内”,指为亲属利益而徇私;(4)“惟货”,指贪赃受贿枉法;(5)“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凡是法官渎职犯罪,都以“五过”之罪予以惩罚。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3.西周时期对于老幼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以体现“明德慎罚”,对于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法律称为( )。

A.三赦之法B.三宥之法C.三刺制度D.五过之法正确答案:A解析:三赦是“一日幼弱,二日老耄,三日蠢愚”,凡此三者皆赦免其罪,作为矜老恤幼的一种标志,后世各朝法律都沿袭和发展了这一制度。

西周的“三宥之法”即对“过失”,“弗知”和“遗忘”三种犯罪情形都可以宽宥原谅。

三刺制度是司法慎重的体现。

五过之法是对官吏渎职犯罪予以惩处的法律。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4.西周时期强调司法慎重的制度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试卷1(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 )”。

A.商刑B.汤刑√C.吕刑D.九刑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汤刑。

夏商两朝的法律总称分别为禹刑和汤刑,都带有对祖先或者朝代建立者的尊敬与怀念之意,故以大禹和商汤的名字命名。

3.商朝有“三风十愆”的规定,其中三风中的巫风是指A.庭内起舞、沉溺酒歌√B.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C.巫蛊乱政、残害忠良D.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商朝立法概述。

对于古代的这些名词概念,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意思揣度,除非古文功底深厚,否则只能细心识记。

巫风虽然带有“巫”字,但其主要针对的是官吏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淫风则指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生活作风层面;乱风则指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侧重执政思想观念和用人方面。

4.关于奴隶制五刑,流行的说法认为最早源于A.上古祭祀活动中的献俘、杀俘仪式B.原始社会后期军法、军令的积累C.先进部落苗民的刑罚√D.夏商时期的天罚、神判观念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夏商刑事立法。

虽然一般的理论都认为我国最早的法律制度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军法和军令等,也带有浓厚的神权法思想,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是要细致地认识和理解,例如本题中的奴隶制五刑,尽管也与A、B、D三选项密不可分,但是从源头上来看还是先进苗民的刑罚。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哪一个是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明刑弼教正确答案:D2.在中国古代,“律”是在什么时期首次作为法律形式的?(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正确答案:C3.在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是( )。

A.令B.廷行事C.式D.法律答问正确答案:D4.“法例”作为篇名,存在于下列哪个法典中?(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5.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是( )。

A.《法经》B.《北齐律》C.《唐律疏议》D.《大清律例》正确答案:C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

A.《朝律》B.《唐六典》C.《元典章》D.《明会典》正确答案:B7.“条法事类”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A.唐末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8.《问刑条例》的删定,使得“例”成为正式的法律。

《问刑条例》删定于( )。

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孝宗时期D.明神宗时期正确答案:C9.明朝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开始编撰《会典》的?(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孝宗正确答案:C10.清朝则例开始制定于( )。

A.顺治B.康熙C.雍正D.嘉庆正确答案:B11.上请原则在什么时期成为普遍特权?( )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正确答案:B12.“亲亲得相首匿”正式确立于( )。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宣帝D.汉献帝正确答案:C13.“准五服以制罪”正式确立于( )。

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14.根据“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下面哪个情形处罚最重?( )A.父杀子B.子杀父C.侄杀伯D.伯杀侄正确答案:B解析:“准五服以制罪”要求在刑罚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2年真题)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

(分数:2.00)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3.(2012年真题)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 )。

(分数:2.00)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4.(2013年真题)《法经》中规定量刑原则的篇章是( )。

(分数:2.00)A.盗法B.网法C.捕法D.具法5.(2013年真题)《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这里的“圜土”是指( )。

(分数:2.00)A.法庭B.监狱C.刑罚D.刑书6.(2013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司法官责任制度的是( )。

(分数:2.00)A.三宥之法B.三风十愆C.三赦之法D.五过之疵7.(2013年真题)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私自修订法律,并书之于竹简,称为“竹刑”。

这位大夫是( )。

(分数:2.00)A.邓析B.叔向C.子产D.范宣子8.(2014年真题)我国奴隶制五刑为( )。

(分数:2.00)A.笞、杖、徒、流、死B.昏、墨、贼、赎、鞭C.墨、劓、剕(刖)、宫、大辟D.折杖、充军、刺配、迁徙、凌迟9.(2014年真题)西周时,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审判方式称为( )。

(分数:2.00)A.三刺C.五过D.五听10.(2014年做真题)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B>(总题数:15,分数:30.00)1.春秋时期,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是( )A.邓析B.子产C.孔子√D.赵鞅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邓析制《竹刑》,晋国赵鞅将前任所编刑书铸于鼎之上,都是公布成文法的行为。

孔子对晋国“铸刑鼎”持反对意见,选C。

2.“一条鞭法”是将各种类型的赋税并为统一的货币并予以征收的赋税制度,施行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明中期起,各地进行各种赋役制度改革的尝试,嘉靖十年至崇祯十年约一百年间,朝廷向各地推广“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方案,D项正确。

3.旧五刑中,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的刑罚是( )A.大辟B.宫刑C.劓D.鲸刑√墨刑,又称鲸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肉刑,又使受刑人遭受耻辱。

D项正确。

4.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神命”、“天罚”B.明德慎罚√C.一断于法D.德本刑用西周统治者从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对人的关注,提出“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并将“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准则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B项正确。

5.古代法典中,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的是( )A.《曹魏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立法是《曹魏律》。

《曹魏律》在继承汉律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A项正确。

6.历史上最早以“式”为形式的法典是( )A.大统式√B.麟趾式C.封诊式D.贞观式“式”源于汉代的“品式章程”。

法硕(非法学)考研: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习题

法硕(非法学)考研: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习题

法硕(非法学)考研: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习题1.下列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错误的是()。

A.中国法律的起源,从远古到夏商,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 B.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 C.中国法律的起源,主要是以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的形式完成 D.中国法律的起源,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为基础【解析】答案A。

除了A以外都是书上的原文。

选项A错在夏商没有成文法,直到春秋才有成文法。

2.下列关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几部法典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A.《铸刑书》是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B.邓析综合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 C.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所编刑书正式铸在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D.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引起了旧贵族的激烈反对,孔子首先对晋国铸刑鼎发表了激烈的反对意见【解析】答案D。

最先反对公布成文法活动的是晋国的叔向,不是孔子。

3.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是()。

A.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B.因时因地原则C.上下比罪原则D.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解析】答案A。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正好体现了慎罚的思想,其他的并没有体现出这样的思想。

考生从字面意思分析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4.《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A.吕刑B.九刑C.汤刑D.甫刑【解析】答案B。

吕刑(别称甫刑)都是司寇吕侯作的,汤刑是商朝的法律。

凯程法硕优势:凯程法硕辅导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大量学员考取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贸大、中财、北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在凯程官方网站有他们的经验谈视频,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他们的经验对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法硕参考书、就业、择校、分数线、备考指导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查看凯程的官方网站,可以联系咨询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解答。

法律硕士法制史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1

法律硕士法制史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1

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关于婚姻的“六礼”制度中,把男家卜得凶吉通知女家订婚称为( )。

A.纳采B.纳吉C.纳征D.问名2.西周时期,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被称为( )。

A.五听B.五刑C.五过D.五罚3.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4.西周时期明确对惯犯和偶犯作出了区分,西周把惯犯称为( )。

A.眚B.非眚C.非终D.惟终5.我国的赎刑制度最早起源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称为( )。

A.劓刑B.刖刑C.剕刑D.膑刑7.西周时期,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 )。

A.惟终和非终B.眚和非眚C.不端和端为D.不识和遗忘8.嫡长子继承制是在( )牢固确立下来的。

A.夏朝B.商朝前期C.商朝末期D.西周时期9.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

A.大理B.司寇C.廷尉D.大理寺卿10.西周时期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诉讼费用称为( )。

A.钧石B.束矢C.质剂D.司约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称为( )。

A.夏台B.羑里C.圜土D.囹圄12.西周时期实行( )的立法指导思想。

A.德主刑辅B.明刑弼教C.明德慎罚D.德本刑用13.吕刑又称为( )。

A.脯刑B.甫刑C.菹刑D.九刑14.西周时期法律的总称是( )。

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15.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指( )。

A.晋国的“铸刑鼎”活动B.邓析私刻的“竹刑”C.郑国的“铸刑书”活动D.楚国的“仆区之法”16.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脚的刑罚称为( )。

A.剕刑B.宫刑C.膑刑D.醢刑17.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手的刑罚称为( )。

A.刖刑B.膑刑C.诼刑D.劓刑18.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中,把男方派人送聘礼至女家称为( )。

A.请期B.亲迎C.纳征D.纳采19.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法律硕士综合课(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制定了《分户令》,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正确答案:D解析:商鞅通过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可见,A项表述错误。

商鞅“改法为律”,强调法律的规范性,而不是伦理性。

可见,B项表述错误。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连坐制度。

可见,C项表述错误。

商鞅制定并颁布了《分户令》,以发展小农经济,扩大户赋来源。

可见,D项表述正确。

故选D项。

知识模块: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法经》的制定者是()。

A.李悝B.商鞅C.子产D.张汤正确答案:A解析:战国《法经》的编纂者是李悝,故选A项。

《考试大纲》所列的主要法典编纂者包括:春秋《铸刑书》的制定者子产,《铸刑鼎》的公布者赵鞅,《竹刑》的制定者邓析,战国《法经》的编纂者李悝,《连坐法》和《分户令》的制定者商鞅,《汉律》的制定者萧何,《晋律》的注疏者为张斐、杜预,《贞观律》的制定者为房玄龄、长孙无忌,《唐律疏议》的注疏者为长孙无忌。

知识模块: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

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

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

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

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刑罚。

A.死刑B.鬼薪白粲C.城旦舂D.笞一百正确答案:A解析:秦律实行诬告反坐制度,即秦律对于诬告他人者,以所告之罪罪之。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刑书正确答案:A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不是一部成文法典,而是不成文法,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故选A项。

大家注意以下区分: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佣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

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质”和“剂”有区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故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七出”中属于“反义”情形的是()。

A.无子B.窃盗C.淫D.不川页父母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关于婚娴的解除,有“七出(去)、三不去”规定。

“七出”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

”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者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是反义。

可见,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五刑之疑有赦B.刑罚世轻世重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确答案:D解析: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三国三典”原则,这种以具体国情确定用刑之轻重缓急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原则。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模考试题及答案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模考试题及答案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模考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

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A.质剂B.傅别C.狱D.讼 2.《竹刑》是郑国大夫()私自编撰的。

A.子产B.邓析C.赵鞅D.赵盾 3.下列哪部律曾得到张裵、杜预两位律学家先后作注,而被称为&ldquo;张杜律&rdquo;?() A.《新律》B.《泰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4.下列哪部律确立了&ldquo;死、流、徒(耐)、杖、鞭&rdquo;五刑体系,从而为隨唐的&ldquo;笞、杖、徒、流、死&rdquo;五刑体系奠定基础?() A.《新律》B.《泰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5.那个朝代的律正式出现了&ldquo;官当&rdquo;之名?() A.西晋B.曹魏C.北齐D.南齐 6.系统记载唐朝官制的政书是()。

A.五十三条格B.开元律疏C.唐六典D.大中刑律统类 7.&ldquo;十恶&rdquo;中破坏封建家庭秩序的是()。

A.内乱B.不道C.谋大逆D.大不敬 8.&ldquo;八议&rdquo;中有&ldquo;议宾&rdquo;一项,&ldquo;宾&rdquo;是指()。

A.皇帝的亲戚B.皇帝的故旧C.皇帝的客人D.前朝国君的后代 9.唐代中央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D.门下省 10.宋太祖于建隆四实行的刑罚制度方面的一项新规定是()。

A.折杖法B.盗贼重法C.重法地法D.刺配之刑 11.凌迟入律典作为法定刑始于()。

A.《唐六典》B.大明律C.《庆元条法事类》D.宋刑统 12.宋朝制定了处理民事案件的&ldquo;务限法&rdquo;,它规定在务限期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婚姻、债负等案件。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1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1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1(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夏商诉讼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SSS_SINGLE_SELA 将**意识与审判制度相结合,具有浓重的“天罚”与“神判”特色B 注重考察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断罪C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D 对具有不同身份的犯罪人区别对待2.凌迟首用于五代,( )时被废除SSS_SINGLE_SELA 宋朝B 唐朝C 元朝D 清末3.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的完备形态是( )SSS_SINGLE_SELA 《唐六典》B 《大清律例》C 《大清会典》D 《元典章》4.“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的刑罚适用原则,起源于( )SSS_SINGLE_SEL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5.汉朝颁布的法律中,最能体现抑商政策的是( )SSS_SINGLE_SELA 盗律B 贼律C 告缗令D 《兴律》6.汉代的法律形式中,在律无正条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是( )SSS_SINGLE_SELA 律B 令C 科D 比7.古代刑罚中,赎刑制度化开始于( )SSS_SINGLE_SELA 《九刑》B 《吕刑》C 《法经》D 《九章律》8.唐朝的法律形式中,有关国家政权组织制度与行政管理活动的法规,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的是( )SSS_SINGLE_SELA 律B 令C 格D 式9.古代法典中,首创《名例律》法典篇目的是( )SSS_SINGLE_SELA 曹魏律B 晋律C 北魏律D 北齐律10.西周穆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SSS_SINGLE_SELA 九刑B 汤刑C 法经D 吕刑11.规定“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的朝代是( )SSS_SINGLE_SEL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2.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法典是( )SSS_SINGLE_SELA 《开皇律》B 《武德律》C 《贞观律》D 《永徽律疏》13.西周时期史籍记载中的“非终”是指( )SSS_SINGLE_SELA 过失B 惯犯C 偶犯D 故意14.中国古代将“审”与“判”分为两事,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权量刑,检法量刑之事别由其他官员负责的制度是( )SSS_SINGLE_SELA 鞫谳分司制B 翻异别推制C 秋审D 圆审15.“八议”正式人律始于( )SSS_SINGLE_SELA 《曹魏律》B 《晋律》C 《北魏律》D 《北齐律》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法律硕士法制史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1

法律硕士法制史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1

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期把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称为( )。

A.质B.剂C.傅D.别2.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规定了明确的刑事责任,即凡是“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其中把报私怨而枉法的称为( )。

A.惟官B.惟来C.惟内D.惟反3.西周时期对于老幼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以体现“明德慎罚”,对于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法律称为( )。

A.三赦之法B.三宥之法C.三刺制度D.五过之法4.西周时期强调司法慎重的制度是( )。

A.三刺B.三赦C.五过D.五罚5.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吕刑》所记载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是()。

A.老幼犯罪减免刑罚B.宽严适中C.“七出”“三不去”D.罪疑从轻、罪疑从赦6.西周时期将刑事案件收取的诉讼费用称为( )。

A.束矢B.钧石C.质剂D.傅别7.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B.“傅别”是西周时期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C.所谓“殷彝”指的是商朝的法律D.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挽救其统治的重大措施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的“傅”即债券,它可以印证买卖关系的存在B.西周的大司寇是周天子的六卿之一C.“三不去”属于西周时期独有的婚姻解除制度D.诬告反坐原则源于西周9.宽严适中的刑法适用原则最早记载于( )。

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吕刑》中所记载的内容?( )A.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B.规定了赎刑制度C.强调司法官适用刑罚不可畸轻畸重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1.西周时期将管理契约事宜的官员称为( )。

A.钧石B.束矢C.质剂D.司约12.不体现西周有关用刑宽缓的立法原则的是( )。

A.三不去B.宽严适中C.疑罪从轻D.老幼废疾减刑13.黥刑又称为( )。

A.刺字刑B.墨刑C.刺配刑D.劓刑14.西周时期有关“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体现了( )的思想。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西周时期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诉讼费用称为( )。

A.钧石B.束矢C.质剂D.司约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民事诉讼费用称为“束矢”,刑事诉讼费用称为“钧石”。

“质剂”为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司约”为西周时期管理契约的官员名称。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

A.《大明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明大诰》正确答案:D解析: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3.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正确答案:C解析: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

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律通过对权利、义务的规定,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

这一表述指的是法的那一项基本特征?A.规范性B.权利和义务一致性C.国家强制性D.程序性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

规范性强调的是法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行为或活动具体该怎样做;而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强调的是通过对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来告知人们某一行为该不该做、能不能做或者是不是必须做。

可见这两个基本特征各有侧重:规范性强调“怎样行为”,权利义务一致性强调“行为与否”,由此,B为正确选项。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14(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春秋时期,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是( )A. 邓析B. 子产C. 孔子D. 赵鞅2. “一条鞭法”是将各种类型的赋税并为统一的货币并予以征收的赋税制度,施行于(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3. 旧五刑中,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的刑罚是( )A. 大辟B. 宫刑C. 劓D. 鲸刑4. 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 “神命”、“天罚”B. 明德慎罚C. 一断于法D. 德本刑用5. 古代法典中,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的是( )A. 《曹魏律》B. 《晋律》C. 《北魏律》D. 《北齐律》6. 历史上最早以“式”为形式的法典是( )A. 大统式B. 麟趾式C. 封诊式D. 贞观式7. 秦朝区分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是( )A. 年龄B. 性别C. 身高D. 体重8. 颁布《重法地法》的朝代是(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 依照唐朝律法的规定,告发或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 )A. 恶逆B. 不道C. 不孝D. 不睦10. 秦朝的审判制度中,司法官作出判决并向被告宣读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

再审称为( )A. 爰书B. 封守C. 读鞠D. 乞鞠11.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中,职掌审判权的是( )A. 大理寺B. 刑部C. 都察院D. 御史台12. 宋朝典卖契约中,业主可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期限是( )A. 10年B. 20年C. 30年D. 50年13. 汉朝法律规定,群饮酒属于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

“群”是指( )A. 三人以上B. 五人以上C. 七人以上D. 十人以上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A. 《大清现行刑律》B. 《大清新刑律》C. 《暂行新刑律》D. 《中华民国刑法》15. 唐律中规定的加役流需劳役( )A. 一年B. 一年半C. 二年D. 三年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法律硕士综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3

法律硕士综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3

法律硕士综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3 Ⅲ、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2题、4空,每空1分,满分4分) 1.夏商统治者在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______和_______的神权法思想。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 )1.&ldquo;质剂&rdquo;是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 )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ldquo;铸刑书&rdquo;,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 )3.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 )4.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 )5.&ldquo;五朝会典&rdquo;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6.《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 )7.明朝实行&ldquo;重其所重&rdquo;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8.1906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华民国宪法》。

( )10.1934年1月,工农民主政权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修改是增加了&ldquo;同中农巩固的联合&rdquo;条文。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1.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A.五过B.五听C.五刑D.五善 2.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A.家罪B.公罪C.公室告D.非公室告 3.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A.充军B.发遣C.枷号D.廷杖 4.在抗日民主政权后期制定的各种宪法性文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5.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为( )A.大理寺B.御史台C.刑部D.法部 6.清政府在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西周关于婚姻的“六礼”制度中,把男家卜得凶吉通知女家订婚称为( )。

(分数:2.00)A.纳采B.纳吉√C.纳征D.问名解析:解析: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

六礼内容是:(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请媒人问女方的生年日月时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吉凶;(3)“纳吉”,即男家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家,决定订婚;(4)“纳征”,又称为“纳币”,即男家送聘礼给女家;(5)“请期”,即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择定婚期;(6)“亲迎”,即男子赴女家迎女方,举行结婚仪式。

3.西周时期,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被称为( )。

(分数:2.00)A.五听√B.五刑C.五过D.五罚解析:解析:五听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

五听为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五过为西周时期官吏渎职犯罪的五种情形。

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五罚属于“五过之疵”的情形。

4.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分数:2.00)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解析: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5.西周时期明确对惯犯和偶犯作出了区分,西周把惯犯称为( )。

(分数:2.00)A.眚B.非眚C.非终D.惟终√解析:解析: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非眚和眚,将偶犯和惯犯区分为非终和惟终。

6.我国的赎刑制度最早起源于( )。

(分数:2.0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解析:解析:我国的赎刑制度最早起源于夏朝。

7.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称为( )。

(分数:2.00)A.劓刑B.刖刑C.剕刑D.膑刑√解析:解析:劓刑为砍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罚;刖刑为砍去受刑人手的刑罚;剕刑为砍去受刑人脚的刑罚;膑刑为去掉受刑人膝盖骨的刑罚。

8.西周时期,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 )。

(分数:2.00)A.惟终和非终√B.眚和非眚C.不端和端为D.弗知和遗忘解析:解析:西周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惟终和非终,将过失和故意分为眚和非眚;秦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端为和不端;西周将可以宽宥原谅的“过失”“弗知”和“遗忘”三种犯罪情形称为“三宥之法”。

9.嫡长子继承制是在( )牢固确立下来的。

(分数:2.00)A.夏朝B.商朝前期C.商朝末期D.西周时期√解析:解析: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商朝末期,西周时期牢固确立,该制度沿用至明朝。

10.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

(分数:2.00)A.大理√B.司寇C.廷尉D.大理寺卿解析:解析:大理为夏朝中央司法官;司寇为商朝和西周的中央司法官;廷尉为秦、汉、三国、两晋时期的最高司法长官;大理寺卿在北齐以后至宋朝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明清时期为中央复核机关的最高长官。

11.西周时期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诉讼费用称为( )。

(分数:2.00)A.钧石B.束矢√C.质剂D.司约解析:解析:西周时期民事诉讼费用称为“束矢”,刑事诉讼费用称为“钧石”。

“质剂”为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司约”为西周时期管理契约的官员名称。

1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称为( )。

(分数:2.00)A.夏台√B.美里C.圜土D.囹圄解析:解析:夏朝中央监狱名称为夏台,圜土为夏朝地方监狱名称。

羑里、囹圄为商朝监狱名称,商朝监狱也称为圜土。

13.西周时期实行( )的立法指导思想。

(分数:2.00)A.德主刑辅B.明刑弼教C.明德慎罚√D.德本刑用解析:解析:德主刑辅为汉朝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为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为唐朝立法指导思想。

14.吕刑又称为( )。

(分数:2.00)A.脯刑B.甫刑√C.菹刑D.九刑解析:解析:吕刑又称为甫刑。

脯刑为商朝特有的刑罚,意思是将受刑人晒成肉干。

菹刑又称为醢刑,意思是将受刑人剁成肉酱。

九刑是西周时期的九种刑罚。

15.西周时期法律的总称是( )。

(分数:2.00)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解析:解析: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为九刑;禹刑为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汤刑为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吕刑并非西周法律制度的总称,而是周穆王改革的一次记录而已。

16.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指( )。

(分数:2.00)A.晋国的“铸刑鼎”活动B.邓析私刻的“竹刑”C.郑国的“铸刑书”活动√D.楚国的“仆区之法”解析:解析: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晋国“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8.下列选项中,属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的是( )。

(分数:2.00)A.铸刑书√B.铸刑鼎√C.竹刑√D.吕刑解析:解析:吕刑属于西周时期的立法活动。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夏朝监狱名称的有( )。

(分数:2.00)A.圜土√B.囹圄C.夏台√D.钧台√解析:解析:囹圄属于商朝监狱的名称。

商朝监狱也称为圜土。

20.下列选项中,属于奴隶制五刑的刑罚是( )。

(分数:2.00)A.黥刑√B.膑刑√C.宫刑√D.劓刑√解析:解析:奴隶制五刑为墨刑(也称为黥刑)、劓刑、剕刑(或刖、膑)、宫刑、大辟。

21.九刑包括( )。

(分数:2.00)A.剕刑√B.大辟刑√C.扑刑√D.流刑√解析:解析:西周的九刑为奴隶制五刑加鞭、扑、赎、流。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吕刑》所记载的内容有( )。

(分数:2.00)A.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B.规定了赎刑制度√C.“中罚”、“中道”、“中正”√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解析:解析:“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源于夏朝,《吕刑》未记载该内容。

23.春秋时期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有( )。

(分数:2.00)A.子产B.孔子√C.赵鞅D.叔向√解析:解析:孔子反对铸刑鼎,叔向反对铸刑书,二人都为守旧势力进行辩护。

子产和赵鞅属于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24.下列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解析:解析:西周时期所谓“罪无正律,则以上下而比附其罪”,即“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

可见,该原则类似于类推适用原则。

因此,A项正确。

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同罪异罚原则,故B项错误。

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的划分标志是“非眚”和“眚”,故C项错误。

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故D项正确。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简答题第64-66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6.简述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主要内容。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

六礼内容是:(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请媒人问女方的生年日月时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吉凶;(3)“纳吉”,即男家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家,决定订婚;(4)“纳征”,又称为“纳币”,即男家送聘礼给女家;(5)“请期”,即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择定婚期;(6)“亲迎”,即男子赴女家迎女,举行结婚仪式。

“六礼”之中,最基本的是“纳采”和“纳征”。

“六礼”是古代礼制的一部分,该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0.00)27.分析题第67-69小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8.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祈祷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礼”的性质和作用。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伦理道德和仁义,没有礼的规范就不能形成;教化礼训和正定风俗,没有礼的规范就不能完备;分歧争议以及诉讼活动,没有礼的作用就不能决定;君王臣下,父子兄弟,没有礼的规范就无法界定;从学拜师,没有礼的规范就难以亲定;朝制列班、军事治理、官吏管理、执法,没有礼则无法运行;进行祭祀活动,没有礼的规范就不会诚实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