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课件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课件40

(3)评价:特征分析理论在解释模式识别时比模板匹;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是“鬼城模型”(也称泛魔堂模型;科学研究中引入“妖魔、鬼怪”等概念来代表尚未揭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节“优势效应”,以特征分析来;2、部件识别理论;部件识别理论示意图如下页:(解释:边缘抽取指对亮;(2)证据:1987年I.Biederman在实;(3)评价:部件识别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

(3)评价:特征分析理论在解释模式识别时比模板匹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它使识别具有准确性,并可发掘事物的潜在因素;由于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在许多事物中存在,以特征分析模型来识别事物,可以大大减轻记忆负担,使人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学习外界环境。不足之处:无法解释认知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即先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其次才是局部特征);它忽略了知识经验的作用即不重视自上而下的加工。

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是“鬼城模型”(也称泛魔堂模型)。O.Selfridge1959年在“Pandemonium:A paradigm for learning”中提出这一模型。(Selfridge,O.Pandemonium:A Paradigm for Learning,Symposium on the Mechanization of Thought,London:HM Stationery Office.1958)

科学研究中引入“妖魔、鬼怪”等概念来代表尚未揭示的一种实体功能是可靠的。在P.H.Lindsay& D.A.Norman1977年“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中就曾引用“魔鬼”概念。“鬼城”或“魔宫”出自Milton的《失乐园》一书,意指地狱的首都,是一个喧嚣而又混乱的城市。鬼城里有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小鬼(Demon)加工分为四个层次(或等级):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最终实现模式识别。这一具体模型仅仅是一种假设,并没有实验证据。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节“优势效应”,以特征分析来理解。

2、部件识别理论。(1)内涵:1987年,I.Biederman提出模式识别的部件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RBC),他认为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成简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模式识别。部件形状被称作“几何离子”,如方块、圆柱、球面、圆弧和楔子等(大约有36种),它以“容积本原”的形式存在,与原子或分子的功能相似,它们可以按不同

方式组成不同的物体。物体的部件是以形状的特征而存在,而不是以线或角的特征存在。人们获得了足够的形状信息就能觉察出“几何离子”,由几何离子再构成一个复杂对象(物体),这样就识别了对象。当给予我们的信息呈现方式不能让人觉察出个别的原始离子,就不能识别对象(物体)。

部件识别理论示意图如下页:(解释:边缘抽取指对亮度、纹理和颜色等表面特征的差异作出反应,并对物体作线条描述;分解凹曲线区域指对物体轮廓的凹面部分进行分解;非偶然性特征指物体的不变的关键性特征——曲率、平行、共端性、共线性等。)

(2)证据:1987年I.Biederman在实验中,向被试呈现物体的降质素描图(同一物体的图形逐渐省略某些部分),发现当省略提供凹曲线信息的某些轮廓时,物体的识别要困难些。1995年Ling&Sanock的实验证明,对象识别时如果提供给被试以部件形状的中心线(一般是条状物的轴心线)时,对象识别将更为便利。

(3)评价:部件识别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较容易的类别区分任务,部分得到实验的支持。不足之处:尚未阐明认知系统如何把一些零碎的线段拼在一起形成部件形状(即几何离子),不能解释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

了解:A、物体识别的双加工模型。M.J.Farah(1990)在“Visual agnosia (失认):Disorders of object recognition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normal vision”中提出了一个物体识别的双加工模型,认为人们对目标的识别有两种分析形式,一是整体分析(holistic analysis)即对目标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工;一是局部分析(analysis by parts),即对目标的某一关键部分进行加工。她认为这两种分析过程涉及对绝大多数物体或目标的识别。1990和1994年的实验证实了这一论点。即面孔识别主要依赖于整体分析,而阅读词汇或课文大多涉及分析加工。

B、背景分析理论。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主要是从事物的背景入手的,也就是说过去的知识经验直接指导对对象的识别。该理论重视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新近的重视自上而下加工的理论还有:1996年,V.Bruce的结构优势描述理论。结构由一些描述特定构成的命题组成。人们在识别对象时,关注的是刺激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把这一部分与记忆中结构描述相匹配,从而成功识别。例:字母L的识别——不管它是横的、竖的、长的、

短的,主要是相连的角度大小;“野人”的识别——着重看人的形体,而不管他的性别、毛发或所处的地域。

新资料:2008年2月6日,在德国研究联合会的支持下,马堡大学和吉森大学将推进第二个为期三年的、主题为“感知和活动”的研究项目。从2005年开始,由心理学家、运动科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们所组成的研究小组着力探索两种不同的感觉信号之间的关系:一种感觉信号产生人们所意识到的感觉,而另一种感觉信号则在人们活动中以未被意识的方式起着调控作用。近百年来,感知的过程和活动机能的过程分别获得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的机理可追溯到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近来,感知过程和活动机能过程之间的关系大大激发了神经科学家们的兴趣。研究人员想据此了解这两种过程是如何交互影响的,而且通过实验,人们也许可以探究感知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短期和长时间的区间内改变自身。

正式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布置)

单号选择:1、个体进行物体识别的机制分析(提示:试依据匹配理论和分析理论,举例说明一个人如何进行物体识别的。)2、有关心理学未来职业之我见

双号选择:1、个体识别野外生物的机制分析(提示:试依据分析理论解释人们在野外识别野生动物、花卉等的心理过程。)2、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表现分析

第三章注意

本章重点学习注意的认知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注意机制,理解其倡导者、时间、原理内涵、实验证据及人们的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注意概述(一)内涵:在心理学中,注意被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W.James(1890)认为注意是从同时呈现的几个物体或思维序列中选择一个对象的过程,并认为意识集中与专注是注意的核心。M.Martlin(1983)的界定:注意是心理努力的集中与聚焦,是一种有选择性、转移性和可分解性的集中。理解:注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单一的功能或某一种心理操作;它的过程既是组合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分离的。例:视觉注意——选择某一视觉信息→心理努力转移到该信息→心理与视觉信息联结。试区分注意和意识:二者密切相关。人在注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