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课件10
最新第十章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有【精选ppt】幻灯片课
几个代表 人物
赫伯特·西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很难用一个具 体的头衔来形容他:他1943年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 政治学博士学位,但现在,他却在卡内基一梅隆大学 任计算机和心理学教授。那么,他就是一个计算机学 家和心理学家吗?也不完全正确。事实上,他在1978年 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世界上第一位获奖的心理学家)。 他的研究领域横跨了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管理 学。他传奇式地将这几个领域的研究整合到了一起, 并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专门从事该领域的人都难以 企及的成就。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他还获得了美国 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1969年),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 奖(1993年),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图灵奖 (1975年)以及其他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奖项。
2、英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运用信息加工观 点处理人的知觉、注意以及信息通道等心理学问题, 开创了信息论在心理学中应用的先例。
(三)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
1、计算机科学对信息加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工具、
描述性的语言和有关计算理论方面的基础,对其形成 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图灵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和图灵检验(Turing test) 及西蒙和纽厄尔的人工智能研究,促进了认知心理学 的发展,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逐步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主流。
1949年西蒙应邀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先是 任行政学与心理学教授(1949~1955),后来 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终生。西蒙作为该 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的创办人之一,开创了 组织行为和管理科学两大学术领域的研究,承 担了组织理论家、管理科学家和商学院行政管 理者的工作,他指导并帮助该研究生院成为美 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西蒙不仅执教于著名大 学,也活跃于企业界、行政机构及多种顾问公 司。他对管理学上组织理论的研究有独特的见 地,不但是专业研究的先锋,更是行为科学的 代表性学者。
认知心理学课件(全)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心理学内部对行为主义的反抗2、认知心理学对前辈的继承3、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语言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二、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符号: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符号结构:语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操作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AA Aa星形在十字之下十字在星形之上星形不在十字之下十字不在星形之上星形在十字之上十字在星形之下星形不在十字之上十字不在星形之下二、相加因素法实验三、“开窗”实验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四、出声思考问题行为图五、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
知觉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2、知觉的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三、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间接知觉的观点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与知觉的刺激物说差异不明显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内温的实验:总体一致的三种关系1)一致:听到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无关:被试听到的是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但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四、模板说新的补充:预加工过程;其次,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五、原型说记忆中贮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它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六、特征说模式的元素可以被称为特征,在模式识别时先抽取对象的特征,再对这些特征进行合并,然后再进行匹配。
优点:1、有更强的适应性;2、可以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3、使模式识别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认知心理学绪论PPT课件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Newell&Simon,1972)
第11页/共57页
•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感受器、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注意
第12页/共57页
第13页/共57页
(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 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的关系:其它心理学的研究更多地表现为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性研究,而认知心理学却力图以一种解译性的研究来揭示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
• Sternberg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第30页/共57页
识记项目的 编码
探针刺激的 性质
识记项目的 数量
第25页/共57页
读音和书写方法一样 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
同时呈现 继时呈现
AA Aa
AA
Aa
AA 1s 2s
Aa
1s 2s
第26页/共57页
第27页/共57页
2、相加因素法 • 在20世纪,Sternberg(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间,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 假设: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即“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 是“OIRG”,但这四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只作出一次反应。
《认知心理学》课件
认知心理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指导,有助于理解 人类智能的本质和机制。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促进了认知 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认知 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 手段。
人工智能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1 2 3
模拟实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为认知心理学实验提供更准确、可重复的实验结 果。
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区别
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内部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思维、记忆等,强调对认知 过程的探究和理解。
行为心理学则更关注行为本身,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原因和规律,不涉及 内部心理过程。
虽然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心理学 的研究领域。
02
展望
认知心理学未来发展趋 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 深入,认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 跨学科的研究,以及如何将研 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 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认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研究 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体的物体。
成人认知发展
元认知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知识和监控,成人通过元认 知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能力
成人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并采取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
成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估 、分析和判断,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或传闻。
04
产生原因
产生认知失调的原因包括信息不一致、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等。
影响
认知失调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促使个体寻求减轻或 消除失调状态。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PPT教学课件
•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 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
3
1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1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1.1 社会背景
– 20世纪40年代,随着科学知识与技术尤其是武器装备技术的迅猛发展,人 们面临着信息的大量积聚与增长的局面,形成了与人的信息处理有关的急 需解决的问题: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其特点;如何对仪器设备进行恰当 设计,使人更容易对信息进行识别、对设备进行操作。
认知心理学
1
– 广义认知心理学 • 以认知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一切心理学研究和所建构的所有心 理学理论,包含结构主义、心理主义和符号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 狭义认知心理学
• 以“认知可计算主义”为研究纲领,按照自然科学模式进行研 究和理论建构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和联结主义取向的 认知心理学。 • 关注认识过程;关注心灵如何建构和组织经验;相信个体积极、 创造性地安排从环境接收到的刺激。 – 认知科学 • 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是哲学、心理学、 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进化学和动物 行为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 认知神经科学等。
10
11
信息加工论的目标与研究方法
• 目标:寻找一种形式结构,将人类的认知和知识活动转换为抽象的 符号系统的运作。 • 主要研究方法 • 信息加工方法 • 口语报告法 • 计算机模拟法 •
12
• 信息加工论简评 • 意义 • 局限
13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 • • • • • 一、基本假设与特征 分布式表征与平行结构和平行处理机制 连续性和亚符号性 容错性 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等特点 抵制噪音
5
认知心理学课件
谢谢
THANKS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他人时出现的错误或偏差。
社会认知与情感
社会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情感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03
04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 程不仅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 知,还包括对自己的认知的
认知,即元认知。
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 的思维、学习、行为等方面 的认识和调控能力,认为个 体应该具备对自己的认知过
程的反思和调节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元认知 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 来提高的,例如通过自我反 思、自我规划、自我调节等 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而认知心理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两者 在研究方法和对象上有一定的交叉。
02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CHAPTER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 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处理和输出等环节。
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04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环境和经验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人的认 知过程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 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 和任务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转 换。
认知灵活性理论强调个体在 认知过程中的适应性,认为 个体应该具备多种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 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
如何理解人的思考机制?了解认知心理学,揭开人类大脑奥秘。
认知过程
知觉
人眼错觉奥妙,如何识别视觉 信号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之一。
注意力
专注、分心与目标感知,我们 废了多少力气在“注意”上?
记忆
忆往昔峥嵘岁月,忆往事如烟 万缕。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是众多学生、职场人需要面对 的问题。
注意力
1
分心
注意力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强光
集中
2
和负面情绪。
需要注意的信息被提取,可以提高集中
精力。
3
持久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意干扰
4
分心与集中之间的反复出现将会干扰行 为表现。
学习与记忆
编码
由“过程”到“产品”,我们如何将新的信息加工并 存储。
检索
将已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需要进行 精细的选择机制。
• 外界刺激信号 • 干扰信号
处理
• 加工与筛选 • 编码与存储
输出
• 反应或行为的表现
认知神经科学
了解大脑神经细胞的构造及其不同区域的功能,可以揭示人类思考机制的奥妙。如神经元中的突触传递信息, 可以为我们的交互设计提供启示。Leabharlann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教育
如何通过认知心理学理论,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爱上学 习?
思维
从直觉到分析,从联想到推理。 人类思维的奥妙决定了我们的 认知深度与广度。
实验方法
行为测量
通过观察行为反应,揭示思 维和知觉方面的差异。
脑成像
通过磁共振成像、脑电图, 快速、精准地获得脑内活动 信息。
电子记录
通过内置在大脑中的电极监 测大脑活动的电信号,深度 挖掘人的思考过程。
认知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2、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Newell & Simon,1972
(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
(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
(3)关于加工器的组成
A、一组基本信息处理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复 制、改变原有的符号结构
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 符号结构等;
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
从反应时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 用的因素: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 类型、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结论: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经过四个阶段: 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反应组织 阶段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三、“开窗”实验
认知心理学
王甦 汪安圣
绪论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一、什么是认知
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1、考虑一下这个“字”——就是你刚刚读过的这个 “字”。你读着这个字时,心里发生过什么事?
2、在你的号码是多少? 4、有一个字是由七个字母所拼成,末尾一个字母是y;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1、信息加工观的心理学结论 (1)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内部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加工过程; (3)能够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
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 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
C、解说器: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 系列。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
(1)基本功能: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复 制以及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
《认知心理学》课件
您好!欢迎来到《认知心理学》PPT课件。在接下来的 7 页内容中,你将会了 解和深入认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动人的未来展望。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
了解人脑如何处理各种信息 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记忆和 使用。
心理学
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 为模式。
总结
两种学科的结合,研究人脑 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记忆困难的原因
2
包括良好结构的笔记、有效的重复方法等 等。
解释记忆困难的原因,包括压力等心理因
素和缺陷等生理原因。
3
记忆增强的策略
渐进式记忆、身体归档法等策略的讲解, 帮助学习者提高记忆质量。
思维与创造力
思维方式
介绍关于如何训练创造性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
工作中的冥想
音乐与创造力
介绍工作中的冥想可以减轻焦虑, 提高生产力,缓解压力等作用。
涵盖了识别问题、搜寻解 决方案、决策和实施执行 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方式。
未来展望与总结
AI技术发展
如何更新我们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人工智能技术 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研究?
情感与行为
愉快、怒气、焦虑等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与 判断?如何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理解人类情 感和行为?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希望您已经对认知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相信,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将会 为每个人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提供巨大的帮助。
阐述音乐与创造力之间的联系。 不仅能够调节情绪,还能促进大 脑神经的生长,提升创造力。
决策与问题解决
1 有效的决策
阐明如何做出更加有效的 决策,介绍了进行多角度 思考,学习如何让决策持 久等决策成果。
2 决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课件40(3)评价:特征分析理论在解释模式识别时比模板匹;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是“鬼城模型”(也称泛魔堂模型;科学研究中引入“妖魔、鬼怪”等概念来代表尚未揭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节“优势效应”,以特征分析来;2、部件识别理论;部件识别理论示意图如下页:(解释:边缘抽取指对亮;(2)证据:1987年I.Biederman在实;(3)评价:部件识别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3)评价:特征分析理论在解释模式识别时比模板匹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它使识别具有准确性,并可发掘事物的潜在因素;由于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在许多事物中存在,以特征分析模型来识别事物,可以大大减轻记忆负担,使人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学习外界环境。
不足之处:无法解释认知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即先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其次才是局部特征);它忽略了知识经验的作用即不重视自上而下的加工。
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是“鬼城模型”(也称泛魔堂模型)。
O.Selfridge1959年在“Pandemonium:A paradigm for learning”中提出这一模型。
(Selfridge,O.Pandemonium:A Paradigm for Learning,Symposium on the Mechanization of Thought,London:HM Stationery Office.1958)科学研究中引入“妖魔、鬼怪”等概念来代表尚未揭示的一种实体功能是可靠的。
在P.H.Lindsay& D.A.Norman1977年“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中就曾引用“魔鬼”概念。
“鬼城”或“魔宫”出自Milton的《失乐园》一书,意指地狱的首都,是一个喧嚣而又混乱的城市。
鬼城里有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小鬼(Demon)加工分为四个层次(或等级):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最终实现模式识别。
这一具体模型仅仅是一种假设,并没有实验证据。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节“优势效应”,以特征分析来理解。
2、部件识别理论。
(1)内涵:1987年,I.Biederman提出模式识别的部件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RBC),他认为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成简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模式识别。
部件形状被称作“几何离子”,如方块、圆柱、球面、圆弧和楔子等(大约有36种),它以“容积本原”的形式存在,与原子或分子的功能相似,它们可以按不同方式组成不同的物体。
物体的部件是以形状的特征而存在,而不是以线或角的特征存在。
人们获得了足够的形状信息就能觉察出“几何离子”,由几何离子再构成一个复杂对象(物体),这样就识别了对象。
当给予我们的信息呈现方式不能让人觉察出个别的原始离子,就不能识别对象(物体)。
部件识别理论示意图如下页:(解释:边缘抽取指对亮度、纹理和颜色等表面特征的差异作出反应,并对物体作线条描述;分解凹曲线区域指对物体轮廓的凹面部分进行分解;非偶然性特征指物体的不变的关键性特征——曲率、平行、共端性、共线性等。
)(2)证据:1987年I.Biederman在实验中,向被试呈现物体的降质素描图(同一物体的图形逐渐省略某些部分),发现当省略提供凹曲线信息的某些轮廓时,物体的识别要困难些。
1995年Ling&Sanock的实验证明,对象识别时如果提供给被试以部件形状的中心线(一般是条状物的轴心线)时,对象识别将更为便利。
(3)评价:部件识别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较容易的类别区分任务,部分得到实验的支持。
不足之处:尚未阐明认知系统如何把一些零碎的线段拼在一起形成部件形状(即几何离子),不能解释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
了解:A、物体识别的双加工模型。
M.J.Farah(1990)在“Visual agnosia (失认):Disorders of object recognition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normal vision”中提出了一个物体识别的双加工模型,认为人们对目标的识别有两种分析形式,一是整体分析(holistic analysis)即对目标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工;一是局部分析(analysis by parts),即对目标的某一关键部分进行加工。
她认为这两种分析过程涉及对绝大多数物体或目标的识别。
1990和1994年的实验证实了这一论点。
即面孔识别主要依赖于整体分析,而阅读词汇或课文大多涉及分析加工。
B、背景分析理论。
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主要是从事物的背景入手的,也就是说过去的知识经验直接指导对对象的识别。
该理论重视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新近的重视自上而下加工的理论还有:1996年,V.Bruce的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结构由一些描述特定构成的命题组成。
人们在识别对象时,关注的是刺激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把这一部分与记忆中结构描述相匹配,从而成功识别。
例:字母L的识别——不管它是横的、竖的、长的、短的,主要是相连的角度大小;“野人”的识别——着重看人的形体,而不管他的性别、毛发或所处的地域。
新资料:2008年2月6日,在德国研究联合会的支持下,马堡大学和吉森大学将推进第二个为期三年的、主题为“感知和活动”的研究项目。
从2005年开始,由心理学家、运动科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们所组成的研究小组着力探索两种不同的感觉信号之间的关系:一种感觉信号产生人们所意识到的感觉,而另一种感觉信号则在人们活动中以未被意识的方式起着调控作用。
近百年来,感知的过程和活动机能的过程分别获得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的机理可追溯到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
近来,感知过程和活动机能过程之间的关系大大激发了神经科学家们的兴趣。
研究人员想据此了解这两种过程是如何交互影响的,而且通过实验,人们也许可以探究感知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短期和长时间的区间内改变自身。
正式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单号选择:1、个体进行物体识别的机制分析(提示:试依据匹配理论和分析理论,举例说明一个人如何进行物体识别的。
)2、有关心理学未来职业之我见双号选择:1、个体识别野外生物的机制分析(提示:试依据分析理论解释人们在野外识别野生动物、花卉等的心理过程。
)2、计算机模拟人脑的表现分析第三章注意本章重点学习注意的认知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注意机制,理解其倡导者、时间、原理内涵、实验证据及人们的评价。
第一节概述一、注意概述(一)内涵:在心理学中,注意被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W.James(1890)认为注意是从同时呈现的几个物体或思维序列中选择一个对象的过程,并认为意识集中与专注是注意的核心。
M.Martlin(1983)的界定:注意是心理努力的集中与聚焦,是一种有选择性、转移性和可分解性的集中。
理解:注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单一的功能或某一种心理操作;它的过程既是组合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分离的。
例:视觉注意——选择某一视觉信息→心理努力转移到该信息→心理与视觉信息联结。
试区分注意和意识:二者密切相关。
人在注意时指向某处对象时,已经是有意识地加工处理某些刺激信息了。
“为了看见(听见),我们才去看(听)”,前半句涉及意识,后半句涉及注意。
比喻:注意——选择电视频道;意识——屏幕上的活动图像。
(二)分类和特征:分类:W.James(1890)的双重系统假设理论认为,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把注意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
S.Yantis(1998)对此作了延伸:刺激驱动(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的注意比目标驱动(即自上而下的加工)的注意具有更快速和更有效的特点。
后来人们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特征:选择性、持续性和转移性。
了解:关于注意在人的心理体系中的地位,各国心理学家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把注意看成知觉的一个方面,这样把注意限制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认为注意只和个别的认知过程发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W.James则把注意看成是意识的选择功能,这样把注意看成整个意识的功能,即与整个心理活动有关的。
苏联心理学把注意看成是一种心理特性或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波果斯洛夫斯基:在心理现象中,注意占着特殊的地位,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特点;同时,注意始终被包含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兴趣和个性的倾向性。
)二、注意研究的历史后来由于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对注意的研究很快被忽视了。
德国的冯特于1908年出版了《情感和注意心理学》,他是在论述统觉说时论述注意的。
他指出了注意的范围和作用,认为注意是伴随着一种心理内容的清晰领会的状态。
W.James(1892)在其心理学教科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功能之一,认为意识总是对它的对象的某些部分发生兴趣,而把其他部分加以排除。
到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时,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而不去理会;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神经系统中“场的力量”的概念来代替注意的概念,并把注意的有关内容掩没在“组织作用”或“完形趋向”中。
反映在C.E.Osgood(1953)的《实验心理学》著作中,800页的巨著竟然没有一处讨论注意的问题。
到了注意的重要性。
人们需要了解一个人同时能加工的信息数量,以及注意的分配、保持和转移的特性等,来保证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1958年D.E.Broadbent的“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知觉与交流)的出版使注意研究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注意被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的瓶颈,进入感受器的刺激不能被完全加工,注意机制为加工少量刺激,主要为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
(U.Neisser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用“pick up information”表明人是主动地选取某种信息的,并把注意内容纳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对注意的重视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区别于行为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分配给较多的认知资源,而未受注意的事物则被分配给较少或很少的资源,在分配给很少认知资源的加工中,认知过程不受意识引导也能进行,就称作自动加工,此阶段侧重注意的分配机制。
在以视觉注意为主的研究中,还结合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理论阐述。
如对视觉注意障碍的研究中,提出早期注意系统可能存在不止一个。
(例如,R.Halliday(1985)的ERP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儿童的平均诱发电位有较高的N1波(负波)。
)Rothschild等人(1986)曾使用ERP考察了电视广告与儿童观众的α波过渡期(epochs)之间的关系,即电视广告与注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存在一个至少是在两种不同水平上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注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