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8年级物理阶段测试word版附答案(1-3章+4部分)
![8年级物理阶段测试word版附答案(1-3章+4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1ca1a0c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9.png)
八年级物理阶段性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2. 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3. 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下列现象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原理相同的是( )A. 汽车后视镜中的像B. 皮影戏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水里的“折筷”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大D.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5.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6.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7. 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一定会用到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A. 斜面和小车B. 斜面和刻度尺C. 小车和停表D. 刻度尺和停表8.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上升、下降、静止都有可能9. 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0m/sB. 12m/sC. 12.5m/sD. 15m/s10. 对于如图所示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角为60°B. 入射角减小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减小20°C. 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11.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412ab964bcf84b8d57b08.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符合条件的只有G、H,所以D项中应是:80;1.02.2.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物理初二下第一章练习题
![物理初二下第一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7c62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c.png)
物理初二下第一章练习题(一)1.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力的表现形式?()A. 母亲的劝告B. 自行车行驶C. 蒸汽机车牵引火车D. 石头抛出后沿抛物线运动2. 一个人在月球上跑步,他跑得很快,但他感到比在地球上慢。
这是因为()A. 月球的重力大B. 月球的重力小C. 月球的空气稀薄D. 月球的气温低3. 食物被人吃进口中后进行摩擦、咀嚼,其中所产生的摩擦力对食物的可以实现以下哪种运动形式之一?()A. 匀速直线运动B. 加速直线运动C. 匀速曲线运动D. 加速曲线运动4.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B. 物体的质量越小,所受重力越小C. 物体的重量与所受重力成正比D. 物体的重量与所受重力成反比(二)1. 在同一媒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 水波B. 声波C. 光波D. 音波2. 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A. 反射传播B. 干扰传播C. 折射传播D. 弯曲传播3. 以下哪种现象与光传播无关?()A. 折射B. 反射C. 干扰D. 散射4. 以下哪种现象可以通过直线传播的光解释?()A. 衬衫穿透光的现象B. 课桌上的书籍能看见的现象C. 斑马线上的白色矩形反光的现象D. 水中的物体能看清的现象(三)1. 下面哪种变化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A. 水从液态变为固态B. 纸烧成灰烬C. 木头烧成木炭D. 水蒸发成水蒸气2. 物质的哪些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变化得出的?()A. 物质的凝固点B. 物质的硬度C. 物质的可燃性D. 物质的化学稳定性3. 物质的密度与什么有关?()A. 它的化学物质B. 它的质量和体积C. 它的形状和大小D. 它的颜色和透明度4. 按照物质的性质,可以把它们分为什么三类?()A. 具有质量的、具有大小的、具有颜色的B. 液体、固体、气体C. 有机物、无机物、生物D. 矿物、动物、植物【解析】(一)1. D. 石头抛出后沿抛物线运动解析:力的表现形式包括物体运动、形状变化或能量转移等。
初二下物理第一课练习题
![初二下物理第一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83ca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4.png)
初二下物理第一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物理量单位?A. 米B. 秒C. 焦耳D. 克2. 以下哪个物理量属于物质的宏观性质?A. 密度B. 质量C. 体积D. 质量单位3. 一个物体从A点沿直线方向离开,到达B点,再返回A点,物体移动的路径是A. 一条直线B. 一个封闭曲线C. 一段螺旋线D. 一段折线4. 下列哪个单位不属于速度单位?A. 米/秒B. 秒C. 米/小时D. 秒/米5. 质量是衡量物体内在属性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克拉D. 百克二、填空题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²,则该物体所受重力值为_____牛顿。
2. 在匀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_____变化。
3.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情况是______。
4. 对于起始速度为0的自由下落的物体,其中t代表时间,h代表位移,,则h = ____t²。
5. 1米/秒²等于 _____ 厘米/秒²。
三、计算题1. 一个自由落体从静止开始下落2秒后,其速度大小为多少?2. 一个小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行驶了30秒,求其位移大小。
3. 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求加速度的大小。
4. 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由6米/秒加速到12米/秒,所用时间是多少?5.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10米,求下落所用的时间。
四、应用题某物体从A点出发,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0秒后到达B点,再经过5秒后到达C点。
已知AB的距离为100米,BC的距离为50米。
求:1. 该物体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小。
2. 该物体从B点到C点的速度大小。
3. 该物体从A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4. 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5. 该物体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
五、思考题1. 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什么情况下速度和位移有相同的方向?什么情况下速度和位移有相反的方向?3. 什么是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是什么?4.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忽略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 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吗?如果可以,请写出该公式。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d6bccfbceb19e8b8f6ba4f.png)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二填空与实验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4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下册第1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第1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dbb2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初二物理下册第1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各式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 摆度B. 匹C. 卢D. 米2. 将10千克改为吨的数值是:A. 0.01B. 0.1C. 1D. 103. 下列颜色中,折射率最小的是:A. 绿色B. 黄色C. 红色D. 蓝色4. 将大小写字母A、a的书写方式表示为物理量,则它们属于同一个:A. 向量B. 标量C. 矩阵D. 张量5. 将15 cm换算为千米的数值是:A. 0.000015B. 0.00015C. 0.0015D. 0.015二、填空题1. 标准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______。
2. 速度的SI单位是______。
3.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的数值约为______光速。
4. 在太空中,物体的质量跟地球上比较会______。
5. 速度的大小受到______和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国际单位制(SI)及其重要性。
2. 什么是力?列举三种产生力的方式。
3. 请解释什么是速度?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有何关系?4. 计算并写出下列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A. 质量:25克B. 长度:3.5厘米C. 时间:2小时20分钟D. 速度:150米/秒四、应用题小明开车时以10.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为3600秒。
求小明行驶的距离。
五、综合题小明和小红比赛用时进行快速打字。
小明在5分钟内打了350个字,小红在10分钟内打了550个字。
请分别计算小明和小红的打字速率(字/秒)。
原文答案:一、选择题1. D. 米2. C. 13. C. 红色4. B. 标量5. A. 0.000015二、填空题1. 牛顿(N)2. 米/秒(m/s)3. 约为 300,000,0004. 不变5. 路程和时间三、解答题1.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用于规定和统一科学技术中各种物理量的计量单位。
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标准,使各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能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交流。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f48647c1cfad6185fa74f.png)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推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
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B .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 .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D .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 .25牛、2.5×103帕,B .25牛、2.5帕C .2×105牛、2×103帕D .20牛、2×103帕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 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P P P P ABCD <<= B 、P P P P A B C D <=>C 、P P P P A B CD <<< D 、P P P P A B C D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de4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d.png)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完整版)北师大八年级下第一章练习题
![(完整版)北师大八年级下第一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08969159eef8c75fbfb3fc.png)
【分析】过点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然后利用△ABD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
∵∠C=90°,AD平分∠BAC,
∴DE=CD,
∴S△ABD= AB•DE= ×10•DE=15,
解得DE=3.
∴ AC×DF=10
∴S△ACD= AC×DF=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DE=DF是解本题的关键.
12.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B,PD⊥OB于点D,PD=4,则PC等于8.
【分析】作PE⊥OA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19.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连结AD.
(1)图1,当点D是BC边上的中点时,S△ABD:S△ACD=;
(2)图2,当AD是∠BAC的平分线时,若AB=m,AC=n,求S△ABD:S△ACD的值(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3)图3,AD平分∠BAC,延长AD到E,使得AD=DE,连接BE,如果AC=2,AB=4,S△BDE=6,那么S△ABC=.
(1)求证:AM平分∠DAB.
(2)试说明线段DM与AM有怎样线BP、CP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
18.已知:如图,D是等腰△ABC底边BC上一点,它到两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DE、DF,当D点在什么位置时,DE=DF?并加以证明.
A.1:2:3B.2:3:4C.3:4:5D.4:5:6
【分析】作OD⊥AB于D,OE⊥AC于E,O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D=OE=O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60e81da1c7aa00b52acbf7.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力》测试题汇总(一)选择题: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C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5.—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A •不断改变B .始终不变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 .无法确定6.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A .一定吸引地球B .不一定吸引地球C . 一定不吸引地球D .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7.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 、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1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汽车起动C .汽车减速上坡(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B .汽车拐弯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8. 农民在清除黄豆与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A、砂粒比黄豆的密度大B、砂粒受的滑动摩擦力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力大C、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落D、砂粒比黄平对桌面的压强大9. 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到的目的是()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10.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能产生弹力B、只要发生形变就有弹力C任何物体弹性都有一定程度,弹力不能无限大D、弹力大小只与形变有关二、填空题7•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的.&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__________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9•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______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________________ 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假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 力的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用_______ 来表示。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_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同步练习(word 版 无答案)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_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同步练习(word 版 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3aa6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7.png)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 )A.流星雨 B.电闪雷鸣 C.黄河咆哮 D.树长高了2.人们把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叫做物理实验活动,下列哪种情况是物理实验活动( )A.火山爆发 B.彗星运动 C.电闪雷鸣 D.让白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现象3.下列哪个不是现代物理学的成就( )A.大亚湾核电站 B.笔记本电脑 C.国际空间站的建立 D.钻木取火4.下列是几名同学关于物理学的说法,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林说: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B.小明说: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小强说: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的科学D.小华说:物理学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也就是物理学,两者没有区别二、填空题5.物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6.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经历了17~18世纪的“________时代”、19世纪的“________时代”和20世纪以来“智能化、信息化的________新时代”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7.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所示),其中伽利略发现了______________,牛顿发现了____________,爱因斯坦建立了________。
图18.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请你判断下表中所描述的一些身边的现象属于何种物理现象。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第1课时)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A.量角器B.卷尺C.直尺D.三角板2.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为()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3.物理实验室常用刻度尺测量()A.质量B.长度C.体积D.时间4.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cm的是()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B.课桌的高度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5.目前,自贡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A.1cm B.10cm C.20cm D.50cm6.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7.(多选)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100cm=250cm B.75mm=75×10﹣3m=7.5×10﹣2mC.42cm=42×100m=4200m D.24m=24÷1000km=0.024km8.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km=m 1m=dm 1m=cm1m=mm 1mm=μm 1μm=nm。
《名校课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
![《名校课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18db5836bd97f192379e918.png)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导学案课件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ຫໍສະໝຸດ 教学资源包 8年级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 浮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 浮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七章 力
电子导学案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导学案课件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教学资源包 8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返回 主页
进入光盘
进入论坛
退出
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Word 版 习 题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返回
Word版习题
Word 版习题 8年级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 浮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期末复习
期中测试
期末测试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Word 版习题 8年级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0a6ff252ea551811a68715.png)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练习题〔Word 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如下图,让小车从斜而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 点的时 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实验时应保持斜而的倾角 〔选填“较大〞或 “较小〞〕: 〔2 〕小车通过48段时测得时间1AB =L6S ,那么加段的平均速度皿=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8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A8段的平均 速度VAB 会偏 〔选填“大〞或“小〞〕:〔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 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便于测量时间较小25小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⑴田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 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⑵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而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⑵⑶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以8=1«,小车通过A8段的平均速度:〔3〕[4]如果让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三知,测得的 t平均速度会偏小:⑷⑸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 的平均速度变大.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的、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4、8、C 三处时电子 表的显示时刻:40.0cm1.6s=25.0cm/s :〔1〕此实验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4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会导致所测4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来源】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v=-刻度尺秒表缓大t【解析】【详解】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1--:⑵[3]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⑵[4]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5]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上算出的速度偏大.t3.如下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4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⑴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 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⑵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⑶实验中应屡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UBC VAB 〔填“了、%〞或.【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21-2021学年九年级〔下〕开学测试物理试题〔3月月测试题〕【答案】40.0 25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48段的距离是:S AB =80.0cm-40.0cm=40.0cm;⑵由于A8段的时间是1AB=L6S,所以,小车通过A8段的平均速度是:40.0cm V ,v AB = A = ------------ = 25cm/s ,『AB 16s⑵⑶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u = 士知道, t平均速度会偏小:〔3〕[4]本实验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屡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⑷⑸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8c段的速度大于4c段的速度,即VBC>VAC.4.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下图,图甲读数为cm,图乙读数为s o〔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48间距离SA6=40.0cm, AC间距离gc=80.0cm,小车从A到8 所用时间08=2S,A到C所用时间t AC=3s,那么AB间平均速度以8=rn/s, AC间平均速度味48 〔选填">"、"="或,小车做〔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4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4C间平均速度〔选填“偏大"、"不变" 或“偏小〞〕.【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2.65 220.5 0.2 >变速直线偏大【解析】【详解】⑴出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 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 刻度对齐,因此待测 物体长度为6.65cm-4.00cm=2.65cm :⑵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 至4min 之间,偏向4min 位置,秒针指向40.5s 刻度处,因此 时间为3min40.5s=220.5s :〔2〕[3]八8间平均速度v .…== 9°吧=20cm/s=0.2m/s .j2s⑷AC 间平均速度80cm -r ,八 cr ,v.r = = ------ q 27cm/s=0.27m/s〃 3s因此以c> V AB ;⑸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3乂6]如果小车过了 4点才开始计时,那么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u = e 可知,会使所测4ct间平均速度偏大.5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从斜而顶端由静止下滑,到达A 、8、C 三处时电 子表的显示如下图〔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斜而的坡度应该较 〔选填“小"或"大"〕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假设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那么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o 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来源】福建省莆田市. 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 【答案】v =-小0.2小【解析】【详解】 ⑴田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 -:t⑵⑵斜而的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所以小车所放的斜而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 小车在斜而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而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⑶⑶由图中48的路程s^B=60cm=0.6m由电子表的显示可知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3s,由速度公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3〕[4]如果在测量小车到达8点的时间时,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就会导致记录的时间 偏大,从而使得48段的平均速度办8会偏小.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 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 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 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_____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 依据是 o【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 自己站的位置 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 刻度尺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 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2〕[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而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s AH 0.6m t 3s=0.2m/s⑶⑶⑷⑸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 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7 .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 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测: 猜测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 猜测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 “E 〞、"F 〞和“R 〞形状的LED 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 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 ,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 “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同学们将“F 〞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 〞,如下图,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 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3〕同学们再换用“E 〞和“R 〞形状发光字,分别根据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 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 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 1 F 圆形 倒立呈现2 F 方形 倒立呈现 3 E 圆形 倒立3呈现 4 E 方形 倒立呈现5 R 圆形 倒立呈现 6R方形倒立呈现〔4〕通过比拟,同学们验证了猜测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 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究〔1〕物理上将“F 〞、"E 〞和形状的LED 发光的字称为〔5〕同学们通过比拟1、2, 3、4和5、6,得出结论:〔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 〔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限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⑴田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⑵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进行,成的像会比拟清楚.⑵⑷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实像.〔4〕[5]通过比拟1、3、5 〔或2、4、6〕实验数据可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不同,说明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5乂6]通过比拟1、2, 3、4和5、6,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形状相同,小孔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相同,说明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⑹⑺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物体形状和小孔形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限制变量法.8 .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下图窗口前时,水龙头出水,当手离开时断水.〔1〕小明听老师说这是一种由红外线限制的自动出水龙头,他想到: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窗口接收,使限制阀翻开而出水.为验证猜测,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发现限制阀是否翻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有关,把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口的距离定为最远出水距离,每次测量这个距离都是15cm.他对实验现象分析如下: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选填不同或相同〕,最远出水距离应该不同,但实际却相同,可见他的猜测是错误的.〔2〕为了进一步寻找原因,小明分析得到限制水龙头出水的红外线可能是由窗口发出的, 于是他取了面积形状完全相同的梳妆镜和透明玻璃板,保持它们与窗口平行,分别将它们逐渐靠近窗口,测出最远出水距离分别为32cm、7cm.入射到梳妆镜上的光线全部反射, 而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选填“全部〞“局部〞或“不发生〞〕反射,接收到的反射光越弱,最远出水距离会越,因此说明水龙头出水是由于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一到窗口而使水龙头限制阀翻开自动出水.〔3〕得到出水原因后,他又进一步探究最远出水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 数据记录如下:反射面面积/cm?最远出水距离/cm1瓷祷100302纸板10018.23棉布10017.54海绵10016.1实验结果说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有关,此表中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最好.实验后他查资料得知:有一种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物体,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来看到物体.为使物体不易被暴露,应使其外表材料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选填强或弱〕.【答案】距离不同局部近反射反射而材料瓷砖弱【解析】【分析】【详解】⑴田小明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实验中限制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那么限制阀是否翻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距离不同,进而说明限制阀是否翻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距离有关.⑵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⑵⑶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会折射,所以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局部反射.⑷收到的反射光越弱,那么需要的距离越近.⑸通过实验说明水龙头出水是由于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反射到窗口而使水龙头限制阀打开自动出水.〔3乂6]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反射面积相同,反射面的材料不同,最远出水距离不同,说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⑺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而积相同时,瓷砖的最最远出水距离最短说明,瓷砖的反射效果最好.⑻使用表而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弱的材料,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少,使物体不易被暴露°9 .如图中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⑴小明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空白纸板做成的可折转光屏、光源和直尺外,还要用到和:⑵小明屡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ON两侧同一平而的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而内〞的结论,为使结论可靠,同学小敏建议: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同时观察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光屏上:⑶小明测量图中入射角N ___________ (选填“1〞、“2〞、“3〞或“4〞)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平面筏/⑷另一组的小军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调行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A 上,但始终没能在纸板B上找到反射光线,经检查纸板A、B在同一平而上.这是由于法线,而反射光线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答案】平面镜量角器反射光线2不在纸板上【解析】【分析】【详解】(1)[1][2]由于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必须有平而镜:另外还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还需要量角器.⑵⑶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让入射光线贴着光屏沿八.方向射入,同时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另一侧的光屏上:⑶⑷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图中入射角是角2.⑷⑸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后,当入射光线贴着纸板射向0点后, 法线将不会在纸板上,所以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而内.10 .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那么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10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1〕光斑的形成是由于,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造成的.〔2〕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测是否有道理? .〔3〕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你能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黑影的道理吗?':〕------ A光线141 的白增【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没有道理挡住了反射光线,形成光斑1挡住了入射光线,形成光斑2【解析】【分析】光被遮挡没有到达的地方会形成影子.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而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详解】当太阳光斜射玻璃圆镜上时,发生了镜而反射,发射光射到墙壁上留下一块规那么的光斑,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当铅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铅笔会挡住射向镜面局部入射光线和由镜面射向墙壁的局部反射光线,从而在墙上形成两个黑影;如下图: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如图②.这个是先有影子后成像,所以是影子的像.另一个是光通过镜子反射后照在铅笔上,投影在他上,是铅笔的影子,如图①.而铅笔通过平而镜所成的像在镜子的下方,故小明的猜测是没有道理.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而的正上方,发射光线将不会被遮挡,如图①消失,只剩以下图②的黑影了.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如下图是小兰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她根据〔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她观察到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体积〔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时,说明水开始沸腾.〔3〕她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示数如如下图,那么水的沸点为 C.〔4〕通过预习她已经知道沸腾过程要不断吸热,可是,当她移开酒精灯时,发现水还会沸腾一会儿,原因可能是.【答案】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上有余热,水可以断续吸热【解析】【分析】【详解】⑴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h.温度计的高度;⑵沸腾时气泡不断吸收周闱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故气泡是不断变大,到了水而气泡破裂,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⑶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7C:⑷熄火酒精灯,观察到水还会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由于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 水要想持续沸腾,需要持续吸热.故答案为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12.〔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本钱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熔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试验,如图乙.每隔hn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为°C,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有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 C8889929497989898•甲乙丙【答案】热胀冷缩水银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96 98【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C,酒精的沸点是78C,水银的沸点是357C,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C.②当温度到达98c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沸点为98.点睛:〔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3〕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13 .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陆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洁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有如下图的二种方法, 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正确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甲〞或“乙〞〕.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图丙〕,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图甲SZ图丙【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选填“是〞、“不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是 c.【归纳】根据分析可以推想得到:〔2〕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选填“提升〞/ “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高〞、“低〞〕.〔3〕在选择器材时,小陆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C〜102c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C〜102C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答案】乙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是-7降低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解析】甲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 所以应选择乙图的实验装置,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 C不变,冰的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1〕有图像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在融化时由固定不变的温度,即有熔点,所以是晶体. 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为-7 ℃.〔2〕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为0 ℃,淡盐水的熔点为-3 °C,浓盐冰的熔点为-7 ℃,由此可知,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低.〔3〕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所以选用温度计的最小值应低于-2 ℃.点睛:此题通过给出的实验信息,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水平,同时将所得的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练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14 .如下图,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⑴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选填“放〞或“吸〞〕热;⑵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⑶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升华吸熔点凝华升高【解析】【分析】【详解】⑵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⑵⑶烧杯里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到达了它的熔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⑶⑷⑸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15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9f0f3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0.png)
一、光的直线流传、光速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光老是沿直线流传C.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老是沿直线流传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老是沿直线流传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流传形成的2.以下对于光芒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芒C.光芒就是很细的光束B.光芒其实是不存在的D.光芒是用来表示光流传方向的直线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经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示()A. 小孔的形状必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流传的4.假如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芒,依据这两条光芒反向延伸线的交点,能够确立A. 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地点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 )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以下对于照明成效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假如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好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 .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以下对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光老是沿直线流传的C.萤火虫不是光源B.光的流传速度是D.以上说法均不对3× 108 m/s二、填空题9.在射击时,对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假如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方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能够用____中流传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____来解说.10.身高 1.6m 的人以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1m/s 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___m。
在某一时辰,人影长 1.8m,经2s,影长变成 1.3m ,11.在阳光下,旗杆的高度是测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是__ _m。
3.5m。
同时测得身高 1.5m 同学的影子长度是0.5m。
初二物理第一课练习题
![初二物理第一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ebc2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8.png)
初二物理第一课练习题1. 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500m,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解析:由速度的定义知,速度=位移÷时间,可得时间=位移÷速度。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位移为1500m,速度为25m/s,代入公式计算可得:时间 = 1500m ÷ 25m/s = 60s答案:汽车需要60秒才能到达目的地。
2. 一块物体从100m的高度自由落下,求它落地时的速度。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速度会不断增大。
使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即 v = gt,其中 v 表示速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t 表示时间。
在落地时,物体的速度即为最终速度。
由于落地时的高度为0,代入公式可得:0 = 100m + (v × t) - (1/2)gt²整理得:gt² - 2vt - 200 = 0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得到的结果为:t ≈ 4.04s 或t ≈ -9.9s由于时间不能为负数,所以答案是t ≈ 4.04s答案:物体落地时的速度约为 4.04m/s3. 一辆列车以10m/s的速度左右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为了避免碰撞,司机紧急踩下紧急制动,列车减速度为-5m/s²。
若列车在刹车前行驶了30m,问列车行驶了多久后才能停下来?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求出列车停下来前行驶的距离。
使用运动学公式:v² = u² + 2as (其中 v 表示速度,u 表示初始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位移)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速度 v 为0(列车停下来的速度),初始速度u 为10m/s,加速度 a 为-5m/s²,位移 s 为未知数。
代入公式并整理可得:0 = 10² + 2(-5)s0 = 100 - 10s10s = 100s = 10m由此可知,列车在停下来前行驶了10m。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f48647c1cfad6185fa74f.png)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推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
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B .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 .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D .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 .25牛、2.5×103帕,B .25牛、2.5帕C .2×105牛、2×103帕D .20牛、2×103帕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 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P P P P ABCD <<= B 、P P P P A B C D <=>C 、P P P P A B CD <<< D 、P P P P A B C D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练习题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047f7ebb4cf7ec4afed0f7.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练习题一、判断题1.运动员将杠铃举着不动,此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2.某同学踢毽子,毽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此同学对毽子做了功。
()3.一书包沿楼梯滚下,因为滚动方向是斜向下的,所以重力没有做功。
()4.一个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此时重力没有做功。
()5.一个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推动,但由于小孩用了很大的力,所以小孩对箱子做了功。
()6.10 只鸡蛋被举高 1 米,做的功约为 5 焦。
()7.甲推车的力比乙推车的力大,所以甲做的功比乙多。
()8.功的大小是由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决定的。
()二、填空题1.人拉着重 150 牛的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 20 米,人的水平拉力是 90 牛,那么,木块在前进中受到的摩擦力为牛,人对木块所做的功是焦。
2.一位重 700 牛的乘客,背着重 60 牛的包站在匀速行驶的公共汽车上。
当汽车驶过 200 米的距离时,乘客对包所做的功为焦,汽车底板的支持力对乘客所做的功为焦。
3.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是和。
4.起重机的钢绳将 500 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 6 米后,又水平匀速移动 4 米,钢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重力做的功为。
三、选择题1.足球运动员用 150 牛的作用力,将重4.5 牛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20 米,则运动员对足球所做的功为[ ] A.3000 焦B.90 焦C.3090 焦D.无法确定2.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
若甲的质量是乙的 4 倍,甲所受的水平拉力是乙的 2 倍,甲的速度是乙的 3 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 ]A.24∶1B.12∶1C.6∶1D.2∶1 3,如图所示,物体 A 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 2 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秤 B 的读数为 8 牛顿,如果动滑轮,绳子,弹簧秤的重力和摩擦均不考虑,那么物体 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 2 秒内 F 所做的功分别为:()A、 8 牛顿,32 焦耳;B、 16 牛顿,32 焦耳;C、 8 牛顿,64 焦耳;D、 16 牛顿,64 焦耳。
完整版)初二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f362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0.png)
完整版)初二物理练习题(含答案)C.眼睛必须对准物体D.眼睛必须移动才能看清物体15.下列物体中,能够发射光线的是()A.木头B.石头C.金属D.太阳16.下列哪种现象与光的反射无关()A.镜子中的人影B.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方C.光从水面反射D.光从玻璃中透过17.下列哪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A.水中的杆子看起来弯曲了B.太阳在地平线上方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C.棱镜将光分成七色D.眼睛通过水晶体看到物体18.下列哪种物体能够产生声音()A.木板B.玻璃C.石头D.金属19.下列哪种物体能够传播声音()A.真空B.空气C.水D.岩石20.下列哪种物体能够产生电流()A.塑料B.纸张C.铜线D.木板21.下列哪种物体能够导电()A.木板B.玻璃C.空气D.金属22.下列哪种物体能够产生磁场()A.木板B.塑料C.铁D.玻璃23.下列哪种材料是导体()A.橡胶B.木材C.玻璃D.铜24.下列哪种材料是绝缘体()A.铜B.铁C.橡胶D.铝25.下列哪种材料是半导体()A.玻璃B.钨C.硅D.银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6.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7.什么是光?光是如何产生的?28.什么是电流?电流是如何产生的?29.什么是磁场?磁场是如何产生的?30.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举例说明。
15.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声音和增大声音的响度。
16.正确的说法是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但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
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7.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是为了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18.集邮爱好者在用放大镜鉴赏邮票时,邮票应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内。
19.拿球的人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图2乙中的D。
20.晶状体的焦距变化主要是通过睫状肌完成的。
21.根据凸透镜的公式,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焦距为8cm、15cm、18cm时均可得到物体放大的像,因此焦距不可能是25cm。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经典练习题大整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经典练习题大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6de0c9886bd97f192379e978.png)
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1、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了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二是力的作用是﹍﹍﹍﹍的。
球被击后,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从不同方向击球时,球飞出的角度不同,说明﹍﹍﹍﹍﹍﹍﹍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的作用力。
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5、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7、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汽车起动 B .汽车拐弯C .汽车减速上坡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8、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9、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 .不断改变 B .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 .无法确定二、智能提升:图5人对跳板的压力手对弓的拉力手对弹簧的拉力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ABCD1、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假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物理学中,力是____________。
2.当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桌面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 的。
5.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比例常量,一般情况下认为是不变的,通常取9.8N/kg。
6.弹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一下橡皮泥留下一个指纹,这是________形变;拉一根橡皮筋,使它伸长到一定长度,然后松开,它又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是__________形变。
二.选择题
1.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体C.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怎样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下列计算10 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A.G=mg=10×9.8 N/kg=98 N
B.G=mg=10 kg×9.8 N/kg=98 N
C.G=mg=10 kg×9.8 N=98 N
D.G=mg=10 kg×9.8=98 N
4.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5.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6. 一根刚性很强的钢板水平放置,其上放一张纸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钢板与纸之间的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板的刚性强,纸放在钢板上,钢板无形变,即钢板对纸没有弹力
B、纸放在钢板上,钢板无形变,但钢板对纸有弹力
C、纸放在钢板上,钢板不一定有形变,但纸受到钢板的弹力
D、纸放在钢板上,钢板一定有微小形变,纸一定受到钢板的弹力
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8.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C、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三.计算题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求这个物体的重力是多少?若一个物体的重力是100N,那么它的质量又是多少呢?(g=10N/kg)。